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东方之谜”——中国为何出兵朝鲜
论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论1950年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846e578ce53a580216fcfe84.png)
、
朝 鲜 战争 的爆 发
朝 鲜从 1 9 1 0年 至 1 9 4 5年 一 直 处 于 日本 异 常 严厉 的统
治 之 下 。虽 然 朝 鲜 共 产 党 成 立 于 1 9 2 5年 .但 在 日本 殖 民
政 府 的统 治 下 。朝 鲜 半 岛 的共 产 主义 事 业 并 无 多 大 起 色 。 第 二 次世 界 大 战结 束 后 ,作 为 战胜 的盟 国之 间 的一 种 临时 安 排 ,苏 军 和美 军 分 别 占领 了朝 鲜 半 岛 北 纬 3 8度 以北 和
论1 9 5 0 年中国出兵朝鲜的必要性
刘 月 兰 王 鹏 力
( 陇东 学 院 甘 肃庆 阳 7 4 5 0 0 0 )
[ 摘 要 ] 在 全 球 冷 战 背景 下 , 朝 鲜 战 争爆 发 前 后 , 美、 苏两 国各 有 考 虑 与 动作 。 中国政 府 慎 重 考 虑 了两 个 必要 因素 , 一 是 唇 亡 齿 寒, 保 家卫 国 , 二 是 取 得 苏联 的信 任 和 支持 , 最 终作 出 了 出兵 朝 鲜 、 抗 美援 朝 的决 策 。 [ 关 键 词 ] 朝 鲜 战 争 中 国政 府 抗 美援 朝
1 9 5 0年 6月 2 5日 。朝 鲜 战 争 爆 发 。韩 国 军 队被 兵 力 和装 备 大 大强 于 自己 的朝 鲜 军 队 打得 惊 惶 失措 。在 战 争 开
行 议 会 选 举 成 立 了全 国政 府 。 1 9 4 8年 5月 1 0 日,在 美 国 政 府 的操 纵 下 ,李 承 晚 当 选 为 大 韩 民 国总 统 。不 久 之 后 。
一
成 熟 ,扬 言 “ 南 北 分 裂 是 必 须 用 战 争来 解 决 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O月 ,
中国出兵朝鲜幕后
![中国出兵朝鲜幕后](https://img.taocdn.com/s3/m/6a0b9c32eefdc8d376ee3233.png)
当天 美 国政 府 指 责 北朝 鲜 对 南朝 鲜发 动 武 装 进 攻 并 很 快 开 始 派 遣 海 空 陆 三 军 援 助 南 朝 鲜 美 国 总 统 杜 鲁 门 在 2 日公 开 发 表 声 明 宣 布美 国 将 从 军 事 7
, 、
19 0 5
年
6
月 2 5
日 朝 鲜 战争 爆 发
, ,
,
,
,
。
,
,
,
容 易 被 拦 腰 切 断 麦 克 阿 瑟 将 军在 战 争爆 发 第 五 天 前往 朝 鲜 进 行 战 地 视 察 时 就 已 经 产 生 了 在 汉 城附 近 实 施 两 栖 登 陆 对 人 民
,
。
,
户国 桌 举 窟 芬
么火刃
丰声 1 汾
军拦 腰 一 击 的 想 法
,
。
麦 克 阿 瑟坚
首批
,
于某些原 因不可 能做到这 一点 时 请帮 助 我 们 在 中 国 和 其 他 人
民 民主 国 家 组 织 国 际 志 愿 部 队
,
。
名 美 军 占领 了 仁 川 港 不 仅
, 、
首先 要 管 就 要 能 够 解 决 问
汉 城 受 到 威 胁 而且 正 在半 岛南
题 也就 是 要 能 够 在 朝 鲜 境 内歼
,
毫米以 上
多门 同
,
长 紧急 制 定 一 项 出 动 苏联 空 军 去
,
径 的火炮 就有
,
1 ( X) M
,
保 卫平 壤 的 计 划 一 面 致 电 金 日
成 强调 美 国人 在 仁 川 的 登 陆 具 有 重大 意 义 其 目的 在 于 切 断 北 朝 鲜 第 一 和 第 二集 团 军 与 北 朝 鲜 后 方 的联 系
中国军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
![中国军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https://img.taocdn.com/s3/m/a452ea60af1ffc4ffe47ac73.png)
中国军人:“谜一样的东方精神”近年我几次访美进修、讲学,发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美国军人对中国军人十分尊重。
这种尊重不仅仅出于礼貌或者客套,更出自他们内心。
美国人自视甚高却为何对中国军人情有独钟?后来我发现他们一个特点:尊重与他们交过手的对手,尤其是那些让他们吃了亏的对手。
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外用兵次数超过240次。
其中规模最大的有3次。
在这3场战争中前2场都与遏制中国有关。
朝鲜战争持续3年,用兵44万人,美国官方统计死亡、失踪54246人;越南战争持续14年,用兵55万人,死亡、失踪58209人。
海湾战争用兵44万人,43天解决战斗,阵亡146人。
对这3场战争,美国军人自有比较。
在为什么失败与为什么取胜这些问题上,他们甚至比现在我们一些人分析得还要客观。
一句话:从美国军人的每一分尊重中,我们都能感受到那些长眠于战场的先烈为今日中国军人地位的奠基。
今天很多人已经不知道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是在怎样的条件下与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作战的了。
他们或许能记住一两篇描写志愿军的文学作品,对以下这些比任何文字描写都更加震人心魄的数字却不知情。
朝鲜战场上美军1个军拥有坦克430辆;我最初入朝的6个军,1辆坦克也没有。
美一个陆军师的师属炮兵有432门榴弹炮和加农炮,还可以得到非师属炮兵同类口径和更大口径火炮的支援;我志愿军一个师的师属炮兵仅有一个山炮营,12门山炮。
美军一个步兵师拥有电台1600部,无线电通信可以一直到达排和班;我军入朝时从各部队多方抽调器材,才使每个军的电台达到数十部,勉强装备到营,营以下通信联络仍然主要靠徒步通信、军号、哨子及少量的信号弹等。
美军运输全部机械化,一个军拥有汽车约7000辆;我志愿军入朝之初,主力38军只有汽车100辆,27军则只有45辆。
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当时我38军90%的战斗兵仍在用日军1905年设计的三八式步枪。
空中力量的悬殊更大。
志愿军当时不但没有飞机,连防空武器也极端缺乏。
中国为何抗美援朝
![中国为何抗美援朝](https://img.taocdn.com/s3/m/5fd6030ca300a6c30c229fcb.png)
中国为何抗美援朝摘要:朝鲜战争是世界史上重要的战争之一,利益集团纷纷卷入朝鲜这一与中国毗邻的国家。
相比于美国和苏联的介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参与这场战争显得更为让人意想不到。
对于一个刚刚建国不久,且夹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中的东方大国,究竟是出于何种考虑,伟大领袖毛主席才毅然出兵朝鲜?想必,一定是存在着重大的国家利益。
倘若没有抗美援朝,今日中国又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这场战争究竟该不该打,结果如何,在当今时代,这一历史战役又存在哪些地方值得我们思考呢?关键词:朝鲜战争、中苏、冷战、志愿军上世纪50年代爆发的朝鲜半岛战争是一场朝鲜与韩国民族的内部战争,中国、苏联和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不同程度地参与了这场战争。
