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民俗

合集下载

壮族风俗

壮族风俗

建筑
建筑
木楼上面住人, 木楼上面住人, 下面圈牲畜。 下面圈牲畜。无 论是什么房子, 论是什么房子, 都要把神龛放在 整个房子的中轴 线上。 线上。前厅 用 来举行庆典和社 交活动, 交活动,两边厢 房住人, 房住人,后厅为 生活区。 生活区。屋内的 生活以火塘为中 心,每日三餐都 在火塘边进行。 在火塘边进行。 壮族喜欢依山傍 水而居。 水而居。在清山 绿水之间, 绿水之间,点缀 着一栋栋干栏式 木楼, 木楼,这就是壮 族人民的传 统 民居。 民居。
广西壮族以善于唱歌为著称。 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 节”或“三月歌圩”,是壮 族的传统歌节。壮族每年有 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 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 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 为最隆重。
每年三月三这天, 每年三月三这天,壮乡的家家户户都做 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五色糯米饭, 五色糯米饭, 好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 五色糯米饭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祭拜祖先。 出门在外的亲人要回乡团聚, 祭拜祖先。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 节日期间,青年男女欢聚在一起,抛绣 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 球,对山歌,以歌传情,因此有“三月 初三到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 初三到壮乡,遍地都是对歌场”的说法, 三月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三月三节”因此也被称作“歌节”
(三)接亲:在结婚的头天,男方应按吃 三 接亲: 小酒时商定的彩礼备齐——猪肉攻、八十 公斤,白酒四、五十公斤,饵块五十余公 斤,币200元,送到女方家,并由媒人领 着对身着盛装,手提着酥肉等物的漂亮姑 娘到女方家接亲。女方家要请新娘的姨妈、 姑妈向接亲者敬酒,接亲者喝了酒,要给 敬酒者“奶水钱”,钱尾数也要带六。 (四)送亲:送亲要有陪娘一对。陪 送亲: 娘的条件是外表美丽且兄弟姊妹多,若已 婚要未离过婚、未怀孕的。新娘的同伴要 挑好歌手。参加送新人越多越好,一般 8——10个。新娘着装依支系不同而有别, 五龙、高良的白沙族,新娘身着兰靛等色 的盛装,佩戴的首饰如耳环、项链、手镯 均系银白色的;黑沙族新娘则上身穿用银 镶饰价值四百多元的上衣,下系百褶长裙, 肩披银坎肩。陪娘也需与新娘一样打扮。 新娘出门不能哭,哭了将一辈子受苦。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

广西传统节日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承载着民族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淀,蕴含着深厚的民俗风情。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庆祝丰收、祭祀祖先、祈福求吉,体验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广西特有的传统节日,带领大家走进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和风情。

岭南节岭南节,又称建军节,是广西壮族和侗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一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被视为壮族的传统节日。

在岭南节这一天,人们会在田间开展祭祀活动,感恩祖先和神灵的庇佑,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

同时,岭南节也被认为是传统的婚姻节日,许多地方都会举行盛大的传统婚礼,让新婚夫妇在这一天得到神灵的祝福。

壮族三月三壮族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传统节日中最具特色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三月三举行。

在这一天,壮族人民会穿上传统服饰,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如龙船比赛、荡秋千、滚滚磨等,展示传统文化与风俗。

此外,壮族的三月三还是传统的祭山祭水节日,人们会到山上或水边祭拜祖先和自然神灵,祈求灾祸消除、风调雨顺。

广西壮族干秧节干秧节是壮族传统的丰收节日,庆祝时间通常在农历六月。

在干秧节这一天,人们会举行龙船比赛、赛龙船、扎马、跳乡歌等各种活动,以庆祝当年丰收的喜悦,同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干秧节还是壮族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体育竞技类节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侗族大歌节侗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侗族的传统节日大歌节是侗族文化的代表之一。

大歌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五月五举行,是侗族人民庆祝丰收、祭拜祖先的传统节日。

在大歌节这一天,侗族人会穿上节日盛装,聚集在村寨广场上唱大歌、跳芦笙舞,表演各种传统文艺节目,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的来临。

大歌节不仅是侗族民间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弘扬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舞台。

总结广西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代表了当地民族的精神风貌和生活习俗。

通过参与这些传统节日,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能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

广西三传统风俗有哪些广西三传统风俗是众多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部分,这些文化体现了广西多民族、多文化的特点,也是广西人民独特的精神符号。

