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三课时)
教师提出一些关于月亮的问题,如“ 你们觉得月亮像什么?”、“你们曾 经在哪里看过最美的月亮?”等,引 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引入课文。
背景介绍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的相关背景和创作 该文的目的。
时代背景
简要介绍该文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和社会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课文。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了解《望月》的作者和相关背景 。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 和意义。
情感目标
教学要求
学生能够感受到月亮的美,培养对大自然 的热爱之情。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鼓 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同时注意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2第二课时:文本解读与内容分 析
介绍适合《望月》主题的互动 教学工具,如电子白板、课堂 互动软件等,以增强课堂互动
效果。
参考书目
《中国月亮文化史》
详细阐述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 影响,为理解《望月》主题提供文化 背景。
《唐诗三百首》
选取与月亮相关的唐诗进行解读,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月亮在诗歌中的象征 意义。
《文学理论教程》
从文学理论角度分析《望月》的写作 技巧和主题思想,提升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进 行课堂展示。
教学资源
推荐相关书籍、文章、网 站等,为学生提供拓展学 习的素材。
作业布置与要求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月亮的短文,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表达对月亮的感受和理解。
作业要求
字数不少于500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能够体现个人特 色。
04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案、教学设计
2.引出本课课题《望月》,让学生在课题中感受月亮的神秘与美好。同时,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增强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初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针对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词汇。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方面: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实践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层次去体会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方面: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真实的月夜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受课文所描绘的意境;采用比较法,让学生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对月亮的描绘,了解月亮在文学中的象征意义;利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提醒学生加强对生字词的识记和运用。
3.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月亮,尝试用所学知识描绘月亮,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作业布置
1.课后阅读:请同学们选择一首描绘月亮的古诗词进行阅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解释诗词中的意境,感受诗人对月亮的情感表达。
6.课后实践,巩固提升:布置与课文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观察月夜、创作月亮主题的小诗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7.关注情感,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入新课
1.教师以一首古典诗词《静夜思》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月亮与诗人的情感联系。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月亮代表了什么,激发学生对月亮的探究欲望。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望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望月》,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古诗《望月》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
2. 运用古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五年级下册。
2.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月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颜色。
2. 提问:你们对月亮有什么了解?你们最喜欢什么时候的月亮?为什么?二、学习古诗(15分钟)1. 教师出示古诗《望月》的标题和作者,让学生猜测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2. 教师朗读古诗,学生跟读。
3. 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 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义和感受,并向全班汇报。
三、分析古诗(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韵律和修辞手法,如押韵、对仗、比喻等。
2. 学生分组合作,找出古诗中的意象和比喻,并解释其含义。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
四、创作古诗(15分钟)1.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或情境,让学生自由创作古诗。
2. 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创作一首古诗。
3. 学生向全班展示他们创作的古诗。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答以下问题:你对古诗的理解有了哪些提高?你觉得自己在创作古诗方面有哪些进步?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本节课学习的古诗《望月》。
