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戏为六绝句_的主题和结构

合集下载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赏析《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作品。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是著名诗人杜审言的孙子。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故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自幼好学,颇有政治抱负。

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

天宝年间寓居长安将近十年,生活贫困。

安史之乱开始,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遗。

乾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

晚年举家东迁,漂泊、湘一带。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圣”之称。

他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大胆揭露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的同情。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在艺术上以丰富多彩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有《杜工部集》传世。

其一信文章老更成1,凌云健笔意纵横2。

今人嗤点流传赋3,不觉前贤畏后生4。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5,轻薄为文哂未休6。

尔曹7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8。

其三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9;龙文虎脊皆君驭10,历块过都见尔曹11。

其四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兰上12,未掣鲸鱼碧海中。

其五不薄今人爱古人13,清词丽句必为邻14。

窃攀屈宋宜方驾15,恐与齐梁作后尘16。

其六未及前贤更勿疑17,递相祖述复先谁18?别裁伪体亲风雅19,转益多师是汝师20!【注释】1. 信:北周文学家,初仕梁时,与徐陵齐名,写了许多淫绮丽的宫体诗赋,为“宫体诗”重要作家,世称“徐体”。

后由于国破家亡,旅北地,风格为之一新。

如《咏怀二十七首》、《哀江南赋》等作品,苍劲、悲凉,抒发了故国之思。

文章:泛言文学。

2. 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三)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三)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一~三)赏析《戏为六绝句》杜甫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诗名《戏为六绝句》,“戏”:【游戏,调侃】“为”:【写,作。

】杜甫调侃式地写了六首绝句。

我们之前提到,草堂建成以后,老杜有了安稳的居所,开始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了文学诗歌的创作上了。

本来,大家对他的诗歌才华都蛮推崇的,杜甫也就开始总结一些前人的东西。

我们先来看其一原诗:“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字词典故“庾yu2信”:【南北朝时期文学家、诗人。

前期在梁朝,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

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

】“纵横”:【奔放。

】赏析杜甫说,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更加有所成就。

他才华凌云,笔力雄健,表情达意奔放自如。

显然老杜很欣赏庾信后期苍劲,悲凉的风格。

老杜可能也认为,以自己现在的年纪,走庾信老年时的路子更好。

老杜在《春日忆李白》中曾经写道:“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毫无疑问,在当代,杜甫最推崇的诗人就是李白了。

他认为李白的诗如“庾信”一般清新,如“鲍照”一般俊逸。

那可能是指年轻时代的庾信。

老杜自然不可能去模仿李白,他觉得自己更应该走庾信年老时的诗风,苍劲,悲凉。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字词典故“嗤chi1点”:【嘲笑挑剔。

】“不觉”:【没有发觉,没有感觉到。

】赏析杜甫说,如今有些人却以嗤笑的口吻,对他流传下来的诗赋指指点点,都不觉得前辈贤人是足以让他们这些后生敬畏的。

《戏为六绝句》杜甫其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戏为六绝句》杜甫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来看《戏为六绝句》其二原诗:“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字词典故“王杨卢骆”:【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杜甫最搞笑的5首诗

杜甫最搞笑的5首诗

杜甫最搞笑的5首诗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悲壮、豪放、忧愁和幽默等等。

下面是杜甫最搞笑的5首诗:
1.《饮中八仙歌》此诗以描述八仙共饮为主,其中每个仙人都有其特殊的性格和喜好,描绘了一幅热闹而有趣的饮宴场面。

其中“李白跨鲸,张果老挥毫”等情节尤为搞笑。

2.《戏为六绝句》此诗讽刺了官场的虚伪和荒谬,其中“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句子表现了诗人的讽刺意味。

3.《古柏行》此诗通过描述古柏树的形象,讽刺了当时的官僚体制和社会风气。

其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句子富有幽默感。

4.《秋兴八首·其四》此诗以杜甫眼中的秋景为主题,其中“石鼓不封还复振,日斜仍照箭头半”等句子中所表现的幽默感令人忍俊不禁。

5.《赠卫八处士》此诗主要是杜甫向他的朋友卫八赠送的一首诗,其中“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句子既悲情又带有幽默感。

以上是杜甫最搞笑的5首诗,这些诗作在描绘幽默场面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翻译赏析

