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答案)
催化原理习题
《催化原理》习题(一)第一章一、填空题a)本世纪初,合成 NH3 , HNO3, H2SO4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为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催化裂化,催化加氢裂化,催化重整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发展。
b)随着科学的进步,所研制的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为化工工艺上降低反应温度、压力,缩短流程,简化反应装置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回答题1.简单叙述催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答:从一开始,催化剂的应用就走在其理论的前面。
1925年,Taylor的活性中心学说为现代催化理论的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20多年中,以均相反应为基础,形成了中间化合物理论。
50年代,以固体能带模型为弎,又形成了催化电子理论。
60年以后,以均相配位催化为研究对象,又形成表面分子模型理论。
由此,催化理论逐渐发展起来。
2.哪几种反应可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在此基础上分析催化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答:(1)下列反应可在没有催化剂时迅速进行:a)纯粹离子间的反应b)与自由基有关的反应c)极性大或配们性强的物质间的反应d)提供充分能量的高温反应(2)在含有稳定化合物的体系中加入第三物质(催化剂),在它的作用下,反应物的某些原子会发生离子化,自由基化或配位化,从而导致反应历程的变化,使反应较容易进行。
这就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本质。
第二章一.概念题 (催化剂的) 选择性,催化剂失活,可逆中毒,催化剂机械强度答:催化剂的选择性:是衡量催化剂加速某一反应的能力。
催化剂失活: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结构和组成等逐渐遭到破坏,导致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下降的现象,称为催化剂失活。
可逆中毒:指毒物在活性中心上的吸附或化合较弱,可用简单方法使催化剂的活性恢复。
催化剂机械强度:指固体催化剂颗粒抵抗摩擦、冲击、重力的作用,以及温度、相变作用的能力。
二.填空题:a) 按照反应机理中反应物被活化的方式催化反应可分为: 氧化还原催化反应,酸碱催化反应,配位催化反应。
工业催化大作业----聚氯乙烯
聚氯乙烯一、聚氯乙烯简述聚氯乙烯,简称PVC,本色为微黄色半透明状,有光泽。
透明度胜于聚乙烯、聚丙烯,差于聚苯乙烯,随助剂用量不同,分为软、硬聚氯乙烯,软制品柔而韧,手感粘,硬制品的硬度高于低密度聚乙烯,而低于聚丙烯,在屈折处会出现白化现象。
常见制品:板材、管材、鞋底、玩具、门窗、电线外皮、文具等。
是一种使用一个氯原子取代聚乙烯中的一个氢原子的高分子材料。
PVC材料的结构如下:[ ―CH2 ―CHCl― ]n聚氯乙烯,由氯乙烯在引发剂作用下聚合而成的热塑性树脂。
是氯乙烯的均聚物。
氯乙烯均聚物和氯乙烯共聚物统称为氯乙烯树脂。
PVC为无定形结构的白色粉末,支化度较小。
工业生产的PVC分子量一般在5万~12万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多分散性,分子量随聚合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无固定熔点,80~85℃开始软化,130℃变为粘弹态,160~180℃开始转变为粘流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抗张强度60MPa左右,冲击强度5~10kJ/m2;有优异的介电性能。
但对光和热的稳定性差,在100℃以上或经长时间阳光曝晒,就会分解而产生氯化氢,并进一步自动催化分解,引起变色,物理机械性能也迅速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必须加入稳定剂以提高对热和光的稳定性。
PVC很坚硬,溶解性也很差,只能溶于环己酮、二氯乙烷和四氢呋喃等少数溶剂中,对有机和无机酸、碱、盐均稳定,化学稳定性随使用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PVC溶解在丙酮-二硫化碳或丙酮-苯混合溶剂中,用于干法纺丝或湿法纺丝而成纤维,称氯纶。
具有难燃、耐酸碱、抗微生物、耐磨并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1]。
二、聚氯乙烯生产工艺流程根据聚合方法,聚氯乙烯可分为四大类:悬浮法聚氯乙烯,乳液法聚氯乙烯、本体法聚氯乙烯、溶液法聚氯乙烯。
悬浮法聚氯乙烯是目前产量最大的一个品种,约占PVC总产量的80%左右。
悬浮聚合法使单体呈微滴状悬浮分散于水相中,选用的油溶性引发剂则溶于单体中,聚合反应就在这些微滴中进行,聚合反应热及时被水吸收,为了保证这些微滴在水中呈珠状分散,需要加入悬浮稳定剂,如明胶、聚乙烯醇、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等。
工业催化试卷及答案
班级学号姓名装订纸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为催化剂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孔结构的是( ) A .活性组分 B .载体 C .助剂 D .助催化剂 2.BET 等温式属于五种吸附等温线中的类型( ) A .I B .II C .III D .IV 3.能给出质子的称为( ) A .B 酸 B .B 碱 C .L 酸 D .L 碱 4.工业上氧化乙烯制环氧乙烷的催化剂是( ) A .Cu/γ-Al 2O 3 B .Ag/α-Al 2O 3 C .Ag/γ-Al 2O 3 D .Ni/γ-Al 2O 3 5.所有金属催化剂几乎都是过渡金属,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 A .易失去电子 B .易得到电子 C .易强烈吸附反应物 D .有着d 电子结构 6.X 型分子筛最大孔径约为( ) A .0.4nm B .0.6nm C .0.7nm D .0.8nm 7.金属在载体上的细微程度用( ) A .分散度表示 B .单层分布表示 C .粒度表示 D .比表面表示 8.Ziegler-Natta 催化属于( ) A .酸催化 B .金属催化 C .金属氧化物催化 D .络合催化 9.下面属于n 型半导体的是( ) A .ZnO B .NiO C .Cu 2O D .CuO 10.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装置称为( ) A .燃料电池 B .蓄电池 C .发电机 D .燃烧反应器 二、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1.一种良好的工业实用催化剂,应该具有三方面的要求,即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12.能给出电子对的固体称为L 碱。
13.对固体表面酸的描述包括酸的类型、酸强度和酸量。
14.吸附的逆过程称为 脱附 。
15.在分子筛结构中,相邻的四面体由氧桥 联结成环。
16.研究金属化学键的理论有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和配位场理论。
17.Cu 的加入使Ni 的d 带空穴 变少 。
催化原理习题汇总
《催化原理》习题(一)第一章一、填空题a)本世纪初, 合成______, _______, _______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为近代无机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______, ______, ______催化剂的研制成功促进了石油化工的发展。
b)随着科学的进步, 所研制的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 为化工工艺上降低_______, _______, 简化______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四.回答题1.简单叙述催化理论的发展过程。
2.哪几种反应可以在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进行,在此基础上分析催化作用的本质是什么。
第二章一.概念题(催化剂的) 选择性, 催化剂失活, 可逆中毒, 催化剂机械强度二.填空题:a) 按照反应机理中反应物被活化的方式催化反应可分为: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b)结构性助剂可改变活性组分的________ 性质, 而调变形助剂可改变活性组分的________ 性质。
c)催化剂的活化可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 。
d)消除外扩散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消除内扩散的主要方法是_____________ 。
e)非均相催化反应可以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f)扩散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 简答题a)根据其功能的不同, 助剂可分为哪几类?b)根据使用条件下的物质类型,催化剂可分为哪几类?c)为什么象铝一样的轻金属不适宜作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d)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e)什么元素或基团可使过渡金属催化剂中毒, 中毒机理是什么?三.回答题a)助剂在催化剂中的作用有哪些?b)CO和H2甲烷化为CO +H2 = CH4 + H2O H = -49.3 kcal/mol当采用Ni/Al2O3为催化剂时,催化反应中CO吸附,H2和H2O不吸附,测得CO|的吸附活化能为10kcal/mol,吸附热Q = 16kcal/mol。
