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合集下载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前言在中学阶段,许多学生经历了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认知、情绪等方面的变化,一些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表现出对学校以及教师的抗拒,这给他们自身的发展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并给出一些应对策略。

逆反心理成因分析生理变化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学生经历了许多生理上的变化,例如性别特征的显著发展、内分泌系统的调整等。

这些变化往往造成学生的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进而引发逆反心理。

认知能力的发展和挑战引发的逆反心理中学时期的学习任务逐渐增加,学生需要具备更高的认知能力来应对和解决问题。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认知能力相对不足,面对难题和挑战时产生焦虑和抵触情绪,表现出逆反。

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不良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等都可能培养出逆反心态。

同时,一些学生在学校之外的社交圈子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他们在学校的表现。

应对策略为了帮助中学生克服逆反心理,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 理解和尊重学生的感受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学生,理解和关注学生内心的情感和困惑。

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到被尊重和认可。

2. 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学校和教师应提供积极的激励和支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和挫折。

通过给予肯定和奖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教师也要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恰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3.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可以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例如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等。

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愉悦和成就感,减少逆反的发生。

4. 激发学生的自信心逆反心理常伴随着学生的自卑和不自信。

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例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给予学生合理的责任等。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特征,成因与教育对策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

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不加以有效地应对,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以下笔者就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以及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中学生出现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生身心发展等内部因素,也有来自环境与教育影响等外部因素。

1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是产生逆反心理的主观原因。

初中生进入青春期以后,首先由于生理上的发育开始趋向成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自尊感明显增强,做事喜欢自作主张,渴望独立,往往嫌父母和教师管得太严、太啰嗦,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是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尤其是对那些受到封闭禁锢的事物,向往之情更为迫切,以至于产生你越不让我知道,我就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学校不良教育的影响,是产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因素。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中不按照中学生心理变化的特点进行管理,对学生出现的思想和行为问题,不是耐心引导而是采取强制甚至违背学生个性的方式要求学生服从。

这样的做法,由于脱离学生的需要,超出学生的承受能力或认知水平,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些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不当,不能充分尊重学生,处理问题时常常未经深思熟虑,不问青红皂白,就采取过激的措施;有的教师教学时不能因材施教,而是搞“满堂灌”、“一刀切”,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产生厌烦情绪,逆反心理;有些教师自身言行不一,虽然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但自己的行为表现却又是另外一套。

这种矛盾行为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3家庭教育的影响也是产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

有的家长没有掌握孩子的心理变化,把已经步入青春期的孩子当小孩看待,使孩子产生不满和反感。

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处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处理

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及处理摘要:青少年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逆反心理给教育工作者、社会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通过这一心理现象的表现,既肯定了其带来的积极影响,也对其消极影响的成因,从青少年生理,心理,家庭社会教育等角度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提高教育者素质、改进教育方法、加强青少年自身教育和社团的指导等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对待;处理。

所谓逆反心理就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一、正确认识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第一、生理心理方面发展的原因青少年这个时期是非常复杂,充满矛盾的,又称为“困难期” 、“危机期”。

其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的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

具有成人感,便认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就属于成人水平,应该被社会、环境和周围成人平等相待;有了成人感便要求与成人相应的社会地位,渴望社会、学校和家长给予他们成人式的信任和尊重。

成人感使他们独立意识强烈起来,他们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自己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但事实上,在面对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困惑时,他们依然需要得到成人在精神上的理解、支持和保护,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

这时的他们认为成人不理解他们,而对成人产生不满和不信任,又增加其闭锁性的程度,不愿向成人袒露心扉。

第二、教育的原因1.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根本环境,它是人生中最先接受教化的地方。

家庭中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家长教育方式以及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这些都无形的在孩子心理上造成一种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青少年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说教、劝说产生抵触,在情绪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却不容忽视。

逆反心理指的是中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接受外界观点时持反对态度的心理倾向。

这种心理倾向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因所导致的:一、自我认同感不足。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育迅速,对自我产生了新的认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会面临到对自我的质疑和迷茫。

他们可能在这个时期感觉自己无法被别人确认和接纳,因此表现出排斥和反抗的行为。

二、成长环境的影响。

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过于压抑的环境或者是过于放任的成长环境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逆反心理。

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会让中学生感到压抑和束缚,产生逆反心理;而过于宠溺的教育方式则会让他们缺少自律和责任心。

三、同伴群体的影响。

在中学阶段,同伴关系非常重要。

当中学生身处某种特定的同伴群体中,由于集体心理的作用,他们往往会采取与集体一致的态度。

当中学生自身的观点与群体观点发生冲突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逆反,以显示自己的个性和独立性。

针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源于对自我认同感的不足。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他们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提升自我认同感。

学校和家庭可以提供给中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鼓励他们参加社交活动,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交往技巧。

二、改善教育环境。

学校和家庭应该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宽松活泼的教育环境。

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培养中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给予他们合理的自主决策权。