三传统风俗由黎族的“赛龙船”、壮族的“歌圩”的“月牙龙”和“牛鬼节”组成,它们经历了岁月沉淀,历久弥新,成为了广西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下面将对这三项传统文化一一阐述。

一、赛龙船赛龙船,是广西黎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和运动项目,也是世界三大龙舟赛之一。

据传赛龙船起源于战国时期中华民族时期的江南地区,通过世纪的演变和升华,后来来到了广西黎族的生活中。

赛龙船是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的,是黎族人民纪念其挣脱寒冬、迎来春暖花开的重要节日。

这个节日,所有的村子都会组织自己的龙船队,展开角逐。

龙船体长9-11米,表面装饰着用鲜艳的锦缎制成的五颜六色的龙鳞,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赛龙船比赛是几十人的队伍共舞,掌舵技能和船员之间的协同配合相当关键,讲究的是“人齐、划一、行一、停一”。

特别是在比赛的最后一刻,“划一、齐一”两声口令,船员们会齐木弛划,一同向前冲刺,以最快的速度冲过终点线,成为年度龙舟赛的冠军,也为广西黎族人民增添了一份节日气氛。

二、歌圩歌圩,是壮族传统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是壮族人民举办集会、耍技能、大快朵颐、恋爱交友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

歌圩是在农历八月十五晚上开始,为期三天。

这时,人们会从四面八方汇集于广场,感受到了壮族招财进宝的文化特色。

歌圩场上,男女老少都会参加,有刀枪骑射、歌舞、戏剧和抢茶、赛龙等民间特色文艺节目。

各色面点和美食也令人难以抵挡,车水马龙,德高望重之家经营的店铺生意兴隆。

在歌圩中,壮族人民更看重的是交友和恋爱,这也是歌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约战”、“莫借故而约”等情诗经典在歌圩中一遍遍传唱,从中流露着壮族人民的热情、乐观和豁达。

三、牛鬼节牛鬼节,是广西南宁一项盛大的传统民俗节日,也是南宁独特的文化表达和民俗遗产。

它是源于当地僵尸传说和土地神信仰,被共同认为是祭祀偎灵神的一种活动。

壮族文化

壮族文化

2005年,壮族人口超 1700万人。现在是中 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 多的一个民族.。壮族 大多居住在广西。其 中云南有100余万人, 主要聚居在文山州, 红河、曲靖也有一部 分。广东的连山、贵 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 也分布有壮族。
壮族民俗风情
二、居住环境
二、居住环境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 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 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 统民居。居住在坝区和城镇 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 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 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 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 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 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 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壮族民俗风情
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 “炮火”的洗礼后才 能进门入房。新娘来 到新郎家以前,要稍 停片刻,做好“冲锋” 进门的准备,因为在 门口、厅堂、洞房等 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 个男青年组成的“炮 火”组,手拿着串串 鞭炮等着新娘过来。
壮族民俗风情
还有另一种习俗本来只 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 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 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 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 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 为“水手”,多是未婚 男青年。
壮族民俗风情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 人物。聪慧机敏,歌如泉涌, 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 人们对其无比喜爱,那不绝 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 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 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 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有关她 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 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 念她。
歌圩节前,姑娘们还要赶制绣 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 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 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 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 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 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 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服饰
铜鼓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的民风民俗

壮族的民风民俗三月三和歌圩族传统歌节。

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

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

分日歌圩和夜歌圩。

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

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

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

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

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

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

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

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

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

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

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1989年广西第3届“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在桂林举行,把文化、经济交流同旅游结合起来,收效良好。

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采,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壮人花衣短裙,男子着短衫,名曰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及膝,妇女也着黎桶,下围花幔。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

广西特色民俗文化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拥有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这些民俗文化反映了广西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

下面将介绍一些广西特色民俗文化。

1. 壮族三月三:壮族是广西最大的少数民族,而壮族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壮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包括舞狮、舞龙、打夯、跳广西锦歌等传统表演。

此外,人们还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装,品尝特色美食,如酸汤鱼、糍粑等。

2. 侗族歌楼:侗族是广西的另一大少数民族,侗族歌楼是侗族人民的重要文化场所。

侗族歌楼是一座结合娱乐、表演和宗教活动的建筑物,通常有三层。

在歌楼里,人们会举行各种歌舞表演、杂技、戏曲等文艺活动,展示侗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