工业催化试卷答案整理
工业催化试卷答案整理一,催化剂载体的功能?1.提供有效的表面和适宜的孔结构2增强催化剂的机械强度3改善催化剂的传导性4减少活性组分的含量5载体提供附加的活性中心6活性组分与载体之间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
二,工业催化剂的一般要求是什么?1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2稳定性好3环境友好和自然界的相容性。
三,络合催化剂有几个关键的基元反应?1配位不饱和与氧化加成反应2穿插反应3,B—氢转移反应4配位体解离和配位体交换反应四,工业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沉淀法,浸渍法,混捏法,离子交换法,熔融法等。
常用是沉淀法,浸渍法,混捏法。
五,酶催化的特征为: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⑴酶具有化学催化的一般特征①不变性,催化剂只能加速催化剂反应的进行,但在反应前后,催化剂本身保持不变②可逆性,催化剂能以相同的效果加速正逆反应的进行,即催化剂只能加速化学平衡的到达,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常数,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实现的反应③选择性,催化剂能有选择的加速某个反应,从而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
⑵酶与一般催化剂比较具有以下特点①催化活性极高,对同一反应酶催化比一般化学催化效率高10~6-10~13倍②极高的催化专一性,酶只能加速一种底物或一些结构相似的底物的化学反应。
③催化反应条件很温和。
酶催化可在常温常压和中性PH介质环境下进行。
㈠催化作用的定义及特征?催化作用: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自由焓变化。
这种作用称为催化作用。
涉及催化剂的反应称为催化反应。
催化作用的特征:①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的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应,②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的位置③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④催化剂具有一定的寿命㈡催化助剂的种类?催化助剂是催化剂中具有提高催化剂活性、选择性、改善催化剂耐热性、抗毒性、机械强度和寿命等性能的组分。
助催化剂本身并无催化活性,但只要在催化剂中添加少量的助催化剂即可显著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工业催化的25题答案
1.多相催化的反应步骤 1.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表面和孔内扩散.2.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吸附.3.被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相互作用或与气相分子进行化学反应.4.反应产物自催化剂表面脱附.5.反应产物离开催化剂表面像催化剂周围的介质扩散2.生物催化反应的特征 催化效率极高(传统化工催化剂用量0.1-1%,酶用量%.2.选择性极高(相对/绝对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底物,(绝对专一性)一种酶能催化一类结构相似的底物.3.催化条件极温和常温,常压,PH=5-89(通常在7)3选择性催化还原 是对下游工质的一项处理工艺.其原理就是在含有的尾气中喷入氨,尿素或者其他含氮化合物,使其中的还原成和水4.三效催化剂载体涂层及其要求 涂层:具有高比表面积的无机氧化涂层(20-100 ) 也叫第二载体(真正的核心技术所在)常用 等及复合物。
对涂层的要求 1.有较高的热稳定性.2.增强涂层中某个重要组分的热稳定性 如3.协助或改善催化剂组分的功能5.酶抑制剂作用及机理 失活作用: 次级键被破坏,导致空间构相变化,酶蛋白变质 抑制作用: 酶的必需基因受某种化学物质影响,导致火性降低。
去激活作用: 用螯合剂可去除能激活酶的金属离子6.催化剂失活的主要种类及原因 中毒 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由于受到少数杂质作用而显著下降的现象。
积碳 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在表面沉积一层炭质化合物,减少了可利用的表面积,引起催化剂活性衰退的现象。
烧结,挥发和剥落。
烧结 催化剂长期处于高温下操作,融结而导致晶粒长大,减少了活性金属的比表面积,使活性降低。
7.简述载体的功能 提供适宜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维持催化剂的形状和机械强度 改善催化剂热传导性 提高催化剂活性组分分散度减少含量 提供附加活性中心 活性组分和载体的溢流现象和强相互作用9.d带穴玉催化剂活性金属能带模型提供了d带穴概念,并将它与催化剂活性关联起来。
D空穴越多,d能带中未占用的d电子或空轨道越多,磁化率越大,磁化率与金属催化剂活性有一定的关系,随金属和合金的结构以及负载情况而不同。
工业催化答案完整版
工业催化答案完整版工业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通过化学反应提高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减少生产工序,降低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将从催化基础、反应机理、催化剂种类、工业应用和发展趋势等几个方面介绍工业催化的答案。
一、催化基础催化是通过加速反应速率、降低反应能量、改变反应路径等方式促进化学反应的过程。
催化剂是参与反应但不改变反应物的数量和能量的物质。
催化机理包括活化、吸附、表面反应和解除等步骤,其中吸附是关键步骤,表现为物质在催化剂表面附着并发生化学作用。
催化反应速率可以用动力学公式表示,它与反应物浓度、温度、催化剂性质和反应条件等因素有关。
常见的催化反应包括加氢、氧化、重整、异构化、裂解、聚合等,它们涉及碳氢化合物、醇、酸、酯、脂肪酸、芳香族化合物等底物,产生烃、酮、醛、酸、胺、酯等产物。
二、反应机理催化反应的机理复杂,需要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相结合来研究。
一般来说,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被吸附形成中间体,并与其他吸附物分子进行相互作用和转化,最终生成产物和脱附到气相或液相。
反应机理受到催化剂种类、表面结构、晶体形态、电子结构等因素影响,需要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来探究。
三、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种类繁多,可以按其形态、成分、用途等分类。
常见的催化剂包括金属、氧化物、酸、碱、离子液体、生物酶、膜等。
金属催化剂常用于氢化、氢解、氧化等反应中,例如铂、钯、镍等;氧化物催化剂常用于脱除污染物、水溶液处理、能源转化等反应中,例如二氧化钛、二氧化硅、氧化铝等;酸碱催化剂常用于酯化、缩合、酸碱中和等反应中,例如硫酸、磷酸、氢氧化钠等;离子液体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溶解度、稳定性和特殊性质,在新材料、新能源、新催化剂领域有广泛应用;生物酶和膜等催化剂在生物技术、食品工业、医药化学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工业应用工业催化是现代化学工业中最常见的工艺之一,它遍布化工、石油、制药、冶金、环保等各个领域。
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标准答案)
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1、简述催化剂地三个基本特征.答:①催化剂存在与否不影响△Gθ地数值,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地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②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地;③催化剂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2、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所用催化剂为MoO3/BiO3混合氧化物,反应由下列各步组成(1)CH3-CH2-CH=CH2+2Mo6++O2-→CH2=CH-CH=CH2+2Mo5++H20(2)2Bi3++2Mo5+→2Bi2++2Mo6+(3)2Bi2++1/202→2Bi3++02-总反应为CH3-CH2-CH=CH2+1/202→CH2=CH-CH=CH2+H20试画出催化循环图.CH3-CH2CH2=CH-CH=CH2Mo5+Bi2+H203、合成氨催化剂中含有Fe3O4、Al2O3和K20,解释催化剂各组成部分地作用. 答:Fe3O4:主催化剂,催化剂地主要组成,起催化作用地根本性物质Al2O3:构型助催化剂,减缓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寿命长达数年K20:调变型助催化剂,使铁催化剂逸出功降低,使其活性提高第二章催化剂地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1、若混合气体A和B2在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A为单活性吸附,B2为解离吸附:A+B2+3*→A*+2B*,A和B2地气相分压分别为p A和p B.吸附平衡常数为k A和k B.求吸附达到平衡后A地覆盖率θA和B地覆盖率θB.解:对于气体A:吸附速率v aA=k aA P A(1—θA—θB) ;脱附速率v dA=k dAθA 平衡时:v aA=v dA,即θA=(k aA/k dA)P A(1—θA—θB)=k A·k B(1—θA—θB)对于气体B:吸附速率v aB=k aB P B(1—θA—θB)2;脱附速率v dB=k dBθB2平衡时:v aB=v dB ,即θB2= k B P B(1—θA—θB)2m换算成标况).