《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翻译赏析

《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王杨卢骆当时体》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注释】1.戏为:戏作。

其实杜甫写这六首诗态度是很严肃的,议论也是可取的。

六绝句:六首绝句。

2.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擅长诗文,对初唐的文学革新有过贡献,被称为“初唐四杰”。

3.体:这里指诗文的风格而言。

当时体:那个时代的风格体裁。

4.哂(shěn):讥笑。

5.尔曹:你们这些人。

【翻译】王杨卢骆开创了一代诗词的风格和体裁,浅薄的评论者对此讥笑是无止无休的。

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也丝毫无伤于滔滔江河的万古奔流。

【鉴赏】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经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过程。

因此,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及对老百姓的困难生活的同情。

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部集》**;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论《戏为六绝句》之主旨

论《戏为六绝句》之主旨
注 》 “ 为 后 生 讥 诮 前 贤 而 作 , 语 多 跌 言 讽 刺 , 故 云 此 ‘ ’ 也 ” 。 [] 起 龙 《 杜 心 解 》 “ 生 轻 薄 , 附 远 戏 6浦 读 后 而 漫 近 。 盖 远 者 论 定 既 久 , 不 敢 置 喙 : 至 于 近 人 , 则 哆
股认 为 ,这 六首 绝句作 于唐 肃宗上 元二年 ( 元 公
谤伤 者 或 不 少 矣 。故 借 庾 信 、四 子 以 发其 意 。嗤 点流
传 ,轻薄为 文 ,皆指并 时之人 也 。一 则 日尔曹 ,再则 日 尔曹 ,正退 之所 谓群 儿也… …题之 日 戏 ’,亦 见其通 怀商榷 ,不欲 自以为是,后人知此 意者鲜矣 。 ”[] 3 持此 种观 点 的还 有杨 伦 。郭 曾忻 《 读杜 轧记 》 : “ 按 :杨 ‘ 忻 西河 谓六首 逐章 承递 ,意 思本属一 串 。庾信 、四杰特 借 作 影子 ,非谓 诗道 以此为至 也 。下四章 俱属推 开 ,旧解 仍粘定 前文 ,故 多辗 转不合 。又 昌黎诗 ‘ 杜文章 在 , 李
其 通 怀 商 榷 , 不 欲 自 以 为 是 。 ” ( 《 注 杜 诗 》 卷 十 钱
光 焰万丈 长 。不 知群 儿愚 ,那用 故谤 伤 ?蚍蜉撼 大树 , 可 笑不 自量 ’。 当公 之世 ,其排 诋者 亦不 少矣 。故偶 借 庾信 、四子 以发其意 ,皆属 自寓意 多 。”[ ] 4 郭绍虞 先生 也认 为: “ 甫 《 杜 戏为六 绝句 》犹有 寓 言 自况之 意 。 ” [] 5 以上观点认 为六 绝句乃是 子美 自况之 意 。大概 杜甫 当 时虽 名满天 下 ,但 排诋 议论 者亦不 少 ,蚍蜉撼 大树 之辈
闵 洁
( 侨大学文学院 , 福建 华 泉州 322) 6 O 1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赏析

戏为六绝句·其一唐·杜甫【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注释】庾信: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自幼聪慧,博览群书。

前期为南朝宫廷侍臣,与徐陵齐名,皆擅长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

后期屈仕北朝,创作内容与艺术风格变得清新、粗犷,直接影响唐代诗风。

老更成:指到晚年创作更加成熟。

凌云健笔:笔力雄健超拔。

意纵横:意境壮阔,情趣横生。

嗤点:讥讽,指责。

流传赋:泛指传诵的文章诗赋。

庾信的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拟咏怀》诗二十七首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不觉:不感到,不认为。

畏后生:意谓后生可畏,前辈不及后人。

《论语·子罕篇》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杜甫此句诗反其意而用。

【赏析】杜甫写诗诸体兼备,各有特色,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凡是用散文可写的内容,他一般都可入诗。

《戏为六绝句》就是他专以诗评为题材而写的六首七言绝句。

这组诗约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前后,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轻薄文人妄自尊大对前人的作品乱加非议而写的。

