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莲赋节选【明代】陈子龙骈体文
采莲赋第二段赏析【清代】尤侗骈体文

• 李白《菩萨蛮·举头忽见衡阳雁》:“举头忽见衡阳雁,千声万字情何限”、 杜甫《归雁二首》:“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文天祥《咸淳甲戌第二朔 予道槠洲里笔畋方谏自长沙来》:“君为湘水燕,我作衡阳雁”、范仲淹《渔 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王昌龄《寄穆侍御出 幽州》:“莫道蓟门书信少,雁飞犹得到衡阳”、王安石《送刘贡甫谪官衡 阳》:“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温庭筠《赠僧云栖》:“衡阳寺前雁, 今日到长安”、孟贯《归雁》:“春至衡阳雁,思归塞路长”、康熙《恭挽大 行皇后诗四首并序》:“雁断衡阳声已绝,鱼沉沧海信难期”。
于是苧萝丽子,馆姓艳客,莲步珊珊,荷衣瑟瑟。锦帆 初张,木兰徐出。小鬟唱欸之歌,少妇赋泽陂之什。
………………………………………………………
采莲赋

采莲赋萧绎紫茎兮文波,红莲兮芰荷,绿房兮翠盖,素实兮黄螺。
于时,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鷁首徐回,兼传玉杯。
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莲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故以水溅兰桡,芦侵罗荐,菊泽未反,梧台迥见。
荇湿沾衫,菱长绕钏。
泛柏舟而容与,歌采莲于江南。
歌曰: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染衣香。
因持荐君子,愿袭芙蓉裳。
注解:紫茎:莲茎。
文波:水的波纹。
文与“纹”通用。
芰(jì)荷:菱花。
两角为菱,四角为芰。
绿房:莲蓬。
素实:莲籽,素,白色。
黄螺:淡黄色的莲子形如圆螺。
妖童:俊美少年。
妖,妖娇。
鷁(yì)首:船头,古人喜欢在船头绘画鸟形。
鷁,大鸟。
尔其:代词,指媛女。
束素:美丽的采莲女孩用白绢束紧纤腰。
敛裾:提起衣服的前襟。
裾,指前襟。
兰桡:兰木做的船桨。
罗荐:用丝织的垫子。
菊泽:野菊丛生的湖泊。
反:同“返”。
梧台:台榭。
迥见:远远地看见。
荇(xìng):水草。
钏(chuàn):手镯。
容与:悠闲自得的样子。
碧玉:古代美女名,姓刘,嫁给了汝南王。
【翻译】紫茎从细碎的波纹中耸立而出,那上面盛开着红色莲花。
绿色的莲蓬如同莲子的房间,那一粒粒白色的莲子啊,还有那嫩黄的花心。
(男)这时候漂亮的少年、美貌的少女,荡着采莲的小舟而来默默地传递着情意。
我和她的两条船儿慢慢荡漾,隔着小船将酒杯来回传递。
她摇动船桨要划开,却被柔长的水草牢牢挂住;她的船头要移去,又怎舍得将合于水面的浮萍分开。
啊,这可爱的姑娘,细细的腰间缠裹着洁白的绸子,她的船走走退退,还在不住地回望。
这姑娘正如春末夏初的好时节,叶儿正嫩花儿才开。
你看她边采莲边担心着水珠溅湿下衣而低低浅笑,又像是害怕船倾而赶紧提一提前襟。
(女)湖水似为有意溅湿了我的船桨,芦苇牵扯着我轻柔的纱衣。
那有着如菊花一般馨香品德的他还未回去吧,那颀长如梧桐的他正在高台上远远眺望着我。
水中的青荇沾湿了我的衣裳,那长长的菱叶藤茎绕住了我的金钏。
湘娥赋第九段赏析【明代】陈子龙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家、骈文家、编 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 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 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 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 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作品赏析
• 柳如是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命运坎坷与感情纠葛,风流奔波与姿容艳丽,侠女气质与儒女才 华,文思精妙与博闻多识,敢爱敢恨与忧国忧民,构成了她独特的人生轨迹和个性品质。陈子 龙一生极具志士精神,江左神童与儒雅风度,见义勇为与深交名艳,屡试未中与仕途曲折,忧 国忧民与危难救亡,自沉跨塘与永葆名节,构成了他独具的人生道路和身世品格。他与柳如是 的一段情缘,亦为后人所传诵。
国学 骈体文
湘娥赋
第九段
明代 陈子龙
作品赏析
• 崇祯七年(1634年)秋,柳如是作《男洛神赋》献给心中的男洛神——陈子龙。陈子龙正值 壮年之时,才高志盛,与柳如是情深意笃,挚爱深厚。柳如是在赋中将其所爱的对象理想化、 神圣化,尽情地描述了男性的阳刚之美。自陈了炽热的情爱之深。陈子龙为才子,柳如是为才 女,才同神会,因缘而合,绝非偶然。陈子龙文集中《湘娥赋》一篇,与柳如是所言互应,却 见两人往来酬答之频繁。
• 《湘娥赋》乃陈子龙模仿《文选》中曹植的《洛神赋》而作。崇祯六年(1633年)秋,陈子 龙北上赴京会试,柳如是赠《送别》五律二首,其二是“大道固绵丽,郁为共一身。言时宜不 尽,别绪岂成真?众草欣有在,高木何须因?纷纷多远思,游侠几时论?”陈寅恪在《柳如是 别传》中盛赞如是乃“侠女名姝”,柳如是在《赠友人》诗中也有“伟人豪士不易得,得之何 患非吾徒”之句,从上述送别之诗看来,她并不以功名富贵为念,只希望子龙奋发自励,成就 扶倾拯溺的报国安民大业。总之,因为两人志趣相投,诗文相敌,双方都有了第一次真正的爱 情,终于在崇祯八年(1635年)同居,借住在松江南门内友人的名为生生庵的别墅小楼之中。 在此之前,陈子龙赠柳如是《湘娥赋》,其中有“拹玄想于湘娥,疋匏瓜于织女”之句,是誓 愿之文,也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之语,柳如是便撰《男洛神赋》以答。这一对恋人,度过了他 们的人生中一段最美好的也是至死毋忘的时光,诗酒唱和,薰神染骨,留下了许多心心相印的 篇章,
别赋第六段赏析【明代】陈子龙骈体文