(2)求Al2O3地表面积.(已知:N2分子截面积16.2×10-20m2)解:P/V a(P0-P)=(1/CV m)[1+(C-1)P/P O]=[(C-1)/CV m](P/P O)+1/CV m 由题目可知:(C-1)/CVm=50.06 1/CVm=0.2723 ∴C=184.84 Vm=0.01987L(标况)n=0.01987/22.4=8.875×10-4S=nN A S O=8.875×10-4×6.023×1023×16.2×10-20=86.60m23、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包括那几个步骤?其中哪几个步骤属于化学过程?答:多相催化反应包括:外扩散: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颗粒表面扩散;(孔)内扩散:反应物分子从颗粒表面向颗粒内表面扩散;化学吸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吸附;表面反应:吸附地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脱附:产物分子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孔)内扩散:产物分子从颗粒内表面向颗粒外表面扩散;外扩散:产物分子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向气流中扩散;其中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属于化学过程.4、在多相催化反应中,为什么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必须经过化学吸附?答:因为化学吸附可使反应物分子均裂生成自由基,也可以异裂生成离子或使反应物分子强极化为极性分子,生成地这些表面活性中间物种具有很高地反应活性,有利于催化反应地进行.5、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地差别如何?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地特征比较化学吸附态一般是指分子或原子在固体催化剂表面进行化学吸附地化学状态、电子结构及几何构型.7、氢地吸附态有:在金属表面上地吸附态(均裂吸附)和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地吸附态(均裂吸附)8、室温下,氢在ZnO上地化学吸附有两类,它们是:第一类是快速可逆地吸附:这类吸附地氢参与了乙烯加氢-氘交换反应,表明它是处于活化状态;第二类化学吸附是慢地、不可逆地:示踪实验表明这类吸附地氢不能进行乙烯加氢和氢-氘交换反应,因而是没有得到活化地.即所谓地高配位M-吸附态和低配位L-吸附态.9、CO在过渡金属上两种吸附态是:分子态吸附、解离型吸附10、在一些催化剂上,已经确定了哪几种氧吸附形式?哪种氧吸附态易使烃类发生深度氧化作用?多种吸附态:电中性地氧分子O2和带负电荷地阳离子(O2-,O-,O2-)带吸附阳离子与深度氧化有关.11、关于烯烃在金属上地缔合化学吸附,已经提出哪两种吸附态?答:σ型和π型12、有关乙炔在金属表面上地吸附态,已经提出地吸附态有哪几种?答:π型一位吸附、σ型二位吸附、解离吸附13、关于苯在金属上地吸附已经提出地看法有:答:6位σ型吸附、2位σ型吸附、η6π缔合型吸附态、解离吸附14、在一种催化剂表面产生各种吸附态地成因是多方面地,主要原因有哪两种?答:固有不均一性、诱导不均一性.15、固有不均一性地定义:指表面原子(离子)微环境地不均一性,一般是指由催化剂本身地结构所决定地和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地价不饱和性或配位不配合性地差异.16、Langmuir吸附地基本假设如何?答:(1)吸附剂表面是均匀地,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2)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3)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才能吸附,一个分子共占据一个吸附中心;(4)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17、乔姆金等温式成立地条件:只适用于化学吸附,且在较小地覆盖度范围内才有效,从化学吸附只能在一部分表面中心上进行(即吸附分子只能吸附在可以成键地吸附中心上)地观点来看,上述二者显然是一致地.18、物理吸附地多分子层理论地基本假设:(1)固体表面是均匀地,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地吸附机会相等,分子地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地影响;(2)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地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之上还可以进行第二层、第三层等多层吸附.19、溢流定义:一定条件下形成或存在于一种固相表面地活性物种,不经脱附过程进入气相而向同样条件下不能直接形成或本来不存在该活性物种地另一种固相表面上地迁移.第三章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应用1、酸、碱地质子论地定义:凡是能提供质子(H +)地物质称为酸(B 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地物质称为碱(B 碱)2、酸、碱地电子论地定义: 凡是能接受电子对地物质称为酸(L 酸);凡是能提供电子对地物质称为碱(L 碱).3、软硬酸、碱原则:(SHAB 原则)软酸与软碱易形成稳定地络合物,硬酸与硬碱易形成稳定地络合物.而交界酸碱不论结合对象是软或硬酸碱,都能相互配位,但形成络合物地稳定性差.4、酸、碱性质地完整描述包括哪三个方面?答:酸中心地类型、酸中心地浓度、酸中心地强度5、均相酸、碱催化反应地特征?答:均相酸碱催化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即酸碱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形成正碳离子或负碱离子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与另一反应物作用(或本身分解),生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构成酸碱催化循环.在这些催化过程中均以质子转移步骤为特征,所以,一些有质子转移地反应,如水合、脱水、酯化、水解、烷基化和脱烷基等反应,均可使用酸碱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6、Bronsted 规则公式是什么,怎么应用该规则对液体酸催化反应建立催化剂筛选模型?答:Bronsted 规则公式:α=aa a K G k 取对数,得:logk a =logG a +αlogK a 或 logk a =logG a -αpK a用logk a 对pK a 作图,可得到一直线,斜率为-αα值在0~1之间.α值很小,表明反应对催化剂地酸强度不敏感,此时任何一种酸都是优良地质子给予者,反应与催化剂酸强度无关;相反,α值接近1,表明反应对催化剂酸强度很敏感,只有强酸中心才能催化该反应.有些酸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同时离解出两个或多个质子,在这种情况下就须对方程作些修正.对酸催化反应为:α=)K p q (G p k a a a 对碱催化反应为:β=b b b K G k 或 β=)K q p(G p k b b b7、对酸中心地检测包括哪几个方面?答:酸中心地类型、酸量(酸度、酸密度、酸浓度)、酸强度及其分布.8、以TiO 2-SiO 2 为例,请阐述田部浩三关于二元混合氧化物酸性中心模型.答:在TiO2-SiO2二元混合氧化物中,一级结构为杂多负离子;二级结构为杂多负离子和抗衡正离子所组成杂多酸或杂多酸盐地晶体结构;三级结构指地是由杂多负离子抗衡正离子和结晶水所组成地晶体结构.10、杂多酸地性质:答:热稳定性:分解温度620~870K,PW>SiW>PMo>SiMo;酸性:杂多酸为强B酸;氧化还原性:杂多酸为强氧化剂;“假液相”性:吸收大量极性分子地杂多酸类似于一种浓溶液11、用指示剂测定固体酸地酸性(1)如,某固体酸能使蒽醌变黄色,则样品酸强度:H o≤-8.2(2)如,某固体酸不能使蒽醌变色而能使亚苄基乙酰苯变黄色,则样品酸强度:-8.2<H o<-5.612、正碳离子稳定性顺序是:叔正碳离子>仲正碳离子>伯正碳离子>乙基正碳离子>甲基正碳离子13、固体碱催化反应机理:负碳离子机理,L碱中心能够供给电子对,把C-H中地H+脱去,形成负碳离子14、请简述分子筛沸石地结构特点.答:分子筛地晶格骨架主要由硅铝酸部分所组成,固体内部地原子排列,是按照一定地规律作周期性地三维排列.对于不同地硅铝比例,不同地制备条件与方法,骨架结构也不同.分子筛只有中空地有高度规则性地笼状结构,通向这笼状多面体,有各种大小均一地孔道,从而组成了四通八达地微晶体.入口孔径(窗口)地大小限制了能够吸附在分子筛内部表面地分子地几何大小,从而具有筛分分子地性能.其孔径大小也与阳离子地类型有关.15、沸石分子筛地离子交换度(简称交换度):可用Na+交换度衡量:Na+交换度% =(交换下来地Na20量/原来沸石中含地Na20量)×100%16、分子筛地择形选择性:(A)反应物择形催化:当反应混合物中有些反应物分子地临界直径小于孔径时,可以进到晶孔内,与催化剂内表面相接触进行催化反应,而大于孔径地分子不能进入晶孔内,这样便产生反应物择形催化.(B)产物择形催化:反应产物中分子临界直径小于孔口地可以从孔中扩散出来,最终成为产物,而分子临界直径大于孔径地则无法从孔内溢出,此时便产生了产物选择性.(C)限制过渡态择形催化: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时可生成相应地过渡态,它需要一定空间,当催化剂空腔中地有效空间小于过渡态所需要地空间时,反应将受到阻止,此时便产生限制过渡态选择性催化.(D)分子交通控制地择形催化:具有两种不同形状和大小和孔道分子筛中,反应物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一种孔道进入到催化剂地活性部位,进行催化反应,而产物分子则从另一孔道扩散出去,尽可能地减少逆扩散,从而增加反应速率.