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第11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
幼儿教师教研培训内容大全
幼儿教师教研培训内容大全
第一章:幼儿发展心理学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了解幼儿的发展特点,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知识是至关
重要的。
本章将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教学实践。
第二章: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
早期教育是幼儿教师工作的重要方面。
本章将介绍早期教育的理论基础,包括
蒙台梭利教育法、维格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同时还将探讨如何将早期教育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第三章: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计是幼儿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章将介绍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包括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内容设置和实施策略。
同时还将分享一些优秀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案例,供幼儿教师参考。
第四章:幼儿园教育评估
评估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本章将介绍幼儿园教育评估的方法与工具,包
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的原理、应用范围和实施步骤。
同时还将介绍如何利用评估结果指导教学实践,提升幼儿园教育的质量。
第五章:专题研究与交流
幼儿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专题研究与交流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本章将介绍幼儿教师专题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如何组织教师交流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
结语
幼儿教师教研培训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幼儿发展心理学、早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幼儿园课程设计与实施、幼儿园教育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幼儿教师能够更好地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与指导。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引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和教育的学科。
它关注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以及对幼儿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发展的四个方面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根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幼儿通过触摸、咀嚼等感知运动活动来获取世界的信息。
在前运算阶段,幼儿逐渐能够进行简单的分类、组合、序列等操作。
在具体操作阶段,幼儿能够进行更为复杂的思维活动,如反思、推理等。
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认知能力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
2.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也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
情感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活动之一,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情感发展方面,幼儿经历了情绪表达与调节的初级阶段,逐渐形成稳定的情感体验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研究表明,幼儿的家庭环境、教育方式以及亲子关系等因素对其情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幼儿情感发展的规律,以便能够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和情感指导。
3. 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社会发展是指幼儿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一系列社会技能和社会认知的过程。
幼儿社会发展主要包括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合作、竞争等方面的内容。
在社会发展方面,幼儿逐渐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互助等社会交往技能,同时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认知,如自我认知、社会规范意识等。
了解幼儿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助于教育工作者引导幼儿积极融入社会,培养其社会技能和社会意识。
4. 幼儿语言发展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发展过程。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对于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经历了语音、词汇、语法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过程。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幼儿在教育环境中心理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思维、情感和行为,为提供更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方式提供指导。
幼儿的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幼儿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在幼儿时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逐渐发展和完善。
例如,幼儿在逐渐学会分类、概括,理解数量和空间关系等方面有明显的进步。
了解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方式。
幼儿的情感发展除了认知发展,幼儿的情感发展也是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情感上,幼儿经历着丰富多样的变化。
他们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他人的感受,并逐渐建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
老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该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幼儿的行为管理幼儿教育心理学也探讨了幼儿的行为管理问题。
幼儿时期,他们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表现出较强的模仿性和易受外界刺激的特点。
因此,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采取有效的行为管理策略是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
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师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同时,幼儿教育心理学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帮助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引导幼儿的成长。
总而言之,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领域,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为教育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在幼儿教育中,注重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发展,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152034—35)一、课程说明(一)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二)课程类别:专业课(三)课程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学的一门应用性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一般理论及各种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手段、方法、设计以及教师的指导等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幼儿园课程和教育活动的理论认识,帮助学生形成和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态度、基本知识及技能,为开展各种幼儿教育和科研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课程的价值,掌握幼儿园课程设计的基本知识;有效地培养学生为3——6岁幼儿设计和实施教学活动的能力,并能够评估教学效果;同时树立学生正确的教学观、儿童观、课程观。
