2011教育学考研大纲解析难点
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
【11博仁】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答案及解析作者:king01a2011-01-19 17:13 星期三晴博仁2011年心理学考研辅导班押题再次全国遥遥领先,以下是博仁教育为考生提供的参考答案。
在这里也希望同学们取得理想的成绩,休息调整以后,准备复试。
辨析题:1. 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教学是德育的主要和直接的途径,德育要寓于教学过程中。
(2)德育途径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
直接的道德教学即开设专门的道德课系统地向学生传授到道德知识和道德理论;间接的道德教育即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堂管理、辅导性服务工作中以及学校集体生活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
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正是对这种观点很好表述。
(3)所以,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
2. 学不可以已,取之于蓝胜之于蓝,表明荀况在师生关系的问题上强调不惟师说。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2)学不可以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强调学无止境和学生可以超过教师。
但这并非表明荀子强调不惟师,而事实上,荀子特别重视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竭力倡导尊师。
一是从强调教师的作用出发强调尊师,教师关系到国之兴衰,法之存亡。
二是从维护学术思想统一性的角度强调尊师,提出“师云亦云”。
所以,题中的说法是错误的,荀况在师生关系上强调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而非不惟师。
3 .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与过程与操作条件的反射的建立过程是无根本差异的。
参考答案:(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建立过程存在差异。
(2)经典条件作用认为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它的形成过程是:建立前,无条件刺激引起无条件反应,中性刺激引起注意;建立中,经过多次重复,中性刺激和无条件刺激相互作用引起无条件反应;建立后,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引起条件反应。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建立与巩固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
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2011年幼儿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一章幼儿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幼儿教育的概念和意义一、广义的教育(概念15页):这里的教育包括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范围很广,一般称为广的教育。
二、学校的独特结构和功能,使其成为近代以来教育活动中的核心部分,在各种教育中起着(示范)和(主导)的作用。
三、幼儿教育(概念):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就称为幼儿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够影响幼儿身体成长和认知、情感、性格等心理各方面发展的活动都是幼儿教育,而狭义的幼儿教育则指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它专门研究3-6岁幼儿的教育,探索其特点和规律。
四、幼儿教育的意义:(简答和论述)(一)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素质;(二)开发大脑潜力,促进智力发展;(三)发展个性,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四)培育美感,促进想象力、创造性的发展;总而言之,幼儿教育担负着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任。
第二节幼儿园的任务一、幼儿园的双重任务:(一)幼儿园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二)幼儿园为家长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二、幼儿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简答和论述):幼儿园教育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教育的一般原则,另一部分是幼儿园教育的特殊原则。
教育的一般原则:(一)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合法权益的原则。
1、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2、保障儿童的合法权利。
(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原则。
1、儿童的发展是整体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2、儿童的发展应是协调的发展;3、儿童的发展是有个性的发展。
(三)面向全体,重视个别差异的原则。
1、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2、教育要促进每个儿童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3、多种组织形式促进儿童的发展。
(四)充分利用儿童、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的原则。
★幼儿园教育的原则:(一)保教结合的原则。
1、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2、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互相渗透。
2011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1
2011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教育综合)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教育综合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和教育心理学四门教育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教育学原理约60分
中国教育史约30分
外国教育史约30分
教育心理学约3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范围
教育学原理
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教育心理学
【说明:本《大纲》由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专家编写,其中教育学原理部分由华中师范大学涂艳国等教授编写,教育心理学部分由西南大学张大均、郭成教授编写,中国教育史部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杜成宪教授编写,外国教育史部分由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和王晨副教授编写】。
2011教育学考试大纲讲解汇总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第一节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年轻一代的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需要和促进社会发展的人。
