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后有答案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30)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3)一、单项选择题1.观察下列《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漫画。
作者表达的是英国意欲A.帮助欧洲大陆的弱小国家B.打破欧洲的均势格局C.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D.同欧洲列强结成联盟2.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推动作用的是( )①美国极力构筑单极世界②中国的崛起和不断强大③欧盟国际地位不断提高④俄罗斯逐渐走出了低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A.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深入人心B.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C.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D.新文化运动的阵营日益巩固4.中共十二大后,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
”如果你作为一名记者要报道这一事件,下列最合适的标题是A.《评“左”比右好》 B.《真理标准只有一个》C.《扭住中心不放松》 D.《敢与火箭争速度》5.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
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导致这种社会巨变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发展B.封建制度的衰落C.受西方文明的影响D.民主思想影响6.北宋李觏明确指出:“人非利不生,曷为不言”,他还批判孟子“何必曰利”的说法太偏颇。
王安石也反对以往儒者“耻言理财”的旧传统。
苏洵也主张“徒义”是行不通的。
这反映了北宋时期A.孟子的学术和社会地位降低B.政府逐渐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价值观念D.王安石变法以富国强兵为目的7.唐代诗人杜甫在《望岳》中有:“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的诗句。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2)一、单项选择题1.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美国必须支持这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
其中的“武装分子”指A、希腊和土耳其的金融资产阶级B、社会主义苏联和其他各国共产党C、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D、欧洲的法西斯势力2.1660年代到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
下表是对这一时期英国东部粮食产量的一种估算。
“四区轮作制”得以推行的条件是()A.圈地运动的开展B.新航路的开辟C.农业技术的革命D.工业革命的推进3.秦始皇曾采用战国时期阴阳家的终始五德说。
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
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 )A.宣扬以德治国 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 D.加强民族融合4.下图是甲骨文中三个字,依次是“丝”、“桑”和“蚕”。
能正确反映的历史信息是()①中国的丝织业不晚于商朝②商朝的农业比较发达③本材料可用来直接证明商朝已有种桑养蚕的历史④商朝时人们的主要衣料是丝织品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5.联合国建立于A.1920年B.1917年C.1945年D.1949年6.“目前关系吾国前途之最大者,莫如铁路之建筑”,“苟全国之铁道皆在一二资本家之手,则制旅客、货商、铁道工人等之死矣”。
孙中山发表于1912年4月的这段言论,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C.民权主义 D.实业救国7.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作者已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量也有很大程度提高,社会贫富差距也明显扩大。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A.各国税制的改革B.土地买卖的加剧C.铁犁牛耕的推广D.井田制度的瓦解8.下图为我们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图,该图能反映①诗人的浪漫主义风格②诗人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③诗人追求真理的坚定意志④诗人豪迈的精神气质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日本福泽谕吉曾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全国百强校】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治学的门径与取法》一文中说:“史学家治史重在恰如其分地解读史料,适得其所地呈现史事,从各种层面角度显现前人本意和史事本相以及相互联系,并且表明依据什么说是如此这般,所用论据是否经过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的反复验证。
”这说明治史()A.是历史学的重要基础B.可以知得失,辨真伪C.应相信史料,重推理D.贵在还原历史的真相【答案】D考点:史学理论·史料研究·史料的甄别【名师点睛】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一般来说,第一手史料是最重要的史料,研究价值最大。
文学作品属于第二手史料,具有虚构的成分。
2.秦朝将领赵佗在担任龙川县令(属于广东)时,为解决将士生活上的缝补浆洗问题,赵佗上书秦始皇,请求派遣没有丈夫的女子到龙川,“以为士卒衣补”,秦始皇便征召了1.5万名女子前往南越(包括龙川)。
秦王朝这一做法()A.不利于民族矛盾的解决B.有助于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C.促进古代经济中心南移D.扩大了秦王朝的统治疆域【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项应该是有利于解决民族矛盾,排除;古代经济中心南移开始于南北朝时期,排除C;女子前往南越,解决了将士们的生活问题,有利于当地的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对地方的治理3.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之一,它拥有很高的智慧,能辨是非曲直,识善恶忠奸,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然后吃下肚子。
至清代,御史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绣有“獬豸”图案的补服。
这表明古代统治者()A.主张清廉惠民政治B.希望恢复商周时代的法制C.企盼统治长治久安D.追求清正廉明的政治理想【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名师点睛】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历史起源很早,自先秦时代已逐步建立起行政监察制度。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8.28)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四)一、单项选择题1.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道: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
