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分子诊治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分子诊治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分子诊治研究进展
高植鹏;孔垂泽;崔小鲁;张哲
【期刊名称】《现代肿瘤医学》
【年(卷),期】2016(024)022
【摘要】检索关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汇总.搜索出大量相关文献,分别在差异基因、甲基化、基因突变、microRNAs、LncRNAs等方面获得不同的研究进展.通过肿瘤分子生物学,可对疾病进行早期鉴别诊断与治疗,改善并提高肾上腺皮质腺癌患者的预后与生存质量.
【总页数】4页(P3648-3651)
【作者】高植鹏;孔垂泽;崔小鲁;张哲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辽宁沈阳11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11
【相关文献】
1.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进展 [J], 邵鹏飞;钱立新
2.皮质醇增多症肾上腺皮质病变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冼晶;罗佐杰
3.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J], 刘欣;张厚朝
4.前列腺癌抗原3在前列腺癌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J], 马宇坤;王东文;马志方
5.高锋课题组在判断乳腺癌患者转移情况的研究上获新指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
六人民医院高锋教授课题组发现新的肿瘤转移标志分子.为乳腺癌诊治提供新思路[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肾上腺皮质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

2024肾上腺皮质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

2024肾上腺皮质癌的分子发病机制、靶向和免疫治疗方案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罕见且侵袭性强的晚期恶性肿瘤,预后差。

本文综述了ACC的流行病学及其分子发病机制,并总结了主要涉及的信号通路。

然后,研究者从多学科的角度介绍了局部和转移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当前治疗策略的最新信息。

研究者强调了关于在辅助治疗中使用米托坦的争论,并综述了依托泊苷、多柔比星和顺铂联合化疗的使用。

该综述还重点关注新出现的数据,这些数据为ACC中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靶向治疗带来了希望,并总结了正在进行的试验。

研究背景肾上腺皮质癌(ACC)是一种源自肾上腺皮质的罕见且侵袭性肿瘤,估计年发病率为0.72/100万。

ACC还以女性为主,年龄分布呈双峰分布,高峰在儿童期和40岁。

在巴西南部,ACC的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儿童期。

这被认为是由于肿瘤抑制基因R175H和R337H等位基因的肿瘤蛋白p53(TP53)胚系突变的较高发生率。

ACCs通常与不良预后相关:它们的估计5年总生存(OS)率<35%;复发率高达70%-80%,尽管在分期较低的患者中较低。

生理学上,ACCs根据激素分泌情况可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

功能性ACCs与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相关,可导致库欣综合征、男性化或醛固酮增多症。

非功能性肿瘤不产生激素,因此在较晚期才出现。

大约1%-11%的肿瘤是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诊断出来的。

不幸的是,25%-30%的ACC患者在初次发病时就有远处转移,预后不佳。

局限性ACC的一线治疗方法是以根治性为目的的完全手术切除肿瘤。

即使完全手术切除,仍有超过一半的患者在5年内出现疾病复发,这一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初始疾病分期和切除后的手术切缘状态。

在辅助治疗中,可考虑米托坦单药给药或与细胞毒性化疗联用,以改善结局。

米托坦是目前唯一获批的肾上腺素溶解剂,但在晚期ACC中疗效有限,客观缓解率(ORR)约为24%。

由于这一治疗策略仍不令人满意,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方案来提高生存率和降低复发风险。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研究进展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研究进展
任 何 内分 泌 症 状 的 约 占 1 % 』 0 。
生率有性 别 差 异 , 见 于 女 孩 , 多 男女 发 病 率 之 比 大 约 为 122 :. 。儿童 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有地区差异 ,1 以下儿 4岁
童 肾上腺 皮质 癌 发 病 率 , 球 最 低 的 是 香 港 和 孟 买 , 百 万 全 为 分之 0 1最 高的 是 巴 西 南部 , ; 达到 百 万分 之 34 。 . J
由于肾血管受到肿 瘤的压迫引起 , 罕见的情况也有 分泌 肾素
的 肾上 腺 皮 质 癌 。 无 论 什 么 原 因 引 起 , 血 压 都 要 积 极 治 高
疗, 因为 高血压可继发脑 病、 癫痫 甚至 死亡。一般 肿瘤切 除