……………………………………………………… ………………………………………………………
柳如是和陈子龙曾在南园附近共放风筝,这应是快乐的事,但柳如是似乎预感到筝线易断的结局, 曾撰《声声令·咏风筝》一阕: 杨花还梦,春光谁主,晴空觅个颠狂处。尤云殢雨,有时候,贴天 飞,捉他不住。 丝,长风细,画楼前,艳阳里,天涯亦有影双,双,总是缠绵,难得去。浑牵击, 时时然对迷离树。 这种“贴天飞,捉他不住”的预感是有依据的,因为柳如是已有过“相府下堂 妾”、“松郡被逐妓”的经历。果然,正当两人在南楼欢度“蜜月”的时候,消息不胫而走,传 至陈府。陈夫人醋意横生,似有棒打鸳鸯散之厉害。这就埋下了“有情人难成家眷”的祸根。
• 陈子龙出生在书香之家,5岁时母亲韩宜人去世,19岁时父亲陈所闻辞世,21岁时娶张孺人为妻。张 “知书达理”,书算女工,无不精熟,是个精明的治家之人,但宗法礼教思想极为严重。陈子龙是陈氏 五世单传的男丁,可是,张孺人婚后数年不生育,张只得为陈置一侧室蔡氏,也未能生育,张孺人又遣 人至苏州,为陈纳良家女沈氏为妾。这种“妻妾众多”的家况又返回到柳如是那里,使她也产生想法。 先前她逃出周道登家时即有不甘做人姬妾想法,中间又有与宋辕文断琴绝交之举。其择婿之难,用心之 苦,可见一斑。陈子龙虽然诗才横溢,对她甚爱,但想到他家妻妾情况,恩怨难免,所以此时她的心情 也十分复杂。请看她的《江城子·忆梦》:梦中本是伤心路,芙蓉泪,樱桃语,满帘花片,都受人心误。 遮莫今宵风雨话,要他来,来得么! 这种“伤心路”、“芙蓉泪”、“人心误”的伤怀之情,确是深 刻的体验。 再看张孺人,门户之见极深,宗法思想极重。在她看来,柳如是并非良家女子,绝对不能 容忍丈夫与她同居。于是挟长辈之命来南园与柳如是谈判,决意将柳赶走。张孺人一到小红楼,一见柳 如是貌若天仙的样子,一股妒嫉之情悠然而生。好像柳如是的过错就在于她长得太美丽。
采莲赋第四段赏析【唐代】王勃骈体文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王勃(约650年~约676年),字子安,绛州龙门县(今山西省河津市)人。 唐朝文学家,儒客大家,文中子王通之孙,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共称“初 唐四杰”。
• 王勃聪敏好学,六岁能文,下笔流畅,被赞为“神童”。九岁时,读秘书监颜 师古《汉书注》,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错。十六岁时,进士及第,授朝 散郎、沛王(李贤)府文学。写作《斗鸡檄》,坐罪免官。游览巴蜀山川景物, 创作大量诗文。返回长安后,授虢州参军,私杀官奴,二次被贬。
作品赏析
• 《采莲赋》的前部,从莲的风姿写到赏莲、采莲之人的种种神态心情。如描写莲的天然丽质:“黛叶青 跗,烟周五湖。红葩绛蘤,电烁千里。”描写赏莲的美女:“是以吴娃越艳,郑婉秦妍。感灵翘於上朔, 悦瑞色於中年。锦帆映浦,罗衣塞川。飞木兰之画楫,驾芙蓉之绮船。”描写荡舟采莲的风情:“怜曙 野之绛气,爱晴天之碧云。棹巡汀而柳拂,船向渚而菱分。掇翠茎以翳景,袭朱萼以为裙。”其中也穿 插了良人远征之艰辛、采莲女相思铭心的内容:“忽君子兮有行,复良人兮远征。南讨九真百越,北戍 鸡田雁城。念去魂骇,相视骨惊。临春渚兮一送,见秋潭兮四平。与子之别,烟波望绝。念子之寒,江 山路难。水淡淡兮莲叶紫,风飒飒兮荷华丹。剪瑶带而犹欷,折琼英而不欢。”“感灵翘於上朔,悦瑞 色於中年。”有感于万民翘首于盼望新的开始,欢悦于祥瑞降临于收成中等之年。“愿承欢而卒岁,长 接席而寡仇。”可见,王勃关注民生,有一颗怀民之心,他也想在政治上为君王出谋划策,为民生为社 稷贡献一份力。“问子何去,幽潭采莲。已矣哉!诚不知其所以然。赏由物召,兴以情迁。故其游泳一致, 悲欣万绪。”“披惜时岁兮易晚,伤君王兮未知。”这里又显现出王勃的心不由己,仕途不顺,有心无 力,悲叹兮。“莫不惊香悼色,畏别伤离。”“恨光景兮不驻,指芳馨兮谓何。”“若乃南郢义妻,东 吴信妇。”“又若倡姬荡媵,命侣招群。”悲思妇,伤人心。借思妇的离伤之情,抒发自己仕途不遇的 无奈。赋的最后吐露身世感慨的叹息:“感芳草之及时,惧修名之或丧。誓剗迹颍上,栖影渭阳。枕箕 岫之孤石,泛磻溪之小塘。餐素实兮吸绛芳,荷为衣兮芰为裳。永洁己于丘壑,长寄心于君王。且为歌 曰:芳华兮修名,奇秀兮异植。红光兮碧色,禀天地之淑丽,承雨露之沾饰。莲有藕兮藕有枝,才有用 兮用有时。何当婀娜华实移,为君含香藻凤池。”在此,一方面“感芳草之及时,惧修名之或丧”,为 自己的岁月虚变、功名不就而哀伤;另一方面又表示要学许由,走其祖王绩归隐山林、独善其身的道路。 可见,仕途上的挫折和失意,在王勃的心灵上留下了深重的阴影。
采莲赋并序(王勃)

