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伟大的思想体系,其核心内容是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系统论述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重要性及不可替代性。

一、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它追求客观事物的真实性和客观规律的客观性,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不是主观臆造的。

唯物论首先强调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它认为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根本动力,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表现。

唯物论认为,政治、法律、宗教、文化等等上层建筑的变革都是在经济基础的变革推动下发生的。

其次,唯物论强调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才能指导实践;而实践则是对理论的验证和完善。

唯物论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人们才能不断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最后,唯物论强调发展是相对的、不平衡的。

唯物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发展的,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

唯物论指出社会发展的律动是不平衡的,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在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它从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出发,研究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论首先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类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的社会活动必须有物质生产和物质交流作为基础,历史唯物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引起的。

其次,历史唯物论认为,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中的各种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的存在。

当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时,上层建筑中的各种观念和制度也会随之变化,从而引发社会的变革。

最后,历史唯物论强调社会的革命性质。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通过社会的革命来实现的。

革命是社会发展的阶段性表现,通过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起新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好几种提法,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等等。

那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呢?对这些提法将一个一个地回答。

首先回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呢?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叫做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它的内容来说的。

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唯物辩证的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所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

旧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脱离的。

旧唯物主义的特点是和辩证法相脱离,因而是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实际的,也是符合科学的。

但是,世界是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这就使世界丰富多彩、气象万千、生生不已、朝气蓬勃。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却把世界看成是单调的、枯燥的、死气沉沉的,要说有发展,也只是数量增减和场所变更。

所以,旧唯物主义总的来说不是科学的唯物主义。

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辩证法虽然承认世界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是它脱离了唯物主义,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为意识决定物质,这是头朝地脚朝天倒立着的辩证法,因而是不科学的。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都是相脱节的吗?不是的。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也有过结合,比如,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就是相结合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也有类似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结合的情况。

但是这种结合都没有科学的论证,没有系统的理论,因而不具备科学的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不同于以往哲学的各种形态,但是它又吸取了以往哲学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它是在革命实践基础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是贯穿着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和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

■文史研究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实践唯物主义基本辨析文/南亚茹一、引言维科学的基础上创立的系统科学的逻辑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一直以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域理论思维形式。

(二)历史唯物主义.|l 里面总是不断地听到辩证唯物主义、历“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在历史唯物主义(h is t or i∞l material· 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说法,那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i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么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分,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唯物主义到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指涉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着什么?它们相互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后来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

列的一般方法论。

和联系以至于人们总是混淆不清?它们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各自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又有什么样的渊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源联系或归属关系?它们在马克思主义物辩证法”等概念。

这些概念的实质完或“唯物主义历史观”。

恩格斯1892年哲学内部各自的地位如何?这些都需要全一致,只是侧重点有不同。

在马克思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梳理和探讨,本文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在此拟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试图能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给出一番清晰的说明,为以后的学习和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

辩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社会学”、“唯研究做好基本工作。

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在开始三者的辨析之前我们首先必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观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映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中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观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观,探讨其核心概念、理论基础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一,它认为历史发展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的存在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人的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

这意味着社会的经济基础对于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是指社会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社会的前进。

3. 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阶级斗争的普遍性。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进程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同的社会形态都是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演变而来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推动力。

4. 社会形态转变的基本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社会形态的转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引发的。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和旧的生产关系相适应时,就会爆发革命,推翻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社会形态。

二、历史观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它对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具有深刻的洞察力。

1. 历史是由人民创造的。

历史观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历史的进程是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和创造活动推动的。

2. 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历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方向是由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即物质生活的进步和改善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的追求幸福和自由也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3. 历史发展具有不断曲折和复杂性。

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历史进程中存在着各种社会矛盾和斗争,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

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哲学根基。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下面将从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阐述其重要性。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在于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意识是生产关系的产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指导革命斗争、建设事业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根据社会实际情况来观察和解释社会现象,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认识和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科学和有效,更好地推动历史前进。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重视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剖析,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自我运动的过程,社会的矛盾和运动是客观规律,而不是人为制定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最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曲折复杂的发展过程,每个时代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以及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

这一理论认识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作用和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更在于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的理论基础,为其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表现在其在指导实践中的作用、深刻剖析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具有持久的理论生命力三个方面。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为指导实践、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经典]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主要意义

[经典]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主要意义

简述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意义。

:第一,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历史观革命性变革的基础。

(3分)第二,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科学回答,宣告了唯心史观的破产。

依据这一原理,马克思主义从社会生活各种领域划分出了经济领域,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了生产关系。