个星 期 后 , 血 压 可 以纠 正 。 肿 瘤 切 除 术 高血 压 持 续更 长 的 时 间 。
由于 1 7号染 色体 短 臂 上 的 肿 瘤 抑 制 基 因 p 3发 生 突 变 引 5 起 , L —Fam n 综合 征 的 家 族 中 , 肾 上 腺 皮 质 癌 的 概 在 i ru ei 患
3 3 原 发性醛 固酮增 多症 与雌 性化 原发性 醛 固酮增 多症 .
雌性化的症状也很 罕见 , 主要表现 为男性 乳房发 育。
3 4 癌 的生 长 与 转 移 . 肿 瘤 的 生 长 速 度 有 很 大 的 个 体 差 异 , 的 可 以一 个 月增 长达 40g 慢 的 可 以在 雄 性 化 症 状 出 快 0 ,
p3的 突变 , 5 他们 的发病机制 可能与获得性 的体 细胞 突变有 关, 这种 突变主要表现在染 色体 区段 的扩增和缺失上 。通过
胡鑫林 综述 郑 军华 审校
‘ 国人 民 解 放 军 第 4 1医 院泌 尿 外 科 ( 州 50 1 ) 同济 大 学 附属 第 十人 民 医 院 泌尿 外科 ( 海 20 7 ) 中 2 广 138 ; 上 0 0 2

2024CAH-X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

2024CAH-X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

CAH-X综合征研究进展(全文)摘要CAH-X综合征是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患者中,合并肌腱蛋白X(TNX)缺陷而出现埃勒斯-当洛综合征表型的特殊亚群,占CAH 患者的10%~15%。

TNX缺陷可导致一系列结缔组织症状,包括全身性关节活动过度、皮肤过度伸展、反复关节脱位、慢性疼痛、心脏缺陷等,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CAH-X 综合征的遗传学病因是CYP21A2和TNXB基因的连续性缺陷,由于致病基因的复杂性,其分子诊断充满挑战。

现对CAH-X综合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这一新发现疾病的认识。

关键词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X综合征;埃勒斯-当洛综合征;TNXB 基因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nital adrenocortical hyperplasia,CAH)是一类肾上腺类固醇合成酶缺乏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CYP21A2基因缺陷所致的21-羟化酶缺乏症(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是CAH中占比约95%的主要类型,以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和高雄激素血症为临床特征[1]。

埃勒斯-当洛综合征(Ehlers-Danlos syndrome,EDS)是一组异质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病,以全身性关节活动过度、皮肤过度伸展和组织脆性为特点[2]。

一部分EDS是由于肌腱蛋白X(tenascin-X,TNX)缺陷所致,编码TNX的TNXB 基因与编码21-羟化酶的CYP21A2基因紧密连锁。

现已发现一种CYP21A2及TNXB基因的连续性缺陷,可同时引起21-OHD和EDS表型,称为CAH-X综合征。

自该综合征于2013年被命名以来,全球范围内累计报道的患者数量已近200例,但鲜有中文文献报道。

近年研究显示,CAH-X综合征在CAH患者中占比10%~15%[3-8]。

为提高临床医师对于这一新发现疾病的认识,现就CAH-X综合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2024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完整版)

最新: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要点解读(附图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肾上腺意外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大多数的肾上腺意外瘤属于良性肿瘤,但仍有<2%的肾上腺意外瘤为恶性病变,且自2017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所有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phaeochromocytomas and paragangliomas,PPGL)均具有恶性潜力的可能[1]。

故了解肾上腺恶性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随访对临床工作十分重要。

为提高对此类患者的诊治水平,欧洲16个不同机构、国家的多学科专家小组于2020年首次制定了《肾上腺皮质癌和恶性嗜铬细胞瘤:诊断、治疗和随访的临床实践指南》[2](以下简称《指南》),该《指南》是由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和欧洲罕见成人实体癌症参考网络合作编制,文中提供了证据水平和推荐级别,按照循证医学证据水平,为肾上腺皮质癌(adrenal cortical carcinoma ACC)和恶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分类、治疗和随访提供了详细的指导意见。

01 流行病学肾上腺癌分为两种,一种是起源于肾上腺皮质的ACC,另一种为来自肾上腺髓质的恶性嗜铬细胞瘤[3]。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产生儿茶酚胺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肾上腺髓质或肾上腺外副神经节的嗜铬细胞,后者常称为副神经节瘤,与嗜铬细胞瘤合称PPGL。

据估计,ACC的发病率为每年(0.5~2.0)/百万,其发病高峰出现在儿童和40~50岁人群。

PPGL 的发病率每年在(2~8)/百万,且与年龄呈正相关[4]。

02 诊断与风险评估鉴于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较低,且治疗及随访涉及多个学科,故强调对疑似ACC或PPGL患者均应进行多专家小组会诊讨论,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2.1 激素检查激素检查有助于评估肾上腺肿块的良恶性、判断有无危重症风险。

