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医学上高原的定义

医学上高原的定义

医学上高原的定义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医学上高原的定义。

你说啥是高原呀?那可不是随随便便有点高度的地儿就能叫高原的哟!高原啊,就好比是大地妈妈脸上凸起的一块儿特别区域。

想象一下,它高高地耸立在那里,跟周围的环境可不一样呢!一般来说,医学上把海拔 2500 米及以上的地区才叫做高原呢!这可不是随便定的数字哟。

当你到了这么高的地方,身体可就开始有反应啦!就好像你本来在平地上悠闲地散步,突然被扔到了一个有点特别的环境里,身体得努力去适应呀。

在高原上,氧气变得稀薄啦!这就像是你平常呼吸的空气中的好东西变少了。

那身体能乐意吗?肯定不呀!于是乎,各种奇妙的反应就可能出现咯。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头晕乎乎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走路都不稳啦。

还有的人可能会心跳加速,感觉心都要蹦出来了似的。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高原反应要是严重起来,那可不得了呢!咱再想想,为啥会有高原反应呢?这就好比你习惯了吃大鱼大肉,突然让你天天啃馒头,你能一下子就适应吗?身体也是这样呀,它习惯了在低海拔地区的环境,突然到了高原,氧气少了,它就得努力调整自己。

那有人可能会问啦,是不是所有人到了高原都会有高原反应呢?嘿嘿,那可不一定哟!就像有些人能吃辣,有些人不能吃辣一样,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呀。

有的人可能到了高原跟没事儿人似的,该玩玩该吃吃,可有的人就惨啦,得难受好一阵子呢。

那要是想去高原玩或者工作,该咋办呢?这可得好好准备准备呢!首先呀,不能一下子就冲到高原上去,得慢慢适应。

就像跑步一样,你不能一开始就拼命跑,得先慢慢热身嘛。

可以先在海拔低一点的地方待几天,让身体有个过渡。

然后呢,到了高原上,要注意休息,别太累着自己啦。

还有啊,多喝水,这就像给身体加油一样,让它能更好地应对高原的环境。

总之呢,高原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医学上对它的定义可不仅仅是一个数字那么简单。

它就像一个神秘的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了解。

但一定要记住,要对高原怀有敬畏之心,可别小瞧了它哟!不然,它可是会给你点颜色看看的呢!所以呀,去高原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高原反应 PPT课件

高原反应 PPT课件

• 急性高原反应: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 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 表现称为急性高原反应。
• 慢性高原反应:有些人通过长期不断的调节过程
呈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慢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机体机能失调”。一般
认为凡进入高原三个月后,仍有部分或全部高原 反应症状,可视为慢性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的判断
脑水肿急救措施
• 发现脑水肿和昏迷者,要迅速、连续给含5%二氧化 碳的氧气直至清醒,清醒后仍间断给氧。有条件的 应用高渗葡萄糖、甘露醇、肾上腺皮质激素、细 胞色素C等治疗以减轻脑水肿,促进恢复。可酌情 使用中枢神经兴奋剂如盐酸山梗菜碱(洛贝林)、 尼可刹米(可拉明)等。注意水、盐和电解质平衡 以及必要的抗感染措施。病情稳定后,立即下山, 急送医院。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
• 肺水肿的现场急救措施是绝对半卧位休息,两腿下垂,立即 充分吸氧,最好是含有50%~70%酒精的氧气,流量6~8升/分; 立刻口服呋塞米(速尿)40毫克/日。使用速尿可能会出现 轻微恶心、腹泻、药疹、视力模糊、直立性眩晕、肌肉痉 挛、口渴等,注意开始用量不要过大,根据情况可加至80毫 克,2次/日。硝苯地平减少肺水肿。防治上呼吸道感染可 用抗生素加地塞米松4毫克(仅口服一次)。烦躁不安时,可 用少量镇静剂。注意保暖,严禁大量饮水。经初步急救,病 情稳定后,迅速转移至海拔较低处。一旦呼吸、心跳骤停 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需要注意的是,在高原地区应尽量避免感冒。高原感冒时 发烧温度有假象,测体温的温度常会低于实际温度1度,所 以易被忽视。呼吸道感染即使很轻微,也可增加发生高原 肺水肿的危险性。因此,要加强保暖预防。进入高原后,减 少洗澡次数或不洗。发现感冒初起症状,立即服用抗感冒 药。若两天以后再服抗感冒药,一般已无效。 反复发作高原肺水肿的人为易感者,男性发病比女性多5倍。 如果已经以前发生过肺水肿,我们建议不要再登3000米以 上的高山。