另外,教师和家长也要尽可能听取中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三、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背后是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给予中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让他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注重情绪管理教育。

中学生在青春期容易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情绪管理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重要。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分析

有 财产 , 对子女具有绝 对权威 ; 二是 将子 女看成 自我理想 的 再现, 希望子女 能实现 自己没有 实现 的理想 。因此 , 父母 把 自己的生活 经验灌输 给孩子 , 企图让孩子按 自己的设想去生 活, 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 2 ) 家长教养方式对 中学生 的影响。 有的家长过度溺爱或放纵学生 , 使 青少年养成过 度 自尊的心

3 . 2 客观保障。 3 . 2 . 1 学校 方面。( 1 ) 营造 良好 的班级 氛 围。教 师可 有: 意识地创设各种教育情境 , 以培养积极 的人 际关 系。可 以 组织开展各种课 内外 活动 , 使 班级体 成 为 良好 的交往环 境 , 使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对 交往产 生兴趣 , 从 而对活 动 、 对 集体 感兴趣 , 逐渐改变原先 的态度 和看法 。( 2 ) 老师 要对 中学生 逆反心理有正确的认识 。老师要对逆 反心理有科学 的认识 。 逆反心理是青春期 的孩子独 立意识 产生 的一种表 现。逆反 心理存在 明显缺陷 : 不分是非 , 一 味地排斥 、 反 对。但是逆反 心理也有它积极的一面 : 有时家长和教师 的做法可 能是错误 的, 反抗 这一做法则是正确 的行为 。我们 的教 育不 是培养一 味顺从 的人 , 这也不利 于孩子创 造性思维 的培养 。( 3 ) 老师 要不断提高 自身修养。教师要通过不 断学习 , 努力 提高 自身 的素养 , 从 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 的影 响。这样 可 以提高老 师在学生心 目中的威信 , 让学生“ 亲其师而信其言” 。 3 . 2 . 2 家庭方面 。( I ) 采用 民主 的家 庭教养 方式 。采 用 民主型教养方式的家长会给予孩 子更多 自由发 展空间 , 时 常和孩子交流对各种事情的看 法 , 对孩子所取得 的成功给 以 及 时的鼓励 。在这样家庭 中长 大的孩 子 自信心较 高 , 参加集 体 活动或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的效率也 比较高 , 出现逆反心理 的机会也很小 。( 2 ) 父母对子女 的教 育和期望应适 中。大部 分家长对子女报着过高的期望 , 他们想把 自己没有实现 的梦 想让孩 子去实现 。这 样脱离 子女实 际水平 的期望 容易引起 子女的抵触情绪 , 作为 家长应 面对现实 , 合 理调整 自己对 子 女的期 望 , 这样才有利于子 女的成长 。( 3 ) 创造宽 松和谐 的 家庭氛围。首先 , 应给 孩子创 设一个 独立 自由的空间 , 这 样 会使孩子产生平等感 。其 次 , 家庭成员 之 间要和 睦相处 , 即 使父母 之间发生矛盾双方也要心平气 和地妥善处理 。另外 , 还要建立 良好的亲子关 系。父母要走进 孩子的 内心世界 , 善 于站在孩子的位置上 去体察孩子 的需要 , 要有一颗 孩子似的 心去进行亲子间的交往 。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和应对方法逆反心理主要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象三要素组成。

叛逆期的逆反心理、叛逆行为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会导致青少年对人对事产生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对抗社会等病态性格,使之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工作消极、学习被动、生活萎靡等,进一步发展还可能向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转化,从而走向极端。

本文将从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应对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三个因素[1]。

下文将就这三个因素来分析。

1.1 家庭因素——专制型教养方式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环境、家庭成员关系、家庭教养方式等[2]。

其中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最大。

专制型教养方式很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

专制型家长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

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接触范围的扩大,知识面的增加,内心世界丰富了,独立意识渐强,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

此时,如果家长忽略青少年要感受,还一味地要求青少年对家长惟命是从,不允许有自己的想法,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

如果父母在同伴或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

1.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中间环节。

学校功能全面发挥是青少年社会化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同时也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场所。

据调查显示,叛逆青少年在学校校无视学校纪律,经常旷课、逃课甚至打架斗殴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学校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3]。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论文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论文

谈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论文逆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中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害的,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极为不利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谈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谈青少年叛逆心理的论文篇一《论青少年叛逆》摘要:青少年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叛逆现象十分突出。

家长及老师面对青春期叛逆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感到十分困惑。

关键词:青少年叛逆原因应对一、青少年定义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多指13周岁-20周岁)之间,也就是少年与青年相重合的阶段。

二、青少年叛逆定义叛逆是一种“长大了”的感觉(本质依然是幼稚心理),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在思维形式上属于“求异思维”,希望通过自己的“标新立异”,来引起别人注意,试图改变别人和事物对自己原本看法的心理。

