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备课格式课时备课格式课时备课格式课时备课格式同时思考课前预习中的第一个问题: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3.检查自学情况:(1)字词:读音:一摞(luò)(书上读音是错误的) 屏[bǐng]住气附和[hè]词义:萦绕于心座无虚席令人惊羡歉疚不知所措惊心动魄(2)说说看,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可以用文中或自己的话概括,比如:惊心动魄、令人难忘、精彩、高难度等等。

)三、默读课文,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深入理解:(2)学法指导:刚才我们在理解课文内容的时候,是抓住了什么来感悟的?(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如何抓住少年的动作神态来感悟的方法。

)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继续体会少年的精彩表演。

有感情的朗读第4自然段:a.第一次失败:“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抓住了失败后少年的表情、动作,表现了他对观众的歉意;②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他对表演依旧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③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能读出他的沉着和自信。

b.第二次顶碗:“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①从“沉着”、“不慌不忙”“依然那么轻松优美”可以看出少年很自信,他的表演很精彩;②从两个“又是”和“艰难”可以充分体会到表演的难度之大。

③指导朗读,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

(4)第5自然段:a.第二次失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b.“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镇静”说明少年没有被失败击倒,又重新振作起来,重新开始第三次表演。

(5)第7自然段:第三次顶碗:“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①“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作者用了一个感叹句表达了自己对少年的强烈的赞叹!②“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4篇课文。

所选的4篇课文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传统节日中各地不同的民风民俗,还向我们介绍了各地独特的艺术样式。

《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内容课时 教学要点 北京的春节2 1. 会写35个字,正确读写28个词语。

2.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3.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体会八儿一家的其乐融融。

4.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品味诗句,感受古诗表达的情感;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5.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腊八粥2 小青蛙 3藏戏 1 习作 2 借鉴本单元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1 北京的春节▶教学目标1.会写“蒜、醋、饺”等15个字,正确读写“饺子、鞭炮”等18个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传统文化。

3.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分清课文详写、略写的内容,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感受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通过比较阅读,学习按时间顺序记叙和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并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1.字词学习本课要求会写15个字,在教学的过程中,可结合词语和具体的语段展开教学,把本课的字和词语分类识记,如“拌、眨”都是动词,“饺子、鞭炮”都是名词。

“拌、眨”这两个动词可利用形旁表意的特点进行归类识记,同时通过肢体动作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

2023年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6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把握__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

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1、__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

(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 掌握课文《一天的变化》中的生词和词语搭配。

2.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合作研究和集体备课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

2. 重点培养学生的细节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一天的变化》。

2. 相关课件、图片或实物,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学生练册、笔记本和笔。

四、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 教师复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相关的词汇和知识。

- 教师呈现今天的教学目标,并与学生讨论目标的重要性和意义。

2. 导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引入《一天的变化》这个话题,激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 教师呈现课文标题和短小的段落,让学生猜测课文内容。

3. 教授课文- 教师逐段教授课文,重点解释生词和重要词语。

-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并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个人思考和讨论。

4. 拓展活动-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或实物,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述事物的变化过程。

- 学生分成小组,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事物的变化例子,并在小组内分享。

5. 小结与巩固-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重点内容和学到的知识。

- 学生完成针对课文的相关练题,并进行批改和讨论。

6. 课后作业- 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事物,写一篇短文描述它的变化过程。

-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的课外书籍,扩大对事物变化的认识。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情况。

2. 教师批改学生的练册和写作作业,评价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评价,鼓励互相研究和帮助。

以上是本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学会尊重第3课时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学会尊重第3课时

集体备课教案(共案)价值感。

推己及人,别人也希望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同样的体验。

5、讨论:(1)医生的病人在与他相处时,会有什么样的感受?(2)当医生把每个病人都当作国王来对待时,他自己的地位降低了吗?为什么?(3)在生活中,你是怎样尊重别人的?6、过渡语:尊重他人是一项基本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的体现。

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行为却违背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请用你的眼睛和心灵作相机,拍下生活中那些不尊重别人的场景,引以为戒。

7、小活动:“不尊重他人”快照(1)女子骂滴滴司机只配当牛做马(2)梅婷坐飞机脚踩椅背(3)清华大学博士要求对方改名字8、小小智囊团:生活中不尊重他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独立思考,说一说怎样做到尊重他人?9、语言上:(1)小活动:尊重的话我会说(2)暖言暖语收集箱:在你的记忆中,让你感到自己被尊重的话语有哪些?收集这些话语,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小提示:语言可以体现尊重。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一句理解、尊重的话会给别人带来温暖和鼓励。

