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小说修辞解读

合集下载

阎连科小说中色彩词的“偏离”及修辞效果

阎连科小说中色彩词的“偏离”及修辞效果

多地是通过色彩词的 “ 偏离”制造修辞效果 ,可以说 ,色彩词的 “ 偏离”是阎连科词语使用的一个 非常重要 的特 色 。
修辞 中的词语 变异 主要有两 大类 ,一类 是不 改变 词语 固有 的形式 ,而 临时改 变词语 的语 境或 者是 为人们所 熟知 的语义 ,并通 过这 种临 时 的改变谋 取特 定 的修辞 效果 ;另一类 则是 临 时改变 词语 的固有 形 式 ,并通过 词形 变化实 现一定 的修 辞 目的 。阎连科 小 说 中色 彩词 的偏离 ,上述 两种 情况 都有 ,表现 为语义 的偏离 和构词 法 的偏 离 。下文 拟分别 予 以阐释 。
偏 离与构词 法的偏 离。通过 这 两种偏 离,阎连科 刷新 了读者对 世界 的 印象 ,将人 物 感情 、行 为 以及 生 活 中的某种 景 象更 鲜 明地 凸显 出来 。在 汉语 色彩词 的使 用上 阎连科 也做 了新 的探 讨 与 开拓 ,留下的 经
验 弥词 ;偏 离与 变异 ;修 辞 效果
叉朝 田地 四周 弥散 。( 《E光流年》 l )
( )这 当儿 ,在 程庆林 率先把 写好 的 三 页揭发 材料 按 上手 印 ,正往 我 的 手 上递 着 时 ,从 水 渠 那 3
头传 来晴 天霹雳般 青紫血 红的狂唤 和刺 白酷 黑的乱叫声 :
“ 高爱军—— 高爱 军在 那 河滩上没有 ?— — 高爱 军,你 疯到哪 里 了? ”( 《 坚硬如 水》 ) ( )这样 哭 着问着 ,司马鹿媳 妇 ,又跺 脚 叉甩 头 ,疯 子 一般 把 哭 声撕 裂 成 菜 青 色,一 条 一条鞭 4
子样 抽打 到 司马 蓝的垢脸 上 ,…… 。( 《日光 流年 》 )
在物理世 界 中 ,“ 叫声 ” “ 羊 、 嚓嚓声 ”、“ 叫唤声 ” 和 “ 声 ” 都是 客 观存 在 的 ,没 有颜 色 ;只 哭 能通 过听觉感 知 ,无 法看 到 。但 上例 中 ,阎连科 故 意 将 色彩 加 之 于 声音 ,其效 果 ,可 以说 是 一 种 通 感 ,也可 以说是一 种极富创 意 的诗 性 连接 。在 作者 一边是 要 表 达对 声 音 的 丰富 的感 受 ,而 对读 者 来

阎连科小说修辞论

阎连科小说修辞论

阎连科小说修辞论阎连科在他的小说中建构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耙耧世界”。

从《寻找土地》、《年月日》到《日光流年》、《受活》,阎连科力图从“形式进入意义”,刻意回避了小说的故事性、情节性,漠视人物形象塑造,有意识增强形式表达上的结构化,增强语言的丰富性,突显人类的本质生存意义。

本文借助布斯的“小说修辞学”理论,通过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分析,来分析阎连科小说的“为谁写”和“怎么写”。

从具体的创作过程来说,作者最首要的修辞选择是语言选择。

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农民之子,豫西方言则成为了阎连科的“终极词汇”。

首先,阎连科通过对“方言”的整理,来试图恢复被“共同语”所完全屏蔽掉的历史真相。

其次,以絮言与正文互文,使现实、历史、传说很自如地相互沟通。

正文与絮言在互文中表现出一种自由叙事的精神,同时让以往完全由作者控制意义的“封闭文本”呈现出开放的状态,取消了“文本意义”的“绝对性”与作者的“独断性”,让不同的读者能达到不同的理解。

最后,“狂欢化”的文革语言,与特定语境中的政治相关联,形成独特的历史语境,而人虽然表现上是话语的操纵者,事实上一直为话语所控制。

在独特而荒诞的历史语境中,叙述者以自身的癫狂叙述了特定时代的癫狂,用话语将一种特定的历史语境进行夸张性“还原”,让“狂欢化”的语言来显示出自己的荒诞性,从而达到对于历史苦难的更深层次的理解。

布斯认为,作者必须通过“自然的客体”对自我象征意义的表现来唤起读者的情感。

在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中,有一个特别的“自然客体”值得关注——那就是“身体”。

阎连科让“身体”在场,让“身体”处于日常生活中的中心地位,成为一切社会符号与意义的承担者。

他从身体与存在、身体与疾病、身体与欲望三个角度来表达人与世界的关系。

首先,身体必须依托粮食与繁衍而保住肉身的存在,其次,他创造残病世界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关于“身体与健康”的看法,人的疾病、人的抗争、人的失败,这是人所必须经历的生命历程,而身体与时间的战争将永不止息。

阎连科小说的形象语言浅析

阎连科小说的形象语言浅析


' 从
颜色成了白亮亮”是视觉所及 ,作家
如 《 朝着东南走》 中 : “ 那一夜
锋 | I ; 蒙 谁 | ■ l 晶
清风朗朗,满世界 的星星都集 中到 了
我家房 顶上 ,如透亮的葡萄一串串悬 在天空 里。山野上奇静无比 ,春末夏
畿l I ■I l Il
中,阎连科 常常用 “ 粉红 ”来表现温 馨 、浪 漫 、美 好 的东 西 。 例() , 1中
漫 了整个 山脉 。 ( )她就锄着 小麦 2
是名词这里转类为动词 , 家意欲通 作 过打破语法常规 ,增强表情达 意的生
动、新颖和洗练 ,从而使语言极具视
觉形象化 , 给人 留下深刻的印象 。
二. 视觉感受形象化
( 一)用色彩词描写视觉 色彩是视觉形象 ,在阎连科 的小 说 世界 中 ,色 彩被 当作一 种特 殊语
现了一个个错综 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小 说世界 。正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他 妙。
的世界 ,让整个耙耧山脉都披上 了彩 色的衣裳。在作者笔下 ,色彩被 当作