高原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课件共34页

高原缺氧相关肺动脉高压课件共34页

高原环境的特点
2000m以上,人体出现缺氧反应 3000m以上,人体氧离曲线陡峭,缺氧 明显 4500m以上,大气压接近于海平面1/2, 人体出现明显低氧血症,并引起显著生理反应和一系列临床问题 5500m以上,称特高海拔,人类无法生存
• 高原病:通常指人体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 更高海拔,人体不能适应高原环境而引起 的疾病, 可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
• 进入高原的速度 • 劳动强度 • 环境气候易患因素
– 寒冷季节发病率高(11月-次年5月发病率77.8%,夏秋季节发病率22.2%
• 正规习服满1w与未正规习服满1w及未习服者,患病有较大差距分别为13.9%、 29.2%、56.9%
• 预服抗高原反应药物可能减少发病并缩短治疗时间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肺内高灌注
– 急性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使肺血流量明显增加 – 缺氧使肺肌性小动脉不均匀收缩,而非肌性血管如毛细血管前细小动脉因受肺动脉高压的冲击而扩
张,因而使该区血流增多出现肺内高灌流(Overperfusion)
• 凝血及纤溶机制的障碍,肺细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肺内高流量引起的微血管切应力
肺动脉高压
毛细血管壁的机械性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释放各种趋动因子:
一氧化氮,内皮素-1、IMD 、 ADM、VEGF、TNF-a等
这些因子将导致毛细血管膜的张力衰退,毛细血管扩张 管壁变薄,内皮细胞空隙变大
血管通透性增加
高原肺水肿的诊断
• 在高原发病现场主要依据症状和体征对HAPE 作出快速诊 断, 主要依据:
高原肺水肿的发病机制
• 肺动脉高压是发生高原肺水肿的基本因素 • 高原肺水肿无论发病初期或恢复期其肺动脉压明显高于海拔高度相同的正常人

高原病PPT课件

高原病PPT课件

急性高原病自身因素
➢ 精神过度紧张、疲劳、感染、营养不良等 ➢ 迅速适应高原缺氧环境时,机体发生代偿性变化: 1. 增加心脏收缩力使每分钟搏出量增加 2. 增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来增加携氧能力
短时间内无法建立适应能力,极易高原反应
急性高原病客观因素
➢ 3500米以下发病率占37%左右 ➢ 3600米---5000米发病率达50% ➢ 结论:海拔越高,高原反应的发病率越高
高原脑水肿之临床症状
➢ 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可剧烈头疼、呕吐;神志恍惚、丧失 方位感、丧失记忆、出现幻觉或精神行为,个别人出现抽搐, 最后嗜睡至昏迷
➢ 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 孕妇登山2600米以上,可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致畸
高原脑水肿后果:高原昏迷
➢ 一般进入高原后1~10天内发病 ➢ 昏迷前:头痛、头晕、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等 ➢ 昏迷后:出现阵发性抽搐、大小便失禁;瞳孔缩小且固定,
子汁)并观察脱水情况。烦躁不安时,可用少量镇静剂和强 地松。呼吸、心跳骤停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初步急救,待病情稳定后,安全转移至海拔较低处
➢高原肺水肿 病人绝对静卧休息,吸入流量
高浓度氧,保暖。数现场确无医疗条件, 转运到低海拔区,可迅速好转。休息2-3 天后可再攀登。地塞米松10-20mg稀释后 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2次,可减少肺毛 细血管渗出。氨茶碱0.25mg加50%葡萄糖 20ml稀释缓慢静脉折射和缓解支气管痉挛
或忽大忽小;少数病例有肢体强直或肢体弛缓性瘫痪 ➢ 1/5的病人视神经乳头水肿
急性高原病预防(二):小药方
上山前2天至进入高原后3天:
➢ 口服乙酰唑胺
0.25g
2次/日
➢ 根据缺氧情况加服强地松 5-10mg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教案第一章高原医学概论一、由于高原环境具有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等特有的环境特点,高原环境对高原居民的健康影响很大,部分人群出现急性和慢性高原性疾病,给高原人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改善人类在高原地区的健康水平,促进高原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高原地区的建设,我们研究、诊治和预防高原病。

对开发高原,建设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原的定义高原-----一词无明显的定义,有人曾描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称为“高原”。

