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8d17b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ed.png)
5、强化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
教师的思政意识和素养是影响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需 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政学习和培训,提高自身的思政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 教师还应积极探索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的有机融合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 业教育的相互渗透和共同发展。
总之,“课程思政”视域下统编版初中语文诗歌教学需要教师在深入挖掘诗 歌思想内涵的基础上注重情感体验与价值观引领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拓展教材内 容引入优秀传统文化并强化自身的思政意识和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诗 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 础。
二、群文阅读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群文阅读是指在一堂课或一段时间内,教师引导学生同时阅读多篇相关联的 文章,通过集体建构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对文本的全面认识和理解。群文阅读 具有以下特点:
1、多文本性:群文阅读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篇课文教学,而是同时涉及 多篇相关联的文章。
2、结构性:群文阅读不再是简单的叠加和拼凑,而是按照一定的结构和逻 辑进行组合和排列。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
在确定文本组合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不同诗歌之间 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例如,可以将 《春望》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分析两首诗在表现手法和 思想内容上的差异。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
Hale Waihona Puke 小组合作探究是群文阅读的重要环节。在杜甫诗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 生按照一定的主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可以让学生以“杜甫的忧国忧民情 怀”为主题进行小组探究,通过阅读和分析多篇杜甫的诗歌,深入挖掘杜甫的忧 国忧民思想。
1、深入挖掘诗歌的思想内涵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9a3c03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4a.png)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现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它不仅在语言形式和诗歌传承方面有所突破,而且在文化价值和人类情感深度上有深远影响。
针对现代诗歌教学,课堂教学策略尤为重要,下面介绍几种有效的现代诗歌教学策略。
一、情感体验法情感体验法是指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培养诗歌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人生境遇和文化背景,进而对诗歌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欣赏。
这个策略的核心是让学生在诗歌中思考和感悟,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具体做法可以是,教师在讲解诗歌的同时,引导学生自己理解和感受诗歌,创设情境或者借助音乐来帮助学生进入诗歌的氛围和感官体验。
可以选取一些有名的现代诗歌,放映有关诗歌的视频、音频,在课堂上放映,即使有些匪夷所思或深奥的诗句,也要教师加以解释,并且充分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思想和主题。
二、演示式教学法演示式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来感受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意蕴,如通过剪纸,描红等亲近诗歌字里行间所绘制的景象和情感。
例如,选取一首描述风景的现代诗歌,在课堂上让学生描绘诗歌中的山水,树林等,学生可以将诗歌中的词句汇集起来,将其绘制在课堂黑板上。
这样的互动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诗歌,对诗歌的内涵也更容易理解。
三、小组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是指让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首现代诗歌,通过三分钟时间,小组讨论和分析所选取的诗歌的意境、艺术特点及文化背景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集思广益,分析和解读诗歌,还需要彼此协作、交流以达到整体效果。
在整个课堂中,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关注并指导学生的问题和思考,使其不断成长和进步。
四、阅读与创作结合法阅读与创作结合法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和研究现代诗歌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新的发现和表达,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加深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和对诗歌创作的认识。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段主旋律或主题,从而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作现代诗歌,这个过程是开放性的,让学生的思想能够自由流淌,从而激发出不同的想象和创意。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79d8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50.png)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策略第一篇范文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诗歌鉴赏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在进行诗歌鉴赏的教学时,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1. 了解诗歌背景在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包括诗人的生活经历、创作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从而提高鉴赏能力。
2. 分析诗歌语言诗歌语言具有高度的凝练性和形象性,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字词,理解其内涵和修辞手法。
例如,可以让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作用。
3. 解读诗歌意象诗歌意象是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载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理解其象征意义和内涵。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以及它们在诗歌中的寓意。
4. 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是诗人情感的抒发,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感受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抒情句子,理解诗人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
5. 感悟诗歌哲理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例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诗歌中所表达的人生观、价值观等,以及它们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6. 开展诗歌创作诗歌创作是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从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7. 进行互动交流诗歌鉴赏教学应该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感悟和心得,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有效的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诗歌鉴赏能力,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第二篇范文:初中学生学习方法技巧诗歌鉴赏是初中语文课程中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f1e3ac42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9e.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渠道,不仅是语文学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和语感的重要手段。
因为古诗词的创作往往比较精妙,作者可以使用比较简短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内心的真挚情感,不仅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同时也是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针对新课改政策的推行,初中古诗词教学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但想要达到新课改政策要求的目标,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来看,还缺乏学生强大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
