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临床路径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技术路线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技术路线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是一种介入性手术技术,通过在体内植入支架来修复或加固主动脉瘤,避免主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严重后果。
以下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技术路线:
1. 麻醉:将患者置于全身麻醉状态。
2. 穿刺:通常通过大腿动脉进行穿刺,导管被插入至股动脉。
3. 引导导管进入:经过与导引针、导丝的操作,将导管沿着动脉逐渐推进到主动脉瘤附近。
4. 造影检查:在导管的位置确认准确后,注入造影剂进行血管成像,以确定主动脉瘤的大小、形状和位置。
5. 放置支架:选择合适的支架,并使用扩张球囊将支架展开并固定在主动脉瘤的位置上。
支架的作用是加固主动脉瘤,并防止破裂。
6. 结束手术:术中确保支架部署良好,然后逐步撤回导管。
术后通过B超或X光进行检查,确保主动脉瘤修复术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适用病例有限,具体是否适合进行该手术还需要医生进行评估和决定。
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患者在接受手术前需要充分了解手术的风险和利益。
临床路径概述
从对医疗费用的影响来看
使用临床路径能降低医护成本。由于住院日的缩短使得医院 的成本减少,通过减少检验(检验科和放射科),也降低了成 本。因为所有医护人员使用同样的路径并清楚已经进行过的 检验,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检验,降低了医疗费用。Painter 等分析了腹主动脉瘤修复术路径对病人临床和费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42例病人样本中每个病例的住院花费比路径使用 前减低了33%。非临床路径组比路径组病人多耗费了5倍的 资源。Yaksic等的研究发现,使用临床路径2年时间中,呼吸机 慢性疾病病人平均费用有明显降低。Wammack和Mabrey的 研究显示,膝关节替代病人的医疗费用降低11%,髋关节替 代病人医疗费用降低38%,并发症也显著降低。
国外对临床路径的使用经过长时间的摸索已
基本成熟,对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研究也 比较多,下面从几个评价的方面来简单介绍。
从病人满意度来看
,
Lawson等人在文章中明确提出使用临床路 径可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发现对剖宫产病人 使用路径管理可使病人对医护结果的满意度 增加,病人期望更多的参与医护活动,而且 使用临床路径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 度。也有人持相反的观点,Leibmann等认为, 路径组和非路径组病人的满意度并没有差异, 术后并发症发生数的差异也并不明显。 DeLuc也报道路径组和对照组的医护结果满 意度差异甚微。
改进提供参考,需要对临床路径的各个方面 进行评价,在评价时应重点考虑能客观反映 该病种工作效率、医疗质量、经济指标、以 及患者满意度等内容,对患者的住院时间、 医疗转归、治疗效果、平均医疗费用、患者 满意度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统计学、 运筹学等方法,对运用于临床诊疗过程的效果 进行综合评价。
四、国外对临床路径的应用与评价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3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4大肠息肉临床路径5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6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X术临床路径〔2011〕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1〕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X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1〕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临床路径〔2011〕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2011〕12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1〕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011〕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X-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腹主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02 诊断方法与评估
影像学检查
超声心动图
MR血管造影(MRA)
首选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可显示腹主 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血流情 况。
无需注射造影剂,可多角度观察腹主 动脉瘤的情况,对肾功能不全患者更 为适用。
CT血管造影(CTA)
可清晰显示腹主动脉瘤的全貌及其与 周围血管和脏器的关系,为制定治疗 方案提供依据。
临床试验与转化医学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医学研究,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为 患者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提高诊疗水平与患者生活质量
1 2 3
