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诗教学方法举要
部编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短诗五首》教案三篇
【导语】学习《短诗五⾸》,感受《⽉夜》中独⽴坚强的形象和《风⾬吟》中不畏风⾬勇敢年轻的舵⼿形象,体会《萧红墓畔⼝占》中诗⼈的寂寞孤独的情思,感悟《断章》中“事物的相对性”和《统⼀》中“保持思想、个性的独⽴性”的哲理。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感。
3.对⽐阅读这⼏⾸诗,理解早期⽩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夜》《萧红墓畔⼝占》 ⼀、导⼊新课 ⾃1917年2⽉《新青年》刊登胡适的⼋⾸⽩话诗之后,⽩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的沈尹默的这⾸《⽉夜》便是其中之⼀。
⼀定程度上讲,正是因这⾸诗的存在,中国⾸次⾯世的这⼀⼩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出现代性。
那么,这⾸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起来读⼀读吧。
⼆、教学新课 ⽬标导学⼀:《⽉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书法家。
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作为北⼤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
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历最⿊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新诗诞⽣了。
新诗之“新”⾸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学”与“民主”,⼈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遂成为这⼀时代的普遍追求。
概⽽⾔之,国⼈有了主体意识。
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量地出现,例如这⾸《⽉夜》。
因此《⽉夜》不仅是新诗诞⽣的⼀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学诞⽣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诗描绘了⼀幅⽉夜图景,请⽤你⾃⼰的语⾔将这幅⽉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光明明地照着。
霜风寒⽉的冬夜中,顶天⽴地的⾼树与独⽴不倚的“我”并排站⽴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现代诗歌教学
现代诗歌教学现代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近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它追求意境的深沉和语言的美感,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体验。
随着现代诗歌的兴起,对于如何进行现代诗歌教学也成为了教育界和文学界普遍关注的话题。
现代诗歌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的独特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谈一谈现代诗歌教学的具体做法。
首先,现代诗歌教学的内容应当包括诗歌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介绍现代诗歌的发展历程、特点和流派,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演变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诗歌分析和鉴赏的讲解,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诗歌,并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其次,现代诗歌教学应当注重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通过写作来体验现代诗歌的美妙之处。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选题、构思和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教师还应当注重对学生作品的指导和批评,不仅要夸奖学生的优点,还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合理的建议和指导。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尤为重要。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去发现和理解现代诗歌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诗歌、讲解诗歌以及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此外,教师还应当密切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为他们提供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可以在诗歌的世界里自由表达自己。
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当得到充分的重视。
学生作为诗歌的创作者和欣赏者,应当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对诗歌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给予他们充分的自由和空间。
《雨巷》教学实录