3. 瑶族芦笙节:瑶族是广西的另一重要少数民族,瑶族芦笙节是瑶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芦笙是瑶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芦笙节是人们欢庆丰收、祈福的重要场合。

节日期间,人们会穿上传统的瑶族服装,载歌载舞,演奏芦笙,参加各种竞技比赛和游行活动。

4. 壮族苗族歌仔戏:壮族和苗族是广西的两个重要民族,壮族苗族歌仔戏是他们的传统戏剧形式。

这种戏剧以歌唱为主,结合音乐、舞蹈和表演,讲述了丰富的故事情节。

歌仔戏的演员们会化妆、穿上华丽的戏服,通过唱腔、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意义。

5. 岜沙舞:岜沙舞是广西壮族的传统舞蹈,以其独特的舞姿和动感的音乐而闻名。

这种舞蹈通常由壮族女子表演,她们穿着鲜艳的壮族服装,手持彩绸,跳着优美的舞蹈动作。

岜沙舞的舞姿优雅、舞步翩翩起舞,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热情和活力。

6. 青年节龙舟赛:龙舟赛是广西壮族青年节的传统活动之一。

每年五月五日,青年们会组成龙舟队,划着龙舟在江河湖海上竞渡。

这项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不仅考验参赛者的力量和技术,也加强了青年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

7.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是广西著名的旅游城市,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色而闻名。

桂林山水的特点是奇峰、怪石和清水,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广西壮族民族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生活在美丽的广西壮族自治区,这个地方不仅风景如画,而且还保留着浓厚的民族文化。

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是他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丰富的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吧。

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以节日庆典为主要形式。

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传统节日“三月三”节,这一天被视为壮族人民的节日,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赛龙船”比赛,龙舟比赛是壮族人民传统的体育项目,也是他们展示团结和力量的重要方式。

除了“三月三”节外,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也是壮族人民重要的节日,“七夕节”被称为“壮族情人节”,当晚人们聚在一起观赏烟花表演,共同庆祝这个浪漫的节日。

除了节日庆典,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中还有许多有趣的传统习俗。

比如婚礼上的“接新娘”仪式,新郎需要骑马前往新娘家中接新娘,途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关卡等待着他。

婚礼现场的“对歌”也是壮族婚俗中的重要环节,男女双方通过对歌表达对彼此的爱意和祝福。

另外,壮族人民还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歌舞表演,比如“拉丝芦笙”和“舞旗袍”等,这些歌舞表演反映了壮族人民喜庆、热情的性格。

此外,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中还有一些独特的饮食习俗。

壮族人民以米饭为主食,他们会用特制的竹篾叠在一起的“竹筒饭”煮米饭,再搭配当地的美味佳肴,如辣椒炒肉、螺蛳粉等。

在壮家人的餐桌上,酒也是必不可少的,他们会用“瓦罐酒”款待来宾,瓦罐酒是壮族人民传统的酿酒工艺,有着独特的风味和浓郁的文化底蕴。

总的来说,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是一份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融合了庆典、习俗和饮食等多个方面。

这些家乡风俗不仅反映了壮族人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更彰显了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广西壮族民族的家乡风俗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为中华民族的多样文化贡献更多精彩。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概况

中国民族民俗:壮族概况
壮族服饰
民俗旅游资源
(四)节日 壮族的节日比较多,除了与汉族相同的春节、元宵节、清明节、
端午节、中秋节之外,还有一些本民族传统节日,如三月三歌圩节、 铜鼓节、具节、花婆节等。壮族节日以春节最为隆重。
歌圩节
壮族少女
壮族少女
民俗旅游资源
(一)建筑 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
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壮族称屋为“干栏”。住 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栏式、半栏式和平房三种。
壮族干栏建筑
壮族干栏建筑
民俗旅游资源
(二)饮食 壮族喜食大米饭、大米粥,喜欢用糯米制成各种粽子、糍粑、糕饼
等食品,爱食酸品。在山区以玉米、小米、薯类为主食。壮族人都喜欢 吃猪、牛、鸡、鸭、鱼肉,有的地方喜欢吃蛇肉、鱼生、豆腐圆等。壮 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
五彩糯米糕
烤乳猪
民俗旅游资源
(三)服饰 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
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在服饰上男子 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
中国民族民俗
壮族概况
课件提纲
一、历史及概况 二、民俗旅游资源
历史及况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到2008年人口达1900多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广东和贵州等省区。壮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族的宗教信仰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部分壮民 信仰佛教和道教。壮族具有灿烂悠久的民族文化,如壮戏和壮锦。