10、行动上:(1)活动园:你赞同黄凯的说法吗?(黄凯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黄凯征求班级同学和老师的同意也是对班级、对老师的尊重。

)你对六(X)班的新班规有什么看法?(新班规当中上课迟到尽量不影响大家并下课后找老师说明,既尊重了同学又尊重了老师。

)要让新班规执行得更好,还需要哪些要素?(引导学生对新班规进行思考,知道新班规可能会导致大家不重视迟到这个现象,并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才是更加尊重老师的行为,最终得出要尊重老师,就要严格做到上课不迟到,这是尊重老师最好的方式。

)(2)尊重他人行为大赏: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尊重他人的行为、举动呢?(3)小提示:尊重他人不单表现在话语上,更应该落实在行动上。

与人交往时,谦虚有礼,平等友善,重视他人意见,关注他人需要……都是尊重他人的体现。

11、播放视频《家有儿女》:为什么夏雪她们的好心帮助却让宫海那么生气呢?如果你是夏雪,你会怎么帮助宫海?12、阅读角:小小的善13、思考:从故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14、小提示:尊重他人还要能够维护他人自尊心,推己及人,让别人觉得舒服。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复习集体备课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复习集体备课
3.教师准备音乐、课文磁带。
4.教师准备单词卡片。
5.教师准备民乐《月光下的凤尾竹》;本课时录音带;Mike的头饰;
对本主备稿的评价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1、Preparation
(1)播放六年级上册Unit 3歌曲“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
What are you going to ,going t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on Saturday ?
(3)师简单介绍课文背景后,出示where ,what, when, how四个疑问词并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边听边记录主要信息。要求学生基本能用电话语言形式表达出来。
(4)限时阅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限制,让他们通读课文,完成“Fill in Mike’s trip schedule”。
3、Practice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让学生以Group work的形式和“家庭成员”讨论,拟定家庭旅行计划。
4、Production
1)教师出示“Plan your holiday and make a dialogue”表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图制定假期旅行计划,完成表格。然后与小组队员一起分享你的旅行计划,交流讨论。
另外,本单元的语言部分安排了把单词、音标、表意图相结合的练习:Listen ,match and write。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
1.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和说话、写话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是本单元的难点,教师要通过图片等创设情景,采用真实的任务与活动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感受。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致读者】
读者朋友,您好!非常荣幸,我的作品对您有所帮助。

为您提供优质作品是我最大的心愿。

为了提高作品质量,今后能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供您参考使用。

希望您能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改进方向、方法,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优化完善。

您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愿您我携手共建,共同提高。

在此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万分感谢!。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集体备课 教案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测量长度的基本单位米及其换算;2.学会测量日常生活中物体的长度、高度;3.能灵活地利用米、分米、厘米互相转换长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能够正确选择长度的测量单位;2.能够将同单位长度进行加减运算。

三、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1.课前教学准备1.准备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2.研究内容及学法导航1.导入教师出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向学生展示研究本节课所需所有工具,介绍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2.基本概念教师向学生讲解长度、国际标准单位米的概念。

并通过图片、动画、实物等多种形式概括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3.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直尺、卷尺等工具,自主对物体长度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来,学生自我检查答案。

4.共同交流教师让学生将各自测量得到的数值进行对比,发现并纠正错误,进一步讲解同一单位长度的加减法。

5.拓展运用教师向学生出示实际生活中的长度测量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运用自己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学法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2.鼓励学生多动手实践,加深自己的印象。

四、板书设计- 基本概念- 长度单位换算- 同单位长度的加减法五、教学反思在本次集体备课中,我们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找出了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了教学过程及板书,并通过自主探究、共同交流和拓展运用三个环节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加深了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较好,但标准单位的运用及其换算仍是学生掌握不足的地方,下一步教学中我们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2023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朗读和默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提高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分享展示;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观察生活、动手操作等方法进行学习。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让学生感受到人与自然、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古诗三首》、《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等四篇课文。

这些课文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文学体裁,内容丰富多样,旨在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学会修改自己的习作;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词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画出重点词语,思考课文内容,初步感知课文。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问,共同深入理解课文。

4. 质疑探究:针对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课堂所学。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可以采用提纲式、图表式、思维导图等形式,将课文内容、重点词语、作者思想感情等展示出来。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六下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提出问题
照应开头
课文解析
我们的日子为什 么一去不复返呢
首尾 匆 照应