诗作从几个方面,结合对有关作家的评议,表述了他的文学批评观点。

提出了既要遵循“递相祖述”的文学传统,对古今诗人不能妄加菲薄;又要“别裁伪体”,崇尚风雅,摒弃形式主义的诗风。

同时要“转益多师”,博采诸家之长,以促使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这些见解体现了他论诗的基本主张,对当今诗歌创作与文艺批评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这组诗以诗论诗,以形象寓事理,使情与理、诗与论熔为一体,既主情志、又富理趣。

且随意写来,语多讽刺,在创作上也属一种新的尝试,虽谦称“戏为”,实乃新作,为以后诗人运用与发展这种诗体形式开创了先河。

这首诗赞扬庾信的文学成就,指斥今人的流言谤语。

诗的前两句说庾信晚年创作更加成熟,格调也变得更加雄健奔放。

后两句说像庾信这样前代的优秀作家,却遭到今人的贬斥讥笑,而我却未发觉其当畏后生之处。

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翻译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翻译及赏析

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翻译及赏析《戏为六绝句·未及前贤更勿疑》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前言】《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⒄未及前贤更勿疑:这句是说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⒅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⒆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⒇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翻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继承前人、互相学习的优秀传统应该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赏析】《六绝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是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思是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所以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诗人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的“健笔凌云”,四杰的“江河万古”,就在于此。

反过来,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时期的后尘,固然是伪体;而一味模仿汉、魏时期古人的作品,也是伪体。

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浅谈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整理】1 《戏为六绝句》的内容和主旨《戏为六绝句》第一首告诉我们,想要对一个人有正确的评价,就应当对这个人进行全面评估,不能只看一个侧面,忽略这个人其他的方面,正所谓“知人论世”。

第二首告诉我们,想要对一个人进行评价,一定要与当时的情况相结合,来分析这个人的作品是否受到时代的影响。

第三首告诉人们要想对一个人的成就进行评价,就要和这个人的经历进行结合,其成就的高低大小,都应全部了解,不能以偏概全,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充分的评价,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在后三首诗中,杜甫在面对世人对初唐四杰的非议之时,能看出他并未受世人言论的影响,对初唐四杰的写作风格一一进行分析,解读四杰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同时以欣赏的角度对四杰的非议言论进行一番“戏”论,提出后人在创作时应不摒弃自身的写作风格,在前人的作品中选择可取之处,从而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题目中以“戏”字为首,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了杜甫的“幽默”言论,似乎是有感而发地随口之谈。

这个“戏”字使作者看起来并不在意所谈之言论的正确与否,不在乎后人的是非对错的评判,是以一个诗人自己的角度去对诗坛的状态进行评论,抒发“一家之言”。

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所“戏”论的人物“庾信”“初唐四杰”,在历史上“今人”的眼中,都具有很大争议。

用“戏”字能减少与“今人”之间的不愉快,让原本激烈的“学术争论”的紧张感缓和不少。

杜甫在诗中做到了“对事不对人”,他将自己的真心话以“戏说”的方式呈现,故意以“轻薄”对“戏说”,可以说是匠心独运,异常巧妙。

同时这样的“戏说”,发人深思,是戏是实,增添了一份思想性和艺术性。

“以诗论诗”的形式确是由杜甫首创。

杜甫以“戏”字为题首,也是对“以诗论诗”这种形式的一种试探。

2 《戏为六绝句》解析(前三首)2.1 “戏”论庾信这《戏为六绝句》的第一首,对庾信进行了一番“戏”论。

南北朝时期的诗文因为其浮艳绮迷,多为后市诟病,如“宫体诗”。

杜甫《戏为六绝句》全诗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全诗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全诗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全诗赏析戏为六绝句其一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1.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文章:泛言文学。

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2.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

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3.嗤点:讥笑、指责。

4.前贤指信。

后生,指"嗤点"信的人。

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

但这里是讽刺话,意谓如果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这组诗大约写于宝应元年(762〕。

在我国文学史上,用绝句这种体裁论诗,这是首创。

杜甫在这组诗中评点作家,批评当时文人相轻的风气,谈自己的学习和创作体会。

由于他见识精确,因而不仅他的观点深为后人认可,而且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也常为后人效仿。