壮族民俗演讲稿范文

壮族民俗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主题是“壮族民俗文化”。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民俗文化丰富多彩,独具魅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壮族民俗文化。

一、壮族节日1. 民族大团结节:每年的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也是壮族人民庆祝民族大团结的重要时刻。

这一天,壮族人民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如赛龙舟、抛绣球、唱山歌等。

2. 壮族歌圩节:歌圩节是壮族人民欢庆丰收、祈求平安的节日。

在歌圩节期间,男女青年们会聚在一起,对唱山歌,表达爱慕之情。

3. 端午节:壮族端午节与汉族端午节习俗相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习俗,如吃五色糯米饭、穿五色线等。

二、壮族服饰壮族服饰色彩鲜艳,独具特色。

男女老少都穿着绣有各种图案的衣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壮族的绣球服饰。

绣球服饰不仅美观大方,而且寓意吉祥如意。

三、壮族饮食壮族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酸、辣、香著称。

壮族人喜欢食用酸汤、酸笋、酸辣鱼等酸味食品。

此外,壮族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菜肴,如酸辣鸭、烤鱼、竹筒饭等。

四、壮族音乐舞蹈壮族音乐舞蹈形式多样,有山歌、师公舞、踩堂舞等。

其中,山歌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形式,以唱山歌来表达情感、讲述故事。

五、壮族民间传说壮族民间传说丰富多彩,如刘三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

这些传说不仅展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总之,壮族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壮族民俗文化。

在此,我呼吁大家:1. 学习和传承壮族民俗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

2. 弘扬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3. 保护和传承壮族民俗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壮族。

谢谢大家!。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的风俗有哪些广西壮族是中国土著民族之一,也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超过1600万人。

壮族是广西的主体民族,占广西人口的近一半,是广西省的代表民族。

壮族文化是广西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壮族的三的风俗是广西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

本文将介绍广西壮族三的风俗。

一、三月三三月三是壮族最大、最盛大的民族节日之一,又被称为“三良节”。

这个节日的庆祝时间是农历三月初三,通常会持续3-5天。

三月三节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文化的象征与代表。

这个节日通常有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包括歌舞、打马球、踩高跷、骑马、赛龙舟等民间竞技活动,还有美食和手工艺品展览等。

三月三节的主要传统活动是打马球,这是壮族的传统运动项目之一。

打马球比赛吸引了全国各地许多人前来观看。

在比赛当天,各地壮族民众纷纷穿上华丽的传统服装,齐聚在比赛场上,观看比赛和庆祝活动。

二、六月六六月六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之一,是庆祝白露节的日子。

这个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初六庆祝,在这一天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活动,例如唱歌、跳舞、赛龙舟等。

六月六的主要传统活动是赛龙舟,这是一个壮族古老的传统运动,起源于桂林。

每年的六月六日,各地壮族群众都会举行赛龙舟活动,庆祝白露节的到来。

赛龙舟的节日氛围非常浓厚,许多壮族人都会穿上传统的服装,还有各种各样的舞蹈、音乐表演和传统美食。

三、九月九九月九是壮族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重阳节”。

这个节日庆祝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九,这一天是传统农历中的“重阳节”,也是全国各地庆祝老年人节的日子。

在这个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传统活动,例如烧香、登高、赏菊等。

九月九的主要传统活动是登高赏菊,这是壮族传统的习俗之一。

在这个节日,许多人会在当地的山上或高地登高观赏菊花,活动现场非常热闹,还有各种各样的文化表演和环保宣传。

此外,还会有各种特色美食展出,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加。

总而言之,广西壮族的三的风俗有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这些节日都是壮族的重要文化遗产,是展现广西民俗文化魅力的重要途径。

人文地理:壮族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

人文地理:壮族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

人文地理:壮族传统文化与民俗习惯简介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以及云南、贵州等地。

他们具有悠久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习惯,对他们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以及艺术表达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壮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1. 壮族传统文化概述壮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语言、文字、音乐、舞蹈、服饰等多个方面。

他们的传统文化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环境的认知、人际关系、价值观念等。

1.1 壮族语言和文字介绍壮语作为一种汉藏语系的语言,并探讨其特点和与其他方言之间的关系。

另外,说明壮文字(壮文)作为一种历史悠久并逐渐失传的文字系统。

1.2 音乐和舞蹈描绘壮族音乐和舞蹈在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介绍具有代表性和独特风格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并解释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介绍壮族传统服饰的特点、样式以及与壮族人民生活方式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关联。