种特 殊语言 ,直接指 向视 觉形象 ,
如同印象派绘 画一般 ,用鲜艳 的色彩 来 渲染环境 、气氛 ,表达情 感变化 , 绘制 出了一幅耙耧的色彩图。 ( 二)用修辞描写视觉 阎连科笔下的小说世界是 丰富多 彩的,他常把多种不同的辞格综合运 用 ,从而描绘 出了一幅幅令人难 忘的 画面,他视觉化 的形象语言除了得益 于色彩词的运用 ,还得益于作者 以娴
在 这段 文字 里 ,作 者 把一 个 闭
塞 、苦难的三姓村装点成了一个耀眼
享受 日光 的悠 闲 自得 ;例 ()中 , 2 主人翁 听到司马蓝得 了喉堵症 , 心里

文学欲望、虚构边界与修辞蛊惑——评阎连科长篇小说《速求共眠》

文学欲望、虚构边界与修辞蛊惑——评阎连科长篇小说《速求共眠》

文学欲望、虚构边界与修辞蛊惑——评阎连科长篇小说《速求共眠》作者:金春平来源:《中国储运》 2018年第4期阎连科是带着对“写作”这一艺术行为意义的质疑与重建开启对《速求共眠——我与生活的一段非虚构》(《收获》长篇专号2017年夏卷,以下简称《速》)的文字驾驭。

他要在这部小说当中隐匿起来一种自信的态度——小说写作是称职的自我蠡测外在的艺术方法,小说对世界的认知、对真实的揭示、对人性的洞察有着其他艺术门类难以取代的优越性、深刻性与异质性,小说写作不仅是主体性得以独立的符号表征,更是人的思想精湛和生命活力的物化存在。

种种对文本创作(作为纯粹性和超越性的语言实践活动)与作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感、意义感之间互证的关系迷恋,在《速》当中正遭到来自阎连科精神深处和心灵底色的揶揄或反讽,而之所以如此的文化处境、艺术反思和生命体验,转喻为小说充满象征意味和寓言色彩的叙事组合。

因此,《速》不再延续他一贯的作为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知识分子角色彰显,而将他向来极度“信仰”“确认”和“信任”的文字创作、文本虚构、小说叙事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对一切未知事物洞悉的经验惯性推向深刻犹疑的前台,接受着文本内人物和外读者的反复审判和严峻拷问,无论是“我”对《速》前文本、正文本、后文本的肯定与否定、改造与重述,还是李撞、李静、李社、洪文鑫、罗麦子等文本内角色和外角色对故事叙述和被叙述的拆解与证伪,小说的质疑、消解和批判的矛头,指向的不是某一特定的社会历史或文化对象的质地和属性,而是阎连科被自我和他者所赋予的安身立命的“小说家角色”的存在意义,指向作为作家职守的文字写作或小说叙事这一充满现代创造精神的实践活动本身,直至指向作为人文知识分子和现代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处境中合法性的存在感追寻。

阎连科深知类似主题的文学反思风险,即容易陷入他言重述或肤浅呐喊或浅尝辄止,而他避免此窠臼的叙事方法,就是以代入式的叙事机制,打破虚构和非虚构的界限,演绎作为自我角色(作家)与世界对话的精神产物的“文本”(生活文本、艺术文本、叙述文本)在生成过程中,作者、叙述者、人物、读者之间的冲突、妥协、共谋、攻讦的“动态或重组”,不断制造着各自“信念与规范”在一致与反差之间的钟摆弧线①,由此,《速》不仅成为关于人与语言、真实、意念、认知等人的内在性和外在性之间抗衡、消解、佐证的“含混艺术场”,这种修辞的含混设置还将虚构与真实、文本与非文本、叙述与文字、作者与第二自我、角色与第二角色相互叠加。

论《年月日》的通感修辞

论《年月日》的通感修辞
象。
“ 本 应 为视 觉 感 官所 感 知 , 这 里却 用 了拟 声词 绿” 而 “ 噼噼啪啪” 将 听觉 移用于视觉 。以下用例 均属 此类。 ,
( ) 光红辣辣地照在梁路上, 2日 脚下的烟尘升起落下
扑通 扑通 响。
谢 文 芳
( 成宁学院 中文系, 湖北 成宁 4 70 ) 305
摘 要: 以中篇小说《 年月日》 的通感修辞作为考察对象, 分析这一修辞现象在本 小说的主要类型及其表现形态,
并且具体指 出这一修 辞现 象为丰富文 学语言和现代汉语做 出了创造性的探 索。 关键词 : 感; 通 修辞 ; 索 探
, o 1 12 N . F b 2 o e .o 6
J u n lo a n n l g o r a fXln i g Col e e
文章编 号 :0 6— 32 20 ) 1 0 7 10 54 (06 0 — 0 5—0 2
论《 年月 日》 的通感 修辞
《 年月 日》 的通感 运 用 , 主要 是 听觉 和视 觉 的移 用 , 下 面分别加 以考察 :
1 听觉 的移用 . ( ) 面朝 阳的坡 地 上 , I那 有先 爷 种 的一棵 玉米 蜀 。就

棵, 孤零零在这荒年旱天 , 绿得噼噼 啪啪掉色儿 。
会到的乙感 官范围的印象 , 以造成新奇 、 精警的表达效果。 ” “ 文化昆仑” 钱钟书先生 , 他的《 在 七缀集 》 里也辟 专章对通 感加 以阐述 :在 日常经验里 , 觉、 “ 视 听觉 、 触觉 、 嗅觉 、 味觉 往往可以彼此打通 , 耳、 舌、 眼、 鼻、 身各个官能的领域可以 不分界 限。颜 色似乎有 温度 , 声音似乎有形象 , 冷暖似乎有 重量 , 气味似乎会有锋芒 。这种不同感觉之间短暂的互通 , ” 在语 言符号上 必有其 呈现 形式 , 随而 出现语 言 中的通感现

论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

论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

论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论文报告: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一、引言二、阎连科小说的基本特点分析三、孤独意识的概念阐述四、阎连科小说中的孤独主题五、孤独的表现手法分析六、孤独与生命哲学的关联探讨七、孤独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八、孤独主题对现实社会的启示九、结语与展望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上备受尊崇的小说家之一,其小说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具有思想深度及文学价值的代表之一。

阎连科小说中所体现的孤独意识成为了其作品的标志性元素之一,特别是在对人性、社会现实和生命等方面的思考中,孤独意识更是得到了深刻的阐述。

本文将从小说的基本特点、孤独意识的概念阐述、阎连科小说中的孤独主题、孤独的表现手法、孤独与生命哲学的关联、孤独与人性的深入思考、孤独主题对现实社会的启示等多方面来分析阎连科小说创作中的孤独意识,以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阎连科小说的内涵及其独特的主题意蕴提供思路和借鉴。

