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壮族风情课件
合集下载
壮族介绍PPT精选文档
25
服装
26
头 饰
•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少女佩戴。未婚女子
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
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
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
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
、俚人、溪峒蛮、乌浒等。宋代始称为“撞”、
“僮”、“仲”,明清有称为僮人、良人、土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写作“獞”,
1949年后改为单人旁的僮字,统称“僮族”(“僮
”与“壮”同音),直到周恩来倡议在1965年改
“僮”为“壮”。
2
壮 代壮文两种文字。古
代壮文和古南诏国通
族 行的僰文一致,是在
24
服装
• 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
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
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
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
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
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
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
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
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
23
服饰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 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 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 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 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 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 莨可染成棕色布。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 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 各具特色。
了清代,壮锦生产已遍及壮族地区,成为壮族人
少数民族壮族民俗文化科普介绍PPT图文课件
民族风情
壮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传统文化, 如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
前来体验。
05
壮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壮族文化的保护现状与挑战
要点一
保护现状
要点二
挑战
壮族文化在国家政府和当地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 好的保护和传承。政府出台了一励壮族人民传承 和发扬自己的文化特色。
历史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先民可追溯至古代百越族群,秦汉时期逐渐形成独立 的部落。隋唐时期,壮族先民建立了以“僚”为名的部落联盟政权,宋代以后 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壮族。
壮族的民族语言与文字
民族语言
壮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是该语族中最大的语 言。壮语有南北两大方言,每个 方言有多个土语。
歌舞乐器
壮族的歌舞表演艺术中使用的乐器主要有铜鼓、皮鼓、葫芦琴、月琴等。这些乐器在歌舞 表演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使表演更加生动、形象。
壮族的民间音乐与戏剧
音乐特点
壮族的民间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曲调高亢激昂,富有感染力。音乐表现形式多样,有独唱、 合唱、对唱等,其中合唱最为常见。
戏剧种类
壮族的戏剧种类繁多,包括师公戏、壮剧、布依戏等。这些戏剧多以历史事件、传说故事为题材,表 现形式多样,有说有唱有舞,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婚姻习俗
壮族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婚前有提亲 、送大礼、吃酒等仪式,婚期多在春 节期间。婚礼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是 唱山歌,用来表达爱意和祝福。
壮族的节庆与祭祀习俗
节庆习俗
壮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三月三、端午等。这些节日都有独特的习俗和活 动,如春节期间要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等。三月三节庆期间会举行盛大的 歌会和各种传统游戏活动。端午节则会举行龙舟比赛和吃粽子等习俗。
广西壮族风情文化课件
男女’走坡"定情
壮族青年男女自古便有对歌求 爱的习俗,在每年农历正月、 三月、四月、十月定期举行山 歌对唱,以农历三月三最为隆 重,对唱的时间短则三四天长 则一个月,这种形式被称为 “歌圩”。
姐妹十人送新娘
弄场
因平地较少, 地势较陡,坡 度大,为了扩 大住宅面积, 在房屋一侧临 空发展,在下 安装数根柱子 支撑,形成干 栏式建筑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 少女佩戴。
儿童鞋
布鞋
四、风俗禁忌
新娘有子才回家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 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实行一夫一妻 制,早婚较多,婚恋较为开放。盛 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的习俗。 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 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 丈夫家短暂居住,直到怀孕之后才 长住婆家。
