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足跟痛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05260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f6.png)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疼痛症状,通常发生在足跟部位,给
患者带来不适和影响日常生活。
中医药对于足跟痛的治疗有着丰富
的经验和方法,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首先,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如果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茯苓等,这些药物可以清热解毒,利尿
排湿,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对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活血化瘀的中药
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川芎、当归、赤芍等,这些药物可以活血
化瘀,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另外,对于肝肾不足引起的足跟痛,可以选用补肝肾、益气活
血的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枸杞子、巴戟天、熟地黄等,这
些药物可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除了中药治疗,足跟痛患者还可以通过中医推拿、针灸等方式
进行治疗。
中医推拿可以通过调理经络、舒筋活络,有助于改善足
跟痛的症状。
针灸则可以通过调理气血、舒筋活络,有助于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总之,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是多方面的,需要根据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患者在接受中药治疗时,应该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调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足跟痛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中医医案——足跟痛
![中医医案——足跟痛](https://img.taocdn.com/s3/m/668506e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15.png)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经络辨证络穴治疗足跟痛病案:李某,女,53岁,2015年4月15日。
主诉:左足跟底部疼痛半年余,加重1周。
病史:半年前自觉左足跟底部疼痛,时发时止,疼痛尚可忍受。
近一周疼痛加重,痛如针刺,坐卧时痛轻,行走、站立时疼痛即作,不能忍耐,行动困难,跟骨部X线片示骨质增生不明显,口服西药止痛剂治疗,效果不佳。
初诊:左足跟底部皮色正常,无肿胀,压痛不明显,局部喜揉按。
舌质淡,舌苔薄白,脉沉缓。
西医诊断:跟痛症中医诊断:足跟痹辨证审机:先天禀赋不足,强力劳动损及筋骨,足跟失养。
治法:补肾益精,舒筋活络。
取穴:大钟。
嘱患者放松,针刺入穴位1.0-1.5寸深,行强刺激手法提插捻转3-5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最大量为度,使针感直达足跟部。
留针过程中采用飞法,每10min行针一次,共留针30min。
一诊而痊愈。
按语本案治疗以经络辨证为原则,根据经络之循行与疾病发生部位之间的关系进行选穴,独取足少阴肾经络穴大钟穴治疗。
由《灵枢·经脉》:“足少阴之别,名曰大钟,当踝后绕跟,别走太阳。
”可知,足少阴肾经络脉循行从其络穴发出后当内踝后绕行足跟部,故本病归属足少阴肾经络脉之病变,取之络穴治之,是其理也。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261,孙申田医案。
孙申田,1939年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针灸学科创始人之一。
国家第一、二、三、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首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首批名中医首届“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
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省针灸学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东北经络研究会常务理事。
自拟中药治疗足跟痛42例
![自拟中药治疗足跟痛42例](https://img.taocdn.com/s3/m/a1210c14c281e53a5802ff7f.png)
雨 天加 剧 , 温 喜 按 。 部 分 患 者 严 重 时 夜 喜 间 平躺 足 跟 不 能 挨 床 , 骨 结 节 处 有 压 跟 痛 , 部 分 患 者 x 线 检 查 示 : 骨 结 节 前 大 跟 方 骨赘 形 成 。
成分与其相近 , 同作用 , 共 可促 进 机化遗
留物 的吸 收 。血 糖 水 平 控 制 不 良 与 糖 尿
全部吸收 , 水肿 消失 ; ②显效 : 自觉症状 减
轻 , 网膜 出血 大 部 分 吸收 , 肿 消 失 , 视 水 视 力提高 1 ~3行 ; 好 转 : ③ 自觉 症 状 改 善 不
自拟 中药治 疗 足 跟痛 4 2例
治疗方法 : 治宜祛风 除湿 , 温经止痛 。
富齐 英 翁 舸
未作 。今来询 问是否继续用药 , 嘱患者 再 用 1周 即可停 药。1年 后该 患者 带病人 来求诊 , 未发 作。 诉
讨 论
方药 : 乌头 3 g 细辛 2 g 冰片 1g 0, 0, 0 。上药 共研 细末 , 装于布袋 中, 放入鞋内足跟处 ,
足 跟疼 痛 , 立 或 行 走 过 久 疼 痛 加 重 , 站 阴
