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合集下载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足跟痛(plantar fasciitis)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疼痛症状,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尤其在早晨第一次踏地时疼痛最为明显。

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休息、保持适当运动、物理治疗、疼痛药物等,但效果不一。

推拿手法和腹针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部分,已被用于治疗足跟痛。

本文通过介绍一个针对足跟痛的实际例子,探讨推拿手法和腹针如何结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患者为一名50岁的女性,主诉左足跟疼痛已有半年之久。

症状开始时只表现为轻微的不适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不仅加重,而且逐渐影响到正常行走。

患者曾经尝试了物理治疗和疼痛药物,但疼痛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

经过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我确定了患者的诊断为足跟痛。

根据中医理论,足跟痛通常是因为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滞血瘀,进而影响了足跟部位的血液循环。

我决定采用推拿手法和腹针结合治疗来调理患者的气血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我首先对患者进行了推拿治疗。

我遵循了经典的推拿手法,包括揉、按、推、按、搓等,以刺激足部的经络和穴位。

特别是对足底的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和脾胃穴(位于足太阴经),我多次使用推拿手法进行刺激。

通过推拿手法的刺激,我希望能够调理患者的气血循环,减轻足跟的疼痛感。

在推拿手法之后,我进行了腹针治疗。

腹针是通过在腹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以刺激脾胃经络和调理脾胃功能。

对于这位患者,我选择了脾胃穴、中脘穴、大包穴和内关穴等穴位进行针刺。

通过针刺刺激,我希望能够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促进脾胃气血的运行,进而改善足跟疼痛的症状。

治疗过程中,我还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避免寒冷和潮湿的环境。

我还建议患者采取艾灸疗法在家中进行自我保健,以加强治疗效果。

经过连续的推拿和腹针治疗,患者的足跟疼痛症状逐渐缓解。

在治疗的第四周,患者报告足跟疼痛明显减轻,可以正常行走而不感到明显不适。

经过六周的治疗,患者的足跟疼痛完全缓解,也没有出现复发的情况。

跟痛症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跟痛症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3. 寒湿痹阻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 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 喜热怕凉。
返回
(三)中医治疗方法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 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 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 中称之为“足跟痛”。
病因病理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组织发生退行性改变,长期劳损使 足跟部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如足跟脂肪纤维垫炎、跖腱膜 炎、跟部滑囊炎、跟腱周围炎、跟骨高压症和跟骨骨刺等。 这些跟骨周围不同组织发生的相应疾病,是形成跟痛症的 重要病因。
足跟是人体主要的受力负重部位。由于劳累过度,腰脚伤 损,骨弱筋弛,加之高年之人,脾肾阳虚,肾精亏耗不足 以濡养筋骨,故发足跟疼痛。若起居失慎,露卧贪凉或久 居湿地,则风寒湿之邪乘虚而人,痹阻经络,血脉滞涩, 则发为痹之症。
2.跖腱膜炎:跖腱膜起自跟骨结节而至于跖骨,是 足底较大的弹力腱膜。外伤、劳损及寒冷潮湿可引 起跖腱膜炎症,足外翻者尤其容易患此病。患者常 有跟下或足心疼痛,足底有牵扯和紧张感,跟骨结 节部位及腱膜中段压痛明显。
3.跟部滑囊炎:外伤或反复摩擦可使跟骨下、后或 跟腱前滑囊发生炎症。患者局部疼痛、肿胀,有压 痛。如合并感染可引起红、肿、热、痛等典型炎症 表现。
概述Βιβλιοθήκη 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 其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是中老年常见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阳不足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跟痛症是跟骨周围 不同的组织发生病变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
跟痛症也常被称为足跟痛。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面所附着 的肌肉、韧带随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拉而引起的骨 科疾病,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又称"跟骨骨刺"。跟痛 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脚后跟)疼痛,其 与劳损和退化有密切关系。