关于这组诗的创作意图,宋张戒《岁寒堂诗话》云:"此诗非为信、王、杨、卢、骆而作,乃子美自谓也。

方子美在时,虽名满天下,人犹有议论其诗者,故有'嗤点'、'哂未休'之句"。

《杜诗镜》引蒋云:"公每以信自比,殆亦兼遭时言之"。

组诗第一首论信。

杜甫评信曾有"清新庚开府"之语,此又言"老更成";又云"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明杨慎《升庵诗话》云:"信之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

史评其诗曰绮艳,杜子美称之曰清新,又曰老成。

绮艳、清新,人皆知之;而其老成,独子美能发其妙。

余尝合而衍之曰:绮多伤质,艳多无骨;清易近薄,新易近尖。

子山之诗,绮而有质,清而不薄,新而不尖,所以为老成也"。

其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王杨卢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这四人都是初唐时期著名的作家,时人称之为"初唐四杰"。

《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翻译赏析

《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翻译赏析

《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纵使卢王操翰墨》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前言】《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⑼翰墨:笔墨。

⑽风骚:“风”指《诗经》里的《国风》,“骚”指《楚辞》中的《离骚》,后代用来泛称文学。

⑾龙文虎脊:喻瑰丽的文辞。

【翻译】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杰在当时的时代条件下,他们的作品已经达到最高的造诣。

四杰的文章被认为是轻薄的,被守旧文人讥笑。

你们这些守旧文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灭,而四杰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赏析】第二、三首论初唐四杰。

初唐诗文,尚未完全摆脱六朝时期崇尚辞藻浮华艳丽的余习。

第二首中,“轻薄为文”,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

史炳《杜诗琐证》解释此诗说:“言四子文体,自是当时风尚,乃嗤其轻薄者至今未休。

曾不知尔曹身名俱灭,而四子之文不废,如江河万古长流。

”第三首,“纵使”是杜甫的口气,“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则是当时的人讥笑四杰的`话(诗中以“卢王”来指四杰)。

杜甫引用了他们的话而加以驳斥,所以后两句才有这样的转折。

意思是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纵横的才气,驾驭“龙文虎脊”般瑰丽的文辞,他们的作品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

这三首诗的用意很明显:第一首说,观人必须全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

第二首说,评价作家,不能脱离其时代的条件。

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虽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内容提要】在我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很多闻名的论诗绝句,而最先显现、最有阻碍的那么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这六首小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体会的总结,诗论的总纲,表现了其诗歌创作理念;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进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关键词】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歌理论唐朝诗歌理论的进展,是个长期的反复的进程。

从陈子昂、李白提出复古的主张以后,明确了诗歌进展的方向,但是有些人明白得不免片面,粗鲁地通盘否定六朝文学;而另一些人那么仍然“拘限声病,喜尚形似,且以流易为词,不知丧于雅正”(见元结《箧中集序》)。

杜甫作为唐诗集大成者,不但在创作实践上硕果累累,达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而且在诗歌理论方面也很有见地,展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大伙儿风度。

诗人在大唐盛世所营造的宽松的艺术气氛中,以高远的艺术目光,豁达的艺术心胸为咱们总结了一系列宝贵的艺术体会。

闻名的《戏为六绝句》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以诗论诗,辞简义精,可谓是杜甫诗论主张的集中表现。

更是对关于六朝文学的同意与批判这一极为艰巨而复杂的课题的深切探讨。

六首诗作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露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相互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先从题目提及。

六首绝句冠以一个“戏”字,是很耐人寻味的。

它意味着杜甫在那个地址不是板起面孔,义正辞严的说教,而是轻轻松松、自自然然、从从容容地信口说出;不是你死我活的辩论,只是有感而发的言论罢了,远离是非对错的判定,以一个诗人的目光看取评判诗坛的现象。

因为毕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创作是个性的,一样批评也应该是个性的。

六首绝句冠以一个“戏”字,感觉上不太认真、不太在意,但咱们确能够从中玩味出许多道理来。

因为在看似轻松的调笑背后潜藏着的是诗人深刻沉稳的试探。

正如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说:“此六篇皆言文章之难事,公虽谓之戏,而中有刀尺矣。