加重 , 遂来就诊 。询 问病史 : 患者为工人 , 多站立工作 , 近期退休 在家。经 检查 足跟
x线 斜 位 片 示 : 骨 结 节 前 方 骨 赘 形 成 。 跟
可行 气血 , 壅塞 的经 脉得 以 温通 而 止 使 痛。本方 中药 货源充 足 , 价钱 低廉 , 用 使
属中医 “ 自证 ” 畴。阴虚 、 热 为糖 尿 范 燥 病主要病 机, 同时是视 网膜 出血 的主要病 因, 阴虚火旺 , 迫血亡 行 ; 久病 人 络 , 血 使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e3de2970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5.png)
足跟痛的中医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底足疾病,也称为足底筋膜炎。
中医认为,足跟痛是由于筋膜粘连、气血瘀滞、寒湿阻滞等原因造成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中医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对于足跟痛也有良好的效果。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太冲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舒缓足底筋膜的炎症反应,促进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疼痛。
2. 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熏蒸足部来减轻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艾叶、防风、柴胡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配方,然后将药材煮沸后,用热气熏蒸足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舒缓筋膜炎症,缓解疼痛。
3. 足浴疗法:足浴是一种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可以通过热水浸泡足部来舒缓筋膜炎症。
在足浴水中可以加入一些草药,如艾叶、薄荷等,这样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的作用,减轻疼痛。
4. 中药内服:中药内服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常见方法,可以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气血状况来改善足底筋膜的炎症状况。
常用的中药有活血化瘀的川芎、桃仁,舒筋活络的防风、柴胡等。
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中药,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5.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也是中医治疗足跟痛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足底的特定穴位,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炎症状况,舒缓疼痛。
在进行推拿按摩时,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油来辅助治疗,如红花油、七叶皮油等。
除了上述中医治疗方法外,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适当休息:足跟痛患者需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使用足部,给予充分的休息时间,可以缓解疼痛。
2. 热敷:病人可以使用热毛巾或热水袋进行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缓解炎症。
3. 改善生活方式:患者应注意避免长时间站立、走路或者站立工作,穿舒适合脚的鞋子,如软底鞋、减震鞋等。
4. 运动治疗:一些适当的运动也可以帮助缓解足跟疼痛,如瑜伽、太极拳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负重跑步等。
5. 调整饮食:建议患者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熏烤油腻食物的摄入,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蔬菜水果,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足跟痛治法
![足跟痛治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67138b8bd63186bcebbcf5.png)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病。
以足跟肿胀、麻木疼痛、局部压痛、行走困难为特征。
足跟痛又称跟骨骨刺或跟骨骨质增生。
在中医学属于“骨痹”范畴,发病原因多与老年肾亏劳损,外伤和感受寒湿有关。
为治疗日久或初起之足跟痛,选择众多祛风除湿、温经散寒、软坚消肿、活血镇痛的中药浸泡足部,不损伤皮肤、无毒副反应。
其方药、治法如下:1药用透骨草、威灵仙、寻骨风、丹参、当归、川芍、牛膝各30克,皂角刺、没药、玄胡、土鳖虫、红花各20克,加食醋2000毫升浸透后浓煎,滤取药液,乘温浸泡足跟半小时,并用力搓揉患处,早中晚各1次。
每剂药可反复加热后使用2天。
30天为1个疗程。
轻者1个疗程即肿消痛止,重者坚持用药2}3个疗程内疼痛逐渐缓解、消失、行走自如。
2.浸泡法用陈醋1000毫升,加热至足可浸入的温度,浸泡患脚,每次20-30分钟,每日1-2次,一般连用半个月,足跟痛开始逐渐减轻,持续1-2个月,司一望康复。
也可用苏木、白附、麻黄、当归、川芍各30克,煎水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巧分钟,每日2次,有祛寒除湿、和而止痛之功。
3.熏洗砖烙法先将茂艾60克、乌梅15克加水煎取药汁,入盆内使热气上蒸,患足放于气上熏洗,井用衣物遮盖,等药液冷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上,趁热下压数分钟,每日1-2次,连续7天为一疗程。