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
‘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
”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B.国民经济的恢复问题C.加大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D.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2.1874 年,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说:“外患之乘,变幻如此,而我欲以成法制之,譬如医者疗疾不问何症,概投之以古方,诚未见其效也。
……及询以自强何术?御侮何能?则茫然靡所依据。
”由此可知李鸿章A. 对时局的严峻性缺乏深思B.指责清政府现行外交失策C. 初具除旧改良的变革思想D.质疑洋务运动的体用之法3.“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日: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与之相吻合的观点是( )A.礼法并施 B.法术势相结合 C.外儒内法 D.以德辅刑4.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下列哪个条约的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5.一幅名为“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非常有名。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A.帝国皇帝 B.内阁成员C.帝国议会 D.联邦议会6.下列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实行联邦制,由13个自治邦组成B.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是政府首脑C.议会实行两院制,联邦议会是最高机构D.帝国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作用很小7.美国科研人员在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 “探测到引力波的存在”。
在物理学上,引力波是相对论的预言,它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
引力波和下列哪位科学家研究成果有关?A.伽利略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普朗克8.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运行的基本原则有①内阁由议会多数党组成②内阁实行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③内阁必须得到议会的信任否则就要辞职或解散议会,重新选举④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绝对服从国王()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④9.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为44.1%。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一、选择题1、唐代曾盛行修撰谱牒(记述氏族世系的书籍)。
638年唐太宗在修《氏族志》时标榜说:“诚欲崇树今朝冠冕……不论数代已前,只取今日官品、人才作等级。
”659年唐高宗改《氏族志》为《姓氏录》,收录姓氏大大少于前者,只限时任五品以上官员。
这反映了()A.传统门阀贵族力量遭到一定程度的削弱 B.唐朝门第观念进一步增强C.魏晋以来的世家大族依然保持特权地位 D.唐朝社会上下流动性减弱2、《金史·舆服志》规定:“倡优遇迎接、公筵承应,许暂服绘画之服。
”材料体现了()A、在旧时戏子一向被统治阶级视为“贱”民,被压在社会的最底层B、等级制度反映在人们服饰上的禁忌尤其突出C、君主专制的集权思想压抑了绘画服饰业的发展D、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相互影响3、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衙门文武大臣,各直省督抚藩臬,凡有奏事之责者,及军营带兵大臣等嗣后陈奏事件,俱应直达朕前,不许另有副封关会军机处。
各部院文武大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由此,嘉庆帝发布上谕的主要目的是()A.剥夺军机处的军务处置权 B.“敲打”军机处以限制其权力C.明确皇权地位的至高无上 D.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
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
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
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
这说明了()A.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 B.经济手段成为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中央集权制阻碍了社会发展进步 D.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5、很多成语典故源自春秋战国时期,如卧薪尝胆、围魏救赵、奇货可居、唇亡齿寒、毛遂自荐、朝秦暮楚、百家争鸣等等。
这些成语典故反映出当时()A.经济大发展 B.政治大动荡C.文化大繁荣D.社会大变革6、“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出自《论语·尧曰》。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考试高三年级文科综合历史试卷24(西周)时期,…宗’原先握有的那些权渐渐于无形中转移给了‘君’,而成为‘君有合族之道’。
君权既并吞了宗权,于是形成君不见宗的‘有君无宗状态’。
”对此理解正确的足( ) A君权与宗权合并,形成中央集权体制B扩充以君权为中心的宗法封建制C周天子的权威得以强化,宗法制消亡D分封制度随着君权的加强而消弭25据清代《畴人传》统计,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清初,在天文历算方面有一定成就的共收录243人,其中自西汉至明中叶约150人中,出生于官学的“司天学生”和“星历生”仅有2人;出生于“司天官属”和“司天役人”的也只有2人。
这一数据反映出( )A科技教育成为私学的主要内容B理学传播成为官学主要教育内容c官员选拔标准制约官学教育内容D封建儒学教育扼杀十子创新思维26颜炳罡评价某一历史事件时称其“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
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其)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他评价的是( )A新思想的萌发 B.《资政新篇》的提出C百日维新D辛亥革命27周恩来曾说:“关于香港,有一个密谋,或者说阴谋,正在策划中,即令香港成为自治领……中国希望无论如何至少香港现有的状态可以保持不变。
”周恩来处理香港问题的原则足( )A对香港问题持谨慎态度,避免问题复杂化B维护中周对香港的主权C试图警告英国不能破坏香港现状D承认英国对香港的殖民统治2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从放权、让利、分散,到推行外贸承包制和放开经营。
1991年到1993年,外贸进行了取消出口补贴、统一外汇留成的新一轮体制改革。