加强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提高医务人员对腹主动脉瘤的诊疗水平,加强专 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完善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了解疾 病知识和治疗方法,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 质量。
腹主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 共识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0
目录
• 腹主动脉瘤概述 • 诊断方法与评估 • 治疗策略与方案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01 腹主动脉瘤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腹主动脉瘤(AAA)是指腹主动脉呈瘤样扩张,通常直径增 大50%以上定义为动脉瘤。
和配合患者的治疗。
家属心理支持
关注家属的心理状态,提供必要的 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他们缓解焦 虑、担忧等不良情绪。
家属参与护理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护理工作 ,如协助患者完成日常活动、提供 情感支持等,共同促进患者的康复 。
06 专家共识解读与展望
专家共识核心内容解读
01 02
腹主动脉瘤定义与流行病学
以上治疗策略与方案应根据 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 时,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 步,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也 在不断涌现,为腹主动脉瘤 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县医院版外科10个病种临床路径(2011-10)
县医院10个临床路径1.腹股沟疝(行择期手术治疗)临床路径2.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临床路径3.下肢静脉曲张(行手术治疗)临床路径4.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临床路径5.良性前列腺增生(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临床路径6.肾结石(行经皮肾镜碎石术)临床路径7.股骨干骨折(行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临床路径8.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临床路径9.凹陷性颅骨骨折(行开颅凹陷性颅骨骨折清除术或骨折复位术)临床路径10.高血压脑出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临床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县医院版)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1页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消化内科专业9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上消化道出血、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和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等消化内科9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血管瘤临床路径
血管瘤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血管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血管瘤。
行血管瘤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病史:手和前臂的任何部位、任何组织内,大小不一肿物,一般为先天性。
2.体征:肿瘤表面为蓝色或紫红色,其范围不规则,随血管瘤所侵及的组织范围而异。
肿瘤呈可压缩性,即大小呈可变性。
用力压迫肿瘤或抬高患肢肿瘤体积缩小,反之则恢复原状,患肢下垂时体积还可增大。
3.超声、血管造影、MRI检查。
5.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手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手外科学(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1.血管瘤。
2.保守治疗无效时选择手术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血管瘤诊断标准。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病情需手术治疗。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局部X线片、彩超、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选择用药。
无(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局麻+强化或全麻。
2.手术方式:肿物局部切口。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5-11天。
1.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临床路径业务知识
临床路径业务知识临床路径(CP)《学习资料》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海王星科技大厦A区5F目录一、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41. 产生背景42. 国外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判43. 国内临床路径应用状况及评判51) 临床路径应用范畴62) 实施临床路径的医院级不与隶属关系63) 实施临床路径病种和路径分析6二、卫生部临床路径推进路线表9三、临床路径有关知识101. 临床路径的概念112. 临床路径的组成内容113. 临床路径的要素114. 临床路径与诊疗指南的比较特点125. 临床路径与传统医疗模式的区不126. 临床路径的优点137. 临床路径的意义13四、卫生部临床路径治理指导原则解读151. 组织治理151) 临床路径技术治理委员会:152) 临床路径指导评判小组153) 临床路径实施小组152. 开发与制定161) 病种选择:162) 临床路径诊疗项目163) 确定流程时刻164) 临床路径文本173. 实施171) 实施临床路径应具备的前提条件:172) 临床路径实施前应当进行有关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173) 临床路径一样应按以下流程实施184) 进入临床路径的患者应满足以下条件:185) 显现以下情形时,患者应当退出临床路径:186) 设置紧急情形警告值治理制度。