对于所有怀疑为ACC或嗜铬细胞瘤的肾上腺肿瘤患者均应检查肾上腺皮质和髓质激素(表1)。

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进展

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进展

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进展
邵鹏飞;钱立新
【期刊名称】《国际肿瘤学杂志》
【年(卷),期】2004(031)008
【摘要】肾上腺皮质腺癌临床较罕见,由于肿瘤进展速度快、早期诊断困难,患者预后通常不佳.近年来随着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肾上腺皮质腺癌的早期诊断率得到很大提高;其治疗仍以手术根治为主,各种姑息性治疗也有较大发展.现综述肾上腺皮质腺癌诊治最新进展.
【总页数】3页(P630-631,640)
【作者】邵鹏飞;钱立新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6.6
【相关文献】
1.肾上腺皮质腺癌的分子诊治研究进展 [J], 高植鹏;孔垂泽;崔小鲁;张哲
2.儿童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微腺瘤的诊治进展 [J], 缪学建;夏祥国
3.小细胞肺癌并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J], 陈连刚;刘建坤;朱铁年
4.脓毒症合并相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诊治进展 [J], 李晓燕
5.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

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的最新进展引言:儿童肿瘤是指在儿童和青少年期间发生的恶性肿瘤。

这种特殊类型的癌症需要更加细致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法,因为儿童健康的保障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至关重要。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

本文将探讨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帮助家长和医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儿童肿瘤。

一、早期筛查和诊断在以往,早期筛查和诊断是一个严峻挑战。

然而,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影像学方面技术的发展,早期筛查已经成为可能。

例如,某些基因突变可以被检测出来,并且可以通过体液样本进行非侵入性测试。

这种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风险以及对目标治疗方法的选择。

同时,先进的影像学技术如MRI和CT扫描等也能给医生提供更详细的肿瘤信息,为更准确的诊断奠定基础。

二、靶向治疗针对儿童肿瘤特点以及个体化治疗需求,靶向治疗是一个重要领域。

传统的化疗药物可能对正常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但靶向治疗能够更加精准地攻击癌细胞,减少对健康细胞的伤害。

近年来,许多针对特定突变或染色体改变的靶向治疗药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了很大的希望。

这些新型药物有助于提高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三、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另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其原理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目前已有一些用于儿童肿瘤免疫治疗的药物获得批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和PD-L1抗体。

这些药物通过解除癌细胞和免疫系统之间的抑制作用,增强免疫细胞对癌细胞的攻击能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然而,仍需进一步研究以提高治愈率。

四、化学预防除了治疗手段外,化学预防也是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些潜在致癌因素如暴露于辐射、化学物质等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或特定药物应用来降低儿童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例如,在接受放射治疗前或后给予适当的药物可以有效减少后续肿瘤发生的风险。

结论:随着医学技术和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儿童肿瘤诊断与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精)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ongeAnital adrenal hyperplasia,CAH)是一组因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途径中酶缺陷引起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发病率为1∶20 000~1∶16 000[1]。

由于类固醇激素合成过程中某种酶的先天缺陷,导致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合成的皮质醇受阻,经负反馈作用促使下丘脑-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n,ACTH)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增生,酶阻断的前质化合物如17-羟孕酮(17-hydroxyprogesterone,17-OHP)增多,某些前体经旁路代谢可转化为雄激素[2],临床上可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状,受累女性新生儿可有外生殖器男性化体征,男性则出现假性性早熟;并发的醛固酮缺失可引起以发育停滞、血容量减少及休克为特征的失盐症状。

常见的酶缺陷包括21-羟化酶、11β-羟化酶、3β-类固醇脱氢酶、17α-羟化酶缺陷等,其中21-羟化酶缺陷(21-hydroxylase deficiency,21-OHD)缺乏最常见,90%以上的CAH患儿为该酶缺陷所引起。

新生儿筛查统计,全世界21-OHD发生率为1∶13 000,北美为1∶15 000,欧洲国家为1∶14 000~1∶10 000,日本为1∶15 000[3],我国上海地区发生率为1∶20 000。