例如;品读重点句 1.“像针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 准确地表现出时光是在无声无息、不为人察中消逝了; 2.“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太阳蒸融了。” 字里行间融进了作者那一代人对时光流逝,无限怅惘的情绪。
细细品读 读
静心诵读
品 仿写
教学建议 匆 匆
例如: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例如: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 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仿写
生字新词 理解重点
句子
背诵课文
考查知识点
体会写作 方法
匆 匆
多种修辞方 法的使用
精读课文
借物喻人
长成大树
努力成长

拼命扎根
锻炼自主

会找水源 联想
生活考验
种树
育人
课文解析 桃 花 心 木
例如:种树人的一番话, 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 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 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 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 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 定中,就能学会把很少的 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 努力生长。
考查知识点 1、积累词语,特别是四字成语. 2、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感悟 中心的方法 3、学习文章写法,学以致用,会 举一反三.
顶碗少年
手指
首尾照应
略读课文
总分总
第 一 单 元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评价建议
形成性、终结性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精选2篇)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精选2篇)

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设计(精选2篇)六年级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设计篇1【情景说明】《这样做不好》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

本文教学目标是:1、学习劝说别人不要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说话时要注意礼貌。

2、关心身边的事情,能勇于表明自己的态度。

教学的重点是要以理说服人,以礼打动人。

【教学过程】(案例描述)在执教《这样做不好》一课时,下课铃响了,可孩子们还意犹未尽,我心中一动,何不给他们布置一项作业?于是我让孩子们做个有心人,发现有人做有损于公共利益的事情时,能够劝说,一周后汇报。

一周后,该汇报作业完成情况了。

上课铃刚响,教室里叽叽喳喳,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小脸蛋涨得通红,孩子们争先恐后汇报自己的作业。

生:我星期天跟妈妈逛街时,看见一个叔叔把口香糖吐在地上,真脏!我上去拉住他,让他捡起来,他看了我一眼,走了。

师: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妈妈当时告诉我:我说话的声音太大了,街上的人都看那个叔叔,叔叔怕丢面子。

师:你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儿,敢对不认识的人发表正确的看法。

(转向同学们)说:那我们怎样做才能让那个叔叔改正错误呢?(学生纷纷举手)生:说话要有礼貌,不能板着脸。

生:小声说,不让别人听见,叔叔肯定会捡的。

生:如果叔叔不捡,我就用纸帮忙捡起来。

(我赞许地点点头)生:昨天上完体育课,我看见我们班的小戈穿越绿化带,我刚劝他,他的脸就红了,还跟我说对不起。

我好开心!(这个同学发言时,小戈同学的头低下去了)师:是啊,你做得很好,老师也为你高兴,我想,你提到的那位同学今后也会像你这样做。

(小戈同学连连点头)生:今天早上,在上学的路上,我跟爸爸看见一个大哥哥把喝过的牛奶杯扔在路上,我拉住他说:大哥哥,你这样做不对,破坏环境,请你捡起来丢到垃圾筒里。

那个大哥哥不捡,还用眼睛翻我,被我爸爸批评后,他才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师:我们谢谢你和爸爸。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然后,我转向同学们)问:如果当时只有你一个人,怎么办?生:我自己捡起来丢进垃圾筒。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通用7篇)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1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2六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篇45、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发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细致观看、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进展观看生物标本、讨论生物标本的爱好。

3.懂得由于观看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看到很多自然界的隐秘【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预备】分组试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假如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放大镜又能发现些什么?假如用上显微镜又能发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看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

(师演示)1)在一个洁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心,留意标本要平绽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渐渐放下另一端,留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同学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1.先用肉眼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看洋葱表皮将发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沟通用肉眼和放大镜观看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1.师:假如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看,又会有什么新的发觉呢?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假如同学五班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同学介绍老师指导更正,详细内容见13页)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看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依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读通句子
学生预习单 2
1. 查阅每课你认为有价值的相关资料,
每课不少于 2 条
教学反思
2. 摘录不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句子, 或其他方面,并自己独立解决
3. 质疑,(结合课后思考题) 教学过程 1: 教师:今天我们走进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的学习,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我们先来看本单元会写的这些生词 学生:开火车读--------小组内部解决本组 成员记不住的生字-----------课堂交流小组 记不住的生字--------考生字-----读“读读 记记”的生字 教师:我们来交流同学们本单元积累的多 音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并拓展 学生:自由说 教师:我们来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 子 练习题训练 1 教学过程 2: 1.教师:交流解决你们小组解决不了的问 题 预设 1:如“之”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不 同;“与”是通假字,同“欤”,表示疑 问或反问,跟“吗”“呢”相同;弗若,
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 面上,所以感到热。) 第二课:时间匆匆,一去不复返-------分 段朗读 第三课: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 成长,写种树人让“树木自己学会在地里 寻找水源”的育苗方法 第四课: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 第五课;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课外链接: 《薛谭学讴》 教学过程 2: 教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上节课 5 篇课文 的 主 要 内 容 -------- 那 么 这 节 课 我 们 继 续 理解感受课文,请你找一找课文中含义深 刻或对你有启发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的理解和感受,以第二课和第三课 为例 预设+引导: 第二课: ①“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 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 候。”-------引导学生感受和体会作者写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202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生字词,能正确读写和运用。