足跟痛症经方案例

足跟痛症经方案例

足跟痛症经方案例
封某,男,47岁,郑州人。

有6年足跟痛症病史,经常服用中西药,可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目的,近因足跟痛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足跟痛如**,左侧甚于右侧,脚底麻木重着,舌质暗淡瘀紫,苔白腻,脉沉涩。

辨为血虚痰瘀证,治当温补阳气,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给予当归四逆汤与二陈汤合方加味
当归10g,白芍10g,桂枝10g,细辛10g,通草6g,大枣25枚,姜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2g,生姜18g,乌梅2g,生川乌10g,炙甘草6g。

6剂,每天1剂,每日3服。

二诊:足跟疼痛缓解,以前方6剂。

三诊:脚底麻木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足跟重着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腻苔消失,以前方6剂。

六诊:足跟略有疼痛,以前方12剂,诸证悉除。

随访1年,未再复发。

用方提示:根据足跟痛如**辨为瘀血,再根据脚底麻木辨为血虚不荣,因脚底重着、苔白腻辨为痰湿,以此辨为血虚痰瘀证。

方以当归四逆汤温阳散寒,养血通脉,二陈汤醒脾燥湿,理气化痰,加生川乌逐寒通络止痛。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疼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跟部位,给
患者带来不适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药对于足跟痛的治疗有着丰富
的经验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如果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利尿
排湿,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赤芍等,这些药物可以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另外,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补肝肾、益气活
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等,这
些药物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足跟痛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推拿、针灸等方式
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
跟痛的症状。

针灸则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足跟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

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足跟痛验案1则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站立或走路,不合适的鞋子,过重的体重或其他姿势问题引起的。

足跟痛可以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行走困难和疼痛,甚至在严重情况下引起残疾。

目前,中医的推拿手法结合对足跟痛进行治疗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个成功的临床案例,通过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成功缓解了患者的足跟痛症状,为其他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

患者患者李先生,40岁,因多年站立工作,双脚出现不同程度的足跟痛症状,尤其是右脚足跟更加显著。

李先生在西医诊断为足底筋膜炎,在长期服用药物治疗无效后,决定尝试中医推拿手法配合腹针治疗。

根据患者的情况,中医师为李先生制定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推拿手法、腹针治疗和穴位按摩。

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三种推拿手法,分别是拨罐推拿、拔罐推拿和穴位推拿。

同时结合腹针治疗在足底筋膜相关穴位进行治疗。

在治疗的第一次,中医师首先使用了拨罐推拿手法,通过按摩足底的相关穴位,加强了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组织修复。

在拨罐推拿的基础上,再结合了拔罐推拿手法,通过负压的作用促进了患者足部的淋巴排毒和毒素清除,同时也有助于放松筋膜和肌肉。

中医师使用了穴位推拿手法,着重在足部、脚跟、和脚背的相关穴位进行按摩,缓解了患者的疼痛感。

在推拿手法的基础上,中医师又向患者进行了腹针治疗。

通过定位足底筋膜相关穴位进行腹针刺激,有助于调节患者的气血循环和神经功能,缓解了疼痛症状。

腹针治疗的过程中,李先生表示感到一种温热的感觉,疼痛感明显减轻,一些麻木和僵硬的感觉也得到了改善。

在经过几次治疗后,李先生的足跟痛明显减轻,行走起来也不再觉得那么疼痛。

此时,中医师加强了穴位按摩的手法,同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足部,并进行适当的运动锻炼,有助于巩固治疗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李先生的足跟痛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底足疾病,也称为足底筋膜炎。

中医认为,足跟痛是由于筋膜粘连、气血瘀滞、寒湿阻滞等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足跟痛也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舒缓足底筋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2.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熏蒸足部来减轻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防风、柴胡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配方,然后将药材煮沸后,用热气熏蒸足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膜炎症,缓解疼痛。

3. 足浴疗法:足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水浸泡足部来舒缓筋膜炎症。

在足浴水中可以加入一些草药,如艾叶、薄荷等,这样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减轻疼痛。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常见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来改善足底筋膜的炎症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川芎、桃仁,舒筋活络的防风、柴胡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足底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炎症状况,舒缓疼痛。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油来辅助治疗,如红花油、七叶皮油等。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适当休息:足跟痛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缓解疼痛。