(五)先修课程:学前卫生学、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六)学时、学分数:72学时、3.5学分(七)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1、以讲述法、案例分析讨论法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从典型事例中推出一般的原理。
2、辅以练习法,要求学生能具备设计与指导各类教育活动的基本技能。
3、加强平时的见实习工作。
4、设施要求:利用系网站教学案例库及有关的音像资料、课件;利用学前教育实验室(模拟幼儿园活动室)进行教学训练。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平时(以课堂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模拟教学为主)考核占30%,期末以闭卷考试方式考核占70%。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一)课时分配表学时数章节次数章节名称总学时理论实践1 绪论2 2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30 20 103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4 24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 4 25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6 4 26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 4 27 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 4 28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6 4 29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 4 4合计72 50 22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本门学科的研究对象,了解学习本门学科的意义,明确学习本门学科的方法,产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幼儿教育心理学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方法1.游戏教育法:幼儿的学习活动以游戏为主要形式。
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教师可以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的游戏材料和环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游戏,并在游戏中进行教育和引导。
2.情感教育法:幼儿情感的发展对其社会性、学习能力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情感教育法强调培养幼儿的情感认知、情感表达和情感调适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幼儿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认知教育法:幼儿的认知发展是指他们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认知教育法通过提供有序的学习环境和刺激,培养幼儿的观察、分类、比较和推理等认知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导向学习等方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4.社会性教育法: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指他们与他人互动和合作的能力。
社会性教育法通过创设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和合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社交技巧、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间的互动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开展集体活动和社区服务,让幼儿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喜悦和成就感。
5.自主教育法: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指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主动探索和学习的能力。
自主教育法强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适合幼儿自主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我管理,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以上是几种常用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应根据幼儿的个体特点和实际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方法,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学前心理学 第十一章 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三、幼儿行为干预的基本方法
(一)正强化法 (二)间歇强化 (三)区别强化 (四)消退 (五)隔离 (六)代币制 (七)模仿与示范 (八)行为塑造法
四、行为干预实验方法
综合以上各种方法,我们在幼儿园对儿童不良行为干预时,可以 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描述一个特定行为,即给所要改变的行为明确的操作性 定义;
四、幼儿同伴关系发生、发展的阶段
(一)2岁前儿童同伴交往发展的三个阶段 物体中心阶段:这时儿童之间虽有相互作用,但他把大部分注意 都指向玩具或物体,而不是指向其他儿童。 简单相互作用阶段:儿童对同伴的行为能做出反应,并常常试图 支配其他儿童的行为。 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出现了一些更复杂的社会性互动行为。
四、影响幼儿性别角色行为的因素
(一)生物因素对幼儿性别行为有一定影响。 (二)社会文化因素、特别是家庭因素对儿童的性别角色及相 应的性别行为的形成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三)父母的行为对幼儿性别角色和行为起着引导、被模仿和 强化的作用。 1、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的引导者。 2、父母是孩子性别行为模仿的对象。 3、父母对孩子性别行为的强化。
第六节
一)什么样的行为被视为问题行为,这取决于儿童的行为和他们 同等发展或成熟的幼儿所遵守的标准是否冲突。有行为问题儿童的行为 上所表现的偏差,往往显示出他们心理上、情绪上的冲突。其一般特征 为:1、持久性的困难。2、不受普通教育方法控制的行为。3、不理会 现实。4、客观困难的存在。
第二节
一、依恋的发展
幼儿亲子、同伴关系的发展
依恋的发展——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 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一)婴儿依恋发展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0—3个月)无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二阶段(3—6 个月)有差别社会性反应阶段;第三阶段(6个月—3岁)特殊情感连 接阶段。 (二)婴儿依恋发展的三种类型 回避型:母亲(依恋对象)在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安全 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的玩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 较积极,不总是偎依在母亲身旁。反抗型:这类儿童遇到母亲离开前, 总是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
学前教育心理学
学前教育心理学
•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必修课,基础课,是研究 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心理与教学心理现象 及其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
• 幼儿学习心理 • 幼儿教学心理 • 幼儿教师心理
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 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 • 1982年,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编著《幼儿教育
心理学》,我国引进的最早一本以“幼儿教育心 理学”命名的专著。 • 二、发展历程 • 思想研究——实践研究——形成
• 一、创建
• 1531年,琼·魏维斯提出“教育心理学”一词。
• 1879年,实验心理学称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末20世纪初,实验教育学运动”兴起,成为教育 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提倡对
儿童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
家梅伊曼。
•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 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 体系由此建立。
第一章 绪论 考核知识点
• 知记: • 教育心理学的含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
独立的年代与标志; •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
法、调查法、测量法的定义。
第二章 幼儿教师心理 考核知识点
• 知记: • 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教师人格的含义; •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含义,情绪管理的概念; • 师幼互动的概念;应激的概念; •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