五、民族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 都有节日。其中,春节、“三月三”、 “七月十四”是壮族最重要的节日, 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 农具节、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 节日。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4
三月三歌节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 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 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 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 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 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 歌、送歌等。
三月三歌圩传统活动——“千人竹竿舞"
壮乡儿女迎歌圩
农具节:农历二月二十九
பைடு நூலகம்各家各 户把自 家加工 制作的 各种农 业生产 工具, 挑到圩 上,人 们纷纷 选购以 备春耕。
吃立节:农历正月三十 “吃立”壮 语意为“欢庆” 或“补过春 节”。节日期 间,人们舞狮 子、耍龙灯, 唱歌跳舞。
广西少数民族文化-壮ppt课件
用壮族最古老的文字书写的坡芽歌书_
பைடு நூலகம் 壮族文化——壮医药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 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 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 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
• 壮族文化——壮锦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 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 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 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 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 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
• 壮族文化——民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 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 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 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 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 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 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 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 仙”、“歌王”的着名歌手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 、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 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 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着名歌手 明初已在广西西部流行,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因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 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 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 物厚度。 与酬神有关的舞蹈还有其他,如铜鼓舞、春牛舞、贺新年舞等。 子收割后的颗粒归仓、稻谷不发生霉烂和不被可恶的老鼠偷吃,是农家丰收后最担心的事情。 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 巫舞一直流传到1949年前,分为师公舞和巫觋舞,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 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 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壮族文化——语言文字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 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 宋代桂林及桂北民间有傩队,戴假面具跳酬神舞。 二百年前已在壮族支系偏人中流传。 用壮族最古老的文字书写的坡芽歌书_ 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
广西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PPT课件
鸟是最美丽和神圣的。在苗家人眼里,
鸟是山里的精灵。他们灵活,可爱,勤
扣肉
A
B
10
无山不瑶--瑶族
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山地民族,隋唐 以来就生活在五岭山区,有“五岭无山 不有瑶”之称。瑶族现有人口213.4万。 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 贵州、江西等省区。广西的瑶族共有 140多万人,占全自治区总人口的3%, 主要分布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 富川、恭城等瑶族自治县内。