教育有三种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起源学说教育的神话起源学说教育的生物起源学说——利托尔诺《人类各种人种的教育演化》;沛西•能(生物冲动是教育的动力)教育的心理起源学说——孟禄儿童“无意识的模仿”教育的劳动起源学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第二节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或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区别其特点就是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特别注意:学习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活动,所以学习不是人类特有的现象)第三节教育的基本要素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一、教育者凡是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可称为教育者。
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中的学生。
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缺少这一要素,就无法构成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是使受教育者将一定的外在的教育内容和活动方式内化为他自己的智慧、才能、思想、观点和品质的过程,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是不会获得好的效果的。
三、教育措施教育措施是实现教育目的所采取的办法,它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教育的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经过选择和加工的影响物。
这种影响物主要体现在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如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中,也体现在教育者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工作作风中,还体现在经过选择和布置的具有教育作用的环境(如教室、校院、阅览室等)中。
2011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讲解
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
(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1.总论2.学生与学习心理3.教学与教师心理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考研教育学专业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
考研教育学专业复习重点与难点解析教育学专业作为考研的一门科目,在备考阶段需要特别重视。
本文将对教育学专业的复习重点与难点进行解析,帮助考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准备。
一、教育学专业复习重点1. 教育学理论体系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是考研教育学专业复习的重点内容之一。
包括教育学的定义、性质、目的与任务、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等内容。
考生需要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各个理论的内涵,掌握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和不同学派的代表性观点。
2.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专业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考研教育学专业的重点复习内容。
包括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主要理论和方法等。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心理学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了解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育中的应用。
3. 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学研究方法是考研教育学专业的重要内容。
包括实证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
考生需要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掌握研究设计、数据收集与分析等基本技能。
4. 教育学热点问题教育学热点问题是考研教育学专业复习的重要内容。
包括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教育政策与教育实践的关系等。
考生需要了解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和相关政策,关注教育实践中的难题与挑战。
二、教育学专业复习难点解析1. 理论框架与案例分析的结合教育学专业的复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个重要的难点。
不仅需要掌握教育学的理论框架,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
这需要考生具备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 理论知识的运用与创新在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时,考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够在实践中进行创新。
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 教育政策的理解与分析教育政策是教育学专业复习的难点之一。
不仅需要考生了解各个政策的内容,还需要能够对政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这需要考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教育学专业的复习过程中,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分析是一个较为难点的内容。
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解读
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解读教学博苑05-12 0855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解读考纲整体分析2011年全国新课标考纲和2010年考纲一脉相承,表述上没有变化,体现了稳定性和承继性,这是基于社会大背景和新课标考试省份逐年增多需要阶段性稳定的考虑。
备考要点指要现代文阅读近几年全国课标卷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选文的突出特点是兼顾文章的知识性和文艺性。
文章兼有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特征,注重传统文化精髓的育人功能。
题料长度为800——1000字左右。
设题中规中矩,难度适中。
此考点的备考要注意选材的精当性。
要注意传统文化领域的材料,并关注在新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忽视的领域,无须求新求异。
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选材侧重史传文,选材为24史中的篇目,非常正统。
选文长度为600字左右。
题型固定:文言实词、信息筛选、文意概括、文言文翻译。
此考点的备考要关注史传文,尤其是24史中的篇目。
要注重对课内文言文的把握,因为文言文不比其他文章,更体现知识的积累性,要立足课内,联想拓展。
文言实词要结合语境合理判断;信息筛选要看清题干,结合事实,有效排除;文章分析概括要依据文意,体察细微;文言文翻译要落足于采分点(实词、虚词、句式等),力求字字落实。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不拘一格,唐诗、宋词、元曲等均可涉及。
但考查点相对固定,突出考查形象和思想感情,也就是情和景的关系。
此考点的备考需要立足感悟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把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
如借景抒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等。
注意描写的手法,如衬托、对比、白描、工笔、多角度写景等。
还要注意分析诗歌中的炼字技巧。
(三)名句名篇默写名句名篇默写诗文结合,注重经典篇目中的脍炙人口的名句和富有哲理、启迪智慧的句子。
不偏不怪。
此考点的备考依据考纲说明要求背诵的篇目重点突破,要有计划、有周期的进行。
要注意名句中音同意近的字、难写的字,容易顺序颠倒的句子等,字字落实。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四章