这一改革措施( )A加强了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计划性B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C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市D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市场化的进程29延安13年与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卜的两个扭转乾坤的“黄金时代”.这两个时代的共同标志是: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定州中学...............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2017....2016高三年级........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南宋宫廷画家李嵩所作《市担婴戏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①风俗画在宋朝得到充分发展.............②绘画表现了活跃的商业活动.............③宫廷画的创作题材十分狭窄.............④画风忽略写实注重传情写意.............A..①②... D..③④...... B..①③... C..②④2...1701....年通过的《王位继承法》除了明确规定英国国王必须是新教教徒外,还规定以后法....................................官的任免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凡被法院定罪的人,国王不能随意赦免;国王所作的........................................一切决定和政府命令,必须由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
这一法案实现了...............................①议会控制了国王的继承权............②议会中贵族势力被削弱...........③议会部分地制约了行政权............④议会对司法权约束增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据不完全统计,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全国已成立的城市自治公所超过.........个,镇自治公...............................850所超过....个以上。
据此可以推论出此时期.................个,乡自治公所在...530........1970B..辛亥革命得到地方政府支持.............C..出现了一定规模的民主实践活动...............D..国家政府重视地方自治运动.............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丘吉尔曾经说:“和平是恐怖(编者注:指核武器)生出来的健壮的........................................孩子。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
……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
”此制度为()A. 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科举制1.C【解析】根据四个选项各个制度的特点,A、B项都是以血缘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可以世袭,不符合材料制度的特点。
C项符合,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对其绝对负责。
D项不符合材料,因为科举制度是以考试成绩取才,属于自下而上的选拔。
2.《明史·职官志》称:“巡按则代天子巡狩,所按藩服大臣、府州县官诸考察,举劾尤专,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这说明当时的监察官()A.对大案要案有终审权B.享有部分直接处分权C.可以代替皇帝作决定D.凡事都必须上奏皇帝2.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随着监察官吏权力的不断增大,明朝监察官渐次有了部分的直接处分权。
如材料中提到的所谓“小事立断”,即是一种直接处分权,故选B项。
A、C项显然错误。
由于“大事奏裁”;“小事立断”,因此并非凡事都必须上奏皇帝,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
3.清代历史学者赵翼说:“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
”可见,军机处的设立()A.是统治阶级权力夺斗的结果B.是皇权对议政处的妥协C.结束了议政王大臣的统治地位D.使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3.A 【解析】由材料可知,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是为了限制议政处的权力,因为过去议政处的权力非常大,严重威胁了皇权,设立军机处就可以把议政处的权力架空。
由此可见,军机处的设立是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的结果,A项符合题意。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2)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11)一、单项选择题1.曾在1961-1968年间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麦克纳马拉后来说,所有三个国家在危机前后所做出的决定,都由于错误的信息、错误的判断和错误的考虑而被导入歧途。
尽管错上加错,但这一切错误都在核战争难以挽回的灾难后果面前不得不停了下来。
材料中的“危机”()A.涉及美国、苏联和民主德国三方当事国B.源于美苏两国在南亚地区的争夺和对抗C.说明了大国控制世界可能使世界局势瞬息万变D.反映出二战后世界走向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2.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柳宗元这段话实际否定的是()A.西周时期形成的分封制B.秦朝建立的郡县制C.统一货币的制度D.西汉郡国并行制3.韩非子认为:“明君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体现中央集权思想B.服务君主专制统治C.加强地方行政管理D.符合现代法治理念4.观察下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A.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B.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C.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D.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5.《新全球史》中说:“由于没有签署和平条约,这个地区仍然处于卷入新的一轮敌对活动的威胁之中。
战争还加剧了南北双方的苦难,使得统一朝鲜的进程更加遥远。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朝鲜战争()A.事实上并没有停战B.给朝鲜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C.一直受到美苏争霸的影响D.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6.“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
这种现象存在于()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7.贝尔纳认为:“在每个(科学进展的)事例里,总是当时的社会流动性能让手艺人和学者碰到一起,有时还使二者合而为一。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0.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8)一、单项选择题1.美国伊里诺大学校长詹姆士在1906年给罗斯福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