34
百鸟身上衣
• 一座桥,名为奈何;一条河,名为忘川。三 生石畔,伊人仍旧。愿,陪君醉笑三千场,不诉 离殇;忆,美人如玉,剑如虹,破碎虚空;惜, 飞鸿过尽字字愁,情难思量。镜花水月弹指间。 若有来生,为君倾城。
• 在广西融水元宝山苗族地区,有一种负有盛名的服 装,叫百鸟衣。因多是在芦笙踩堂时穿,故又称芦笙衣。 • 这是节日的象征。在元宝山的苗人的眼里,它神圣、 庄严、华贵、美丽。每当节日来临,他们最想穿的和唯 一穿的就是这件衣服。他们会小心的从箱底拿出来,整 理一番,然后穿上它,和兄弟姐妹们一起来到芦笙坪, 吹芦笙,跳芦笙舞,尽情的抖动身上的衣服,让银饰在 抖动中沙沙作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羽毛随风转动, 产生一种飞翔的感觉……
拐三个阶段,历时 十六过清明节扫墓
一个月之久
的,与汉族大不相
同。
3
壮族的美食
美味特色 的粽子
好看的糯 米饭
香喷喷的 艾粑
4
文化丰富的侗族
广西的侗族主要分布在三江侗族 自治县境内,其余分布在融水、龙胜、 融安、罗城等县(自治县),分布特点是 大聚居、小分散。目前,广西的侗族人口 是31万多人。侗族人民勤劳淳朴,有敬老 爱幼、乐于助人、修桥补路、重视公益 事业的优良传统和习俗。民间信仰多神, 崇拜祖先,特别崇拜女性祖先“圣母”。
广西壮族自治区旅游风景人文风情介绍动态课件
广西风景美丽的地方
交通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广西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备 ·以沿海港口为 龙头,南昆铁路为主干,公路、水运、航空和其他基础产业 相配套的西南出海通道框架已基本形成。
南昆、湘桂、黔桂、枝柳、南防、 钦北等铁路线贯通全区,通车里程达 2640公里。全区公路网四通八达,通车里程4万多公里,民航基础设施建 设加快,国家重点项目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于1996年建成运行,共形成桂 林、南宁、北海、柳州、梧洲5个航空港。
广西风景美丽的地方
广西一片充满歌声的土地
创世古歌——每个民族 都有自己对天地万物起
因而也是承载、记 忆民族历史的最有
源的解释 ,也都有自己
效手段。在广西,
神话的体系。对于没有 文字的广西少数民族而
壮、侗、毛南、仫 佬、水、瑶、苗、
言, 节奏韵律鲜明的歌 谣最便于口耳相传
彝、仡佬等民族都 有自己的创世古歌。
广西风景美丽的地方
广西一片充满歌声的土地
叙事长歌——壮族叙事长歌《莫一大王》流传于广西 西北部和中部壮族地区。在壮族民间,莫一大王是一 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壮族叙事长歌《莫一大王》 叙述了莫一从吞珠-抗粮-当王-压日-赶山-种竹育兵-射 箭-扎草造兵-砍头到变蜂的神奇经历和他坚忍顽强、不 屈不挠的斗争。
广西风景美丽的地方
民族风情
广西境内居住着壮、汉、瑶、苗、侗、仫佬、毛难、 回、水等12个世居民族, 另外还有25个少数民族成分。 自治区内的12个民族, 除回族外,都有自己的语言和 方言,分别是:壮语、汉语、瑶语、苗语等,在各民 族使用的方言中,粤语流行最广,使用的人口约占总 人数的1/3。境内人口总数约为4589万。
在地域上多与奇峰相配, 形成一派山环水绕,山 水相依的秀丽景色。除 举世闻名的漓江外
壮族的饮食服饰建筑风俗习惯特点传统节日介绍课件PPT
铜鼓节: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三十
各村的人组成铜鼓队,把铜鼓抬到村附近的高山顶上, 悬于木架,首先击鼓祭祖,然后进行击铜鼓比赛。
其法是大鼓对大鼓,小鼓对小鼓,以四面为1组,每鼓3 人,轮换着打,不能中断。以打得响亮动听、节奏明快、 耐力持久为胜。
壮族传统节日
壮族是多节日的民族,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其中,
是壮族最重要
的节日,另外有陀螺节、铜鼓节、六月初六、农具节、
中秋节、吃立节、娅拜节等节日。
各家各户把自家加工制作的各种农业生产工具,挑到圩 上,人们纷纷选购以备春耕。
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 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 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
喜 爱美酒
壮族男子喜欢饮酒,并以酒招待客人。热情好客,是壮族 人民的良好品质。 其中米酒、白薯酒、木薯酒、甜酒米酒 是过节及待客的主要酒水,客人先到先敬甜酒,以示尊重。
其他蛤蚧酒、三蛇酒则属于药酒
• 壮族人忌讳年初一这天杀牲
• 吃饭时忌用嘴把饭吹凉,更忌有筷子插到碗里
• 杀鸡时,鸡头、鸡翘必须敬给老人
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 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 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 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 犷的艺术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 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 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 屋檐绘有装饰图案。
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 其村落房舍则多数是土 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 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 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 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 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 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 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壮族ppt优秀课件
2023
PART 06
壮族的旅游资源与开发
REPORTING
壮族的风景名胜区
桂林山水
以喀斯特地貌为特色,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 ”。
龙脊梯田
壮族的农耕文化景观,被誉为“世界梯田之冠” 。
黄姚古镇