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概括每篇课文的中心思想。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学会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文章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

学习并应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对课文中较复杂的句子结构和用词进行深入理解和运用。

理解并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复习旧知:回顾前一单元的知识点,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为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大意。

利用字典或电子工具自主查阅生字新词,并记录到笔记本上。

鼓励学生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同伴互助解答。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学生按小组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见解。

教师引导:教师围绕课文重点和难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分析。

交流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补充。

4. 深化理解分析句子: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剖析,讲解句法结构和用词特点。

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文化链接: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

5. 拓展延伸写作练习:根据课文内容,布置相关的写作任务,如续写、改写或读后感等。

阅读推荐:推荐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拓展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把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课文,激发学生对自然、生活、人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草原》、《丁香结》、《古诗词诵读》等三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解决疑难问题。

4. 课堂讲解:针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 板书内容:课文标题、作者、生字词、文章主题、写作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宽知识视野。

3. 习作练习:结合本单元的写作手法,进行习作练习。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提高。

2.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学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整体学程单元课时优秀设计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整体学程单元课时优秀设计

六年级下第一单元整体学程单元课时优秀设计一、语文(一)单元主题与目标本单元以“民俗风情”为主题,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独特风俗文化,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目标包括: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书写和运用。

4、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能够仿照课文进行简单的写作练习。

(二)课时安排1、《北京的春节》 3 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第二课时:深入研读课文,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拓展延伸,了解其他地区春节的习俗,进行仿写练习。

2、《腊八粥》 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品味文中细腻的描写,感受腊八粥的美味和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3、《古诗三首》 2 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寒食》和《迢迢牵牛星》,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第二课时:学习《十五夜望月》,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背诵三首古诗。

4、《藏戏》 1 课时学习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特色,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5、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1 课时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掌握即兴发言的技巧,进行即兴发言的练习。

6、习作:“家乡的风俗” 2 课时第一课时:指导学生审题,明确写作要求,选择合适的写作素材。

第二课时: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讲评,修改完善。

7、语文园地 2 课时第一课时: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第二课时:书写提示、日积月累。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

2、问题导向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评价方式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情况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1教学目标: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理解五根手指有什么特点,作者运用什么表达方法表现这些特点的。

2、体会手指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学准备:1、预习课文,理解字词。

2、阅读描写生活中普通事物的小品文,教师可向学生推荐几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常常会带给我们启示,像那个“我”至今还常常想起的顶碗少年,还有那一棵棵优雅自在,显示着勃勃生机的桃花心木。

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普普通通的事物,对于他们的存在,我们常常司空见惯、熟视无睹,可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这些普通的事物也会带给我们耐人寻味的启示的。

比如我们每个人手上的五根手指。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手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互相解答不懂的词语。

2、指生逐段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写了什么内容?3、速度课文,口头完成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然后分别具体写(),最后总结写()。

4、请学生根据填空的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此基础上体会__的写作顺序和方法。

三、自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标画出__的中心句。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2、学生自主学习,思考问题:五根手指各有什么特点?读书标画相关语句。

填表格:手指名称优点缺点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3、汇报交流,体会道理: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

理解要点如下:(1)大拇指:短处:姿态不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只有一个关节;长处:最肯吃苦。

(2)食指:短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长处:工作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机敏。

(3)中指:短处:养尊处优,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长处:地位最优,身体最高、相貌最堂皇,左右有屏障,曲线优美。

(4)无名指和小指:短处:能力薄弱是其他手指的附庸;长处:体态秀丽,样子可爱,在丝竹管弦、舞蹈上能力强,有用武之地。

4、适时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根据手指不同的特点,读出不同的语气和感受。

5、对句子的理解:(1)拿笔的时候,全靠它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得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所处的独特位置,受到无名指和食指的保护,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