•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 60年代初,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 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 文化大革命,“伪科学”。
•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 化研究。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导论
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导论幼儿园教育心理学导论引言:幼儿园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幼儿园教育环境、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与幼儿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该学科的研究对象是幼儿阶段(0-6岁)的儿童,旨在通过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和需求,为幼儿园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支持。
一、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是儿童教育体系中的第一环节,也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以下特点:1.早期教育:幼儿园是儿童教育的起点,承担着帮助幼儿健康成长的任务。
早期教育对儿童的智力、情感和社会能力的发展影响深远。
2.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要求注重儿童的全面发展,包括智力、语言、社会与情感、身体与运动等多个方面。
教育要注重培养儿童的各项能力和素质,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3.个性化: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发展规律,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培养,关注每个儿童的特长和需求,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
4.游戏为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手段。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获得多种经验,培养语言、思维、社交等能力。
二、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幼儿园教育心理学以以下原理为基础,指导幼儿园教育实践:1.整体性原理:儿童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是相互关联的整体,教育应该注重儿童个体的全面发展。
2.发展性原理: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和阶段性,教育应该根据儿童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个别性原理: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个别差异的培养,关注每个儿童的需求和潜能。
4.活动性原理: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儿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幼儿园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儿童心理发展:研究儿童在幼儿园教育环境中的心理发展过程和规律。
重点关注儿童的智力、语言、情感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2.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研究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以及不同教育方法对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效果。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儿童学习1.1 儿童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涉及到感知、认知、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机制。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对于优化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感知与知觉感知是指通过感官获取外界信息的过程,而知觉是指在个体的认知过程中将感知信息组织成有意义的整体的过程。
儿童通过感官接受环境刺激,以知觉为基础构建对环境的认识,这对于儿童学习语言、认知、情感、行为习惯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记忆与记忆策略记忆是指保存、获取和再现过去信息的心理过程。
学习的效果与个体的记忆能力、记忆策略密切相关,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记忆策略,如联想、复述、重复等方法,以加强幼儿的记忆。
(3)思维与认知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思考、推理、判断、分析等方面的心理过程,而认知则是指个体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在学习过程中,儿童依靠思维和认知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教育中,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知识。
1.2 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儿童的学习成果不仅受个体心理机制的影响,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体的遗传基础、家庭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等。
学习过程中这些因素的不同影响程度可能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儿童学习的影响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策略。
(1)遗传因素儿童的遗传基础影响其学习方面的表现。
例如,遗传因素会影响学习兴趣、认知速度、学习记忆等方面,因此教师需要理解具体个体的遗传特点,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策略。
(2)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学习影响较大。
例如,家长对儿童的鼓励和支持、家庭的读书氛围、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果。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儿童的学习计划。
(3)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对于儿童学习也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文化传统、学习目标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涵。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1-11章——适用于姚梅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教材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一、填空题: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原则、原则、原则和原则;3、观察法的基本形式有、、、;4、幼儿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等几种;二、名词解释:1、教育2、幼儿教育3、观察法三、问答题:1、幼儿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2、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是什么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是什么4、观察法有何作用有效观察的条件有哪些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一、填空题:1、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和;2、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一是;3、幼儿个性的差异主要通过、、等方面体现出来;4、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等方面;5、在幼儿思维个体发展过程中, 、、是三种不同发展水平的思维;6、幼儿身体和运动机能发展是按照和法则来进行的;二、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2.年龄特征3.社会性4.性别化5.关键期6.最近发展区7.观察8.感觉9.知觉10、记忆10.想象12.个性13.性格14.情绪和情感15.思维16.遗传素质17.动作思维18.具体形象思维19.抽象思维三、选择题:1.幼儿期何种想象占主要地位---------------------------------------------------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2.幼儿坚持性发展的关键年龄是---------------------------------------------------A、3-4岁B、4-5岁C、5-6岁3.对于方位,幼儿较难掌握的概念是-------------------------------------------A、前后B、上下C、左右4.对幼儿时间定向上起决定作用的是------------------------------------------A、日常生活事件B、日历钟表上的时间信息C、天气变化D、生活制度5.