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古 建筑和传统文化。
壮族的传统村落与民居
干栏式民居
以木结构为主,架空而建,适应于潮湿多雨的气候。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既有神话传说,也有英雄传奇和民间趣闻。这 些故事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和民族精神。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的传承方式
壮族民间故事与传说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头传承和文字传承。口头传承主要依靠民间艺 人通过讲述来传承,而文字传承则通过书籍、报刊等媒介进行传播。
2021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 查公报发布,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 ,其中壮族人口1956万人,占全国总 人口的14.01%。
壮族的传统文化与习俗
01
壮族的文化底蕴丰富, 拥有独特的音乐、舞蹈 、戏曲、美术等艺术形 式。
02
壮族的传统节庆有“三 月三歌节”、“牛魂节 ”、“中元节”等。
鼓楼
传统公共建筑,用于集会、议事和娱乐活动。
歌圩
壮族传统的歌会,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壮族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01
02
03
04
开发策略
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 ,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和文化传
统。
保护措施
加强对传统建筑、文物和自然 景观的保护,防止过度商业化
。
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提 高其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
壮族PPT课件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 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 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 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 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
(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5
三、饮食习惯
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 主食。 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 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 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
6
7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 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 设计独具匠心。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 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 种崭新的东西
25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
26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 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 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
19
三 月 三
20
农具节:农历二月二十九
各家各 户把自 家加工 制作的 各种农 业生产 工具, 挑到圩 上,人 们纷纷 选购以 备春耕。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
(参考黄现璠著《壮族通史》)
5
三、饮食习惯
和汉族没有太大的区别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 主食。 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 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主要特色菜有:壮家烧鸭、盐风肝、马脚杆,鱼生, 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等。
6
7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 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 设计独具匠心。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 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 种崭新的东西
25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
26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 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 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
19
三 月 三
20
农具节:农历二月二十九
各家各 户把自 家加工 制作的 各种农 业生产 工具, 挑到圩 上,人 们纷纷 选购以 备春耕。
广西壮族风俗演示文稿课件
舞蹈
壮族舞蹈多源于民间祭祀和劳动生活,如“蚂拐舞”、“铜鼓舞”、“扁担舞” 等。这些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工艺与手工艺品
工艺品
广西壮族的民间工艺品以绣球、壮锦、银饰等最具特色。绣 球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意的传统信物,壮锦则是壮族民间工艺 的瑰宝,银饰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深受人们 喜爱。
瑶族盘王节