从古至今,国内对这场战争的争论颇多,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该不该打,胜败如何。
此次战争,双方都伤亡惨重,而对这两个问题,只有从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以及当时的国际形势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整个战争大致经历了这么几个重要的过程。
“1950年6月25日,朝鲜得到苏联默许不宣而战进攻韩国,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
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
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经过历次战役最终将战线稳定在38线一带。
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①中国为何要参与这场看似民族内战,实则由两大利益集团操纵的战争?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军事同盟援助,摆脱美苏冷战夹击,提高国际地位,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首先,从当时的国际形势来看,二战结束不久,新中国刚成立,美苏正处于冷战阶段,中国和苏联以及朝鲜的国家关系比较紧密,和美国比较疏远。
但是苏联借助中苏友好互助同盟的关系,长期驻军中国境内领土,这给地区增加了安全隐患。
中国出兵朝鲜内幕
![中国出兵朝鲜内幕](https://img.taocdn.com/s3/m/6a33673bf12d2af90342e606.png)
中国出兵朝鲜内幕作者:李海文来源:《晚晴》2018年第07期65年前——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署。
《朝鲜停战协定》是中朝两国军队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在鏖战三年后签署的一份极为重要的文献。
这项协定的背后,是当年成千上万军人和百姓的鲜血与生命。
1950年6月25日4时40分,朝鲜战争爆发。
刚成立的新中国起初不愿直接卷入,但随着战局的变化,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的咄咄逼人,在斯大林、金日成的催促、恳求下,毛泽东力排众议,做出了组建志愿军参战的决定。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爆发了内战。
虽然1950年5月中旬,金日成到北京征求毛泽东对统一朝鲜的意见,但是中共中央事先并不知道战争爆发。
师哲回忆,6月26日清晨他到丰泽园,见毛泽东正在院子里散步,毛泽东对他说:“昨天夜里看到了巴黎的报道,朝鲜战争爆发了。
”可见,毛泽东是从西方通讯社得知这一消息的。
当时人民解放军在福建沿海一带集结了大量兵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
如果不是后来朝鲜战局的变化,解放台湾就势在必行了。
6月30日,杜鲁门下令美军参战。
周恩来做出的反应是决定派柴成文带几个军事干部以使馆名义到朝鲜观察战情,经过紧张的准备,柴成文一行7月8日离京赴朝。
中共中央一直密切注视朝鲜战局。
8月18日,毛泽东电告高岗,要东北边防军“务于9月30日以前完成一切准备工作”。
9月1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在联合国安理会提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提案,遭到否决。
外交部紧急召回柴成文,9月8日深夜,周恩来亲自听取他关于战况的汇报。
柴成文认为,现在人民军难以再进,又没有制空权、制海权,长期顶下去,十分不利。
周恩来问道:“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如果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周恩来提出这个问题,说明当时中央已有出兵的设想了。
出兵援朝问题提上日程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金日成派次帅朴一禹到安东向东北边防军负责人提出要中国出兵支援。
28日,南朝鲜军队占领汉城。
中日美俄韩为何都积极援助朝鲜
![中日美俄韩为何都积极援助朝鲜](https://img.taocdn.com/s3/m/36e4abbfb0717fd5360cdc3c.png)
中日美俄韩为何都积极援助朝鲜就在全球全力应对百年一遇的经济危机之际,东亚军事强国朝鲜再次非常规出牌:宣布试射卫星。
众所周知,冷战结束后,朝鲜处境日益艰难。
然而却在大国博弈复杂多变的国际舞台上屡屡引起全球的关注,包括中美俄日韩等全球或区域性大国卷入其中。
而其外交技巧令人著目。
尤其是2003年萨达姆无论怎样辩解,美国都不相信没有大规模杀害性武器,而与此同时,朝鲜却公开宣布拥有核武器,向美国挑衅。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美国选择用武力推翻竭力辩解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萨达姆,却选择外交谈判方式回应竭力宣称拥有核武器的朝鲜。
其蕴涵的信息十分的耐人寻味。
不仅美国如此,韩国和日本也在一方面向朝鲜施压的同时,却也是对朝鲜输血最为积极的国家,从而维持金氏政权不倒。
当然,做为朝鲜的传统盟国,中国更为此动用了代价不菲的外交资源和付出了相当的外交成本。
这雾里看花的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玄机?如何历史的、现实的审视朝鲜问题,不仅摆在国人面前,也同样是世界需要认真反思的。
朝鲜作为中国的地缘传统盟国,双方曾拥有鲜血凝成的兄弟般的国家关系。
但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双方渐行渐远。
而中国同意韩国加入联合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朝鲜投票反对中国申奥,都曾使两国的关系降到了历史低点。
特别是朝鲜不顾本国经济的极端困难,对外采用导弹外交、核敲诈外交,造成了东亚甚至整个世界局势的不稳定。
然而尽管中朝双方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已无法和上世纪相提并论,然而中国仍然每年给予朝鲜巨大的经济援助----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援国----和外交支持。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讲,朝鲜这个国家曾数次(客观地)改变中国的历史进程,堪称是自明代以来,近、现、当代以来对中国历史影响最为巨大的国家。
明万历年间,日本入侵朝鲜并迅速占领朝鲜全境。
明政府在接到朝鲜政府的求援后,很快挥师援朝,并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