药液可用多次。
也可取白芷、白术、防风各10克,用布包成一袋,在清洁水内浸泡10分钟左右;另取砖头一块,在平面上挖一凹窝,置炉火中烧红后取出;然后往凹窝内倒食醋100克,井将上述药袋放在醋砖上,随即将患足跟放在药袋上,约巧分钟即可;每日1剂,连用3-5剂,疗效显一著。
4.药膳法取鸡肉90克、川鸟6克、黑豆60克、红枣12克,洗净后同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3小时,至尝无麻辣感为度,随量饮用。
适用于足风寒湿痹阻经络者。
也可用羊肉90克(切块)、淫羊霍9克,枸祀了15克,洗净一起放入瓦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2小时,至羊肉熟烂为度,调味即可随量饮用。
八法巧治足跟痛
![八法巧治足跟痛](https://img.taocdn.com/s3/m/f3bfc5c4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2.png)
八法巧治足跟痛足跟痛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足部疼痛,特别是在中老年人群中。
它通常是由于影响足跟结构和功能的状况引起的。
足跟痛有时可以通过简单的休息和保护来缓解,但对于长期患者,寻求积极治疗是必要的。
下面介绍一些八种方法来帮助缓解足跟痛。
1. 休息休息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缓解足跟痛的方法之一。
休息可以让受伤的足部有时间康复和恢复,以便减轻疼痛和不适感。
在休息期间,您可以利用冰敷、按摩和细胞再生护理等方法来帮助加速足部恢复。
2. 穿着合适的鞋子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大大减少足跟痛的发生。
建议您购买舒适、合适的鞋子,以缓解足部和脚底压力。
如果您正在进行高强度的运动,应选择专业的运动鞋来提供足部支撑和保护。
3. 物理疗法物理疗法是缓解足跟痛的另一种有效的方法。
物理疗法包括按摩、温热疗法和电疗等,这些都是通过刺激足部细胞再生和血液循环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4. 科学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足部的功能和稳定性,从而减轻足跟痛。
例如,进行日常的伸展运动和踏步运动可以减少足跟痛的次数和严重程度。
建议参考专业医生的具体锻炼方案,避免过度运动和负伤。
5.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缓解足跟痛的天然方法之一。
一些中药可以减轻疼痛和不适感,如熟地、炙黄芪、白芷等。
建议在个人情况下咨询中药师,确定适当的用药和剂量。
6. 足底支撑垫足底支撑垫可以帮助减轻足跟痛,尤其是对于扁平足患者或长期站立人群。
足底支撑垫可以减轻足底压力,缓解疼痛和舒适感。
7. 手术治疗对于长期足跟痛患者,手术治疗可能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手术治疗通常是通过修复或切除患处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这需要专业医生的推荐和建议,并需要注意术后的康复和护理。
8. 心理治疗足跟痛往往会导致患者情绪不佳和焦虑。
通过心理治疗和调整情绪,可以有效缓解足跟痛和增强体质健康。
建议与专业医生或咨询师沟通,获得有用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足跟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缓解和治疗。
建议在针对个人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任何时候都不要负伤或过度运动。
中药足垫治疗足跟痛30例
![中药足垫治疗足跟痛30例](https://img.taocdn.com/s3/m/2d3ba4fd7c1cfad6195fa7db.png)
右眼角处出现3~5个豆大的疱疹。给予青霉素钠 560万u、病毒唑3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 静脉输液5天后,不见好转,并且疱疹不断向周围 扩散。经我科给予2%碘酊涂抹疱疹创面,2天后结 痂,5天痊愈。 例2.女,20岁。感冒发热后口唇、下颌处出现 4~6个大小不等的疱疹。由进食时摩擦而致口唇 部疱疹破溃合并细菌感染,并向周围蔓延。经涂抹 龙胆紫溶液、红霉素软膏后仍不见好转,在我科给 予2%碘酊治疗3天后结痂,6天痊愈。 体会 2%碘酊能氧化病原体细胞质蛋白的活性基 因,并能与蛋白质结合使其变性沉淀,对细菌、芽 孢、病毒、原虫都有强大的杀灭作用。用于皮肤消毒 及治疗细菌感染、疱疹、疣等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临 床实践证明,2%碘酊溶液用于治疗单纯疱疹亦能 收到较好的疗效。碘酊溶液药源充足、价格便宜、操 作简单、护理方便,在注意保护正常皮肤的情况下, 无明显副作用。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可推广应 用。 (收稿日期2004—12-20)
中药足垫治疗足跟痛30例
刘华春邱建华 毕爱丽 田爱敏
硝黄化瘀散治疗软组织损伤 致皮下瘀血36例
王小玲 陈玉芹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26440茱萸、花椒性温、味辛,有温中散寒、下气开 郁、祛风燥湿、除湿止痛、解毒杀虫作用,主治胃寒、 寒疝疼痛、脚气肿痛、跌打损伤、毒蛇咬伤、蛔虫性 腹痛等。五倍子以酸涩为用,收敛为功,外用可治湿 热癣疮、溃烂不合等。笔者应用3种药烘干碾面,装 于细棉布袜套垫于足底,治疗足跟痛30例,取得了 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30例患者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24~68 岁,平均42岁;病程小于1个月11例,2~3个月9 例,3~4个月7例,4个月以上3例。 治疗方法 取吴茱萸lOg,花椒lOg,五倍子lOg,烘干碾 面,装于细棉布袜套垫于足底,应用5~6天为1个 疗程,进行下1个疗程时换药。根据病程及临床症 状,可持续用几个疗程,直至症状缓解。 笔者自2000年以来,临床应用硝黄化瘀散治 疗软组织损伤致皮下瘀血36例,取得满意疗效。 一般资料 36例中,女性20例,男性16例,年龄16~60 岁;均为外伤性皮下瘀血。 治疗方法 芒硝1509,大黄509,黄连509。共研细末,过 120目筛,紫外线照射消毒后备用。 使用时根据患处具体情况取适量药粉,用 50%酒精调为糊状,装入纱布袋中,摊平(药厚度为 0.5cm),置于患处,其上置毛巾,再用热水袋保温 0.5~1h,每日1~2次,每个药袋可用2天,应随时 保持湿润,以保持药效。 治疗结果 由于瘀血范围大小不同,部位不同,1周内好