三、青少年叛逆表现青少年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性,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不合理;厌烦父母的再三叮嘱;佩服敢于顶撞老师的同学;喜欢与众不同的装扮;因违反规定而感到快乐;认为冒险是一种很酷的行为;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得到.....四、青少年叛逆原因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有其内在和外在诱因。

青少年叛逆表现是自身内在生理发育与心理发育不平衡和外部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共同导致的心理现象。

1.研究表明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物变化过程,是人性的本质使然。

青少年心理成熟滞后于生理成熟,思维开始有独立性、批判性,但由于思维不全面客观会出现偏激、片面甚至极端化,把家长、教师的建议和督促都看成管教与约束而叛逆。

2.青少年叛逆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本环境,家庭中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与个性。

由于年代差异,孩子与父母在思想上有强大偏差。

父母生长的时代几乎只有物质需求,而现代青少年却恰恰相反,物质盈余,精神需求更大,想找求寻精神上的依托和慰藉,而父母相对不太在意孩子的精神和情感需求的满足。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论文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论文

浅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论文叛逆心理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带有变态心理的某些特征,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问题,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且有转化成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的倾向,应引起教师、家长的警惕。

下面我来谈谈中学生叛逆心理的成因与对策:一、叛逆心理的成因1、个体本身的原因(1)神经和激素调控能力差。

中学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发育日趋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列、敏感、快捷,但调控能力还很差,一遇到不顺耳的话或不顺心的事,肾上腺激素就会大量分泌,造成全身血液流动加快,神经过度兴奋,情绪波动,失去理智,行为失控,做出自己平时不敢想象的意料之外的叛逆行为,甚至会引起临时性即意犯罪或无意识犯罪,事过之后又懊悔不已。

(2)知识面狭窄、阅历不足。

由于中学生知识面狭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体会师长的良苦用心和用意,以为师长的苦口婆心是理所当然或另有所图(为了面子、奖金等),从而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

(3)心智不够成熟。

由于中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缺乏辨别真假和是非的能力,对善恶、是非、美丑等观念常作扭曲错误的评价,认为胆大蛮横就是“勇敢”、让人佩服就是“英雄”、讲哥儿们义气就是“友谊”。

(4)自我意识增强。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渴望被理解与尊重,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若按大人的意愿去做就感觉任人摆布,觉得很委屈、很不甘心。

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都持批判的态度,产生叛逆。

(5)精神需求提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需求不再只停留在物质层面,他们已开始关注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

在生命和安全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人的需求就主要是精神需求,而在精神需求中,最主要的是尊重需求。

中学生普遍存在“谁伤害了我的尊严,谁就是我的敌人”的观念,若遇批评、指责、讽刺等有损其尊严的事就会产生对抗情绪,形成叛逆心理。

2、外界环境因素(1)落后的教育理念导致“禁果效应”。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采取的措施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反感情绪,故意做出与该事件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产生的危害很大,它直接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情趣,导致他们走向苦闷、烦恼甚至颓废,给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形成了一定的障碍,不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第一,年龄与生理因素。

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时期表现最突出,这主要是青少年的希望和需要与家长、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

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性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

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

而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

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第二,家庭环境的因素。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会培养出孩子不同的心理品质和个性。

一些家庭中不良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

有的父母对孩子提出的物质需求尽量满足,而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对孩子来说往往是一种被强加的、不正常的无形的压力,引起了他们的烦恼和苦闷,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也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有的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的方式是居高临下的、粗暴的、命令式的,摆出封建家长式的威风,甚至使用暴力使孩子屈服,不给孩子自主的空间。

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对这种教育方式反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第三,学校教育的因素。

如果教师对学生有不公正的处理,也会导致逆反心理的产生。

有的教师比较偏爱某些成绩好、听话的学生,当好学生犯了错误也会很容易地原谅他,即使批评也是和颜悦色、和风细雨式的。

而听说一些成绩不好、喜欢调皮捣蛋的学生犯了错误时,教师的表现是疾言厉色、大声训斥,即使学生没有明显的过错或根本没有过错时,教师也不道歉。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反常心理状态,表现为对于权威、规则和传统的抗拒和反叛。

这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阶段尤为常见,但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疏导和纠正,可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心理问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针对这些原因,制定相应的疏导方法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家庭的和睦与否、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成员间的相处模式等都会对青少年造成深远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着父母过分溺爱的现象,这样的教育方式可能会让孩子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另一些家庭则存在着缺乏沟通、冷漠或者施加过多压力的问题,这些也都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2. 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日常生活中的另一个重要环境。

学校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等都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一些学校教育方式过于严格,甚至存在着体罚现象,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而在同学关系方面,欺凌、排斥等问题也可能会让受到伤害的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也会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当今社会信息发达,青少年受到的外部影响很大。

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比如吸烟、酗酒、早恋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4. 心理问题在一些情况下,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可能是由心理问题所致。