”从1909年起,美国将庚子赔款的“退款”用于办学。
可见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生的目的是A.推动中国教育发展B.树立其主持正义的国家形象C.建立中美友好关系D.培养中国精英控制中国发展2.“人们也许会预言,随着现代化进程的迅速加快,其他非西方地区将仿照中国的做法,建立新的权力中心。
无疑,现在已有了种种为了获得政治和经济的完全独立而试图统一各自的地区、并使之现代化的‘泛’字运动,如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
”(《全球通史》)如果这些运动证明是成功的,那么A.地区动荡和环境污染将更严重B.亚非地区将走向联合C.新的全球多极化状态必将形成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将由此建立3.元代行省的设置,无视历来与划界密切相关的几条最重要的山川边界的存在。
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
统治者这么划界的主要意图是A.便于中央直接管理地方B.实行民族分化政策C.推行汉蒙二元统治D.防止出现地方割据4.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下令禁止人民前往南洋贸易。
一位学者曾经指出:“沿海居民……深知水性,惯熟船务之舵工。
水手不能胜任担负重物,以谋得一朝之食。
或走险海中,为贼驾船,图目前糊口之计;其游手无赖,更无所事事。
”这位学者认为海禁造成A.国家海防力量有所增强B.科技发展逐渐停滞C.政府无法掌握国际变化D.人民就业机会缩减5.元代《中庵集》卷十五中记载:“天子理万物,不能独为,责之中书。
中书,所以行天子之令,而制裁天者也,其事权不可不专。
”这反映了元朝A.皇权被削弱B.相权得到加强C.中书省独揽大权D.中书省职能专一6.唐朝贾岛《喜李馀自蜀至》诗:“往来自此过,词体近《风》《骚》。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2.2,高补班)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历史周练试题(11)一、单项选择题1.日本外务省次官粟山尚一在《动荡的90年代与日本外交的新展开》中写道:“当今世界20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美欧各占5万亿美元,日本为3万亿美元……这也是共同分担国际责任的结构比例,要建立国际新秩序,就离不开5∶5∶3的合作。
”这表明日本的企图是()A.不愿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B.与美欧进行军事抗衡C.谋求成为政治大国D.确立美欧日三足鼎立格局2.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以上认识的变化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B、科学阐述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逐渐走向深入D、扫除了中国入世体制上的障碍3.1933年11月,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等人在福州举起“抗日反蒋联共”的大旗,发动“福建事件”。
与此相关的历史背景是A.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D.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4.公元前 782 年,周幽王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隧大鼓,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宗法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争霸频繁D.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5.“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这说明军机处设置的最初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适用西北用兵之军事需要C.巩固皇权D.剥夺朝中大将兵权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官凯南形容:“美国是鲨鱼,苏联是老虎,二者虽然都很凶猛,却生活在截然不同的环境里,暂时不会兵戎相见。
”凯南评述的是美苏:A.都成为超级大国 B.进行“冷战”对峙C.共同对付法西斯 D.军事实力接近7.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2.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
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3.先秦时期儒家父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父慈子孝,体现在道德方面。
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为了义务。
这种变化主要说明当时( )A.儒家伦理上升为政治法统 B.生产方式影响到家庭关系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因“魏诏守令劝课农事”而发议论说:“历来传为美谈、德政的所谓‘劝农’,实质上等于伤农。
”有人把这称之为“王夫之定律”。
据此分析“王夫之定律”( ) A.摆脱了小农意识的束缚 B.否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C.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D.具有近代经济思想色彩5.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由此可知宋代理学对儒学有所发展的是()A.否定“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 B.反对佛教和道教的思想C.使儒学思辨化并形成谱系 D.否定汉代以来的儒学6.《汉书•元帝纪》载:宣帝的太子刘爽“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恽、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下列思想符合太子追求的是A.儒法并行B.以法治国C.无为而治D.仁政治国7.这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高补班,9.11)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四历史周练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1.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我的左手,枢密院是我的右手,御史台是我用来医治左右手的”。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三权相互牵制达到政治平衡B.建立独立监察体制加强君权C.中书省独大威胁皇权专制D.行政权和军权受制于司法权2.《重庆日报》曾登载“革命,从剪辫子开始”,并引用了三峡博物馆保存的国家一级文物《大汉四川军政府示》,从图示中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有①满汉矛盾体现为是否剪辫子②体现了四川革命者理性、宽容的态度③旧习变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④大汉四川军政府对革命持中间立场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3.古代雅典民主政体的特征体现在()①公民大会②五百人议事会③民众法庭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4.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凸显了中国古代“天下观”的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 D.夷匪战争5.冯天瑜著《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