2. 热敷:病人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3. 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走路或者站立工作,穿舒适合脚的鞋子,如软底鞋、减震鞋等。

4. 运动治疗:一些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足跟疼痛,如瑜伽、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负重跑步等。

5. 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熏烤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

一张方,拔骨刺!治脚后跟疼,不敢站不敢走,业界经验,供你参考《董氏奇穴》全集内部教学【视频】 《近代名老中医经验集(全五十册)》中医学术精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共20本)免费领 【绝版医书】《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免费领汉方医学弘扬中华国粹,传承中医文化。

14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阅读前先点击 关注,看更多内容。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前几天介绍了用六味地黄汤加减来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经验。

有很多读者朋友看了后跟我说,老师,你说得很清楚,但是这些方药,都是往里头喝的。

这多少有些让人不放心。

能不能有一些关于足跟痛的外治方,介绍给大家呢?我觉得,读者的需求,就是我的努力方向。

所以,我现在给你讲一张关于足跟骨刺的外治方。

它在业内也是挺有名的。

你来看一下吧——海桐皮30克,透骨草30克,威灵仙30克,制川乌10克,川椒10克,土牛膝30克,当归15克,丝瓜络10克。

所有这些药材,加水1500毫升,煮沸以后,把药液过滤倒入足盆里头,趁热熏蒸足跟部。

等到了水温差不多的时候,浸泡足跟部。

每次10到20分钟,每日2次,每日一剂。

7天为一个疗程,连续用1到3个疗程看效果。

这个配伍,是2005年发布于《中医外治杂志》上的。

创制者,是江苏省海安县的一位中医同仁,叫做章进。

这是他1995年到2005年,十年间经验的结晶。

我这些年,从事中医验方的整理挖掘工作,有幸看到这张验方的详细资料,于是收录在案。

关于这个方子,还有一则验案可以讲一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营业员,男性。

他的左脚,足跟痛已经两个月了,行走的时候,痛如针刺。

到了医院,拍片显示,是左跟骨结节前缘骨质增生。

怎么办?当时,就采用了上头所述的汤药熏洗疗法。

结果,7剂以后,疼痛大大减轻。

再用7剂,诸证悉平,生活和工作恢复正常。

我现在把这里的道理,仔细跟你说一说。

其实,这个跟骨骨刺,脚后跟疼,中医和西医的看法不同。

西医,能看到骨刺。

中医看不到。

看不到怎么办?中医用别的方法来解读它。

足跟痛的病因及治疗

足跟痛的病因及治疗

足跟痛的病因及治疗病因足跟痛多为足跟部软组织损伤引起或骨质增生所致。

中医认为,足跟与肾关系密切。

足跟部疼痛多由肾虚或感受寒湿所致,属中医“骨痹”范畴。

老年人多半肝肾亏虚,经脉失于濡养,故较易罹患本病。

现代医学认为,足跟痛大多由于跖筋膜劳损引起。

跖筋膜即跖腱膜,是足底的深筋膜,位于足底部,附着后跟骨结节上。

其中央部分坚强,内、外侧部分薄弱,有保护足底肌肉、肌腱,协助活动,保护足底关节,支持足弓的作用,同时又是足底某些内在肌的起点。

如活动过多,局部挫伤,负重行走,长途跋涉等,均可引起跖筋膜劳损。

此外,跟骨结节退变钙化、骨刺形成,亦可导致纤维脂肪垫炎、跟下滑囊炎而形成典型的足跟痛。

治疗管氏特殊针法学术流派应用针刺配合中药熏洗治疗本病,疗效甚好。

针灸治疗主穴:足痛六平穴(跟腱、女膝、失眠、肾根、照海、申脉)位置与刺灸法:跟腱:昆仑穴与太溪穴连线上跟腱之中点,左右各1穴。

直刺0.8~1寸;可灸。

女膝:足后跟正中线,跟骨中点,左右各1穴。

直刺1~2分;可灸。

失眠:足跖后跟部正中点,左右各1穴。

直刺1~3分;可灸。

肾根:足跟正中前缘,卷足时,在足心后三分之一取穴,左右各1穴。

直刺0.5~0.8寸;可灸。

中药熏洗管氏骨痛灵洗方紫丹参30g、补骨脂15g、骨碎补20g、当归15g、川芎15g、赤芍15g、麻黄15g、桂枝15g、牛膝15g、木瓜15g等管氏经验方。