地理学角度----海拔在500M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而面积又比较辽阔的高地。

医学角度----海拔3000M以上,产生明显生物效应(机体反应)的地区。

三、四种海拔高度目前国际上,根据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时出现的生理反应,划分为四个海拔高度:1、中度海拔:海拔在米之间,当人体进入此高度时,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如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运动能力略有降低、肺气体交换基本正常,很少发生高山病。

2、高海拔:高度在2500---4500米之间,多数人进入这个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增加,头痛、食欲不振、睡眠差、运动能力明显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甚至发生高山病。

3、特高海拔:高度在4500---5500米之间,进入这个高度时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氧饱和度<80%,运动和夜间睡眠期间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进入此海拔时应采用阶梯式或阶段性适应,否则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严重的急性高山病。

4、极高海拔:高度在5500---8844米之间,进入这个高度的只有探险登山运动员,逗留时间也很短。

进入此高度时机体的生理机能呈进行性紊乱,常失去机体内环境自身调节功能,出现极严重的高山反应,显著的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70%---60%之间。

常常需要额外供氧。

四、高原病的定义1、人类与高原斗争的核心是缺氧,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体内产生一系列代偿调节,如增加肺通气量、加快心率、提高肺动脉压等机制建立新的代偿机制,适应低氧环境。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课件
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研究
针对高原环境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研究高原病发病机理及防治措施,提高高原病的治疗效果。
高原环境对生殖与遗传的影响研究
探讨高原环境对生殖与遗传的影响,为高原人口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高原医学研究的前景与展望
1 2 3
加强基础研究
未来高原医学研究应注重基础研究,深入探讨 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更加 科学、有效的方案。
慢性高原适应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体会逐渐适应高原环境,通过调节呼吸、循环和神经系 统功能,以适应低氧状态。
03
高原疾病的防治
高原肺水肿的防治
01
急性高原肺水肿
由海拔4000米以上进入高原,出现严重胸闷、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
症状,甚至咳粉红色泡沫痰。
02
慢性高原肺水肿
表现为肺动脉高压、右心衰竭和肺功能减退等。
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引导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以降低高原病的发 生风险。
提供医疗保障
建立健全高原医疗保障体系,提高高原病的发现、诊断和治疗水平,保障高原地区居民的 健康权益。
高原医学实践的前景与展望
01
拓展研究领域
高原医学的研究领域正在不断拓展,涉及到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循环系统
高原缺氧会导致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增强以及血管收缩等生理反应,以维持重要脏器的 氧气供应。
神经系统
高原缺氧会引起头痛、头晕、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系统症状,这是身体为适应高原 环境而做出的反应。
适应高原环境的机制与过程
急性高原适应
人体进入高原后,首先会出现一系列急性高原反应,如头痛、恶心、呕吐等 ,这是身体为适应高原环境而做出的生理调整。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诊断与治疗PPT
定义: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由于高原缺氧环境引起的血液红细胞增 多的疾病。 发病机制:高原缺氧环境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生成素(EPO)分泌增加, 从而刺激骨髓产生更多的红细胞。
症状:包括头痛、头晕、呼吸困难、心悸等。
治疗:包括吸氧、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头痛、 头晕、呼吸困难、 心悸等
MRI检查:观察肺部、心脏、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对 软组织病变更敏感
超声检查:观察心脏、肝脏、肾脏等部位的病变情况,无 辐射,适合孕妇和儿童
核素扫描:观察肺部、心脏、骨骼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对 肿瘤等病变更敏感
血管造影:观察血管病变情况,如肺动脉高压等
其他辅助检查
血常规检查:观察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 生化检查:检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心电图检查:观察心脏功能,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等 胸部X线检查:观察肺部情况,判断是否存在肺水肿等并发症
高添加原副红标细题 胞增多症 诊断与治疗
汇报人:
目录
PART One
护理人员
PART Three
诊断方法
PART Five
预防措施
PART Two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概述
PART Four
治疗方法
PART Six
注意事项
单击护理人员:XX 医院-XX科室-XX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手术治疗
手术目的:切除病变部位,缓解症状 手术方式:开胸手术、微创手术等 手术风险:出血、感染、呼吸困难等 术后护理:注意伤口护理,避免感染,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使用抗 凝血药物、降压药 物等
手术治疗:进行血 管重建、心脏手术 等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课件