足跟痛外治验方
![足跟痛外治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89753f60af1ffc4ffe47ac5d.png)
足跟痛外治验方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以足跟部疼痛为特点的常见病证,多由肾虚、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或足跟底部骨质退变、增生引起。
采用中药外治可获良效,以下验方可供患者选用:
1.米醋1000克,适当加热后浸泡患足,每次一小时,每日一次,15~20次为一疗程。
2.透骨草、寻骨风、老鹳草各30克,黄花蒿2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
水煎,趁热洗足,每日两次,每次10~15分钟,7~10天为一疗程。
3.白芷、白芥子、川芎,以3:1:1的比例研末配好。
取适量与醋调成稠膏状,敷于洗净的足跟患处,外以伤湿止痛膏覆盖。
3天换药一次,一般用药1~2次即可见效。
此方对由骨质增生引起的足跟肿胀疼痛,有明显的消肿止痛效果。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9ce4205172ded630b1cb6fd.png)
中医中药辨治足跟痛秘方偏方大全病因与病理足跟痛是常见的疾病,造成足跟痛的疾病有足跟脂肪纤维炎、跟腱周围炎、跟部滑囊炎、跟骨骨刺、跖腱膜炎、跟骨病(骨髓炎、肿瘤、畸形性骨炎)、距跟关节炎等,最常见的是前五种疾病。
足跟脂肪纤维垫由弹力纤维分隔、包绕脂肪组织构成,有吸震作用.当跟部被硬物硌伤、长期压迫、受风、着凉等能使跟垫发生炎症,患者足跟下疼痛、肿胀,有浅在性压痛;如伤及跟下滑囊或滑膜,则会出现跟下深部疼痛。
跟腱周围炎是跟腱附着部位的周围组织,因外伤、劳损发生炎症,引起跟腱部位肿胀和疼痛。
以老年女性发生率高,多为足脂肪纤维垫部分消退、急性滑囊炎或平底跖足等原因引起.此外,跟骨骨刺也可引起疼痛.足跟痛起病突然,常无明显外伤史,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感到针刺样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ⅹ线拍片除跟骨骨刺外,一般无任何骨质病变.治疗1、按摩法引起足跟痛的疾病,都可以应用按摩疗法,有他人帮助完成。
病人取俯卧位,从足跟部沿跖腱膜按揉数遍,然后用拇指弹拨跖腱膜,重点放在跟骨附着点周围,按压然谷、太溪等穴,再沿跖腱膜方向用擦法,以透热为度。
2、药物外治法应用万应如意膏外贴,能很快奏效。
3、药物内服法体力虚弱、体格肥胖、卧床日久,引起足跟皮肤变软,跟部脂肪纤维垫萎缩,可造成站立和行走时跟底疼痛。
产后妇女多见这种性质的足跟痛.中医学认为足跟痛与肝肾亏虚、阴血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使用中草药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属血虚受寒者,用养肝汤加味:当归10克、熟地24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麦冬10克、炒枣仁10克等,水煎服,一般服用4~5剂即可见效。
属肾虚受寒者,用桂附八味丸加味:熟地24克、山药15克、山萸肉1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0克、肉桂6克、附子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当归10克、秦艽(jiao,一声)10克,水煎服,4~5剂即可见效.因肝肾亏虚,感受风湿侵袭而致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0克、寄生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灵仙10克、秦艽10克、杜仲15克、川断10克、鸡血藤15克,水煎服,一般3~5剂,症状会明显减轻。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足跟痛探讨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足跟痛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6aacc8a8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5.png)
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足跟痛探讨【摘要】目的:本文针对足跟痛病症实施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的实际效果进行探讨。
方法:选择近几年经笔者治疗的足跟痛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n=35)和常规组(n=35)。
前者采用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方法,后者采用外敷法。
结果:对比两组2周后的治疗效果,可以发现应用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的研究组,疗效更加显著。
结论:对足跟痛患者来说,采取中药足浴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足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足跟痛;中药足浴;穴位按摩作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变,足跟部疼痛从中医角度进行分析,认为是筋骨失养,肝肾精血不足,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瘀滞,对病人的生活起居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足跟痛病症来说,主要的临床表现症状有长久战力疼痛加重,双侧或一侧足跟疼痛。