上药碾碎装人纱布袋内,加白酒10毫升,精醋20毫升、水煎熏洗足跟,每日2次,每次30分。

在治疗期间,宜穿宽大的厚底鞋,鞋内放置海绵厚垫,以减少跖筋膜张力。

多数患者可望在2-3周内好转或痊愈。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足跟痛的病因。

足跟痛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炎或跟腱炎引
起的。

足底筋膜炎是指足底筋膜受到过度使用或损伤,导致疼痛和炎症。

而跟腱炎则是跟腱受到过度拉伸或损伤引起的疼痛和炎症。

针灸可以通过调整气血运行和祛除瘀血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足底筋膜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悬灸。

悬灸是一种特殊的针灸手法,它通过在患处插入针灸针,并在针尖点燃艾草,产生热烟,从而渗透皮肤,起到温通经络、祛除寒湿、活血止痛的作用。

悬灸可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悬灸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恢复足底筋膜的功能。

对于跟腱炎,大陵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刺拔罐。

拔罐是一种通过在患处刺破皮肤,并用火引起罐内的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上,起到温通经络、祛除湿热、活血止痛的作用。

拔罐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炎症,减轻疼痛。

同时,拔罐还可以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促进跟腱的修复和恢复。

除了针灸治疗,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
穿着舒适的鞋子,避免运动过度等。

此外,适当的按摩和热敷也可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大陵治疗足跟痛的针刺方法通过针灸的手法,可以有效缓解足底筋膜炎
和跟腱炎引起的疼痛和炎症,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但是,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找到合适的医师进行诊断和治疗,以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希望本文对足跟痛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早日康复。

足跟痛,灸一灸

足跟痛,灸一灸

的 藏盛 老 婆 鸟依 , 久彼 嚣苣怀 鼙 。 说 辱的 霪 1 . 效 果过 磋 才 敷 现 金羝 压 : 首 次 购 买者 只 精品 , 安 全性 高 、 效 是好 特 别 是 对于 患 三高 症 、 爱 。更惊 誊的 是 , 一 早糕 采腰 不酸 、 髓 : 啜, 一 点 需付 一半 药 费 . 有效 再 付余 款( 每天只限 1 0名 ) 、 冠心痛、 悻展 病 的 中老 年 ^ 、 ( 3 5 —8 5岁 1 说. i ] 也 煮砷了, 好, 没 这样 习 好P品了, 虽 浣 2.口碑 无 假 . 奖 励 宣 传 :凡 参 加 半 价 以。 乇 是量 粤订青 《 .无需担 心 副 餍 。 据 专 家 花饯 但 觉 得物 趣 值 , 遗 效 果 毽 隧 活 动 的 患 者 . 如能 成功 介绍 新颢 窖者 , 可 免
吸收 和预 防骨刺 的形 成。
( 摘 自 生 命 时报 、 、文 / 娄必 丹 )
穴 处 ,再将 一小 撮艾 绒 捏 成 圆锥 状 的艾 柱 ,放 在 姜
中老年人 岁 ) 专用 男性产 品
大中 老 怒患 者的 信 这 中老 年 专 用产 品 , 关健 就 在 “ 产 品 蹦症 上 ” . 不 汉 翻担心 副 作 用. 而且 照 用 詹 . 对 身体 带 来 好 处 。
传 入机 体 ,可 以起 到温 通 经 络 气血 、 补 虚助 阳、散 寒 通 滞止 桶 的 作 用 ,故 临床 多 采用 艾 灸 的方 法 治疗 足跟 痛 ,包括 隔 姜灸 、麦 粒 灸、温 针灸 等。 生 姜切 成 薄 片, 贴于 阿 是穴 、 昆仑 穴 、太 溪
坚持 温 水泡 脚 ,加 强局 部 血 液 微 循 环 。 同 时注 意 补充 维 生素 , 多 食含 钙 、镁 的 食物 ,可帮 助 钙喷