高原医学课件高原医学课件:探索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与适应机制一、引言高原医学是一门研究高海拔环境对人类生理和健康影响的学科。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扩展,高原环境变得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和预防措施对保障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本课件将介绍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适应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二、高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高海拔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主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

生理方面,随着海拔升高,大气压降低,氧气含量下降,这会对人体的呼吸、循环和代谢系统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缺氧会导致心率加快,以增加心肺血流量;同时,呼吸频率也会增加,以吸入更多氧气。

然而,长期处于高海拔环境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生理适应问题,如高原病、高山肺水肿等。

心理方面,高原环境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

例如,高海拔环境的孤独感、气候恶劣、缺乏隐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高原环境的适应机制人体在高原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主要依靠以下几种机制:1.生理适应:包括增加心肺血流量、提高呼吸频率和血红蛋白含量等,以增加氧气供应。

2.代谢适应:随着海拔升高,人体会通过增加糖酵解和脂肪代谢来获取更多的能量。

3.行为适应:如缓慢攀登、充分休息等,以减轻身体负担。

四、高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高原疾病主要包括急性高原病、高山肺水肿、高山昏迷等。

这些疾病的预防重于治疗,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1.做好适应性锻炼:在进入高原环境前,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受性。

2.合理安排攀登计划:选择合适的攀登速度和路线,避免过度劳累。

3.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能量:保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摄入,有助于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免疫功能。

4.定期检查身体状况:若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若不幸患上高原疾病,应尽快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吸氧、药物治疗、休息等。

五、总结高原医学是一门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科,它不仅关乎到高原工作和生活人员的健康安全,也涉及到登山、探险等极限运动的安全保障。

《高原医学基本概念课件》

《高原医学基本概念课件》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范围内 的高原医学研究与交流。
高原医学基本概念课件
欢迎来到《高原医学基本概念课件》!本课程将带你深入了解高原医学的基 本概念,包括高原的概况、高原病的定义和症状,以及高原适应的生理变化 和机理等内容。
高原概述
1 地理特征
高原指海拔超过1000米,地 势较高的地区。
2 生态环境
高原地区气候独特,气温低、 气压低,氧含量较少。
3 文化特色
为了更好地摄取氧气,人体会 增加呼吸频率和深度。
血管扩张
血管扩张有助于增加氧气和营 养物质的供应。
高原适应的机理
氧气传递增加 血液黏稠度降低 红细胞增多
新生红细胞的产生和调控导致氧气传递能力的增 加。
血液黏稠度的降低有助于提高血流速度和氧气供 应。
红细胞增多能够增加氧气携带能力。
高原医学的应用
1
高原病防治
科学用药和适应性锻炼,预防和治疗高
高原运动表现
2
原病。
了解高原环境下人体运动表现的变化,
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
3
高原科学考察
开展高原科学考察,探索高原医学的发 展前景。
高原医学的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势
医学研究
高原医学将注重解决高原地区的 特殊医疗需求。
技术创新
借助先进技术,提高高原医学的 诊断和治疗水平。
高原地区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值得探索。
高原病的定义和症状
1 定义
高原病是由于高原地区气候和环境因素导致的一系列疾病。
2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能出现肺水肿和 脑水肿。
高原适应的生理变化
红细胞增多
在高原环境下,人体会产生更 多的红细胞以增加氧气携带能 力。

高原反应课件

高原反应课件

案例三:某运动员在 参加高原地区马拉松 比赛时出现高原反应, 表现为呼吸困难、乏 力、肌肉酸痛等症状, 经吸氧、休息后症状 缓解。
案例四:某科研人员 在高原地区进行科研 工作时出现高原反应, 表现为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 经吸氧、休息后症状 缓解。
经验教训
提前了解高原 反应的症状和 预防措施
04 案例四:某科研人员在高原
地区进行科研工作时出现高 原反应,表现为失眠、食欲 不振等症状,经调整作息时 间和饮食后症状缓解。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游客在青 藏高原旅游时出现高 原反应,表现为头痛、 头晕、恶心、呕吐等 症状,经吸氧、休息 后症状缓解。
案例二:某登山者在 攀登珠穆朗玛峰时出 现高原反应,表现为 呼吸困难、乏力、意 识模糊等症状,经吸 氧、休息后症状缓解。
高原反应课件
演讲人
目录
01. 高原反应概述 02. 高原反应的预防与应对 03. 高原反应的医学知识 04. 高原反应的案例分析
高原反应概述
1
什么是高原反应
1
高原反应是指人体在进入高海拔地 区后,由于低氧环境引起的一系列
生理反应。
2
高原反应的症状包括头痛、头晕、 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疲劳、失
高原反应的预防与应对
2
预防高原反应的方法
提前进行身体检 查,确保身体健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如充足睡 眠、合理饮食等
提前进行高原适 应性训练,提高
身体适应能力
避免剧烈运动, 保持平稳呼吸
携带高原反应药 物,如红景天、
高原安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避免紧张
和焦虑
应对高原反应的策略
提前准备:了解 高原反应的症状 和预防措施,提 前做好身体和心 理准备