2011 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四章:教育目的第四章 教育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1、狭义的概念: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 定。
广义的概念: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受到教育在身心诸 多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2、教育研究教育目的,是要研究社会上的教育目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导、调节、 统摄作用。
3、教育目的的结构:是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目的一般有两部分组成: 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也就是受教育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培养出来的人应该为什么样的社会服务, 应当符合什么样的阶级利益)。
其中关于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结构的核心部分。
4、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学校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目标(课程或者教学的) 二、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教育目的是由人提出的,属于意识范畴,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但人提出教育目的是有其现实 的社会根源,它的内容是客观的。
教育目的是来自客观世界,来自现实社会。
社会系统的各 种因素都对教育目的发生影响, 其中,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结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物质基础,也是教育目的产生和变化的现实基础。
首先,教育目的是受生产力制约的。
在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发展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从 而也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其次, 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以这种生产关 系为基础的政治观点、政治设施的制约。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我们肯定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并不意味着在提出教育目的时无需考虑受教育者的特点。
事实上,对受教育者的特点的认识是提出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
三、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是指教育目的的提出者或从事教育活动的主体依据自身的需要对教育 价值作出选择时所持的一种倾向。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十二章D青少年学生在吸取社会和教育影响的活动中,不仅是被影响、被教育的对象,而且是能动地吸取环境和教育影响的主体,因为他们逐渐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思想倾向,都有自己的考虑和倾向,都需经过自己的内部思想、情感活动,然后作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也就是说,外界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内部的思想情感活动,才能被他们所理解、选择和吸取,成为他们自己的观点、需要和追求,这样社会影响才能转化为学生个人的品德。
2.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3.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二、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1.知、情、意、行的特点及其培养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
不能进行正常的认识的人是不可能形成品德。
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水平总是制约着他的修养水平,所以说德育过程常常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
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道德情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如果缺乏相应的情感即使有了某种道德认识也将停留在口头上。
在德育过程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
在德育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使他们有顽强的毅力。
这有助于学生坚持道德认识,深化道德情感,调节道德行为,以形成他们的信念。
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一个人的道德只有通过道德行为才能表明,因而道德行为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道德行为在人们的品德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履行道德规范的活动中,人们才能深化道德认识和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增强道德信念,从而使自己的品德得到发展、道德能力得到提高。
在德育过程要特别着重学生的道德行为的培养。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教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教育学学科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察目标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考试 和试卷结构一、试卷 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 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二、答题方答题方 为 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一)必答题为0分,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二)必选题为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
第1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
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Ⅳ.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考查目标]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2.独立 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教育”定义的类型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1.教育的结构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011年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
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整理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P1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P5礼、乐、射、御、书、数。