”这六首绝句前三首要紧通过对具体作家的评论提出了问题,后三首那么结合自躯体验揭露论诗宗旨,意在解决问题;整体上能够归纳为对诗歌创作中几个历史问题的一次反思和对假设干现实问题的一次探讨。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包括了六首七言绝句,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甫《戏为六绝句》的全诗翻译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注释:未及前贤更勿疑: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

递相祖述: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

复先谁:不用分先后。

别裁伪体: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

亲风雅: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转益多师:多方面寻找老师。

汝师:你的老师。

译文:那些轻薄之辈不及前贤是毋庸置疑的,互相学习,继承前人的优秀传统是不用分先后的。

区别和裁减、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统。

只有不拘一时一家地多方面学习各家的长处,才算真正找到了你的老师。

赏析:杜甫主张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文学传统,同时代人也应互相取长补短。

他信奉传统的.诗教观念,认为《诗经》之风诗和雅诗是典范,应该好好学习。

杜甫对六朝文学既要继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上。

《六绝句》的最后这一首,前人说法不一。

这里的“前贤”,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

“递相祖述”,意谓因袭成风。

“递相祖述”是“未及前贤”的根本原因。

“伪体”之伪,症结在于以模拟代替创造。

真伪相混,则伪可乱真,所以要加以“别裁”。

创造和因袭,是杜甫区别真、伪的分界线。

只有充分发挥创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写性情,写出真的文学作品。

庾信之“健笔凌云”,四杰之“江河万古”,乃在于此。

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门户,必然是没有生命力的。

堆砌词藻,步齐、梁之后尘,固然是伪体;而高谈汉、魏的优孟衣冠,又何尝不是伪体?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伪的区别,并无古、今的成见。

“别裁伪体”和“转益多师”是一个问题的两面。

“别裁伪体”,强调创造:“转益多师”,重在继承。

读杜心解·〈戏为六绝句〉注

读杜心解·〈戏为六绝句〉注

读杜心解·〈戏为六绝句〉注以《读杜心解〈戏为六绝句〉注》为标题,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杜心解(933-977)是中国唐朝著名诗人和美学家,他的〈戏为六绝句〉(一诗六句)更是传世佳作,被誉为“诗坛上的奇葩”。

文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杜心解的诗作,尤其是其中的〈戏为六绝句〉。

这首诗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中国美学有深远影响,也凝聚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精华。

《读杜心解〈戏为六绝句〉注》意在阐释杜心解的〈戏为六绝句〉的内涵和背后的丰富价值。

该诗原文为:“金翅满林飞处处,清歌一曲唱不尽。

繁花似锦色彩鲜,万舸争流直应穿。

”杜心解的这首诗恰是对大自然的惊叹之作。

第一句描述的是繁华的景色,金翅满林飞来飞去,鸟儿欢快地唱着清歌,弥漫着神奇的色彩。

第二句铺陈出繁花似锦的艳丽景象,万舸争流,黄河穿过山脉,河水汹涌,仿佛要将山脉撕裂开去。

这一景象令人叹为观止,铭刻在杜心解心中,最终流淌成深刻的诗句。

此诗首先强调自然的风貌,而杜心解又能以其才华将之表达得淋漓尽致,体现出他的诗歌创作技巧及其精妙的“以自然之貌表自然之心”的思维逻辑,展现出杜心解对中国古典美学的认知思维方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杜心解在这首诗中描述了一幅自然的画卷,它展示了自然界各种美景,又能令读者感受到人间的温情,因此读者衷向地把它赋予丰厚的内涵。

从抒情的角度,杜心解的这首诗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他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震撼,又能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引人深思。

从文笔的角度来看,杜心解的这首诗简洁、短小而又有力,体现出古代诗人的表达简练之美,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具有崇高的文化精神和深厚的文学内涵,它既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智慧结晶,又是中华文化的健康发展。

此诗此画,杜心解赋予它们更丰富的意象,将大自然美景变为丰盈多彩的文字,使读者充分体会到诗中的内涵,体会到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精神,细细品味杜心解的抒情诗的精神。

从传统的文学理论的角度来看,杜心解的〈戏为六绝句〉运用了合理的结构、高度的表达效果,博取读者的钦佩。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学批评形式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学批评形式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开创了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文学
批评形式
《戏为六绝句》的形式为六首绝句,每首四句,以七言绝句为主。