将一切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进而将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发展的高度,从而将社会形态的发展看成自然历史过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3分)68.第24题简述意识的本质。

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3分)第二,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2分)一方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一切观念的东西都可以在客观世界找到其&ldquo;原型&rdquo;,意识的源泉不在人脑,而在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

(1分)另一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具有主观特征。

否认意识的主观特征,把意识看成特殊的物质,是庸俗唯物主义。

(1分)69.第25题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1分)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3分)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3分)70.第26题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原理。

答: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不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超前于社会存在的发展,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有时又滞后于社会存在。

(2分)第二,社会意识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辨析

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辨析

关于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辨析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是哲学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在理解和解释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虽然这两个概念在字面上相似,但它们在实际的含义和应用上却存在一些微妙的差异。

本文旨在辨析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以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这两个理论工具。

Materialism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re two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y, playing a crucial role in understanding and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human society. Although these two concepts are similar literally, there are some subtle differences in their actual meanings and applications. This article aims to distinguish the concepts of materialist historical view an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n order to more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apply these two theoretical tools.我们将对唯物史观进行详细的阐述,探讨其核心观点和方法论。

接着,我们将讨论历史唯物主义,并与唯物史观进行对比,揭示它们之间的异同。

在辨析过程中,我们将关注这两个概念在理论起源、核心思想、应用领域等方面的差异,并尝试澄清一些常见的误解。

We will provide a detailed exposition of the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exploring its core viewpoints and methodology. Next, we will discus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compare it with the materialist view of history to reveal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process of differentiation, we will focus on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two concepts in terms of theoretical origin, core ideas, application fields, etc., and attempt to clarify some common misunderstandings.通过本文的辨析,我们希望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唯物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并在实际研究和应用中准确运用这两个概念。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的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的地位

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的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主张历史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为表现的,这一观点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首先,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它不仅理论上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我们可以借鉴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方向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讨,从而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有助于加深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点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方向和目标。

再次,历史唯物主义有助于指导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以经济基础为基础、上层建筑为表现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根据客观规律,注重经济基础的发展,同时也要注重上层建筑的建设,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只有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综上所述,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理论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加深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指导我们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

只有牢固树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辩证唯物主义是作为唯物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存在的,而历史唯物主义则更加突出了辩证性和历史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是对世界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无所不在的复杂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辩证法是指观察、分析事物时要注重全面、具体、相对、发展的方法,而唯物主义强调以物质为基础,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

历史唯物主义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社会各个方面的变化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而产生的。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具有客观规律性,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人类社会按照一定的发展阶段逐步演变。

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强调了历史的主观能动性,历史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强调历史发展的辩证性和曲折性,历史上每一个时期都是新旧冲突、对立统一的过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还指出,历史是不断前进的,历史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人类社会将朝着更高级的形式发展。

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的实践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认识历史的方法论,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我们应该根据历史的发展规律,坚持发展的观点,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为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观强调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历史的进程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只有把握历史的规律,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的变化,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深入研究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积极引导社会发展的方向,推动社会向着更加公正、平等、和谐的方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思想史上一座重要的哲学丰碑。

它在世界哲学史上创造了新的理论前景和独特的历史地位,被誉为“世界哲学史上最伟大的思想体系之一”。

它建立在对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深刻认识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

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一种发展,并在社会历史领域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而引发的,是人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生产活动的发展所必然带来的。

从而建立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观点,即“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唯物史观的根本特征是历史的唯物主义,即认为历史发展是由物质力量的变革而引发的。

马克思曾说过:“历史是阶级斗争史。

”即每个历史时期都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而引发的,而阶级之间的斗争又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而引发的。

只有客观地诠释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才能真正理解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

二、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核心原则,它不仅提供了揭示事物本质的方法和找出普遍规律的方法,也能够显现出历史发展的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的是一种理论的方法,它关注着事物内部的联系和过程,并从矛盾的对立面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强调对于矛盾的处理和人类对于矛盾的认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本质,对于矛盾的处理方式体现着文化和思想的创新和创造。

通过分析和对矛盾的处理,人类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使其升级和进一步发展。

三、人类自由与解放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两个基本原则给予了人类极大的自由和解放。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类自由观念来源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类自由从实践中产生,也只有在实践中发展。

唯有克服各种制约和束缚,让人类自身的创造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扬和展示,才会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四、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分支之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则性认识和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总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客观需要性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理是唯物论的认识论,即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推动的。

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一系列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和矛盾推动的。