以礼、乐为中心(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P7(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P7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P8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P9(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3)教育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P10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P11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P11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2011年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大纲讲义:第八章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等。
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这世界观教育。
贯彻科学性和思想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
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注意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三、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②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③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例如:儿童文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其著作是《世界图解》四、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例如:中国的孔子“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产婆术)五、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育学大纲解析与复习要点
教育学大纲解析与复习要点一、大纲整体解析2012年教育学考研大纲与2011年的考研大纲对比,没有任何变化。
现在对2012年教育学考研新大纲进行解析:1.考查形式:依旧采取全国统考,全国统一命题和考试。
2.考试科目:仍是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五部分。
3.答题方式: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是180分钟。
4.试卷结构:必答题270分和选答题30分。
总分300分。
具体题型分布:(1)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2)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供45分;(3)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4)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各科所占分值:(1)教育学原理约占100分;(2)中外教育史约占100分;(3)教育心理学约占40分;(4)教育研究方法约占30分。
另外30分为选做题,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任选一道作答。
其中一道考查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另一道考查教育研究方法方面的内容。
5.考查的内容范围:与2011年的考查内容相同。
二、变化之道:从历年真题分析1.单项选择题从2012年的考试大纲可以看出,单次选择题中依旧是注重对知识的全面考查,不仅包括知识的识记性考查,也包括知识的理解性和实用性的考查,更趋近实际,命题灵活。
其中2011年和2010年都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题,因此教育研究方法应更加受重视。
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2011 13题 10题 10题 5题 7题2010 13题 10题 10题 5题 7题2009 13题 10题 10题 12题 0题2.辨析题按照2012新大纲对于相关部分的说明,辨析题依然是3道题,题量没有任何变化,分值与2011年大纲相比,依然是每小题15分。
从2011年和2010年的真题来看,其中前两道考查的都是教育学原理的内容,后一道考查的都是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
具体例子可参照2011年和2010年的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大纲已公布。
博仁教育学考研精英专家团队的成员们携手为您解析新大纲,为您的考研之路指点迷津。
一、不易之道:2011教育学考研大纲无变化
(一)考查形式:依旧采取全国统考,无论报考哪所学校,考生将使用同一份卷子,全国统一命题和考试。
(二)考试科目:依旧是五科: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
(三)考试方式:依旧是闭卷、笔试。
考试时间是180分钟。
(四)题型安排:
1、单项选择题: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辨析题:3小题,每小题15分,供45分
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分析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2、各科分值: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另30分为选做题,两道试题内容分别为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考生选择一道题作答。
(五)考察目标:依旧是要求考生掌握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六)考查内容:与2010年相比,考查的内容上没有变化。
二、变易之用:历年真题的变化分析
(一) 单项选择题
注重对知识的全面考察,不仅包括知识的识记性考查,也包括知识的理解性应用。
尤其是2010年的真题中首次出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选择题,请各位同学务必重视。
(二) 辨析题
按照《大纲》对于相关部分的说明,辨析题共有3道。
2007年至今,题量没有发生变化。
但是,分值和考点学科分布出现了重大变化。
2009年至今,都为每小题15分。
例.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错误。
(3分)
样本容量是指研究中所使用的样本数量的大小。
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4分)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
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
(4分)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4分)
(三) 简答题
简答题每道题的分值一直都是15分,但从2009年开始,题量由6道缩减为5道,考点学科分布也随之出现了变化。
2009年和2010年考点的学科分布都是教育学原理1道,中外教育史2道,教育心理学1道,教育研究方法1道。
例.
简述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主体能力的发展。
(5分)
(2)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
(5分)
(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5分)
【评分说明】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四) 分析论述题
分析论述题包括两种题型,即材料分析题和独立句论述题。
其中,材料分析题型已经日渐占据了主要的考查题型。
自统考以来,分析论述题中包括1道教育学原理和1道中外教育史题,另有1道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的二选一题。
例.
评析下述案例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
某班有个名叫张亮的9岁小男孩,患有轻度小儿麻痹症,是全班捉弄的对象。
他松不开夹克衫拉链,课间休息在操场上做游戏动作不协调,诸如此类的事情常使他遭到同学的取笑。
每当张亮遭到嘲笑和捉弄,就会非常伤心,甚至上课时也会哭泣。
有一天,张亮没来上学。
班主任华老师抓住这个机会,要求全班学生讨论一下班级里存在的这个严重问题。
学生们听到老师说这是一个“问题”时,都感到十分惊讶,但他们还是围在一起展开了讨论。
华老师解释说:“有的人得过某些病后,就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行动自如。
我不知道,如果你们自己做不了一些事情,还被其他小朋友取笑,你们会是什么样子?”