比如情绪不稳定、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疏导方法面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家长、老师以及社会都应该采取相应的疏导方法帮助他们走出逆反情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1. 家庭疏导家长应该与孩子多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

尽量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支持和鼓励,让孩子觉得家庭是一个温馨而安全的地方。

并且,家长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口头上进行教育,更要以行动来影响孩子。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和处理方法青少年逆反心理是指在这个特定阶段,青少年对于权威、规则和约束产生反抗和抵触情绪。

这种心理现象在许多青少年身上都普遍存在,原因各异。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主要原因,并提供一些应对逆反心理的处理方法。

一、原因1.身份认同与独立性追求在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关注自我身份认同的问题。

他们希望摆脱儿童时代对父母的依赖,追求自己独立的个体价值。

逆反心理的一种反映是对于父母和其他权威者的规则和要求进行抵触,以显示自己的独立性。

2.身体和情绪的变化青春期是身体和情绪承受巨大变化的时期。

荷尔蒙的改变导致了青少年情绪上的波动和失控,使他们更易受外界刺激影响。

这些生理变化加剧了他们更容易表现出逆反、焦虑和情绪化的行为。

3.沟通问题青少年通常遇到与父母或其他成年人之间的沟通障碍。

他们经历的是追求独立的心理过程,但成年人可能不理解并限制他们的自由。

这种沟通障碍导致了矛盾与冲突,从而引发逆反心理。

4.社会压力现代社会对于青少年的要求越来越高,学业压力、才艺表现压力和人际关系压力等都会对他们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逆反心理可能是对这些压力的反应,一种逃避和释放压力的方式。

二、处理方法1.理解与尊重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以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他们需要感受到他们的感受和观点被认可,而不是一味地压制和指责。

建立开放而尊重的沟通模式,给予他们更多的参与和决策的权力,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意见被重视。

2.建立互信关系逆反心理常常源于亲子关系缺乏信任基础。

家长和青少年之间建立互信关系至关重要。

沟通时,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心声,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空间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遵守承诺,不轻易打破承诺。

通过建立强有力的亲子关系,逆反心理可以得到缓解。

3.培养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青少年逆反心理往往与无助和困惑有关。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帮助他们培养适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让他们学会合理地应对压力和挫折。

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在中学生阶段,学生往往处在青春期的变革中,身心发展迅速,对自我和外界的认识产生重大变化。

同时,学业压力、人际关系、自我价值感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一部分中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为对权威和规则的抗拒,以及一些反社会行为。

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找到针对性的对策,有助于改善中学生的逆反现象,推动他们健康成长。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 生理因素青春期是中学生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和逐渐产生激素的变化对中学生的情绪和心理产生了显著影响。

他们常常由于内分泌失调而出现情绪波动,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2. 学业压力学校教育以升学率为导向,对学生施加了较大的压力。

中学生需要应对大量的作业、考试,面对升学竞争的压力,这些压力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抵触学校教育,产生反抗情绪。

3.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言行、教育方式等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庭沟通不畅、家长过于严厉或溺爱,容易使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 自我意识成熟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自由和独立。

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对权威和规则的质疑和抗拒,产生逆反心理。

二、逆反心理的对策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应注重平等和尊重,理解学生的困难和挑战,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同时,学校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设置适当的课外辅导活动,增加学习的乐趣,缓解学业压力。

2. 加强家校沟通家长应关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心理沟通,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

家长可以适度支持孩子,为他们提供鼓励和建议,避免过度管制或溺爱。

3. 提供积极的反馈学校和家庭可以通过及时给予中学生积极的反馈,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和参与社交活动。

积极的反馈有助于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和满足感,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4.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中学生需要学会正确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中学生时期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也是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经历了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变革,随之而来的是对于权威和规则的挑战,以及自我认同的探索。

因此,许多中学生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逆反心理。

而理解逆反心理的成因并采取有效对策成为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

一、逆反心理的成因:1.自我认同的概念模糊中学生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他们开始质疑自己的身份、价值和目标等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中学生可能产生迷失感和不确定感,缺乏稳定的自我认同,从而对外部权威产生质疑。

2.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深远的影响。

例如,家庭教育方式过于严厉或过度放任,缺乏正确引导和沟通,容易使得中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另外,家庭中是否存在家庭冲突、单亲家庭、家庭成员过度关注学业成绩等因素也会影响中学生的逆反情绪。

3.学校环境的诸多压力学校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学业压力和竞争压力使得中学生感到沮丧和无助,对学校的规则产生抵触情绪。

此外,个别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也可能引发中学生的逆反情绪。

4.同伴关系的变化中学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之一,同伴关系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一方面,中学生由于处于身份认同的探索阶段,往往会受到同伴的价值观和行为的影响,产生逆反情绪。

另一方面,同伴关系的变化,如同伴的选择和排斥等,也容易导致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二、对策:1.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温床,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预防和解决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