《雨巷》教学实录【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⑴分析、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
⑵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情感目标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感受诗歌的情境美。
3.能力目标通过诵读、欣赏增强对诗歌的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诵读、意象分析、感情把握。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细雨如丝的江南,悠长寂寞的小巷,一把孤寂的油纸伞和着雨的叹息,撑出了一个青年诗人哀婉的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戴望舒,与诗人一道去领略雨巷的风景,去追寻丁香姑娘的芬芳。
请大家合上书本,闭上眼睛,我们先一起来聆听这一段录音。
(36’,3min)二、整体感知,确立诗歌感情基调1.好,听完录音了。
这首诗歌叫什么名字呢(《雨巷》)(教师板书)大家回想一下,我们刚刚在听得时候,这首诗歌给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它是欢欣鼓舞、斗志昂扬、激动人心的,还是忧愁哀伤的。
没错了,这首诗歌从头到尾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所以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样子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教师板书:基调——忧郁、哀怨),那么我们读的时候要用什么速度来读啊(生回答),对了,一般来说,如果是表达比较热烈奔放的感情,我们读的时候语速要稍快一点,但是如果是表达这样一种忧郁、哀怨的感情(手指黑板),我们读的时候要用比较缓慢的语速来读。
好,请大家翻到课本45页,我们请一位同学来试试看,朗读一下这首诗歌的前两节,请哪位同学呢我们班哪位同学是朗诵高手(生朗诵)(1min)(总7min)2.读得怎么样(好)掌声鼓励。
读诗歌我们主要是注意一些节奏停顿。
在一些你觉得需要重点突出的地方,就应该适当地加以停顿或者是读重音,这样就会使得这首诗歌更加地有韵味,我来试试看,好不好( 2min)。
好,接下来给大家三分钟的时间自由朗读,一定要放开声音来读,想象一下,你就是诗歌中的“我”,此时此刻,下着淅淅沥沥的雨,而你正撑着伞,走在青苔斑斑的石板路上。
(3min)(一、二总13min)三、品味诗歌意象(12min)1.好,时间到。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秀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这三首古诗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组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
这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进行编排,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题西林壁》不仅写出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更重要的是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启示。
它是苏轼在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可说是气象万千,不可胜数。
奇怪的是这首诗不写那些名胜景致,却另辟蹊径,抓住庐山姿态,谈游庐山的感受。
诗的前两行写诗人在庐山漫游,觉得峰回路转,目不暇接。
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优雅?可诗人却还说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面目,为什么呢?作者在第三、四行作了解释。
全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
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
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
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
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权贵,贬为江州司马,晚年好佛,又自号乐居士。
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为最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
叙事诗《琵琶行》《长恨歌》等也极有名。
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
《登高》教案
《登高》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教案关于《登高》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通用2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巧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游览过“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我饱览了云雾迷漫,怪石嶙峋的“黄山”;我目睹了气势磅礴的“黄果树瀑布”;我玩赏过如同人间仙境的“九寨沟”。
可我从没看见过与我国古代美女西施相媲美的杭州西湖。
同学们想不想领略一下西湖的美景呢?(想)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走进美丽的西湖。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因湖在城西,而得名“西湖”。