描述其制作材料、工艺技术和设计风格,并讨论如何反映了壮族人民对美感和身份认同的追求。

2. 壮族传统节日与庆典壮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活动,这些活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几个代表性的例子:2.1 壮年三月三解释壮年三月三是什么,为什么要庆祝以及庆祝活动包括哪些。

详述相关传统习俗、舞蹈表演、民间游戏等。

2.2 壮族新年(上元节)介绍壮族新年(上元节)是什么时候,如何庆祝。

讨论相关习俗(如燃放爆竹、吃汤圆),并阐述其背后挤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2.3 壮族苗族龙船赛详细描述壮族苗族龙船赛,解释举行此项活动的原因和意义,并介绍相关的庆祝仪式、竞赛规则以及参与者和观众的角色。

3. 壮族信仰体系和传统习俗探讨壮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对他们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层面所产生的影响。

介绍壮族宗教信仰体系,包括多神论、拜祖先等。

阐述其与个人、家庭和社群关系之间的联系。

3.2 婚俗与葬礼习俗描述壮族特有的婚俗习惯,如过门、嫁妆等。

同时,阐述葬礼习俗表演如何反映了他们对死亡和来世概念的理解。

壮族民间习俗与民俗节庆

壮族民间习俗与民俗节庆

壮族民间习俗与民俗节庆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和民俗节庆。

这些习俗和节庆不仅代表着壮族的传统文化,也是壮族人民心灵的寄托和情感的表达。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壮族民间习俗和民俗节庆。

婚俗习俗是壮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壮族的婚礼通常是在农闲时举行,以示吉祥。

结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选日子、选媒人、订婚和聘礼等。

婚礼当天,新娘穿上绣满吉祥图案的壮族传统婚纱,新郎则身着传统的壮族男装。

婚礼上,壮族男女举行酒令、拜堂和敬酒等传统仪式,同时还有唱壮山歌表达心中的浪漫和美好。

壮族婚礼热闹且充满喜庆氛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壮族的传统节日中,苗族的庙会是最具代表性的。

庙会通常在农历正月或二月举行,持续数天。

村镇中的庙宇成为人们进行集会、祭祀和游玩的场所。

庙会期间,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和传统竞技活动。

此外,还有丰盛的美食和特色手工艺品供游客品尝和购买。

庙会不仅是壮族人民欢度节日的场所,也是人们相聚、交流、传承和展示文化的平台。

壮族的歌舞文化是其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歌是壮族人民生活中的精神食粮,也是他们寄托思念、表达感情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方式。

壮族的山歌唱腔独特、旋律悠扬,歌词中流露出的深情和对生活的热爱给人以深刻的触动。

舞蹈也是壮族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舞蹈动作婉约、优美,常常以壮族经典的爱情故事为主题,通过舞蹈的表演形式来展现。

除了婚俗、节庆和歌舞文化外,壮族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民间习俗。

其中,壮族的葬礼习俗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葬礼上,壮族人将逝者埋葬在山坡上,并举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和纪念活动。

人们在葬礼中祈求逝者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幸福和快乐。

壮族的民间习俗和民俗节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们代代相传,不断发展和传承。

这些习俗和节庆不仅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也成为了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中,壮族人民仍然秉承着这些传统,保留并发扬着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壮族民俗PPT课件

壮族民俗PPT课件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 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 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 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 都难)。在青山绿水之间, 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 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 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 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房子, 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 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 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 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 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
持着)。
壮族传统建筑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 亚热带,炎热多雨、 潮湿,同时壮族地区 也多山,“干栏”住 宅具有通风干爽,有 节约土地的作用。所 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 为全“干栏”住宅。 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 定的,而是和气候、 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 系,也是壮族人自古 来尊重自然,与大自 然和谐相处的传统。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 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 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 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 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 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 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 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 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 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 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 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 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 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 后人仿制而来。
一、壮族的服饰风俗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

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关于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也是中国第二大民族,人口1700万以上。

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篇1壮族的八大风俗习惯一、建筑居住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因为我们的周围不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都难)。

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

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山区的壮族,其村落房舍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

壮、侗、瑶、苗、都有。

多为两层。

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

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

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

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

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

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

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

主妇房在右角。

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

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

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

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二、服饰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

