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规划变迁及其启示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规划变迁及其启示
海 地 带 ,如 日本 石 油 公 司 、 日本 汽 车 公 司 、

东 京 都 市 圈 的 形 成 与 界 定
川 I 崎 钢 铁 厂 等 。 在扩 大 以军 事 工 业 为 主 的重 化_ 厂 业 生 产 背 景 下 ,以 东京 、横 滨 为轴 线 的 东 京 都 市 圈初 步 形 成 ,其 工 业 产值 在 1 9 4 0 年 超 过 了 以 大 阪 、神 户 为 中心 的 阪 神 都 市 圈 ,
键 性 胜 利 ,建 立 了德 川幕 府 ,并 将 自己 的统 治 中心 设在 江户 ( 即东京 ) 。为 了 防止 诸侯 谋 反 ,德 川 家 族 第 三 代 将 军 德川 家光 1 6 3 5 年 将
二 战结 束 后 , 日本 作 为 战 败 国虽 然 受 到
很 大 损 失 ,其 机 器 生 产 设 备 的 损 失 率 达 到 3 4 %,但是 这 只是 相对 战 时最 高峰 而言 ,实 际
现 了新 的流动 与 空 间配 置方 式 ,对 城 市 管理 、 产 业 发 展 、地 域 均 衡 等 都 构 成 了重 大 挑 战 。
此 时 的 江户 仅 是 日本 的政 治 中一 t Y,全 心 则 是 京 都 ,直
到1 8 7 4 年 ,京 都 的 工 业 产 值仍 然 位 于 全 日本 各 府 县 的 首位 ,东 京 的工 业 产 值 仅 为 京 都 的
4 0 . O 0
3 5 . O 0
的趋 势 ( 见 图1 ) 。
2 0 世 纪7 0 年代 以后 ,在 人 口迁入 减
3 0 O0
2 5 O0
缓 的趋势 下 ,东京都 市 圈 的人 口也 出现 了重 新分 布 。东京 人 口增长 率在 1 9 7 0 年 以前 高于 全 国人 口增长 率 ,但 是 自1 9 7 5 年 开始 已经低 于全 国人 口增 长 率 ,直到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43页)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43页)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交通
从东京都内主要场 所来临所需时间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开竣原发工防中卫厅
开发过程
时间表
招标 城市再生 开发许可 动工 竣工 对外开放
2001年9月 2002年7月 2003年9月 2004年5月 2007年1月 2007年3月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项目基本资料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2 东京中城,包括约2300平 方米屋顶空间,正在推广作 为屋顶绿化种植,其可有效 的降低屋顶的温度,减轻热 岛效应。其中一部分屋顶露
台园林亦可作为娱乐空间。
1 东京中城的空地上有很多绿 化, 连同毗邻桧町公园占总用 地面积的40%。这样的开放空间 也用于各种紧急事件和意外灾 害服务。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设计&艺术平面配置
东京中城规划了 丰富的文化设施 及景观节点,包 括由服装设计师 三宅一生所主导 的21-21Design Sight及Suntory Museum、Design hub等众多的文化 设施,与景观雕 塑作品相结合, 共同提升项目的 整体文化氛围。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面积约40000㎡ 绿化率40%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绿色&庭院
满目葱绿是东京中城的一大魅力。除 了被草坪覆盖着的广场之外,还种着 大量的银杏,樱花,香樟等树木,可
以欣赏到日本四季变化的不同风采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会议厅平面配置
东京中城区域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厅&会议厅
由大小两个多功能大厅 以及变化多样的9个房 间组成的会议厅。在这 里,最新的音响、图像、 照明、通信设备等一应 俱全。可承办研讨会、 新闻发布会、聚会、时 装发布会等各种全球性 信息发布活动。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_规划变迁及其启示_王涛

日本东京都市圈的空间结构变动_规划变迁及其启示_王涛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日益加深,单一的城市已经日益扩大为大都市圈与都市带,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特征。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使城市地域空间形态发生了重构,资本、产业、劳动力等要素出现了新的流动与空间配置方式,对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地域均衡等都构成了重大挑战。

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四大都市圈之一,二战后迅速形成与发展,其间又经历了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显然,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诸多挑战。

那么东京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了哪些挑战,又如何解决了这些问题?北京的情况虽然与东京并不完全相同,但是作为在管理体制上接近、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有相似之处的国家,日本东京都市圈解决问题的思路与策略对我国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笔者将从东京都市圈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演变、地域空间扩展以及管理体制的变革等方面探讨东京都市圈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都市圈尤其是首都经济圈的启示。

一、东京都市圈的形成与界定东京的建立是1457年由武藏国川越(现在的埼玉县)的城主上杉定正奉京都足利幕府的命令,下令家臣太田道灌督造完成的。

17世纪初期,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胜利,建立了德川幕府,并将自己的统治中心设在江户(即东京)。

为了防止诸侯谋反,德川家族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1635年将参勤交代制度化,使常年居住在江户的人口大增,江户初步发展成为一个大都市。

但是此时的江户仅是日本的政治中心,全国的经济中心则是在大阪,工业中心则是京都,直到1874年,京都的工业产值仍然位于全日本各府县的首位,东京的工业产值仅为京都的1/4,排在全国第9位。

东京转变为一个巨大的工业与经济中心是在幕末开港以后。

1853年,佩里率领美国舰队来到日本,打开了日本的国门,使日本意识到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1859年,日本正式开港,长崎、箱馆与横滨成为3个开放的港口,距离东京不远的横滨很快从一个小村庄发展成为一个商人云集的大城市。