瑶族传统节日,期间会举 行祭祀、歌舞等活动,游 客可以深入了解瑶族文化 。
苗族芦笙节
苗族传统节日,期间会举 行芦笙演奏、舞蹈等活动 ,是体验苗族文化的好机 会。
特色旅游商品与纪念品
桂林三花酒
桂林特产,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以其醇厚的口感和 独特的酿造工艺而著名。
壮锦
广西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以棉纱为经线、丝线为纬线的织锦,图 案精美、色彩艳丽,是很好的纪念品。
民间体育赛事
除了官方举办的赛事外,广西各地还举办各 种民间体育赛事。这些赛事通常由当地政府 或民间组织主办,参赛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和 不同社会阶层。赛事项目包括赛龙舟、抛绣 球、打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当地居民提 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05
广西壮族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桂林山水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桂林山水, 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是
绣球网
绣球网是用于抛绣球比赛的设备,通常由细绳或细铁丝制成。网高约2米,宽约1米,挂在两个支架上。比赛时, 选手需将绣球抛过网子,以最接近目标者为胜。
体育赛事与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府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运动会设有多个项目,其中传统体育项目 包括赛龙舟、抛绣球等。这些项目不仅展示 了壮族人民的体育才能,也传承了民族文化 。
壮族舞蹈多源于民间祭祀和劳动生活,如“蚂拐舞”、“铜鼓舞”、“扁担舞” 等。这些舞蹈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间工艺与手工艺品
工艺品
广西壮族的民间工艺品以绣球、壮锦、银饰等最具特色。绣 球是壮族青年表达爱意的传统信物,壮锦则是壮族民间工艺 的瑰宝,银饰则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深受人们 喜爱。
瑶族盘王节
瑶族传统节日,期间会举 行祭祀、歌舞等活动,游 客可以深入了解瑶族文化 。
苗族芦笙节
苗族传统节日,期间会举 行芦笙演奏、舞蹈等活动 ,是体验苗族文化的好机 会。
特色旅游商品与纪念品
桂林三花酒
桂林特产,是一种以大米为原料酿造的白酒,以其醇厚的口感和 独特的酿造工艺而著名。
壮锦
广西传统手工艺品,是一种以棉纱为经线、丝线为纬线的织锦,图 案精美、色彩艳丽,是很好的纪念品。
民间体育赛事
除了官方举办的赛事外,广西各地还举办各 种民间体育赛事。这些赛事通常由当地政府 或民间组织主办,参赛者来自各个年龄段和 不同社会阶层。赛事项目包括赛龙舟、抛绣 球、打陀螺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当地居民提 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05
广西壮族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
桂林山水
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桂林山水, 被誉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是
绣球网
绣球网是用于抛绣球比赛的设备,通常由细绳或细铁丝制成。网高约2米,宽约1米,挂在两个支架上。比赛时, 选手需将绣球抛过网子,以最接近目标者为胜。
体育赛事与活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会是由广西壮族自治区 政府主办的综合性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运动会设有多个项目,其中传统体育项目 包括赛龙舟、抛绣球等。这些项目不仅展示 了壮族人民的体育才能,也传承了民族文化 。
壮族民俗PPT课件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壮族的主食是大米和玉米。 喜吃腌制的酸食。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壮族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拥有2000多万人 口,同时,它也拥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尤其是壮族 古居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壮族儿女的珍贵宝藏。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 (因为壮族村子的周围不 是山就是水,所以不喜欢 都难)。在青山绿水之间, 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 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 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 (现在好多了,因为社会 的发展。无论是什么房子, 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 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 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 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 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 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这个有一部份居民还保
持着)。
壮族传统建筑
壮族地区都为热带、 亚热带,炎热多雨、 潮湿,同时壮族地区 也多山,“干栏”住 宅具有通风干爽,有 节约土地的作用。所 以山区的壮族民居多 为全“干栏”住宅。 壮族的民居并不是固 定的,而是和气候、 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 系,也是壮族人自古 来尊重自然,与大自 然和谐相处的传统。
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壮族服饰,在此基础上结合不 同的领襟开口方式,裙型(筒裙、褶裙),色彩,服饰品, 发式等可变元素,形成了既具有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服饰 共性,又有民族特性的壮族服饰。