父母应注重家庭教育,采用适度的管教方式,既不过于严厉也不过度放任。

并且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内心需求,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支持。

2.建立积极的学校环境学校作为中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应创建积极的学校环境。

学校要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支持,让中学生在学业、兴趣和社交活动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

论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对策1、引言中学时期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心理状态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是逆反心理,即对权威和规则的抵制、反抗甚至逆来顺受的态度。

逆反心理既是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正常表现,也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消极的行为和情绪,影响学业和社交发展。

本文将探讨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逆反心理的成因1.1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成因之一。

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态度对孩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些父母过分溺爱孩子,无法给予他们必要的约束和规范,导致孩子没有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因而更容易产生逆反情绪。

1.2学校环境因素学校环境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在一些传统教育体制下,学校过分注重知识灌输,缺少对学生思维、创造力和个性发展的关注。

这种单一的教育方式容易让中学生感到束缚和压抑,从而产生逆反情绪。

1.3社会环境因素社会环境是中学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

当代社会存在着一定的教育焦虑和竞争压力,给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

同时,青少年正处于自我认同的探索阶段,很容易受到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遇到一些不合理的规则和权威,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逆反情绪。

3、逆反心理的对策2.1家庭对策家庭教育是中学生逆反心理对策的关键。

父母应该正确引导和培养孩子,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空间,同时要有明确的规范和界限。

家长可以与孩子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并给予他们合理的关心和支持。

2.2学校对策学校在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推行多元化的教育方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学习和决策。

学校也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压力,增强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

此外,学校应该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和理解。

2.3社会对策社会应该以新的教育理念促进中学生健康成长。

社会各界可以提供相应的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中学生解决内心的困惑和矛盾。

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其应对

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其应对

论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成因及其应对摘要:青少年的叛逆是令很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也让他们束手无策,其实叛逆心理是一种正常现象。

青春期的孩子从幼稚开始走向成熟,他们的身体、心理、情感各个方面都有大幅度的发展,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改变。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憧憬成熟又留恋童年,追求完美又总有缺憾,拒绝灌输又渴望帮助。

这样矛盾的心理,使得他们的行为在大人眼里是如此无聊和荒谬,而对孩子来说,意义却十分重大。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青春期;一、青少年青春期叛逆的现状就对中小学生青春期的叛逆情况,我做了一份简单的调查报告。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过逆反心理,大部分因素来自于个人,家庭和学校。

其中,因为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而叛逆的青少年学生占79%,可见青春期的孩子具有极强的自尊心。

大部分孩子在做错事受到别人批评时,心中多少会有点不服气。

为了维护自尊,他们会采取消极的应对态度。

随着社会角色的意识与性别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希望别人把自己当做大人一样来看待,甚至通过做一些事来引起他人及异性的注意,对于一些即使学校或家长不允许做的事,61%的学生选择偷偷或直接去做。

青春期的孩子,尤其是在14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会变得特别敏感,与家长争吵的次数会比小时候多很多,老师、家长的嘱咐有时会让孩子觉得很厌烦。

在青春期阶段,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的主体意识很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想法,当别人与其意见相悖时,他们会进行不同层次的反抗。

大部分青春期学生都能意识到逆反心理对他们的生活和成长的影响,当他们发现自己存在逆反心理这种倾向的时候,48%的孩子会选择找同龄好友倾诉。

二、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青春期是每个孩子的必经之路,如果没有及时做好孩子心理的疏通工作,怎么能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呢?想要解决问题,我们先要从根源出发,找出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一)青少年自身成长发展缺陷由于青少年正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年龄阶段,青春发育期的孩子生理的成熟与心理的发展极不平衡。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

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原因及疏导方法青少年逆反是指年轻人在面对权威、规则等外部影响时,出现反抗、抵制或者以对立的态度来表示自己独立和自主的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问题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疏导方法。

家庭环境的不健康是青少年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父母的过度保护或溺爱,会让青少年产生不满和压抑感;而家庭的过大期望和过度批评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和无助。

家庭内部冲突、父母婚姻问题等也容易给青少年造成压力和困扰,激发逆反情绪。

学校环境的问题也是造成逆反心理的原因之一。

学业压力过大、学习环境不良、同伴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让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

教育方式过于强制和一刀切、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理解等问题也容易触发青少年逆反情绪。

还有,社会环境中的一些因素也会造成青少年逆反心理。

如社交媒体的泛滥,给青少年带来信息超载和社交压力;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和评价过高,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和压力山大;缺乏积极的角色模型和价值观的引导,容易让青少年迷失方向和价值观。

针对青少年逆反心理,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疏导方法。

家庭成员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和理解机制。

父母要适度放手,给予孩子适当的自主权和成长空间;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

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应提供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课程和活动,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学会应对压力和困扰的方法。