开港之后的日本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技术,开始迅速近代化,工业发展迅速。

江户1855大地震,城市规划

江户1855大地震,城市规划

江户1855大地震,城市规划一、积重难返——灾前东京的城市问题东京的前身江户,源于1457年关东武将修建的城郭。

1603年,德川家康在江户建立幕府。

此后江户成为日本政治统治中心,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到18世纪中期已经达到100万人[5]。

武家地和町人地的分离,构成了江户城人口居住格局的基本特征。

18xx年明治维新后,新政府定都江户并更名为“东京”。

由此,东京开始了封建城市向近代城市的艰难转型。

明治初期,政府聘请外国技师修建银座砖石街等欧化建筑,竭力对外展示日本“文明开化”的成果。

从18xx年起,东京发起市区改造运动,按照新的标准,对道路及上水道进行了修缮。

然而,这仅仅是“点”和“线”的改造,尚未形成近代城市规划的体系,而土地区划、功能分区、街区整合等系统性的近代城市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从客观上讲,日本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积累不足,国家财政匮乏,能用于城市建设的资源有限,因此东京的“城市病”也在所难免。

首先是交通问题。

江户原本是作为武家政治中心发展起来的封建城市,建城伊始首要重视军事功能,其次才是居住和商业功能。

武家地街道多折角和路障,下町地区的主干街道宽不过6~12米,居民区的小巷甚至只有0.9~1.8米,且沿街房屋房檐下堆放杂物[6]。

道路很少铺设,每至雨天便泥泞不堪。

据有关统计,直至关东大地震前,东京的道路率(道路面积与市区面积的比率)仅为11%,道路铺设率仅为9%,远低于同期工业化国家大城市的平均水平[7]46。

明治维新以来,随着产业革命迅速发展,交通工具及其交通方式也在发生巨大变革,除了传统的马车、人力车外,“电信车以及马车铁道日益普及,既有的狭窄道路已经不能适应(交通需求)”[8]。

水路交通同样存在种种问题。

江户在隅田川入海口建城,水运条件得天独厚,然而明治政府在河川疏浚和运河开凿事业上资金捉襟见肘,以致多条运河河道过于狭窄,河槽平浅,严重制约了船舶的通航。

其次是住宅问题。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

东京六本木新城案例分析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4)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二、六本木新城概述 (6)1. 六本木新城简介 (8)2. 六本木新城的发展历程 (8)3. 六本木新城的地理位置与交通优势 (9)4. 六本木新城的主要建筑与设施 (10)三、六本木新城的成功因素分析 (11)1. 独特的经营模式 (12)2. 优越的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13)3. 丰富的文化与娱乐资源 (14)4. 高品质的建筑与设施 (16)5. 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与营销策略 (17)四、六本木新城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影响 (18)1. 对东京市的经济贡献 (19)2. 对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20)3. 对全球商业地产市场的借鉴意义 (22)五、六本木新城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23)1. 面临的挑战 (25)2. 发展战略调整 (26)3. 未来展望 (27)六、结论 (28)1. 研究总结 (29)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全面分析东京六本木新城的案例,包括其规划背景、设计理念、实施过程、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六本木新城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其他城市更新和规划项目提供参考。

这一部分将介绍东京六本木新城的规划背景,包括城市发展的历史背景、区域特征以及规划前的状况等。

还将探讨当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人口密度过高、基础设施落后等。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六本木新城的设计理念,包括其规划目标、设计原则、空间布局以及功能性混合等。

还将探讨其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如何融入当地文化和历史元素。

这一部分将详细介绍六本木新城规划实施的整个过程,包括项目筹备、资金筹措、政策支持等方面。

还将重点关注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本部分将分析六本木新城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房地产开发、商业活动、就业机会等方面。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曹康陶娅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

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

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

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

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l . 1 社会变迁―从明治到大正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

日本城市发展系列--东京都心规划研究

日本城市发展系列--东京都心规划研究
地理、交通、历史 作为明治神宫的参道(参拜用的道路),表参道 直通明治神宫的鸟居,道路fl旁植有200多株榉 树。其历史达近百年。 表参道邻近原宿,道路fl旁Prada,Miu Miu, Dior等高级奢侈品牌的风格迥”的大楼林立, 现 在为东京流行的发信地之一。 开发前,该地区原为著名的同润会青山住宅区。 区域内包括十栋低层住房建筑。
低层商业部/JPI 商业空间环绕森写字楼排布, 室内室外半室外以及上下的移 劢,空间层次感丰富。
酒店&欅坂 合商业设施/KPF 客室389间,宴会厅13所,餐 厅、酒吧共10处。
TOHO影院/
包括9个影厅,2100席 。
森美术馆/Gluckman Mayner Architects 坐落亍森写字楼52F, 1000m2,同层设有六本木展 望 台。
Mid-town East/117, 000m2
写字楼,住宅 合体
绿地广场/ 坐落亍开发区的东北部分的大型绿地广场。
40课树的移植,保存
东京中城·绿地
楼顶绿化达1800m2
绿化平面图
城市绿化效应减轻
不水景结合的绿地风景/ 景观设计:AECOM (San Fransisco,US)
酒店:48,000m2 其他:23,000m2
地理、交通、历史 开发前此地区原为日本防卫厅。
六本木地区国际化较为渗透,附近有拥有超过40余所大使馆,以及面向外国人的住宅,医 疗,酒店,国际学校等等。
开 发 面积7万8400m2,包括邻接的桧町公园达10.2m2,为东京都内国有地再 开 发 项目中觃 模 最大。开发区文化艺术设施充实,开发区内设有三得利美术馆,21_21美术馆,附近有森 美 术馆,新国立美术馆。
13
东京中城·设计