2.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月亮的读后感。
《望月》教学案例
《望月》教学案例
在教学“望月”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赏月亮、了解月相、传统月节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月亮的形成、特点和文化含义。
以下
是《望月》教学案例:
一、观赏月亮
在晴朗的夜晚,带领学生到户外观赏月亮。
观察月亮的形状、亮度、颜色等特点,让学生体验到月亮的神奇之美。
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望远
镜或望远镜App等工具更清晰地观测月亮,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兴趣。
二、了解月相
通过图表或实物模型展示不同月相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月相是
由月亮绕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导致的。
可以设计实验让学生模拟地球、月球的运动,加深对月相的认识。
三、传统月节
介绍中国传统的月节,如中秋节、元宵节等,让学生了解这些节日
和月亮的关联,探讨中国古代人们对月亮的观念和文化内涵。
可以组
织学生制作月饼、灯笼等传统手工艺品,感受中华文化中对月亮的独
特情怀。
通过以上教学案例,学生成长在对月亮的观察中培养了对自然的热
爱和敬畏之心,同时也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望月不
仅是一次美好的教学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的教
育活动。
愿我们的学生在望月中,汲取到更多的智慧和力量,让他们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始终怀揣着对月亮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许。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
望月教学设计(优秀7篇)《望月》教学设计篇一一、导入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1)师生交流(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1)学生读课文【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3)3—一三小节写了什么呢?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
(教师板书:挑战背诗)(4)14-21小节呢?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
(教师板书:谈论月亮)【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
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6)师生交流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望月》教案(第一课时)
《望月》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字音,读通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本课主要内容;3、学习“月下江景”部分,感受月夜江景之美,并能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读来展现这种美。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月的知识、诗句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上课之前,先来听老师唱首歌好吗?(师唱《月之故乡》。
)2、大家听出来没有?教师唱的是什么?(板书:月)3、月亮,想必大家都很熟悉。
谁来谈谈你所了解的关于月亮的知识。
4、自由交流,师作点评。
5、展示图片:看!晴朗的夜空,月亮静静地望着我们,她是那么圆,那么亮,那么美,那么神秘。
古往今来,人们有的作诗,有的绘画,有的写文,有的歌唱……来描绘月,赞美月。
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赵丽宏走进“月”的银色光辉。
(板书:望)6、齐读课题——《望月》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昨天,大家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读后的感受?2、交流感受。
(板书:美)3、师生配合轮读课文,进一步指导读好课文。
(重点指导读得不准的字音和第二小节的有关语句。
)4、读了课文,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月亮的美。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月亮的什么美?5、结合学生回答,指导划分课文层次。
(板书:景色美、诗句美、幻想美)6、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品读感悟,欣赏月景。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2小节,看看月下之景美在哪里。
圈划出重点词语。
(安详、洒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光斑、跳动、隐隐约约、伸展、起伏、镀上、银色、花边……)2、交流。
(1)“安详”:换词,读。
(2)“千点万点、晶莹闪烁、光斑、跳动”:这样写好在哪里?写出了什么美?像什么?读。
(多媒体辅助)(3)“隐隐约约、伸展、起伏、镀上、银色、花边”:写出了什么美?抓省略号,像什么?读。
(多媒体辅助)3、师引读第二小节,结合多媒体,小结出“安详美、跳动美、朦胧美、色彩美”。
4、指导朗读:指读—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指读—女生读—男生读—齐读。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望月》教学设计篇1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生声音响亮)师: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生读(声音柔和多了)师: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出示:江月图)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老师先来了解同学们的读书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时帮助学生正音,并指导读好文中的诗句)师: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你有没有发现,在这篇课文中分别写到了哪些人眼中的月?板书:“我”诗人小外甥师: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读读。
cia出示文中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课堂声音比较的嘈杂)师:看来,声音这样嘈杂的读,是很难欣赏到真正的月色,这是一段优美的文字,要能静静的品味才会让人动心动情,让我们在书上静静的读一读这段我眼中望见的月色,边读边想,从文字里想像出一片月色,慢慢欣赏!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师:如果读了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师: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想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生:我会用上“优美”,优美的月光。