西湖景色宜人,以玉皇飞云、雷峰夕照、柳浪闻莺、平湖秋月、曲院风荷等西湖十景,著称于世,是我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被西湖得美所深深地折服,留下许多传世佳作,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苏轼笔下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由诵读。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
)2、听课文范读。
3、刚才听了课文范读,下面请同桌一起边读边划节奏。
4、谁能有节奏地读一读。
5、齐读。
三、师生谈话,回忆学法。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2、个别说。
3、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4、我们一起先了解作者。
5、理解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饮:喝。
初:开始。
意思是:诗人在西湖上喝酒时,看到了由晴天变雨天的景色。
四、自学、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按照学习方法自学古诗(小组合作学习)。
利用书中的注释和工具书学习。
诗歌鉴赏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一种高度压缩的语言艺术,诗人往往通过精炼的词语和形象来表达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因此,诗歌的语言常常具有多重含义和象征意义,需要仔细品味和理解。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从中感受诗人的意境和情感。
其次,要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诗歌是一种有着特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形式,它通过音韵的变化和重复,营造出独特的韵律美感。
在欣赏诗歌时,要留意诗句中的押韵和音律,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之美。
通过朗诵或默读,让自己沉浸在诗歌的音韵之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再次,要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
诗歌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
在阅读诗歌时,要留意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情感转折,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力量。
通过细细品味诗句中的情感线索和情感表达,让自己与诗人的情感共鸣,体验诗歌带来的情感震撼。
最后,要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诗歌往往是诗人对特定时代和特定主题的思考和表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
在欣赏诗歌时,要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内涵,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了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领略诗歌的深刻意义。
总之,诗歌是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和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它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和理解。
在欣赏诗歌时,我们要理解诗歌的语言,抓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结合诗歌的背景和意义进行理解。
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领略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大家在诗歌鉴赏中有所帮助。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昼、耘”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供”,会写“昼、耘”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能通过读诗句,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4.能根据诗歌内容,展开想象,选择其中一首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每个人都要度过幸福的童年,童年那纯真、幼稚的岁月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也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稚子弄冰》。
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范读,注意朗读节奏和停顿。
(多媒体课件)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3)指名试读,评议。
2.释题:“兴”是什么意思?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兴”在这里读第四声,意思是“兴致”,题目的意思是“诗人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田园景色而产生了很多的感想”。
)3.带着对题目的理解,齐读古诗。
边读边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田园风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夏季,从“桑阴”一词可以看出;村庄儿女:昼耘田、夜绩麻;童孙:学种瓜)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同桌之间互相补充和订正。