然而明政府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力大损,致使当后金(清)崛起时,已无力抗衡,从而使中国再次沦入自元代以来的第二次外族统治。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新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情报评估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新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情报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fefba2e3e87101f69f3195a7.png)
美国中央情报局对新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情报评估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7期朝鲜战争在美国国内被称为一场“被遗忘的战争”。
对比当时中美之间的巨大实力差距,加上美国还掌控着联合国,又由以美国为首的16个国家组成“联合国军”,却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客观地说就是失败。
“联合国军”之所以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主要是由于中朝军民的英勇斗争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但也与美国中情局没有为美国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情报以及正确的情报评估有直接关系。
一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决策层立即把战争与苏联的全球战略联系在一起,把朝鲜的行为看成是苏联支援和怂恿的,是苏联全球战略的一部分,因而作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并立即采取应对措施。
1950年6月25日、26日晚,杜鲁门连续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朝鲜事态,决定向韩国军队提供全面援助。
6月27日,在苏联缺席的情况下,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制裁朝鲜的决议。
与美国的强烈反应不同,苏联却很低调。
6月29日,苏联发表声明称“不干涉他国内政”,并召回苏联在朝鲜军队中的顾问,甚至一架苏军轰炸机在朝鲜附近海域被美军击落,苏联也保持沉默。
苏联的这一反应被中情局充分注意到。
7月28日,美国驻莫斯科大使柯克报告说,从苏联报纸或官方声明中看不出苏联会在形势不利于朝鲜时作出反应。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文件认为,如果“联合国军”到达三八线之前,苏联或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不占领朝鲜,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已决定实施不干涉政策”。
以此为基础,美国决策层认为苏联不会、也没有能力“在1950年实施大规模的核条件下作战”。
随着“联合国军”抵达三八线,苏联没有任何实质行动。
美国逐渐放松对苏联干涉朝鲜的警惕。
虽然基本排除苏联直接干预朝鲜战争的可能性,但新中国在苏联支持下出兵朝鲜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6月30日,中情局提交的报告指出,在必要的时候,苏联可以将中共军队投放到朝鲜战场,从而尽可能地使美国人的卷入代价高昂且威望受到损害。
中国出兵援朝决策始末
![中国出兵援朝决策始末](https://img.taocdn.com/s3/m/3442f477a8956bec0975e3f4.png)
中国出兵援朝决策始末作者:司马亮来源:《晚晴》2015年第10期“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不期而至的朝鲜战争,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来说,就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危机考验。
出兵援朝,是毛泽东一生中为数不多的一次艰难决策,以至于他整整一个星期都无心刮胡子。
胡耀邦回忆当时情景说,“他不作声,一个礼拜不刮胡子,留那么长,想通以后开个会,大家意见统一了,毛主席就刮胡子了”。
65年后,我们回头再看出兵朝鲜的决策过程,时间跨度远远不止一个星期。
从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到9月15日仁川登陆,再到10月19日志愿军兵发鸭绿江,战局瞬息万变,敌我友各怀心思,杀机四伏,凶险莫测,整个决策过程远非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
谁错过了出兵朝鲜的最佳时机1950年9月15日至16日,麦克阿瑟乘朝鲜人民军主力胶着于洛东江,后方空虚之际,指挥美军在仁川登陆,朝鲜战局发生重大变化。
当人民军进攻洛东江一线受阻时,一直在关注朝鲜战局的中国领导人,分别于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三次提醒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的后路。
中国领导人这时已很清楚地意识到,金日成若要取得胜利,必须要靠中国军队的援助。
9月初,在毛泽东的一再催促下,东北边防军的兵力计划增加到70万人,另有补充兵员20万人,同时加强了武器装备,为出兵援朝做好了准备。
8月26日,金日成在中国的提醒下,将美国人打算在仁川和水原地区实施登陆的情报通知苏联,拟采取必要措施加强上述地区的防务,并“提出请中国同志派军队援助朝鲜的想法,因为人民军目前的前线状况太困难了”。
斯大林否决了金日成请求提供国际援助的要求。
他答应金日成,“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再向朝鲜空军提供强击机和歼击机。
”完全领会了斯大林的主张后,金日成便不再考虑请中国提供援助的问题,而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莫斯科身上。
中国出兵援朝的最佳时机,就这样错过了。
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逆转。
简论美对我赴朝参战问题情报评估失误原因--基于美国对华情报解密
![简论美对我赴朝参战问题情报评估失误原因--基于美国对华情报解密](https://img.taocdn.com/s3/m/4bae41e7f90f76c661371a95.png)
淤指中国出兵朝鲜。
收稿日期:2014-11-28作者简介:马勇(1981-),男,云南曲靖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军事情报理论研究。
简论美对我赴朝参战问题情报评估失误原因———基于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解读马勇(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南京210039)仁川登陆后,中国是否出兵朝鲜,是美国情报部门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