急性高原病PPT课件

急性高原病PPT课件
3
(三)高原病及其他高原常见病防治 1.加强人群医学监督,警惕急性高原病发生:急性高原 反应属轻型高原病,症状较轻者一般不须特殊处理,经卧 床休息,通过生理性代偿调整,3d左右即可好转。症状 较明显者给以对症治疗或吸氧可较快缓解;返回低海拔地 区能很快恢复正常。 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属重型高原病,发病多在进人海 拔4 000m以上地区2~5d内发病,起病急,来势凶险, 过度疲劳、寒冷和感冒是其常见诱因。在人员进入4 000m以上高原的初期,应警惕高原肺水肿和脑水肿的发 生,加强观察,及早发现。有条件者迅速下送低海拔处救 治,无条件者就地治疗好转后尽早下送。
23
1.氧疗 强调早期、大流量(约6~8 L/min)、加压给氧。 应用消泡剂能提高氧疗效果,鼻塞吸氧用50%~95%乙 醇于湿化瓶中,面罩给氧时用20%~30%乙醇蒸气吸入, 用1%硅酮或甲基硅油喷雾吸入,效果更好。重者可使用 机械通气,采用IPPV或CPAP,有条件者可使用高压氧舱 治疗。 2.绝对卧床休息 卧床休息十分重要,并取半卧位,双腿 下垂。 3.氨茶碱 氨茶碱为治疗的首选药物,也是综合治疗的基 础。轻者口服,重者可使用氨茶碱0.25g加入5%-50%葡 萄糖液20~40 ml静脉注射,4~6 h可重复1次,休克者 不用。
25
(2)硝普钠:治疗肺水肿有良好效果,毒性小,作用快而强。 剂量从15μg/min 开始,根据效果和血压调整,每3~5 min 增 加 速 率 1 次 , 最 后 达 到 20 ~ 120μg / min( 平 均 40μg/min)。 (3)胆碱能阻滞剂:能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血管痉挛,解除 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改善微循环,抑制分泌,兴奋呼吸中 枢,抑制大脑皮质,调节植物神经功能,有利于肺水肿吸 收,可明显缩短症状及体征恢复正常的时间。常用654- 2,每次10~40mg静注,必要时可用40~100mg或更 大剂量重复给药。

高原性疾病的处理合并ppt课件

高原性疾病的处理合并ppt课件
• 2.寒冷,易发生冻伤,也可诱发低氧性肺血管 收缩和增加血流量,产生肺动脉高压。
• 3.风大,增加人体的对流散热,代谢增高,耗氧 量增加,加重缺氧和冷伤。
8
(一)高原环境物理因素对人体的影响
• 4.气侯干躁,蒸发快,机体水分含量减少,致全 身粘膜干躁,易引起咽炎、鼻衄、手足皲裂 及体内脱水。
• 5.紫外线强,加上高原雪域反射易发生光敏 性皮肤病和高原紫外线角膜炎,使自由基产 生增加,与高原人的衰老有关。
18
(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8.微循环 初进高原微血管数目减少,红细胞聚 集增多,异、畸形管袢数目增多,微血流速度减 慢,管袢出血及渗出,色泽变暗红或淡红。
• 9.其他 眼底动脉痉挛或扩张,静脉扩张弯曲, 早期可有视网膜出血,视力模糊或减退,或有幻 觉,听觉迟钝、耳鸣或幻听。
19
二.进驻高原前的准备
• 6.肾脏 急性低氧时,因心输出量减少血液重 新分配,儿茶酚胺分泌增加,抗利尿激素分泌 增加,血液粘度增高等原因,使肾血流量减少, 尿量也减少。其变化取决于低氧的程度、 持续时间、机体低氧的耐受性等。轻度低 氧引起低氧性利尿,严重低氧则引起少尿,后 者易发生急性高原病。呼吸性碱血症,尿中 碱排出量增多,可出现血尿、蛋白尿或酮体。
17
(三)缺氧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
• 7.内分泌及免疫系统 表现下丘脑-垂体应激 反映增强,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皮质 (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髓质(髓质激素-儿 茶酚胺)功能增强;甲状腺功能一时增强;但性 腺功能减退,女性月经初潮推迟,月经周期和 持续时间缩短或改变。短暂中度缺氧引起 免疫功能增强,长期持续缺氧则免疫功能受 压制,吞噬活动减弱,血中补体减少,特殊抗体 合成减少。
29