187) 临床路径的变异194. 评判与改进191) 评判与改进192) 临床路径实施的过程评判。
203) 临床路径实施成效评判204) 医疗机构应加大临床路径治理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开发的衔接。
2 0五、卫生部推行临床路径试点工作实施步骤211. 试点启动时期(2009年12月)。
212. 组织实施时期(2010年1月-2011年10月)。
213. 实施中期评估(2010年10月-11月)。
214. 试点工作评估总结(2011年11月-12月)。
21临床路径的背景介绍产生背景临床路径是源于一种工业界在生产过程中的用语——“路径”(美国杜邦公司在1957年为新建一所化工厂而提出的网络图判定打算的一种治理技术)。
临床路径汇编
大柴旦行委人民医院执行临床路径病种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二、急性阑尾炎临床路径..................三、下肢静脉曲张临床路径................四、股骨干骨折临床路径..................五、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六、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七、急性肾盂肾炎临床路径................八、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九、自然临产阴道分娩临床路径............腹股沟疝临床路径一、腹股沟疝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股沟疝(ICD-10:K40.2,K40.9)行择期手术治疗(ICD-9-CM-3:53.0-53.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症状:腹股沟区可复性肿块,可伴有局部坠胀感、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
2.体征:病人站立时,可见腹股沟区肿块,可回纳或部分不能回纳。
3.鉴别诊断:阴囊鞘膜积液,交通性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下降不全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成人腹股沟疝、股疝修补手术治疗方案(修订稿)》(中华外科分会疝与腹壁外科学组,2003年)。
1.非手术治疗:1周岁以内的婴儿可暂不手术,可用棉织束带捆绑法堵压腹股沟管内环;年老体弱或其他原因而禁忌手术者,可使用医用疝带。
2.手术治疗:(1)疝囊高位结扎;(2)疝修补术;(3)疝成形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40.2,K40.9腹股沟疝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腹主动脉瘤指南
腹主动脉瘤诊断与治疗指南发表时间:2016-10-08 20:18:50来源:中国实用外科杂志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阅读117次选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 年11 月第28 卷第11 期动脉瘤的定义是指动脉管壁永久性局限性扩张超过正常血管直径的50% 。
因此, 如果精确定义腹主动脉瘤, 需要计算同一个人正常腹主动脉和扩张动脉的比例, 还需要根据年龄、性别、种族和体表面积等影响因素进行校正。
通常情况下, 腹主动脉直径>3cm 可以诊断腹主动脉瘤。
一、发病率腹主动脉瘤的发生与很多流行病学因素有关, 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吸烟等。
高龄、男性、白种人、阳性家族史和长期吸烟者腹主动脉瘤发生率会相应增高。
瑞典Malma 医院曾对所有住院期间死亡病人进行尸检, 发现在50 岁以上人群中腹主动脉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在80 岁以上男性病人中发病率可达 5.9%二、病因学动脉瘤的发生机制很复杂, 遗传易感性、动脉粥样硬化及各种蛋白酶等均与其发生直接相关。
各种病因最终都表现为主动脉中层的退行性变, 继而扩张形成动脉瘤2. 1 遗传易感性多项研究表明, 动脉瘤的发生与遗传密切相关。
国外一项针对腹主动脉瘤病人长达9 年的随访发现, 15% 腹主动脉瘤病人直系亲属中也发生各部位动脉瘤,而对照组里只有2% (P <0 1001)。
其他研究则表明, 家族性腹主动脉瘤发病年龄一般比散发性腹主动脉瘤更早, 但没有证据表明前者比后者更容易破裂; 腹主动脉瘤发生和多囊肾密切相关, 而后者已被证实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2. 2 动脉硬化因素腹主动脉瘤和周围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 虽然表现形式不同, 但二者常常是伴发的, 而且拥有共同的高危因素, 如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
证明动脉粥样硬化与动脉瘤的发生密不可分。
2. 3 各种蛋白酶的作用动脉瘤的组织学表现为中层弹力膜退行性变, 组织中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被相应的蛋白酶破坏; 局部金属蛋白酶(MMP) 增高, 促使平滑肌细胞易位, 导致血管中层结构破坏; 局部巨噬细胞和细胞因子浓度升高, 提示有炎症反应。
腹主动脉瘤合并结肠癌的外科治疗
腹主动脉瘤合并结肠癌的外科治疗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的策略与疗效。
方法选择10例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的病患,根据患者状况,选择不同的外科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本组10例患者中8例行腹主动脉瘤与结肠癌同期根治切除治疗,平均手术用时3.9h,平均出血量398ml,全部症状好转。