美情报机构对这个问题的情报分析结论,与决策层已有的认识比较一致,因而很难判断其对决策产生的真实影响大小。
美国情报机构从1950年9月开始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可能性进行评估,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当年11月初,其评估报告始终坚持认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
但最终,其战略评估失误却使其名誉扫地,后来也常常成为决策者推卸责任的替罪羊。
在1950年11月中旬的一份总结报告中,中情局就批评其情报研究和评估办公室在中国出兵朝鲜问题评估上“简直是太丢脸了”[1]97。
通过对美国对华情报解密档案的细致研究可以发现,造成美国情报分析失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没有正确认识中国出兵朝鲜问题上苏联的真实影响在苏联对中国出兵的影响方面,中情局认为苏联的态度具有决定性影响。
中情局对中国出兵意图评估的众多报告中,都将苏联是否下定发动全面战争的决心作为影响中国出兵意图的前提条件。
1950年10月12日,在关于中国出兵意图的综合评估报告中,中情局得出结论:“倘若苏联决定不去发动全球战争,那么这种行动①在1950年是不可能发生的。
”10月20日,中情局获得情报称,中国有40万军队已经调动到中朝边境地区,将在10月18日夜晚或“两天后”越过边界。
中情局对该情报也评论道:“苏联和中国都不愿冒越来越大的风险,因中共直接介入朝鲜将促使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
另外,中情局认为,苏联对中国援助也是影响中国出兵的因素。
中情局判断制约中国出兵的苏联因素的逻辑线条是:第一条,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会增加中国对苏联的依赖,而中国害怕苏联对满洲的控制程度增长,所以不会愿意接受苏联大规模援助,因而不会出兵;第二条,苏联不愿全面战争,因此苏联不会提供空军支持,没有苏联空军支持,那么中国不可能出兵。
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 起因是什么
![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 起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770a33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35.png)
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起因是什么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是美国为首的联合军越过三八线入侵了朝鲜,并且向中国边境推进并轰炸了中国的丹东地区,这样的做法威胁了中国本土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的主要原因。
再者是美国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美国的这种做法触及到了中国的底线。
抗美援朝的原因和意义起因是什么1抗美援朝的原因首先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唇亡则齿寒”、“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美国一意孤行,不仅“侵朝犯台”,触及到了中国领导人的参战底线。
干涉。
此外,中国政府应朝鲜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派兵参战。
此外抗美援朝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军心,使其内部团结有力,通过这场战争铲除旧中国与美国之间的根。
战争是国家树立榜样的机会,中国利用了这次朝鲜战争提升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获得苏联的信任。
中国的这次出兵也希望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有点让步,放弃支持“台独”。
2抗美援朝的意义第一、这场战争极大地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威望,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这场战争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
第三、这场战争为中国赢得了和平建设的环境,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生产积极性。
第四、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锻炼,特别是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依靠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强敌的宝贵经验。
第五、中国人民经过这场战争创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抗美援朝几场著名战役分别叫什么名字抗美援朝中有第一次至第五次战役,其中长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金城战役等,都是广为流传的战役。
抗美援朝几场著名战役分别叫什么名字1抗美援朝几场著名战役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试析中国出兵朝鲜意图
![试析中国出兵朝鲜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b7a194ed102de2bd96058893.png)
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中国出兵主要是出于维护国家安全的考虑,是不得已的选择。
”抗美援朝战争是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战争,是在美国武装干涉朝鲜内战并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的情况下爆发的。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随即出兵干涉,并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织“联合国军”介入朝鲜战争。
同时,美国还以朝鲜战争为由,以武力侵入中国台湾地区。
10月,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向北推进,直至中朝边界。
在此情况下,中国政府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组织志愿军开赴朝鲜,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