这种分子交通控制地催化反应,是一种特殊形式地择形选择性,称分子交通控制择形催化.17、请简述催化裂化原料油中固体酸催化剂地发展过程.催化剂地选择比较明显地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1936 年开始采用天然粘土催化剂(例如酸处理过地白土-微晶膨润土、蒙脱土、高岭土).这些粘土是水合硅铝酸盐,合有可交换地Ca2+、Mg2+、Fe3+等离子.经过H2SO4处理后,这些离子绝大部分为H+所交换;二、40 年代以后,催化裂化使用了合成非晶态硅酸铝类催化剂(又称硅铝胶SiO2-Al2O3).它地优点是抗硫性能、机械性能较好,所产生地汽油辛烷值比天然催化刑也高,但汽油与焦炭比例较差;三、近年来,由新型分子筛催化剂,与硅铝胶催化剂对比,有四个特点:1)活性高得多;2)汽油组分中合饱和烷烃及芳烃多,汽油质量较好;3)单程转化率提高,比较不易产生“过裂化”,裂化效率较高;4)抗重金属污染性能高.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应用1、金属分散度:分散度(D)=表相原子数/(表相+体相)原子数.分散度是指金属晶粒大小而言,晶粒大,分散度小,反之晶粒小,分散度大.2、能带:按照分子轨道理论,把金属以及金属氧化物看成N个原子规则排列成地近乎无限地巨大分子,相邻原子地轨道重叠,组成成属于整个材料地N个非定域分子轨道.随着N趋于无限大,能带总宽度逐渐增大,但仍保持有限值,因此能级间隔趋向于零,称为能带.3、费米能级:电子在能带中填充地最高能级4、d 轨道百分数:价键理论认为,过渡金属原子以杂化轨道相结合,杂化轨道通常为s、p、d等原子轨道地线性组合,称为spd 或dsp杂化,杂化轨道中d 原子轨道所占地百分数称为d特性百分数,以符号d%表示.5、逸出功φ:费密能级与导带顶地能量差,即把一个电子从半导体内部拉到外部,变成完全自由电子时所需地最低能量.6、金属晶体不均一性:近年来随着表面分析技术地发展,人们用低能电子衍射、俄歇能谱、紫外光电子能谱及质谱等研究金属单晶地表面结构,直接观察到晶体表面存在着晶台、晶阶和晶弯等不均一表面,7、参照图,根据金属催化剂表面原子地几何排布对催化活性地影响,解释采用金属Ni 催化乙烯加氢反应时Ni地[110]晶面催化活性高于[111]晶面地催化活性地原因.乙烯地双位吸附络合物如图所示:乙烯中碳原子为正四面体,θ约为109°28',C-C 键距离为0.154 nm,C-Ni 键地距离为0.182 nm.答:乙烯在金属催化剂上加氢反应机理是:氢在Ni表面解离,乙烯在Ni表面采取不解离双位(α,β)吸附,然后两者在表面上互相作用,形成半氢化地吸附态CH2CH3,最后进一步氢化为乙烷.乙烯地双位吸附络合物如图所示:乙烯中碳原子为正四面体,θ约为109°28',C-C键距离为0.154 nm,C-Ni 键地距离为0.182 nm.为了活化最省力,原则上除所欲断裂地键外,其他地键长和键角力求不变.这样就要求双位活性中心M-M 有一定地间距a.a,b,c地关系为:θ=arccos[(c-a)/2b]金属Ni为面心立方晶格,其不同晶面上有两种Ni-Ni 双位活性中心,分别称为窄活性位和宽活性位.窄活性位Ni-Ni 间距为a=0.248 nm,其吸附乙烯时θ=105°41’.(比109°28’小4°28’).宽活性位Ni-Ni 间距为a=0.351 nm,其吸附乙烯时θ=122°57’. (比109°28’小13°32’).所以,乙烯在窄活性位上吸附时,θ角偏离较小,乙烯几何结构变化较小,因此乙烯在窄活性中心上容易吸附,是一种强吸附.但其加氢活性并不高,这是因为这种吸附产生地活性物种太稳定,不易进行进一步加氢地后续反应.而乙烯在宽活性位上吸附时,θ角偏离较大,乙烯几何结构变化较大,吸附较难,形成键造成分子内地张力较大,是一种弱吸附,但却给出高地加氢活性.Ni 地[110]晶面含有地宽活性位较多,而[111]晶面仅含窄活性位,因此Ni 地[110]晶面催化乙烯加氢地活性高于[111]晶面地催化活性.8、乙烯在各种金属膜上加氢地速度常数与金属原子地间距有关,请从金属催化剂地结构和吸附方面地理论,解释这种现象.答:金属催化剂进行乙烯加氢反应时,金属地晶格间距与活性有关.这时因为催化剂地活性和反应物分子在它上面地吸附能力相关.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在催化剂地活性位上进行吸附,吸附地反应物进行反应生成中间态化合物,中间态化合物进一步脱附离开催化剂形成产物.多原子分子在催化剂上地吸附是多位吸附.当反应物分子地几何结构与金属地晶格距离接近时,在反应过程中,吸附地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强吸附和稳定化合物,不能进一步反应生成中间态和脱附,导致反应物分子不能继续吸附,所以不能起到催化作用.当反应物分子几何结构与金属地晶格距离相差较大时,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分子不能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也以不能起到催化作用.只有反应物分子地几何结构与金属地晶格距离相匹配,形成强度适中地吸附物种,才能起到催化作用.乙烯加氢反应中,乙烯在金属催化剂上吸附反应时地C-C 键长是0.154nm,而原子间距在0.375~0.39nm 地Pd、Pt、Rh 等与乙烯有强度适中地吸附作用,所以对该反应具有较好地催化作用.9、巴兰金多位理论:巴兰金:提出催化作用地几何适应性与能量适应性地概念地多位理论.其基本观点如下:反应物分子扩散到催化剂表面,首先物理吸附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然后反应物分子指示基团(指分子中与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地部分)与活性中心作用,于是分子发生变形,生成表面中间络合物(化学吸附);通过进一步催化反应,最后解吸成为产物.几何适应性;指示基团地对称性与活性中心地对称性一致才能具有催化作用. 能量适应性;根据最省力原则,要求活性中心与反应分子间有一定地结构对应性,并且吸附不能太弱,也不能太强.因为太弱吸附速度太慢,太强则解吸速度太慢,只有适中才能满足能量适应地要求.10、晶格缺陷地类型:原子(离子)缺陷(点缺陷)[空位、间隙原子(离子)、杂质、取代原子(离子)、缔合中心],电子缺陷[电子],扩展缺陷(复合)[缺陷簇、切变面],线缺陷[错位],面缺陷[晶体表面]11、合金地分类:机械混合:各金属原子仍保持其原来地晶体结构,只是粉碎后机械地混在一起.这种机械混合常用于晶格结构不同地金属,它不符合化学计量.化合物合金:两种金属符合化合物计量地比例,金属原子间靠化学力结合组成地金属化合物.这种合金常用于晶格相同或相近,原子半径差不多地金属.固溶体: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这是一种固态溶液,其中一种金属元素可视为溶剂,另一种较少地金属可视为溶解在溶剂中地溶质.固溶体通常分为填隙式和替代式两种.12、解释在用 Cu-Ni 合金催化剂催化乙烷氢解和环己烷脱氢反应过程中Cu 含量增加对两个反应速度影响地差异:乙烷氢解为甲烷地反应速度降低约4个数量级,而环己烷脱氢速度只是略有增加,然后变得与合金组成无关,直到接近纯铜时,速率才迅速下降.答:(1)Cu-Ni合金催化剂上铜表面富集作用;(2)环己烷脱氢C-H键断裂容易发生,所以合金化影响不明显;(3)而对于乙烷氢解C-C键地裂解,由于发生氢解反应,金属表面至少有一对相邻金属原子与2个C原子成键,才能进行氢解反应. 当镍和铜形成合金时,由于Cu地富集,镍地表面双位数减少,而且吸附强度降低,因而导致氢解反应速度大大降低.13、计算:[Ni](3d8)(4s2).Ni 六个轨道参与成键,有两种成键杂化轨道.在Ni-A(d2sp3杂化)中共有6 个杂化轨道,其中4 个原子占据3 个d 轨道,在6 个杂化轨道中共有2 个d 轨道, 故d 轨道百分数为2/6=0.33Ni-B(d3sp2杂化) 中共有7 个杂化轨道,其中4 个原子占据2 个d 轨道,在7个杂化轨道中共有3 个d 轨道, 故d 轨道百分数为3/7=0.43,故Ni 地d 轨道百分数为:0.33*30%+0.43*70%=40%答:Ni地d 轨道百分数为40%第五章金属氧化物催化剂1、n 型半导体与p 型半导体地掺杂生成规律:n 型半导体地生成:(1)非化学计量比化合物中含有过量地金属原子或低价离子可生成n型半导体,(2)负离子(氧)缺位,(3)高价离子取代晶格中地正离子,(4)向氧化物引入电负性小地原子.p 型半导体地生成:(1)氧化物中正离子缺位地非化学计量化合物,(2)用低价正离子取代晶格中正离子,(3)通过向晶格掺入电负性大地间隙原子.2、应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进行乙烯完全催化氧化反应(1),催化剂地活性和生成热焓有关系,如图所示:下图中纵坐标T1.8代表乙烯转化率达到1.8%时地反应温度,温度越低表示反应活性越高;横坐标-△Hf o代表氧化物地生成热焓,表示金属-氧键地强弱.由图可见,氧化物生成热与乙烯氧化反应活性成火山曲线.曲线顶端附近是PdO,它地生成热焓△Hf o=-8.54kJ·g-1(atomO);而乙烯完全氧化反应(1)地反应热焓ΔH=-220.6 kJ·g-1(atomO);PdO 地ΔHf0与反应热焓1/2ΔH接近,表现出活性最高.试用能量适应原理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地氧化还原原理对该现象进行解释.答:根据催化地能量适应性原理,对于吸热反应,催化剂催化目地反应进行地活化能约为该反应反应热地一半时,催化剂有较好地催化性能.因为乙烯反应热焓ΔH=-220.6KJ.g-1(atomO),所以催化剂地活化能等于1/2ΔH时,具有较好地活性.对于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上进行地乙烯氧化反应包括两个过程:即C2H4 地氧化(同时PdO被还原)和还原地Pd 被气相氧氧化地过程.M+1/2O2—MO 1/6C2H4+MO—1/3CO2+1/3H2O+M这是个串联反应,过程中较慢(活化能较大)地一步将决定反应地速率.在整个反应中维持金属氧化物和金属之间地氧化还原循环是催化剂在反应中起到地地主要作用.当金属氧化物被还原和相应地金属被气相氧氧化地速率相当,才能给出最好地活性.因为金属被气相氧氧化地反应步骤能够决定整个反应地速率,这步反应地活化能即为整个反应地活化能,因此金属地生成热焓(ΔHf0)等于1/2ΔH地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该反应具有较好地活性.由图可见PdO 地ΔHf0约等于1/2ΔH,所以有较好地活性.3. 氧化物催化剂地半导体机理:(半导体催化地电子机理)在半导体催化剂上发生地催化剂反应通常伴有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地电子转移,即反应物在半导体催化剂表面化学吸附形成单电子键、双电子键或离子键,使反应物分子被活化,然后进行一系列化学反应.4. 