在进行治疗时,可以采取中草药热敷熏洗的方式,为了提高足跟痛治疗效果,本文结合中药足浴配合穴位按摩的治疗方式观察实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几年经笔者治疗的足跟痛患者共70例,采用随机表法分为两组,分别是研究组(n=35)和常规组(n=35)。
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为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27-70岁,平均(50.35±5.68)岁;病程1个月-2年,平均病程为(1.32±0.36)年。
常规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17例;患者年龄28-68岁,平均(48.73±6.42)岁;病程1个月-2年之间,平均(1.36±0.42)年。
本次设定的排除标准为:(1)患者合并有下肢静脉血管血栓、心脑血管疾病等;(2)患者足跟痛为跟骨结核、痛风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跟骨骨髓炎等疾病引发,不符合足跟痛诊断标准;(3)患者曾使用本类试验药物或类似药物者。
1.2.1常规组:该组采用的外敷法,在中医中足跟痛属于“痹症”范畴,在进行治疗时主要以通络除湿止痛、温督益肾为主。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偏方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1c6ea736c281e53a5802ff6e.png)
中医治疗足跟痛的偏方!•时间:2011-07-30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
又称脚跟痛。
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
下文将为大家介绍几种有效治疗足跟痛的中医验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药浸法治足跟痛: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
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2.尿渍法治足跟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
无花岗石可用铁块代之。
临床常用芒硝饱和液与白酒调匀,取代童尿,亦效。
3.祁艾、乌梅法治足跟痛:取祁艾60克,乌梅10克,放入水中煎出药汁,倒入盒内,再将烧砖烧红放入药液盆内,患足放于蒸汽上熏洗,并用衣物遮盖,待药冷至温度适当后,将患足跟底部放于砖块上乘热下压数分钟(药液可以反复使用),每日l~2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4.乌梅、醋法治足跟痛:取乌梅适量去核加入醋少许捣烂,再加入少许盐,搅匀,涂敷在患足处,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
每天敷1次,连用一段时间,有效果。
5.川芎法治足跟痛:取川芎45克研成细末,分成3份,装入小布袋内缝好。
将药袋装入鞋里,直接与患足痛处接触,每次用l袋,3袋交替使用,换下药袋晒干仍可用。
6.鲜苍耳叶治足跟痛: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敷患处,外用塑料薄膜覆盖胶布固定,干后换药,不拘数次,如有起泡,可按烫伤处理,愈后再继续使用。
注:一般5-6天见效,疼痛消失,骨增生存在但不发展。
7.夏枯草治足跟痛法:取夏枯草50克,用食醋10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后冼患足3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8.仙人掌治足跟痛:取仙人掌适量,刮去其两面毛刺,然后剖成两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患足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半片,冬天可将剖开一面烘热再敷患处,一般宜晚上敷,治疗期间宜穿布底鞋,适量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9a1e57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c.png)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长时间站立、走路、运动或穿着不合适的鞋子而引起。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与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湿热瘀阻等因素有关。
因此,中药治疗方法在改善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祛湿化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首先,艾叶熏洗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将艾叶研磨成粉末,放入热水中浸泡后,用浸泡过的热水浸洗患处。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祛瘀的功效,能够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其次,穿足跟痛药材贴敷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方法。
选用适量的当归、川芎、独活、白芷等药材,研磨成粉末后加入适量的醋调成糊状,然后涂抹于患处,用纱布包裹固定。
这些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止痛的功效,能够缓解足跟痛的不适感。
另外,中药泡脚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治疗方法。
选用适量的当归、川芎、独活、白芷等药材,煎煮后加入足浴盆中,泡脚20-30分钟。