众所周知,壮锦为我国四大名 锦之一,然而它就出自于壮族 妇女之手,她们织的壮锦色彩 斑斓,五彩缤纷,耀人眼目。 有个这样的传说:很久以前,壮 家姑娘达尼妹织布时,太阳升 上,这时屋檐下挂有露水的蜘 蛛网五光十色,非常美丽。达 尼妹以蜘蛛网为样,织成壮锦。 其他壮族姑娘竞相模仿,壮锦 就流行起来了。白族尚白,而 白族姑娘却戴红、绿、白、黄 彩色凤凰帽。传说为凤凰所赠, 后人仿制而来。
一、壮族的服饰风俗 二、壮族的饮食文化 三、壮族的古居文化
广西壮族风情文化PPT演示课件
壮族
1
民族概况 饮食习惯 服饰特点 风俗禁忌 民族节日 文化艺术 旅游风景
2
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 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 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 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 族。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 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 种崭新的东西
32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
33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 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 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
13
对襟开胸, 长仅及脐的 紧身衫,这 是在劳作时 穿着的。
14
壮族女装
女装为无领右襟, 宽大近尺,长至 膝盖,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一 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 外,起缝三线, 名叫“反膊衫”。
15
Hale Waihona Puke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 少女佩戴。
16
儿童鞋
布鞋
17
四、风俗禁忌
29
壮乡铜鼓文化 千载悠悠流传
30
六、文化艺术
稻作文化 大石铲文化 龙母文化、 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 壮锦和绣球
31
•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 来的手工纺织品
•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 来的农作物品种 :人工栽培稻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 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 设计独具匠心。
27
1
民族概况 饮食习惯 服饰特点 风俗禁忌 民族节日 文化艺术 旅游风景
2
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 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 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 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 族。
•陶器是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 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 种崭新的东西
32
花山崖画是骆越人祭祀蛙神的圣地,是按照骆越人敬祀蛙神的场面描绘的
33
青铜技艺:灵山型、冷水冲型、晋宁型铜鼓,是铜鼓鼎盛期的产物, 是八型铜鼓中的顶级产品,代表了铜鼓技艺的最高水平,高大厚重, 设计奇巧,工艺精湛,花纹繁缛。
13
对襟开胸, 长仅及脐的 紧身衫,这 是在劳作时 穿着的。
14
壮族女装
女装为无领右襟, 宽大近尺,长至 膝盖,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一 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 外,起缝三线, 名叫“反膊衫”。
15
Hale Waihona Puke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 少女佩戴。
16
儿童鞋
布鞋
17
四、风俗禁忌
29
壮乡铜鼓文化 千载悠悠流传
30
六、文化艺术
稻作文化 大石铲文化 龙母文化、 青铜文化 青铜文化中的铜鼓文化、 壮锦和绣球
31
•最先发明了水稻人工栽培法
•第一件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 来的手工纺织品
•第一个人类自己用劳动创造出 来的农作物品种 :人工栽培稻
•分割圆法 (没有文字记载)
•生产工具,也是一种艺术品, 祭祀稻作神灵时又是神器。其 设计独具匠心。
27
广西壮族风情文化 ppt课件
壮族
ppt课件
1
民族概况
饮食习惯
服饰特点
风俗禁忌
民族节日
文化艺术
旅游风景
ppt课件
2
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 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 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 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 族。
桂林米粉
三 鲜 粉
ppt课件
8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ppt课件
9
亚热带农作物、水果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 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 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 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 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
ppt课件
14
壮族女装