2.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根据学生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1)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为情所感,移情共鸣,情智共生——高中古典诗歌体悟式教学举隅
、
披文入境 , 为情所感
首先 , 读其诗先要识其人 。 一首诗词必然体现了作 者人生某一阶段 的遭遇和心境 。鉴于当前高中学生文
史知识 相 对 匮乏 的情况 ,教 师可 以在 新授 课之 前先 布
外的教辅和习题 , 另一类则是动漫 、 武侠 、 玄幻类 的纯 娱乐书刊 , 经常阅读诗歌类书籍的学生几乎没有。 古典 诗歌的阅读已经远离我们的学生了! 究其原因, 不仅是 当今社会娱乐媒介 E t 益丰富的外在干扰 ,更重要的则
Y U WE N J I A O X U E
I 9 — 一 - ● ■ ■ l I
觉, 从而真正做到超然物外 、 达观世事 。 ”
其次 , 利用词中具有代表性的“ 意象” , 有效调动学 生形象思维 , 引导学生人境人情。 心理学的一个基本原 理是 : 形象思维在认知过程中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 对 解决问题具有原动力的作用。而高中生正是具有强烈
艺术境界 , 诗人作诗即是主体 隋 感受到外部刺激产生意
念, 然后借物造象 , 最后达到较高艺术境界的过程 , 即所 谓“ 由情生境、 立象尽意” 。 诗歌如此 , 诗歌教学亦然 ! 因 此, 笔者认为高 中古典诗歌教学应抓住一个“ 情” 字, 通 过创设学习情境 , 教师引导品读 , 学生 自主探究等多样 化教学手段 , 让学生 晤情悟理, 润泽心灵。 在具体教学实 践中, 笔者尝试采用“ 为情所感、 移『 青 共鸣、 情智共生” 的 体晤式教学方式。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中, 苏轼 的《 念奴娇 ・ 赤壁
置学生查阅“ 苏轼生平 ” 及“ 作品背景 ” 等相关资料。 对 词中出现的“ 三国” “ 周郎” “ 赤壁” 等历史典故 、 人物也
一
在于应试教育 的功利性使学生虽处“ 诗 的年龄” , 却诗
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及鉴赏方法指导
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及鉴赏方法指导一、现代诗歌的写作特点一篇优秀的诗作,一般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写作特点,即:诗歌的个体性,思想的内涵性,诗句的技巧性,诗意的画面性。
第一,诗歌的个体性。
写作诗歌,要有自己的诗风和自己的风格。
有的人擅长于写柔情诗,有的人擅长于写抒情诗,有的人擅长于写较有前卫意识的探索诗等等。
不管怎么说,一个写诗的人应该把握好自己的特点,写出具有鲜明风格的作品,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二,思想的内涵性。
一首诗作,无论是怎样的风格,还不是很重要,因为风格是一种个体的属性,它是和作者的阅历、气质、经验、个性息息相关的。
而思想的内涵性是一个共性问题,当你的诗作一经被传播出去,作者就要肩负起社会的责任,你带给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理念,你想告诉读者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应该完全体现在诗歌之中,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民族的血》这样的一首诗,诗中既有个性化的色彩,又能以抒情的风格来表达思想内涵,给人以悲壮的激情,带有民族的忧患意识和社会的责任感,热爱自己的华夏民族,他写到;民族的血/是一首无尽的诗/低沉徘徊/吟咏着千古至今苍凉的岁月/民族的血/是一支永恒的歌/慷慨激昂/吟唱着万里无际壮美的山河/民族的血/是神州的脊梁/震撼着江河的横流呀/民族的血/是华夏的精魂/激荡着子孙儿女的心魄……这些句子回肠荡气,一气呵成,震撼人心,在悲鸣中又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尤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诗的思想内涵性,最好能给人以积极的心态,诗原本是给人一种愉悦和美感,我们力求每一篇诗作都能这样,这样一来,诗歌的整体水准也就得到了提升。
第三,诗句的技巧性。
一首好诗,尤其是现代比较前卫的探索诗,诗中的遣词造句很重要,诗句中的每一个字都要深思熟虑,甚至要适当经过语言的技术处理,不能太白,更不能太直露,靠一般的比喻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读者审美空间的延伸,为此,还需要通过一些变形的词根和跳跃的意想来图解帮助诗的饱满性,以便产生诗歌的视觉和感觉效果,使诗中的形象更为丰满,意境更为深远,从而起到诗歌的内张力和冲击力,这样的诗作才会有力度,以《苍鹰》中的几句为例:在田鼠仓皇的眼球里用身体拉出一道直线一抹灰色的伤口印在夕阳唇边狂风的呐喊中,你将乌云啄碎自己也被染成深灰以胜者的姿态,以乌云的眼泪冲洗战斗的疲惫这种意象描写很有力度,语感厚实,文字精炼,技巧也相对的有所体现。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再别康桥》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欣赏法。
媒体设计:播放校园歌曲《再别康桥》。
播放黄磊朗诵带《再别康桥》。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堂教学设计一,导语:“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一首带有淡淡哀愁的离别诗牵动了多少文人学者的心。
徐志摩,他就这样悄悄地来,又这样悄悄地走了。
诗人志摩是怎样一个人呢?让我们和志摩一起《再别康桥》,走进诗人内心。
二,播放歌曲《再别康桥》,附上剑桥的图片。
(解说:音乐能陶冶人的性灵。
《再别康桥》这首诗本身就极具音乐美。
播一首由《再别康桥》改成的歌曲,可以让学生从另一个艺术层面去感受志摩的诗。
配上剑桥的优美的图片,让学生由听觉到视觉都对《再别康桥》有一定的感知。
)三,志摩其人及写作背景。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诗哲。