东京发展历程

东京发展历程

东京发展历程
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全球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以下是东京的发展历程简介:
古代时期:东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

当时
的东京称为“江户”,是江户幕府的中心地。

江户幕府从1603
年至1868年统治日本,期间城市得到了发展和繁荣。

近代时期:1868年,明治维新后,东京成为了日本的政治和
经济中心。

当时的东京更名为“东京市”,开始进一步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在这一时期,东京的现代化迅速推进,建立起一系列现代的城市设施,比如铁路、港口和电力供应系统。

二战后重建:二战结束后,东京经历了战争的破坏和重建的过程。

随着战后的经济复苏,东京的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建筑和基础设施的发展得到了加强。

1964年,东京举办了夏季奥运会,这次盛会使得东京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

经济大发展: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东京经历了一段经
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被誉为“东京奇迹”。

在这段时间里,东京的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强,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现代化和城市更新:近年来,东京一直致力于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更新。

大规模的都市再开发项目不断推进,新的高楼大厦、购物中心、文化设施等不断涌现。

此外,东京还将举办2020
年夏季奥运会,这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总的来说,东京的发展历程展示了一个城市从古代到现代的巨大变迁。

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化大都市。

东京不断努力推动自己的发展,成为一个更加宜居、宜业的城市,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亚洲城市点评:从《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一文想刭的

亚洲城市点评:从《东京中心城区的规划历程及其现状——探索迈向成熟都市的阶梯》一文想刭的

6 9 I亚 洲 城 市
多 的传 统 街 区的 安 逸 。 就规模而言, 人 性 化 街 小巷 曲里 拐 弯 。 当你 漫 步 银 座 , 你 绝 不 会怀 径 称之 为 “ 迈 向成 熟 的都 市 ” , 这 可 以给 我 尺 度 的 城 市 空 间 仍 然 是东 京 城 市空 间 的主 疑 这 是 身处 世界 最 繁 华 的都 市 ; 可 当你钻 进街 们 很 大 的启 发 。 一 个 成 熟 的 城 市 应 该 表 现
在 东 京行 不 通 。 像 六本 木 这样 一 个人 人 叫好 的
统城市发展轨迹 , 步 入 了 现 代 自 由市 场 机
制下 的城市扩张 的快速发展轨道 。 无论是
近2 1 0 0 多k m 的 东 京 都 各 行政 区, 还 是 1 3 4 0 0 k m 的东 京都市 圈, 其 都市延 绵 区 的 规 模 都 可 算 得 上世 界 第 一 。 在 当 代 城 市 规划研究的案例 中, 东 京 常常 会 当 作 是 城 市 “ 摊 大 饼 ” 式扩 张 的典 型 。 然而 , 正 是 这
恐 怕 在 世 界 上 绝 无仅 有 。 低 密 度 条件 下 的
项 目, 几 十 万m 的建 设 量 竟 然 开 发 了整 整 1 7 年才告完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样 一 种 开 发 环 境 , 既造 成 了 大
型开 发 项 目难 上 加 难 , 少而又少 , 却 也 造 成 了
城市 的绝大部分仍然保持 了私有小地块的空
国际地位。 巨 大 的城 市体 量集 聚 巨 大 的 经 济能量 , 这 恐怕 是 当代 城 市 发 展 无 法超 越
以 “ 螺蛳 壳里做道 场” 自嘲, 其 实, 这 实
在 是 一 个 值 得 上 海 人 自豪 的 处 理 生活 空

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

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

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变得愈发重要。

一个完善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功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几个成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展示它们在实践中的效果和意义。

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新加坡滨海湾花园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城市规划案例之一。

该项目以新加坡滨海湾为核心,通过城市绿化、创意建筑和创新的交通系统,将城市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这一规划方案使得新加坡滨海湾地区成为当地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中心,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

2. 东京银座地区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东京银座地区是日本乃至全球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其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以创新的建筑设计和细致的人行道规划著称。

通过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东京银座地区创造了独特的购物和娱乐体验,成为日本代表性的旅游景点之一。

3. 巴塞罗那超级岛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巴塞罗那超级岛是由建筑师葛迪·哈尔设计的一座完全可持续的城市。

这个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将环境保护、社会公正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作为核心原则,旨在打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

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先进的垃圾处理系统和大量的公共绿地等。

4. 纽约高线公园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纽约高线公园是将一条废弃的高架铁路改建为城市公园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

该项目通过创意景观设计和艺术装置,将废弃区域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休闲空间。

纽约高线公园成为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热门去处,也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5. 北京奥运村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北京奥运村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要场馆的建设项目。

通过城市规划与设计,奥运村将会场与居民区、公园和商业区相结合,形成一个完美的城市空间。

这一案例展示了如何在大型体育赛事后开发遗产,使之成为城市发展的有利资源。

以上是几个成功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案例。

这些案例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实践,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体验。

日本东京城市发展史

日本东京城市发展史

日本城市的发展史(以东京为例)摘要:想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它的某个主要城市的发展史则是其最好的缩影。

本文主要通过讲述日本东京这个城市的发展史并以此来反映整个日本史的发展。

关键词:城市发展史东京城市的产生、发展和建设都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城市因人类在聚居中对防御、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要求而产生,并随着这些要求的变化而发展。