第四讲高原有利影响PPT课件

第四讲高原有利影响PPT课件

.
18
10、通过长期的藏药临床应用情况, 藏药专家筛选了治疗高山病的单味藏 药材进行了有效成分的研究。例如, 专家用了3年时间对西藏地区红景天 属植物生药学进行研究,提炼出大花 红景天有效的成分,经过药理等一系 列试验证实,对抗高山缺氧有一定的 作用。
.
19
11、人们在认识藏医药独特作用 的基础上,越来越多地依靠传统 藏药“然纳桑培”、“二十五味 珍珠丸”、“二十五味沉香丸” 等预防和治疗高山反应。
.
16
7、藏医学同时把人分为三大类型, 即“龙”型人、“赤巴”型人和“培 根”型人,而“龙”型人中的“查龙” 型人在寒冷、干热地域易发“查龙” 病,高原型红细胞增多症就属于藏医 所称的“查龙”型。
.
17
8、藏医学对高原地区常见病、多 发病及许多疑难杂症有其特殊的 认识和治疗方法。
9、藏医是根据高原病患者的类型、 年龄、所处地域、饮食起居习俗、 病症特点、病程等变化进行治疗 的,采取饮食起居的调整、药物 治疗、放血疗法和其他疗法治疗 高原病。
.
26
此外 高原从事体力劳动是地,饮 水成倍增加,但要提倡喝开水或饮 料,不喝生水,以防肠道传染病和 肠道寄生虫病。
.
27
什么是急性高原反应,发病原 因是什么?
急性高原反应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 由高原进放更高海拔地区后,机体在 短时期发生的一系列缺氧症状,是机 体对高原环境的一种应激性反应。
.
28
.
13
3、藏医学与中医学、古印度 医学、古阿拉伯医学并称为 “世界四大传统医学”。在西 藏,藏医药治疗体系已经遍布 所有乡镇,目前地区拥有大型 藏医机构 10 余所,从业人员 数千,专家表示藏医药事业正 进入空前发展阶段。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医学教案第一章高原医学概论一、由于高原环境具有大气压及氧分压低,气候干燥,紫外线强等特有的环境特点,高原环境对高原居民的健康影响很大,部分人群出现急性和慢性高原性疾病,给高原人民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因此,如何改善人类在高原地区的健康水平,促进高原人民的身心健康,促进高原地区的建设,我们研究、诊治和预防高原病。

对开发高原,建设高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原的定义高原-----一词无明显的定义,有人曾描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度称为“高原”。

地理学角度----海拔在500M以上,顶面平缓,起伏较小,而面积又比较辽阔的高地。

医学角度----海拔3000M以上,产生明显生物效应(机体反应)的地区。

三、四种海拔高度目前国际上,根据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时出现的生理反应,划分为四个海拔高度:1、中度海拔:海拔在1500---2500米之间,当人体进入此高度时,一般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症状,如呼吸和心率轻度增加,运动能力略有降低、肺气体交换基本正常,很少发生高山病。

2、高海拔:高度在2500---4500米之间,多数人进入这个高度时会出现明显的缺氧症状,如呼吸和心率增加,头痛、食欲不振、睡眠差、运动能力明显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90%,甚至发生高山病。

3、特高海拔:高度在4500---5500米之间,进入这个高度时缺氧症状进一步加重,动脉血氧饱和度<80%,运动和夜间睡眠期间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进入此海拔时应采用阶梯式或阶段性适应,否则易发生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等严重的急性高山病。

4、极高海拔:高度在5500---8844米之间,进入这个高度的只有探险登山运动员,逗留时间也很短。

进入此高度时机体的生理机能呈进行性紊乱,常失去机体内环境自身调节功能,出现极严重的高山反应,显著的低氧血症和低碳酸血症。

动脉血氧饱和度70%---60%之间。

常常需要额外供氧。

四、高原病的定义1、人类与高原斗争的核心是缺氧,当人体暴露于低氧环境时,体内产生一系列代偿调节,如增加肺通气量、加快心率、提高肺动脉压等机制建立新的代偿机制,适应低氧环境。