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赴英国,就读于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徐志摩邂逅了林徽音,度过了一段美好的留学时光。
《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风格。
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含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
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剑桥大学所在地。
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如今又要和它告别了,千缕柔情、万种感触涌上心头。
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
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2、学习现代诗歌赏析方法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了解诗歌的种类及各自特点诗歌是个大概念,包括诗、词、曲三个大类。
细一点分类,诗又分古体诗和近体诗和新诗三类。
1、古体诗:古体诗的特点是形式灵活,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均可,句数也不限定,没有严格的律格(南北朝之前“格律”本身就尚未产生),用韵灵活。
2、近体诗:近体诗的概念是唐代人提出来的,他们把唐代以前的诗叫“古体”,把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叫“近体(有的又叫今体)”,以后人们就沿用了这个说法,但一定要明确这个概念现在已经扩大了,凡是古代那些用韵、字数、句数、平仄灵活的诗都叫古体诗,也就是说不仅唐代以前的诗基本上都是古体诗,唐代、宋代、元明清都有古体诗。
近体诗的特点是句数有定,平仄有定,用韵严格。
它包含律诗及绝句两种。
3、新诗:新诗,兴起于“五四运动”。
如果把古体诗看着古代自由诗的话,新诗则是一种在押韵、字数、平仄等方面比古体诗还要自由的白话诗。
二、把握作品形象及意境形象(意象):形象和意象基本上是同一概念,指诗歌中的人物和景物,是作者借以抒发感情、表达志向、表现事理的重要载体。
但是,意象多半指的是一个个具体的物象,形象多指比较完整的、丰满的,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或生活图景。
由于篇幅所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但是也是可感可受的。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一样,有时是“我(不一定指诗人本身)”,有时是他人。
读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我们就能感受到这样一个形象:“我”独立于寒秋的橘子洲头,放眼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感慨昔日如火岁月,思索着怎样主宰未来的世界。
读完这首诗,一个思想深邃、胸怀博大的伟人的形象,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景物:景物是作品中描绘的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具体物象。
诗中的景物是诗人经过精心选择和组织,并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物象。
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新诗写作:哑铃式诉说抒情思路
1.人 生 需 要 梦 想 ,更 需要 行 动 。送 给 大 家 三 句
话 ,请 齐 读 :
荷 马 :梦 想 ,是 来 自宙 斯 的 礼 物
杜鲁 门 .卡 波特 :梦是 心 灵 的思 想 .是 我 们 的 秘
密 真 情
刘老 师 :要 实现 梦 想 ,一 靠 勇气 ,二 靠行 动 。
2.请 以 “我 的Ij, ̄J'k树 啊 !…… ”开 头进 行 说 话 练
二 、初步 试 写 师 :这 节课 我 们来 学 写现 代诗 。现在 ,我 给 大 家 出道 题 .请 用 一首 小诗 或 几个 诗化 的句 子描 述 一 下 故 乡 。抒 发 自 己对 故 乡的情感 。 师 :(三 分钟后 ,微 笑着 问 )写好 了 没有 ?班 长读 一 下 吧 。 生 :故 乡的歌 是 一 支清远 的 笛 , 总在 有 月亮 的晚上 响起 想 起 故 乡 . 一 丝 惆 怅 . 一 阵 忧 伤 。 师 :声 音 洪 亮 ,口齿清 晰 ,落 落 大 方 ,不愧 是 ~ 班之 长 。你 的 诗 句 引用 了 席 慕蓉 的诗 句 ,你 的思 路 可 以再 打 开一 些 ;再请 一位 同学读 一下 ,体 委 。 生 :这 里有瘦 西湖的 美景 。 这里 有 个 园的幽 关 . 碧 绿 的 草 地 . 快 乐 的 孩 童 . 形 态 各 异 的 假 山 . 清澈 的 湖水 . 还有 古 朴的 大 明寺… … 师 :没 写 完 也 不 要 紧 ,老 9币从 你 的诗 中听 到 了
习 。
3.学生 展 示 。教 师点 拨 4.《一 棵 小桃 树 》是 作 者 的 自我观 照 。是 情 感 化
的 世 界 ,亦 是 语 言 的 艺 术 。其 中 ,精 妙 的 比 喻 、精 致
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确定主题】九上第一单元是以新诗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活动·探究”单元。
本单元以“现代诗歌”为主,共有6首诗歌:《沁园春·雪》《周总理,你在哪里》《我爱这土地》《乡愁》《你是人间四月天》《我看》。
本单元的诗词或借描绘雪景抒情,或深情呼告直抒胸臆,或赋予土地象征意义,或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或抒发爱的赞颂,或抒发对大自然、对生命的热爱。
一单元后编写了名著导读《艾青诗选》的读书任务。
活动·探究单元以活动任务单的形式构成单元。
教材设计了自主欣赏、自由朗诵、尝试创作三个学习任务。
自主欣赏部分先提示了阅读诗歌的一些策略和读后要求,接着引入6首诗歌以供学习。
自由朗诵部分提示了朗读诗歌的策略及组织方式。