不属于3—6岁儿童记忆特点的是--------------------------------------------A、无意识记效果随年龄不断增长B、无意识记效果优于有意识记C、相对较多地采用理解记忆D、意义识记效果优于机械识记6.根据幼儿记忆发展特点,6-7岁幼儿应着重培养以下方面的记忆能力----A、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形象记忆B、有意识记、机械识记和形象记忆C、有意识记、意义识记和语词记忆四、简答题:1.心理发展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2.为什么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3.为什么说幼儿的年龄特征是教育工作的依据4.根据艾里克森的理论,成人对幼儿的主动性或内疚感会有怎样的影响5.影响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对幼儿心理发展分别起到了什么影响6.为什么说教育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7.试述幼儿言语发展特点8.试述幼儿记忆发展特点9.试述幼儿想象发展特点10.试述幼儿性格发展特点11.试述幼儿社会性发展特点12.试述幼儿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13.试述幼儿情绪和情感的的发展特点14.幼儿时间知觉有何特点15.幼儿观察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6.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的基本观点五、综合分析题:1.教幼儿儿歌或复述故事,有几种不同的教法;一种是教师教一句,幼儿跟一句;另一种是先给幼儿讲故事或看图片,然后再全文跟念,哪一种方法好请用心理学知识分析说明;2.你是如何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的你认为过早地强迫幼儿接受正规的学科教育对幼儿有什么不良影响3.4岁的红红声称要画一辆汽车,可她在纸上画了3个长方形后又说,这是一个宝盒,在纸的空白处画了许多玩具、糖果,嘴里不停地叫着:“变吧,变吧”,这些玩玩具和糖果画得比盒子还大,画完后,她一本正经地告诉小伙伴:“我们家里有一个宝盒,已经变出了好多东西”;请从这一事例中分析幼儿想象的特点;4.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5.一般人都认为,幼儿园有助于幼儿发展健康的个性,但在某些情况下,幼儿园对幼儿个性的发展是否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为什么试举例说明;6.两个小朋友刚刚因争执而打架,可转眼就和好了,常常眼泪未干又笑了;幼儿刚入园时,看见一个小朋友哭,大家都会哭起来,看见大人笑,他们也会莫名其妙地笑起来;试分析幼儿情感的发展特点;7.离异家庭的幼儿莹莹随父亲和奶奶生活,他们禁止与母亲接触,可是莹莹非常想念她的母亲,于是她常常与小朋友说她常能看到她,她她给她买来了许多东西;请你从幼儿德育的角度谈谈,这位幼儿的表现是什么行为这种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如果是幼儿园教师,该怎么帮助她8.为什么幼儿园体育、舞蹈等活动中,教师宜采用“镜面示范”的教学方式第三章学习与幼儿心理发展一、名词解释1.学习2.强化物3.发现学习4.接受学习二、简答题1.幼儿学习的主要类型有哪些各举一例说明2.举例说明应如何根据幼儿学习的特点来进行教学3.什么是强化物幼儿园中常用的强化物主要有哪些它们的作用如何4.根据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分析教师、同伴等对幼儿行为可能产生的影响5.简要解释现代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并举例说明幼儿园教育中怎样合理地应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参考答案第1-3章第1章一、名词解释1.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2.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与非幼儿园教育;3.观察法指应用感官或借助于科学的观察仪器,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从而搜集资料的一种方法;二、填空题1.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2.客观性发展性实践性综合创造3.轶事记录时间取样观察法事件取样观察法行为核查情景观察法情景测查法4.观察法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1.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提高幼儿教育能效3提高教师素质2.第一,揭示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条件,即心理规律,从而使心理科学在幼儿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第二,研究如何应用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去设计教育与教学活动,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幼儿健康成长的心理学原则;3.1导论2幼儿心理形成规律与教育3幼儿的心理健康4幼儿教学心理与教师心理4.观察法的作用:1有助于教师全面、深入地了解幼儿和客观地评价幼儿;2有助于教师确定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教学计划;有效观察的条件:1做好观察的前期准备工作2做好观察记录3消除观察误差第2章一、名词解释:1.心理发展P102.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个体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3.社会性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到的如何依据社会规范对待自己、对待他人、尊纪守规等方面的态度、观念和行为;4.性别化即理解和接受性别,并产生社会认可的适合于男人或女人的动机、价值、行为方式和性格特征的过程;5.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6.最近发展区即个体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过程;8.感觉是人脑对环境中事物的个别性质的反映;9.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反映;10.记忆是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保持和重现;11.想象是指人脑对感知到的事物的形象加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12.个性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独特、整体的心理和行为模式;13.性格是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4.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15.思维是对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16.遗传素质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有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解剖生理特征;17.动作思维也称直觉行动思维,其特点是思维伴随着动作或行动来进行,行动停止,则思维也随之停止;18.具体形象思维既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来思维;19.抽象思维指依靠语言或文字、数字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相互之间的关系;1.保持、重现2 遗传和生理成熟、环境3.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4.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5.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思维6.从上到下法则、从中心到边缘法则三、选择题:1.A 2.B 3.C 4.D 5.C 6.C四、简答题略五、综合分析题略第3章一、名词解释1.学习是通过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在主体头脑内部积累经验、构建心理结构以积极适应环境的过程,它可以通过行为或者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变化表现出来;2.强化物是指操作反应之后所给予的、能够提高反应概率的刺激;3.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从而获得经验的学习方式;4.接受学习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成自己的经验的学习方式;二、简答题略第四章幼儿游戏及其指导一、填空题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和,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中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他们认为,游戏是适合的一种独特的,也是促进幼儿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游戏、游戏和游戏;4、指导游戏一般从游戏的准备工作、、三个环节入手;5、指导游戏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游戏地点、游戏和幼儿游戏的等;6.形成中国游戏理论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有、、;7. 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和特点将游戏分为两大类, 、;8. 游戏的主要特点有、、、、;9. 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10. 角色游戏的特点是、、;11. 结构游戏的特点是、;12. 表演游戏的特点是、、;13. 有规则游戏一般应包括游戏的、、和四个部分;14. 有规则游戏主要包括、、等几类;15. 教师指导游戏一般从、、三个环节入手16. 