1 21-羟化酶缺乏的临床表现与分型根据21-羟化酶缺乏程度不同,可分为失盐型、单纯男性化型和非典型型三种类型。

1.1 失盐型(salt wasting phenotype) 21-羟化酶完全缺乏,占21-OHD患儿总数约75%,临床上除单纯男性化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外,还可出现因醛固酮严重缺乏导致的失盐症状,同时伴有皮质醇合成障碍,而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常于新生儿期2~16天发病,表现为呕吐、腹泻、脱水、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低血钠、顽固性高钾血症和低血糖,如不及时治疗可因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休克、循环衰竭而死亡[4]。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肿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垂体发生肿瘤的研究 是否可应用于 A T 。 C s
2 研 究 家 族 性 A r 遗 传 改变 的文提供 了 A T的病理生理学 C C 中遗传改变 的重要性 ,综述 了 目前非 常重 要的几种 遗传改
变。
1 C s的 克 隆 起源 A T
都 是 良性腺 瘤 ,但 它们可复发并 在初次手术 治疗后再 次生
长。研究者认 为其非侵入性及生物侵袭性源于肿瘤抑制基因 功能丢失 的程度 。可引起腺垂体特异细胞亚型增生 的刺激可
产生多种不 同克隆 ,每个都具有发生散在肿瘤 的不 同潜 能 , 而这依赖于细胞 分化 和( ) 或 凋亡的速率。目前还不明确对腺
刘 欣 , 张厚 朝
(. 津 医科 大 学 国 际 内分 泌代 谢 杂 志编 辑 部 ,天津 3 0 7 ; 1 天 0 00
2 长 春 国 奥 生物 制 药有 限公 司 ,吉林 . 长春 10 2 ) 3 0 1
摘 要 :肾上 腺 皮 质 肿瘤 ( T ) 导致 类 固醇 激 素 生 成过 多 , 肾上腺 皮 质癌 是 肾上 腺 疾 病 致 死 的 主要 原 因 。近 年 确 定 的 导 AC s可 而
致 A T 的 遗 传 综合 征 的 胚 系分 子缺 陷促 进 了 A T 遗 传 学 方 面 的发 展 。在 散 发 性 肿 瘤 体 细胞 的 改 变 中也 发 现 了相似 的分 子 C s C s
缺 陷 。L-Fa me 综 合 征是 家族 性 疾 病 , 由 于肿 瘤 抑 制 基 因 TP 3发 生 改 变 , Bek t — id ma n综 合 征 是 由位 于 i ru i 是 5 而 c wi W e e n h
这些方法 已经发 现了可影 响不 同染 色体 及位 点功能的改变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九例分析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九例分析

童肾上腺皮质癌生存率的关键 。
【 关键 词】 肾上 腺 皮 质 肿 瘤 ; 癌 ; 儿 童
Cl ia ig  ̄i n n g me to d e o otcic rio hlrn M A n, U i c l a n sa d ma a e n fa rn c ria a c mai ci e n d n n d Ju H AN G Ch n — e g
[ e o d l Ad ea c r xn o ls ; C r[o a C i rn K yw r  ̄ rn ] o t e pa ms e ae m  ̄ n h , 院外科 1 8 我 9 3年
8月 至 1 9 9 9年 底 收 治 9 , 告 如 下 。 例 报 临 床 资 料
Re u t s x c s s% e es r ia [ r a e ,c n p e e t mo e e t n i o rc s sa d p l a i et  ̄ o s l i a e % r u g c l te t d o - [ u rr s c i n f u a e n al t u l r s r y t t o i v r s c i n i wo A L we e f ma e A c e o e a e B e i r o twe p f r 8 v r g f2 y a s ee t nt o l r e l . L h p r t d c s ¥v e e f ] l o d u o n a e a e o e r a d 3] O t s Th e rs r ia s4o t f . C n l so s Ea [ ig o i a d c m pe e t mo e n T D h . e2 y a u v v l u t i o 6 o cu i n ry da n ss n o l t u rr s c in i h n y me n o a h e e g o u vv l n c i r n wi d e o “c 【 a en r a e t s t eo l a s t c i o d s r i a i h l e t a r n o v d h a c r of J t

肾上腺皮质癌个案

肾上腺皮质癌个案

05
相关研究进展与展望
基础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研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肾 上腺皮质癌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 关。例如,BRCA1、BRCA2、 TP53等基因的突变与该疾病的发
生发展密切相关。
细胞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肾上腺皮质癌细胞分子机制, 有助于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 理,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病因
肾上腺皮质癌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 楚,可能与遗传、内分泌、环境等多 种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
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生可能与某些基因 的突变或异常表达有关,导致细胞异 常增殖和恶性转化。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部或背部疼痛、体重减轻、疲劳、高血压 等。
诊断
通过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其中,病理学检查是确诊肾上腺皮质癌的金标准。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降低 患癌风险。
避免长期接触化学物质、放射线等有 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日常保健
01
02
03
合理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 够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提 高身体免疫力,对抗疾病。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 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有 助于身体恢复健康。
药物治疗进展
近年来,针对肾上腺皮质癌的靶向 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为 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
深入探究发病机理
进一步研究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机理,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靶点, 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早期诊断技术的优化
继续优化肾上腺皮质癌早期诊断技术,提高早期诊断率,为患者争 取更好的治疗机会。

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冼晶(综述);罗佐杰(审校)【摘要】肾上腺皮质肿瘤近年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鉴别肾上腺皮质肿瘤的良恶性对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及对肿瘤预后的评估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肾上腺皮质肿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期刊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年(卷),期】2016(008)006【总页数】5页(P392-396)【关键词】肾上腺皮质肿瘤;皮质癌;皮质腺瘤;鉴别诊断;诊断【作者】冼晶(综述);罗佐杰(审校)【作者单位】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530021 南宁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6.2肾上腺皮质肿瘤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和皮质癌,两者虽然均为肾上腺皮质肿瘤,但治疗方法及预后截然不同。

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进行定性诊断,根据影像学检查和相关的激素试验定位诊断,然后再根据术后普通病理学方法诊断肾上腺皮质肿瘤的性质,但仍有不少病例难以确诊。