氧化——还原机理(dual-redox):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催化烃类氧化反应中,反应产物中地氧常常不是直接来自气相中氧,而是来自金属氧化物中地晶格氧,气相中地氧只是用来补充催化剂在反应中消耗地晶格氧.5. 半导体有哪三种类型,它们导电特征是什么?答:一种是本征半导体,这种半导体要导电,是依靠温度激发,把少量价电子由满带激发到导带(空带)中,导带中得到自由电子,这自由电子导电就叫做电子导电.同时满带放走了部分价电子后,由本来地中和状态(不带电)变为带正电,这在半导体术语中叫做正空穴(或简称正穴)地形成.正穴地移动也能产生电流,这叫做正穴电.它地导电办法是:邻近地电子迁到正空穴地位置,产生新地正空穴,新地正空六又再被其邻近地电子所占住,如此继续下去,使电子向一定地方向流动,产生了电流.电子导电又叫n 型导电.空穴导电又叫P 型导电.所以本征半导体地导电,同时存在n 型导电与P 型导电. 6. 在丁烷氧化脱氢催化剂Cr 2O 3-Al 2O 3 中添加Li 2O 时,其催化脱氢速率下降;加Na 2O 量低时(少于1%),脱氢速率也是下降地,但加Na 2O 量较大时(大于2%),脱氢速度又增加;加K 2O 时,脱氢速率大增.请解释其原因.Li +离子半径比Cr 3+、Al 3+离子半径略小,它们容易占据Cr 3+、Al 3+地位置.价数诱导地结果,引起P 型电导地增加,n 型电导地减少.所以,加进Li 2O,使丁烷脱氢反应速度减小.加进Na 2O,在少于1%地添加量时,和Li 2O 一样,促使n -减少,亦即使反应速度降低.但加进Na 2O 达到2%时,Na +只能在品格间隙,相当于表面带正电荷,促使表面能放下降,结果使n -增加,从而促进反应.K +比Na +、Li +地离子半径均大,它不能取代Cr 3+、Al 3+ ,只能在晶格间隙,因而纯粹起着增加n -地作用.使丁烷脱氢反应速度大增.Langmuir 等温方程依据模型:①吸附剂表面是均匀地,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②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③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才能吸附,一个分子只占据一个吸附中心;④一点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满足上述条件地吸附,就是Langmuir 吸附,其吸附热q 与覆盖度θ无关.吸附速度va 与压力p 、自由表面(1-θ)成正比,即va=ap(1-θ),式中a 为吸附速度常数;脱附速度vd 只与已覆盖地表面成正比,即vd=b θ,式中b 为脱附速度常数.吸附达到平衡时,va=ad.所以ap(1-θ)= b θ 于是可得ap b ap +=θ ,若令b a /=λ,则pb p λλθ+= 上式即为Langmuir 等温方程,因为m V V /=θ,故可得p b p V V m λλ+=/式中,m V 为一定压力下单吸附层地饱和吸附量.上式还可表示为p V V V m m λ1111∙+=。
(完整word版)工业催化习题
1.1 、论述催化剂是如何加速反响速率的?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响物在不改变的情况下,经由只要较少活化能的路径来进行化学反响。
所以加速了反响速率。
1.2 、催化作用有哪些根本特色?1)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能够进行的反响,而不能够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的反响。
2)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响趋于平衡,而不能够改变平衡的地址〔平衡常数〕。
3)催化剂对反响拥有选择性。
4)实质上催化剂其实不能够无量期地使用,在长远受热和化学、物理作用下,会发生不能逆的变化,这将以致催化剂活性下降,最后以致催化剂失活。
1.3 、说明催化剂为什么不能够改变平衡反响的平衡地址?对于给定的反响,在条件下,其催化和非催化过程的 - △ G r值是相同的,即 K f值是相同的,所以平衡地址没有改变。
另一种答案:化学平衡是由热力学决定的,GRT ln kp ,其中k p为反响的平衡常数,G是产物与反响物的标准自由焓之差,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过程的向来态,而与过程没关。
催化剂的存在不影响G 值,它只能加速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够搬动平衡点。
1.4 、拥有加氢功能的催化剂经常对脱氢反响也有活性。
试恩赐讲解。
依照 K f = , 催化剂能够以相同的比率加速正、逆反响的速率常数。
所以,对于可逆反响,能够催化正方向反响的催化剂,就应该能催化逆方向反响。
2.1 、平时固体催化剂有哪几个局部组成的?载体和助催化剂的功能分别是什么?平时估计催化剂由活性组分、载体和助催化剂三个局部组成。
(1〕载体:载体是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分别剂、黏合物或支撑体,是负载活性组分的骨架。
(2〕助催化剂:自己没有活性也许活性很小,但参加到催化剂中后,能够改变催化剂的化学组成、化学结构、离子价态、酸碱性、晶格结构、表面结构、孔结构、分别状态、机械强度等,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牢固性和寿命。
2.2 、在甲烷催化氧化偶联反响研究中,若是反响物进料为甲烷和氧气,反响产物经气相色谱解析结果mol %组成以下: CH4 20%、 C2H430%、 C2H6 20% 、 CO2 20% 、 CO 10% 。
工业催化原理习题
习题1催化作用的实质是什么?举例说明2. 简述催化剂的吸附作用3简述吸附等温方程的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差别4.什么叫吸附势能曲线?5. 吸附态的含义是什么?6.写出H2、N2、CO、HF化学吸附态7.什么叫吸附热?8. 推导多分子吸附及解离吸附的Langmuir方程9. Langmuir吸附的四点假设是什么?10.什么叫Langmuir-Hinshelwood(L-H)模型?11. 酸催化反应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12. 简述酸量及酸强的概念及测定方法?13.简述酸量与酸强与催化作用的相互关系?14. 什么是酸量酸强?15. 简述分子筛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分子筛催化剂的应用举例16.简述催化裂化催化机理?17. 简述分子轨道理论要点是什么?18. 简述金属键的要点是什么?19. 简述晶格缺陷与催化活性的关系?20. 简述多位反应机理21. 简述负载催化剂的结构特性及性能?22. 什么叫半导体催化剂?23.费米能级的含义是什么?24.什么叫逸出功?25.什么叫N-型半导体催化剂,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26.什么叫P-型半导体催化剂,有什么样的结构特点?27.什么叫金属氧键?28.催化氧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29. 简述金属硫化物催化剂的特性及催化性能?30.简述半导体特性与催化活性的关系?31. 简述配位催化的特点?32.配合物的组成及结构有什么特殊性?33.配合物催化剂催化作用?34.简述配位催化的基元反应有哪些?35. 简述配位催化理论的基本点37.简述配位场、晶体场理论的基本模型38. 配合物催化剂的典型应用实例39.简述乙烯氧化制乙醛、羰基合成和烯烃聚合反应特点40.催化剂设计的基本原那么是什么?41.催化剂表征的方法有哪些?特点是什么?42.催化剂为什么会失活?催化剂再生方法有哪些?43.什么叫催化剂中毒?通常的毒物有哪些?44.为防止催化剂中毒应注意什么问题?45.催化剂制备有哪些方法?。
工业催化试题及答案
工业催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工业催化是指利用催化剂促进化学反应进行的过程。
下列关于工业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催化剂会在反应中发生永久性变化B. 催化剂的用量在反应中一直保持不变C. 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D. 催化剂在反应中会被完全消耗答案:C2. 工业催化中常用的催化剂包括以下哪一种:A. 金属材料B. 生物酶C. 无机盐D. 有机物答案:A3. 工业催化可以用于以下哪个领域:A. 化肥生产B. 汽车尾气处理C. 化妆品制造D. 塑料加工答案:A、B、D二、填空题1. 工业催化反应中,催化剂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提高反应的________。
答案:反应速率2. 工业催化常用的催化剂具有_______活性,并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答案:高3. 工业催化常用的金属催化剂有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铂、铜三、简答题1. 简述催化剂的作用原理及主要影响因素。
答:催化剂通过提供反应活化能的替代路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速了反应速率。
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取决于其表面结构和晶格缺陷等因素。
另外,催化剂的选择也受到温度、压力、反应物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2. 举例说明工业催化的应用。
答:工业催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例如,氨合成过程中,铁催化剂被用于促进氮气和氢气的反应生成氨。
另外,催化剂也被用于汽车尾气处理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将有害废气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工业催化还用于聚合物的生产、石油加工等领域。
四、论述题工业催化在现代化工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产物纯度,还可以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工业催化的发展离不开催化剂的研究和设计。