中医可以治疗脚跟痛吗

中医可以治疗脚跟痛吗

中医可以治疗脚跟痛吗
足跟痛的朋友的确是可以考虑用中医来治疗的。

而且中医治疗相对与西医来说是一种温和的治疗措施,可以从根本上将此病治愈。

当然,不管是中医治疗还是西医治疗,在用药治疗之前都需要找出导致本病的原因,做到治疗有针对性。

中医治疗往往是应用一些膏药,下面就来介绍有关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些知识。

足跟痛又称脚跟疼,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足跟痛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附丽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

中药里有中草药浸泡和外敷膏药,但从方便性和疗效上看,膏药无疑是最合适的选择,膏药是中药外用的一种,古称薄贴,用植物油或动物油加药熬成胶状物质,涂在布、纸或皮的一面,可以较长时间地贴在患处。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
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

对于足跟痛的朋友来说,虽然需要积极治疗,但是平时的保养也很关键。

患有这种疾病之后,平时不要走太多的路,要在鞋跟部位垫上一块软的海绵或者是鞋垫,这样才不会导致更严重的疼痛。

晚上还可以用温水泡泡脚,这样可以缓解疲劳以及疼痛。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脚后跟疼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大全

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脚后跟疼的中医西医治疗方法大全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中医疗法中医解析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隋代著名医学家巢元方称足跟痛为“脚根颓”,书云:“脚根颓者脚跟忽痛,不得着也,世俗呼为脚根颓。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大医学家朱丹溪在《丹溪心法》中称之为“足跟痛”,必须使用桂附膏。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

传统中医对足跟痛之症早有研究中药治疗跟骨痛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

.... 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

”一、气滞血瘀型各种原因导致局部血行缓慢、瘀血阻滞,脉络被阻,则气血运行不畅而痛,且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行走受限。

二、肝肾亏虚型肝肾及其分支别络绕跟部行走,肝主筋、主藏血,而肾主骨、主藏精、精生髓。

年老之体,肝肾不足,精血亏虚,经脉失充,则筋失所养,骨失所主,骨萎筋弛,故站立或行走时跟部酸痛、隐痛、乏力,疼痛喜按,触之痛减。

三、寒凝血瘀型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气血运行缓慢,复感寒邪,寒主凝滞、主收引,致使经络被阻、气血凝滞不通而痛,疼痛拒按,喜热怕凉。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

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

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长时间站立、走路、运动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而引起。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与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湿热瘀阻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方法在改善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祛湿化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首先,艾叶熏洗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将艾叶研磨成粉末,放入热水中浸泡后,用浸泡过的热水浸洗患处。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穿足跟痛药材贴敷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选用适量的当归、川芎、独活、白芷等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然后涂抹于患处,用纱布包裹固定。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足跟痛的不适感。

另外,中药泡脚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选用适量的当归、川芎、独活、白芷等药材,煎煮后加入足浴盆中,泡脚20-30分钟。

这些药材能够温经活血、祛湿化瘀,有助于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最后,中药内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与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湿热瘀阻等因素有关,因此可选用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的中药进行内服。

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药材,可以煎煮后内服,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外用熏洗、贴敷、泡脚,也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足跟痛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治疗方法,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苍耳治脚后跟疼的方法