采莲赋并序(王勃)昔之赋芙蓉者多矣。
虽复曹王潘令之逸曲,孙鲍江萧之妙韵,莫不杂陈丽美,粗举采掇,岂所谓究厥艳态,穷其风谣哉?顷乘暇景,历睹众制,伏玩累曰,有不满焉?遂作赋曰:非登高可以赋者,惟采莲而已矣。
况洞庭兮紫波,复潇湘兮绿水。
或暑雨兮朝霁,乍凉飚兮暮起。
黛叶青跗,烟周五湖;红葩绛[B20C],电烁千里。
尤见重於幽客,信作谣於君子。
尔其珍族广茂,淑类博传,藻河渭之空曲,被沮漳之沦涟。
烛澄湾而烂烂,亘修涨之田田。
岂直水区泽国,江ぞ海ヂ?是以吴娃越艳,郑婉秦妍。
感灵翘於上节,悦瑞色於中年。
锦帆映浦,罗衣塞川。
飞木兰之画楫,驾芙蓉之绮船。
问子何去?幽潭采莲。
已矣哉!诚不知其所以然。
赏由物召,兴以情迁。
故其游泳一致,悲欣万绪。
至若金屋丽妃,璇宫佚女,伤凤台之寂寞,厌鸾扃之闲处。
侍饮南津,陪欢北渚,见矶岸之纡直,觌旌旄之低举。
上苑神池,芳林御陂;楼阴架?,殿彩乘漪。
张燕洛之容卫,备横汾之羽仪。
箫鼓发兮龙文动,鳞羽喧兮?首移。
咸靓妆而丽服,各分骛而并驰。
?萦桨碍,荇触船危。
视?霞之沃荡,望林泉之蔽亏。
洪川泱泱兮菡萏积,绿水湛湛兮芙渠披。
惜时岁兮易暮,伤君王兮未知。
折绀房与缃ョ,揽红葩及碧枝。
回绡裙兮窃独叹,步罗?蔑兮私自奇。
莫不惊香悼色,畏别伤离。
复有泽宫年少,期门公子,翠发蛾眉,?唇皓齿,傅粉兰堂之上,偷香椒屋之里。
亦复衔恩激誓,佩宠缄愁,承好赐之珍席,奉嬉游之彩ヵ。
绣栋曛兮翠羽帐,瑶塘曙兮青翰舟。
搴条拾蕊,沿波溯流。
池心宽而藻薄,浦口窄而萍稠。
和桡姬之卫吹,接榜女之齐讴。
去复去兮水色夕,采复采兮荷华秋。
愿承欢而卒岁,长接席而寡仇。
于时蓟北无事,关西始乐。
雾静江垠,气恬海漠。
寝怪气於沅湘,照荣光於河洛。
殊方异类,舞咏相错;王公卿士,歌吹并作。
则有侯家琐第,戚里芳园,穿池灞岸之曲,蓄水河阳之源。
堤防谷口,岛屿圜辕,嘉木毕植,灵草具繁。
沈桂北之丹藕,播荆南之紫根。
郁萋萋而雾合,烁煜煜而霞翻。
洎乎气彻都鄙,景华川陆,麦雨微凉,梅飙浅燠。
采莲赋第八段赏析【清代】李雯骈体文