2、高原病:是指人体对低压、低氧环境产生失习服,使机体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学变化或机体紊乱,并出现各种临床症状。

五、西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特点1、高原医学与高原上的各种自然环境密切相关2、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

3、西藏的面积为120多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

4、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包括藏、汉、回、门巴、珞巴、纳西族及僜人和夏尔巴人等。

5、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海拔3658米,人口约20余万,她不仅景色秀丽,而且拥有独特的藏传佛教文化遗产,因此,每年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旅游者前来观光旅游。

一)地形西藏全境多为高原和高山峡谷,山脉绵延,纵横交错。

高原及高山峡谷地形占全区面积的百分之九十,其余为高原宽谷区。

二)西藏高原的气候特点1、低压缺氧,空气稀薄2、寒冷、干燥及强风3、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4、水沸点低(80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就越低。

❖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拉萨的年平均气温是8℃,泽当8.2℃,昌都7.6 ℃,察隅11.6 ℃,被称为“西藏江南”。

那曲-2.1 ℃。

有所谓“年无炎夏,日有四季”之称。

❖辐射强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透明度就越大,对紫外线的吸收就减少,加上雪的反射有助于紫外线强度的增加,这就增加阳光的灼烧效应,因而高原上的皮肤较黑。

思考题1、海拔在多少米以上才称为高原?何谓高原病?2、世界上哪个国家是高原分布最广的?3、高原地区气候有何特点?第二章高原生理概述:习服---机体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进行自身调节,并在新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生存的过程。

叫习服。

习服与适应的区别:1、习服:是人和动物暴露于低氧环境后,组织、器官所产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是可逆的,即人体对高原习服是后天获得的。

2、适应:则为高原世居人或动物经过世世代代自然选择所获得的,具有遗传特性。

第一节高原生理习服多数人进入高原后,经过几天或几周建立一系列代偿机制,机体内部代谢水平与外环境取得一致,达到充分习服。

少数人进入高原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习服后,人不能到达有效的习服而导致各种急慢性高山病,即失习服。

人体对高原环境的习服与失习服主要取决于肺的通气、弥散、血液循环的氧运输、组织弥散及细胞摄氧等氧运输系统的有效运转。

人体的呼吸功能包括外呼吸、气体运送、内呼吸三个部分。

整个呼吸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肺通气----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组织换气----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

肺通气、肺换气合称外呼吸,组织换气成为内呼吸。

通常所称的“呼吸”,一般是指外呼吸。

低氧对肺通气和弥散的影响肺通气:1、肺通气:肺与外界大气的气体交换过程,是气体进出肺的过程。

气体的流动像液体一样,有赖于压力差的推动。

2、肺通气量的增加是氧运送的系统第一关,也是关键的一步。

肺通气量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而增加。

3、正常人高原缺氧所引起的过多通气是呼吸深度(潮气量增加)的增高,而并非呼吸频率增快。

4、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称为潮气量,吸入气量与呼出气量大致相等像潮水的涨落一样,故名,正常成人平静呼吸时约为400—600ml。

5、通气量增加的生理意义:将大气与肺泡氧分压的梯度减小,动脉血氧分压增加,组织缺氧减轻。

适宜的通气对维持足够的肺泡通气和组织摄氧,保证人体在高海拔地区能够有效的生活和工作起重要作用。

6、海拔在3000米以下时,血氧饱和度降低不大(90%以上),缺氧并不明显,此时低氧引起肺通气量增大,可代偿。

海拔在5000米以上时,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80%--90%),出现严重缺氧,未经习服的人靠吸入空气就会失去知觉,必须吸入纯氧。

肺的弥散能力1、肺的弥散(肺换气)能力:是指气体在肺泡和毛细血管之间进行交换的能力。

遵循气体的弥散定律,气体由分压高处向分压低处弥散。

2、肺弥散能力受肺的表面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分压差、气体向液体弥散的速率及溶解度等因素的影响。

3、低氧对肺弥散能力的影响因素:(1)弥散面积增加:在低氧环境中,肺总量、功能残气量及残气量容积都比平原地区高,这样肺保持在较高的膨胀状态,从而增加肺表面积,扩大了肺内气体交换面积,有助于氧的弥散。