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__表达的主旨。

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四、品读课文,体会写法1、指生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通过描写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2、你觉得作者喜欢哪根手指?__的描写果真“却无爱憎在其中”吗?3、你愿意做哪根手指呢?为什么?五、总结是啊,我们人就像这五个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让我们再来读读丰子恺爷爷的这句话。

”(出示中心句齐读。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小结,相机板书:团结、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有力量。

六、课外作业布置1、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2、积累关于团结的名言警。

3、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一篇对话式的童话。

板书设计:手指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人人有用人人力量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2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重点: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学习难点:领悟作者对虚度时光感到无奈和惋惜,却又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复杂心情。

学习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搜索朱自清的文学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长歌行》,谁愿意来朗诵一下?学了这首诗,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呢?2、对比导入:是啊,时间匆匆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样表达他的感叹的,愿意吗?3、了解作者:请你说说,朱自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4、揭题审题:揭题——匆匆。

“匆匆”是什么意思?那么,在朱自清先生的__里,“匆匆”指的又是什么呢?二、自读自悟:1、自读课文,完成自读要求:①把课文读正确。

②学会六个生字。

③思考问题:文中“匆匆”指的是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④画出自己喜欢的'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或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一下③、④的思考。

三、协作评价:1、指名朗读课文,读不通、读不顺的重点练习,学生互助。

2、齐读词语(播放课件4):饭碗、伶伶俐俐、俳徊、赤裸裸、确乎、涔涔、潸潸、遮挽、罢了、蒸融、何曾。

3、书写词语(同上),互查互批。

4、讨论问题:文中“匆匆”指的什么?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他有没有回答。

5、交流感受:“我喜欢——,因为——。

”“我的问题是——。

”(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留待下一课时读书研究。

)四、指引探究:课后练习:①朱自清先生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你说一说,尝试着用朗读表达你的理解。

②摘录自己喜欢的句子。

搜集有关时间“匆匆”和珍惜时间的词语、句子和诗文。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回顾: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

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你还能用什么词句表达这个匆匆的意思?2、导入: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述日子来去的匆匆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

二、整体感知:请大家边听边思考,抓住重点句子、词语划划、点点。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1、学生交流。

你对哪几句描述最有感触,你想到了什么?你想怎么读?2、品读“八千多日子?也没有影子。

”说:“我觉得——”读:(读出日子溜去的悄无声息,舒缓低平)算:我也度过了多少日子。

想:我用这段时间留下了什么,做了什么。

读:(齐读,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

)3、品读“早上我起来的时候?但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说:“我觉得——”读。

(读出日子的匆匆和永不停息,紧促低平)写:联系自己的生活,再写几句日子是怎么匆匆而过的。

读。

(听范读想象,有感情地读,喜欢的试着背诵四、精读第四自然段:1、过渡: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失落寸金容易找,失落光阴无处寻!面对逃去如飞的日子,作者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2、读“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读。

(读出作者的思考、无奈和彷徨,平缓凝重)3、读“?但不能平的?”一句。

说:体会到了什么?读。

(读出作者的追寻、信心,沉稳坚定)4、教师阐述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5、能不能用格言、警句、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感想?五、回读全文,懂得惜时作者以优美的笔触表现了时间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想一想:读了这篇__,你想到些什么?六、作业:积累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惜时格言。

板书设计:2、匆匆洗手时?吃饭时?默默时?只有徘徊匆匆(无奈、追寻)遮挽时?只有匆匆躺在床上时?教学反思: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难点:1、把握__的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预习课文,搜集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

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故事,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二、读课文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

请大家先看看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告诉老师你们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三、默读课文,弄清课文主要内容1、__主要讲了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

A、看看文中哪些自然段是写少年表演的过程的?(3-7自然段)B、自由朗读这部分内容,边读边勾画并作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解决。

C、全班交流。

(既可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极大,也可以从少年顶碗并要作很复杂的表演--结合文中相关语句来体会。

D、指导有感情朗读。

注意读出表演的精彩优美、少年的沉着自信以及表演难度之大。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照上面方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

)(3)作者看到的是一场观众与演员互相理解的杂技表演。

(尤其注意体会老者的宽容和关爱--可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体会,少年的不放弃,对观众的致歉。

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个人阅读感悟,可让他们自由畅谈老者可能对少年说的话及少年当时的心理活动。

)(4)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令人终身难忘的杂技表演。

(让学生谈谈为什么令人终身难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