另2例先行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术后第2d再实施结肠癌根治手术治疗,术后1例发生胃瘫症状,经保守治疗后好转。
随访6个月~2年,未有肿瘤复发或者转移患者。
结论临床医师采用同期手术方案为腹主动脉瘤伴随结肠癌病患施治,或在腹主动脉瘤术后择期进行结肠癌治疗,均较为安全、有效,医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两种方法加以选用。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结肠癌外科治疗【中图分类号】R73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7-0171-02腹主动脉瘤为人体血管系统各类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类,其发作机制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等疾病关系密切,多由于血管壁中的脂肪物质积聚过多,造成血管弹性弱化或消失以及血管内长期高压,而最终诱发,也与我们日常生活模式相关,肥胖、吸烟、高胆固醇等均为此疾病发作的高危因子[1]。
当前的各项临床调查显示,腹主动脉瘤发作率不断上升,虽然外科治愈率也有所提高,仍旧无法避免动脉瘤破裂、大出血现象等为患者造成的伤害,治疗工作亟需改进[2]。
而就腹主动脉瘤与结肠癌伴随发作这一疾病来讲,此疾病较为少见,但危害明显高于单纯的腹主动脉瘤,需要尽快确诊、处理。
我院选择10例合并发生腹主动脉瘤以及结肠癌的患者,为其进行外科治疗,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入选的10例病患,均为我院于2005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合并发生腹主动脉瘤及结肠癌的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在50岁~78岁间,平均年龄62.4岁,病程为3d~1.5年。
入院时,自感腰腹部不适者4例,可见腹部包块者8例。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教案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3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4大肠息肉临床路径5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6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1)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1)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临床路径(2011)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2011)12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1)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011)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K80.3/K80.5)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51.8802)(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1.急诊手术: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3/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卫生部临床路径2010-01版
济南齐鲁花园医院临床路径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1.1 社区获得性肺炎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3 支气管扩张1.4 支气管哮喘1.5 自发性气胸1.6 肺血栓栓塞症二、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2.1胆总管结石2.2胃十二指肠溃疡2.3反流性食管炎2.4大肠息肉2.5轻症急性胰腺炎2.6肝硬化腹水三、神经内科疾病临床路径3.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2脑出血3.3吉兰巴雷综合症3.4多发性硬化3.5癫痫3.6重症肌无力四、心内科疾病临床路径4.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4.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4.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4.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4.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五、血液内科疾病临床路径5.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5.2.1初治APL5.2.2 完全缓解的APL六、肾内科疾病临床路径6.1终末期肾脏病6.2狼疮性肾炎行肾穿刺活检6.3急性肾损伤6.4IgA肾病行肾穿刺活检七、内分泌疾病临床路径7.1 1型糖尿病7.2 2型糖尿病7.3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7.4库欣综合征7.5 Graves病八、普通外科疾病临床路径8.1胃十二指肠溃疡8.2急性乳腺炎8.3直肠息肉8.4 门静脉高压症8.5 腹股沟疝8.6下肢静脉曲张8.7血栓性外痔8.8急性单纯性阑尾炎8.9结节性甲状腺肿8.10乳腺癌九、神经外科疾病临床路径9.1颅前窝底脑膜瘤9.2颅后窝脑膜瘤9.3垂体腺瘤9.4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9.5三叉神经痛9.6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十、骨科疾病临床路径10.1腰椎间盘突出症10.2颈椎病10.3重度膝关节骨关节炎10.4股骨颈骨折10.5胫骨平台骨折10.6踝关节骨折10.7股骨干骨折十一、泌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1.1肾癌11.2膀胱肿瘤11.3良性前列腺增生11.4肾结石11.5输尿管结石十二、胸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2.1贲门失弛缓症12.2自发性气胸12.3食管癌12.4支气管肺癌十三、心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3.1房间隔缺损13.2 室间隔缺损13.3动脉导管未闭13.