对于中国为什么作出出兵朝鲜的战略决策,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尚不尽一致。
重要的说法有如下几方面:一是保家卫国。
首先,美国以武力进入台湾地区,并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这已构成对中国的侵略。
中国起而自卫,出兵打击侵略中国之敌,是理所当然的。
其次,“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
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①。
“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②。
就是说,救邻如救己,如果美军占领了整个朝鲜,将对中国构成更大威胁。
再次,认为美国侵占朝鲜后不会罢手,还要继而进攻中国。
“美帝国主义在东方实行麦克阿瑟的政策,利用日本的基地,继承日本军国主义的衣钵,沿袭着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走吞并中国必先占领东北,占领东北必先占领朝鲜的道路”③。
中共中央的一个文件还指出:“从北朝鲜缴获文件及其他方面证明,美国确有侵占朝鲜后进一步侵占我国东北的阴谋计划。
”④由上说明,中国出兵朝鲜是为了反击美国对中国的侵略和防止其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
二是救援朝鲜。
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
中朝两党和两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曾相互支持,结下了深厚情谊。
美国出兵干与朝鲜内战后,中国政府曾发表声明,警告美军不要越过三八线,否则,中国决不能置之不理。
当美军越过三八线,进入北朝鲜并继续向北推进,北朝鲜处境危急,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救援时,中国党和政府认为不能见死不救,而决定出兵。
中国为什么要帮朝鲜打美国
![中国为什么要帮朝鲜打美国](https://img.taocdn.com/s3/m/cd60e7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2.png)
中国为什么要帮朝鲜打美国中国帮朝鲜是不是怕美国打完朝鲜,再来打中国呢?其实这样的猜测不无道理,至于真正的原因,今天小编就与大家分享中国帮朝鲜打美国原因,仅供大家参考!中国帮朝鲜打美国原因所谓唇亡齿寒,朝鲜被侵略最终会威胁到中国,何况那时美国已经在中国边境骚轰炸,美国入侵朝鲜是要以其为跳板来威胁中国中国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了。
在亚太地缘政治舞台上,朝鲜属于一个战略要冲,它位于俄、日、美、中几个大国之间,构成太平洋列强登上中国大陆的一块结实的跳板。
在近、现代历史上,无论日本、美国或者别的什么国家,入侵朝鲜都不过是继续扩张的序曲。
而美国的动机决不限于解决朝鲜问题,而是屐针对中国和苏联的地缘攻势。
"保家卫国"是主要考虑;"抗美援朝"仍然是首要考虑,一则出于国际主义的政治义务,二则两利害与共,抗美援朝代表了保家卫国。
美国打朝鲜原因二战结束后不久冷战接踵而来,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以及朝鲜的成立,美国在东亚苦心经营的反社会主义防线出现了巨大的漏洞,所以美国加紧扶持日本和台湾,重新武装南韩的军队,半岛双方的军队经常插枪走火,出现互相挑衅行为,可以说朝鲜战争已经有预兆。
第一个就是直接的原因,北朝鲜军队在金日成的命令下1950年6。
25进攻南韩,想一举统一朝鲜,美韩有军事同盟的条约[其实是不平等的,当时韩国政府是美国的傀儡],美国以此为借口率“联合国军”进攻朝鲜,朝鲜战争升级。
从东亚的整体利益出发。
美国妄图建立一条从日本到台湾的防线,防止共产主义的祸水蔓延,一旦朝鲜半岛全部是社会主义国家,美国的战略利益将受到沉重的打击,社会主义的势力甚至蔓延向日本,对美国对东亚的控制极为不利。
出于全球的战略利益需要。
东西方紧张对峙,美苏在欧洲、中东和亚洲等许多地区势力范围还没有划定,摩擦不断。
美国认为此次北朝鲜进攻背后必有苏联的支持和指使,必须予以反击,才能防止苏联在欧洲和中东等地的“军事冒险”。
无奈与必然:中国三次出兵援朝的原因及影响
![无奈与必然:中国三次出兵援朝的原因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f6df6fca5fbfc77da269b13a.png)
始, 朝鲜又遭美国的入侵, 而作为朝鲜邻国的中国, 在朝鲜遭受外敌 成威胁。 朝鲜首都平壤 陷落同 日, 中国人 民志愿军入朝, 以实际行动
入 侵之 际 , 均 伸 出援 手 与朝 鲜 一致 对 敌 。援朝 卫 国是 中 国正 义 的果 中国极为无奈的选择 , 而要考究这种无奈 的缘起 , 我们不得不首先把 目光投向朝鲜所处的地缘位置。 朝鲜地处亚洲大
系 硒
口 重庆 三峡 学院 民族 学与公共 管理 学院 王友 富
摘
要 中国在 明清及新 中国建立初期曾三次用兵朝鲜 , 对 东亚乃 国片》 , 认为 “ 朝鲜尤为 中国东 省屏蔽 , 实有唇齿相依之势” , 同 至世界政治格局都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个 中缘 由, 我认 为 文认 为“ 日本恃其诈力 , 雄视东隅……( R本) 将来必有逞志朝鲜之
明代援朝原因。明朝 自建国伊始 , 便与朝鲜关系密切 , “ 每岁凡 部和朱舍里部 , 万历二一 f - 七 年( 1 5 9 9 ) {  ̄ J t 满文 , 同时将原来“ 照依族寨
万寿圣节 、 正旦 、 皇太子千秋节, ( 朝鲜 ) 皆遣使奉表朝贺 , 贡方物 , 其 而行 ” 的 氏族组织 改 为牛 录制 , 在 此基 础上 义 于万 历二 1 ‘ 几年 ( 1 6 0 1 ) 他庆慰 , 谢恩等使 , 率无常期 , 或前者未还而后者至……天朝亦后 礼 初 创 旗帜 , 后 来 义发展 为八 旗兵 制 。 发 生在 万历 时援 朝前后 这 一系 列
二、 三 次援 朝 对 于 中国政 局产 生 的 影 响。
援 朝对 明朝产生 的影 响——囝力衰竭 。明朝 于崇祯 十七 年
陆的东部前沿 , 不仅与中国在历史 、 文化 、 传统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 ( 1 6 4 4 ) 亡国, 随后清军入关定天下。清朝势/ , 丁 的发展是存明嘉靖 、 万 共性 , 而且就地理位置而言 , 是历来从海上通 向中国乃至亚洲大陆 历二朝开始的 , 其 中尤以万历时期为盛 。前文 已述 , 万历时明廷在朝 的必经途径之一 , 从这一意义上说 , 朝鲜是进入亚洲大陆的桥头堡 , 鲜、 播州 、 宁夏三次用兵, “ 宁夏用兵费八十余万 , 朝鲜之役 七A. ' k t ‘ 余
抗美援朝初期:美国为何不相信中国出兵朝鲜
![抗美援朝初期:美国为何不相信中国出兵朝鲜](https://img.taocdn.com/s3/m/09100bed998fcc22bcd10d3c.png)
抗美援朝初期:美国为何不相信中国出兵朝鲜2012年10月29日10:21 来源:凤凰网历史朝鲜战争战场东线的第42军370团的1个运输队,给其坚守在前沿的2营运送弹药和干粮,结果在北朝鲜的大山中迷了路。
在寻找2营的阵地时,他们看见一个山沟里有座茅屋,茅屋里有灯光,于是就在没有判断敌我的情况下上前问路。
在茅屋中休息的是30多名南朝鲜士兵,而志愿军运输队仅10多个人,5支步枪。