首绝句都以“举目”开头,接着是对不同戏曲表演的描写和批评。

杜甫用
精炼而有力的语言,将对戏曲表演的细节描写与对社会现象的抨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形式。

这种形式的开创对后世的文学批评影响深远。

它不仅对作品本身进行
了评价,还通过对作品所揭示的社会问题的批评,使文学批评具备了更深
层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这一形式强调了文学与现实的关系,使文学批评
成为了一种既关注作品本身又关注社会背景的综合性评价方式。

《戏为六绝句》的出现使文学批评得到了新的启发和拓展,为后世的
文学批评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和表达形式。

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
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为后世的文学批评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杜甫《戏为六绝句》结构简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结构简析

第34卷第8期Vol.34 No.8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INSTITUTEOF EDUCATION2018年8月Aug.2018杜甫《戏为六绝句》结构简析郝彩艳(西藏民族大学文学院,陕西咸阳71〇82)[摘要]杜甫晚年创作的组诗《戏为六绝句》,是系统地论诗诗以组诗形式创作的渊薮。

本文从《戏为六绝句》结构入 手,简析诗作的创作背景,着重分析该组诗的内在结构,将其分为前三首、第四首和后两首三部分。

前三首为一整体,同有贬斥后生轻侮前贤的基调色彩,第四首则承前启后,在前三首基础上总结、概括,并阐发作诗旨要,即劝后生学诗之态 度方法,此亦为杜甫本人之诗学理论及理想自述。

[关键词]六绝;背景;结构[中图分类号]1222.8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8)08-002442 [收稿日期]2018 -04 -01唐初以魏征、陈子昂为代表的诗人反对承接隋朝 和齐梁浮艳诗风,均有反对言论,陈子昂《与东方左史 虬修竹篇序》云:“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 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

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

思古人常恐逶迤 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1极尽慨叹。

之后李白 也响应了这一呼声,创作有《古风》59首以示态度。

正是在这一文坛风气变化的推动下,杜甫创作了《六 绝》也表明自己的诗学理论。

郭绍虞先生于《杜甫戏为六绝句集解•序》中认 为杜甫《戏为六绝句》:“论其体则创,语其义则精。

盖 其一生诗学所诣,与论诗主旨所在,悉萃于是,非可以 偶尔游戏视之也。

”[2]杜甫首开以诗论诗之端,其必当 以谨慎态度创作,《六绝》诗作的前后顺序也必定被杜 公反复斟酌,结构当井然有序、浑然一体。

这也正是 郭先生认为《六绝》非游戏之作的一个原因。

宋人及 后世学杜诗之所以蔚然成盛,原因之一是杜诗的创作 方法有其内在的规律,可以供后人不断发觉、学习。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

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摘要] 《戏为六绝句》是杜甫重要的论诗作品,集中体现了杜甫的诗学思想。

这六组绝句应当分为三个层次解读,每个层次各有内涵,并呈现出逐层递进的关系。

通过解读可以总结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反对贵古贱今,崇尚雄浑开阔,以及主张兼收并蓄,推崇风、雅。

[关键词]戏为六绝句;贵古贱今;气度;兼收并蓄;风雅《戏为六绝句》是杜甫具有代表性的论诗诗,最能反映杜甫的诗学思想。

本文将联系创作的时代背景,分三个层次解读这六组绝句的内涵,并据此总结出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诗学思想。

概括来说,《戏为六绝句》体现的诗学思想主要包括对古今诗人的评价态度、诗歌的境界以及对待诗歌创作的态度三个方面。

一、《戏为六绝句》内涵解读《戏为六绝句》的内涵应当分为三个层次来解读:第一、二、三首绝句为第一个层次,第四首绝句为第二个层次,第五、六首绝句为第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虽然内容有不同的侧重,但前后递进,相互联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现分层次解读如下: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

1这是这六组绝句中的第一个层次。

诗中提到了庾信和初唐王、杨、卢、骆四杰,批判“今人”妄加嗤点其作品,否定其文学价值,认为他们的文学成就要远远超过“今人”并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朽。

1本文所引用的杜甫《戏为六绝句》诗文,均出自《杜诗详注》(第二册),(清)仇兆鳌著,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