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是、、;二、名词解释:、、1、游戏:、2、创造性游戏:3、角色游戏:4、结构游戏:5、表演游戏:6、有规则游戏:7、智力游戏:8、平行游戏:9、合作游戏:10、指导游戏:三、选择题1、提出游戏“剩余精力说”理论是哪位科学家A、弗洛伊德B、格罗斯C、斯宾塞D、霍尔2、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为代表,提出的一种游戏理论是哪种A、认知动力说B、社会性活动说C、社会性情绪表现说3、创造性游戏主要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和哪种游戏A、表演游戏B、体育游戏C、智力游戏D、音乐游戏4、教师介入游戏的方法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教师加入幼儿正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这是哪种教师介入游戏的形式A、平行游戏B、合作游戏C、指导游戏D、参与游戏5.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最有代表性的是哪种游戏A、角色游戏B、表演游戏C、结构游戏D、建筑游戏四、是非判断题1. 剩余精力学说是英国哲学家格罗斯提出的一种有关游戏理论的学说;2、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指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是一种本能;3、游戏的虚构性也就是游戏的假想性,是以模仿现实生活的某一侧面为基础,并且受集体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4、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做游戏是处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5、智力游戏是幼儿时期最典型的、做有特色的游戏,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6、平行游戏是教师指导游戏的一种方法,是指教师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7、定型材料游戏主要包括玩沙、玩水、玩雪等;8、有规则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2、国内外有关游戏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观点是什么3、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是什么4、什么是角色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5、什么是结构游戏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教育作用如何6、什么是表演游戏有何教育作用7、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哪几种该如何指导六、分析论述题2、试述教师指导角色游戏的要点3、创编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各一,并指定游戏的目的、规则、玩法等;第四章答案:一、填空题1、知识语言心智活动2、幼儿特点活动方式心理发展3、角色结构表演4、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5、时间材料经验准备6. 陶行知陈鹤琴朱智贤7. 创造性游戏有规则游戏8. 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9. 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10. 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11. 材料多样性造型性12. 表演性自娱性自创性13. 目的玩法规则结果14. 智力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15. 游戏的准备工作游戏中的观察教师介入游戏16. 平行游戏合作游戏指导游戏二、名词解释;1、游戏是幼儿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的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2、创造性游戏是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是幼儿典型的、特有的游戏;3、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4、结构游戏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5、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6、有规则游戏是指成人为发展幼儿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有明确规则的游戏7、智力游戏是根据一定的智力任务由成人设计的一种有规则的游戏,并以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8、平行游戏是指教师接近幼儿,并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游戏材料,但教师不与幼儿相互交往,不参加到幼儿的游戏中去;9、合作游戏:它是指教师加人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并让幼儿掌握游戏的进程;10、指导游戏:它是指由教师建议或开始一个游戏,教师事先定好某写角色,以部分控制游戏的进行;三、选择题1、C2、B3、A4、B5、A四、是非判断题1、非2、非3、非4、是5、非6、非7、非8、是五简答题1、游戏的实质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是对人的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的模拟活动形式;2、P36--38答:一、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他提出了“剩余精力说”,他认为游戏活动是剩余精力的最好表现,是发散体内过剩精力的方法,剩余精力越多,游戏便越多;二、德国生物学家、新达尔文主义者格罗斯,提出了游戏的练习说或生活准备说;他从生物进化论出发,认为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将来生活做准备;三、荷兰生物学家拜登代克的观点,认为游戏是儿童操作某些物品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四、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是满足欲望和克服创伤性事件的手段;五、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药铺系是学习新的复杂时间的防,是巩固和扩大概念和技能的方法,也是使思维和行动相结合的方法;六、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认为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是儿童的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七、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陶行知、陈鹤琴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首先,游戏具有社会性,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初级模拟形式,反映了儿童周围的社会生活;其次,游戏是想象与现实生活的一种独特结合,它不是社生活的简单翻版,而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再次,游戏是幼儿有意识、有目的、主动参与、且伴有愉悦体验的活动;3:P38—40答:游戏具有以下的特点:自由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实践性游戏的教育作用: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二、戏能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和言语的发展;以学习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为目的专门性游戏,对峙里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游戏活动是发展幼儿的智力、加深和丰富幼儿知识的有利手段;三、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的行为品质的形成;首先,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着各种角色的优良行为;其次,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意志、性格;总之,游戏可以缩短幼儿掌握道德行为准则的过程;四、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五、游戏能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4、答: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扮演角色,通过模仿和想象,独立自主地、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其主要特点:印象性,自主性,想象性;其主要教育作用:它不仅对主动性、独立的和创造性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还有助于巩固和加深经验、练习手脑共同活动、发展语言和认识能力,对学习认识社会、家庭、集体和社会成员,体验各种社会人物和社会行为,提高社会合作性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作用;5、答:结构游戏它是又称“建筑游戏”,是幼儿使用多种结构如积木、积塑、沙泥、泥、雪、金属材料等,通过想象和实际的创造行为,构造建筑物或建筑形象的游戏活动;其特点:材料多样性、造型性;教育作用:幼儿在堆砌、排列和组合的活动中,认识各种材料的性能,区别形体,学习空间关系的知识和整体、部分的概念,学习艺术造型的简单技能,发展感知觉、目测力、操作能力及创造力,手脑并用,磨练幼儿的意志,培养做事认真、克服困难、坚持到底、团结协作的品质;6、答: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其教育作用:表演游戏可以培养幼儿对文艺作品的兴趣,加深对文艺作品的理解,发挥文艺作品的教育作用;它可以更好地领会作品的主题和人物的思想感情,受到正面人物品格和性格的熏陶;还有利于学习文学语言,训练口语能力