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

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

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沙啦”的响声。

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

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有哪些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是壮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婚礼、葬礼和节日等方面的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文化传承,也反映了他们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分别介绍广西壮族三传统习俗的相关内容。

婚礼习俗壮族的婚礼习俗被誉为世界上最隆重、最精彩、最美丽、最具文化内涵的婚礼之一,因此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看和学习。

婚礼仪式包括了道媒、正日、夫妻回门、排场等多个环节。

其中,道媒是指前往女方家请求媒妁来聘娶女方;正日则是指新娘离开家庭并举行婚礼,并穿上婚礼专用服装;夫妻回门则是指新娘回到自己父母家中拜访和长辈们道别;而排场则包括了红头巾、喜彩、醒花、饺子等多个项目。

此外,壮族的婚礼习俗还有许多表演和节目,如壮锣鼓、芦笙、舞龙、舞狮、抬新人、拍门等,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庆祝新人迈入婚姻生活,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加强家庭和社区的联系和凝聚力。

葬礼习俗壮族的葬礼习俗同样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追思死者的同时表达他们对死者的尊重。

根据壮族葬礼习俗和传统思想观念,死者的身体是由先天阳气和后天阴气结合而成的,意味着他们的死亡不仅仅是身体的消失,也是身体和灵魂的分离。

因此,壮族人们相信他们死后的魂灵能够长久存活,穿越世界、进入天堂或地狱。

壮族的葬礼包括了多个环节,例如每逢清明节和中秋节,亲友必须到逝者墓前祭拜;最后善后,要为逝者安排膳食、祈福、清理灵位等。

此外,壮族人们相信死者会继续生命,因此要举行较为盛大的追悼礼,用多种礼俗表现对死者的尊重和哀思。

节日传统习俗壮族节日包括了很多传统的习俗,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百花节、天边刀等。

其中,三月三节是壮族民间传统的节日,具有非常浓厚的文化内涵。

在这一天,壮族人们会穿上传统的锦缎衣服、戴上红头巾,欢聚在一起,进行吃草稿、跳舞、歌唱、打牛等民俗活动,体现出了他们的文化娱乐和传统习俗。

此外,壮族还有很多其他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例如四月八舞节、五菜节、六月六龙船赛、十二月儿童节以及吊秤节等。

壮族游艺民俗

壮族游艺民俗

壮族游艺民俗
壮族歌圩
壮族歌圩是壮族人民传统的歌会和社交活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底蕴。歌圩通常在节日、喜庆场合、农闲时期举行,人们聚集在一起唱歌、跳舞、交 流感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壮族歌圩具有独特的歌唱方式和歌 唱内容,包括山歌、民歌、情歌等,歌唱时通常采用合唱、对唱、独唱等形式
-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指导老师:XX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壮族游艺民俗
板鞋竞技
壮族游艺民俗
板鞋竞技是壮族人民 传统的体育活动,起 源于古代的"三人板 鞋舞"。比赛时,三 人一组,同穿一副长 板鞋,通过协调一致 的步伐和动作完成比 赛。板鞋竞技不仅具 有独特的竞技魅力, 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内 涵和寓意,如团结协 作、默契配合等
壮族游艺民俗
花灯表演
花灯表演是壮族人民传统的娱乐活动之一,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花灯表 演包括灯笼、花灯、纸扎等制作和展示,通常在节日、喜庆场合进行展示和表演。花 灯制作精美、色彩鲜艳、造型各异,表现了壮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壮戏是壮族人民传统的戏曲表演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壮戏以唱腔 、音乐、舞蹈等为主要表现手段,表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历史和文化。壮戏表演具有独 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力,如剧情跌宕起伏、唱腔优美动听等 总之,壮族游艺民俗具有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表现了壮族人民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精神 风貌。这些民俗活动不仅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民俗活动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 更加绚丽的光彩
壮族游艺民俗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壮族人民传统的舞蹈表演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地方特色。舞龙舞 狮通常在节日、喜庆场合进行表演,通过龙或狮子的形象和动作表现了吉祥、祝福、喜庆 等寓意。表演时,舞者需要掌握高超的舞蹈技巧和表演艺术,才能将龙或狮子的形象和动 作表现得栩栩如生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壮族是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的一些地方。

壮族有着丰富的民俗风格,这些风俗习惯凝聚着他们的历史和文化。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壮族的主要风俗习惯。