一、引言作为中国当代文坛上的重要文学爱好者和小说研究人员,我们不可避免地要认真思考和探究一下阎连科的小说创作中所体现的孤独意识。

从小说中所表现的对人性、社会现实和生命等方面的思考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学家对世界、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和回答,也可以从中读到一种关于生命、关于人性、关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力量。

二、阎连科小说的基本特点分析作为当代文坛上备受尊崇的小说家之一,阎连科的小说作品除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思想深度之外,还具有以下多重特点:1、独特的叙事方式,刻画出深刻的人物形象。

2、独到的语言技巧,能够反响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3、对现实世界和现代化进程的关注,对生命、艺术和人性的反思。

4、对破碎人生、孤独命运等主题的深刻描写。

以上特点充分体现出阎连科小说中的独特魅力,也是其成为当代中国文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的重要原因。

三、孤独意识的概念阐述孤独意识是指人在面对独处时所具备的思想、情感和心理等多重状态,是一种思考自我的孤寂情感。

在阎连科小说中,孤独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可以从生命、艺术和人性三个方面来阐述。

阎连科乡土小说叙事中多层次对话性的审美意蕴

阎连科乡土小说叙事中多层次对话性的审美意蕴
的。
叙 事 的 对 话 性 来 关 注 底 层 农 民 丰
富 的 痛苦 , 示 出 他 们 生存 境 遇 的 揭 普 遍 性处 境 , 而 使 表 现人 性 本 真 从 这 一 经 典 主 题 具 有 了 丰 富 的 审 美
意蕴。

在 《 感 狱 》 , 者 正 是 通 过 情 中 作 “ ” 样一个“ 者” 我 这 他 的塑 造 , 过 通 人 物 与 人 物 之 间 的 对话 , 重 新 体 来 验 作 为 主 体 的 自我 , 示 出底 层 人 揭 民 生 活 的艰 辛 和 生 命 体 验 中 出 现 的 困惑 和矛 盾 挣扎 另 外 , 者 在 阅 读 时 , 初 往 读 最 往 会 在 价 值 观 、 德 观 、 感 及 理 道 情 智 等 方 面 和 作 者 存在 着 审美 距 离 , 但 随 着 对 文 本 的 深 入理 解 , 后 大 最 都 会 接 受 作 者 的 思想 、 念 及 规 范 信 等 。 金莲 , 如《 你好 》 , 金莲 这 个 中 潘 人 物 形 象 就 很 明 显 的体 现 了 这 一 点 。 者 正是 通 过 内心 观 察 和距 离 作 控 制 缩 小 了他 同 读 者 在 情 感 和 道 德 判 断 上 的 距 离 , 一 改 传 统 文 学 并 对 金莲 形 象 的 负面 刻 画 。 阎 连科 在创 作 时 , 是 通 过 对 正 作 者 、 述 者 、 物 和 读 者 等 各 种 叙 人 距 离 关 系 的 有 效 控制 , 而 把 读 者 从 对 作 品 中主 人 公 的 道 德 情 感 反 应 操 控 起 来 , 而形 成 了其 乡土 小 说 从 的审 美距 离 感 。 二 . 结 构 的不 断 变 化创 新 文体 对 话 性 作 为 保 证 作 品 思想 连 贯 性 的 连 接 手段 , 往 成 为 贯 穿 作 往 者文本的主线。阎连科作为一个优 秀作 家 , 创 作 中 给我 们 带 来 了新 在 奇 的故 事 , 但他 并没 有 满 足 于 停 留

阎连科《父亲的树》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阎连科《父亲的树》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阎连科《父亲的树》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阎连科《父亲的树》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父亲的树阎连科1978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烈——忽然,农民分地了。

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

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几棵树。

几天间,田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

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有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

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测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

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

邻居说:“不砍呀?”父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

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

然而三年后,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

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

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父亲没说话,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

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幡枝生成,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

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

山坡地,不似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

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幡枝发芽长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

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起一棵树。

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

坚硬如水的红色情缘

坚硬如水的红色情缘

坚硬如水的红色情缘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形式中最大众化的形式。

”颜色充满了人类的生活,是人类认知外部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中的颜色词除了表示自然界的绚丽多彩之外,还具有丰富的感情色彩和文化内涵。

因此,颜色以及它所能代表的意义在文学作品中便自然而然的占了一席之地。

阎连科的《坚硬如水》中就出现了很多与红色以及红色歌曲相关的场景,这些因素为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达人物感情色彩、文化底蕴、环境描写以及给读者以视觉刺激等发面都起了关键作用。

红色,在色彩学中是一种饱和度和纯度最高的颜色。

红色作为一种激情饱满的暖色调,具有锋芒外露的秉性和火辣辣的韵味。

在文学作品里,红色总能给人一定的联想,红色视觉传达的多样象征性也使红色具有多样的艺术表现性。

文章一开始就提到多个“红”字,就连名字也不能例外,如“生了个女娃叫红花。

说到这,你们闻到我们家的气息没?我叫高爱军,老大叫红生,老二叫红花,革命家庭哩!当然是红色的革命家庭哩”,以及后来和高爱军恋爱的夏红梅也带了个“红”字,给这本书增添了不少革命色彩。

选取红色这种颜色来作为文章的一个主要色调,不仅仅增加了中国文化底蕴的乡土色彩,也恰到好处的体现了军旅小说的本色。

1中国文化与红色.红色象征喜庆欢乐与吉祥在是日常生活中,红色是庆典活动或欢庆场面的主色调。

而《坚硬如水》中的语言艺术也有汪洋恣意的狂欢文风的特点。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时期,红色又被赋予了革命、进步的意义,成了革命的代言,社会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红色象征革命和政治觉悟高。