苍耳治脚后跟疼的方法

苍耳治脚后跟疼的方法
苍耳是一种中草药,具有消炎、止痛的作用,可以用于缓解脚后跟疼痛的症状。

以下是使用苍耳治疗脚后跟疼痛的方法:
1. 将苍耳洗净后,用刀背碾碎,并放在纱布袋中。

2. 用温水泡脚,泡至脚后跟放松。

3. 将包裹着苍耳的纱布袋放入泡脚水中,保持温水温度。

4. 用脚踩踏苍耳纱布袋,让药性渗入皮肤。

5. 持续踩踏10-15分钟,直至感到舒适。

6. 可适当调整苍耳的用量,根据自身情况增减。

7. 每天重复以上步骤,坚持使用一段时间,脚后跟疼痛有所缓解。

注意事项:
- 使用前先确认是否对苍耳过敏,如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

- 在泡脚过程中,应保持温水的温度适宜,不要太热以免烫伤皮肤。

- 泡脚后应及时擦干脚部,以免滋生细菌。

- 如疼痛严重或症状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咨询医生。

足跟痛的中医疗法ppt课件

足跟痛的中医疗法ppt课件
2019/8/19
足跟痛的中医疗法
1
足跟痛病因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 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 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 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 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 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 示跟骨骨刺。
2019/8/19
2
跖筋膜炎
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 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
断裂及其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 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在侧位 X 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后者常被认为是
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
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
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 有足跟痛。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 然治愈。
2019/8/19
3
跟骨后滑囊炎
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 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 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若滑囊肿胀不消,可 以穿刺吸引,并可注入氢化考的松。
2019/8/19
4
距骨下关节炎
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 炎。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 重。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 融合术。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 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足跟以外的 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 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 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 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2019/8/19
10
2019/8/19
6

中医医案——足跟痛(二)

中医医案——足跟痛(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玉女煎治愈足跟痛二例病案一:张某,60岁,女。

初诊:1961年10月24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年初开始自觉左手发麻,每晚两脚有热感,并未介意,生活如常。

后来病情发展,两足跟践地即有疼痛,苦于步行。

有时两足交替作痛,时重时轻,治疗不见明显效果。

诊查:见患者体态丰盛,面色红润,时有头眩,血压不高。

食欲良好,二便正常。

下肢脂肪丰满而肌肉瘦削,两足运动如常,足根部微有发红,仅有触痛而已,趺阳脉双侧均佳,搏动如常。

舌质淡红,舌尖边红,苔白而腻,脉弦滑而数,两尺重按乏力。

辨证:予思此症既有阴虚火旺为本,又有湿热侵扰为标。

治法:治当滋阴降火,清热除湿,方用一贯煎加减。

处方:生地18g 当归9g 川楝子9g 麦冬12g 生黄芪15g 桑枝12g 川木瓜9g 鸡血藤9g 桃仁9g 苡米12g二诊:服药4剂,足跟热痛不见减轻,夜晚痛如针刺,不能入睡,局部但有轻微之红肿热痛,压之微痛而已。

腰膝酸软重着,身倦易疲。

舌红苔白而腻。

X光照片,两足跟跟骨有轻度之骨质增生。

乃加重滋阴清火之药味,方用景岳玉女煎加减。

处方:生地18g 牛膝18g 石膏18g 知母9g 黄柏9g 赤白芍各9g 苡米12g 没药6g 陈皮3g 甘草3g三诊:服药4剂后,足跟痛减,但夜间仍有跳痛和热感,有时两足交替出现。

舌脉同前。

续以前方加减。

处方:生地18g 牛膝12g 知母9g 麦冬12g 忍冬藤15g 鸡血藤12g 赤芍9g 连翘9g 生甘草3g四诊:服药4剂后,足跟痛明显减轻,足跟部之红肿热痛殆全部消失,触之不痛,已能践地行走,唯留有不适感,左轻右重。

续服前方药4剂,诸症消失,行走自如。

嘱再服药4剂,以防复发。

病案二:段某,56岁,男。

初诊:1965年12月2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身体素健,脾胃旺盛,胃纳甚佳,肥胖体重,嗜酒烟,血压偏高,十几年来处在波动期,除自觉时有头痛头晕外,无其他不适。