……………………………………………………… ………………………………………………………
江南水乡盛夏,碧清如镜的湖面,青绿的莲蓬矗立于绰绰多姿,婷婷玉立的荷花和青绿如盖的荷 叶间,接天连碧,幽香阵阵。自古至今江南有泛舟湖面采莲的诸多习俗。到了采莲季节,青年男 女打扮得整整齐齐,泛着一叶叶小舟,在湖面边采边唱,这也是情人约会,谈情说爱的大好时机, 那又是一个多么热闹的场面!这可以从梁元帝《采莲赋》中得到印证:“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 许,益鸟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 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那欢乐嬉戏的情景无不令人销魂。说明六朝时 “夏始春余”采莲习俗亦盛。
国学 骈体文
采莲赋
第八段
清代 李 雯
作品赏析
• 江南水乡采莲的古代习俗,可以从湖北、江浙水乡采莲诸多风情得到印证。例如汉川市汈汊湖 到了采莲季节,少女们采莲去,穿红戴绿,轻盈地跳上那两头尖尖中间鼓的小小莲舟,并排湖 面,篙儿时时撑点,采莲女时不时用小巧的竹质双股小叉,从湖里叉上一个一个莲蓬,往舱里 “呯呯呯”地击拍,鼓绽绽的青莲在舱里欢蹦乱跳,一个一个准确地落在小舱里。那敲击声应 合着清脆的歌声,很有节奏。累了就掐上翠荷遮在脸上躺在舱上假寐。江浙湖乡“采莲时唱采 莲歌”虽说大都是即兴之歌,但依然离不开古代采莲歌的风格。如下例:“采莲来,采莲来, 采得满舱莲(怜)子多,采得莲(怜)心送情歌。”鄱阳、洞庭湖及孝感所在的江汉平原的湖 区一带,不少方言俗语皆因采莲风俗而衍生出来的。洪颐煊《诸史考异》载:“按《袁彖传》: 于是河间为文惠太子作《杨畔歌》,辞甚恻丽。《隋书音乐志》其歌曲有《杨畔》,后呼《杨 畔儿》,皆此曲声之转。按今江西、湖南俗呼男女轻佻为杨畔,呼物不坚实外华美为杨畔货。” 至今江浙水乡《杨畔儿》这种采莲曲调依然流行。民初孝感花鼓戏《杨绊(畔)讨亲》这一传 统剧目深受民间喜爱,故而此后“杨畔”这个方言在孝感周边地区又有傻气糊涂的含意。此亦 是“采莲时唱采莲歌”的诸多习俗在江南源远流长的侧面印证。
荷赋第十六段赏析【明代】徐渭骈体文

THANK YOU!
• 《荷赋》采用与荷对答,此荷乃瓮中之荷,它对自己处境即“遭时 之不偶,为观者所侮弄”表示疑问,徐渭则答之,认为不应因为所 处之广狭而感到光荣与否,而应“映清流而莫增其澄,处污泥而愈 见其洁”。假如内心是不染于污泥的,那么就不应有广狭之别, “纵遭时有偶与不偶,和託身有屑与不屑?”这无疑是一种托物言志 的手法。
国学 骈体文
荷赋
第十六段
明代 徐 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品赏析
• 《群芳谱》曰:“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 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 的《爱莲说》,把莲和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可以看出莲花 在人们心中的美好君子形象。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徐渭(1521—1593年),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 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 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一作水田 月 )。明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 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 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 救免。此后南游金陵,北走上谷,纵观边塞阨塞,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 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去世,年七十三 。
作品赏析
• 莲花象征纯净、纯洁:在中国,莲花被尊为君子,《群芳 谱》中说 “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 万窍玲珑,亭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影响深远。
《采莲赋》的文言文翻译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翻译:在南塘之秋,采摘莲花。
莲花盛开,高过人头。
低头拨弄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将莲花放在怀中,莲子的心彻底呈现红色。
《采莲赋》原文: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荷叶如罗裳,一色裁剪而成。
芙蓉花盛开,向脸两边绽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莲叶,只闻歌声,才知有人前来。
《采莲赋》原文: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不解隐藏踪迹,漂浮的萍草随着一道水流散开。
荷叶如罗裳,一色裁剪而成。
芙蓉花盛开,向脸两边绽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莲叶,只闻歌声,才知有人前来。
《采莲赋》原文: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翻译:在南塘之秋,采摘莲花。
莲花盛开,高过人头。
低头拨弄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将莲花放在怀中,莲子的心彻底呈现红色。
《采莲赋》原文: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荷叶如罗裳,一色裁剪而成。
芙蓉花盛开,向脸两边绽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莲叶,只闻歌声,才知有人前来。
《采莲赋》原文: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不解隐藏踪迹,漂浮的萍草随着一道水流散开。
荷叶如罗裳,一色裁剪而成。
芙蓉花盛开,向脸两边绽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莲叶,只闻歌声,才知有人前来。
《采莲赋》原文: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翻译:在南塘之秋,采摘莲花。
莲花盛开,高过人头。
低头拨弄莲子,莲子清澈如水。
将莲花放在怀中,莲子的心彻底呈现红色。
《采莲赋》原文:荷叶罗裳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翻译:荷叶如罗裳,一色裁剪而成。
芙蓉花盛开,向脸两边绽放。
乱入池中,看不见莲叶,只闻歌声,才知有人前来。
采莲赋节选【清代】李雯骈体文