催化剂的研究是工业催化的基础。
通过研究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可以了解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为催化反应的优化提供依据。
而催化剂的设计则是根据反应体系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材料和结构。
合理的催化剂设计可以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降低生产成本和环境风险。
催化原理(完整答案)
1、下面哪种催化剂可以催化加氢脱硫反应?(B )A、金属B、金属氧化物C、固体酸D、金属硫化物1、AL2O3是合成氨催化剂中的()A、结构型助剂B、电子型助剂C、主剂D、载体2、固体超强酸指固体的酸强度不大于()A、11.9B、-11.9C、12.9D、-12.93、根据吸附试能曲线,覆盖度()有效变大()D、脱附活化能变大2.负载型金属硫化物的载体不能选择( C )A Y-AL2O3B TiO2c SiO2D ZrO23.在沉淀法制备催化剂过程中,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不包括(A )。
A 时间;B 温度;C pH值;D 溶液的浓度c4、n型半导体可()加氢反应,p型半导体可以()氧化反应。
A、加速、减速B、减速、减速C、加速、加速D、减速、加速5、XRD是()表征方法的缩写A、X-射线B、红外光谱C、光电子能谱D、扫描电镜7、下面()不是催化剂寿命的影响因素C、耐温稳定性8、据统计()化学工业过程是采用催化过程来实现的D.80%1.催化剂的性能是由其表面原子的配位状态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的(A )。
A正确B 错误4.K2O流失是合成氨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A )。
A 正确B 错误5.催化氧化反应可分为深度氧化反应和适度氧化反应(B )A 正确B 错误6.在催化剂制备流程中烧过程中可以形成固溶体(A )A正确B错误7.BET吸附等温式适用于多分子层的物理吸附(A )A正确B错误8.i-型半导体可以作为裂解反应的催化剂。
( A )A正确B错误9.固化可造成催化剂的失活。
( A )A正确B错误10 羟基合成过程的催化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A )A正确B错误11. 球基合成过程的催化剂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B )。
A正确B错误12.物理吸附可能是吸热的也可能是放热的。
·( B )A正确B错误13、催化剂的内表面积占其总表面积的95%()A正确B 错误14、HDN是加氢脱金属反应单缩写()A正确B 错误15、硅铝分子筛单基本结构单元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四面体。
工业催化原理真题
工业催化原理真题一、名词解释1.互补原理;2.施主能级;3.反式影响;二、填空1.助催化剂为本身无活性或活性较小,加入少量后,可大大提高Cat.的活性、选择性、寿命、稳定性等性能的物质。
助催化剂可分为: 结构性助剂 、 调变性助剂 、 晶格缺陷性助剂 、 扩散性助剂 。
2.在八面体场中,若d 轨道填充电子为6个时,其晶体场稳定化能为 4 或 24 D q 。
3.若某金属催化剂原子排布方式为面心立方结构,那么其配位数为 12 ;若在晶体表明沿着三个不同的晶面(100)、(110)、(111)切开,其表面原子的配位数分别为 8 、 9 、 7 。
4.请写出酶催化剂中基团之间的作用形式(即次级键的类型): 氢键 、 疏水键 、 范德华力 、 配位键 、 离子键 。
5.正离子填充八面体空隙的条件是 0.414 < r +/r - < 0.732 ,在NaCl 晶体中,正离子半径r + = 0.94,负离子半径r - = 1.80,正离子填充 八面体 空隙,填充率为 100% 。
6.气态碱可以测酸的 酸强度 和 酸浓度 ,但不能测 酸类型 。
三、简答1.按照能带理论,s 能带电子云密度小于d 能带电子云密度,s 能带带宽却大于d 能带带宽,请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2.已知某插入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其过渡态分别是什么?212P A P 1-1k k k A 3.根据下图所示内容判断基元化学反应类型,①A 和B 1属于何种基元化学反应,其中A 起什么作用;②A 和B 2属于何种基元化学反应,其中A 起什么作用。
4.观察下列两种配合物,判断哪一种配合物中的Pt —Cl 键长更长,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1. 两个催化剂k 1,k 2,在一个多催化反应体系中均起催化作用,其反应途径如下所示,两催化剂起什么催化作用?其一般的催化反应机理和催化循环过程示意图是什么?2.已知某化学反应为A+B 2C ,其反应机理如下: 12-1-23-4-34k k k k k k k k A+S ASB+S BS AS+BS CS+C CS C+S若脱附步骤为控制步骤,则回答下列问题:(1)试推导动力学方程;(2)若S A B P p =p =2;k 1,k 2,k 3/k -3,k 41,试求初始反应速率r 初和总压p s 之间的关系。
工业催化的的经典25题分析解析
1、什么是催化剂?答:催化剂是一种物质,它能够加速反应的速率而不改变该反应的标准Gibbs 自由焓变化。
催化剂将反应物转变为产物,在循环的最终步骤催化剂再回到其原始状态。
更简单地说,催化剂是一种加速化学反应,而在其过程中自身不被消耗掉的物质。
许多种类物质可用来作催化剂,包括金属、金属化合物(如金属氧化物、硫化物等)、有机金属络合物、酶或细胞等。
2、催化剂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答:根据催化作用、催化剂定义和特性分析知道催化剂有三个重要指标: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
工业生产更多强调的是原料和能源的充分利用。
改进型的研究,一般是追求选择性,其次是稳定性,最后才是活性。
新催化剂及工艺的研究,则先追求高活性、高选择性,最后才是稳定性。
3、工业催化在现代化学工业中的作用。
答:现代化学工业的许多过程,都或多或少地与催化剂使用有关, 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
(1)无机化工领域的合成氨、硝酸、硫酸等的生产(2)石油加工领域的催化裂化、催化重整等(3)有机化工原料中的甲醇、醋酸、丙酮等的生产(4)煤化工中的催化液化与气化(5)高分子化工中的聚合物材料的生产等(6)药物、精细化学品生产的大多数过程需催化剂参与;(7)环境保护也需借助催化过程。
4、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
答:(1)表彰德国马普弗利兹-哈伯研究所(Fritz-Haber-Institut )Gerhard Ertl的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
物质接触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对工业生产至关重要;研究成果有助于理解各种不同的过程;他的实验研究,为表面化学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即怎样用不同的实验步骤来描绘出一个完整的表面反应。
(2)Ertl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学派,证明了在高难度的领域也可以得到可靠的结果,为现代表面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他的方法论不仅仅被应用于学术研究,还包括化学过程相关产业的发展。
Ertl开发的氨合成方法不仅仅基于他对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 process,用氢和氮来直接合成氨)的研究,他同时利用铁的表面作为催化剂。
【2019年整理】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答案
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1、简述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催化剂存在与否不影响△Gθ的数值,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②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的;③催化剂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
2、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所用催化剂为MoO3/BiO3混合氧化物,反应由下列各步组成(1)CH3-CH2-CH=CH2+2Mo6++O2-→CH2=CH-CH=CH2+2Mo5++H20(2)2Bi3++2Mo5+→2Bi2++2Mo6+(3)2Bi2++1/202→2Bi3++02-总反应为CH3-CH2-CH=CH2+1/202→CH2=CH-CH=CH2+H20试画出催化循环图。
CH3-CH2CH2=CH-CH=CH2Mo5+Bi2+H203、合成氨催化剂中含有Fe3O4、Al2O3和K20,解释催化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Fe3O4:主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组成,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Al2O3:构型助催化剂,减缓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寿命长达数年K20:调变型助催化剂,使铁催化剂逸出功降低,使其活性提高第二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1、若混合气体A和B2在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A为单活性吸附,B2为解离吸附:A+B2+3*→A*+2B*,A和B2的气相分压分别为p A和p B。