本文对近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基因诊断及信号通路等方法对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进行综述。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利用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检测和定位组织或细胞中某种化学物质,可直接在组织切片上定位蛋白质或多肽类物质,使该技术不但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已用于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1.1 细胞增殖标记及其他细胞增殖标记在肾上腺皮质腺瘤及皮质癌组织中的表达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肿瘤增殖抗原Ki-67是一种与细胞增殖密切相关的非组蛋白性核蛋白,存在于增殖细胞核中[1],是目前最具增殖能力及应用最广泛的增殖细胞标志物,其表达的高低可反映肿瘤的恶性程度、浸润、转移和复发[2-3]。

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是一种与细胞周期有关的核内多肽,仅在增殖细胞中合成或表达,是判断各种恶性肿瘤细胞增殖及恶性度的一种指标[4]。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诊治进展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诊治进展

多巴
苯丙酮酸
甲状腺素
黑色素
苯乳酸 苯乙酸
多巴胺
肾上腺素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新筛中心
四氢生物蝶呤合成代谢图
三磷酸鸟苷(GTP)
GTPch
p35 +
新蝶呤
三磷酸二氢新蝶呤
PTPS
(N)
6-丙酮酰四氢蝶呤
SR
苯丙氨酸
PAH
酪氨酸
TH TPH
色氨酸
四氢生物蝶呤(BH4)
DHPR
PCD
二氢生物蝶呤(BH2)
生物蝶呤(B)
传统Guthrie细菌抑制法(半定量),简便、重复性好 全定量法: 荧光法、HPLC、串联质谱技术(MS/MS)等

方法



对象 出生72小时(哺乳6-8次以上)的新生儿 判断血Phe>120 mol/L为阳性,召回 确诊血苯丙氨酸(Phe)及酪氨酸测定(全定量法),排除其他原因所致HPA

随着年龄增长, 智能发育明显落后 神经系统体征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亢进 严重者可有脑性瘫痪 伴有点头样或婴儿痉挛样抽痉 约1/4患儿伴有癫痫发作,80%患儿脑电图异常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新筛中心
新生儿HPA筛查

意义

新生儿期患儿无临床表现,生化异常已存在,早期诊 治,预防智能障碍
完善 BH4鉴别诊断试验 2005年开展BH4缺乏症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新筛中心
HPA PKU Phe PAH BH4

高苯丙氨酸血症 苯丙酮尿症 苯丙氨酸 苯丙氨酸羟化酶 四氢生物蝶呤缺乏症
合肥市妇幼保健所
新筛中心

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进展_廉建坡

肾上腺皮质癌的治疗进展_廉建坡

OA 或 L A 在无 瘤 生 存 率 和 总 体 生 存 率 方 面 并 无 明 显差异 。 一般认为对于肿瘤直径 <8c 无局部侵犯 m、 证据或术前不 能 确 诊 的 A 可由经验丰富的医师 C C, 行L A 肿瘤切除加局部淋巴结清扫术 。
: h t t z m n w k. c o m ∥www. p g
] 9 1 1 - 。但对于米托坦产生作 坦的细胞 毒 性 作 用 有 关 [
高危因素者应行米 托 坦 辅 助 治 疗 并 考 虑 行 肾 上 腺 床
8] 。 对 无 上 述 因 素 的 中 低 危 患 者, 放疗 [ 一项名为
/ / o v s h o w g ) 的多 中 心 前 瞻 性 国 际 间 随 机 试 验 正 N C T 0 0 7 7 7 2 4 4 1 6] 。 在对米托坦辅助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 [ A D I UVO 米托坦也 是 晚 期 A C C 患者治疗的首选和基础 用药 , 可单用也可联合细胞毒性药物使用 , 效果肯定 。 欧洲肿瘤医学学会 的 一 个 治 疗 指 南 推 荐 对 不 能 手 术 若 肿 瘤 体 积 较 小、 发展较慢可单独使 的A C C 患者 , 用米托坦治疗 ; 若肿瘤体积较大 、 发展迅速 , 需行米托 坦加细胞毒性药物的联合治疗 。 2. 2 细胞毒性药物 对于肿瘤增长迅速或难以耐受 可使用米托坦与细 高剂量米托坦治疗的 A C C 患 者, 胞毒性药物联合 的 化 疗 方 案 。 目 前 常 用 的 化 疗 方 案 包括 E 依 托 泊 苷、 多 柔 比 星、 顺 铂、 米 托 坦) 和 D P-M( 链脲霉 素 、 米 托 坦) 两 种 。F S I RM-A C T 试验对 Z -M( 这两种化疗方案进行了前瞻性的对比研究 , 结果显示 E D P-M 组 的 治 疗 有 效 率 ( 2 3. 2%v s . 9. 2% ,P < ) 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 0 . 0 1 5 . 0m o n t h s v s .2 . 1 , ) 均高于 S 毒副效应 两个方 P<0. 0 1 m o n t h s Z -M 组 ,