第四段
省略
• 仰碧云于天末,遗宝璐于波中。顾霓裳之可结,叹江妃之不逢。荷 为衣兮翠为盖,乘素景兮扬湍濑。芳可折兮丝以连,骨玉指兮心缠 绵。少息兰浦,徙倚沙棠。或起属玉,或惊鸳鸯。或拂轻容,或整 明珰。凝睐徘徊,中心洋洋。水云晶晶,山木苍苍。朱明代谢,维 月之光。乃有逸羣公子,体冰雪之惠质,披雾縠之单衣。乘鄂君之 羽翰,吐宋玉之微词。道出此郊,顺风廻樯。缘流溯渚,微闻泽芳, 听江南之妙曲,心犹豫而悦康,遂称诗以讽日。览江上兮芙蓉多, 欲采之兮风若何。流光水际,若有若无。忽如緗绮,又如菰蒲。清 音徐答,朗若笙竽。其诗曰:江有荷兮水有兰,思公子兮不敢言。
THANK YOU!
清代骈体文
采莲赋
节选
清代 李雯
第一段
• 目极江南,千里通波,浮云掩薄,蒙茸青罗。冠朱霞于碧 树,分绮翼于晴莎。盻飞潮以送白,越华馆而相过。于时 涉夏之始,向秋之初。草深七泽,烟浮五湖。联龙宫与鲛 室,敞桂苑及椒塗。散清晖之流朠,澄锦镜于平芜。爰有 田田之叶,烨烨之英。清绮弥望,芳泽鲜明。泛青蘋之容 与,极兰渚而罗生。水层波而焕彩,露垂珠而含英。譬沉 姿于水碧,擬朝华于列星。下文鳞之瀺灂,上翠羽之飞隝。 金渠睨而暑退,彩虹下而风清。
第二段 省略 第二段
• 于是越国若耶之女,南楚章华之妾。整兰珮,间微凉,临 清流,矜薄妆,顾盻俦侣,携手芳塘。睨莲舟兮青翰,徯 水嬉兮夕张。荡微波而可越,趯轻车以杨杨。援木兰之绘 楫,泛中流以翱翔。濯素影以上下兮,弄丹跌之低昂。扬 修袖于回渚兮,振皓腕于药房。
第三段
• 揽锦带之微濡兮,乐清漪之未央。顺罗衣之从风兮,照流 霞之未光。轻舟移,水流活,菱歌起,棹讴发。浪金波而 隐曜,萍龙鳞而闲合。披幽兰之洵芳兮,冒水芝而相越。 杂碧叶千飞袿兮,乱廻风之綷縩。彼迢迢之素舸兮,似云 间之明月。通川别浦,命侣分□(舟宗),蒲生塘上,鱼 戏莲东,遥袂相望,长歌递通。怨不尽兮绿水,愁无际兮 芙蓉。第五段ຫໍສະໝຸດ 省略第六段省略
安徽高考作文 诗句采莲

安徽高考作文诗句采莲
采莲
宋陆游
云散青天挂玉钩,石城艇子近新秋。
风鬟雾鬓归来晚,忘却荷花记得愁。
采莲曲
宋何应龙
采莲时节懒匀妆,日到波心拨棹忙。
莫向荷花深处去,荷花深处有鸳鸯。
小桃红,采莲湖上棹船回
金杨果
采莲湖上棹船回,风约湘裙翠,
一曲琵琶数行泪。
望君归,芙蓉开尽无消息。
晚凉多少,红鸳白鹭,
何处不双飞。
采莲童曲
明沈明臣
小童玉不如,手攀荷叶嬉。
鸳鸯惊起去,花下女儿知。
采莲曲
明赵瑗妾
南湖采莲女,日日南湖归。
浅渚莲子满,深潭荷叶稀。
荡桨娇无力,水溅越罗衣。
无心却回棹,贪看鸳鸯飞。
采莲曲
清彭孙贻
相思隔江浦,采藕过横塘。
折荷丝不断,相送莫相忘。
荷花赋第二段赏析【明代】何景明骈体文