因此,基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来促使同行教师进行改变和问题的解决。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策略就当前的教学课堂来看,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过于看重应试的教育模式,对学生在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看重词汇的释义,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中作者的精神和思想,启发程度不够。
甚至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测试的时候能够拥有更高的分数,反而会将古诗词中作者的情感以及古诗词创作的背景的相关资料,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掌握,并没有给予学生自己感知和体验的机会。
由此,导致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过于生硬,无法通过持续的学习而获得更加多彩的内心情感。
但笔者希望通过新课改教学的改革,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受益。
一、诵读教学诵读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快速的进入到古诗词阅读的意境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清晰的了解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的含义,特别是古诗词中存在一些容易混淆的通假字等,都会造成学生在阅读古诗词的时候无法达到清晰和自信的状态。
因此,想要让学生通过诵读了解古诗词的基本含义,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在阅读之前进行问题的解答,包括古诗词中每一个字词的读法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和了解。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大声诵读的行为,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记忆相应的古诗词内容,同时也能刺激学生形成自主探索的意愿,为了让自己在诵读过程中发音清晰和标准,学生自己也会对古诗词的相关含义形成自我探索的精神。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d23e968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95.png)
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
由于古诗词的语言表达方式与当代学生的语言习惯存在一定差异,以及古诗词的文化背景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脱节,传统的古诗词鉴赏教学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探索更加有效的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研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古诗词鉴赏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文学素养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和鉴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的意义重大。
通过深入探讨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找出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可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对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的研究也可以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提供可靠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古诗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拥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意境、丰富的文化内涵,被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4fd08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12.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古诗词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那么,如何制定一套有效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策略呢?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可行的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初中生对古诗词的接触通常是在语文课程中,而且古诗词的文字、韵律和意境与现代生活存在很大的距离。
如何在教学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后故事,比如作者生平、创作背景、作品意境等,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诵、唱诵、音乐欣赏等形式,让古诗词的魅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二、注重课文选材的多样性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选材的多样性,既有代表性的名篇,也要有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现代古诗词。
通过多样性的选材,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多样性的选材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和历史内涵,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三、注重情感和意境的体验古诗词的韵律和意境是其最具魅力的地方,而这些都需要学生在鉴赏中能够深切地体验和领悟。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和意境的体验。
可以采用情感导入、情感铺垫等方式,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共鸣点,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还可以通过描绘意境、情境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修养。
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学生应该是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尽可能多的交流互动和思维碰撞的机会。
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情感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鉴赏过程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情感交流。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4b4ce2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9.png)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策略研究摘要:现代诗歌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学习和创作现代诗歌,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与表达能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与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语文核心素养;初中诗歌;教学策略引言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需求。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现代诗歌教学,需要采取创新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真正感受到现代诗歌的魅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
一、初中现代诗歌教学的重要性在初中教育中,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欣赏现代诗歌,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a.通过学习现代诗歌,可以帮助学生拓宽文化视野。
现代诗歌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题材特点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
这样的多样性不仅能满足学生对艺术的需求,还能让他们了解跨越时空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通过接触现代诗歌,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当代社会现象和人类情感体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与理解。
b.学习现代诗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现代诗歌作为一种高度压缩和凝练的语言艺术形式,通过诗歌的韵律、意象和表达方式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学习现代诗歌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艺术的鉴赏水平,从而促进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c.现代诗歌教学也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有着积极的影响。
现代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挑战着传统的文学风格,要求学生在理解与表达上具备更高的思辨能力。
二、语文核心素养与现代诗歌教学的关系现代诗歌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通过艺术化的语言表达,反映了当代社会、人类情感和思想的特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文化传承功能。