儿童肾上腺肿瘤

儿童肾上腺肿瘤



为起于肾上腺髓质或交感神经系统神经嵴的肿瘤, 在儿童肾上腺肿瘤中发病率最高; 临床上发病隐匿, 当肿瘤侵犯、压迫周围器官或 出现转移时可有相应表现; 典型影像表现为恶性肿瘤征象, CT 显示肿瘤较大 时密度不均匀, 瘤内可见出血、坏死和钙化。 MR I表现对鉴别肿瘤性质有帮助, 其T2W I呈明 显高信号, 高于其他实质性小儿腹膜后肿瘤的信 号强度, 是其特征之一。
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多数肿瘤大于3cm,边缘光滑,呈圆形或 椭圆形; 小的肿瘤密度低而均匀,轻度均匀强化; 大的肿瘤密度高而不均,明显均匀或不均 匀强化,可有囊变、出血、坏死; 恶性肿瘤分叶状,密度不均,边界不清, 侵犯周围组织,易有腹膜后和远处淋巴结 转移。

谢谢!
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几乎所有患者都有高血压, 90%为持续性, 10%为 阵发性; 某些患儿初诊的原因是由于儿茶酚胺的心肌毒性 引起的急性肺水肿或充血性心力衰竭; 嗜铬细胞瘤患儿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增加中性增加 尤其明显; 常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惊厥、四肢麻木、双下肢 痛、甚至间歇性跛行, 但又缺乏神经定位的特征; 这些症状与血中释放的大量儿茶酚胺有关。
儿童肾上腺囊肿
少见; 典型影像学表现为均匀低密度或长T1、长 T2信号、边缘清楚的肿块, 增强后无强化;