师:美的就像一幅画!我们都感觉到了。
生:我会用上“朦胧”,朦胧的月光。
生:我会用上“宁静”,宁静的月光师:你从哪感觉到宁静的?读出来生:(读)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师:是不是没有一点声音呢?你听(读)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听到了什么声音?生:流水的声音。
师:有了流水的声音,还能用上“宁静”吗?学生有的说可以,有的说不可以生:我认为也是可以的,正因为周围很宁静所以才会听到流水的声音。
《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
《望月》的教学设计《望月》的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望月》的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望月》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简析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二、教学目标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三、设计理念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四、设计特色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五、教学准备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
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
哪四个地方?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三)学习第二自然段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
(出示画面)。
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
展示课《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白莲寺小学陈绍平【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图画等多种情境创设,在朗读、欣赏、吟诵、表演、想象等一系列的互动活动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感受散文、诗歌、童话等不同视野下月亮的风格。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下江景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读创境,激趣引情1、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彩云追月》《月光曲》片段创设阅读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2、谈话导入教学主题,揭示课题:《望月》。
二、理读清障,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聆听课文朗读,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写了什么人?什么事情?文中写了哪些内容?3、师生互动交流,结合课题说说主要内容。
三、研读质疑,互动探究1、出示课文1、3、13自然段,指名朗读。
其他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看看这三段话会不会使你产生些什么疑问?2、再读课文,师生互动交流,讨论探究。
解决大家提出的疑问。
3、找出课文里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赏读生情,品词析句(一)走近月下江景,沐浴月色清辉1、轻轻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赏析:月光的美是一种怎样的美。
3.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这种意境读出来。
(二)步入古诗殿堂,品味优雅意境1.分角色朗读,一起把月下背诗的内容读一读。
读前想一想,月下吟诗应该在怎样的气氛里?他们吟诵的每句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趣?2.请学生扮演舅舅与小外甥吟诗。
全班同学评点。
男女同学一起扮演舅舅、小外甥对诗。
3.参与到他们的背诗中去,也来你一句我一句。
(三)、迈进童话乐园,唤起纯真童心1、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谈谈会跟月亮说了些什么呀?2、自读小外甥充满童话般的语言。
3、请学生扮演小外甥。
在评与读中体验小外甥纯真的童心,神奇的话语。
朗读小外甥充满童趣的话。
《望月》活动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齐读课题。
(声音轻柔一点)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月》这篇课文围绕月亮,先写了作者看到的江中月(生齐读),接着写了诗人们看到的诗中月(生齐读),最后写小外甥看到的幻想中的月(生齐读)。
(课前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过渡:夜深人静,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首先到江轮甲板上欣赏江中月。
二、活动一:江中月1、轻轻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安详宁静皎洁(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感觉月亮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清辉。
你的朗读,让大家都沐浴在了一片清辉下。
我仿佛已在这片清辉下沉醉了。
你还画下了哪些令你心动的句子?(2)月光洒落在长江里……跳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有了流动的江水作衬托,月光又有了一份动态美。
)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
评价:你的朗读有了月光灵动的美。
其他同学也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独特感受。
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点点光斑就像一个个月精灵在跳动!听了你的朗读,江面上宛如又多了许多起舞的精灵。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江两岸……起伏着。
谈感受。
隐隐约约——朦胧美。
(把这份朦胧美读出来。
)(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这里的花边是镀上去的,见过什么东西是镀上去的?(用镀组词)看老师手上这条镀了白金的手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很亮)对!就是这种感觉!月亮就像装饰品一样,为芦荡、树林和山峰镀上了一层闪着银光的花边。
《望 月》教学实录及评析_教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实录及评析本文是关于《望月》教学实录及评析,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望月》教学实录及评析执教、整理:金鹤评析:万小强[教学实录](课前播放歌曲《但愿人长久》,上课初始优美的音乐仍萦绕着整个课堂)师: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本文作者同样被月连深深地迷住了,写下了这篇美文。