作品赏析
• 《群芳谱》曰:“凡物先华而后实,独此华实齐生。百节疏通,万窍玲珑,亭 亭物华,出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后有周敦颐的《爱莲说》,把莲和 各种类型的人物联系起来,“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
• 盖荷花别名芙蓉花,或云水芙蓉。“芙蓉”,“夫容”也。又白居易《长恨歌》 曰:“芙蓉如面柳如眉。”因此莲花常用来象征爱情,二莲生一藕的现象,叫 “并莲同心”; 莲花和牡丹花在一起,叫“荣华富贵”,莲花和一鹭鸶,叫 “一路荣华”。牡丹、莲花和白头翁,称为“富贵荣华到白头”。莲花也能谐 音“连”。莲蓬加上莲子,叫“连生贵子”。
•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有“种藕法”:“春初掘藕根节,头着鱼池泥中种之,当年即有 莲花。”;又有“种莲子法”:“八月九日取莲子坚黑者,于瓦上磨莲头令皮薄,取墐土作熟 泥封之,如三指大,长二寸,使莲头平重磨去尖锐,泥干掷于池中重头泥下,自然周皮,皮薄 易生,少时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坚厚,仓卒不能也。”可见,当时南北两岸的中原地区荷花 的栽培技术已是相当高超了。
图片欣赏
作者简介
•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 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 (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 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 副使。
迎华观瑞莲赋第二十三段赏析【元代】陈樵骈体文

………………………………………………………
………………………………………………………
据说在公元五世纪,南齐东昏侯“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花也!’。 因而后人称美人之步为莲步,又称女子之纤足为金莲。莲花都是美好、善良、圣洁、宽容、大度 的象征。古代印度《莲花王子的故事》,便将道德高尚、善良、正直、奉行为王十法的好国花比 作莲花。故事说莲花王子为了拯救百姓的饥荒,跳进恒河之中,变成一条大赤鱼,告诉百姓割他 的肉吃,他的肉割了以后又生起来,这样坚持了十二年,他用自己的肉供养全国百姓,度过长达 十二年之久的灾荒。《鹿母莲花夫人故事》说鹿母莲花夫人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 莲花,她一胎生下五百个童男,个个都是俊美的大力士、保卫国家的英雄,因此鹿母莲花夫人成 了能多生美男的象征。
THANK YOU!
• 佛教说“花开见佛性”。这花即指莲花,花开即指修者达到一定智慧的境界。比喻人有了莲的 心境,就会显现佛性。
• 真正修行人也明白,当修持达到很高境界时,他可能看到,自身腹部会生出很小的莲花般的莲 台(其实不是莲台,人间没有这种对应的祥瑞之花,以莲比喻而已),同时修出那个很小的佛 体(金刚不坏之体)端坐在莲台上;随着修行境界的提高,这个金刚不坏之体越长越大,莲台 也随之长大;最后修成时,那个金刚体就与自己的肉身一般大,合二为一。这时,有的特异功 能人士能看到修行人身体里有两个身体。这是佛教用莲花来象征修佛和比喻修佛人的根本原因。
• 佛教中的莲花是神圣的,佛菩萨端坐或站立莲花宝座象征着他们的神圣本源。佛菩萨被想象成 是洁白无瑕、极尽善美的,其身、语、意是绝对清静的。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是表现纯净和断 灭的一个主要佛教象征。
迎华观瑞莲赋节选【元代】陈樵骈体文

第三段—第六段 省略
作者简介
• 陈樵字居采,元代婺州东阳人,生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 卒于惠宗至正二十五年,年八十八岁。与同郡黄溍辈友善。 至正中,遭乱不仕,遁居圁谷,专心著述,尤长于说经。 每衣鹿皮,自号鹿皮子。樵好为古赋,作有鹿皮子集四卷, 《四库总目》行于世。HANK YOU!骈体文
迎华观瑞莲赋 节选
元代 陈樵
第一段
銀谷山人秋食蜚英,夏居荷屋。瞰玄林蔭,珍木援風,枝 依露竹,解佩薦蘭,分流互緑,繞蝶圍蜂,量花以谷。愛 萬物之光輝,遲丹榮之綺縟。
第二段 省略 第二段
• 於是鬰金在柳,丹入春荑。冶葉倡條,凌亂紛披。縹蔕丹 膚,雪骨霜蕤。染金稜以為碧,添膩紫之紅滋。亦有蟠桃 緗梅,碧李楞梨,購玉蕊于三秦,來戎王于月氏。分朝家 之藥樹,進百越之扶荔。出平泉之鮮藻,致玉李于琳園。 靈瓜兮崆峒,紫杏兮三玄。又有冥海如瓜之棗,崐崘百子 之蓮。銀桃碧藕,朱梅玉蘭。英蕤纂纂,艷實酣酣。春透 餘胥,落蘂闌干。歎舜英之歸華,翫朝花之小蒨。
【语文】高中语文采莲赋资料新人教版必修2