而语文核心素养则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和运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a.现代诗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通过学习与欣赏现代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文学艺术的美感与内涵,培养对诗歌形式和意象的理解与感悟。
初中语文 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 诗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eed267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f9.png)
初中语文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如古代诗歌的分类、韵律、节奏等。
(2)能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能够品味诗歌的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通过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感悟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介绍古代诗歌的分类、韵律、节奏等。
2. 诗歌的主题与意象:分析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
3.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品味诗歌的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等。
4. 诗歌的鉴赏与批评:阅读和欣赏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
5. 诗歌的创作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的分类与韵律:介绍古代诗歌的分类,如绝句、律诗、词、赋等,讲解韵律的规则。
3. 诗歌的主题与意象:分析一首诗歌的主题、意象、情感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4. 诗歌的语言与修辞:品味一首诗歌的语言、修辞、表达技巧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 诗歌的鉴赏与批评:阅读和欣赏经典诗歌,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6. 诗歌的创作与实践:指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诗歌创作:评估学生的诗歌创作,包括语言、意象、情感等方面。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包括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等。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和步骤,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c763d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5.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逐渐减少,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对于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们在古诗词教学中也需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珍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古诗词教学策略及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传授古诗词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修养。
1.2 研究意义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情感。
通过对古诗词的教学,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
古诗词教学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1.3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旨在提出有效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具体目的如下:1. 分析当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探讨如何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2. 借鉴国内外古诗词教学的成功经验,总结出适合初中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
3. 基于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验证不同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4. 结合评价与展望,提出对未来古诗词教学发展的建议,为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历史的沉淀、民族的情感和文人的智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ce55a0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e.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要灵活运用有效策略,让学生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感受到其中的魅力。
一、深入挖掘诗歌内涵教师可以结合生动有趣的故事、艺术图片、音乐等途径,向学生展开深入浅出的诗歌阅读,引导学生探究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意蕴。
例如,讲解李清照的《如梦令》,以丰富的语言、具体的形象、朗朗上口的字音讲述诗歌故事,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李清照深情奉献、至死不渝的爱情之美。
通过此种方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帮助学生彻底领悟和体验到诗歌的真正内涵。
二、引导学生亲身体验通过大量朗诵和模仿,激发学生的表达兴趣,达到声音五音不全,跟读中人所共有的初衷,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体会诗词的韵律、节奏、音韵。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观文化名胜、美术展览、音乐会、诗歌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文化背景中,体验到古诗词的文化底蕴和情感内涵,做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三、以生活为背景中学生的生活背景受限于年龄和教育,陆续接触了一些有限度大小的生活经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反映在著名的古诗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例如,通过《静夜思》等诗句,让学生了解唐代的时空背景、人物形象、绘画美术和音乐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从而丰富学生的思想,开阔眼界,促进对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四、以比较鲜明、直观的对比和角度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鲜明的比较和对比,以丰富学生的思维层次,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例如,通过对比《静夜思》和现代同名歌曲《静夜思》,引导学生分析古代和现代诗歌艺术的异同之处,扩展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更有深度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总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是多样的,要根据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人群进行选择和组合,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达到推动中华文化传承的目的。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9f427a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88.png)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有效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兴趣爱好。
现代学生接受
的信息形式多样,他们对于传统文学形式的兴趣可能并不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
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现代诗歌产生兴趣。
比如可以结合学生所喜欢的音乐、电影、绘
画等形式,展示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帮助学生建立对现代诗歌的认识和兴趣。
也可以通
过课外阅读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现代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注重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
三、注重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的讲解
四、结合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进行教学
五、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
现代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
在
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表现,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方式,激发学
生的创作热情和表现欲望,培养他们的文学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可以通过与诗人交流、参观诗歌展览等活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提高他们
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要想有效地进行现代诗歌教学,
需要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学习和体验。
只有这样,才能够
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和喜爱现代诗歌,提高其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