“脚跟疼”的足底筋膜炎,中医是如何看待的

“脚跟疼”的足底筋膜炎,中医是如何看待的

“脚跟疼”的足底筋膜炎,中医是如何看待的“脚跟疼”是个非常常见的症状,许多朋友可能会觉得是站立、行走时间过长导致的,休息一下就会好。

不过 40 岁以上,而且需要长期站立、行走的朋友,就得小心一下自己是不是患上足底筋膜炎了。

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的肌腱或者筋膜发生无菌性炎症所导致。

常见症状是脚跟的疼痛与不适,压痛常在足底接近足跟处,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

晨起时疼痛感觉明显,行走过度时疼痛加剧,严重患者甚至站立休息时也有疼痛。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凡是产生负荷作用于足底的活动,都有可能引起足底的慢性损伤,从而诱发足底筋膜炎,比如:长跑、登山健身、徒步旅行、长时间步行等等。

另外,扁平足也是病因之一。

古代中医将其归于中医学“筋伤” “痹病” 范畴。

《素问·长刺节论》中有:“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

《黄帝内经》中称之为“踵痛”,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感风、寒、湿邪使机体局部气行阻滞、血行不畅,亦可影响筋功能发挥产生筋脉拘急等病理变化。

或因人体虚,肝肾之精不足,经筋失养,气血不足,加之积累性劳损,如久行、久立损伤足跟局部的经络及经筋,气血暗耗,经筋之气不畅筋脉痹阻,足跟部经脉循行瘀阻,不通则痛,遂发本病。

中医在治疗这种疾病中多采用内服加外治的方式。

内服中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辨证论治,以补虚泻实,除痹痛。

外治可以针灸为主,或辅以放血,或辅以足部熏洗已到达活血祛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中医将足底筋膜炎又称为脚跟颓、足跟痛,病因病机主要是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肝肾亏虚。

很多患者都以为足底筋膜炎是由骨刺所引起,可见多数人都觉得这种病症就是骨刺扎出来的,事实并非如此。

在所有足底筋膜炎的患者中,有的的确长有跟骨骨刺,有的却没有长出,而另一方面,有跟骨骨刺的患者也并不一定就出现疼痛,所以足底筋膜炎与骨刺之间并没有绝对关系。

中医治疗足底筋膜炎不只使用一种疗法,除了内服中药之外,还需外敷药膏、中药熏洗、推拿按摩等,唯有多管齐下,才能明显改善症状,治疗原则主要以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温通经络为主。

赵和平治疗足跟痛经验

赵和平治疗足跟痛经验
辅 以活 血通 络 。赵 师 常 治 以 自拟 龟 鹿 灵 仙 汤 ( 角 胶 1 , 版 鹿 5g 龟
赵 师 认 为 中 医 外 治法 有 其 独 特 的 优 势 .外 治 法 可 以采 用 一 些 作 用 较 强 的 有 毒 中 药 , 用 熏 洗 方 : 川 乌 1 , 草 乌 1 , 常 生 5 生 g 5g
止 , 走 、 立 时则 痛 不 可 支 , 动 后 疼 痛 略 减 , 走 时 间稍 久 , 行 站 活 行
则 疼 痛 加 剧 , 跟 皮 色 不 变 , 痛 明 显 , 质 淡 红 苔 薄 白 , 沉 细 足 压 苔 脉 弱 X 线 摄 片示 : 跟 骨 质增 生 。 足 证属 肾精 亏 虚 、 足跟 失 养 。 宜 治 滋 补 肾精 、 筋 壮骨 、 血通 络 。 师 处 以龟 鹿灵 仙 汤 加 减 : 角 强 活 赵 鹿
穿 宽 松 的软 底 鞋 , 如旅 游 鞋 等 ; 路 时 在 足 跟 部 加 上 厚 的软 垫 , 走
1 . 瘀 血阻络证 3
经 脉 者 。 以 行 血 气 , 营 阴 阳 , 筋 骨 而 利 所 而 濡
关节者也 . 因各 种 原 因 导 致 的足 跟 局 部 气 血 不 畅 , 络 被 阻 , 脉 不 通 则 痛 , 表 现 为 痛 有 定 处 , 如 针刺 或 刀 割 , 处 拒 按 , 走 受 多 痛 痛 行 限 宜 活 血化 瘀 , 络 止 痛 。 治 通 赵师 常治 以 自拟 通 络 逐 瘀 汤 ( 地 生 黄 3 , 归 l , 芍 、 0g 当 5 赤 g 白芍 各 l , 芎 1 , 鳖 虫 l , 5 川 g O 土 g 0g 地 龙 l , 血 藤 3 , 石 藤 1 , 瓜 络 1 , 草 6g  ̄ 减 治 0g 鸡 Og 络 5g 丝 5g 甘 ) I J l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治疗方法