和表演才能,同时给幼儿以快乐和享受;还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7、答:结构游戏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定型材料如积木、积塑、金属材料等和不定型材料如沙、水、雪等游戏指导;一、定型材料的指导加深幼儿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帮助幼儿掌握结构游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看图样结构逐步过度到想象结构;教幼儿爱护既然够材料和结构成果,整齐地放材料,会欣赏和评价构造物;二、不定型材料结构游戏的指导;创设良好的游戏条件;加深幼儿对沙、水、雪等材料性质的认识,掌握基本的玩法;建立必要的规则;六、分析论述题1答: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以扩大游戏的构思范围、充实游戏的内容;二、为幼儿提供时间、场地和玩具三、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提出主题进行游戏;四、教会幼儿分配和扮演角色;五、根据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指导;六、教师可直接参加游戏,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七、使幼儿愉快地结束游戏;八、据需要,教师与幼儿共同对游戏作简要评价;第五章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一、填空题1、动机是指发动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的;2、和共同决定了个体的动机3、动机的种类有多种,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与与;4、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是幼儿、但需要和才能解决的;5、尊重的需要包括、自重和;6、马斯洛指出,如果人在、安全、、等方面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较强的,努力去探索环境、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二、名词解释1、动机:2、需要:3、内部动机:4、外部动机:5、学习动机:6、认知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8、自我提高的动机:9、问题情境:10、诱因:三、非判断题1、动机的种类有好多,就幼儿而言,常见的划分类型主要有: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附属的动机与自我提高动机;2、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人的需要是分成多个层次的,低层次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才有可能产生更高层次的需要;3、动机产生的基础是诱因;4、形象鲜明的小木偶等教具能引发幼儿学习动机;5、良好的动机一定会产生好的活动结果;6、动机可以激发活动,一般来说动机越强,付出的努力也将越大;7、社会动机是由人的精神需要产生的动机;8、需要是个体活动的积极的源泉,在活动中起驱力和推动作用;四、选择题1、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三种常见的学习动机类型,为了赢得如教师、父母、同辈等赞许与认可而努力学习的动机是哪种动机类型A、认知的动机B、附属的动机C、自我提高的动机D、社会性动机2、动机作为促进活动的一种动力机制,其主要有激活作用、指向作用、和什么作用A、推进作用B、维持作用C、驱动作用D、激励五、简答题1、什么是动机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动机的种类就幼儿而言可划分为哪些类型3、幼儿的社会性动机主要有哪些举例说明;4、什么是内部机动和外部机动六、分析论述题1、假定某一幼儿不喜欢从事绘画活动,试分析导致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哪些2、试引用马斯洛有关人的需要层次的理论,来解释幼儿的需要满足与学习动机的关系3、简述需要、诱因与动机的关系;4、引发幼儿学习动机可以采取那些措施第五章答案一、填空题1、维持一定目标动力机制2、需要诱因3、社会性动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4、疑难情境力所能及一定努力投入问题状态5、自尊受人尊重6、生理爱和归属尊重学习动机二、名词解释1、动机是指发动、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动力机制;2、需要是指个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3、内部动机是指受到内部动力驱使而活动的一种动机,由个体的内在需要引起;4、外部动机是指受到外部刺激驱使而去活动的一种动机;5、学习动机是指促使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力机制,它是一种社会性动机;6、认知的动机是获取知识、阐明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机;7、附属的动机是指为了赢得他人如教师、父母、同辈等的赞许与认同而努力学习的动机;8的动机是指通过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获得相应地位、威望的动机;9.问题情境是指一种适度的疑难情境,是幼儿力所能及、但需要一定努力和投入才能解决的问题状态;10. 诱因是能够激起个体的定向行为,并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三.判断题1、非2、非 3. 非 4. 是 5. 非 6. 是7. 非8. 是四、选择题1、B。
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前言(一)大纲的适用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ﻫ(二)总学时安排总学时72学时.(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是专业基础课.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形成运用学前心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感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教事业的专业思想。
ﻫ课程的任务是要求学员比较全面地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ﻫ本课程主要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问题.课程涉及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及其表现的条件,原因和培养策略,会接触到学前教育专业其他有关课程如《学前教育学》等讨论的对象,但本课程是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进行讨论,其视点与有关的教育课程不同。
ﻫ二、基本要求(一)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包括: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学前儿童的认识,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等各个方面发展的规律和特征;关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与学前儿童心理和教育有关的社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知识.ﻫ(二)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课程的重点:一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是要注意把所学理论与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所遇到的学前儿童心理表现及教育问题结合起来。
ﻫ课程的难点是对学前儿童心理研究方法的掌握及对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三、本课程具体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概述习的目的和要求:初步了解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认识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初步了解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激发学习学前心理学的兴趣和愿望.ﻫ课程内容:第一节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ﻫ学前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心理学的内容;学前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ﻫ第三节研究学前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ﻫ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ﻫ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概况ﻫ学习目的和要求:ﻫ初步了解国内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课程内容:第一节国外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西方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前苏联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第二节我国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建国后的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技能课,是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是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幼儿园开展五大领域(语言、健康、艺术、社会、科学)活动的专业必修课,对学生在将来的幼儿园实地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十分突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三、课程设计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