壮族的传统节日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壮年节。

壮年节是壮族群众拜祖神和祖先的节日,通常在农历六月廿二至廿四之间举办。

过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包括敬奉祖先牌位、祭祖、上香、焚香等。

此外,还有丰富多样的文艺表演,如歌舞、击鼓、大刀舞等,热闹非凡。

壮族人对待婚姻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习惯。

壮族民间素有“大红大绿娶媳妇”之说,婚姻仪式上的主要色彩就是红色和绿色。

新娘在结婚当天会穿戴精美的壮族传统婚服,头戴花冠,身穿色彩艳丽的缀满银饰的红色上衣和中式圆裙。

新郎也要穿上鲜艳的壮族传统礼服,大红的上衣和蓝色或黑色的裤子。

在婚礼中,新娘需要向新郎家人献茶,以表达她对新家庭的尊敬和敬意。

在壮族社会中,尊老敬老是一种重要的传统习俗。

壮族人非常尊敬老人,认为老人是家族的根基。

当年年纪大的壮族人进入高寿之后,他们可以通过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来庆祝他们的生日。

祝寿仪式通常包括祭拜祖先、宴请亲朋好友、表演歌舞等。

同时,孝敬老人也是壮族的一种传统,壮族人认为孝敬父母是一种美德,尊重长辈是家庭的基石。

壮族人有着独特的葬礼习俗,尤其是在祭扫方面。

传统的壮族葬礼通常会进行三次,分别是初祭、半祭和封祭。

初祭一般在去世后的第一天进行,目的是为了与亲友告别。

半祭是在去世后的第七天举行,人们会对逝者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

封祭是葬礼的最后一个环节,通常在去世后的第三年举行,人们会再次进行祭拜,以示对逝者的永远怀念。

此外,壮族人还有许多其他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如唱山歌、歌仔戏、击鼓舞、踩高跷等。

这些传统习俗不仅展示了壮族人民的风采,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总之,壮族是我国的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习惯。

无论是壮年节、传统婚礼还是尊老敬老等,这些独特的风俗习俗都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深厚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