在革命战争时期有“红色政权”、红军”、“红色根据地”.等·在大跃进及文化大革命期间,与“红”相关的词语更足铺天盖地,如“红旗手”、红卫兵”、。

红司令”,等。

更有产生于那个风际会的年代的各种文艺作品如小说《红岩》。

《坚硬如水》是是以“文革”为题材的,自然要以红色为基调了。

3象征顺利和成功在事业中,红色象征着成功,受人重视。

浅析阎连科《日光流年》的艺术特征

浅析阎连科《日光流年》的艺术特征

的死 人 , 都又 转 回到 了世 上 , 司马 鹿 、蓝 三 九和 竹 翠也 都 又 回到 自己该 怎样 活 ,权 力 并不 等 于能 活 下去 ”,于 是他 “ 抱 着 腐臭 的 了娘 的肚 里 ”。这 种 索源 体 结 构模 式蕴 涵 的 是作 者人 生 轮 刚 的天 四 _ 卜 睡着 了 ,天 长地久 地 睡着 了 ”。活 过 四十 是三 姓村 人 的精 神 命思 想 和对 人 生原 初 意义 的探 寻 ,从死 亡 回溯 到 出 生 的逆序 叙 述 追求 ,而 所有 努力 的 失败 证 明这种 追求 是无 法 实现 的 。 也深 刻 地 传达 出作家 的 人 生思 索 。作者 在 《 日光 流年 》 原版 自序 最 后 ,生 与死 的 一元 对 。三姓 村 人 为 了能够 活 着卖 人 皮 、 中说 “ 所 谓 的人 生在 世 , 草木 一 生… …草 木 一 生是 什么 ?谁都 知 做 人 肉生 意 , 甚 至 为 生 而 死 , 似 乎 他们 看重 的 是 生 ,事 实 上 为 道那 是 一 次枯 荣 , 是枯 荣 的一 个轮 回 ” 。人 生来 不 及思 考就 要 走 了生 而 付 出 生 命 的代 价 又 违 背 了 这 一 命题 , 由此 形成 了生 与死 到尽 头 , “ 既 然不 知 道 原初 人 生 的 目的 ,也 就无 所 谓人 生 终极 要 的悖 论 。为 了与饥 饿做 斗争 ,人 们挖 野 菜 、捡 蚂蚱 、 捉老 鼠、捕
第 三 ,通 感 的修 辞手 法 。作 家 用通 感 的手 法来 体 验 事物 ,表 置 另 一 个之 上 ,这 种 写法 给 读者 造成 陌 生化 的感 受 ,例 如 小说
创 新 ,运 用 二 元 对 立 模 式 探 讨 人 生原 初 目的 ,展 示 了 民族 生存 的 最 真 达 多种 事 物之 间 的关 系 ,充 分 调动 各个 器 官 ,将 个 器 官的 感受

对阎连科《炸裂志》“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解读

对阎连科《炸裂志》“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解读

对阎连科《炸裂志》“神实主义”创作手法的解读作者:王婉波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11期摘要:阎连科的《炸裂志》采取的是“神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展现出了炸裂这个地方由村变为镇、县、市以及到超级大都市的发展过程,作品很好地处理了“神”与“实”的关系,作者以现实为依据指出“炸裂式”发展的根源来自于人们内心的权欲,深刻揭露出人性变异、道德沦丧、权力制约、金钱腐蚀等世间百态。

关键词:阎连科;炸裂志;神实主义作者简介:王婉波(1991-),女,汉族,河南焦作人,现为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11-0-01阎连科的《炸裂志》是一部以地方志的形式书写一个乡村昼夜间变为摩登大都市的蜕变史,以孔、朱两家百年来的家族仇恨作为线索,通过孔、朱两家后代子孙继续明争暗斗的复仇故事为主线,作者以超强的创作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极其新颖的表现力展现了中国乡村发生的重大变革。

作品将经济与政治,政治与家仇,家仇与男女爱恨情仇等交织在一起,给我们展现出了一副乡村进化过程的人生百态图。

《炸裂志》是阎连科2013年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是对“内真实”的一次有力书写,这部作品是阎连科实践自己的“神实主义”理论的一次尝试,小说以荒诞、夸张、魔幻和具有颠覆性话语的书写方式描写炸裂这个地方由一个渺小破败的小村庄巨变为超级大都市的故事,其间书中的人物发生着或经历着权力欲望的狂野变化、撕心裂肺的人性异变、家族仇恨的血雨纷争以及经历沧桑的世道人心之变。

《炸裂志》就是这样一部融会作者鲜血与良心的灵魂之作。

一、什么是神实主义什么是“神实主义”?“神实主义”是阎连科对自己作品创作手法的一种称呼。

那么,神实主义和现实主义以及魔幻现实主义有什么区别呢?阎连科深受马尔克斯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也隐约可以找到《百年孤独》的影子,而在具体的创作过程中,阎连科也逐渐摒弃现实主义冷静客观地描写方式,采取荒诞、夸张、变形、魔性、梦幻、寓言等各种手法来书写故事,对现实生活进行刨根究底式的挖掘和揭露,展现出深藏在生活溶洞里的人生百态,因此被誉为中国荒诞现实主义作家,但阎连科并不以之为然。

阎连科小说的形象语言浅析

阎连科小说的形象语言浅析

阎连科小说的形象语言浅析作者:詹颖胡祺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0年第09期在当代文学史上,作家阎连科是个颇具小说创作才华和极富创新精神的优秀小说家,被看作是近年“中国文学中绕不过去的人物”。

他小说的语言充满特色,据笔者研究,其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听觉化、视觉化、嗅觉化、触觉化的形象语言,这些使他的小说在当代文坛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听觉感受形象化(一)用色彩词描写声音阎连科小说听觉化的形象语言首先主要表现在色彩词上,在他作品中,有许多以色彩词来摹绘声音的语言。

色彩在其小说中常被当作一种特殊语言,用来表现各种感觉形象,而使用最多的就是用来描写声音。

如:(1)杜柏正悬在那边坡地上放羊,蓝汪汪的羊叫声,连天扯地地弥漫了整个山脉。

(2)她就锄着小麦返身往远处走去,土红色的嚓嚓声,均匀地响在她的锄下……(《日光流年》)在物理世界中,“羊叫声”“嚓嚓声”都是客观存在的,没有颜色,只能通过听觉感知,无法看到。

但阎连科故意将色彩加之于声音,其通感的效果,可以说是一种极富创意的诗性连接。

在作者一边是要表达对声音的丰富感受,而对读者来说,则可以创造陌生化的阅读效果。

例(1)中,作者用“蓝汪汪”来形容羊叫声,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杜柏当时无优无虑、享受日光的悠闲自得;例(2)中,主人翁听到司马蓝得了喉堵症,心里悲伤不已,以致锄地的声音在她听来也变得像土红色的土地一样荒芜沧桑。

(二)用修辞手法描写声音阎连科小说听觉化的形象语言还体现在修辞上,作家出于文学表现的需要,常把多种不同的辞格互相搭配、交叉、渗透运用,从而把复杂而丰富的客观事物表现得真切动人,把丰沛的情感抒发得淋漓尽致,从而体现了一个个错综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小说世界。