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幼儿教育的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四、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让学生学习到最基本的、最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二)具体目标1.知识目标⑴掌握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组织开展教活动的基本原理;⑵了解当前学前教育有关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研究的主要成果。
2.能力目标⑴熟练掌握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即学前儿童语言、科学、艺术、健康、社会教育的活动设计与指导;⑵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儿童的能力、活动设计能力、教学组织能力、随机教育能力和分析判断等教育教学能力及其书面写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思维能力、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识及口语表达能力,使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教学见习、实习及幼教工作做知识及部分实践上的准备。
3.素质目标⑴培养学生热爱和尊重儿童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儿童观与教育观;⑵让学生充分理解作为教师的职业特点,明了作为老师应具备的各项素质,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使同学们自觉对照优秀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4.强化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节:导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对幼儿实施有效教育的学科。
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对于教育者制定合理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第三节: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在早期的探索和后期的逻辑思维之间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针对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互动游戏和故事阅读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和学习。
第四节: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幼儿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阶段,幼儿发展出对他人的关注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
第五节:幼儿行为发展幼儿行为发展涉及到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理解他人的需求,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冲突的能力。
通过自我管理的训练,幼儿将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六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实际教育提供了指导。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并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动幼儿的成长。
结语: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幼儿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并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有益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心理学完整(全)ppt课件
• (6)班级管理者和社会活动者
• 2、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状况,幼儿教师所扮演的主要角色:
• (一)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 (二)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 (三)幼儿心理卫生保健者
• (四)幼儿教育科学研究者
• 二、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 (一)幼儿教师的品德:
• A、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
• B、团结互勉,善于合作
• 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 育
• 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 导
• 教师 主导 幼儿 反馈 教师
ppt课件完整
3
四、什么是心理学
• 心:心思、思想、感情
• 理:规则、规律
• 心理学——psychology
• 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
•
(4)、讨论法 (5)、演示法
ppt课件完整
18
• 作业
• 选择题:
1、幼儿教师的兴趣具有明显的:( ) A、稳定性 B、广阔性 C、易变性 D、持久性 2、幼儿教师要善于运用心理的自我调节策略,理智地调解自己的:( ) A、兴趣 B、意志 C、情绪 D、习惯 3、教师与幼儿之间交流的主要途径是:( ) A、非言语沟通 B、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流 C、教师与幼儿小组的交谈 D、教师与幼儿的游戏 4、对于教师的提问回答不正确的幼儿,教师不应该:( ) A、对儿童的答案进行补充 B、找出其答案的合理性 C、换个方法提问,引导幼儿得到答案 D、指出其答案中的错误
• 1、客观性原则
• 2、发展性原则
• 3、实践性原则
• 4、综合性原则
• 5、教育性原则
• 二、主要研究方法
• 观察法(最常用)、访谈法、测量法、实验法、问卷法、作品分 析法等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分支。
它关注的是幼儿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探索幼儿认知、情感、社会与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规律,旨在帮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强调以儿童为中心,注重发掘和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了解幼儿的特点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认知发展。
幼儿的认知能力在婴幼儿期发展迅速,从感知到思维的转变是关键。
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的刺激,逐渐建立起对于身边事物的基本认知。
在此基础上,幼儿开始形成观察、记忆和思考等认知过程。
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以感性思维为主,通过操作和经验来认识世界。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注重提供丰富多样的感官刺激和实践经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体验、思考。
其次,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情感是幼儿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它对于幼儿的全面成长和学习至关重要。
幼儿的情感发展具有渐进性、动态性和灵活性。
幼儿情感常常与体验、认知以及社会关系密切相关。
幼儿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情感需求,创造安全、温暖、稳定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第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幼儿的社会发展。
社会性是人类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社会发展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幼儿通过社交互动和合作,逐渐建立起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与各种不同年龄段、性格特点的人交往,他们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合作和分享。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和家长应该给予幼儿适当的社会支持和指导,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友善心态和沟通交流能力。
另外,幼儿教育心理学还研究幼儿的性格发展。
幼儿的性格特点早期就开始显现,且在不同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下会有变化。
幼儿的性格特点可能表现为外向或内向、活跃或内敛、乐观或悲观等。
了解幼儿的性格特点有助于为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 幼儿园心理教育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第一步,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帮助幼儿园开展更加科学、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指导。