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3.5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十四、妇科疾病临床路径14.1子宫腺肌病14.2 卵巢良性肿瘤14.3宫颈癌14.4输卵管妊娠14.5子宫平滑肌瘤十五、产科临床路径15.1胎膜早破行阴道分娩15.2自然临产阴道分娩15.3计划性剖宫产十六、儿科临床路径16.1轮状病毒肠炎16.2 支原体肺炎16.3麻疹合并肺炎16.4母婴ABO血型不合溶血病十七、小儿外科疾病临床路径17.1先天性巨结肠17.2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17.3尿道下裂17.4急性肠套叠十八、眼科疾病临床路径18.1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2单纯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8.3共同性斜视18.4上睑下垂18.5老年性白内障十九、耳鼻喉科疾病临床路径19.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9.2声带息肉19.3慢性鼻-鼻窦炎19.4喉癌二十、口腔科疾病临床路径20.1舌癌20.2唇裂20.3腭裂20.4下颌骨骨折20.5下颌前突畸形20.6腮腺多形性腺瘤二十一、皮肤科疾病临床路径421.1带状疱疹21.2皮肌炎/多发性肌炎21.3寻常型天疱疮21.4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二十二、肿瘤科疾病临床路径22.1甲状腺癌22.2结肠癌22.3胃癌一、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医院临床腹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手术方案及手术图谱
文档序号:XXYY-SSTP-001文档编号:SSTP-20XX-001XXX医院腹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编制科室:知丁日期:年月日腹主动脉瘤切除及人造血管移植术Aortic Aneurysmectomy and Artificial Blood Vessel Grafting 腹主动脉瘤多发生于肾动脉分支以下的一段腹主动脉部位。
多因动脉硬化、动脉壁粥样硬化所致,由于外伤或感染而发生者则少见。
【体位】仰卧位,左侧略垫起,稍向右侧倾斜。
导尿。
【麻醉】气管内插管全麻。
【手术步骤】1.自剑突下至耻骨联合作直切口。
将小肠保护,推向右侧。
显示腹后壁的部位。
探查两侧髂总动脉。
分别控制其血运,并注意两侧输尿管(图1)。
2.将十二指肠悬韧带周围的后腹膜认真解剖。
游离上段空肠,解剖出腹主动脉瘤近端,注意找到左肾静脉横过腹主动脉处,仔细分离,有时可用小拉钩将其抬起,以更好地显露动脉瘤的近端。
在动脉瘤壁前下方紧贴动脉瘤切断、结扎肠系膜下动脉(图2)。
3.认真游离动脉瘤周围组织。
如靠近下腔静脉一侧水肿、粘连明显,不可强行分离,可切断成对的腰动脉分支(图3)。
4.如果动脉瘤已有临近溃破病征或瘤体过大,则应在控制瘤的远、近端血运后(近端置两把无损伤主动脉钳,瘤远端的髂动脉上可采用弹性血管夹),切开动脉瘤,清除内容物可便于手术操作。
一些小分支可在囊内处理,以避免损伤下腔静脉(图4)。
5.于血管钳间切断动脉瘤的远、近两端,如果动脉瘤的后壁粘连重或与下腔静脉粘连紧密分离困难时,将粘连较紧密处留一部分,但应去掉内膜层,以减少感染。
将动脉瘤壁的其余部分尽量切除完全切除(图5)。
6.血管移植:选好人造血管(不宜过长)以适当用力牵拉的长度为准。
先行近端后壁全层连续缝合。
前后壁缝合方法相同。
均由人造血管进针自原血管腔内出针,以免造成夹层(图6A、B、C)。
【注意事项】1.肾动脉分支以下动脉瘤切除,可在常温下进行。
2.切断肠系膜下动脉时,应紧贴其根部,以防损伤血管弓,影响血管缘的结肠血运。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大脑中动脉动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脑中动脉动脉瘤(ICD-10:I67.108 /Q28.3),病情处于非急性期。
行额颞开颅翼点入路动脉瘤夹闭术(ICD-9-CM-3:39.5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破裂动脉瘤:①动脉瘤破裂出血症状: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破裂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内出血、脑室出血或硬脑膜下腔出血等。
其中SAH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和体征有剧烈头痛、呕吐甚至昏迷等;②脑血管痉挛症状:症状通常逐渐发生,表现为精神异常或意识障碍,伴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③癫痫发作:可发生抽搐,多为癫痫大发作;④脑积水:动脉瘤出血后,可因凝血块阻塞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引起急性脑积水;或基底池粘连、蛛网膜颗粒吸收障碍,引起慢性脑积水;(2)未破裂动脉瘤:可表现为头痛、头晕、癫痫、TIA发作等,也可无任何症状,经查体或其他原因偶然发现。
2.辅助检查:(1)头颅CT:是SAH首选诊断方法,通过CT扫描还可评定以下方面:①脑室大小:部分动脉瘤破裂患者立即发生脑积水;②血肿,有占位效应的脑内血肿或大量硬脑膜下血肿;③梗塞;④脑池和脑沟中出血量:血管痉挛的重要预后因素;⑤合并多发动脉瘤时,CT可以初步判断责任动脉瘤;⑥部分患者可以通过头颅CT初步预测动脉瘤的位置:出血主要在侧裂及鞍上池,侧裂周围额颞叶伴有血肿者高度怀疑大脑中动脉动脉瘤。
(2)CT脑血管造影(CTA):多数情况下可以显示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多发动脉瘤、载瘤动脉及动脉瘤的钙化情况,以及病变与骨性结构解剖关系。