发展。
希望本文的讨论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
参考。
初中语文诗的教案
![初中语文诗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97b10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6.png)
初中语文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鹳雀楼》。
(2)理解诗中的关键字词和意象,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认识唐代诗歌的魅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歌体会作者的心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鹳雀楼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
(2)简介鹳雀楼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诗歌(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登鹳雀楼》,注意语气、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主练习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3. 解析诗句(1)分析诗中的关键字词,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等,解释其意义。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意境。
4. 体会情感(1)讨论诗人的心情,分析诗句中所蕴含的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拓展延伸(1)介绍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座古建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鼓励学生创作以鹳雀楼为题材的诗歌,展示自己的才华。
6. 总结全文(1)回顾诗歌的内容,强调重点诗句的意义。
(2)强调背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多读多背唐诗。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登鹳雀楼》。
2. 写一篇关于鹳雀楼的诗歌鉴赏文章。
3. 收集其他有关鹳雀楼的诗歌,进行比较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唐诗的基本特点,认识唐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尤其是诗歌,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初中语文唐诗三百首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唐诗三百首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73ec9ae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32.png)
初中语文唐诗三百首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唐诗三百首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的诗歌作品,学生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增强审美能力。
然而,由于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度,教师在讲授唐诗三百首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
一、挖掘诗歌背后的文化内涵1.背景知识导入在教学开始前,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到唐代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和时代精神。
例如,可以简要介绍唐朝的盛世和文化繁荣,向学生展示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
2.注重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诗歌背后的故事、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于作品的情感体验。
例如,通过讲述杜甫与李白的友谊与生死离别,以及他们各自面对困境时的不同情感表达,激发学生对于友情、人生意义等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3.赏析技巧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的结构、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找出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解释作者使用这些手法的意图。
二、互动体验式学习1.诗歌朗读和解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停顿、语调、节奏等表达技巧。
然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解读诗歌中的词语、句子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义。
2.诗歌创作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唐诗的创作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诗歌创作的过程。
可以从仿写入手,要求学生在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和修辞手法后,进行创作。
通过创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1.图片展示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唐诗相关的图片,如唐代的名胜古迹、古代诗人的肖像等,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唐诗的背景和作者的形象。
2.音频欣赏教师可以选取一些脍炙人口的唐诗,录制成音频,让学生通过听的方式感受诗歌的美妙之处。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朗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0d4e23c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59.png)
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也是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情感教育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下面就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一、注重古诗词的情感教育古诗词凝结了古人的情感和智慧,能够感染、启迪学生的心灵。
在教学中,要注重古诗词的情感渗透,通过引导学生感受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的情感品味和审美情趣。
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享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让学生以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去感悟古诗词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二、注重古诗词的语言学习古诗词在形式和语言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通过接触古诗词,可以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词的韵律、格律、修辞手法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在课外也能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高语文素养。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通过古诗词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人文精神、价值观念等,从而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通过讲解古诗词的背景、作者及意境,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的美感,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词。
可以通过音乐、影视、手工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古诗词的内涵和魅力,让学生在参与其中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略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
也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资源,丰富古诗词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古诗词的教学中,除了理性知识的学习外,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投入。
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76f913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8.png)
有效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诗歌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然而,由于诗歌的抽象性和独特性,初中生对于诗歌的接受和理解常常存在困难。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一些策略与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诗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情感的体验对于理解和欣赏诗歌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经典诗歌,引导学生去感受其中的情感,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共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诗歌背后的情感寓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美在于抒发情感的方式和语言的表达。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音韵、节奏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去欣赏诗歌的美。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诗歌创作的乐趣和美妙。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来开展诗歌教学。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诗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的原声朗读和音乐配乐,让学生在听觉上得到更好的享受。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诗歌的图片和视频,增加学生对于诗歌的联想和想象。