教室里一片安静。
华老师说话的语气不愠不火,充满了关爱。
有个女孩开始说话了:“小明和小刚取笑张亮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难过。
”
小明马上应道:“我不是想伤害他呀。
”
讨论继续进行着,几乎每个学生都发了言。
有些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上看问题。
冬说:“如果有人那样取笑我,我会很生气,很难过。
”丽丽提出了“公平”问题:“那不公平——就像我们做游戏时那样,故意跑得那么快,而张亮没有办法跑快,我们是在作弊。
”
这是一场充满感情的讨论,但华老师没有作任何总结就结束了。
第二天,张亮回到学校,有好几个学生主动上前帮他拉夹克拉链。
课间休息时,张亮和大家玩游戏,竟然赢了三回。
日子一天天过去,取笑人的现象再没有发生。
【答案要点】2009年真题
(1)在此案例中,华老师组织了多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
如:给学生讲解小儿麻痹症患者动作困难的原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残疾人的处境和心情,启发学生改正取笑、捉弄残疾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同情、善待弱小。
(10分)
(2)华老师配合使用了多种方法教育学生。
第一,说理教育的方法。
她向学生具体解释了张亮动作笨拙的原因,但没有直接对学生采取道德劝诫,而是循循善诱。
第二,移情理解的方法。
华老师鼓励和启发学生站在张亮的立场看问题。
第三,课堂讨论的方法。
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10分)
(3)课堂中呈现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主要体现在:华老师发现班级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运用权威教训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而是运用学生可以理解的知识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自由讨论解决问题。
(10分)
【评分说明】每点答对概括性的说明给5分,阐述视准确、充分的程度再酌情给1--5分:考生的回答若与上述要点不完全一致,但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三、简易之策:专业课复习方法及应对策略
(一)专业课复习方法成功秘诀:五步备考法
1.真题先行,大纲指导。
先看真题,先看大纲。
最起码要大体知道考试都考什么东西,才能心里有底,有目的地去复习,才能加快速度复习,才能有精神劲头地复习。
2.快速翻阅专业书,划出要点。
备考就是要讲究效率。
快速翻阅,就意味着看的目的不是字字句句要看懂,而是看懂了也往下看,看不懂更要往下看。
因为暂时的不明白,后面的内容或者别的教材自然会补上,或者做题之类得把它弄明白。
而且,在看的过程中,要划出一些自认为的要点,加深印象,以便回头翻的时候更容易找到,找得到才能记得到。
3.立刻回头浏览,加深记忆,理出框架。
主要看自己画出来的要点和书上的大小标题。
加深要点记忆,理出整本书的知识框架。
4.专题研讨,拓展知识面。
在专业知识框架有个大体掌握的情况下,进入我们的专题研讨阶段。
所谓专题研讨,就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研讨,可以和同学或老师讨论,也可以是自我总结,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形成知识模块,拓宽知识面。
5.试题练习,备考冲刺。
以真题为主,适当练习些模拟题,大量理解记忆知识点,拓展自己头脑中建构的知识模块,形成灵活的知识体系。
最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专业课分科复习的应对策略
1. 教育学原理
第一,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
尤其是课程、教学和德育三个部分更是重中之重。
第二,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
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
2.中外教育史
第一,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三条线来进行。
第二,重视中外古今教育史的结合比较。
3.教育心理学
第一,重点复习学习理论、学习动机及问题解决能力与创造性的培养。
这三个部分经常出大题。
第二,全面复习,着重理解。
教育心理学的选择题多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性应用能力,且考点很分散。
所以复习时,要多看,重在理解。
4.教育研究方法
第一,重点复习具体研究方法,尤其是观察研究、调查研究(问卷法、访谈法、调查表)和实验研究。
尤其是往年真题中没有考过或者没有足够深入考查的知识点,应为重中之重。
第二,复习要全面。
因为2010年的真题中出现了相当分量的选择题。
这就意味着复习时,要对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有个全面了解和掌握。
总而言之,在教育学考研的准备过程中,一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二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重视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教育问题。
三是各门学科虽然内容不同,但却紧密联系,复习时,一定要注意跨章节、跨学科之间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