(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围绕“望月”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生:文章围绕“望月”首先写了作者独自在甲板上赏月,接着写了作者和小外甥在月下吟诗诵月,最后写了作者和小外甥谈论月亮。
(师相应板书:赏月诵月论月)(评:音乐创境,情景导入,奠定情感优美基调,资源意识应用到位。
同时紧扣“月”字,把握重点,提纲挈领。
)师:每个人眼中的月亮是不同的,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静静地听老师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师范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师: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生1:我仿佛看到了皎洁的月光洒在江面上。
生2:我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在我们身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星星点点的光斑在江面上跳跃。
师:大家说得很好,下面再轻声读读这一段,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句话,并读好它。
(生边读边划,师巡视)师:谁来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出示第二自然段)生1:我喜欢的句子是“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生1:“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很美,让我感觉月亮像个顽皮的孩子在江面上跳跃。
生(补充):让我感觉月亮像个纯洁可爱的小天使。
师:我们把这几个最能体现月亮动态之美的词语圈出来,你再把它读一读,相信会读得更美。
(生1更有感情地读)生2:我喜欢“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
因为“隐隐约约”就是若有若无,若隐若现,给人一种朦朦胧胧的美。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落儿岭中心小学梅兴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师:讲解法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教学设计
界, 读 出诗的情感, 诗的韵味 。 殊不知这样一来, 就有脱 离文本之嫌疑 。 在情感 朗读之前插入分角色朗读 , 既源
于文本 , 又让学生体会到 : 相 同的文字可以有不同的读 法, 而不同的读法又意味着不同的理解 , 带着不同的理 解来读相 同的诗歌 , 会 带给所有人 不同的感觉, 这就是
41
( 二) 走进“ 诗 中月” , 感受月亮之情 师: 这就是江中月 , 那 么清幽 , 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 难怪作者今晚怎么也睡不着。 其实 , 睡不着的又岂止是
T e a c h i n g R e s e a r c h f o r P d m a r y a n d M d i d l e S c h o o l s
一
、
教 学 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 2 5 课。 二、 教 学 目标 ( 1 ) 感受课文 中语言文字 的优美 , 有感情地朗读课 文, 领略中国月亮文化的源远流长 。 ( 2 ) 通过不 同形式 朗读有关月亮 的古诗 , 积累描写 月亮 的经典诗句 ,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诵读 的
dd i l
教 = ^‘ 学 ,_ 设 ^, 计 -
誓 誓 _
第 4期
语言文字的魅力 】
( 三) 品味 “ 心 中月” , 感受 月 亮之韵
过渡 : 作 者 心 中的月 亮会 和小 外甥 的一 样 吗?会 和 你 们 的一样 吗 ? ( 1 ) 同是 天 上 的 一 轮 明月 , 一 落 到人 间 , 一 落 到 人 的眼 睛里 、 心里 , 都会 不 一样 。 这 就是 月亮 本无 情 , 情 在 人心间。 ( 2 ) 打开 中国 的文学 史 , 每 ~ 页上 都 有仰 望 月 亮 的 目 光。 古往今来 , 多少这样的文人墨客借助各种文学体 裁表 达着 自己的 心 中月 。 ①出示贾平凹《 月迹》 , 让学生读一读。 在 这群 小孩 子 的 眼里 ,这 月 亮就 是 按 在天 空 上 的 印章?这是多么富有童趣的想象 , 想累了 , 孩子们就甜 甜地 睡 了 , 这 是 多么美 好 的生活 ! ② 出示冰心 《 寄小读者》 : 静美 的月亮 , 自然是母亲 了。我 半夜 醒来 , 睁眼看 见她 , 高 高 的在 天 上 , 如 同俯 着 看我 , 我 就欣 慰 , 我又 安稳 地在 她 的爱光 中睡去 。 师 读 。在 冰 心奶 奶 的 眼 中 , 这 月亮 就是— — 母 亲 , 这 么温 柔 , 深 情 地看 着 自己 的孩子 。 ③ 出示朱 自清的《 荷塘月色 》 。 朱 自清笔 下 的 月亮 不是 那 个小 小 的印章 ,也 不是 慈祥的母亲 , 它柔和的光洒在荷塘上 , 这恍如仙境的美 景让作者的心境也渐渐美好起来! ( 3 ) 古往 今来 , 月亮 不仅 仅 出现在 优 美 的文 学 作 品 中, 也 出现在 很 多 的艺术 作 品 中 。很 多音 乐 家 、 画 家 心 中也 有属 于 自己的一轮 明 月 。 你 们想 看 吗? 想 听 吗? ( 教 师出示一组画家的月亮作品, 有油画 、 版画、 水墨画等 ) 师: 耳畔这优雅的曲子就是《 春江花月夜》 。 师: 这是梵高 的著名油画《 星月夜》 。 ( 4 ) 几千年来 , 这多情 的月亮赋予我们所有人种种 的情怀 。而每个人走进月亮的感受 、心情又是迥然不 同。 课后 , 同学们可 以继续读一读与月亮有关的诗词散 文, 听一 听月亮 的歌 曲, 欣 赏画家所画的月亮 的画 , 感 受每一位作者截然不 同的内心世界 。 让我们记住“ 月亮 本 无情 , 情 在人 心 间 !” 【 设计意图: 很 多老师在让 学生写完 自己的心 中月 后 就 告一 段 落 , 感 觉此 节课 圆满 结 束 了 , 但 是语 文 学科 仅 仅是 教语 文吗 ?新课 标 指 出: 要 让 学生善 于通过 专题 学> - 3等 方 式 , 沟 通课 堂 内外 , 沟 通 听说 读 写 , 增 加 学生 语 文 实践 的机 会 。我 们 的语 文课 只是 一个例 子 , 笔 者希
《望月》教学设计完美版
《望月》教学设计完美版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通过研究《望月》,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欣赏能力,并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内容1. 《望月》的背景介绍:通过给学生讲解作者、情节背景等内容,帮助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文学技巧的分析:指导学生分析小说中作者使用的文学技巧,如比喻、象征等,以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3. 阅读理解练: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并提升阅读能力。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望月》的作者、情节背景等,为接下来的研究打下基础。
3. 文学技巧分析:选择几个关键的文学技巧,与学生一起分析,并引导学生挖掘更多的文学技巧。
4. 阅读理解练:布置相关的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整体讨论,分享对小说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作品中的人与自然关系。