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则是唯中的立场,既承认客观存在的客观性,又承认认识过程的主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阶级斗争的认识。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是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体系,它把历史发展看作是一种客观过程,而不是天意或英雄的主观决定。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历史唯物主义将历史发展看作是阶级斗争的结果。

历史上的种种社会变革和进步,都是由于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推动。

通过对阶级斗争的研究,可以认识到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从而找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则性认识和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是人民群众生产和社会实践的总和,历史的发展过程是具有客观规律性和客观需要性的。

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入理解和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走向,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的唯物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孙 正 聿一、“历史”的唯物主义与历史的“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它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唯物主义,从而实现了一场“世界观”革命,还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而变革了历史理论,从而实现了一场“历史观”革命?这个问题表明,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阐释中,隐含着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一是把“历史”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一是把“唯物主义”作为解释原则所构成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路径。

这两条不同的解释路径和两种不同的解释原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主要是从两个方面予以阐释和论证:其一,从唯心主义历史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对立出发,说明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历史观变革;其二,从旧唯物主义历史观与新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对立出发,说明旧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唯心主义性质,从而深化对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历史观变革的理解。

这两方面的阐释和论证的深层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在“历史观”的视域中来阐释和论证历史唯物主义,都是把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内涵限定为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都是从“历史观”变革来确认历史唯物主义的真实意义,而不是把“历史唯物主义”视为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

这就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归结为以唯物主义说明历史而构成的“历史观”的解释路径。

关切这条解释路径,是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极为重要的理论前提,这就是:如果历史唯物主义仅仅是一种“历史观”,如果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仅仅是一场“历史观”变革,那么,就应当而且必须有一种超越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世界观”,就应当而且必须有一种超越于“历史观”变革的马克思的“世界观”革命。

正是这个超越于“历史观”的“世界观”前提,正是这个超越于“历史观变革”的“世界观革命”前提,合乎逻辑地引导人们去寻找区别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的“世界观”,寻找区别于创建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的“世界观革命”。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

唯物史观的发现及其意义2014141130 朱敏敏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是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它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马克思探索唯物史观始于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发展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1845年《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1846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创作,则宣告唯物史观的形成。

1843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创作完成,是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进程的开始。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即“市民社会是政治国家的基础和前提”和“政治国家是私有财产的已经得到实现的本质”。

此时的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性质仍缺乏系统了解,仍基于人的本质来理解市民社会和财产关系,虽然“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这一命题算不上唯物史观的观点,但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却是在这一命题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

因而,这两个命题的提出真正标志唯物史观的开始形成。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对人的自我异化理论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开始构建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框架,但未提及“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概念,只是把这种新的理论称为“关于人的科学”。

《手稿》是马克思在完成思想转变过程中,系统阐述无产阶级理论学说的第一次尝试。

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述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手稿》中最重要的是异化劳动理论,这是马克思把哲学分析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所获得的重大成果。

第一,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具体表现。

即,劳动产品与人相异化,劳动本身和劳动者相异化,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

第二,马克思对共产主义进行理论论证。

首先,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其次,共产主义是“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

最后,共产主义是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过程,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则对历史的发展规律作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核心观点是历史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所有制是经济基础的最根本的形式,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了社会生产的高度发展和生产力的巨大增长。

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它逐渐暴露出剥削和压迫的本质,无法再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必然会被社会主义所代替,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还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

历史的发展是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推动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是在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中前进的,人民群众的觉醒和觉悟是历史进程的推动力量。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要求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历史的前进。

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只说明历史的发展规律,而后者则在此基础上指明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将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解放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总之,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密切相关,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分析。

它强调了历史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进程中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对于我们认识历史,认识社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定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定位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历史定位摘要:唯物史观理论的诞生,真正意义上的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门学科研究站在了科学的高度上,使我们能科学的、合理的来探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曾说过,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追寻人类的自由,解放全人类。

当然,我们不能仅仅说从字面意思的角度来看这里的“自由”,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自由”的含义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世界的改造。

所以,人类最终的目标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关键词:唯物史观;理论地位;价值一、唯物史观的理论地位唯物史观的出现,正好可以帮助人类正确的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做到正确的改造社会,同时也就更好的改造世界。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说我们把唯物史观看做是马克思或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历史观来看的话,我们不能直接的把其定性为任何一种阶级性质社会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在《形态》中很好的区别了资产阶级的历史观。