这些药材能够温经活血、祛湿化瘀,有助于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最后,中药内服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足跟痛多与气血不足、肝肾不足、湿热瘀阻等因素有关,因此可选用活血化瘀、祛湿通络的中药进行内服。
如川芎、当归、桃仁、红花等药材,可以煎煮后内服,有助于调理脏腑功能,改善足跟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外用熏洗、贴敷、泡脚,也可以通过内服药物来缓解症状。
但在使用中药治疗足跟痛时,应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材和治疗方法,并遵医嘱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早日康复!。
咋用中成药治疗足跟痛
![咋用中成药治疗足跟痛](https://img.taocdn.com/s3/m/2ac30e86783e0912a3162ac9.png)
咋用中成药治疗足跟痛很多中老年人都会出现足跟痛的症状,尤其是早晨起床以后疼痛更加明显。
足跟痛的症状若是很重,会使患者无法正常地站立和行走。
临床研究发现,使用一些中成药外治足跟痛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那么,哪些中成药可有效地治疗足跟痛呢?1中华跌打丸:中华跌打丸具有舒筋通络、消肿止痛、祛风活血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有以下两种:①取中华跌打丸2枚,白酒适量。
将中华跌打丸用白酒溶化成膏状。
洗净患处,将此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于患处,并可用热水袋或装有热水的瓶子热敷患处,每次可热敷5~10分钟,每天热敷2次。
用此方治疗1周为1个疗程。
②取中华跌打丸1粒,高浓度的白酒50毫升,艾条适量。
将白酒和中华跌打丸倒入一个小瓷碗中,将白酒用火点燃,待其火焰熄灭后,将酒中的跌打丸捏制成5厘米×5厘米×0.3厘米大小的薄饼。
患者取俯卧位,并使膝关节呈90度角。
先用残余的热酒涂擦患处数次,涂擦至局部皮肤发热后,将该药饼贴敷于疼痛处,再用点燃的艾条隔着药饼进行火灸,每次灸30分钟。
艾灸的温度应以不烫伤皮肤为度。
灸完后用敷料覆盖此药饼,用胶布固定,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5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痊愈。
2腰痛灵胶囊:腰痛灵胶囊具有活血通络、散瘀止痛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是:取腰痛灵胶囊4粒,黄酒适量。
将腰痛灵胶囊用兑入少量温开水的黄酒送服,每天服1次,在睡前半小时服用。
另取腰痛灵胶囊2粒,去掉其胶囊外衣,将药末用黄酒调成稀糊状。
先用清水洗净患处,再将此药糊敷于疼痛点上,用敷料覆盖,用胶布固定,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痊愈。
3小活络丸:小活络丸具有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的功效。
用该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是,取小活络丸1粒,壮骨关节膏1张。
将小活络丸压成药饼,贴在壮骨关节膏的中央。
将患足用热水浸泡10~30分钟后擦干,将此药膏敷贴于足跟疼痛处,可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7天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2~3个疗程即可痊愈。
临床足跟痛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中药治疗推拿按摩及家庭治疗
![临床足跟痛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中药治疗推拿按摩及家庭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ab0eb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b.png)
临床足跟痛发病机制、临床症状、中药治
疗、推拿按摩及家庭治疗
足跟痛又名跟痛症,是跟后痛和跟下痛的总称。
女性多于男性,胖人多于瘦人,以跟底痛最为常见。
跟后痛多由跟后滑囊炎和跟腱周围炎所致,常在受损伤后发生,X线片检查有时可发现肌腱周围有钙
化影。
症状
1、跟后痛
表现为跟腱周围肿胀、压痛,且足背屈时疼痛加重。
2、跟下痛
多出现在早晨,刚开始行走几步时疼痛剧烈,以致跛行;活动片刻后疼痛减轻,跟底压痛。
中药+推拿疗法
中药介质
组成:雷公藤研成细面。
方解:雷公藤又名“黄藤”“断肠草”,能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络,消肿止痛。
推拿按摩
手指蘸中药面,点按阳陵泉、三阴交、阿是穴,每穴3分钟。
家庭治疗
1 .可将海绵垫挖一圆洞,放置鞋内后跟处,将足跟垫起,可减少疼痛。
2 .若有骨质增生,可用醋250毫升,加水2000毫升,烧热后洗脚30分钟,每天1次。
3.足跟痛急性期要限制活动,适当休息。
中药浸剂 治足跟痛
![中药浸剂 治足跟痛](https://img.taocdn.com/s3/m/29126f0be87101f69e319561.png)
本人在临床中自拟骨刺浸剂治疗足跟痛,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現介绍如下:
方法:取炮穿山甲、鳖甲、威灵仙、元胡,按3:2:2:1的比例与适量老陈醋一起放在砂锅内煎熬30分钟后离火,药温适宜时熏洗足跟部。
患者的足跟部要浸在药液内30~40分钟,每日1~2次。
再次使用时用原药煮沸即可。
1剂药可用5~7天,7天后换药不换醋(即上剂药汤)。
一般患者1剂药即可治愈,重者连用2次即可有明显的疗效。
点评:中医认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
该药方选用通经透络之力较强的穿山甲以通络除痹、行血散结为主药;取鳖甲软坚散结作用以增强主药的舒筋活络之力;威灵仙性味辛温,归十二经,有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效,配合主药可通经达络,无处不到;元胡为止痛要药;加老陈醋能软坚通络。