人们聚居形成社会,其建设要适应和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也受到科学技术发展的促进和制约。

一个城市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社会发展阶段,即前工业化时期和工业化时代。

一:东京古代城市的发展人类最初的固定居民点,就是具有防御要求。

最初是防止野兽的侵袭,后来是由于原始部落之间的战争,进而加强了防御的功能。

东京旧名江户,其名称来自于1457年筑城江户城。

江户城的建造,在选择地点的时候,太田一眼就看中了这一片虽是潮湿地带,但四周被山和海所环绕的关东平原,于是就在在今天的皇居一带建造了江户城。

从其选址就可看出,东京最初城市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防御特点。

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也有明显的反映。

德川家康在关原之战中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自此开始了以江户城为据点的江户幕府统治时期,江户也因此成为一座政治城市。

之后江户城的在东京古代城市中,统治阶级专用的宫城居于中心位置并占据很大的面积。

人口越来越多,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心城市。

社会政治体质对东京建设也有着直接的影响。

日本的封建社会,自江户幕府统治时期开始,形成统一集权,包括大名的住宅区和旗本的住宅区在内,是江户城内的政治中心。

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

江户城政治、经济的发展也造就了文化的兴盛。

平民文化的形成也象征江户城的文化发展进入全盛时期。

直到今天,仍然能在东京的小巷以及一些传统仪式中,感受到平民文化的存在。

二:东京近代城市的发展通常把农业的产生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是人类社会出现了定居的居民点。

近代的工业革命,也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使日本城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东京现代化与传统相融的都市

东京现代化与传统相融的都市

东京现代化与传统相融的都市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是一个兼具现代化和传统文化的都市。

它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也是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传统与现代在这里和谐共存。

本文将探讨东京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保留并融合其悠久的传统文化,进而形成一个独特的都市风貌。

一、现代化的东京东京作为一个先进的都市,具备现代化城市的各类设施和服务。

高楼大厦、繁忙的交通网络、世界一流的科技公司等无不展示出东京现代化的一面。

这里有先进的高速铁路系统,如著名的新干线,将东京与日本全国连接起来。

此外,东京还有先进的通信网络,包括光纤互联网和高速无线网络覆盖,为居民和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交流方式。

二、传统文化的保留与传承尽管东京现代化的速度迅猛,但城市的精神和传统文化并没有因此被抹杀。

东京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在这座城市中,可以找到许多古老的寺庙、神社和历史建筑,如东京塔、淺草寺和明治神宮等。

东京的日本国立博物馆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展览场所,展示了日本悠久历史和文化的珍贵文物。

此外,东京的传统艺术也在保持和传承。

传统日本歌舞伎剧院和能剧场每年吸引无数观众前来观赏。

同时,日本传统的茶道、日本舞和花道等艺术形式也在东京扎根,成为了东京文化的一部分。

这些传统艺术不仅在东京本土受到推崇,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欣赏和学习。

三、城市规划与公共空间东京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城市规划和公共空间的建设,以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文化体验。

东京有大片的公园和绿化带,如上野公园和新宿御苑,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此外,东京还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并将其纳入城市规划中,以展示城市的传统风貌和文化特色。

四、现代艺术与创新在面对现代化挑战的同时,东京也成为了现代艺术和创新的中心。

艺术展览和设计展示活动在东京频繁举行,为艺术家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创新的平台。

此外,东京也是一座充满创新的城市,孕育着许多科技创业公司和独立设计师。

日本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日本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日本自1888年颁布《东京市区改正条例》起,在迄今为止的一百多年中逐步建立起一个较为完整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对日本的城市建设和城市规划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取代的作用。

可以说,日本城市规划的历史就是城市规划实践→实践内容成文法规化→再实践的过程。

日本一百多年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的城市规划立法和目前所推行的城市规划依法行政应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1城市规划立法简史在日本近现代城市规划立法的历史上,有3次重要的立法活动,即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1919年《城市规划法》和1968年《城市规划法》。

这些立法活动的进行与当时城市所面临的问题、政府的意图以及城市规划技术的引进和发展密切相关。

其立法内容也反映出各个时代对城市规划实质的认识,对日本城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1868年明治维新后,当时的维新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所面临的任务主要有2个:一是要解决由密集木结构建筑所组成城市的防火和环境问题;二是急于改变城市原有的落后面貌,跻身“文明开化”国家的行列。

1872年至1877年间的银座砖石建筑一条街的建设就是这种意志的集中体现。

同时,为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的改造与建设问题,以当时东京府、内务省官员为主组成的“市区改正调查委员会”、“市区改正审查委员会”等开始着手城市规划方案的编绘和作为法律依据的城市规划立法条文的制定。

1888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在由于财政预算问题没有得到当时的立法机构元老院通过的情况下,以“赦令”的形式强行公布。

《东京市区改正条例》共16条,以当今的标准衡量过于简单,但对当时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做出了规定,即确定了①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的组织;②城市规划的审批程序;③按照规划进行城市建设所需经费的来源及征收和使用方法。

与《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相配套制定的还有1889年《东京市区改正土地建筑处置规则》,计划同时出台的《房屋建筑条例》因故未能颁布。

《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的重点是保障作为城市骨架的道路桥梁、公园、给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东京时间规划分析