学校还应通过改善教育方式和学习氛围,减轻学业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满意度。

社会应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正面的引导和榜样。

媒体和社交网络平台应主动传播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和观点,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社会组织和公益机构可以开展指导和培训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

青少年自身也应自我调适,学会表达情感和需求,并寻求合理的外界帮助。

他们可以通过参加兴趣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潜能,塑造积极健康的个性和心态。

逆反心理的论文

逆反心理的论文

逆反心理的论文学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的表现,不仅影响了自己正常的生活、学习,也给教师家长带来了很大困扰。

为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教师、家长应理智地对待孩子,引导孩子构建正确的认知体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逆反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逆反心理的论文范文一:浅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摘要:在对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师、家长及专职青少年教育的工作者们,普遍感到当代青少年存在比较严重的逆反心理现象同时又表现出无计可施、无可奈何的状态。

逆反心理正在使很多教育者的热情和积极性受到打击和动摇。

为此,揭开逆反心理民实质、形成的原因、寻求解决它的良策的问题便撂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认识一、逆反心理及其一般的心理机制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态度,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时思维模式和传统的观念定式与特定的教育情景下产生的认知信息相对立、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二、逆反心理的形成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的结果。

其心理机制的过程是:首先,是教育的内容及相关的信息在特定的教育情景中,引起受教育者的注意;其次,是受教育者接触并理解教育的内容(信息),并将所理解的信息及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与自己原有的以知结构(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修养)和态度观念加以比较;最后,经过比较、分析作出接受或抵制的态度反应。

如果受教育者经过比较分析之后,确认与原有的认知相悖就产生抵制,进而产生逆反心理,可见,逆反心理的实质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逆向心理倾向。

三、逆反心理的心理构成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主要是由认知、情感和行为意向三大要素构成的。

其中,认知是受教育者态度的基础,在对态度的作用中,认知主要是对逆反心理起准备和导向作用,这是因为,无论什么人(不包括思维不健全者)怎样认识某一现象或问题,在其心理上都具有一定的较为稳定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调适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调适

浅谈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及调适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因为这时的他们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期”,其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成人意识逐步增强。

他们认为自己已长大成人,理应自己管理自己,决定自己。

面对老师的教育、家长的指教,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当这种反应过于强烈时,就会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不但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成长,而且会成为他们病态心理和犯罪心理的诱因。

一、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1、自身调控能力的缺乏。

青少年大脑发育日趋成熟健全,对外界的刺激,反应强烈、敏感、快捷,但调控能力还很差。

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听到不顺耳的话,肾上腺激素就会大量分泌,造成全身血液流动加快,神经过度兴奋、甚至失去理智、行为失控。

同时,由于青少年阅历和经验的不足,易造成他们认知事物的片面、偏激、固执,甚至极端化。

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看成是“管”、“卡”、“压”,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出现对抗情绪,产生逆反心理。

2、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中国传统的家长专制思想依然存在,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或命令式,或专断式。

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孩子犯了过失时,不是一起分析错误,商量办法,而是一味责骂甚至殴打孩子,让孩子感到无处倾诉,孤立无援,久而久之,产生逆反心理。

其次是家庭结构变了,以前是一家几个小孩争大人的宠,现在是一家几个大人争小孩的宠。

所以什么事都替孩子包办,在物质上极力满足孩子,但很少静下心来,平等的与孩子对话谈心,交流沟通。

这样孩子内心渴望独立的思想和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冲突、矛盾,让孩子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3、学校教育的缺憾。

个别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居高临下,指示学生必须怎样想,必须怎样做,不顾及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感受与体验,同学们出现问题时,不是站在青少年的角度分析问题,而是一味强调师道尊严,导致他们应对教育者本身的排斥,进而对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者:黄福记指导老师:黄慧贤二零零八年二月目录1.逆反心理及在青春期的表现 (1)1.1何谓青少年逆反 (1)1.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1)2 浅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2)2.1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2)2.2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4)3 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逆反心理 (7)3.1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7)3.2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积极影响 (7)4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9)4.1家庭方面 (9)4.2学校方面 (10)4.3社会环境方面 (10)4.4 青少年自身方面 (10)5.结论 (11)参考文献 (11)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者:黄福记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新疆,邮编:834026摘要:青春期,又称青少年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要承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

如果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逆反心理就会表现得十分突出。

本文就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做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疏导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疏导青少年期(通常指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年龄段[1]),是一个人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逆反心理及在青春期的表现1.1何谓青少年逆反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2]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人生各个阶段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在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尤其突出,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一、逆反心理的界定所谓逆反心理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的,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我们常见到学生顶撞当众批评或挖苦他的老师、家长),其实质在于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相反,表现出对他人(非我)的不遵从(或抗拒)。

青少年逆反心理是一个普遍问题。

据一项调查显示,目前青少年中经常存在逆反心理的达32.6%,偶尔存在逆反心理的达89.4%。

逆反心理无论是对青少年自身还是对家庭、对社会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1.逆反心理束缚着青少年的身心发展。