正是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他小说中的语言具有视觉化的形象,从而让我们领略到了汉语的语言文字之妙。

如《耙耧天歌》中:她的声音由小到大……到了最后一句“喂,小莲,给我捏捏脚”时,就不是唱的了,而是唤将出来,吼将出来的。

阎连科小说微观辞格分析

阎连科小说微观辞格分析

现当代文学阎连科小说微观辞格分析文/廉晓娅摘要:讲述故事的方式、视角人称的选取、行文结构的安排,这些都是在小说创作中与叙事相关的技巧因素,这些技巧都属于作者在宏观层面对语言文字的处理,而微观方面,则指的是各种辞格以及它们在小说行文叙述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形态。

辞格的运用是落实到具体的词语、句段上来的,而往往通过对它们的具体分析,可以看出一个作家在宣达信念和价值立场追求主客体共鸣时所形成的话语特色。

关键词:阎连科小说;微观修辞;主客体共鸣阎连科在对自己文学世界的营造中,从早期的个人主体的讲述起步,历经寓言式讲述,到达对“耙褛世界”略显温和的批判性。

不同于其它作家光怪陆离的写作对象,阎连科的叙事重点往往是“耙褛山脉”中的普通人,写他们在生死之间的挣扎与困惑,写他们在瞎眼瘸腿、天灾人祸面前的坚韧与求索,写他们在盗棺掘墓、奸淫掠杀中的温情和善良。

阎连科自1997年发表《年月日》引起文坛关注以来,在其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积极探索并拓宽了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对于人生、现实和艺术的承载空间,不仅叙事风格求新求异,而且还在不断地自我超越,在这个过程中阎连科逐步形成自己极具鲜明特色的叙事修辞方式。

一、拟声词拟声,也叫象声,是通过词语去模拟、再现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从而生动形象地去表达客观化的外在世界以及主观化的精神世界,使读者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一般来说,拟声词都力求和实际声音的极度相似,从而给读者带来如闻其声的真实感。

(1)哗哗啦啦到了爹的生日这一天。

——《受活》(2)午饭他只吃了半块饼干,喝了几口水,可他在溪水沟中找金时身上的力气扑扑嗒嗒直往沟里掉。

——《日光流年》(3)说完这一句,他的上下眼皮哐当一合,踢踢踏踏朝梦乡走去了。

——《丁庄梦》(4)说完这句话,日光在屋里亮起来,桃和老大的脸都红如一团火,望着爹就和儿女找到了亲爹一样,眼里的光热得僻僻啪啪响。

——《黄金洞》(5)日光明亮,铜钱在半空中碰断了一竿又一竿的光芒,发出了当当啷啷一朵朵红色花瓣的声音,落在田地,又滚到沟里去了。

论阎连科小说两种类型的笑

论阎连科小说两种类型的笑

绿色批评/不少学者都注意到阎连科小说中的“狂欢化”倾向,但这种声音远不能与“残酷现实主义”的呼声平起平坐,更何况“狂欢”的“发现”还基本限于《受活》这一孤例,以至于作家在一次演讲的互动环节中略有不满地说:“大家都说《受活》是在写苦难,其实也有很多欢乐、幽默的东西,好作品会重整秩序。

”譹訛对其小说研究的片面化倾向同样不容忽视地出现在了“欢乐”的风格上,尤其对作家来说“笑”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视角,并且如果考虑到阎连科创作中形式的巧思及其与内容的紧密结合,这一问题就更显关键。

一、笑在小说中的呈现阎连科的出身、经历和健康等原因及其阅读经验综合造就了残酷、悲苦的创作风格,但若以此盖棺论定则难免有失公允。

有论者坚持认为:“阎连科小说中的许多场景都与庆典的狂欢化、仪式化、象征化具有相通之处。

……在庆典狂欢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神秘的掠夺、暴力、鲜血、压迫和一个民族的生长史,它不仅反映了诞生它的那个充满冲突和暴力的社会制度,同时也否定该制度的某些方面而强调另一方面。

庆典正是通过仪式化和游戏化的方式把它象征并强调了出来。

”譺訛虽然论述重点并不在“笑”,但客观起到了这一关键的提醒作用。

阎连科书写苦难的同时,“笑”作为另一种主要因素稳定地出现在其众多作品里。

相比《年月日》,同为第二起点的《日光流年》更宽泛地开启了日后的创作路径。

虽然其中的笑基本处于辅助地位,而不是如“残酷叙事”一般具有贯穿性,但分布并不狭窄:除了有杜岩这样的配角也有司马笑笑、蓝百岁、司马蓝这样的“英雄人物”,还有广大村民的群体性的笑。

不过,司马蓝获得领袖身份后就变得不苟言笑。

《坚硬如水》被作者冠以“最早有意要用我的头颅去朝高大坚实的墙壁猛烈撞击的写作”之名,“撞击”的主要方式也是作品的主导风格即笑的全面铺展譻訛。

小说中除了夹杂时代话语、错排红色歌曲引发读者的笑之外,主要的笑声发出者即高爱军、夏红梅,保守势力程天民一定程度上也是一个滑稽角色。

情节狂欢化的《受活》与语言狂欢化的《坚硬如水》的并立充分体现了作家惊人的创造力,作为作家代表作、甚至现代白话小说发展历程中的杰作,狂欢化风格功不可没。

《受活》的修辞解读

《受活》的修辞解读

《受活》的修辞解读本文从修辞学角度来分析阎连科的小说《受活》,运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结合大量材料论证,主要从文本所表现出来的幽默、诗意的语言,以及比喻三个角度来阐释,以期给予其另一种解读。

标签:《受活》;新批评;修辞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英美新批评盛极一时,其主张凸显对文学本文的本体研究,反对传统的传记批评、社会批评和心理批评等,提出文本“细读法”,并创造出诸如反讽、隐喻等批评范畴来构建批评体系。

阎连科的小说《受活》以其奇诡的想象,乌托邦式的叙述以及陌生化的文体形式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现代版的农民“经典创业史”。

自发表以来,倍受评论家青睐,其思想主题已被阐释殆尽,本文试图以新批评的解读方法和批评范畴为基础,结合修辞学相关知识给予《受活》另一种解读。

李建军在《小说修辞研究》中认为:“小说修辞是小说家为了控制读者的反应,‘说服’读者接受小说中的人物和主要价值观念,并最终形成作者与读者间的心照神交的契合性交流关系而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方法、技巧和策略的活动。