尝试创作部分提示了写诗的一些基本策略并提供了三个写诗的备选题目以供学生创作。
从教材对本单元的设置来看,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更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深入地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避免单篇诗歌教学对诗歌内容的肢解和破坏。
本单元的语文策略:反复朗诵,了解诗歌鉴赏的策略,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发挥想象,尝试创作,表达情感。
由以上分析,确定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把握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特点与魅力,学会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诗歌进行二次创作和演绎,感受诗人的细腻情感,获得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学习目标】1、学生能运用阅读策略,自主欣赏诗歌,学会从多角度鉴赏诗歌,完成诗歌赏析文字。
2、学生在掌握朗诵技巧的基础上反复诵读,读出诗歌的韵律与感情。
3、学生在了解诗歌特征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借助意象,大胆创作,表达情思。
【核心任务】马上就是国庆节了,为了迎接祖国华诞,歌颂青春中国,展现青少年的活力,我班要举行“诗韵迎国庆,少年颂祖国”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
请同学们通过鉴赏第一单元六首诗歌,破解诗歌创作的密码,创作一首新诗,参与朗诵比赛。
《江南春》(语文人教五四学制六上)
(教学设计)《江南春》(语文人教五四学制六上)教材分析:《江南春》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
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画了江南鲜艳而迷漫的春景。
色彩鲜亮,情味隽永。
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如此一幅宽敞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作者在描画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予了讽喻之意。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明白得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古诗描画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明白得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
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看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图片,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画刚才所看到的美景。
师:春天一直以来差不多上文人墨客所描画和歌颂的对象。
同学们,你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呢?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解读诗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师:从题目中,你能想象这首诗描画的要紧内容吗?生回答: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漂亮景色。
【设计意图】通过展现春天风景的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爱好,有效地调动了课堂气氛。
同时,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为学习新诗做好了铺垫。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1、介绍杜牧(803-852)唐代诗人。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熟知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专门好,诗以七绝最为杰出。
新诗活动设计《谁的伞大》
谁的伞大文学启蒙提示诗歌的想象有多种表现形式,比较联想是一种常用的想象。
围绕伞的大小所展开的比较与联想,使常识性和趣味性在本诗中巧妙地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孩子们想象的欲望,并从中获得快乐。
“举”、“扯”、“蒙”几个动词用得十分传神,学习诗歌的同时,也丰富着幼儿的词汇。
带领孩子们想一想,除了诗歌里的伞,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小动物们喜欢的伞呢?把它们画出来可以吗?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参与表达,发挥想象力。
2、丰富并学习词汇:“举”、“扯”、“蒙”,体会诗歌的趣味性。
3、喜欢操作,对物体大小的辨别感兴趣。
活动准备第一组图片:蚂蚁、蚂蚱、青蛙、太阳。
(分别以从小到大制作)第二组图片:丁香叶、梧桐叶、荷叶、云朵。
(也分别以从小到大制作)活动过程1、伞的联想。
①除了下雨时候要打伞,还有什么时候也要打伞?②有很多小动物,它们也怕太阳晒,它们的伞是怎样的呢?(幼儿自由想象表达)2、欣赏诗歌。
① 出示两组图片(除太阳和云朵),让幼儿帮助小动物选伞,并说说理由。
② 如果帮太阳选把伞,你想选什么呢?(幼儿任意想象)③听录音,翻开图书,完整欣赏诗歌。
丰富并学习词汇:“举”、“扯”、“蒙” 白云是谁的伞?(将太阳、白云自然排列在两组图中)请幼儿根据诗歌内容重新排列图片后比较大小。
3、为诗歌起名。
教学活动特色:有了比较才有了世界最大的伞——大云伞。
通过两组图片的展示,比较大小,从而展开联想,使常识性和趣味性在活动中融为一体,大大激发了孩子们想象的欲望,并从中获得快乐。