由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及由逆反心理产生的逆反行为的消极作用,青少年不能有效地从成年人那里获得有用的经验,不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能从别人的成功中得到启迪,因而会妨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社会成熟。

2.逆反心理会使青少年误入歧途,造成不同程度的身心伤害和其他消极后果。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使他们往往不计后果,漠视校规、挑战社会规则。

譬如有些青少年不听从教师、家长关于不要早恋的劝告,暗中追逐异性,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在幼稚的“两性”关系上,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影响了学习成绩。

还有一些青少年违反学生守则和公共生活准则,大量吸烟和饮酒,过早地变成“烟鬼”、“酒鬼”,影响了身体的发育和身心健康。

3.逆反心理有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阻碍青少年接受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对消极的、负面的影响反而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更乐于接受的倾向。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严重影响了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影响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实施。

教师、家长要了解分析青少年的逆反心理,采取适当的措施,引导青少年安全度过中学阶段,保证其健康成长。

二、影响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因素影响青少年形成逆反心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社会因素,也有青少年主体内部的心理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指导师论文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者:黄福记指导老师:黄慧贤二零零八年二月目录1.逆反心理及在青春期的表现 (1)1.1何谓青少年逆反 (1)1.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1)2 浅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 (2)2.1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 (2)2.2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4)3 如何正确看待青春期逆反心理 (7)3.1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消极影响 (7)3.2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积极影响 (7)4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疏导对策 (9)4.1家庭方面 (9)4.2学校方面 (10)4.3社会环境方面 (10)4.4 青少年自身方面 (10)5.结论 (11)参考文献 (11)青春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作者:黄福记克拉玛依技师培训学院,新疆,邮编:834026摘要:青春期,又称青少年期。

这一时期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要承受许多心理冲突和压力。

如果再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逆反心理就会表现得十分突出。

本文就青少年的逆反心理的表现、成因做初步的探讨并提出一些可行的疏导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逆反心理成因疏导青少年期(通常指从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年龄段[1]),是一个人生理上基本成熟,认识和情感有了飞速的发展,理想、信念、世界观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由于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的不同步,受自我意识觉醒等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错综复杂、矛盾重重的局面,逆反心理的表现十分突出。

1.逆反心理及在青春期的表现1.1何谓青少年逆反关于逆反心理,《心理学大词典》上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2]也就是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

人生各个阶段都会产生逆反心理,但在青少年时期的逆反心理尤其突出,其实质是突出主体(自我)的某种需要或尊严,突出自我的独立性、自主性或存在价值。

1.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1.2.1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社会表现一是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思考。

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对学校、教师的宣传,表现出一种不认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3]。

他们往往以社会上某些个别的不公正的事实来以偏概全地全盘否定正面宣传。

同样,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从全局出发,从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现实,片面地夸大社会主义制度的某些不完善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可取之处,有时甚至进行有意无意的反面宣传。

二是对榜样及先进人物的无端否定。

在教育过程中,许多教育者和家长都希望通过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来教育感染青少年,唤起他们的热情,以期达到激励后进的目的,但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3]。

表现为一些先进人物被某些青少年说成是沽名钓誉的“投机家”或“傻子”,他们无端怀疑这些先进人物的动机,进而否定他们的先进事迹;对于身边的榜样,则冠以“拍马屁”给予排斥和嘲笑。

三是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在一些青少年当中,打架斗殴被看作是有胆量;与老师、尊长公开对抗被视为有本事;哥们义气等不良的行为、倾向却赢得了认同;而乐于助人、爱护集体、爱护公物、遵守校规校纪的青少年则被肆意讽刺、挖苦。

四是对思想教育、遵章守纪要求的消极抵抗。

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现实生活。

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应付、抵制、消极对抗的态度。

1.2.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家庭表现一是不喜欢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特别讨厌大人对他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希望自己独立去实践。

二是在许多事情的处理上,不大愿意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做决定。

三是对父母不再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

四是对传统观念、现成结论和权威往往不迷信盲从,而是持批判的态度。

2 浅析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2.1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进入青春期,青少年虽还未算进入社会,但已开始以自己的视角观察、分析社会,以现有知识和经验来解读所见、所闻,然而他们的心理、思维和对事物的判断会因社会阅历所限而与社会现实存在一定距离,往往会表现出一种不适应,自我意识常常处于一种困惑的矛盾状态。

探究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观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2.1.1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进入青春期后,生理迅速成熟,使青少年产生了“成人感”,而心理发展速度的相对缓慢,使他们处于“心理断乳期”——因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他们在知识、经验、能力方面并未成熟,只处于半成熟状态,对身心发展现状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在这种心理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当他们面对一些矛盾和困惑时,常常会处于焦虑的情绪背景中。

一旦遇不满、不平之事[4],情绪易突发性地失控,并具有反复性。

随着成人感的产生,青少年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他们要求具有和成年人相当的社会地位和决策权,反对从属地位,更反对权威式干涉。