肾上腺皮质肿瘤



包括良性肾上腺腺瘤和恶性肾上腺皮质癌; 儿童发病率较低, 且以功能性肿瘤多见, 与成人不 同, 儿童最常见的表现是性征异常(同性或矛盾性 性早熟); 腺瘤因瘤细胞内含脂质, CT 值较低, 表现为肾上 腺区低密度肿块, 密度均匀, 边界清楚, 体积常较 小, 伴瘤内出血时密度较高, 动态增强对病变定性 诊断帮助较大, 常表现为快升快降型或慢升快降 型; 皮质癌呈实性类圆形或分叶状, 坏死、出血常见, 可有钙化、中央瘢痕等, 密度不均, 增强后延迟扫 描肿瘤实性成分强化持续时间较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大的细胞组成 , 胞浆嗜酸性 , 呈 大泡或小泡状聚集排列 , 高倍镜下 , 核分裂象多见 , 有 许多不 典型的细胞分裂象 , 组织结构紊乱 , 有粗大的纤维条带 , 显著 的细胞多型性和核异形 , 广泛的坏死 、 出血 、 钙化和血 管袖套 状浸润 [ 11] 。
G uangdong M edical Journa l M ay 2008 , V o. l 29 , N o. 5
! 877!
实验室检查还可 以鉴别生 理性 的肾上 腺皮 质功能 初现 ( adrenarche) 和先天性的 肾上腺增生症 ( CAH ) 。 特别是肿瘤 还比较小的时候 。 生 理性的肾 上腺 皮质功 能初 现指的 是在 人类肾上腺皮质的发 育成熟期 ( 6~ 10 岁 ), 生理性 的出现血 液中脱氢表 雄酮 和雄 烯二 酮水 平增 高 , 给 予口 服地 塞 米松 后 , 血液中脱氢表雄酮和 雄烯二 酮的水 平会 有显 著下降 , 这 一特点可与肾上腺 皮质癌 鉴别 。 先 天性的 肾上 腺增生 症患 者因存在血液中 17 羟孕酮的基础浓度增高或 ACTH 刺激下 的峰值浓度增高可以 鉴别 [ 8] 。
5 影像学检查
由于 90 % 以上的儿童肾上 腺皮质 癌患者 都有临 床症状 和内分泌激素的异常 , 所以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性比 起成人患 者来说要低一些 。 但 是影像学 检查 对于制 定手 术计划 以及 判断疾病的分期 方面至 关重要 。 恰 当地使 用 M R I 、 CT、 超声 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 可以帮助外科医生了解肿瘤局 部侵犯的 范围 , 是否有转移以及是否有下腔静脉癌栓形成 。 另外肿瘤 的大小与侵犯范围 也提示 了肿瘤 的预 后 。 由于 肺和肝 脏是 肿瘤最常发生转移的器官 , 因此有必要 常规做胸 、 腹部的 CT 检查 。 少部分患者有骨骼和中 枢神经系统受累 , 因 此在初始 检查中常包括锝元素骨扫描 , 但中枢神经系统影像 检查目前 还不是常规检查项目 。 CT 是最常使用的检查 项目 , 在 CT 上 , 肿瘤 一般边 界清 楚 , 大的肿瘤内部可见星状的出血 、 坏死 、 纤维化 区域 。 这些 星状区域在磁共振 T2 加权成像呈高 密度 。钙 化在肿瘤中很 常见 。 由于 CT 可能遗漏 腔静脉中的 瘤栓 , 需要另外 做超声和 磁共振检查来补充 , 尤其腔静脉有受压或血栓的 时候 。 超声 甚至可以在 CT 和磁共振都没发现的情况下显示肿瘤对下腔 静脉的侵犯 [ 9] 。 由于肿瘤代谢活 跃 , 全身的 FDG ( 氟脱氧 葡萄糖 ) - PET 检查应用日益广泛 。 它主要用 于发 现肿瘤 的远 处转移 或术 后复发 。 但这项技术 在儿童肾 上腺 皮质癌 中的 应用还 没有 得到系统的评 估 [ 10] 。 侵 入性 的检查 技术 如动 脉造 影 、 静脉 造影一般不使用 。 至 今所有上 述的 影像检 查技 术都无 法可 靠地鉴别肿瘤的良恶 性 。
[ 7]
2 发病机制
儿童肾上腺皮质 癌确切 的发 病机 制还不 清楚 。 大 约有 50% 的肾上腺皮质癌有遗传背景 , 至少有两种遗传 综合征与 肾上 腺 皮 质 癌 明 确 相 关 , 它 们 是 L i- F raum en i 综 合 征 和 Beckw ith- W iede m ann 综 合征 。 前 者是 一种 罕见的 疾病 , 是 由于 17 号染色 体短 臂上 的 肿瘤 抑制 基 因 p53 发生 突 变引 起 , 在 L i- F raum en i综合征 的家 族中 , 患肾 上腺 皮质癌 的概 率是普通人群的 100 倍 , 后者是由 于染色体 11P15 区的突变 引起 [ 2] 。 M ILLER [ 3] 于 1968 年首先 提出 儿童 肾上 腺皮 质癌 具有 遗传基础 , 经过多年的研究 , 目 前较为普遍接受的观点 是 : 绝 大多数患肾上腺皮质 癌的 患儿 ( 小 于 4 岁 ) 都存在 胚系 p53 外显子的突变 , 而较为年长的儿童和成人则大多不 携带胚系 p53 的突变 , 他们的发病机制可 能与获 得性的 体细胞 突变有 关 , 这种突变主要表现在染色体区段的扩增和缺 失上 。 通过 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 研究得 出的最 为重要 的发 现就是 染色 体 9q34 区拷贝序列的 持续 扩增 , 显 示这一 区域 与肾上 腺皮 质癌的发病有较为密 切的关系 [ 4] 。 环境因素与肾上 腺皮质 癌的 关系 难以证 实 。 由于 儿童 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年龄很小 , 所以推测可能与产 前接触致 癌物有关 , 有母亲孕期接触致癌物而发生儿童肾上 腺皮质癌 的个别报道
[ 6]
床特点等与成人肾 上腺皮 质癌明 显不 同 。 本文 就儿童 肾上 腺皮质癌的研究进展 作一综述 。
1 流行病学
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 的资料 , 在儿童所有 的恶性肿 瘤中 , 肾上 腺皮质 癌约占 0 2% 。 0~ 4 岁 是一个 发病高 峰 , 在 0~ 4 岁 , 儿童肾上腺皮 质癌的 发病率约 为百万 分之 0 4, 4~ 14 岁 , 发病率下降 到百 万分之 0 1 。 肾上 腺皮 质癌 的发 生率有 性 别 差 异 , 多 见 于 女 孩 , 男 女 发 病 率 之 比 大 约 为 1 2 2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发病有地区差 异 , 14 岁以下儿 童肾上腺皮质癌发 病率 , 全球最 低的是 香港 和孟 买 , 为 百万 分之 0 1; 最高的是巴西南部 , 达到百万分之 3 4[ 1] 。
! 876!
广东医学
2008 年 5月 第 29 卷第 5期
G uangdong M edical Journa l M ay 2008, V o. l 29 , N o. 5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研究进展
胡鑫林
1
1
综述
郑军华
2
审校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421 医院泌尿外科 ( 广州 510318); 2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 上海 200072) 儿童肾上腺皮 质癌是 一种罕 见的疾 病 , 其流 行病学 、 临 症状 , 其发生率 约为 80% 左 右 。 雄 性化 是由 于肿 瘤过 度分 泌雄激素引起 。 雄性化 的临床 表现 包括 : 阴 毛出现 , 阴 蒂肥 大 , 阴茎增大 , 面部痤疮 , 声音变粗 , 多毛 , 肌肉发育增 强和生 长发育的 加 速 。 大 约 55% 的 患 者 表现 为 单纯 的 雄 性化 症 状 。 有的患者除了雄性 化外可 伴发 其他 内分泌 症状 , 如 : 库 欣综合征 、 醛固酮增多症等 。 单纯表现为库欣综合症 的约占 5 5 % , 单纯表现为醛 固酮增 多症 或女性 化的 极为罕 见 。 无 任何内分泌症状的约占 10 % 3. 2 库欣 综合征