东京时间规划分析
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居民对于时间规划的满意度,反映时间 规划对于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数据采集
通过交通监测设备、问卷调查、统计数据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数 据。
数据处理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类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和可用性。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时间规划实 施效果的内在规律和影响因素。
城市化水平及发展趋势
城市化水平
东京都市圈的城市化水平极高,拥有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
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东京都市圈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 同时也在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城市化问题。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采取 措施,推动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建设。
02 东京时间规划背景与意 义
人、遵守交通规则等,营造文明和谐的交通环境。
05 东京时间规划实施效果 评估
实施效果监测指标体系建立
时间利用效率指标
包括平均通勤时间、工作时间、休闲时间等,用于评估时间规划 对于提高时间利用效率的效果。
交通拥堵改善指标
通过监测主要路段的交通流量、拥堵时长等,评估时间规划对于 缓解交通拥堵的效果。
实施效果评估结果及反馈
评估结果
根据监测指标体系和数据分析方法,得出时间规划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包括时间利用效率提升、交通拥堵改善 、居民生活满意度提高等方面。
结果反馈
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居民,为进一步优化时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同时,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增强 公众对于时间规划的认知和认同感。
现状分析与挑战
现状分析
目前,东京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时间规划体系,包括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智能化的交通管理系统 、便捷的共享出行服务等。这些措施有效地缓解了东京的交通压力,提升了城市的运行效率。

东京城市规划简述

东京城市规划简述

樱花节
烟火会
浅草时代祭
东京区域地形条件
东京23区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城市建设
一、东京城市发展
1、东京的历史
东京的历史比北京要短很多,东京(江户)的建城在400年前的中国明朝末期才刚刚 开始。1590年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在小田原之战中消灭了北条势力,1603 年自任命为征夷大将军,日本正式进入江户时代。江户是日本历史最长的幕府时代(历 时264年)。 500多年前,东京还是一个人口稀少的小渔镇,当时叫作江户。1457年,一位名叫太 田道灌的武将在这里构筑了江户城。此后,这里便成了日本关东地区的商业中心。1603 年,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德川幕府,来自日本各地的人集中到这里,江户城迅速发展 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大正九年(1920)年东京地图
4、现代东京
东京都,简称东京(Tokyo),是日本的首都,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 教育中心和海陆空交通的枢纽。作为亚洲第一大城市,东京与美国纽约、英国伦 敦并列为“三大世界级城市”[1] 。东京位于日本列岛中央的关东地区南部,是 由23个特别区及26个市、5个町、8个村构成的广域自治体,人口约1329万。 多摩地区 东京23区
二、东京都市圈的发展
东京都市圈组成与界定 • 东京都市圈由以东京市区为 核心、半径 80 公里的区域 组成,总面积 13400平方千 米,占日本全国面积的 3.5%; 人口多达 3400万人,约占 全国人口的27%; 城市化率 达到 80%以上 广义:包括东京都、神奈川、 千叶、琦玉、群马、茨城、 山梨和枥木县7县,即我们 常说的一都七县 狭义:东京都、神奈川、千 叶、琦玉(好像是蜡笔小新 住的那个县哦),一都三县
城市鸟瞰
寺庙与东京塔
樱花
东京特色节日

东京日本的现代化城市和科技之都

东京日本的现代化城市和科技之都

东京日本的现代化城市和科技之都东京:日本的现代化城市和科技之都东京是日本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和科技之都。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东京以其高度发达的科技、先进的基础设施和创新的城市规划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东京在现代化城市和科技领域的发展,并介绍一些标志性的科技成果和创新项目。

一、城市规划与基础设施东京作为现代化城市,注重发展和改善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以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东京的道路系统和交通运输设施十分先进和便利,包括高速公路、地铁网络和铁路系统。

这些设施使人们能够快速、高效地在城市中移动,提高了交通效率和方便性。

此外,东京还注重绿化和环保。

公园、花园和绿地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起到了调节城市气候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

东京市政府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二、科技创新与研发中心东京拥有许多世界知名的研发机构、大学和科技公司,成为日本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

在各个领域,东京都充满了创新的科技成果和研发项目。

尤其在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汽车工业和机器人技术等方面,东京的科技创新居于世界前沿。

一方面,东京作为日本的科研重镇,吸引了大量国内外的科学家和研究专家。

各大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知名企业在东京设有研发中心,进行着众多前沿科研项目。

另一方面,东京还主办各类科技创新展览和论坛,为科学家和企业家提供了交流和合作的平台,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发展。

三、标志性科技成果东京以其许多标志性的科技成果而闻名于世。

以下是其中一些:1. 东京塔:东京塔是一座高约333米的电视塔,是东京的地标之一。

这座塔使用了当时最先进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为东京的电视广播提供了覆盖范围广泛的信号。

2. 东京迪士尼乐园: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主题乐园之一,东京迪士尼乐园结合了先进的游乐设施和科技特效,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震撼和奇幻的娱乐体验。

3. 日本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东京作为日本金融中心,日本央行选择在东京进行数字货币试点,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创新和发展。