它既指作为手段和方式的技巧,也指运用这些技巧的活动。

作为实践,它往往显示着作者的某种意图和效果动机,是作者希望自己所传递的信息能为读者理解并接受的自觉活动;作为技巧,它服务于实现作者让读者接受作品,并与读者构成同一性交流关系这一目的。

”[1]本文就是在以上意义上,从小说所表现出来的反讽性幽默以及小说所使用的各种修辞格来谈论《受活》的修辞艺术的。

反讽性的幽默是《受活》在语言修辞上的最大特点。

昆德拉说:“小说的智慧跟哲学的智慧截然不同,小说的母亲不是穷尽的理性,而是幽默。

”[2]以幽默的方式表现悲剧,往往比涕泪交零的控诉更具有艺术效果。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为数不多的具有幽默品格的作家,他的《狂人日记》、《孔乙己》、《阿Q正传》等作品,都带有明显的“鲁迅式的幽默”。

在《受活》中,这种幽默性的叙述已经成为一种基调,强化了小说的讽刺意味。

柳鹰雀县长生活在一个政治全能的时代,他不是真正的革命家,但他靠着“社校娃”的身份被人才紧缺的年代所用,并一路晋升为县长,但骨子里却是一个具有官僚主义思想的土农民,他虚伪、狂妄,是一个十足的政治狂想主义者。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阎连科小说修辞现象浅析
徐漫
【期刊名称】《河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04(012)002
【摘要】阎连科在小说语言的修辞中所显示出的辞格综合使用得心应手、比喻辞格喻体的丰富性和转类辞格的新奇与精妙,是作家突破语言表达逻辑常规的诗性感悟.他把读者的注意吸引到了汉语修辞格上来,令读者体认到解读作家修辞文本的审美情趣.
【总页数】3页(P86-88)
【作者】徐漫
【作者单位】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教务处,河南,郑州,450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
【相关文献】
1.生生不息的生命--浅析阎连科乡土小说主题的寓言性 [J], 任亚茹
2.评阎连科的《发现小说》--兼论阎连科的“神实主义” [J], 王高旭
3.在对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批判中呼唤精神家园——阎连科小说浅析 [J], 石秋仙
4.终极的生命关怀——浅析阎连科小说中的“苦难”主题 [J], 李璐
5.城乡之际
——浅析阎连科小说的意旨流变 [J], 林继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阎连科小说语言修辞研究

阎连科小说语言修辞研究

阎连科小说语言修辞研究
新时期作家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中成就突出、风格独特、影响深远的重要作家之一。

阎连科具有高度的语言自觉意识,将语言置于统领小说的高地。

他一方面利用现有语言材料,追求语言在声音、色彩、形式上的美感;另一方面又求新求变,用扭曲与变形的语言表现自我独特感受,创造出陌生、怪异的叙述风格。

修辞的本质是语言的选择和变异。

本文将立足于修辞学中选择和变异的大框架,对阎连科小说语言中的“常”与“变”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小说独特的价值。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依据、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并对文种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

第二部分即第一章阎连科小说语音修辞的选择与变异,本章基于语音选择和变异的框架对其小说中的摹声词选择、音节选择、摹声变异、叠音变异进行分析,探讨阎连科小说中常态语言和异化语言所具有的语音美。

第三部分即第二章阎连科小说词汇修辞的选择与变异,本章分两部分对阎连科小说中的色彩词进行分析研究,第一部分从选择视角探讨其小说中色彩词的种类和使用情况;第二部分从变异视角研究色彩词的词形变异、语义变异、语法变异的现象。

以此来共同探讨阎连科小说语言的色彩美。

第四部分即第三章阎连科小说句式的选择与变异,本章主要研究了整句与散句、长句与短句、标点符号超常和句子成分易位几个方面的内容,从而探讨其小说句式使用的独特之处和所取得的修辞效果。

汉语言文学-论阎连科《受活》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汉语言文学-论阎连科《受活》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摘要阎连科是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的众多作品都受到了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在借鉴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对其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受活》代表了阎连科魔幻现实主义创作的高峰,小说讲述了乌托邦式的受活庄由入社到退社所经历的沉痛的历史以及县长柳鹰雀的荒诞梦想由“圆梦”到“梦醒”的过程。

立足文本分析,从表现手法、魔幻意象、叙述语言三个方面分析作品中的魔幻现实主义特征,并探究作者阎连科在作品背后书写的真实意蕴。

关键词:阎连科;《受活》;魔幻现实主义;AbstractIn Chinese contemporary literary arena,Yan Lianke is an important writer.Lots of his work was influenced by Latin American magic realism,but he also brings forth new ideas while referencing it,forming“Chinese magic realism”.Novel Shou Huo represents the peak of Yan Lianke’s creation of magic realism works. It depicts a painful history of a Utopian town named Shouhuo Zhuang from entering into a society to getting out of it. It also narrates an absurd dream of Liu Yingque, the head of the country, from being achieved to broken up.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ext analysis. It analyzes features of magic realism of this novel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which are expression technique, magic image and narrative language. It also explores real intention of the author in creating this work.Key words: Yan Lianke; Shou Huo; magic realism目录一、引言 (1)一、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阎连科的影响 (2)(一) 关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2)(二)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三)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对阎连科的创作影响 (3)二、《受活》中魔幻现实主义的表现 (3)(一)独特的表现手法 (4)1.荒诞性:于荒诞中再现真实 (4)2.梦幻性:乌托邦式的受活庄 (6)3.象征性:象征之后的反讽 (7)(二)魔幻化的意象 (8)1.残病意象 (8)2.权利意象 (8)(三)叙述语言的变革 (10)1.方言俚语的使用 (10)2.多样化的修辞 (11)三、《受活》——“阎氏”魔幻背后书写的真实意蕴 (12)(一)对乡土文明的哀叹 (12)(二)对生存境遇的思考 (13)五、结语 (13)注文 (14)参考文献 (14)致谢 (15)论阎连科《受活》中的魔幻现实主义一、引言阎连科,是新世纪一位声名显赫的河南籍本土作家,中国当代文坛的后起之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 文学纵横阎连科小说修辞解读徐 漫摘 要:作家阎连科小说中的小人物身上折射出一种虽微弱但执着的理想主义光辉,同时,也在小说语言上进行修辞探索和美学追求,从而给读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和回味无穷的美感。