壮族民俗

壮族民俗

4、做道场。壮族的道场看似汉族,但其实 是师公的“傩”而不是“道”,在过程中, 师公需要十几个小时不停地赞颂死者生前 的为人和怎样继承死者的遗志等等。其间 孝男、孝女跟着道公绕圈并不时自行跪拜 或按道公示意跪拜。
5、出殡。也叫“出山”。时间一般在上午进 行,具体时间由风水先生择吉辰而定。壮族人 认为,人一旦死后就登上逍遥路,路途遥远, 只有在上午出殡,才能在天黑之前赶到超凡世 界,因为只有白天才路途通达,天黑之后则会 迷失方向,很难到另一世界去了。行走途中, 灵柩由八个人抬着,绝对不能碰地,也不能停 下,众孝及送丧的人员不能回头看。若有人回 头看,就意味着丧家又有一个即将死亡,非常 不吉利。
1、拾骨(捡金)。壮族人“拾骨”前要做三 件事:一是请本家族长者亲自到死者的坟墓, 注意观察能否“拾骨”,因为长者一般都有辨 别死者肉化筋消的观察经验;二是请风水先生 择最佳坟地;三是请风水先生“化命”,也就 是看死者的生辰八字(阴命)和家族里所有人 的生辰八字(阳命)是否相冲相克,如有冲克 则避让。以上三件事妥当后,主家还要置备专 盛骨骸的陶瓷翁,俗称“金坛”(金,五行之 首,最为珍贵,以示悬棺葬、火 葬、土葬,自清明以来,土葬逐渐流行。到了现 代,以土葬为主。尽管现在政府大力倡导火葬, 以节约耕地,减少浪费,但当地壮族仍然延续传 统的土葬习俗。 土葬习俗 1、报丧。一俟人死后,死者的儿子或女儿便找 一同伴拿鸡或猪肉到舅家去报丧。报丧者到舅家 门外便燃放鞭炮以示报丧(绝不能径直走进去), 表示家里有人去世。
2、请水。即买水回家给死者洗涤尸体(投硬币或铜 钱于水中,以示向河神买水)。桂中地区壮族认为, 人死后,一定要用水清洗干净,才能进入阴间。所 以,凡人死后都要立刻买水回来给死者清洗干净。 准备入殓的傍晚由死者的长女点着一把火带路,孝 男、孝女、孝孙及亲属随同到河边取水。孝男或孝 女投放几枚硬币于水中,然后挑着水回家,水中放 入柚子叶(人们相信柚子叶有避邪的作用),稍加 热后用毛巾沾水为死者浴身。擦洗完身体后,男的 还要洗头、剃头戴帽;女的则梳妆头发包好头巾, 目的是让死者干干净净、体面地到另一个世界去生 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宗教信仰禁忌。忌以手指指神圣物, 如神像、菩萨等,恐不恭神明而受惩罚。二 月初三祭龙山,禁砍伐山林。进山时不可讲 丑话、坏话、不吉利的话,以免得罪山神, 遭受跌落、刮伤、禽兽袭击等报应。不可面 对社公、社坛、土地公、花婆神位及坟墓解 手。违者须杀鸡祭祀,以求神灵宽恕。已嫁 的女儿回娘家忌摸祭坛、香案和上面的供品。
(六)婚礼习俗:其婚姻制中盛行“不落
夫家”或“坐家” 居住, 直到怀孕之后才长住婆家。
禁忌
•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
•禁止用脚踩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忌筷子跌落地上,认为不吉利 ,忌把筷子插到碗里 •夜间行走忌吹口哨,忌坐门槛中间 •严禁捕杀青蛙,也不要吃蛙肉 •忌讳怀孕妇女参加婚礼,尤其不能看新娘,更不能进入 产妇家 •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 •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一般都要脱鞋
(四)岁时节日禁忌。农历正月初 一不吃荦,不吃粑粑,不吃青菜; 不得在门口晒衣物;不扫地,怕财 外流;不借物与他人;忌拿火出门, 做饭亦忌吹火,否则认为年内有火 灾、旱灾;禁舂米、劈材;禁妇女 梳头等。正月初一到十五,忌洗衣, 否则闹水灾;忌用斧,否则犯杀字, 有凶祸。清明日忌点火,否则天旱。 六月六忌下田,认为是日神农坐在 田间,下田会折腰而死。
儿童鞋
布鞋
民居——吊脚楼
• 干栏式建筑 • 竹楼 • 木屋
弄场
因平地较少, 地势较陡,坡 度大,为了扩 大住宅面积, 在房屋一侧临 空发展,在下 安装数根柱子 支撑,形成干 栏式建筑
(一)火塘、灶塘是壮族家庭最神圣的地方,禁止用脚踩 踏火塘上的三脚架以及灶台。
(二)壮族的住房有干栏式竹楼和地 居式平房两种。登上壮族人家的竹楼, 一般都要脱鞋。壮族忌讳戴着斗笠和 扛着锄头或其他农具的人进入自己家 中,所以到了壮家门外要放下农具, 脱掉斗笠、帽子。 宅忌。建房时,忌房门 向西向北,因西表示上 西天,主死亡;北: “背”也,主家运破衰。 忌开门见山,有俗语 “开门见山,祖宗不 安”,在人丁、六蓄都 会不兴旺。忌前后门在 一条直线上,否则认为 财气会前门进,后门出, 对人也不吉利。
(三)饮食禁忌。忌食青蛙;忌吃死于笼中的鸡;忌食牛 肉,以为牛为耕作之帮手,故不忍食之;禁吃狗肉,据传壮 族先民中,有人生而丧母,又被后母遗弃野外,家中母犬乳 之,才得以成人,故为报狗恩而禁食狗肉(但有些区壮族视 狗肉为补养珍品,每年农历二月十二和五月初五杀狗,并称 为“狗肉节”)。吃饭时,忌将筷子插入碗中,因祭死者才 如此;忌筷子跌落在地上;饭热忌用嘴吹,恐将饭粒吹走日 后无饭可吃。
三 月 三

谢谢观赏
吃立节:农历正月三十 “吃立”壮 语意为“欢庆” 或“补过春 节”。节日期 间,人们舞狮 子、耍龙灯, 唱歌跳舞。
三月三歌节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 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 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 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 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 歌等。
壮族民俗
——服饰.民居.禁忌.节日.
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 有蓝、黑、棕三 种颜色。 壮族服饰各有 不同,男子、女 子的服饰,男子、 妇女、未婚女子 的头饰,各具特 色。
服饰
壮族男装:分为右襟与对襟两种
右襟衫反膊无领, 衣纽从右腋下开至 腰部又转向正中, 再开出三四寸而止, 衣襟镶嵌一寸多宽 的色布边,用铜扣 纽,再束上长腰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