诸药合用切投病所,故收效满意。
中药外敷治疗足跟痛50例
![中药外敷治疗足跟痛50例](https://img.taocdn.com/s3/m/3ee1f98be53a580217fcfe02.png)
一
本组患者 5 0例 , 中男 1 其 5例 , 3 女 5例 ; 年龄最大 7 8 岁, 最小 3 5岁 , 中老年女性 居多 ; 程最 长 1 以 病 O年 , 最短 2 O天 ; 兼风寒者 1 例 , 寒湿者 2 例 , 湿热者 7 。 8 兼 5 兼 例
( 稿 日期 2 0 —80 ) 收 0 80 —1
瘀药, 具有 活 血行气 、 风止 痛 的作 用 , 祛 用川芎 活血化 瘀 通络, 自收“ 则不 痛” 功 ; , 通 之 醋 味酸 , 有解毒 、 坚散 具 软 结之 效 , 因骨质增 生 引起 的足 跟 痛 疗效 显 著 , 之 热 对 加 敷后 , 有效 成 分更易 透入 皮下 组织 , 到扩张血 管 , 起 改善 局 部血液 循环 , 除组织 水肿 , 消 减轻 神经 末梢 的刺激 , 协 同达到 止痛效 果 。 ( 收稿 日期 2 0 — 81 ) 0 80 —5
讨 论
横 纹 上 , 总 伸肌 腱 尺 侧 缘 凹 陷 中) 以 7 医用酒 精 指 , 5
常规 消毒 , 点燃艾 条一 端 , 火力 温和 时 , 于穴 位 2m 待 置 c
之上悬 灸 , 并根据 火 力调 整 悬 灸 距 离 , 待施 灸 处 皮 肤泛 红并 有烘热 感 时 , 灸 对 侧 穴 位 , 日晚 艾 灸 1次 ,O 移 每 1
水 沸后 3 mi , 0 n 移火 并 滤出煎 煮液 。待药 液冷 却 与皮肤
温度 相近 时 , 阴囊 全部 置 入 盛 药 液 的容 器 内 , 洗 约 将 浸
3 mi 。每 晚浸 洗 1 , 剂用 1 ,O剂为 1 0 n 次 每 次 1 个疗 程 。
患 者 , ,5岁 。因右侧 足跟 痛 6个 月 , 动受 限 、 女 6 活
中药治疗足跟痛的药效分析
![中药治疗足跟痛的药效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e6d60d10b4e767f5acfceed.png)
中药治疗足跟痛的药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了几种中药验方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
方法:根据患者不同体征,采用不同方剂,对症用药。
结果经治疗轻者两三天见效,重者1周即可见效。
本组40例患者,显效35例,有效5例。
有效率为 100%,显效率为87.5%。
结论中药方剂治疗足跟痛的临床效果满意。
【关键词】:中药;方剂;足跟痛;疗效;足跟部疼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变,尤以女性患者居多,往往影响到病人的生活起居,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认为老年人足跟痛是由于肝肾精血不足,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所致[1]。
主要症状表现是足跟疼痛,步行跳跃或长久站立时疼痛加重,活动片刻后疼痛稍减。
治疗以外治为主,主要采用中草药热敷熏洗。
1、临床资料:本组 40例中男18例,女22例; 最大年龄75岁,最小年龄38岁;右侧足跟疼痛 14例,左侧足跟疼痛20例,双侧足跟疼痛6例。
40例病例中足跟跖面偏内侧压痛有18例,其余为足跟侧面或足跟跖面中及外侧等部压痛。
全部病人经 X线摄片: 有跟骨骨刺24例。
2、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不同体征,对症用药。
方剂如下:(1)威灵仙、透骨草、独活各30克,鸡血藤60克,玄胡、白芍、川牛滕、乳香、没药各20克,芒硝50克,食醋250克。
将前九味药物加水适量浸泡1小时,继而入砂锅煎沸20分钟,连药倒入洗盆,再放入芒硝、食醋搅匀,根据药液温度先熏后泡洗患足,每次30分钟,每日2次。
每剂药可连续使用3—5天,每次使用时必须重新加热。
使用后应将药液盖严,以保持药物性能和功效。
(2) 当归、赤芍、红花、川芎、三棱、莪术、威灵仙、独活、川牛膝、川草乌、透骨草、秦艽、木瓜、伸筋草、皂角刺、艾叶各30克。
使用时将药放入铝锅内,多加些水煎煮,沸后约5分钟,离火加米醋 5 克和适量酒,趁热将足置于药液上,用浴巾围盖患足及铝锅四周,使药液10熏蒸足跟部约10~20分钟。
待药液温度降低,不灼伤皮肤时将足跟部浸泡在药液中,并用浸湿药液的毛巾不断敷揉,直至药液温度变凉为止。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2680122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93.png)
足跟痛的中药治疗方法
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疾病,通常是由于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炎等引起的。
这些症状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困扰,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中药治疗足跟痛是一种常见的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希望对患者有所帮助。
首先,艾叶熏洗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将艾叶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开水,使其浓缩成药液,然后用药液浸泡足部,或者采用熏洗的方法。
艾叶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能够缓解足部的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对于足跟痛有一定的疗效。
其次,红花活血法也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红花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改善足部的微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从而减轻足跟痛的症状。