6. 总结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收获,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理解练的成绩以及课堂讨论的参与度等来评估学生的研究效果和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1. 《望月》的文本材料和相关资料。
2. 阅读理解练题目。
3. 课堂讨论的话题和问题。
教学延伸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撰写一篇关于《望月》的读后感或批评文章,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提供更好的教育体验。
《望月》教学设计9篇 望月教学设计及板书
《望月》教学设计9篇望月教学设计及板书下面是收集的《望月》教学设计9篇望月教学设计及板书,以供借鉴。
《望月》教学设计1教材简析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望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高获取、处理信息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
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词美、想像美)。
(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二、交流上节课的学习成果。
齐读上节课作业要求:读一读课内课外描写月色的美文;听一听关于月色的音乐;找一找描写月色的诗词;画一画文中所描写的月色美景;写一写我们家乡的月色美景(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把可在交流社区中展示的内容早日上传)交流展示。
三、自主探究选择你喜欢学习的某一方面或课文所有内容,认真品味课文语言文字,浏览相关资料,完成学习目标。
1、诗词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3)与学习伙伴对诗。
2、想象美:(1)小外甥有哪些幻想?小外甥的幻想说明了什么?(2)感情地朗读小外甥幻想的句子。
(3)再次欣赏网站中美丽的月色,联系生活,说说你幻想到了什么?四、合作交流学习成果。
1、感受诗句美(1)我”和小外甥对了几回诗,(三回)对了哪些诗,它们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诗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你五字我也五字)(明知故问、抒发思乡情怀、诗人都在江上赏月)(2)从小外甥和“我”的对诗中,你体会到小外甥是个怎样的人。
(聪明好学、爱幻想)(3)他们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
2023年《望月》教案
2023年《望月》教案2023年《望月》教案1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欣赏三首诗词。
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重点和难点:1、形象和情感是如何统一的。
2、景和情是怎样统一的。
3、朗读三、教学设计:熟读或者背诵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创设自身情景,铺设感情基调(让学生谈谈对中秋的认识:月饼、月亮、团圆、思念)导入所学课文。
二、深入课文:反复阅读、揣摩诗词,谈谈你最喜欢哪一首,说明理由。
共同欣赏:(侧重于意境的分析)十五夜望月唐王建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
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含“月”试分析。
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
“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水调歌头北宋苏轼1、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
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
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
2、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考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瑰丽又不离现实生活。
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把握作者思想情绪:因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
但作者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3、拨:上下片都有包含人生哲学意识的句子,找出,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滨小学李晓芳
【教学理念】
以“月”为核心,从“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
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
3、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的内容。
4、展开幻想,描述心中的月亮。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
【教学难点】
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
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
3、你还有哪些感受?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
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
4、指名朗读。
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
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
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
(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
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
谁为我们来上一句?]
(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
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
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
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
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
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
同学们请看!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
(1)出示月亮图。
(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25 望月
写景月下江景动静结合
月下对诗
叙事聪明好学
月下幻想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