在短暂而激烈的交火之后,运输队的士兵全部被俘。
发现了中国军队的消息,使指挥东线作战的美第10军军长阿尔蒙德大吃一惊,他立即把这些中国士兵用飞机送往东京交给麦克阿瑟审问。
之后,麦克阿瑟又把中国的士兵送往了美国。
志愿军运输队10多人被俘之后,以及其他更多的情报汇集到麦克阿瑟那里,表明一个事实:中国军队确实参战了。
但麦克阿瑟还是不相信这是事实。
他的情报处长威洛比以其固执的性格和严重的判断失误在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备受抨击。
威洛比于27日的补充情报中依旧持以下结论:应该认识到,大部分中国军队没有与一个主要的军事强国进行实际战斗的有效经验。
此外,他们的训练也像原来的北朝鲜军队一样,由于缺乏统一的装备和弹药供应而大受阻碍。
从战术观点上看,由于节节胜利的美军师全部投入战斗,因此,进行干预的黄金机会看来早已过去;如果中国采取这一行动,很难设想,会把它推迟到北朝鲜军队的残部气数已尽的时候。
他所看到的关于对被俘的中国负伤士兵的描写是这样的:抓到的俘虏似乎是一群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
所有的人都没有任何正式的标记,尽管其中几个人用墨水在他们的军上衣里写了他们的姓名和部队番号。
他们的棉服里塞满了棉花,通常是深黄色,与朝鲜的荒山秃岭颜色相仿。
军官服装的不同之处仅仅是在裤线、上衣左面、领口周围和袖口有红饰线。
棉军装在干燥天气中十分暖和,但浸水后却无法使之干燥。
在棉衣里面,中国人穿的是夏季军装和他们碰巧穿上的任何衣服。
布鞋没有鞋带,鞋底是橡胶做的。
大部分步兵装备着日式步枪,显然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在满洲缴获的。
中国将出兵朝鲜
![中国将出兵朝鲜](https://img.taocdn.com/s3/m/1ed294d876a20029bd642d58.png)
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前夕,兰德公司组织大批专家 对朝鲜战争进行评估,并对“中国是否出兵朝鲜”进 行预测,得出的结论只有一句话:“中国将出兵朝 鲜。”当时,兰德公司欲以200万美元将研究报告转让 给五角大楼。但美国军界高层对兰德的报告并不感兴 趣。在他们看来,中国刚经历了8年抗日战争,3 年解 放战争,无论人力财力都不具备出兵的可能性。然而, 战争的发展和结局却被兰德准确言中,引起美国军界 一片哗然。战争失败后,五角大楼为了全面检讨在朝 鲜战争中的决策失误,还是花了200万美元 买下兰德那份已经
美智库列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的九大理由
![美智库列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的九大理由](https://img.taocdn.com/s3/m/aa2a93dc28ea81c758f578b2.png)
美智库列出:中国不会出兵朝鲜的九大理由1.第二次朝鲜战争不同于第一次朝鲜战争,美国无意把战火扩大到中国本土,将会以打击恐怖国家的名义发动这场战争,这会使中国政府对这场战争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底线,不会贸然出兵朝鲜。
2.国际战略态势不利于中国出兵朝鲜。
前苏联的垮台使中国失去了最大的战略盟友,今天中国已再具有当年的战略均势做后盾,如果中国以一己之力与北约的多国部队相抗衡那是不明智的,这首先在战略上就使自己陷入了劣势。
而印度对巴基斯坦的虎视眈眈和日本对华的野心又使中国不得不考虑战争的后果。
3.未来的战争模式主要是空中打击和远距离打击,靠的是飞机和导弹,陆军的作用降到配角地位。
中国军队目前显然尚未转变传统的作战模式,另外不论是中国的军队结构、还是中国的军工生产,都还没有做好应付一场高科技现代战争的准备。
一旦第二次朝鲜战争爆发,中国军方对这场干预战争毫无胜算的把握。
4.中国目前的基本国策是韬光养晦,发展经济。
这就决定了中国将会最大限度的容忍美国在朝鲜的军事打击,不会轻易惹祸上身。
如果中国妄图干预朝鲜战事,相信这种基本国策的转变对决策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因为那将意味着彻底改变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毕竟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毛泽东,也只有毛泽东具备那种胆识和魄力,敢于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向美国宣战。
5.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兼之刚刚加入WTO,迫切需要有相当长一段时间来发展经济,化解各种内部矛盾和危机。
如果在此期间贸然干预美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势必会招致发达国家的经济制裁,促使国内危机全面爆发。
6.中国干预美国在朝鲜的军事行动还有可能引发另一个重大隐患,那就是台湾问题。
目前台湾在美国的压制下还不敢轻易宣布独立,如果中国出兵朝鲜,台湾完全有理由宣布独立,届时中国将陷于两难境地。
收复台湾,则犯两面作战的兵家大忌,而且容易将战火引向本土;不收复台湾,则等于默认台湾的独立,这样中国政府不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无法交待。
1950年中国为何敢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较量
![1950年中国为何敢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较量](https://img.taocdn.com/s3/m/91a0c054b84ae45c3b358cf7.png)
1950年中国为何敢在朝鲜战场上与美国较量作者:来源:《新传奇》2018年第38期1950年,新中国正准备全力投入经济建设时,朝鲜战争爆发了。
时至今日,很多人都无法理解:长期积贫积弱、正值百废待兴的中国,那么困难艰苦、压力巨大的中国,为什么却有勇气在朝鲜战场与一个超级大国较量?“我们把国民党的烂摊子收起来了”1950年元旦,全国多个地方都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活动:北京中山公园、北海公园5万群众大联欢;重庆10万群众大游行,“观者如堵,途为之塞”……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元旦。
这一年,年轻的共和国欣欣向荣: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困扰了中国12年的恶性通货膨胀得到了根本治理,通过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公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禁毒运动扎实推进,妓院一律被关闭……同时要看到,那时,中国国家与人民,都穷困不堪,并且土匪猖獗。
新中国百废待兴。
新中国的第一个元旦,毛泽东是在莫斯科度过的。
《毛泽东年谱》记载道:这一天他发了两份电报,一份给彭德怀,嘱托解决新疆的粮食问题,另一封给胡乔木,让他用中共中央名义起草一个致各野战军的贺电。
同一天,他还会见了两位苏联客人,罗申与柯瓦廖夫。
毛泽东是在1949年12月16日抵达莫斯科的,这是他第一次出国。