这样的多媒体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增强他们对于诗歌的感知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思想性的文学形式,它常常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去思考诗歌背后的深层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分析和评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诗歌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形式,它要求作者有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13babefbb9f3f90f76c61bed.png)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策略探讨诗歌作为一种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即使历经了数千余年的发展历程,仍然具有着旺盛的生命力。
为此,诗歌教学也应是一项富有创新元素与传承意识的工作,尤其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创造精神,积极探索,勇于改革,将初中现代诗歌教学带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真情朗读,通过文字走入诗人的情感世界诗歌之所以能够令无数文人墨客沉迷其中而无法自拔,主要是由于其中蕴藏着诗人浓厚的真情实感。
艾青在他的《诗论》中强调:“诗人必须说真话。
”因为“人人喜欢听真话,诗人只能以他的由衷之言去摇撼人们的心”。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一文中说:“读诗的功用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
”如果想要更好地进入到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富有感情的诵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训练方法。
诗歌本身是一种非常讲究音韵的语言艺术,而诵读则能够将诗人寄托于文字中的情感转移到读者身上,激发出诗句中的美感,引出积极的群体效应。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足够多的阅读空间,引导他们在读中有所感悟,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培养语感。
例如:在教授《乡愁》这篇作品时,首先,教师可以采用“范读――指导朗读――熟读成诵”的教学流程,让学生自行领悟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与意境。
在刚刚接触诗歌内容时,教师要运用自己娴熟的朗读技巧来进行范读,将学生带入到由诗人所营造出来的思想情绪中。
其次,教师要为学生播放一段舒缓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自然放松地和着音乐来自由地吟诵诗句,强化他们对于诗歌美感的理解,真正进入到由诗人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中。
“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这些句子中饱含着诗人一直未变的赤子之心;那一句饱含着无限苦楚与遗憾的“后来啊”,让人不觉感叹生死离别的残酷与无奈。
当学生已经能够熟读成诵时,教师要让他们说出对此首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并表达出自己此时心中的情感变化。
中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策略
![中学语文诗歌朗诵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8e1c6ce4028915f804dc2ed.png)
浅谈中学语文诗歌朗诵的教学策略诗歌节律明显、抑扬顿挫、句式自由流畅,充分细致的、入情入理的朗诵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怎样上好中学诗歌朗诵的教学呢?通过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工作,本人总结了以下四种方法,与同行共勉。
一、细致感知课文内容,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多老师只是把朗诵当作初步感知课文的手段,以后学生对课文有所体会和认知,朗诵就不在注意引导了。
其实,朗诵应该贯穿现代诗歌教学始终。
初次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就先让学生粗略地默读课文,稍作准备,再来朗诵,在分析诗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之后,再巩固朗诵,这样一来,对学生体味诗歌内涵意境很有帮助。
例如,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3课《星星变奏曲》,初读诗歌,让学生体验变奏的旋律,在理解了作者时代背景之后,进一步朗诵诗歌,深刻体味诗中诸多意象,体味作者对光明、自由、美好的向往意愿,自我牺牲的精神境界。
同时,体验朦胧诗派的表现手法特点。
课后的练习设置也是提示学生在反复朗诵的基础上完成,教师一定要指导点拨学生不要偷懒,生搬硬套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二、积极投入感情朗读,读出诗外之意如果说上述“感知课文内容”属于客观认知、理性思考的话,那么投入情感应属于感兴、感性、感觉的体验,诗歌朗诵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
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
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要素,朗诵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在诗歌朗诵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是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诵走近诗人,亲聆謦欬,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例如,对戴望书《雨巷》“朦胧爱情”的体味,对徐志摩《再别康桥》的“绵绵别情”的感受,对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赤子之情”的体验。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1edcdc2f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1a.png)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罗建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文学教育的不断升温,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
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
语文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将之作为审美化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一、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明代文学家苏伯衡说:“言之精者谓之文,诗又文之精者也。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
要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就必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的情怀和观念。
此外,现代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理性美、新奇美都会带给学生审美愉悦和深刻的感悟。
现代诗歌的语言的跳跃性大大拓展了诗歌想象空间,有利于师生多元化的解读。
例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让学生捕捉诗歌中色彩艳丽的形容词,如“青荇”、“金柳”、“青草”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色彩美,而且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使人读来温婉,想来唯美。
又如诗歌中“康河的柔波”、“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隐喻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意味深长,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语言因素,不仅能增添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而且使学生的审美目光被吸引到诗歌自身语言之上,获得真正的审美意义。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现代诗歌语言内涵的挖掘与领略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有些诗句,单靠学生的体验是达不到理解的层面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讲析”,对某些诗句的深层含义,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如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
这首诗中,“月光”、“阳光”、“深夜”、“黎明的音响”、“星“等意象,字面意思很好懂,诗人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但在“深夜”的背后,更深沉的意境,就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会、掂量、品味,从而感受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教案初中语文诗歌
![教案初中语文诗歌](https://img.taocdn.com/s3/m/58a29d0b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80.png)