在这里,杜甫的观点不仅仅是在为庾信和王、杨、卢、骆四杰正名,而且涉及到对六朝初唐诗人的评价态度问题。

首先应当明确这六组绝句中的“今人”和“古人”的界定。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中的“今人”,显然是指与杜甫同时代,并对六朝初唐诗人妄加评论的浅学之徒,与后文中的“后生”“尔曹”所指为同一类人。

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

戏为六绝句戏为六绝句唐代大诗人杜甫作。

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一组以诗论诗的绝句作品,大约作于762年。

唐代诗歌理论的发展,自初唐至中唐前期经历了长期的反复过程。

陈子昂作为诗歌革新运动的先驱,以其进步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实践,一扫齐梁绮靡浮艳、华而不实的诗风,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开拓了道路;继陈子昂之后,大诗人李白更明确地提出了复古的主张,指明了唐诗发展的方向。

在杜甫所生活的时代,某些文人不能全面地理解陈子昂、李白等人的诗歌主张,轻率地对待前代的文学遗产,粗暴地全盘否定六朝诗歌,产生了好高鹜远的不良风气;还有一些文人则拘限声病,喜尚形似,重蹈形式主义的覆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的这一现状写了这六首绝句,表示了自己对文艺批评和文艺创作的意见,希望诗人们区别真伪,虚心学习,认真继承前代的文学遗产。

《戏为六绝句》按内容可分为前后两部分。

前三首通过对南北朝时作家庾信和初唐四杰的评论提出问题,后三首诗揭示了论诗的宗旨,提出具体主张。

杜甫认为,对六朝以来的作家应该区别对待,具体分析,而不应一概采取排斥或否定的态度,只有把一个作家放到他所生活的时代中去,不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与文坛的现状,才能给作家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在评论庾信和初唐四杰之后,杜甫正面提出了他的文学主张,要求作家广泛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并要具有“别裁伪体”的批判精神;作家应当继承发扬“风骚”和汉魏文学的传统,上攀屈、宋,转益多师,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对六朝文学,杜甫既肯定了“清词丽句”的长处,又反对它纤弱绮靡的风格,以“恐与齐梁作后尘”而自戒并警人。

《戏为六绝句》比较集中而形象地概括了杜甫的诗歌理论,诗中的见解与散见于杜甫其他作品中的论诗的观点是一致的。

因是以诗论诗,限于篇幅和体式,难以详备明达。

杜甫首创的这种以诗论诗的形式对后代有很大影响,如金代诗人元好问的《论诗绝句三十首》就是受《戏为六绝句》的启示而写成的。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赏析

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赏析杜甫《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翻译赏析《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老更成》作者为唐朝诗人杜甫。

其古诗全文如下: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前言】《戏为六绝句》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注释】⑴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文章:泛言文学。

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⑵凌云健笔:高超雄健的笔力。

意纵横: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⑶嗤点:讥笑、指责。

⑷前贤:指庾信。

畏后生:即孔子说的“后生可畏”。

后生,指“嗤点”庾信的人。

但这里是讽刺话,意思是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后生可畏”了。

【翻译】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笔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笔挥洒自如。

当今的人讥笑、指责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还活着,恐怕真会觉得你们这些后生可畏了。

【赏析】《戏为六绝句》(以下简称《六绝句》)就是杜甫这类绝句诗标本之一。

以诗论诗,最常见的形式是论诗绝句。

它,每首可谈一个问题;把许多首连缀成组诗,又可表现出完整的艺术见解。

在中国诗歌理论遗产中,有不少著名的论诗绝句,而最早出现、最有影响的则是杜甫的《六绝句》。

《六绝句》前三首评论作家,后三首揭示论诗宗旨。

其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戏为六绝句》第一首论庾信。

杜甫在《春日忆李白》里曾说,“清新庾开府”。

此诗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诗、赋),风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健笔凌云,纵横开阖,不仅以“清新”见长。

唐代的“今人”,指手划脚,嘲笑、指点庾信,足以说明他们的无知。

专以诗评为题材的七言绝句——《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

专以诗评为题材的七言绝句——《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

专以诗评为题材的七言绝句——《戏为六绝句》(庾信文章)戏为六绝句·其一唐·杜甫【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注释】庾信:南北朝最后一位优秀诗人,字子山,南阳新野人。