东京城市规划纯净版

东京城市规划纯净版

集聚效应的依赖,另一方面是在不放弃都市可观的就业机会的同时,
进一步降低生活成本。外溢的通道是沿着城际铁路和轻轨向外扩张,
与东京都市圈的交通配置密切相关,通过最有效、最大容量的城际
轨道交通,可负载更多的中低收入人口,而不是高速铁路和高速公
路,因为这两项需要个人承担更高的成本。
四、东京都市圈新城建设经验
但由于计划存在不切实际的缺陷,遭遇很大阻力,以环状绿带为重 要内容的第一次首都整备计划失败了。政府在1966年又颁布《首都 圈近郊绿地保全法》,放弃修建统一的环状绿带的构想,转而对于 现有的绿地加以分散保护。
四、东京都市圈新城建设经验
后又几经更替,到1986年,第四次首都圈整备计划提出要改进东京 的「一极依存」(即单中心)的结构特征,是一次思路上的飞跃。 在考虑国际化、高龄化、情报化和技术革新等社会变化的情况下, 计划建设「业务核都市」(集合了多种功能的核心都市),形成多 核多圈层的地域空间结构。
五、启示与反思
1、在高速城镇化时期,人口和要素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集聚是市 场规律在发生作用。日本、韩国与中国国情基本相似,人口多,城 市化高速发展,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稀缺。另一方面工业化路径使 得产业多集中在大城市以发挥城市的规模效益。当城市形成巨大的 规模效益时,会持续产生虹吸效应,这不仅仅是日韩的规律,也是 国际城市化遵循市场原则的普遍规律。
些年,中心城区实施了城市再生计划,城区人口开始攀升。所谓中 心城区城市再生计划,就是通过房地产的开发,提高土地容积率, 增加写字楼和服务业就业空间,导致中心城区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 岗位。
2、人口向东京都市圈集中的趋势没有改变
日方介绍,为控制都市圈人口过快增长,日方制定了六次国土整治 规划,并对在都市圈内新办学校和工厂的规模进行了严格的限制。 即使如此,他们也承认,因为市场的主导因素,政府的限制性政策 和规划,并没有发挥实际的作用。东京除了中心城区人口下降之外, 都市圈人口增加的趋势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到2010年,按“一都三 县”统计的东京都市圈人口仍由七十年代中期的2704万增加到了 3561万,净增了800多万。值得注意的是,到七十年代以后,虽然 日本城镇化基本进入了饱和期,人口流动速度大幅度减缓,但此时 东京都市圈人口仍然还在持续增加。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

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京东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以其独特的魅力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速度而著名。

拥有现代化的建筑、繁忙的街道和独特的文化,成为吸引游客和国际投资者的热门目的地。

一. 城市概况1. 人口规模:东京拥有超过3800万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这个庞大的人口数量使得东京成为了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勃勃的城市。

2. 区域面积:东京都位于日本本州岛东南部,占地约2188平方公里。

尽管其面积有限,但东京都非常高效地利用每一寸土地,使得城市充满了独特的魅力。

二. 经济发展1. 金融中心:东京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并且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众多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在这里设立了总部或分支机构,为东京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 制造业和科技创新:东京也是一个拥有先进制造业和创新科技的城市。

许多全球知名的日本汽车、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公司的总部都位于东京,这些企业不仅带动了东京的经济增长,还推动了整个国家的发展。

三. 文化与旅游1. 丰富的文化遗产:东京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城市。

拥有许多古老的神社、寺庙和历史悠久的建筑,让人们可以感受到日本独特的文化传统。

2. 现代化的购物和娱乐中心:富有现代气息的购物街、高档百货商店和豪华酒店,充分展示了东京的繁荣和时尚。

此外,东京还有许多著名的主题公园和夜生活场所,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娱乐选择。

四. 城市规划和交通1. 独特的城市规划:东京以其卓越的城市规划而闻名全球。

高楼大厦和公寓大楼与公园和绿地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都市风貌。

2. 发达的交通系统:东京拥有先进和高效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交和高铁。

这些交通工具不仅方便了东京的居民,也使得游客能够轻松地在城市中移动。

总结:东京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不仅有着庞大的人口和繁忙的经济活动,还充满了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它在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一个令人瞩目的国际都市。

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规划

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规划

日本东京八重洲地下商业街规划来源:网络 2015-10-22八重洲总平面图八重洲地下街的地面层平面地下一层平面八重洲地下商街外观效果图八重洲地下商街内景八重洲地下商街外观夜景1960年代初为了满足铁路客运量增长的需要,在丸之内车站的另一侧新建八重洲车站,作为主车站,定名为东京站,同时对两个车站附近地区进行立体化再开发,在八重洲站前广场和通往银座方向的八重洲大街的一段,建设了著名的八重洲地下街。

八重洲地下街分两期建成(1963-1965年和1966-1969年),是日本规模较大的地下街,总建筑面积为7万多平方米,加上连通的地下室,总建筑面积达到9.6万平方米。

八重洲大街拓宽后两侧为车行道,中间有街心花园,地下停车场的出入口和地下街的进、排气口都组织在花园中,沿街多为6-9层的高大建筑物,没有超高层建筑。

东京站除新干线、山手线等铁路车站外,还有8条地铁线从附近通过,其中有4条线在大手町设站,3条在日比谷和银座有站,2条在日本桥有站。

这些地铁车站一般都位于东京站为中心的几十米和几百米半径范围内,均通过地下步行通道与东京站地下部分和八重洲地下街相接。

地下为3层。

一层由三部分组成:车站建筑的地下室,站前广场下的地下街,从广场向前延伸的八重洲大街下约150米长的一段地下街(共有商店215家)。

二层有两个地下停车场,总容量570辆。

地下三层有高压变配电室、一些管线和廊道,4号高速公路也由此穿过,车辆从地下就可进入公路两侧的公用停车场,使地面上的车流量也有所减少,路上停车现象基本消除。

这样,尽管东京站日客流量高达80-90万人,但站前广场和主要街道上交通秩序井然,步行与车行分离,行车顺畅,停车方便,环境清新,体现出现代大城市应有的风貌。

分布在人行道上的23个出入口,可使行人从地下穿越街道和广场进入车站;设在街道中央的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使车辆可以方便地进出而不影响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