3 临床表现
儿童肾上腺皮质 癌区别于 成人 肾上腺 皮质 癌的主 要特 点之一就是大部分的儿童肾上 腺皮质癌是有症状的 , 常见的 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 面 : 3. 1 雄性化 雄性化是儿童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最 常出现的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2003级硕士研究生
广东医学
2008 年 5月 第 29卷第 5期
7 治疗与预后
7. 1 手术 治疗 外科手术是治疗肾上腺皮质癌首选 的主要 方法 , 也是唯一可能治愈肾上腺皮质癌的方法 。 对于 每一个 患有肾上腺皮质癌的患儿都应该考 虑施行根治性外科手 术 。 手术通常采用经肋缘下切口经腹途 径 , 也可延长为人 字切口 或双侧肋缘下 切口 , 少数 患者 可能 会需 要 采用 胸腹 联 合切 口 。 全切术的范围根据局部浸润侵 犯的程度可能包括肾 脏 、 胰腺的一部分和 ( 或 ) 肝脏 或其他邻 近器官 。 对于肿 大的淋 巴结在术中也应予 以清除 。 由 于儿童 肾上 腺皮 质癌进 展迅 速 , 内部常有坏死 、 出血 , 肿 瘤较脆 , 因 此经 腹腔 镜途径 的手 术切除并不提倡 , 因其易引起肿瘤破裂和种植转移 [ 8] 。 对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肿 瘤 , 同样应该积极 手术治 疗 , 配合辅助化疗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 7. 2 辅助 化疗 肾上腺 皮质癌 的辅助 化疗 效果不 理想 , 这 是由于肾上腺 皮质癌 细胞 常表达 多药 耐药 基因 M DR, 对普 通化疗药物不 敏感 , 现有 的化 疗方 案都 是 以密 妥坦 为 基础 的 。 密妥坦是一 种杀 虫 剂 , 能够 特 异地 引 起肾 上腺 皮 质坏 死 , 因此被广泛用于肾上腺皮质癌的辅助化疗 。 辅助化疗应用于以下 情况 : ∀ 无法 手术的 患者 , # 术后 发生转移复发的可能性较高的 , ∃ 用于控制肾上腺激 素过度 分泌引起的症状 。 单纯应 用密妥 坦化疗 大约对 15% ~ 60% 的患儿有效 , 儿童的化疗 效果与 成人相 似 , 密妥 坦的毒 副作 用比较显著 , 可出现恶心 、 呕 吐、 腹泻 、 嗜 睡、 精神障 碍 、 共济 失调 、 视物模糊 、 头痛 、 肝肾损害 。 还可能出现肾上腺 功能不 全的表现 。 为了提高辅助化疗的效 果 , 可以联用其他 的普通 化疗药 物如 : 5- FU、 鬼 臼毒素 、 顺 铂、 炭铂 、 环 磷酰 胺等 , 联 用后 , 可降低密妥坦的用 量 , 减少 其毒副 作用 。 至今仍 没有 一个标准的化疗方 案 , 国 际上较 常采用 的是 顺铂 、 鬼臼 毒素 加密妥坦的三联方案 [ 12] 。 7. 3 预后 与展望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的预后主要取 决于肿 瘤的恶性程度与临 床分期 。 肿 瘤是否 能够 被完 整手术 切除 是一个重要的预后 影响因 素 。 而能够 完整 切除 的患儿 长期 存活率达到 75% 。 肿瘤 的大小 也是一 个预 后影响 因素 , 超 过 200 g的肿瘤 , 存 活率为 39% ; 而小于 200 g的达到 87% 。 肿瘤分泌激素的类型对预后也有影 响 , 单纯雄性化表 现的患 者预后好于合并有 库欣综 合征的 患者 。 另外 , 年龄 越小 , 预 后越好 。 儿童肾上腺皮质癌 是一 种罕见 的疾 病 , 要彻底 研究 它 , 国际间的协作显得很重要 , 只有这样才能收集到更多 的病例 来揭示其内在的规律 。 1990 年 建立了 国际儿 童肾上 腺皮质 癌的数据 库 , 到 目 前 为 止 , 已 经 收集 了 超 过 250 例 患 儿 资 料 [ 6] 。 相信随着国际合作的广泛深入 , 必将大大加速我们对 于这一疾病的研究和认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