”下列言论体现两翼思想的是A.清净无为天下正——明主治吏不治民B.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圣人执要,四方来效C.知其雄,守其雌——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D.反者道之动——治强生于法6.1934年6月,国会众参两院通过了《互惠贸易协定法》。
该法规定:在不经过参议院批准的情况下,总统可以与外国政府签订贸易协定,宣布对现行关税和其他限制贸易措施的修改。
这一规定反映出()A.美国总统凌驾于参议院之上 B.美国立法机构服从于行政机构C.政治制度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D.美国的三权分立制度遭到破坏7. 1792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的名义访华,这是中英关系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历史景象中只有一个是马嘎尔尼使团有可能经历过的,请问是哪一个?A.发出之前,部分使团成员乘坐火车到伦敦报到B.马嘎尔尼等人在北京观看了京剧演出C.使团经过大西洋看到了英国黑奴贩运船D.马嘎尔尼在香港会见了英国驻香港的总督8.新中国建设道路,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额完成;“二五”(1958—1962):___;“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深化;“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果丰富。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人民创造出了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诸多文学体裁。
以下是关于上述文学体裁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A.《诗经》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体现了下层人民的呼声B.唐诗风格各不相同,可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战争诗等C.宋词的出现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兴起D.明清小说主要以小说这种文学体裁表达了当时社会的繁荣与人们的自豪感2.《晋书·王询传》记载:“魏氏给公卿以下租牛客户数各有差(不同)。
白后小人惮(害怕)役(服劳役),多乐为之,贵势之门,动有百数。
又太原诸部亦以匈奴胡人为田客,多者数千。
”这主要表明()A.两晋民族对峙严重,民族关系紧张B.晋代农民与地主的租佃关系得到发展C.魏国实行赋税制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D.两晋察举选拔逐渐以士族门阀为依据3.史载:公元前546年,在宋国的斡旋下,举行了有楚、晋两大诸侯国和宋、郑等十余小国参加的弭兵会议,达成“晋、楚之从(注:从国)交相见”的决议;此后,宋、郑等国“仆仆于晋、楚之廷”。
这段记载反映出()A.周王室已经丧失天下共主的地位B.战国初年诸侯争霸极为激烈C.大小诸侯与周王室的宗法关系不同D.当时分封制度受到较大破坏4.与北宋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两则名句的精神内涵最为接近的是()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慎思明辨,格物致知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5.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00年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上学期周练试题(11.4)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8)一、单项选择题1.共和党人艾森豪威尔成为美国总统后说:“如果任何政党试图要废除社会保障、劳工法和农场项目,那你就不会在美国历史上再听说这个政党了。
”这反映出艾森豪威尔的主张A.受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B.与民主党政策逐渐趋于一致C.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延续了共和党传统经济政策2.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不包括A.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者B.在此影响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C.中国人民把自己的命运和世界人民的命运联系起来考察D.受此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被彻底颠覆3.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的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的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为解决上述农村中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问题,政府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4.对于抗日持久战,国民党把抗战命运寄托在英、美、法、苏各国与中国“共同一致来打日本”之上。
而中国共产党则认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这表明两党认识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A.持久抗战的理论基点 B.中国抗战的基本性质C.抗战坚持的战略原则 D.抗战进程的发展方向5.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战B.共产党敌后战场的斗争C.国际力量的帮助D.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6.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人说:“金榜题名。
”有的人说:“功成名就者快活。
”朱元璋听了都不以为然。
当听到万钢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地点点头,随后对其委以重任。
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A.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B.万钢的回答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C.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D.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7.古代罗马法规定:“有疑,当有利于被告人之利益”。
河北省定州中学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题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三12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下表为《五口通商时期中国丝茶出口情况表》,以下各项对该表解释正确的是①中国的丝、茶生产日益商品化②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③客观上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2.1688年,一位英国人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