吸附平衡常数为k A和k B。
求吸附达到平衡后A的覆盖率θA和B的覆盖率θB。
解:对于气体A:吸附速率v aA=k aA P A(1—θA—θB) ;脱附速率v dA=k dAθA 平衡时:v aA=v dA,即θA=(k aA/k dA)P A(1—θA—θB)=k A·k B(1—θA —θB)对于气体B:吸附速率v aB=k aB P B(1—θA—θB)2;脱附速率v dB=k dBθB2平衡时:v aB=v dB ,即θB2= k B P B(1—θA—θB)2m换算成标况)。
工业催化答案完整版
工业催化答案完整版第一章催化剂基本知识1、名词解释(1)活性:催化剂使原料转化得速率,工业生产上常以每单位容积(或质量)催化剂在单位时间内转化原料反应物得数量来表示,如每立方米催化剂在每小时内能使原料转化得千克数。
(2)选择性:目得产物在总产物中得比例,实质上就是反应系统中目得反应与副反应间反应速度竞争得表现。
(3)寿命:指催化剂得有效使用期限。
(4)均相催化反应:催化剂与反应物同处于一均匀物相中得催化作用。
(5)氧化还原型机理得催化反应:催化剂与反应物分子间发生单个电子得转移,从而形成活性物种。
(6)络合催化机理得反应: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间配位作用而使反应物分子活化。
(7)(额外补充)什么就是络合催化剂?答:一般就是过渡金属络合物、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
(8)反应途径: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产物得路径。
(9)催化循环:催化剂参与了反应过程,但经历了几个反应组成得循环过程后,催化剂又恢复到初始态,反应物变成产物,此循环过程为催化循环。
(10)线速度:反应气体在反应条件下,通过催化床层自由体积得得速率。
(11)空白试验:在反应条件下,不填充催化床,通入原料气,检查有无壁效应,就是否存在非催化反应。
(12)催化剂颗粒得等价直径:催化剂颗粒就是不规则得,如果把催化剂颗粒等效成球体,那么该球体得直径就就是等价直径。
(13)接触时间:在反应条件下得反应气体,通过催化剂层中得自由空间所需要得时间。
(14)初级离子:内部具有紧密结构得原始粒子。
(15)次级粒子:初级粒子以较弱得附着力聚集而成-----造成固体催化剂得细孔。
2.叙述催化作用得基本特征,并说明催化剂参加反应后为什么会改变反应速度?①催化剂只能加速热力学上可以进行得反应,而不能加速热力学上无法进行得反应。
②催化剂只能加速反应趋于平衡,而不能改变平衡得位置(平衡常数)。
③催化剂对反应具有选择性。
④催化剂得寿命。
催化剂之所以能够加速化学反应趋于热力学平衡点,就是由于它为反应物分子提供了一条轻易进行得反应途径。
催化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催化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催化原理课后习题答案催化原理是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研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理和应用。
学习催化原理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催化原理课后习题的详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催化剂是指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在反应结束时本身不参与反应的物质。
催化剂通过提供新的反应路径,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速率。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是因为它们能够与反应物发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改变反应物的构型和能量分布,从而使反应更容易进行。
2. 请解释催化剂的选择性和活性。
催化剂的选择性指的是在多个可能的反应路径中,催化剂能够选择性地促使某一特定反应发生,而不发生其他副反应。
这是因为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特定的反应路径被选择。
催化剂的活性指的是催化剂促进反应的能力。
活性取决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和表面特征。
高活性的催化剂能够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实现高效的反应,从而节约能源和资源。
3. 请解释催化剂的中毒现象。
催化剂的中毒现象指的是在反应过程中,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失活的现象。
中毒原因有很多种,其中一种主要原因是催化剂表面被吸附的杂质或反应物所占据,导致活性位点被阻塞或破坏。
催化剂的中毒会导致反应速率下降或完全停止,需要进行催化剂的再生或更换。
4. 请解释催化剂的选择性中毒现象。
催化剂的选择性中毒现象指的是在催化剂选择性降低或失活的现象。
选择性中毒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不希望的反应路径被选择,或者是催化剂被吸附的杂质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导致选择性发生变化。
5. 请解释催化剂的活性中毒现象。
催化剂的活性中毒现象指的是催化剂活性降低或失活的现象。
活性中毒的原因可能是催化剂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活性位点的损坏或阻塞,或者是催化剂表面被吸附的杂质改变了催化剂的表面性质,导致活性降低。
工业催化答案
工业催化答案1.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够改变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却不改变化学反应热力学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学反应中不被明显地消耗的化学物质。
3.催化作用有哪些基本特征a)催化作用不能改变化学平衡b)催化作用改变反应历程而改变反应速度c)催化剂对加速化学反应具有选择性4.催化剂为什么不会改变化学平衡的位置?化学平衡是由热力学决定的,=—RT1n,其中为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产物与反应物的标准自由焓之差,是状态函数,只决定于过程的始终态,而与过程无关,催化剂的存在不影响值,它只能加速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而不能移动平衡点。
5.催化剂为什么能加快反应速度?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6.按使用条件下的物态催化剂可分为几类,各是什么?酸碱催化剂、非纳米分子筛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催化剂、络合催化剂,7.催化剂的组成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功能?活性组分:化学活性助催化剂:对活性组分/载体改性载体:高表面积、孔结构、机械强度8.吸附和催化有什么关系催化的前提是发生吸附,气—固相催化反应中,至少有一种反应物要吸附在催化剂的表面上。
吸附键的强度要适当,吸附的过强或过弱都不利于下一步化学反应的进行。
如果催化剂对反应物吸附过强,往往形成较稳定的表面络合物;吸附过弱,反应物分子活化不够,不利于反应。
9.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有什么区别。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吸附力范德华力化学键力吸附层单层或多层单层选择性无有热效应较小,近于液化热较大,近于化学反应热吸附速度较快,不受温度影响,不需活化能; 较慢,温度升高,速度加快,需要a.物理吸附是表面质点和吸附分子之间的分子力而引起的。
具体地是由永久偶极、诱导偶极、色散力等三种范德华引力。
物理吸附就好像蒸汽的液化只是液化发生在固体表面上罢了。
分子在发生物理吸附后分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b.化学吸附是在催化剂表面质点吸附分子间的化学作用力而引起的,如同化学反应一样,而两者之间发生电子转移并形成离子型,共价型,自由基型,络合型等新的化学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1、简述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催化剂存在与否不影响△Gθ的数值,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②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的;③催化剂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
2、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所用催化剂为MoO3/BiO3混合氧化物,反应由下列各步组成(1)CH3-CH2-CH=CH2+2Mo6++O2-→CH2=CH-CH=CH2+2Mo5++H20(2)2Bi3++2Mo5+→2Bi2++2Mo6+(3)2Bi2++1/202→2Bi3++02-总反应为CH3-CH2-CH=CH2+1/202→CH2=CH-CH=CH2+H20试画出催化循环图。
CH3-CH2-CH=CHMoBi3、合成氨催化剂中含有Fe3O4、Al2O3和K20,解释催化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Fe3O4:主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组成,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Al2O3:构型助催化剂,减缓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寿命长达数年K20:调变型助催化剂,使铁催化剂逸出功降低,使其活性提高第二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1、若混合气体A和B2在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A为单活性吸附,B2为解离吸附:A+B2+3*→A*+2B*,A 和B2的气相分压分别为p A和p B。