将红花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的温水,用药液浸泡足部,每日数次,能够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当归煎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治疗足跟痛的方法。
当
归具有活血调经、舒筋活络的功效,能够改善足部的血液循环,促
进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减轻足跟痛的症状。
将当归研磨成粉末,加
入适量的开水,用药液浸泡足部,或者采用煎洗的方法,每日数次,能够有效缓解足跟痛。
总之,中药治疗足跟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独特的
疗效。
在进行中药治疗时,患者应根据自身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
的中药材料和方法,遵医嘱进行治疗。
同时,配合适当的休息和物
理疗法,能够更好地缓解足跟痛的症状,促进康复。
希望患者能够
早日康复,重拾健康的生活。
老人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老人足跟痛的治疗偏方](https://img.taocdn.com/s3/m/74f6f1adf46527d3240ce0f6.png)
老人足跟痛的治疗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四、足跟痛偏方
材料:威灵仙,川芎,小米醋
做法:将威灵仙、川芎捣碎后与米醋一起放入锅内,加入清水1000毫升,熬煮5~10分钟后,倒入盆内泡洗足部骨刺患处水热度自己掌握,防止烫伤,每日1~2次,10天为1个疗程。
威灵仙、川芎为中药药店可买,有活血、化瘀、通络功效;小米醋有消肿、软化骨刺组织等作用。
1、不要长时间的站立或走动,要避免足部过度活动造成劳损,另外,有晨练习惯的老人要适当的减少运动量。
2、避免穿硬低的鞋子。
足跟疼痛再穿硬低鞋子的话会更加疼痛,老人要穿柔软一定的鞋子,可以用挖空的软鞋垫,减少痛点受压。
3、要减少足部的活动量;
4、要穿软跟厚底鞋,垫个硅胶足跟鞋垫,同时还可在长骨刺的部位将鞋垫掏一个洞,以防行走时骨刺受压疼痛;
5、是不要轻易做封闭治疗,以防滥打封闭而掩盖病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治疗足跟痛
___李飞足跟痛病是一种常见病,笔者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对该病的病因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和认识,并摸索出了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方法,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笔者自2010年6月~2013年5月共接触足跟痛病患者151例。
诊断标准以跟下或跟后疼痛在0.5个月以上,除因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外,不论起因如何,也不论摄片与否,或有无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均诊断为足跟痛病。
在这151例足跟痛患者中,男81例,女70例,病程1周~18年,而以发病0.5年内就诊者为最多见。
年龄<20岁22例,20~40岁68例,41~60岁49例,>60岁12例。
其中双足跟痛32例,其余均为单足跟痛,患足共183只。
跟痛部位以足跟跖面内侧为多见,中间次之,外侧最少。
治疗方法
用中药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等份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三生散。
取配制好的三生散适量用鸡蛋清调匀涂患处,卧床休
息,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2~3个疗程即可控制病情。
或用镇江膏药(江苏镇江中药厂生产)在火上烤化,用上述配制好的三生散适量掺于膏药内调匀趁热贴于患处,外加绷带或胶布固定,穿好鞋袜仍可走路。
每5~7天换药1次,换药2次为1个疗程,治疗2~3个疗程。
在外敷治疗的同时,可每日用紫丹参10g分两次冲茶喝或六味地黄丸内服,每日两次口服,连续用1个月为1个疗程。
使用三生散需注意:(1)三生散内药物均是中药剧毒药物,只可外用,禁止内服;(2)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干净,擦干,敷药后患处请勿湿水;(3)在治疗期间最好少走长路,勿过久站立。
结果
(1)疗效标准:鸡蛋清调药外敷法连续应用1个月,或膏药外敷法连续外用10次,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3个月内未再发生疼痛者为痊愈;用上述方法治疗,次数不限,疼痛能明显减轻,行走负重基本无影响,停止外敷治疗1个月内疼痛未再加重者为效果良好。
凡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疼痛减轻不甚明显,治愈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或外敷1~2次未见效而放弃治疗者为无效。
(2)治疗效果:151例患者中,痊愈者113例,占74.8%,效果良好者32例,无效者6例,总有效率为96.0%,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1年,共随访了116例,在治疗后不
同时间内有13例患者复发。
大多数再用三生散外敷治疗而又痊愈。
体会
足跟痛病是临床上常见的外科疾病,该病虽不对人体生命构成威胁,却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西医对此无特殊治疗方法。
笔者在查阅大量有关资料后,筛选出3种中药,制成糊剂,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
经药理学研究证实:生南星、生半夏、生草乌这3种中药有镇静止痛、解毒消肿之作用。
该方法使用方便,配制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且价格低廉,疗效可靠,没有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