(3)腰椎穿刺:SAH最敏感的检查方法,但目前不应当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血管肉瘤临床路径(最全版)
血管肉瘤临床路径(最全版)一、血管肉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皮样血管肉瘤(ICD-10 C76.501)行大腿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ICD-9-)(二)诊断依据。
1.病史:患病部位疼痛、肿胀等。
2.体格检查:病变部位可触及皮温高、包块、压痛,患肢功能受限。
3.辅助检查:患肢平片、CT、MRI,全身骨扫描及血管造影等。
4.病灶活检:提示上皮样血管肉瘤诊断。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上皮样血管肉瘤(ICD-10C76.501)。
2.全身情况允许手术。
3.除外有骨质破坏,累及重要血管、神经,需要一并切除。
4.首选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便常规;(2)电解质检查、肝功能测定、肾功能测定、凝血功能检查、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血沉;(3)胸部X线平片、胸部CT、心电图;(4)骨科X线检查、患肢CT、患肢MRI、全身骨显像、患肢动静脉血管彩超。
(5)血管造影检查,必要时行肿瘤供血血管介入栓塞术。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肺功能、血气分析、肌电图、PET-CT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患者影像学显示病变范围及活检病理提示,选用肿瘤扩大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前提:患者股骨骨质未受肿瘤侵犯,可将股骨自适当位置截断,上提,利于肿瘤广泛切除,再对股骨进行原位灭活及内固定。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2.术前30分钟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
为入院后第1-3天。
1. 麻醉方式选择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或全身麻醉。
2. 手术方式:肿瘤切除、股骨原位灭活、内固定术。
3. 手术内植物:根据截骨位置,选择适当的内固定钢板。
4. 术中用药:麻醉用药、抗生素、灭活用高渗盐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临床路径
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腹主动脉瘤(ICD-10:I83),行腔内手术治疗(ICD-9-CM-3:38.5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明显的临床症状:腹部搏动感、腹痛、腹胀、轻度不适等。
2.典型体征:脐周或中上腹部搏动性肿块。
3.CTA、MRI或主动脉造影等检查明确。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具有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治疗指征。
(四)标准住院日≤ 16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83 腹主动脉瘤。
拟行手术符合ICD-9-CM-3:38.59;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
4.主动脉解剖条件适合腔内修复治疗
5.患者选择腔内修复治疗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6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型、感染性疾病筛查;
(2)胸片、腹主动脉CTA、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查、主动脉造影等;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八)手术日:不超过入院后6天。
1.麻醉方式: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麻醉常规。
2.手术植入物:主动脉覆膜支架血管。
3.术中用药:心脏主动脉外科、麻醉常规用药。
4.输血及血液制品:视术中病情需要决定。
(九)术后住院恢复≤10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电解质、肝肾功能。
(2)心电图、腹主动脉CTA。
3.术后用药:
(1)抗菌药物使用: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2)根据主动脉腔内治疗常规用药。
(十)出院标准。
1.体温正常,血常规、电解质无明显异常。
2.切口愈合无出院禁忌。
3.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其他合并症
4.腹主动脉CTA检查结果符合出院标准。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围手术期并发症:动脉破裂需紧急手术、移植物异常、入路血管并发症、术后伤口感染等造成住院日延长和费用增加。
2.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可能导致这些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从而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住院费用。
3.植入材料的选择:由于患者的要求选择了不同的植入材料(国产和进口)会导致住院费用存在差异。
4.其他因素:术前心功能及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需调整;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短缺等)造成的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二、临床路径执行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腹主动脉瘤(ICD-10:I83);
行_腹主动脉瘤腔内支架置入术 ICD-9-CM-3:38.59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