“过去的一切历史观不是完全忽略了历史的这一现实基础,就是把它仅仅看作与历史过程没有任何关系的附带因素。

根据这种观点,历史总是遵照在它之外的某种尺度来编写的;现实的生活生产被描述成某种史前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说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

这样就把人对自然界的关系从历史中排除出去了,因而造成了自然界和历史之间的对立。

”[1]而唯物史观却不像上述描述的那样。

虽然在唯物史观之前的历史观,也在探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但却不能做到真正客观的去探析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它错误的把类似德国哲学家杜林的真理观这样的理论当作了改造社会的基本规律。

虽然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时候,认为“永恒真理”是存在的,但是对认识的发展却没有多大意义。

这样一种典型的形而上学观点,放在今天,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就是反对或拒斥“形而上学”。

直到唯物史观的诞生,才改变了这样一种错误的理论认识,唯物史观从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来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工具。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论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三部分构成,即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这三部分完美的组合在一起,构建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厦,其中,政治经济学从社会发展规律方面出发,奠定了整座大厦的基础,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哲学则从世界观的角度出发,为整座大厦添砖添瓦;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整个大厦最重要的部分,是其核心部分,也处在三个部分中的顶端。

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可见一斑。

恩格斯曾经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其发展历史。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取得成效之前,社会主义所冠名并非科学,而是空想,而空想社会主义在18世纪已成为重要思想成果。

而后,随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愈演愈烈,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实践。

愈演愈烈的反资产阶级斗争使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也更近了一步。

在实践的基础上,他们批判地继承了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再将其与自己在实践中获得的真知结合起来,创造出了新的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至此,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而一跃成为了可能实现的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在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和各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愈加丰富起来。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更是使得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了现实。

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整个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科学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本质的基础是相同的,都致力于研究无产阶级斗争以及社会主义革命,而且,在整个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科学社会主义以前两个理论为基础,是最全面、最系统的理论,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被称为广义的科学社会主义。

除却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完善,科学社会主义在实践上的也能够充分说明其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

社会主义本身就具备非常强的实践性,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中,虽然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已然得到实施。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是如何全面阐述唯物史观的[摘要]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列宁称之为“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第一卷第一章中,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社会革命及人民群众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第一次建构了唯物史观完备的理论形态。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现实的人生产实践《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一部巨著。

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巨著中,对各式各样的唯心史观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划清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界限,并且在第一卷第一章“费尔巴哈&#8226;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中,对唯物史观作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真正是“第一次”的经典表述。

一、阐明唯物史观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物质生活条件”以什么作为整个历史发展的前提,这是任何历史观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形态》一开始就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并不是任意想出来的,它们不是教条,”“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定。

”显然,唯物史观的前提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主要是针对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因为这些人的历史理论的前提是抽象的、思辨的,他们没有离开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地,仍在唯心主义范围内兜圈子。

与此不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三者之间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是以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为前提。

“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

二是以人们所从事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为前提。

他们认为,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

三是以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前提。

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人们已有的和由人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它决定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流派之一,旨在解决社会问题。

这一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解社会现象、人类历史和政治经济体系的方式,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将系统地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史观和辩证方法的产物。

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方式为基础的,而辩证方法则强调了对事物的全面分析和综合考虑。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为人类对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的基本动力,这一观点对于现代社会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马克思指出,阶级斗争是任何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只有深刻分析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研究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问题上有着独到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方式的变化为基础的。

当生产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时候,社会的财产关系和政治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必然会引发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还在政治经济学的领域有着深刻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是剥削和压迫,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消灭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人类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地位,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俄国革命的成功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世纪初期,俄国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爆发了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危机。

列宁通过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彻底解决俄国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中国革命的成功也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革命的成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反帝反封建斗争。

在这个时期,一些革命者通过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开始关注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体系。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哲学观点,它认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历史的演进是一个不断推动社会变革的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以人类实践为基础的历史观,它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而推动的。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的技术水平、生产资料的发展程度等,而生产关系则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方式。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制度的更替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程度,不再适应当前生产关系的需要,从而引发了社会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发展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不同社会形态之间的更替是由于内在矛盾的积累和爆发所导致的。

例如,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城市的形成,而资本主义的产生则是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爆发。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不断向前推进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了人的主动性和历史的可变性。

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社会变革的实现需要人们的努力和斗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人,他们的觉醒和觉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人民群众的作用,认为只有人民群众的觉醒和斗争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世界各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运动。

它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它为人们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深入人心,引领了世界的潮流。

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变革的规律和原因,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引下,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世界,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富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她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其关键就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性为基础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认识和实践,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