【关键字】语文采莲赋紫茎兮文波1,红莲兮芰荷2。
绿房兮翠盖3,素实兮黄螺4。
于是妖童媛女5,荡舟心许6,鷁首徐回7,兼传羽杯8。
櫂将移而藻挂9,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10,迁延顾步11。
夏始春余,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12,故以水溅兰桡13,芦侵罗袸14。
菊泽未反15,梧台迥见16,荇湿沾衫17,菱长绕钏18。
泛柏舟而容与19,歌采莲于江渚20。
歌曰:“碧玉小家女21,来嫁汝南王。
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
因持荐君子22,愿袭芙蓉裳23。
”1]词句注释1. 文波:微波。
此句语本《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2. 芰(jì)荷:出水荷叶。
3. 绿房:指莲蓬。
因莲房呈圆孔状间隔排列如房,故称。
翠盖:形容荷叶圆大如帷盖。
4. 素实:白色的莲籽。
黄螺:莲蓬外形团团如螺,老练后由绿渐黄,故称。
5. 妖童:俊俏少年。
媛女:美女。
6. 心许:谓心中互有情意。
7. 鷁(yì)首:船头。
鷁是一种大鸟,古代常被画在船头作装饰。
徐:缓缓。
8. 羽杯:一种雀形酒杯,左右形如鸟羽翼。
一说,插鸟羽于杯上,促人速饮。
9. 櫂(zhào):划船用的工具。
代指船。
一作“棹”。
10. 束素:捆扎起来的白绢。
形容女子细腰。
素:白绢。
11. 迁延:拖延。
顾步:一边走一边回视。
12. 敛裾(jū):把衣襟紧抓成一团。
形容害怕船倾的样子。
裾:衣襟。
13. 兰桡:兰木做的船楫。
14. 罗袸(jiàn):绫罗垫子。
袸:同“荐”,垫子。
15. 菊泽:指湖泊。
菊字是藻饰词,芬芳之意。
反:同“返”。
16. 梧台:梧木搭建之台。
梧木是良材。
迥:远。
17. 荇(xìng):荇菜,水草名。
18. 菱(chuàn):水生草本植物。
钏:臂环。
19. 柏舟:柏木做的船只。
容与:闲暇自得貌。
20. 江渚:江边陆地。
21. 碧玉:古乐府有《碧玉歌》,属《吴声曲辞》。
郭茂倩《乐府诗集》四五引《乐苑》曰:“《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
荷花赋

历代著名荷花赋汉。
闵鸿。
芙蓉赋乃有芙蓉灵草,载育中川,竦修干以凌波,建绿叶之规圆,灼若夜光之在玄岫,赤若太阳之映朝云,乃有阳文修嫮,倾城之色,杨桂枻而来游,玩英华于水侧,纳嘉賔兮倾筐,珥红葩以为饰,感夭桃而歌诗,申关睢以自敕,嗟留夷与兰芷,听X鴂而不鸣,嘉芙蓉之殊伟,托皇居以发英。
魏。
曹植。
芙蓉赋览百卉之英茂,无斯华之独灵,结修根于重壤,泛清流而擢茎,其始荣也,皦若夜光寻扶桑,其扬晖也,晃若九阳出旸谷,芙蓉蹇产,菡萏星属,丝条垂珠,丹荣吐绿,焜焜靴靴,烂若龙烛,观者终朝,情犹未足,于是狡童媛女,相与同游,擢素手于罗袖,接红葩于中流。
晋。
孙楚。
莲花赋有自然之丽草,育灵沼之清濑,结根系于重壤,森蔓延以腾迈,尔乃红花电发,晖光晔晔,仰曜朝霞,俯照绿水,潜缃房之奥密兮,含珍藕之甘腴,攒聚星列,纤离相扶,微若玄黎披幽夜,粲若邓林飞鹓雏。
晋。
潘岳。
莲花赋伟玄泽之普衍,嘉植物之并敷,游莫美于春台,华莫盛于芙蕖,于是惠风动,冲气和,眄清池,玩莲花,舒绿叶,挺纤柯,结绿房,列红葩,仰含清液,俯濯素波,修柯婀娜,柔茎苒弱,流风徐转, 波微激,其望之也,晔若皦日烛昆山,其即之也。
晃若盈尺映蓝田。
晋。
潘岳。
芙蓉赋荫兰池之丰沼,育沃野之上腴,课众荣而比观,焕卓荦而独殊,狎猎云布,窋咤星罗,光拟烛龙,色夺朝霞,丹辉挥红,飞须垂的,纷披赩赫,散焕熠爚,流芬赋采,风靡云旋,布濩磊落,蔓衍夭闲,发清阳而增媚,润白玉而加鲜。
夏侯湛。
芙蓉赋临清池以游览,观芙蓉之丽华,潜灵藕于玄泉,擢修茎乎清波,焕然荫沼,灼尔星罗,若乃 萦外散,菡萏内离,的出艶发,叶恢花披,绿房翠 ,紫饰红敷,黄螺圆出,垂蕤散舒,缨以金牙,点以素珠,固陂池之丽观,尊终世之特殊,尔乃采淳葩,摘圆质,析碧皮,食素实,味甘滋而清美,同嘉异乎橙橘,参嘉果以作珍,长充御乎口实。
宋。
傅亮芙蓉赋考庶卉之珍丽,实总美于芙蕖,潜幽泉以育藕,披翠莲而挺敷,汎轻荷以冒沼,列红葩而曜除,徼旭露以滋采,靡朝风而肆芳,表丽观于中沚,播郁烈于兰堂,在龙见而萌秀,于火中而结房,岂呈芬于芷蕙,将越味于沙棠,咏三闾之被服,美兰佩而荷裳,伊玄匠之有瞻,悦嘉卉于中渠,既晖映于丹墀,亦纳芳于绮疏。
《荷塘月色》中《采莲赋》及其译文