在空调系统中,商店内部有一定数量的送风口并均匀布置,以保持温度的均匀和稳定,同时便于保持室内有适当的风速和相对湿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曹康陶娅摘要:本文研完东京近代城市规划从明治到大正时期的一段发展历程在概述了自1868 至1931 年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背景后,本文依据规划主体的不同、分三个方面付该时期东京的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进行论述、即西方思想的影响、企业家的自发实践和本国之路的探索。

最后,总结了明治时期和大正时期日本城市规划的持征及不足。

日本的城市规划历史可大致分为五个时期古代.中世、近世、近代和现代。

1868 年后的近现代又可细分为四个阶段:明治(1868 一1912 ) ;大正至昭和早期(1912 一1931 卜战时(1931 一1945 )战后(1945 一至今)。

日本封建时代结束以来的三个天皇政权各因其鲜明的特征而被当世称为”国家主义的明治‘’、”民主主义的大正’‘和”军国主义的昭和”。

从年号上看.大正时期是从1912 年到1926 年但日本史学家公认的”大正民主”时期是从日俄战争结束开始到1931 年满洲事变为止(Sorensen , 2002 : 86 )。

本文选取了日本近代城市规划草创时期的典型城市―明治维新到大正民主时期(1868 一1931 )的东京―作为研究对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东京:明治;大正l 政治、经济、社会背景l . 1 社会变迁―从明治到大正日本明治时期(1868 一1912 )是日本近代历史的开始也是日本脱离封建社会,步入发达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明治政府成立后即开始推行富国强兵、脱亚入欧的国策,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等领域进行近代化、西方化的普及(万峰,1981 )。

新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改革.包括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地税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等措施(依田惠家,2004 ; 213 一223 ) .为日本成为现代强国奠定了基础。

大正年间<1912 一1926 )爆发了各种社会运动及普选运动.不少政治立场各异的社会政治团体成立推动了1925 年普选法的颁布。

普选法废止了在选举权、被选举权方面对财产额的限制凡年满25 周岁及以上的所有男性公民皆有选举权。

内阁则由控制下议院的政党控制(1930 年代后由军方控制)。

普选法及较为民主的内阁使大正被冠以‘民主主义‘’之衔。

一战以后日本摆脱了日俄战争以来的经济萧条实现了大跨度发展。

由于未实际参战,反而向参战国贩卖军需品日本大发战争财。

不仅消解了经济危机.生产力大幅提升、重化工业得到发展还打入了国外市场。

大正时期是日本大规模工业化的时期,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城市地区成为工业集聚的区域,沿东京湾发展出来50km 长的东京一横滨工业带东京城市内部和西边的市郊地带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大批小工厂。

大正时代也是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地域进一步扩大。

明治时期日本政府虽然也日益意识到工业的重要性.但仍遵循封建社会以来的统.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日本国策的转向是在大正时期:由于自大正起工业产值超出农业资本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并且一战以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日积月累造成了无法忽视的城市问题这两点原因促使政府(以内务省为代表)将工作重心从农业转到工业与城市上来。

同时社会文化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悄悄改变.欧美文化的影响进一步加深。

1 .2 东京人口变化德川幕府瓦解后.大批武士离开东京.接下来又爆发了幕府派与维新派之间的内战.导致城市人口在明治初期一度缩水到50 万左右。

城市发展的步伐也放慢以往的武士宅地被政府接管成为政府的办公区域和军队驻地。

直到1880 年以后城市人口才回升至100 万.20 世纪初城市面积才逐渐回复至江户时期的顶峰.然后超越并步入迅猛发展的阶段。

东京人口1900 年时已有180 万之多.到明治末期人口就爆炸性地增长到200 万(见图1 )。

人口激增引发一系列问题.包括1886 年爆发的霍乱(Ward , 2002 : 39 )。

1920 年(大正九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东京人口连郊区在内为3 699428 人(陈致仪等,2001 : 205 )其中市区217 万。

1 . 3 城市行政体制及辖区的变迁1871 年日本废藩置县.藩主失去政治地位.由家臣团构成的藩官僚机构解体.城下盯的封闭性被打破.其赖以存在的理由亦不复存在.这导致了日本自战国以来形成的城市体系的解体《富永健一,2004 : 224 )。

1889 年日本设立市制.当时共有39 个盯被确立为市.其中大部分是封建时期的城下盯.少部分为港盯。

封建社会的城下盯作为藩的”首府”.在封闭自治的藩国体系中独立存在;而明治维新后的近代产业社会中的城市打破了这种封闭性与独立性.相互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整个国家巨系统的子系统。

1 868 年.政府把首都从京都迁往江户。

由于江户位于原来的首都京都之东.同年7 月17 日又更名江户为东京:9 月改年号为明治天皇从京都正式迁至东京居住把将军居住的江户城作为皇宫.并改称东京城。

1878 年根捌郡区盯村编成法》.由巧区① 6 郡共同组成了东京府.巧个区是旧江户城的范围.6 郡则是周边的农业腹地。

1889 年《明治二十二年)实施市制后15 个区组成东京市与东京府构成了双重机构。

但是由于没有与市’对应的市政府、市长和市政官员r 东京市形同虚设城市的日常事务仍由中央官员管理。

直到1898 年东京才出现了第一个民选市长(即知事’)。

2 城市规划在进行近代城市规划实践以前.日本大多数城市处于这样的一种状况人口稠密.建筑密集建筑几乎都是木构.街道狭窄且未经铺设.城市基础设施极不完善尤其缺乏上下水设施。