吸附平衡常数为k A和k B。
求吸附达到平衡后A的覆盖率θA和B的覆盖率θB。
解:对于气体A:吸附速率v aA=k aA P A(1—θA—θB) ;脱附速率v dA=k dAθA平衡时:v aA=v dA,即θA=(k aA/k dA)P A(1—θA—θB)=k A·k B(1—θA—θB)对于气体B:吸附速率v aB=k aB P B(1—θA—θB)2;脱附速率v dB=k dBθB2平衡时:v=v,即θ2= k P(1—θ—θ)2。
m(2)求Al2O3的表面积。
(已知:N2分子截面积16.2×10-20m2)解:P/V a(P0-P)=(1/CV m)[1+(C-1)P/P O]=[(C-1)/CV m](P/P O)+1/CV m由题目可知:(C-1)/CVm=50.06 1/CVm=0.2723 ∴C=184.84 Vm=0.01987L(标况)n=0.01987/22.4=8.875×10-4S=nN A S O=8.875×10-4×6.023×1023×16.2×10-20=86.60m23、多相催化反应一般包括那几个步骤?其中哪几个步骤属于化学过程?答:多相催化反应包括:外扩散:反应物分子从气流中向催化剂颗粒表面扩散;(孔)内扩散:反应物分子从颗粒表面向颗粒内表面扩散;化学吸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吸附;表面反应:吸附的反应物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反应;脱附:产物分子自催化剂内表面脱附;(孔)内扩散:产物分子从颗粒内表面向颗粒外表面扩散;外扩散:产物分子从催化剂颗粒外表面向气流中扩散;其中化学吸附、表面反应、脱附属于化学过程。
4、在多相催化反应中,为什么至少有一种反应物必须经过化学吸附?答:因为化学吸附可使反应物分子均裂生成自由基,也可以异裂生成离子或使反应物分子强极化为极性分子,生成的这些表面活性中间物种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有利于催化反应的进行。
5、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的差别如何?7、氢的吸附态有: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态(均裂吸附)和在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吸附态(均裂吸附)8、室温下,氢在ZnO上的化学吸附有两类,它们是:第一类是快速可逆的吸附:这类吸附的氢参与了乙烯加氢-氘交换反应,表明它是处于活化状态;第二类化学吸附是慢的、不可逆的:示踪实验表明这类吸附的氢不能进行乙烯加氢和氢-氘交换反应,因而是没有得到活化的。
即所谓的高配位M-吸附态和低配位L-吸附态。
9、CO在过渡金属上两种吸附态是:分子态吸附、解离型吸附10、在一些催化剂上,已经确定了哪几种氧吸附形式?哪种氧吸附态易使烃类发生深度氧化作用?多种吸附态:电中性的氧分子O2和带负电荷的阳离子(O2-,O-,O2-)带吸附阳离子与深度氧化有关。
11、关于烯烃在金属上的缔合化学吸附,已经提出哪两种吸附态?答:σ型和π型12、有关乙炔在金属表面上的吸附态,已经提出的吸附态有哪几种?答:π型一位吸附、σ型二位吸附、解离吸附13、关于苯在金属上的吸附已经提出的看法有:答:6位σ型吸附、2位σ型吸附、η6π缔合型吸附态、解离吸附14、在一种催化剂表面产生各种吸附态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有哪两种?答:固有不均一性、诱导不均一性。
15、固有不均一性的定义:指表面原子(离子)微环境的不均一性,一般是指由催化剂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和在制备过程中所产生的价不饱和性或配位不配合性的差异。
16、Langmuir吸附的基本假设如何?答:(1)吸附剂表面是均匀的,各吸附中心能量相同;(2)吸附分子间无相互作用;(3)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其吸附分子与吸附中心碰撞才能吸附,一个分子共占据一个吸附中心;(4)一定条件下,吸附与脱附可建立动态平衡。
17、乔姆金等温式成立的条件:只适用于化学吸附,且在较小的覆盖度范围内才有效,从化学吸附只能在一部分表面中心上进行(即吸附分子只能吸附在可以成键的吸附中心上)的观点来看,上述二者显然是一致的。
18、物理吸附的多分子层理论的基本假设:(1)固体表面是均匀的,自由表面对所有分子的吸附机会相等,分子的吸附、脱附不受其他分子存在的影响;(2)固体表面与气体分子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因此在第一吸附层之上还可以进行第二层、第三层等多层吸附。
19、溢流定义:一定条件下形成或存在于一种固相表面的活性物种,不经脱附过程进入气相而向同样条件下不能直接形成或本来不存在该活性物种的另一种固相表面上的迁移。
第三章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应用1、酸、碱的质子论的定义: 凡是能提供质子(H +)的物质称为酸(B 酸);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称为碱(B 碱)2、酸、碱的电子论的定义: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L 酸);凡是能提供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L 碱)。
3、软硬酸、碱原则:(SHAB 原则)软酸与软碱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硬酸与硬碱易形成稳定的络合物。
而交界酸碱不论结合对象是软或硬酸碱,都能相互配位,但形成络合物的稳定性差。
4、酸、碱性质的完整描述包括哪三个方面?答:酸中心的类型、酸中心的浓度、酸中心的强度5、均相酸、碱催化反应的特征?答:均相酸碱催化一般以离子型机理进行,即酸碱催化剂与反应物作用形成正碳离子或负碱离子中间物种,这些中间物种与另一反应物作用(或本身分解),生成产物并释放出催化剂,构成酸碱催化循环。
在这些催化过程中均以质子转移步骤为特征,所以,一些有质子转移的反应,如水合、脱水、酯化、水解、烷基化和脱烷基等反应,均可使用酸碱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
6、Bronsted 规则公式是什么,怎么应用该规则对液体酸催化反应建立催化剂筛选模型?答:Bronsted 规则公式:α=aa a K G k 取对数,得:logk a =logG a +αlogK a 或 logk a =logG a -αpK a用logk a 对pK a 作图,可得到一直线,斜率为-αα值在0~1之间。
α值很小,表明反应对催化剂的酸强度不敏感,此时任何一种酸都是优良的质子给予者,反应与催化剂酸强度无关;相反,α值接近1,表明反应对催化剂酸强度很敏感,只有强酸中心才能催化该反应。
有些酸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可同时离解出两个或多个质子,在这种情况下就须对方程作些修正。
对酸催化反应为:α=)K pq (G p k a a a 对碱催化反应为:β=b b b K G k 或 β=)K q p (G p k b b b7、对酸中心的检测包括哪几个方面?答:酸中心的类型、酸量(酸度、酸密度、酸浓度)、酸强度及其分布。
8、以TiO 2-SiO 2 为例,请阐述田部浩三关于二元混合氧化物酸性中心模型。
抗衡正离子和结晶水所组成的晶体结构。
10、杂多酸的性质:答:热稳定性:分解温度620~870K ,PW >SiW >PMo >SiMo ;酸性:杂多酸为强B 酸;氧化还原性:杂多酸为强氧化剂;“假液相”性:吸收大量极性分子的杂多酸类似于一种浓溶液11、用指示剂测定固体酸的酸性酸强度的碱性指示剂(1o (2)如,某固体酸不能使蒽醌变色而能使亚苄基乙酰苯变黄色,则样品酸强度:-8.2<H o <-5.614、请简述分子筛沸石的结构特点。
答:分子筛的晶格骨架主要由硅铝酸部分所组成,固体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作周期性的三维排列。
对于不同的硅铝比例,不同的制备条件与方法,骨架结构也不同。
分子筛只有中空的有高度规则性的笼状结构,通向这笼状多面体,有各种大小均一的孔道,从而组成了四通八达的微晶体。
入口孔径(窗口)的大小限制了能够吸附在分子筛内部表面的分子的几何大小,从而具有筛分分子的性能。
其孔径大小也与阳离子的类型有关。
15、沸石分子筛的离子交换度(简称交换度):可用Na+交换度衡量:Na+交换度% =(交换下来的Na20量/原来沸石中含的Na20量)×100%16、分子筛的择形选择性:(A)反应物择形催化:当反应混合物中有些反应物分子的临界直径小于孔径时,可以进到晶孔内,与催化剂内表面相接触进行催化反应,而大于孔径的分子不能进入晶孔内,这样便产生反应物择形催化。
(B)产物择形催化:反应产物中分子临界直径小于孔口的可以从孔中扩散出来,最终成为产物,而分子临界直径大于孔径的则无法从孔内溢出,此时便产生了产物选择性。
(C)限制过渡态择形催化:反应物分子相互作用时可生成相应的过渡态,它需要一定空间,当催化剂空腔中的有效空间小于过渡态所需要的空间时,反应将受到阻止,此时便产生限制过渡态选择性催化。
(D)分子交通控制的择形催化:具有两种不同形状和大小和孔道分子筛中,反应物分子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一种孔道进入到催化剂的活性部位,进行催化反应,而产物分子则从另一孔道扩散出去,尽可能地减少逆扩散,从而增加反应速率。
这种分子交通控制的催化反应,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择形选择性,称分子交通控制择形催化。
17、请简述催化裂化原料油中固体酸催化剂的发展过程。
催化剂的选择比较明显地经历以下三个阶段:一、1936 年开始采用天然粘土催化剂(例如酸处理过的白土-微晶膨润土、蒙脱土、高岭土)。
这些粘土是水合硅铝酸盐,合有可交换的Ca2+、Mg2+、Fe3+等离子。
经过H2SO4处理后,这些离子绝大部分为H+所交换;二、40 年代以后,催化裂化使用了合成非晶态硅酸铝类催化剂(又称硅铝胶SiO2-Al2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