”按照新的规则,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国王统而不治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工业资产阶级建立统治3.康德认为:“启蒙运动这样一件大好事,它必定会把人类从其统治者的自私自利的扩张计划之下拯救出来……随之而来的启蒙了的人们对于自己已经充分理解到的好处所不可避免地要采取的一种衷心的同情,就必定会一步步地上升到王座上来,并且甚至于会对他们的政体原则发生影响的。
”这一言论说明A.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 B.启蒙思想必定动摇君主统治C.思想的启蒙是政治变革的前奏 D.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4.宋以前,孟子的地位一直隐而不显,其地位甚至不及颜回。
宋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孟子升格运动展开。
朱熹把《孟子》与《论语》并列,《孟子》跻身“四书”,成为士人必读的官方教科书。
宋代孟子地位提高的根本原因是A.孟子在儒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B.孟子的思想与宋儒的政治和理论诉求有诸多契合之处C.孟子和宋儒都面临来自道家、佛教等各家的严峻挑战D.朱熹欲借孟子思想完善自己的学说体系提高学术修养5.观察漫画《畸形动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美方行径严重违反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②严重干涉中国内政③与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势头背道而驰④严重危害中国国家安全A.②③ 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6.新航路开辟后,各种新的商业组织在欧洲纷纷出现,如股份公司、期货贸易、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等。
这表明()A.商业资产阶级的地位逐渐上升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促成西欧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7.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河北定州名校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河北定州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说: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形象大使,其形象先后大致经历了被“圣化”、“矮化”、“正统化”、“神化”、“僵化”、“维新化”、“丑化”的过程,近似于七次洗礼。
其中的“僵化”形象理解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孔子维护周礼,不知变通,以迎合时代的需要B.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牵制国人思想C.洋务派提倡“中体西用”,进一步强化儒家正统地位D.理学家们把孔子改造成“存天理,灭人欲”的政治说教者2.唐朝以前,法律规定嫡长子拥有财产继承权;至宋代,庶子也可以参加财产分配;到明清时期,非婚生子也有程度不一的财产继承权。
从家庭内部权利关系来说,上述变化反映的趋势是A.家庭主要成员的关系逐渐趋于平等 B.嫡长子的权力日趋衰落C.传统家庭观念日趋解体 D.封建家长制下家长的权力日益巩固3.贾宝玉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的一段台词:“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B.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4.明太祖告诫官吏“律令之设,所以使人不犯法……直解其意,颁布之郡县,使之家喻户晓”。
清代雍正皇帝也强调“法律条分缕析,讲明意义,见法知惧,观律怀刑”。
以上主张的共同之处是A.肃正纲纪,重典治国 B.法贵简当,通俗易懂C.明礼导民,明刑弼教 D.约法省禁,宽严相济5.清朝史学家在评价某项制度时说:“必有大批应举人,远从全国各地,一度集向中央,全国各地人才,都得有一次之大集合。
不仅政府与社会常得声气相通,即全国各区域,东北至西南,皆得有一种相接触相融洽之机会,不仅于政治上增添其向心力,更于文化上增添其调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6届上学期高三年级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后有答案注意事项:试卷分为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为材料分析题,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共48分)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共4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对王国维《殷周制度论》,钱穆先生评价说:“周公摄政七年,而始归政于成王,……于是周人传子之制亦因而确定。
王氏(王国维)谓因先有传子之制而始封建。
未窥周人政治上之伟大能力所在也”材料认为王氏的误判是()A.王位世袭制度正式确立于周成王B.西周执政力主要得益于礼乐教化C.传子宗法制为分封诸侯提供前提D.分封制与血缘宗法制度互为依存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所收诗歌最终经孔子编订而成。
据此判断以下不可能在《诗经》中出现的是()A.《唐风》B.《陈风》C.《郑风》D.《赵风》3.《九章算术》中包括田亩、粮食、赋税、土方、仓窖等应用问题的计算方法;中国古代历法的重要功能就是敬授民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即取此意;中国古代还有编订农书的传统,不仅有私人修撰,更有朝廷主持编订的著作。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中圉古代科技() A.具有服务于农业发展的特点 B.其发展受到农业社会的限制C.不可能发展为近代科学技术 D.注重经验性和实用性的特点4.《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
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
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
”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刀耕火种B.铁犁牛耕C.精耕细作D.男耕女织8.唐代经济学家陆贷认为“财之所生,必因人力”。
他主张:“建官立国,所以养人也;赋人取财,所出资国也,故立国而不先养人,国因不立矣。
”下列历史现象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A.秦汉推行“重农抑商”B.北魏至唐推行均田制C.明代出现“计日受值”D.明清实行“田赋证银”9.下表是据《宋史,地理志》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铅州数量,这表明当时()A.政府在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10.西周分封制下的诸侯与唐朝时设置的节度使作为不同时期的地方势力,二者不同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存在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11.南开大学教授李治安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充分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基本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12.(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嘉靖年间的一位宦官说:“我辈在顺门上久,见时事几复矣。