《荷塘月色》中《采莲赋》选段及其译文
原文:
于是妖童媛(yuán)女,荡舟心许(17);鷁(yì)首(18)徐回,兼传羽杯;櫂(zhào)(19)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jū)(20)。
译文:
漂亮儿郎窈窕女,心心相印采莲去。
空中水鸟来回旋,羽杯频传把心许。
心慕水鸟双双飞,姑娘儿郎心上人。
欲摇船桨水草拌,恐破浮萍两难分。
采莲姑娘多美好,白绸衫儿束纤腰。
心系儿郎难分舍,欲去还停,回首脉脉瞧。
春末夏初多美好,叶儿正嫩花妖娆。
水花沾襟,脸曼盈盈笑;船身微斜,惊把罗裙绕。
十六首《采莲子》词作,值得品读

十六首《采莲子》词作,值得品读采莲子,唐教坊曲名,后作词牌名。
又名'采莲''采莲曲'等。
以皇甫松《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里陂》为正体。
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有和声。
采莲子·采莲江浦觅同心【唐代】杨师道采莲江浦觅同心,日暮风生江水深。
莫言花重船应没,自解凌波不畏沈。
采莲子·隔烟花草远濛濛【唐代】朱庆馀隔烟花草远濛濛,恨个来时路不同。
正是停桡相遇处,鸳鸯飞去急流中。
采莲子·船动湖光滟滟秋【唐代】皇甫松船动湖光滟滟秋(举棹),贪看年少信船流(年少)。
无端隔水抛莲子(举棹),遥被人知半日羞(年少)。
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唐代】皇甫松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更脱红裙裹鸭儿(年少)。
采莲子·朝出沙头日正红【唐代】张潮朝出沙头日正红,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并著莲舟不畏风。
采莲子·银莲·其一【明代】高濂霜冷汀洲云冷波,水中花撒小银杯。
花似水仙人似玉,醉看明月不知回。
采莲子·银莲·其二【明代】高濂花头碎剪玉玲珑。
学白莲开不学红。
花意怯春闲帖水,人心逐絮乱随风。
采莲子·次皇甫松韵·其一【明代】徐士俊五月南风花满陂(举棹),雀头艇子荡波迟(年少)。
鹭鸶飞出芙蓉里(举棹),轻似花间蝴蝶儿(年少)。
采莲子·次皇甫松韵·其二【明代】徐士俊明镜移来一色秋(举棹),鸳鸯左右趁双流(年少)。
侬家花底偷莲子(举棹),照见波心半面羞(年少)。
采莲子·风起莲江绉绿罗【清代】毛奇龄风起莲江绉绿罗(举棹),并船归唱采莲歌(年少)。
画屏只见金鸂鶒(举棹),不信双双水鸟多(年少)。
采莲子·细萍点点钉花船【清代】毛奇龄细萍点点钉花船(举棹),荇线飘飘缚画竿(年少)。
折得小莲羞并蒂(举棹),红靴钩入锦裙边(年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段—第四段
省略
作Hale Waihona Puke 简介• 陈子龙(1608年7月12日—1647年6月15日),明末官员、诗人、词人、散文 家、骈文家、编辑。陈子龙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六月初一出生于 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初名介,后改名子龙;初字人中,后改 字卧子,又字懋中;晚号大樽、海士、轶符、於陵孟公等。崇祯十年进士,论 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 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 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 • 陈子龙的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 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陈子龙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 真切感人又寄托自己缠绵忠厚之情。陈子龙也是明末著名的编辑,曾主编巨著 《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定稿,这两部巨著具有很重要 的史学价值。
THANK YOU!
明代骈体文
采莲赋 节选
明代 陈子龙
第一段
• 余植性单幽,悬怀清丽;芳心偶触,怃然万端。若夫秣陵 晓湖,横塘夜岸,见清扬之玉举,受芬烈之风眙。虽渥态 闲情,畅歌绰舞,未足方其澹荡,破此孤贞矣。江萧短制, 本无风谣。子安放辞,难娱情性。观其托旨,岂非近累。 若云玄艳,我无多焉。遂作赋曰:
第二段
• 夫何朱夏之明廓兮,粉峨云之晁清。涉回溪而逸志兮,怀淡风之洁 轻。轶娟娟其浅濑兮,滥游波而赴平。横江皋之宛延兮,眷披扶之 遥英。植水芝于澧浦兮,固贞容而温理。发渺沔以浮光兮,矫徽文 以檀轨。褰狄芬而越泽兮,杳不知其焉始。其为状也,匹溢华若, 的砾滥姝。莹莹遹遹,炯炯苏苏。丽不蹈淫,傲不绝愉。文章则旅, 修姱若殊。时翻飞以畅美兮,疑色授而回避。接芳心于遥夕兮,愿 绸缪以解佩。惕幽芳之难干兮,怀涓涓而宛在。属予情之善蛊兮, 愿弄姿而远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