手术法
手术治疗:如果足跟痛比较严重的需 要通过做手术治疗了。现在主要有足 跟骨刺切除术;跟骨神经切断术;跟 骨滑囊切除术;跟骨钻孔术等技术治 疗足跟痛,现在科学技的发达,手 术治疗相对于安全的。
针灸法
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 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 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 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针 灸是我国医学上的宝贵遗产。单刺下关穴,取 患侧下关穴,双侧痛取双侧。常规消毒后,用28 号1.5寸不锈钢毫针直刺,待局部得气,憋胀痛后 ,行提插捻转法,尽量使针感向下传,能达到足部 者最好,每隔5分钟行针回次,留针30分钟。
中医骨科医学研究员 李国栋
治疗方法
理疗法 膏药法 针灸法
手术法
偏方法
理疗法
物理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 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 营养代谢,提高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 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 程,达到治病目的。常用人工物理因素有电、光、 声、磁、温度和机械力等。
偏方法
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 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 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 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 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 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 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 7~10天为1个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足跟痛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

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为跖筋膜炎,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表现为跖筋膜纤维断裂及修复过程,在跟骨下方偏内侧的筋膜近处骨质增生及压痛,侧位X 射线片显示跟骨骨刺。

一、足跟痛病因
跖筋膜炎:足跟痛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慢性、轻微外伤积累引起的病变,表现为筋膜纤维的断裂及其修复过程。

在跟骨下方偏内筋膜附近处可有骨质增生,形成骨嵴。

在侧位 X射线照片上显示为骨刺。

后者常被认为是足跟痛的原因,但临床研究证明它与足跟痛的因果关系很难肯定,跖筋膜炎不一定都伴有骨刺,有跟骨骨刺的人也不一定都有足跟痛。

跖筋膜炎引起的足跟痛可以自然治愈。

跟骨后滑囊炎:最易发生在跟腱与皮肤之间的滑囊,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

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治疗方法宜改善鞋型。

若滑囊肿胀不消,可以穿刺吸引。

跟骨骨突炎:常发生于8~12岁的男孩,病变与小腿胫骨结节骨突炎相似,是在发育过程中,未愈合的骨骺受肌腱牵拉引起的症状,疼痛在跟腱附着点下方,可双侧同时发病。

跑步与足尖
站立可使症状加重。

骨骺愈合后症状自然消失。

一般作对症处理,可使患儿减轻活动,也可用跟垫减轻跟腱对跟骨的拉力。

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

X射线照片上前跗窦处,负重时疼痛加重。

若保守治疗失效,则应进行跟距关节融合术。

陈旧性跟骨骨折或少见的跟骨肿瘤或结核也是足跟痛的原因。

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二、中医疗法
中医解析: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或者是外敷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中药治疗:中医治疗以治根为主,西药只能起到抗炎的作用,跟腱炎是严禁按摩的,按摩后炎症会扩散.建议用中医的治疗方法,采用中药熬治的膏药。

比如,足跟骨方世贴
三、营养防治及食疗
1.补充维生素B6,可帮助钙质吸收和预防骨刺的形成。

2.补充维生素C。

3.多食含钙的食物。

4.多食含镁的食物,如蔬菜、谷类、肉类、豆类及豆制品。

四、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三、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