女装为无领右襟, 宽大近尺,长至 膝盖,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一 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 外,起缝三线, 名叫“反膊衫”。
ppt课件
15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 少女佩戴。
ppt课件
16
儿童鞋
布鞋
ppt课件
17
四、风俗禁忌
新娘有子才回家
ppt课件
1
民族概况
饮食习惯
服饰特点
风俗禁忌
民族节日
文化艺术
旅游风景
ppt课件
2
一、民族概况
2005年,壮族人口超1700万人。现在是中国少数民族 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壮族大多居住在广西。其中云 南有100余万人,主要聚居在文山州,红河、曲靖也有一 部分。广东的连山、贵州的从江和湖南江华也分布有壮 族。
桂林米粉
三 鲜 粉
ppt课件
8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 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
鸡胆酒:在米酒中配以鸡胆
鸡杂酒:在米酒中配以鸡杂
猪肝酒:在米酒中配以猪肝
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 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ppt课件
9
亚热带农作物、水果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中国学者将之归类为汉藏语系壮 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壮语有自己的文字, 从中国的唐代(7世纪)就开始在民间使用,汉人称为古 壮字,壮族人自称为“sawndip”,就是生字的意思,因 为这种字是用汉字部首组合而成的。
195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政府专家创制了以拉丁字母 为基础的壮文,并于1982年又作了部分修订 。
ppt课件
14
壮族女装
女装为无领右襟, 宽大近尺,长至 膝盖,镶嵌绲边, 边条有宽细,一 般在二三道以上。 肩内贴布反衬在 外,起缝三线, 名叫“反膊衫”。
ppt课件
15
壮族女子有带银手镯辟邪的传统,多见小女孩、 少女佩戴。
ppt课件
16
儿童鞋
布鞋
ppt课件
17
四、风俗禁忌
新娘有子才回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俗
❖ 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 的主食。
❖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 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
❖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有的在米 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 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 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 酒,又可当菜。
❖ 云南壮族有的地方有婚后不落夫家的习俗,即婚后第三天,新娘便回娘 家居住,只在农忙或节日期间来夫家住几天。丈夫则每隔十天半月便要 带上礼物前往女方家探望妻子,同时小住一两天,顺便帮岳母家干些活。 直到怀上第一个小孩后,妻子才正式来丈夫家生活。
“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 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 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 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
❖ 新娘过河
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
❖ 献茶
新娘从洞房里捧着张木茶盘,上面放着若干个空 茶杯;新郎提着一壶糖茶走在新娘后面,给在坐的人 一一献茶。每走到一个人面前,新郎就给新娘介绍, 新娘就向对方热情称呼,然后献上一杯糖茶。顺次是 先献给外祖父、外祖母和外家的所有客人,然后再献 给父亲、母亲和叔伯兄弟嫂姐妹。这是新娘的敬意, 谁也不推辞。新娘有情,大家当然不能无意。各人在 喝茶之后都在茶盘上放些碎钱作回谢,几角、一元、 二元、五元不等。要是你不放,新娘当然也不责怪。 不过,在这样的场合,谁都想表现得体面些。所以, 在献茶的场合,往往是一场慷慨的竞争。
被子下的妇女学了几声孩子的啼哭声,不管这是孩子的啼哭声学得象不象, 大家都说,新婚夫妇养了一个胖娃娃。让刚出世的孩子好好休息吧,洞房里又肃 静下来了。那个撑蚊帐的妇女又继续履行她的职责。被子下传出了第一遍鸡叫声。 稍停一下,又传出第二遍鸡叫声,这时,围观者都跃跃欲试,各人都要占据有利 位置。第三遍鸡叫声传出来了,被子下的那个妇女一跃而起,同时高喊一声“天 亮了”!就把米花、花生洒遍整个洞房。一场混战开始了,大家喊呀抢呀,抢呀 喊呀。你得一把米花,我得一把花生。目标最集中的要算床上那几个红鸡蛋了。
晚上还要举行一场热闹的架蚊帐仪式 。 新郎的妈妈就在本族的妇女中挑选一位父母双亲健在,且养有男女孩子的人 负责撑蚊帐,以示祝福新婚夫妇象这位撑蚊帐的妇女一样生男育女。 大约晚上八、九点钟,洞房的撑蚊帐仪式就开始举行。
蚊帐架好了,铺上垫被再把五个红蛋分别放在蚊帐垂下的四个角和床铺的正 中心,然后抖开盖被盖上。这一切都做好了,这个撑蚊帐的妇女就窜到被子下面 去睡。
❖ 广西 龙胜 路遇 的是 男嫁 女家 的一 次壮 族婚
礼
壮族结婚现场——上门女婿
❖ 这是送 亲的队 伍,据 这些人 讲,他 们是从 山的那 边,就 这样走 了两个 多小时 的山路
来的。
❖ 这些 “嫁装” 挺全的, 行李、 日用品, 还有米、 面、油、 糕点, 活的家 畜家禽
❖ 村里的 人们也 象过节 了一样, 房上都 站满了 人。
女子服饰
❖ 云南壮族妇 女多着青布 蜡染统裙, 也有的地区 穿百褶裙。 上衣一般为 无领斜襟衫, 衣角边缘和 袖口常饰银 扣或绣花; 头缠小方巾, 上面绣着精 美的图案
❖简 洁 大 方
壮族服饰的历史演变
清末以前的服装 (女子)
❖ 上身穿的是大襟蓝干衣,领窝至右腋下的衣襟、 两袖,均绣大花边,衣领矮,露颈部。下身穿 的是长至脚踝的长折裙,或镶有花边的宽裤子, 裙子外面,正两腿心处,各绣一条垂直对称的 大花边,在臀部处打几个折,臀部下的裙脚卷 起一寸左右,两边以几针缝住,形成后裙脚弓 形翘起,从前面看是桶裙,背后看是折裙,上 下衣裙贴身,线条分外明朗,十分雅观。脚登 圆口绣花鞋。
❖ 所用颜色全为青黑色,与服装一致,表现了壮族祖先以黑为美的审美观。 有些地方的男子浑身虎纹,表现了一种威武的男子气概。
花鞋
❖ 壮族花鞋是壮族的刺绣工艺之一。 ❖ 鞋头有钩,象龙船。分有后跟和无后跟两种。鞋底较厚,多