自幼聪慧,博览群书。

前期为南朝宫廷侍臣,与徐陵齐名,皆擅长宫体诗赋,世称“徐庾体”。

后期屈仕北朝,创作内容与艺术风格变得清新、粗犷,直接影响唐代诗风。

老更成:指到晚年创作更加成熟。

凌云健笔:笔力雄健超拔。

意纵横:意境壮阔,情趣横生。

嗤点:讥讽,指责。

流传赋:泛指传诵的文章诗赋。

庾信的代表作有《哀江南赋》《拟咏怀》诗二十七首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不觉:不感到,不认为。

畏后生:意谓后生可畏,前辈不及后人。

《论语·子罕篇》云“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杜甫此句诗反其意而用。

【赏析】杜甫写诗诸体兼备,各有特色,扩大了诗歌创作的题材,充分发挥诗歌的社会功能,凡是用散文可写的内容,他一般都可入诗。

《戏为六绝句》就是他专以诗评为题材而写的六首七言绝句。

这组诗约作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前后,是杜甫针对当时文坛上一些轻薄文人妄自尊大对前人的作品乱加非议而写的。

诗作从几个方面,结合对有关作家的评议,表述了他的文学批评观点。

提出了既要遵循“递相祖述”的文学传统,对古今诗人不能妄加菲薄;又要“别裁伪体”,崇尚风雅,摒弃形式主义的诗风。

同时要“转益多师”,博采诸家之长,以促使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这些见解体现了他论诗的基本主张,对当今诗歌创作与文艺批评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这组诗以诗论诗,以形象寓事理,使情与理、诗与论熔为一体,既主情志、又富理趣。

且随意写来,语多讽刺,在创作上也属一种新的尝试,虽谦称“戏为”,实乃新作,为以后诗人运用与发展这种诗体形式开创了先河。

这首诗赞扬庾信的文学成就,指斥今人的流言谤语。

诗的前两句说庾信晚年创作更加成熟,格调也变得更加雄健奔放。

后两句说像庾信这样前代的优秀作家,却遭到今人的贬斥讥笑,而我却未发觉其当畏后生之处。

戏为六绝句其六

戏为六绝句其六

戏为六绝句·其六--杜甫(唐)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戏为六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组诗作品。

这组诗包括六首七言绝句,前三首是对诗人的评价,后三首是论诗的宗旨。

这六首诗每首单独成诗,表现了不同的主题。

但同时这六首诗的精神前后贯通,互相联系,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组诗实质上是杜甫诗歌创作实践经验的总结,诗论的总纲;它所涉及的是关系到唐诗发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论问题。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一联委宛多刺,含意博赡;它既嘲讽了目无前贤的自大自负的后生,又阐述了继承前人遗产的必要性。

组诗的第一首云:“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前贤”即指前代的贤人。

在这里,杜甫向那些“轻薄为文哂未休”的“尔曹”、“后生”发出了委宛而又直接的劝告:我们赶不上那些前辈,这一点已经毋庸置疑。

既然这一点已经确定无疑,那么,那些“后生”对前辈哂笑就显得非常轻佻、非常盲目,也非常可笑。

“递”,接替的意思;“祖述”,指继承前人而有所述作。

“递相祖述复先谁”是说继承他们的遗产,无用说什么先谁后谁。

在这里,诗人以质朴的语言揭示了文学创作必须继承先人而又有所发展的规律。

处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作家都不能白手起家,而必须充分尊重前贤、祖述前贤,这样才能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此句以巨大的艺术概括力将文学创作中的这一规律突现了出来,颇有哲理意义。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一联进而阐述了继承前人遗产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必须博采众长,广泛学习。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说后生们必须向前人学习,不能局限于一家,而必须广采博取,使自己眼界开阔,以求大成。

这是与组诗第五首中主张“不薄今人爱古人”,对今人、古人的成就都应该尊重学习的意蕴是相通的。

其次,必须批判地继承,而不能盲目地兼收并蓄。

文学创作是一个继承的过程,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而创造自然也就必须以选择和批判为前提。

为此,他提醒人们在学习时必须有区别、有裁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