在苏联期间,毛泽东给列宁墓献了花圈,看戏,参观了地铁站、工厂、农村和学校,苏联的工业,给毛泽东留下了深刻印象。
《毛泽东年谱》记载:2月27日,他乘专列到达哈尔滨,与周恩来一起到哈尔滨车辆厂视察,说:我们应当学会管理城市和改造城市啊!他还说:“我们刚刚建国,首要任务是肃清国民党残余,同时要集中精力恢复经济。
还有很多工作,但这两项是重点。
”3月3日,毛泽东谈了自己在苏联的观感:“他们现在的工厂有很大规模,我们看到这些工厂,好像小孩子看到了大人一样,因为我们的工业水平很低。
”但他同时表示,苏联很多大工厂,在十月革命时还很小或者没有,“我们现在可以从极小的修理汽车、修理飞机的工厂,发展到制造汽车、制造飞机的大工厂,其他方面,将来我们的发展也是很大的。
毛泽东四次下决心出兵朝鲜
![毛泽东四次下决心出兵朝鲜](https://img.taocdn.com/s3/m/9151c54add3383c4ba4cd212.png)
毛泽东四次下决心出兵朝鲜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20年第16期李颖1950年9月15日美军在仁川登陆成功后,朝鲜局势急转直下,出兵朝鲜问题也作为应急方案摆在了中国领导人面前。
10月2日凌晨2时,毛泽东以中央军委名义给高岗和邓华发电,要高岗立即来京开会,让邓华下令“边防军提前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按原定计划与新的敌人作战”。
同一天,毛泽东拟就了给斯大林的电报稿,电报稿中说中国已决定“用志愿军名义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援助朝鲜同志”。
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明确表示派兵入朝作战的意思,但是,这封连夜起草的电报却并没有发出,原因是在当天下午,即10月2日下午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几乎所有领导人都对现在出兵朝鲜持怀疑和反对的态度。
由于气候原因,彭德怀于10月4日下午才飞抵北京。
下午政治局会议继续对是否出兵援朝问题进行讨论时,仍有两种意见。
这时,彭德怀发言坚决支持毛泽东的主张。
彭德怀的发言的确起了重要作用。
会议同意了毛泽东的主张,决定出兵援朝。
所以会议结束后,毛泽东才十分肯定地对彭德怀说:“给你十天准备时间,出兵时间初步预定10月15日。
”10月8日,毛泽东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任命彭德怀为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率第十三兵团及所属4个军和边防炮兵司令部及所属3个炮兵师,待命出动。
后勤供应事宜,统由高岗调度。
同日,毛泽东发电将这一决定通知金日成。
这是毛泽东第二次作出派兵入朝的决定。
中国决定出兵朝鲜的确是有很大困难的,其中军事方面的问题主要在于中国军队装备落后,而且没有进行现代化战争必备的空军。
为了取得出战必胜的把握,也鉴于斯大林电报中说过“联手作战”,中国决定派周恩来赴苏,与斯大林洽谈苏联出动空军支援和提供武器装备的问题。
然而,就是在出动空军的问题上,斯大林瞻前顾后,出尔反尔,以至中国在下决心出兵朝鲜的问题上再次出现波折。
10月13日中午,彭德怀和高岗抵达北京。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抗美援朝(共23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2课抗美援朝(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5f41df1c1c708a1284a44bd.png)
15
思考二:
战争胜利的原因
资料一:截至 1952 年 5 月全国人民捐款 金额折合新人民币为5.5650亿元,可买 3810架飞机。各地人民积极支援前线, 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 资料二:美国五星上将布莱德利在1951 年讲道:“这是一场在错误的时间、错 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打的一场错 误的战争。”
16
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的原因
• 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 • 国内人民的大力支持 • 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
• 党的明决策
• 彭德怀的英明指挥
• 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
• 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斗争
17
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 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 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胜利标志 1953年7月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 战争的正义性 27日 板门店签订《朝鲜停
国家的侵略野心 战协定》★ 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胜利原因 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
历史意义 英雄人物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作战 黄继光 邱少云
抗美援朝
西藏和平解放
12
英雄赞歌
黄继光
邱少云
罗盛教
毛岸英
蒋道平
13
他们为什么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杨育才
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他们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胡修道
杨春增
他们保卫了国家,
孙生禄
他们为国家为民族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
黄继光 伍先华
14
1953年7月27日,“联合国军”总司令克 拉克在朝鲜停战协定和补充协议上正式签字。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 导》登载的美国——第七 舰队入侵台湾海峡的消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人眼中的“东方之谜”——中国为何出兵朝鲜
王湘穗 乔 良
中国人为何出兵朝鲜,直到今天对美国人来说,仍是一个难以理解的“东方之谜”。
当年,困扰美国政府官员和将军的难题是“中国会不会介入”。
杜鲁门在对朝鲜事务作决策的时候,感到最重要又最拿不准的就是这个问题。
为此,他在飞了4000多千米到威克岛与麦克阿瑟见面时,特意向这个在亚洲生活了几十年、自诩同时也被美国人公认的“东方专家”询问:“中国人会不会出兵?”麦克阿瑟非常有把握地回答,绝对不会。
显然,此时的他并非像他后来在回忆录中所说,对中国和俄国的介入都看得一目了然。