(2)改善通气与血流(V/Q)的比值:一般情况下,由于肺重力的作用,两肺尖部的血流量明显低于肺底部,因此肺尖部存在着明显的V/Q失调,造成了部分生理性死腔,使气体交换面积缩小。

当人体暴露于高原环境后,由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及肺动脉高压,使双肺尖的血流量明显增加,使肺内的V/Q比值分布趋向更均匀,从而提高肺弥散能力。

低氧循环的影响循环是氧运输系统的第二梯度,在低氧习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体循环:初到高原后,低氧刺激交感神经系统,促使儿茶酚胺类物质分泌,使心跳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动脉血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

低氧对循环的影响1、肺循环∶肺循环由右心室、肺动脉和肺小动脉、毛细血管床、肺静脉和肺小静脉等组成。

2、当人快速进入高原后,由于低氧性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压迅速升高,是机体适应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性代偿反应。

3、肺动脉压的适当升高可克服因重力作用引起的双肺尖部通气/血流分布不均,从而改善V/Q比值,提高摄氧能力。

低氧对血液学的影响在低压、低氧环境下,血液系统是受影响较早的系统之一。

其中主要是红细胞系统,表现为末梢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量增加。

随着低氧环境的习服,红细胞体积的真正增加才能提高携氧能力,有利于氧的运输。

但超过限度将会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反而降低氧运输,加重组织缺氧,并发生红细胞增多症。

除红细胞增生活跃外,白细胞、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第二节高原适应高原适应:是指人类在高原生活数千年而自然选择所获得的适应,也称自然习服。

具有遗传适应基础。

以至全世界居住高原历史最长的有两个民族: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喜马拉雅山的藏族。

高原适应的生理改变肺容量及通气调节:高原世居者着的特点:1、胸廓宽大,呈“圆状胸”。

2、肺容量及肺表面积增大。

摄取更多的氧,保证机体在低氧环境下有效的生存和做功。

肺循环1、移居高原的人有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长期肺动脉高压将会导致肺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管壁增厚,造成肺血管结构的重建。

2、然而,世居的人群,尽管他们生活在较严重的低压、低氧环境,但他们的肺动脉压并不增高、肺血管壁不增厚,仍保持在平原人的水平。

3、科学家认为:这些变化是他们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已获得了对高原环境最佳适宜的表现,这种适宜具有遗传性。

血红蛋白跟氧亲和力1、移居人群以及出生在高原的平原人,血红蛋白的浓度一般高于平原人,这对氧运输起重要作用。

2、然而,世居人群,在低氧环境下似乎并不以增加血红蛋白来提高摄氧量和组织摄氧量,而以改变血红蛋白氧亲和力来适应环境。

3、对藏、汉婴儿进行对照比较,得出藏族婴儿具有较强的抗缺氧、抗各类高原病的能力。

藏族婴儿出生时就具有较低的血红蛋白和较高的血氧饱和度,进一步反映了藏族对高原适应具有遗传倾向。

思考题1、什么是习服、失习服?什么是适应?2、高原缺氧对肺部、循环、血液有什么影响?3、高原适应时,人体生理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第三章高原病的命名及临床分型高原病概念:高原大气压力低,空气稀薄,氧分压低,加上寒冷干燥,人体对高原缺氧环境不能适应时,即引起机体生理与病理上一系列变化,统称为高原病。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高原病特点•在高原环境发病、致病因子主要是高原低压性缺氧、低氧性病理生理改变是其发病机理的基础和临床表现的根据、脱离低氧环境则病情一般呈好转甚至痊愈高原病的命名高山病、高山/原适应不全症、高原不适应症、高原疾病、高原特发病临床分型对高原病的分型问题,国内外有不少争议。

目前提出将高原病分为七种类型。

一、高原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1、急性高原反应:又称为急性轻症高原病。

久居平原的人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机体对高原的自然环境未适应前所发生的一种反应。

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心慌、气促、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疲乏无力、失眠、眼花、失水、鼻衄、手足麻木等。

在高原停留24~48小时后症状缓解,数天后症状消失。

少数人可发展成高原肺水肿和/或高原脑水肿。

2、慢性高原反应:部分移居民其急性高原反应的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仍不消退,称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原衰退症)。

临床上往往突出表现某个系统异常。

根据临床特征,又可进一步区分为精神神经型、胃肠型和肾病型。

精神神经型:表现为失眠、头痛、头昏、记忆力减退等。

胃肠型:表现为慢性腹泻、胃肠道出血、食欲减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