关键词:小说语言 修辞格 文本智慧多种修辞格兼而有之在阎连科的作品中比比皆是。

他善兼取多种修辞格而用之,才思喷涌,构思巧妙,想像新奇,联想丰富,得心应手,引人入胜。

他的多种修辞格兼用中,意境灵动,意象独特。

尤其是其中所蕴藏的诗意和韵味,不仅丰富了作品所展示的内容,同时也使读者获得了解读与欣赏的喜悦激动和审美情趣。

例如:离开港口时,有许多胡子老兵,泪水砰砰啪啪跌落在舰栏上,如落夹的豆粒在甲板上滚来滚去。

( 1949年的门和房 )这段话兼用摹绘、比喻和夸张三种修辞格。

砰砰啪啪 的摹声, 落夹的豆粒 的新奇比喻和 滚来滚去 的夸张,将 胡子老兵 离开故土时的无奈和依依不舍,以及舰艇在汹涌海浪中的颠簸起伏表现得惟妙惟肖,读者脑际浮现着一幅伤感的动态的画面。

他看见这泥屋门口的丝瓜,昨儿他来时还只是绿旺旺地在院墙上爬挂着,今儿一醒来丝瓜花竟又浓又烈开了一院墙,把泥坯木架的院墙都染得通红了。

用小麦壳和泥糊成的屋墙上,居然长着一层小麦芽,又嫩又绿,仿佛那四周的屋墙原本是竖起的四面草地儿。

院里的甬路两旁,长满了蓑草、茅草、野菊、齿角芽、车轮花、葛根旺和有浓稠甜味的紫香蒿。

小白花、小红花和小黄花在草间开得无所顾忌,把用料礓砂石铺成的甬路挤得扭腰歪脖儿。

喇叭花盛气凌人地爬在所有的草顶上,几分邪荡地开满一世界。

不消说那花草中间有着野蜜和狂蝶,有不知名的飞蛾和草虫。

院子里涌满了草腥和花香。

到处是白光和影儿。

虫蛾在花草上飞舞时磨翅、撞头、似黄似红的香味在日光中飘散时有震耳的响动。

野草为争夺空中的场地扭扭打打。

( 朝着东南走 )在上述的段落中,其语言修辞中可以看出作家兼用转类、比喻、比拟和通感等四种修辞格,把门前屋院描绘得如诗如画。

绿旺旺 作为状语修饰的对象是 爬挂 ,如果将语序调整为 绿旺旺的丝瓜 , 绿旺旺 作为定语修饰 丝瓜 ,则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相符。

而作家突破正常的汉语语法规范,运用转类修辞,突出了 丝瓜 旺盛的生命力和生长动感,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

染得通红 的隐喻和 仿佛那四周的屋墙原本是竖起的四面草地儿 的明喻的运用,都令读者赏心悦目,我们好似身临童话般的境界,又好似在欣赏水粉画。

各色小花 在草间开得无所顾忌 ,把 甬路挤得扭腰歪脖儿 、 喇叭花盛气凌人 、 几分邪荡地开满一世界 、 野草为争夺空中的26场地扭扭打打 等拟人的运用,把个无声世界描绘得生意盎然、热闹非凡。

虫蛾在花草上飞舞时磨翅、撞头、似黄似红的香味在目光中飘散时有震耳的响动 ,通感的运用,别出心裁地将视觉所及 磨翅、撞头 的动作, 似黄似红 的色彩,嗅觉所及的 香味 和听觉所及的 震耳的响动 融为一体,描绘了活跃在生机勃勃花草间的虫蛾的不甘寂寞。

同时是作家借 父亲 这一人物表现对泥墙草屋的农家院落凝神观照,物我交融的愉悦的情感体验。

作家赋予无知无情的动植物以人所具有的生命情态和情感体验,使这一世外桃源般的农家小院充满诗情画意,表现了对大自然的亲切热爱之情,令生活在现代都市喧嚣中的读者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

阎连科小说中的比喻有三个特点。

首先,他在传统修辞学理论和现代修辞学理论之间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他一方面抓住传统修辞学理论所强调的喻体和本喻之间的 类似点 ,哪怕是这类似点细若游丝甚或似有若无;一方面抓住现代修辞学理论中所强调的 远距 和 变异 ,重在主观感受与体验的表达,展开腾飞的想像,显示出新奇与不凡。

其次,阎连科小说中比喻的喻体一反那种陈陈相因的静态描写,而多以动态描写使得喻体富有表达上的拓延性。

再次,阎连科小说中比喻的喻体具有想像和联想的多维多向性。

以上三个特点突出表现在他小说中的一些比喻的本体相近,喻体与喻体之间的不可互换和不可替代的丰富性。

例如:看不见二叔的脸,在他的身后只看见脖子的大筋跳起来,如红色的大堤筑在他的衣服里。

( 1949年的门和房 )二叔没有扭头,忽然把脖子梗直了,反头昂在了半空里。

这时,二叔的脖子青得犹如一段碗粗的杨树皮,充着绿血,笔直壮茂。

( 1949年的门和房 )他把那100块钱甩在地上,又用脚拧拧,拧得脖子的筋像铁丝一样坚硬起来,便上前一把揪住媳妇的头发,把手扬在了半空 ( 三棒槌 )媳妇惊愕了,望着蹲在门口石头上像生根木桩似的男人,忽然看见饭碗在他手上有些抖动,看见他脖子里的青筋像虫样爬着。

( 三棒槌 )第一段是说张旺泉的二叔在沈阳国军守备旅行役,因发现了守备旅长不可示人的秘密 二叔的亲侄女半年前的枣庄赶集卖饼就销声匿迹了,现却突然出现在旅长的小屋里。

被旅长以冲了他的机密会议而抓住的二叔 反捆着跪在人群的正中央 。

喻体 红色的大堤筑在他的衣服里 ,凸显了二叔的灼热激愤,巨大的内心风暴如果没有 大堤 的阻隔,便会溃决泛滥。

第二段则是凶狠阴毒的旅长命令15岁的张旺泉亲手开枪打死其二叔,这是二叔等着张旺泉开枪的情景。

喻体 青得犹如一段碗粗的杨树皮,充着绿血,笔直壮茂 。

表现的是二叔的无所畏惧、凛然不屈的铮铮气概。

第三段中的石根子甩在地上的100块钱,是霸占他妻子八年之久的爆发户李蟒留下的。

用 铁丝一样坚硬起来 比喻脖子上的筋,表现了他屈辱、羞愧、愤怒和仇恨交加的复杂心态,以及他由懦弱到强硬的心理变化过程,加之后面兼用留白的修辞格,更表现了他内心剧烈的矛盾冲突。