延伸活动1、语言活动:故事《大伞和小伞》目标:结合生活经验大胆地说出伞的用处,初步了解伞和人们生活之间的关系:对边看图书边听故事有兴趣。
2、数学活动:结合“大大”与“小小”送礼物目标: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通过送礼物等游戏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3、户外活动:“撑伞乐” 目标:在愉快的体验中理解“撑”字,感知大伞和小伞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同类诗体的把握 , 祖国, 如《 我亲爱 的祖国》《 、再别
康 桥》 。 等 二、 比较 赏析 法
反三 、 事半功倍 的效果。 对比是多角度的, 同一流派 的作家作 品, 同一时代的作品 , 同一主题 的新诗和 古体诗, 新诗和外国诗歌等等 , 这些古今、 中西的对 话, 必将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 比较赏析中陶 在
普通农 村妇女形 象 的完 美塑造 , 作者是 通过 意象 的
诗作聚拢一起比较 回味 , 极利于把握诗歌的精妙之
处。 比如 , 同是 热爱祖 国之作 , 婷 的《 国啊 , 亲 舒 祖 我
爱的祖国》艾青的《 、 我爱这土地》 由于作者所生活 ,
的时代 有 别 , 生活 经历 和人 生遭 际各 不 相 同 , 艺术 倾 向迥 乎 其异 ,所 以其诗抒 发 的情 感又 是 同 中有
维普资讯
语 文教学研究
语文知识
20 年第 1 08 期
个意义上 , 精当适时的点拨又是必要的。例如艾青
的诗作 《 大堰河一 我 的保 姆》学 生在诵 读之后 不难 , 领会作 者爱憎 分明 的情 感 , 特别 是对 自己的保 姆 大
统诗歌有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 , 如很多新诗不但
品 自身的固有特点 , 破除那种枯瘦干瘪 、 趋向贫 困 化的应试模式。诗是作家灵魂的活的再现, 其教学 方法亦 当生动活泼 , 富于美感 , 努力以诗化 的形式
的情形可想而知。 所 以新诗教学要重视诵读 , 提倡美读 。鼓励学 生蓄势养气 , 要元气充沛 、 情感饱满地投入到对诗 歌的诵读 中去 , 没有这种精神 的调适 , 美读 同样会
维普资讯
新诗教学方法举要
新诗教学方法举要
李 艳
( 郑州二十四 中学, 河南 郑州 4 00 ) 5 0 7
摘
要: 在素质教育的时代 需求下, 新诗教 学理应与时俱进 , 出新的探 索和调整。既要 继承传统, 作 又
要勇于创新。本文结合多年的教 学实践, 总结列举 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创造和一个个意象的串联组合来完成的。另外, 还 应抓住诗歌中对于色彩的搭配。在艾青的笔下, 黑 灰、 褐黄的色调常是黑暗现实和苦难的象征。点出 这些重点段落 、 重点意象 , 剩下的让学生 自己去体
会 和想 象 , 这样 , 生 的学 习兴 趣更 浓 , 获更 大 。 学 收 同时 , 于抒 情诗 的理论 知识 的介 绍又 适合于 以后 对
冶、 升华 审美 情感 。
在诗 教材 中 , 同类 型的诗 和同一 主题 的诗 作 品
很多, 而篇幅又都很短小 。教师在教学 中要善于运
用 比较 赏析 的方 法 ,培养 学生 对诗歌作 品敏感 、 丰
取 法古典诗 词 的意象 , 刻意营造 古典诗 歌特殊 的 还
意境、 节奏和韵味, 如戴望舒的《 雨巷》 等。
2在 同题诗 作之 间展开 。 同题或相 同题材 的 . 把
堰河无 比的热爱。 但是作者为什么会对保姆有如此 之深的感情, 依据现在学生的生活经历似乎很难理
解 , 以必要 的背景介绍 是不可 少 的, 为其一 。 所 此 其 二, 抒情 长诗 的特点 : 意象 的组 合 。 对 对大堰 河这一
一
、
吟哦 、 背诵本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特别是诗歌
现对诗的审美理解和总体把握。 美读固然重要 , 点拨也必不可少 。诗歌的只可
教育的重要方法 , 古人就有“ 熟读唐诗三百首 , 不会
吟诗也会吟” 的形象说法。 但在应试教育 的背景下 。 不少人片面强调教师的灌输 。 以教师滔滔不绝地讲 授取代学生对新诗美学价值 的切身把玩。教师“ 肢 解式 ” 的分析取代 了学生对诗文的整体感悟 。 冷静 客观的讲解使课文变得索然无味, 抽象思维代替形 象思维和情感体验 ,缺少美的震憾和情感的激荡 。
意会不可言传 的特性决定 了再高明的翻译也很难
恰当地表达作者的心声。因此 , 我们应当继承中国
古代传统 的诗歌教学方式 。 即反复讽诵体味 , 妙然
心悟。 但是 , 在某种意义上说,意会” “ 的方式固然高 妙, 然而却是“ 可为智者道 , 难为俗人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因此 ,
过 分强调 学 生的“ 自得 ”往 往 造成 他们 对作 品 的总 。
异, 呈现的美学特征更是不尽相同。作为朦胧诗派 的代表 , 舒婷选取生活中平凡而有特征的物像组成 意象群 , 采用象征和隐喻 , 及跳跃性的时空结构抒
发 了对 历 经磨 难而 获得 新生 的祖 国的无 比热 爱 之
情: 艾青是新诗史上最主要的现实主义诗人 , 在国
土沦丧 民族 危亡 的关头 ,他也忍不 住直抒 胸臆 . 以 写 实和象征 相结合 , 出他 那颗直 挚的爱 国之心。 托 总之 , 过 比较 赏析 , 诗 学 习可 以达 到举一 通 新
以致有学生说 :我 自己读《 “ 卖火柴的小女孩》 , 时 我
收稿 日期 :0 7 1- 7 20 — 1 2
体认识笼统、 肤浅 。 导致随意性和散漫性。 正是在这
作者简介 : 李艳 (9 1 )女 , 17一 , 河南民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 州二十四 中教 师。 郑
4 7
关键词: 新诗 ; 教学方法; 创新
置身于素质教育 日益受到重视的时代背景下 。
新诗 教 学 理 当从 方法 论 层 面做 出相应 的新 探索 和
哭 了; 当老师讲它时 . 我睡着了。” 在最富情感和形
象 的新 诗 教学 中采用 这 种 灌输 的方法 其 更 为糟 糕
新调整。任何体裁的文学教育 , 都应当尊重文学作
传达诗意之美。现举几例以作探讨 :
诵 读—— 点 拨法
流于形式 , 只诉之于身却未触动心灵。美读的过程
就是热情洋溢 、 由内而外的过程 , 光 、 目 表情体姿都 应予以恰当调配 , 从而使身心沉醉其 中, 和谐外化。
这样 。 在读 的过 程 中才能感 悟 、 琢磨 、 象 、 想 理解 , 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