与此相对立的是,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

于是,青少年因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2.1.2心理过程发展的不平衡青少年时期,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发展往往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情感、意志的发展先于认知的发展,在认知问题上,又容易出现非理性的认识。

同时,由于学习目的不同、需要不同、动机不同,许多青少年在认知过程的由知向行的转化过程中,受个人内部环境的影响,不能及时正确地转到社会所要求的行动上来,因而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2.1.3好奇心的驱使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也由此而喜欢新事物和新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好奇心过强能形成一种特殊的心理需要,这种心理上的认知需要可以转化为学习活动的动机,诱发学习兴趣,促使和推动学习者去探索有关的事物和认知信息[5]。

青少年在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迷信、不盲从,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们好奇心的具体表现。

一般说来,人们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这就是所谓“禁果逆反”。

有些老师、家长禁止青少年做某事,却又不说明不能做的理由,结果适得其反,造成了“不要吸烟”、“不要早恋”之类禁令未达到预期效果,却反而激发了他们对于被禁止事项如:某些行为、电影、文学作品、理论文章的极大兴趣,……。

“被禁的果子是甜的”,好奇心有时会驱使青少年甘冒受惩罚的风险去尝试也许并不甜的“禁果”。

2.1.4思维品质的发展还不够成熟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五个方面。

在认知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品质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

加之社会经验不足,不懂得用历史的和辩证的眼光看问题,认识上容易产生片面性、绝对化,喜欢钻牛角尖,在论证不足的情况下,固执已见,走向极端。

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虚荣心很强,但却不能正确地维护自己的尊严,而把教育者的告诫、劝说、批评看成是“管、卡、压”,看成是对自己自尊心的损伤。

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对立面上,出现了在口头上加以回驳,在行动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理。

2.1.5身心发展与客观环境之间的矛盾青少年的需要,已由低层次的生理、安全需要,开始跃进式地大幅度向高层次的交往需要、理解需要、成就需要、审美需要发展。

这个发展过程,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往往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与阻碍,从而产生难以自解的挫折感。

挫折感和心理冲突是人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由于各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反映出来的强度大小也不尽相同。

心理承受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正确对待一切事物,比较容易调节自己的情绪,有能力把自己心理冲突的频率降低,保持正常平静的心理状态。

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弱,有时难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调节不了自己的情绪,没有能力把心理冲突平息下来。

结果,挫折感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影响不断扩大,反控制情绪膨胀,“逆反心理”就会随之而来。

2.2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人都具有社会属性,无论他(她)处于人生的那一个年龄阶段,都不可避免与周围的人和事打交道,周围的环境也必然对其成长过程产生各种影响,因此,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也必然存在来自其所生活环境的客观原因。

2.2.1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2.2.1.1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的文化素质水平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家庭关系的失调,是产生精神和情绪的各种病态的肥沃的土壤”[6]。

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证明:人的心理障碍和疾病都是由于不和谐的家庭关系和氛围造成的,特别是夫妻关系冲突往往会给子女造成心理的负面影响,致使孩子要求父母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情感得不到满足。

2.2.1.2父母的爱的严重缺失近年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外来文化的影响,已经对传统的婚姻关系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单亲子女和继子女越来越多,导致了孩子来自父母的爱的严重缺失。

2.2.1.3父母的家庭教育失误生活、工作和经济压力的扩大,使人们变得急功近利,对子女的教育带上了浓厚的功利色彩,还有的家长把自己当年因种种原因而未能实现的愿望转嫁到孩子身上,望子(女)成龙(凤)之心日切;传统的“不打不成器”的粗暴教育方式仍大有市场,家长往往将自己的意志粗暴的强加给孩子,高压政策往往使孩子因摄于威严而表面上屈从,内心却产生强烈的反抗意识。

正如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你们已大大伤害了自己的儿童。

你们已经教育的很坏了,而你们的不良行为将会产生最不幸的后果。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离家出走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重庆学生徐力杀母等案例用血的教训也给世人敲响了警钟。

2.2.2学校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是青少年成长和社会化的主要环境,学校不良因素的作用也是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又一因素,而且是主要因素。

近年来,素质教育已经得到政府的重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我国的教育正处于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教育的发展还不平衡,教育体制的改革还不够彻底。

“分数至上”的观念还深入人心,导致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心理极度疲劳和紧张;学生考试成绩一旦不好或下滑,教师不满意,家长不高兴,同学瞧不起,这都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心理焦虑。

有些教师教学方法呆板,教学内容枯燥使学生学习兴趣尽失而厌学,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围绕中、高考“指挥棒”的教学也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队伍中还有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了解甚少,对学生的要求脱离学生需要,对学生的指导缺乏耐心,对学生的态度简单粗暴,甚至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的方法,这不仅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严重的精神负担,也会使学生产生对立甚至敌对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