用砂纸做成。 ❖ 在色彩上,年轻人喜用亮底起白花,常用石榴红、深红、青
黄、绿等艳丽色,纹样有龙凤、双狮滚球、蝶花、雀等;老 年人多用黑色、浅红、深红等厚色,纹样有云、龙、天地、 狮兽等。
❖ “炮火”入洞房
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 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 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 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
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 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 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 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 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
清末民国以后的服装
❖ 这一时期女子改穿宽阔的唐装衣裤,腰间正 面扎齐脚踝的半边围裙。围裙上头以两条印 花布带系结于背后,并以两端各约两尺作飘 带。
❖ 壮族男子改穿对襟唐装衣,宽裤子。脚穿土 布鞋。男子读书则穿中山装,剪西式头。老 年人头扎黑布巾 。
发式
❖ 壮族妇女发式因地而异。 ❖ 广西龙胜一带的老年妇女不结髻,把长发翻过头顶打
节庆
❖ 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 ❖ “三月三”歌节 ❖ 三月三按过去的习俗为上坟扫墓的日子 ❖ 中秋吃鸭、端午吃粽、重阳吃粑
民居
❖ 壮族木楼称“干栏”,也有称“麻栏”、“高栏”的。 以粗壮的圆木为柱,下垫长约1米的石柱,以防立柱腐 朽。
❖ 立柱上凿榫连以纵横木条,中层铺垫木板;屋顶作悬 山式,过去多以瓦、草或树皮覆盖,现多用瓦,左右 及后墙壁以小木条为骨,以稻草拌泥糊其上。
壮族婚俗
❖ 吹鼓手 壮族人家举行婚礼,新郎家最闹热的是那对八音
了。(壮族人把吹八音师傅叫吹鼓手)八音声嘹亮, 除了有一般欢乐的腔调处,还专门有迎客调、进餐调、 拜堂调、送客调。这些调子都选择在适宜的时机吹奏。 最热闹的当然要数拜堂调了。因为媳妇进门拜堂是这 场婚礼的核心啊。
吹八音师傅就坐后,吹起进餐调。大家就热热闹 闹地进餐。这场婚礼的筵席就算开始了。
❖ 房屋分为上层、下层和阁楼3部分。上层有3开间、5开 间或7开间,下层用作牛栏、猪圈、鸡舍、厕所和贮藏 室。
❖ 壮族的民居体现了壮族先民生活在多雨的亚热带地区 的那种防潮,防霉等
❖外 观
❖客 厅
❖餐 厅
❖房 间
❖织 布 机
男子服饰
❖ 男子穿 着与当 地汉族 区别不 大,一般 着自织 青布对 襟衣, 以青蓝 帕缠头, 下着阔 边大脚 裤
❖ 背字
“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 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 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 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
“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 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 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 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 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
❖ 伴脚鸡
伴脚鸡有两种。一种是新娘出嫁的那天,家里用 小竹笼装着一公一母两只鸡由新娘的亲妹妹或房族妹 提着伴着新娘到夫家。
另一是新娘生孩子后,第一次背孩子回娘家时娘 家送给的,那也是一公一母,意为让这两只鸡伴着外 甥回家,不能让他一路孤寒。
伴脚鸡壮家人一般都不宰吃。等它们自然死亡了 才能吃掉。
❖ 架蚊帐
文身
❖ 壮族先民文身的原因,在《说苑·秦使篇》中说是为避蛇龙(即鳄鱼)之害。
❖ 壮人文身的部位,以面额最为重要,因为这是先入人眼的部位。其次是 前胸再次为两臂及背部,最后是双膝以上至小腹。
❖ 文身的内容和壮人不同部落的习俗有关,也就是和不同氏族的标志—— 图腾有关,再后来则与人们的某种观念有关,例如不同的审美观念等。
❖ 好客的民族,过去到壮族村寨任何一家作客的客人都被认为是全寨的客 人,往往几家轮流请吃饭。
❖ 敬酒的习俗为“喝交杯”,其实并不用杯,而是用白瓷汤匙。
❖ 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 。
❖ 壮族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早年有婚后“不落夫家”习俗,一般到二、三 年后才住夫家。
❖ 壮族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 肉;妇女生孩子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 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头饰
头饰
❖ 老年妇女把长发翻过头顶,打旋,然后用四尺黑布包 好。
❖ 青年女子在头顶留长发,四周剪成披衽,把顶心长发 翻到前额,用白布扎好,插上银梳。
❖ 女孩子的头发则先剃光,戴上外婆送的银饰帽,长大 才留顶心发。
银饰
❖ 壮族银饰的 种类,主要 有银梳、银 簪、耳环、 项圈、项链、 胸排、戒指、 银镯、脚环 等。
❖ 回门
新婚吉日,新娘到了新郎家,献茶完毕,还有一次回门的习惯。如 果娘家离得太远,当天不能往返,那就第三天再回门。
回到新娘家,就把一份礼品分别送给新娘的叔伯兄弟。新娘家就做 一顿丰盛的中餐接待新郎,并且请所有的房族兄弟一起来进餐。桌上, 新娘或新娘的母亲就把所有在场的人向大家一一介绍,以便日后大家互 相认识。
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 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 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
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 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河过桥、入门、唱调、回 门、回家、入洞房,谓之“十门”。“过河”只是“十门”中的第五个“门”, “十门”过了才能入洞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