昔日张先生(内阁大学士申的首辅张璁)进朝,我们多要打个躬。
后至夏先生(首辅夏言),我们只平着眼看望。
今严先生(首辅严嵩)与我们拱拱手,方始进去。
”这则材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内阁首辅在朝臣中的权威逐渐下降C.明朝的礼仪制度曰益规范D.皇帝的威权被宦官分割13.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占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
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B.倡导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C.提倡无研不信的为学方法D.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14.清初地理学家刘献廷在其《广阳杂记》中说:“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然东海之滨,苏州而外,更有芜湖、扬州、江宁、杭州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
”据此可知清初()A.已形成统一国内市场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C.工商业市镇繁荣发展D.苏州是江南经济中心15.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
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
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
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
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16.下侧日记最可能写于()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
一一《忘山庐日记》A.1361年B.1895年C.1907年D.1913年17.黄君(黄佐卿)于光绪七年(1881年)建丝厂于沪上。
……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开工后)斯时运用缫丝机槭尚无相当人才。
……乃延(请)意人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厂务。
……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耗损殆尽。
对于丝厂发展,折射出的史实本质是()A.技术人员主要依赖外国B.产品销售不十分的顺畅C.因官督商办而走向衰败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18.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
……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19.据清代档案《户部汇题各省民数谷数清册》统计,咸丰元年(1851年)尚有完整的全国人口记录,咸丰三年起,南方多省册报残阙,人口遽降。
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农民起义爆发,冲击了旧的统治秩序 B.清朝吏治腐败,户籍管理混乱C.列强发动侵华战争,户籍簪理受冲击 D.清政府调整政策,放松了户籍管理20.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
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21.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22.“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天子吓得发了懵。
”歌谣反映的近代史实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23.张鸣在《辛亥:摇晃的中圜》中写道:“革命带来了问题,答案却是只能在继续革命中得到锯决。
……所谓的革命,无非是露借助革命的杠杆,撬起可以使民族翻身的巨石,当无论如何都撬不动的时候,不是换一·个杠杆,而是接长这个杠杆,用更激进的革命,继续撬。
”这表明作者认为中国近代前期()A.革命目的极具坚定性B.革命手段极具优越性C.革命过程极具跳跃性D.革命结果极具建设性2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
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
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25.1919年4月,身在欧洲的梁启超给北京外交委员会发了一个电报:“对德国事,闻将以青岛直接交还,因日使力争,结果英法为所动,吾若认此,不啻加绳自缚。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梁启超对袁世凯北洋军阀政府的外交政策不满B.梁启超与后来青年学生的态度一致C.梁启超对帝国主义的本质还没有看清D.梁启超已变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斗士26.迭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
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A.“中学西源,为我所用”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C.“西学中源,合理利用”D.“取明深义,取便发挥”27.《大公报》载文说:“几千年来,中国人所怀抱的观念是‘天下’,是‘家族’,近代西方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始终没有打入我们老百姓的骨髓里……(今天)我们从亡国灭种的危机中,开始觉悟了中国民族的整体性和不呵分性。
这是民族自觉史的开端,是真正的新中国国家的序幕。
”该文发表的历史背景是()A.甲午战争爆发B.中华民国建立C.抗日战争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8.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29.“中共将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暴动政变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该宣言的发表()A.说明中共放弃了武装的领导权B.表明中共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促成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30.陈廷湘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中记载:按《劳动互助组织纲要》的规定,苏区的农业互助合作完全是农民自愿组合的换工、换耕组织形式。
农民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而加入互助合作,获取较单独耕种更多的收益,因而能真正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优化极低下的生产资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材料表明()A.当时苏区主要经济支柱是农业合作经济B.消灭封建土地制度,是一种土地公有制C.合作经济是与政府无关的农民自愿组合D.合作经济的实行适合苏区生产力发展状况31.1937年德国《共和报》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
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事()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酌狂妄计划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2.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