他分析说,中国出兵的时机是在美军被困在釜山或是在仁川登陆的时候,现在他们怎么会引火烧身?在没有空军掩
护的情况下与美军作战,那会成为
战争史上最大的屠杀,没有一个清
醒的司令官会在这时与美军作战。
到后来,这个问题成了由谁来
承担朝鲜战争失败责任的关键时,
麦克阿瑟却否认曾经说过这类话,
他进一步辩解,即便说过,也是从
军事角度而言。
跟随总统的国务院
官员,拿出会谈时躲在门后的速记
人员的原始记录,来证明麦克阿瑟
的确讲过类似的话。
麦克阿瑟固然
难辞其咎,杜鲁门也有不可推卸的
责任。
因为总统作政治决断时不应
只听将军的话。
显然,“中国会否出
兵”不只是个军事问题,也是个重
要的政治判断。
对这一点,麦克阿
瑟的情报部部长威洛比少将在当时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
2016.1265
军事文摘
2016.12
66
史 海 钩 沉
军事文摘虽然已经很清醒地意识到了,但唯麦帅马首是瞻的习惯使他很快就从心里否定了这份清醒。
10月14日,麦克阿瑟去威克岛见杜鲁门的前一天,也就是中国出兵的前5天,威洛比召集参谋会议,分析中国出兵的可能性。
一份名为“情报部部长威洛比少将在参谋会议上发表的正式见解”的记录稿,记载了他当时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中国在东北集中了9个军—38个师。
苏联不会直接介入。
因为在经济上是不利的。
如果有介入的必要,可能让中国军队介入。
我们的情报机关已集中一切力量注意难以捉摸的林彪和鸭绿江,但是无法获得可靠的资料。
中国领导人发表的“如果美军越过三八线就介入”的声明,是威吓、外交恐吓、策略之类,是试图阻止美军北进。
然而,如果中国的声明表示的是它的真实意图,那就是克里姆林宫和北京定下的战争决心,所以这在我远东军能够收集到的情报范围中,属于不能判断其真伪的高级情报。
作为麦克阿瑟的情报部长,威洛比也是前者的崇拜者。
这位情报部部长坚信,这一次对中国人的判断仍然是麦克阿瑟而不是其他人的判断更正确。
对所有的情报,威洛比都放在了这个取景框下进行观察。
他在情报记录中写道,“在这个时期,中国军队不会大规模介入”。
迷信产生的盲从取代了威洛比最初的清醒。
他要用情报证明,麦克阿瑟的判断从来都不会错。
在“命运之日”的混战中,南朝鲜1师捕获了一名服装不常见、语言又不通的俘虏。
这个后来被命名为“第1号”的中国兵说出了让他们大吃一惊的情报,在云山西北的山里埋伏有1万人的中国军队。
尽管他级别很低,说出的情况值得怀疑,但因事关重大,师里还是向上级作了报告。
26日,被送到集团军部的俘虏2、3、4号,说自己属于第54、55、56部队,“各部队从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军各抽3000人组成,总共渡江的有9000人”。
(现在看来这像是精心策划的假情报。
可在当时,这被认为是中国参战部队虽然有许多叫师或军,但实际上是团以下的小部队的证明。
“兵不厌
诈”,战争总是充满欺骗,战时的人们奉行着与和平时的人们不同的另一套伦理规则。
)
10月28日,威洛比将军在给华盛顿的报告中说:
应该认识到,大部分中共军队都没有与一个主要军事强国进行实际战斗的有效经验。
此外,他们的训练也像原来的北朝鲜军队一样,由于缺乏统一的装备和弹药供应而大受阻碍。
从战术的角度看,大获全胜的美国军队已经全面展开,这标志着武装干涉的最佳时机早已过去了;如果有计划采取此种行动,会推迟到残余的北朝鲜军队已处于战斗力极低的状态时,才付诸实施。
这种由己及人的推理方式在战争中一向有害无益。
在10月31日的情报记录中,威洛比记录了第8集团军抓获俘虏的口供和南朝鲜第2军已被歼灭的情况,他写道,“战争由于中国人的介入趋于严重化了”,但结论却又是“没有中国军队入朝的确凿证据”,真是“矛盾”。
到11月2日,威洛比承认,从前线的情况看,
中国人的干涉不是对
油画《跨过鸭绿江》
实战效果有没有用的理论问题,而是“一种近在眼前的严重威胁”。
但他补充说,“到目前为止,迹象表明参战的仅是零星部队,从表面上看,目的有限”。
11月3日,五角大楼向麦克阿瑟发来急电:“怀疑中国军队正式参战,已成为华盛顿关心的重大问题,想听取您的意见。
”麦克阿瑟回电,目前下结论还太早。
五角大楼又质问,如何看待北京广播的关于抗美援朝的声明?威洛比回答:“我们认为,那个声明充满豪言壮语,只不过是中国的骄傲自大。
”
11月初,美第10军参谋长认为情报部门过低地估计了中国军队的介入程度,“至少有几个师的番号了”。
威洛比解释说,“的确有许多师的番号,但不是全师过来了,而只是来了一部分”。
他甚至还用太平洋战争时日本关东军各抽调一部援助守岛部队的战例来证明这一点。
其后的几天,情报部门根据激烈的战况作出分析:现在交战中的中国军队编为4个军8个师,其兵力达51600人。
包括与一线部队换班的2个师,加上尚未与第10军接触的2个师,一共是12个师,76800人。
尽管这一结论仍大大低估了志愿军的参战兵力,但也算最大胆的估计了。
对此,威洛比将信将疑。
他需要新的情报来推翻它。
彭德怀提供了他所需的一切例证。
从11月5日起,中国军队停止了进攻,并开始后撤。
在进行大量空中侦察后,威洛比得出新的结论,中国军队只是以营规模的部队介入了战争。
在第一线与中国军队交过手的美军将领对此看法感到难以置信。
他们责问:“在云山周围已证实的中国师是3个,按您的估计其实际兵力是3个营。
如果是这样,那么第8骑兵团为什么会败得那样惨?”威洛比解释,“因为该团缺乏警惕。
为少数敌人果敢的奇袭所压倒,在暗
夜中陷入了溃败。
而我们的侦察,
不论是电子侦听还是飞机巡视,都
没有发现有大兵团活动的迹象”。
惠灵顿说过,“在山后边的敌
人企图干什么,我们并不知道。
所
以,高明的统帅,在于他有看穿山
背面的能力”。
美国人喜欢用技术
去了解“山那边的敌人在干什么”,
就像当年尼米兹通过破译密码知道
山本五十六要打中途岛一样,直到
20世纪90年代,曾任美国防部部长
并参与过海湾战争的佩里也觉得当
代技术已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
实
际上,技术只能提供先进的手段,
但不能提供正确的结论,特别是在
洞察人心上。
也许还是旁观者清。
比兰德公
司没有卖出的“中国将出兵朝鲜”
的报告更进一步的是美国国务院
的中国事务科科长柯乐布的估计。
他在7月到10月间,三次递上警告性
的备忘录,作为在中国当过总领事
的老“中国通”,柯乐布明确地说,
“认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策将是
消极的想法可以断然排除”,如果
美军越过三八线,就不能指望中国
人会置身于战争之外。
他在11月1日
的备忘录中再次提醒政府,中国参
战已是事实,中国不可能只派小规
模部队来抵抗美军。
其目的也不是
“保卫水丰电力站”,而是要“恢
复到6月25日的状态”。
可惜,有洞
察力的见解往往并不出自军事专
家,因而当它们被注意到的时候通
常已经太晚了(几个月后,在麦卡
锡领导的美国式的“文化大革命”
中,柯乐布被麦卡锡认定为“危险
人物”而清理出国务院)。
对“中国会否出兵”的争执,
简直就像一部浓缩的人类认识
史:其中有经验主义的错误,也有
主观主义的臆断;不断发明的新
技术对感官的延长而增强了认知
的灵敏度,而永恒的“测不准定
理”也在不断展示技术手段的无
奈;一连串“试误”在接近真理的
过程中贻误了战机,每一次天才
“顿悟”都因难以找到说服人的
论据,而被湮灭在政治程序和等
级体制之中;再加上文化上的隔
膜等等。
不要说当时的美国人,就
是今天的中国人也未必能说清在
1950年我们为什么一定会出兵朝
鲜。
历史的必然由许多偶然性组
成,而战争永远充满迷雾。
威洛比的情报判断一错再错
非常具有典型性,不足为奇。
摘自《割裂世纪的战争
—
朝鲜1950-1953》
责任编辑:刘靖鑫
被击毁的美军装备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