日本步入近代城市规划时代的标志性事件有两个.其一是东京银座的灾后重建其二是1888 年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的颁布(东京都总务局涉外观光部外事课,1 978 )。

由于当时的日本仍是一个农业化国家.维新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在农业的发展上.城市上的关注点只有东京一个;而政府为使东京变成一座不亚于其他世界强国首都的现代都市成为对外的宣传样板在城市建设方面把大量的精力投到东京上。

这使得东京成为日本近代城市规划最大的试验田.东京规划实践即当时日本城市规划的代名词②。

正如日本在其他学科领域孜孜不倦地汲取西方成果.日本的城市规划师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时就己走向国际舞台.他们参加国际会议.把国外的先进思想通过翻译出版的方式在国内传播推广.同时也迅速掌握了规划的基本技能。

1919 年规划法颁布前”市区改正一是城市规划的代称。

1910 年." townPlanning ' ‘曾被当时的日本建筑师协会翻译为”市街配置计画”。

1913 年大阪副市长同时也是建筑师和改革家的关一将之译为”都市计画”. 1919 年《都市计画法》颁布后.”都市计画一成为日语中”城市规划”的专有名词。

在建筑师片冈安的推动宣传下该术语日渐为建筑师及内务省官员接受。

东京近代城市规ilJ 的先驱可分为三类(wakanabe , 1984 )。

第一类是主张西化的井上薰等人.为使东京不落伍于西方城市.将维多利亚的伦敦或奥斯曼的巴黎一类的城市规划模式移植过来.银座炼瓦街规划和日比谷的官厅集中规划是他们的规划尝试。

第二类是以涩泽荣一为代表的私人企业家.把东京当作其制造与经营的根据地迫切希望工业、贸易和政府组织成为东京的经济基础.东京中央商务区和郊区住宅建设是他们的实践。

第三类是以山县有朋、后藤新平等内务省官僚为代表的务实派更看重功静而非外观或形式他们促成了1888 年的东京市区改正条例的拟定颁布和之后的改正规划的实施建立了1919 年城市规划体系实施了关东大地震后的帝都复兴规划。

以下将分述之。

2 . 1 西方思想的影响2 ] 1 银座炼瓦街虽然说来有些残忍.但火灾在东京城市规划的现代化进程中的确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1872 年2 月26 日东京的银座地区遭受祝融之灾r 大火烧毁了95hm “土地上的3 000 多座建筑.使至少5 万人无家可归。

银座地理区位特殊周围有皇宫所在地丸之内、商业区日本桥、外国使馆区和新建的新桥火车站(通往横滨港)等重要的城市地区.政府正好借灾后重建之机.把它规划重建为一处匹配帝国都城地位的现代化城区。

因此规划的目标定位是创建一个“小欧洲‘作为展示欧洲文明的橱窗以及市区的不燃化。

外务省的大臣大喂重信和井上薰负责重建项目当时活跃在日本的英国工程师托马斯·沃特斯(Thomas Waters )也受东京知事由利公正之邀来监理再建工程(Ward , 2002 : 39 ) .其设想是在9 . shm ,用地上修建993 座二层砖石建筑(见图2 )。

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了一个拓宽街道并规定所有建筑都需要使用防火砖石材料的规划方案.即银座炼瓦街规划。

银座的再建从】 872 年开始动工到18 ”年结束历经6 年时间。

由于明治初期政府的混乱与居民的反对规划大幅削减.只完成了预计的l / 3 。

重建的房屋采取了统一的欧式建筑风格,砖与石造建筑占总建筑的51 % (都市史图集编集委员会,1999 : 176 )。

再建完成后多是经营高级泊来品的西式店铺进行租用为这里成为日后东京最繁华、地价最高的商业区奠定了基础。

新修街道分为四个等级―巧间、10 间、8 间和3 间①最宽的约27m 中间跑马车两边走行人人车分离的道路设计在当时的日本是首创:路旁栽植了松树、樱桃树、枫树等行道树并安装了当时颇为时髦的煤气路灯。

新银座被宣传为伦敦式店铺、巴黎式道路颇具西洋风景。

1870 年代末即超越了传统的日本桥地区成为东京新的高级商业中心。

这一明治时期最早的日本近代城市规划实践时人和后人给予的评价褒贬不一。

有人认为它过于模仿西方城市风格丧失了日本特色;而因为租金高昂.不要说以前的住户甚至连以前的土地所有者也租不起新造的房屋,导致空房率很高但也有人认为正是该规划才使银座日后晋升为东京乃至全日本的商业、高消费中心及黄金地价地段因此功不可没。

不管怎样银座再建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在城市建设上西化的第一个范例。

2 . 1 . 2 宫厅集中规划在东京的核心地区日比谷所做的官厅集中规划是于1885 年在以欧化主义者井上薰为首的外务省的牵头下进行的。

德国的几位建筑师拿出了几套方案.其中以Hermann Ende 和wilhelm B6eckmannl886 年的巴洛克式设计方案最为知名(见图3 )他们的方案仿效了普鲁士王国的首都柏林和奥斯曼规划的巴黎。

规划方案以连接筑地本愿寺和霞关的风景轴线为中轴,以宽阔的林荫大道作骨架道路两侧辅以宏伟的公共建筑.如新的国会大厦和中央火车站。

但因井上薰于1887 年引咎辞职.规划最终不了了之。

外务省与内务省之间就规划权力的争夺也以外务省的最终失败而告终。

从此内务省成为东京近现代城市规划的领导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