第四段中用 虫样爬着 来比喻 脖子里的青筋 ,表现的是石根子由屈而怒,由怒生胆,由犹豫至果敢,由软弱到坚强,血液涌流,青筋蠕动的情景。

以上四个比喻虽然本体相同,但具有远距、夸张和变形共性的四个喻体 红色的大堤筑在他的衣服里 、 一段碗粗的杨树皮,充着绿血,笔直壮茂 、 铁丝一样坚硬起来 和 虫样爬着 却迥然有异,且跨径很大,这四个喻体所建构的意象犹如蒙太奇中的特写镜头,将人物元气充沛、血脉贲张、义愤填膺、心潮激荡之状表现得淋漓尽致。

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将这四个不可互换的喻体与它们所对应的不同情境下的本体联系,获得的是艺术上的悲壮美和解读后的审美激动。

而在下面这些段落中,可以看出其比喻的本体是一样的,都是表现兴奋的表情:然而她的脸上,却是粉粉淡淡,从未有过的兴奋红得似乎血要从她的脸上溢出来。

( 朝着东南走 )/母亲的脸开始由淡红转成紫红色,血像暴雨样淋落在她动人的大脸上。

( 朝着东南走 )/指导员去给小牛续水时,看见小牛一脸红润,闪着光泽,脸上那受人称颂的幸福和羞涩,厚厚如某个光线好极的新婚窗上挂的红稠布,透亮而又羞于见人,专注而又忘情。

( 思想政治工作 )/她泪后的脸上却闪着红腾腾的亮,兴奋像雾一样罩在脸上。

( 耙耧天歌 )/三妞的眼睛瞪大了,微微有些下扯的嘴角跳动着,脸上的浅红立马桃花一样灿烂了。

( 耙耧天歌 )它们的喻体分别是 血要从她的脸上溢出来 , 暴雨样淋落在她动人的大脸上 , 某个光线好极的新婚窗上挂的红稠布 , 雾一样罩在脸上 , 桃花一样灿烂 。

27第一段是 父亲 初到 母亲 的泥院草房时 母亲 的脸部表情,给人的感觉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张力。

第二段是 母亲 听到 父亲 发誓说他日后如果离开 母亲 , 就象山梁上的皂角树样让雷劈 的话之后,激动兴奋的表情。

第三段是作家捕捉到的战士小牛听到指导员对他的夸赞后那种被人认可的既幸福又羞涩的心理与神态。

第四段是尤四婆用丈夫的骨头为二妞治好痴病后,询问二妞的病情时,二妞脸上哭后的泪痕被因兴奋而红亮的脸庞体温蒸腾,似雾非雾的朦胧之状。

第五段是尤四婆说找个比 大姐夫、二姐夫好的男人 给三妞成家时,三妞的明朗和毫不掩饰的兴奋,完全符合她生理成熟、有着正常生理要求的心智痴呆之人的特点。

虽同是比喻脸部的兴奋,但由于作家精妙高超的比喻技巧而使五个比喻的喻体无一雷同,区分了兴奋与兴奋之间的细微差异,显示了作家比喻修辞手法运用的不可重复的恰切性与丰富性。

修辞上有意将一类词转化成另一类词来使用的手法,就是转类修辞格。

它类似于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阎连科的小说中常将现代汉语词性确定的词转类使用、锐意创新,通过对语言的 翻新重组 ,追求语言陌生化的艺术效果,令人感到新颖、巧妙、奇特和幽默,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 山脉上小麦苗仿佛是在一夜之间铺天盖地,绿乌旺旺地墨在田野和梁脊上、沟缝里。

( 耙耧天歌 )其中的 墨 本为形容词,这里转类为动词,既表现了小麦苗 绿乌旺旺的色彩 ,又表现了小麦苗 铺天盖地 的勃勃生机,令读者享受到的是欣赏水墨画和领略诗之意境的美不胜收。

全村人都为这一变故惊着。

尤四婆和男人尤石头的脸上、身上、屋里、院落,到处都惊硬满了苍白和漆黑 ( 耙耧天歌 )说的是尤四婆婚后连续生了三个女儿,都是痴呆,间隔几年之后,又生下一个儿子。

儿子起初还算精灵,长到一岁半时,淋雨发烧,嘴歪眼斜,除了傻笑,一无所有。

故 全村人都为这一变故惊着 。

惊硬 是作家的自创新词,作家通过语言的变异,刷新了人们对生活的感觉,令读者倍感独特而新鲜。

惊硬 这一新词应为形容词,但这里作家将其转类为动词,收到准确、精当、逼真而陌生的审美效果。

不仅如此,后边的形容词 苍白 和 漆黑 本来均为形容词,在这里转类为名词(或可理解为借代修辞格,将眼睛的颜色 苍白 和 漆黑 借代为目光),读者欣赏到的仿佛是一幅眼部被夸张放大的漫画,增添了显著的新异性。

全句所要表达的是 尤四婆和男人尤石头的脸上、身上、屋里、院落,到处都布满了人们惊愕的目光 ,但这样的表述远不及 到处都惊硬满了苍白和漆黑 那样真切、生动、陌生的表达效果。

此外,我们还似乎读出了一些文本之外的智慧。

那就是生活的无情、生存的无奈,使人们不得不用幽默和调侃来接纳、忍耐和宽容命运之神的玩笑,颇有些黑色幽默的味道。

再如: 有的人家种上的秋庄稼都已露了苗,可她的麦田却还一块块白在天底下。

( 耙耧天歌 )中的 白 原为形容词,这里转类为动词,表现的是尤四婆因丈夫自杀,儿女痴傻,田地闲置尚未播种的情景。

一 白 字的巧妙运用,令我们欣赏的是一幅素描画,同样具有黑色幽默的味道。

欣赏的同时,内心不乏酸楚,显示了作家高超的语言技巧;以及 入夜天便阴下来,云像被子样,厚在天空中。

( 耙耧天歌 )中的 厚 本为形容词,这里转类为动词,不仅描绘了云的厚重和匀实,同时也与面对困厄的人的心灵发生了共振。

通过联想,人们的感觉是生活的苦难之 厚 比云层的 厚 更难以拨开和驱散。

除了上述之外,阎连科小说中的夸张、示现、摹绘和比拟等其它修辞格多有精彩之处,限于篇幅,不再赘言。

(作者系郑州警察学校高级讲师)责任编辑 黄恩鹏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