教案初中语文诗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了解我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能够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等基本特点。
(3)能够欣赏并评价一首诗歌的优劣。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培养学生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
(2)通过朗读和默写,提高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探究,提高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欢文学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和欣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我国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诗歌的分类和主要代表作品。
4. 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5. 诗歌的表达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诗歌的分类和主要代表作品。
3. 诗歌的阅读和欣赏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欣赏诗歌。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实践法:学生朗读、默写和创作诗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谈论对诗歌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首诗歌的结构、韵律、节奏等特点。
4. 阅读与欣赏:教师示范朗读一首诗歌,学生跟随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6. 实践环节:学生朗读、默写和创作诗歌,提高诗歌表达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重要性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阅读和创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诗歌主题和情感的理解。
在课堂讨论环节,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19-01-21T15:25:57.28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作者:商海霞
[导读] 诗歌是语言文字高度凝练的成果,它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蕴、富有韵律的节奏贯穿着语文的教学过程。
山东省惠民县何坊街道中学251700
摘要:诗歌是语言文字高度凝练的成果,它以优美的语言、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意蕴、富有韵律的节奏贯穿着语文的教学过程。
初中时期正是抽象思维高度发展的阶段,因此加强学生阅读诗歌、感悟诗歌的能力,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诗歌地位、教学现状以及教学方法着手分析了提高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教学现状
一、当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
虽然我国一再提倡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但是应试教育观念在传统诗歌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为了提升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教师在开展诗歌教学过程中只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对于备考知识的传授与强化方面,在诗歌教学中,将对于诗歌的解析转化为“填鸭式”的背诵与默写课。
而学生迫于老师、家长对于成绩过于重视,常常将重心放在英语、数学等成绩提升较快的学科,从而淡化了对于诗歌的学习。
2.诗歌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不注重方法改革,不讲究上课环节,就是老三套,死抠字词,理解句意,总结思想,这个程序成了不少老师一成不变的模式。
教学方法的运用,课内古诗的教学绝大多数教师还是秉承传统采用串讲法,即按照逐字逐句地解释、串讲诗意、最后让学生背诵默写的步骤进行。
而且,教学时往往不是以学生已有的基础为起点,比如教学那些学生幼小时就接触过甚至能背诵如流的古诗,教师仍然当作全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
这样,既浪费时间,效果又不是很好。
其实教师可以采用自学点拨法,即让学生先自学,然后交流,老师对难点进行点拨。
二、如何提高初中诗歌教学的有效性
1.重视诵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诵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
有效的诵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探索文本的深层含义,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诗歌教学不同于其他题材,它富有鲜明的节奏感,抑扬顿挫,具有音乐美,因而在诗歌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诵读,使静止的诗歌灵动而活泼,眼前呈现丰富的诗歌画面,提高审美感受。
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诵读氛围,激发学生的诵读激情呢?在初读诗歌时,可以以诵读音乐为背景,在音乐的感染下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或者搜索优质的诵读模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明确诗歌的诵读技巧、诵读重点,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诵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和诗歌的心灵感应、有声对话,从诵读中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音乐美,形成特定的情感氛围,为后续的诗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知人论世,奠定良好的文言功底。
中国文化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其间不乏优秀的诗歌创作,尤其是唐宋时期,更是达到了古诗的巅峰期。
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人生经历、审美习惯不同,都决定着作品的风格和创作主旨。
因此,为了指导学生正确地领会诗歌内涵,感悟作者思想感情,只有做到广泛阅读,知人论世。
例如南宋著名的女词人李清照,她开一派婉约词风,然而她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是哀转缠绵的。
只有充分地结合她所处的时代背景,结合她的人生境遇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深层内涵。
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她待字闺中之时,其诗歌轻松明快,富有趣味;第二阶段是她与赵明诚结婚期间,诗歌也多明丽轻快;她的创作巅峰期在后期南宋苟且偷安,偏居一隅,赵明诚客死他乡之后,她的诗歌里所表达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才是最动人心魄的一卷。
明了词人的人生际遇,自然就能准确地把握诗作的风格,明确大致的思想感情。
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联系诗人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人生遭际,从而准确地掌握诗人的创作风格和审美倾向。
如何让学生由所教诗篇引发到对其他诗篇的探索,才是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更是提高学生整体素养的关键。
3.分析意境,呈现丰富的诗歌画面。
诗歌虽然篇幅短小,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短短的几十字就蕴含着丰富的画面和深刻的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诗歌语言的高度凝练。
针对这个特点,我们在讲解过程中就要注重“品词凿句”。
优秀的诗文都很注重炼字炼句,正如大诗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好的诗句往往因一字而尽传精神。
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整体掌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对诗歌中精彩的词句要适当点拨,引发思考,精细讲解。
可运用对比教学法,体会该字词的独特之处,可否用别的字词代替,引导学生感悟诗歌语言的精练,懂得字词的妙用。
不仅要对诗歌中精练的字词进行赏析,更要充分了解诗歌中的意象以及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诗歌中有很多特定的意象,它们在特定的情境下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
例如“月亮”古往今来都被认为是思想的象征,“落日”也被认为是迟暮之年的象征。
在我国古典诗歌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这些意象被赋予的含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掌握好这些特定意象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作品,更好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时,要指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头脑中形成丰富的诗歌画面,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观感受,丰富精神体验。
总之,诗歌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且诗歌教学有助于学生们了解中华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功底以及语文素养,所以,提高诗歌教学质量极具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诗歌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J].语文建设,2013,(18):13-14。
[2]王义语文课程中古代诗歌教学与中学生情感教育[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12):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