一、认识幼儿的心理特点1. 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幼儿期是认知发展迅速的时期,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能够通过感知和运动的活动了解世界。
幼儿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认知特点,提供符合其认知水平的教育内容。
2. 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幼儿在情感发展上也有其独特的特点,他们通常会表现出情感波动大、情绪容易受外界影响等特点。
幼儿园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
3. 幼儿的社交发展特点幼儿在社交方面通常还处于比较早期的阶段,他们需要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学会合作、共享以及解决冲突。
幼儿园应该在教育实践中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1. 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可以逐步建立起自我认知的能力,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情绪特点,形成对自我的肯定和理解。
2.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幼儿学会如何认识并管理自己的情绪,包括学会表达情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理性等。
3. 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可以学会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包括学会共享、合作、处理冲突等。
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1. 内容- 自我认知教育:帮助幼儿了解自己的情感和性格特点,鼓励他们接纳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 情绪管理教育:教导幼儿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来管理和调节情绪。
- 社交技能教育: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共享意识,帮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2. 方法- 游戏教育: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认知、情绪管理和社交技能的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
是教师或教师与幼儿共同根据教育活动目标 和内容所设置的教育活动场景。
36
一、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
(一). 互动性原则 (二). 效用性原则 (三). 特异性原则 (四). 安全性原则
培养小组问题解决与互动技能
(二) .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模式
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条件性 知识三类。 陈述性知识是回答是什么的知识, 程序性知识是回答怎么做的 知识条件性知识是如何决定去做及什么时候 去做的知识。 与之对应的呈现模式 行动模式和探究模式
12
皮特斯根据知识分类思想所提出 的教育指导模式
28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9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0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31
4、适 合于 初始 能力 的发 展和 不同 学习 模式 的方 法
32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33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一) 教育活动情境创设 的原则 1. 互动性原则 2. 效用性原则 3. 特异性原则 4. 安全性原则 (二) 背景型教育活动情 境的创设 1. 教育活动的空间 2. 教育活动的时间 3. 教育活动的内容 4. 教育活动的材料 5. 教育活动形式与气氛 (三) 对象型教育活动 情境的创设 1. 认知型教育活动情境 的创设 2. 行为型教育活动情境 的创设 3. 能力型教育活动情境 的创设 (四) 教师在幼儿园教 育活动情境中的作用 1. 建构教育活动情境 2. 监控教育活动情境 3. 调解教育活动情境
9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模式 (一).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 (二) .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模式
10
(一).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 类型 策略 主要功能 先行组织者 学会内容概念培养习惯性思维技能 信息加 概念获得 学会内容概念培养习惯性思维技能 工
继续进步原理:
为了使儿童在一定时间内能取得最大限度 的发展,每个儿童都应该不断地接受新的学 习任务。 任何一个儿童都不应该浪费时间去重复学 习已经掌握的知识,也不应要求学得快的儿 童人为地等待学的慢的儿童。为儿童提供按 他们自己的进度能够完成的进一步的学习任 务为儿童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以使学的 快的儿童扩大学习的范围,达到更高的教育 目标。通常所说的个性化教育主要指后者。 27
演绎性讲解 训练和练习 有意义接受学习 机械接受学习,教师是烦什么幼儿就做 17 什么,无须理解。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一、学习过程的指导原理 (一). 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二) . 学习过程指导 二、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 (一). 个性化教育 (二) . 个性化教育指导
18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原理
5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1. 指导的显义和隐义(了解) 2.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性(理解) 3..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理解) 4.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模式(理解) 5.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应用) 6.幼儿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了解)
6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二) . 个性化教育的指导类型
五种类型: 1、限定选择支的方法 2、发展初始能力的方法 3、适合不同学习类型的方法 4、适合于初始能力的发展和不同学习模式的方法 5、承认多种成就的方法
上述五种类型适合于不同的指导目标,也因指导目 标的不同而过程的复杂程度上存在着差异。但它们之间 存在着共同的起点和终点。同样,在实际教育活动中, 个别化教学指导的五种类型并非完全独立、相互排斥的, 往往是相互结合
4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含义 1. 指导的显义和隐义 2.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性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模式 1.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导模式 2.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模式 (三)发现学习的指导模式 1.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 2.幼儿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14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一).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 1、在一端是系统的教师指导 2、在中间是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制导 3、在另一端则是幼儿的自我指导 系统的教师指导是一种补补推进的指导方法, 它从遇到问题始到解决问题止整个发现过程都 予以必要的指导。 教师对幼儿自我发现的知道实在幼儿自己发现 问题的基础上教师给与的指导 15 自我指导是一种尝试错误的学习方式。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含义 (一)指导的显义和隐义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性
7
(一)指导的显义和隐义(了解)
指导的显义和隐义: 一种是指令性的,即“指示教导”之意; 一种是指向性的,即“指点引导”之意
8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性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看,P365-366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宏观层次是指幼儿园教育 活动的实施,它是一种教育教学过程的指导。主 要包括教育教学评价和教育环境的创设。 微观层次特指学习过程的指导,即为幼儿的有效 学习而采取的教学策略教学技术等,它侧重对学 习过程的直接指导。 根据知道主体的不同,分为外部指导和内部指导 两个层次。前者指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后者指幼 儿对自我的指导。
24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一). 个性化教育 是指承认儿童的能力差异,从而按照不 同的能力制订不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地发展每 一个儿童的可能性和每一个儿童的能力的教育 活动过程 存在两种不同倾向的指导原理即掌握学习原理 和继续个儿童在学习方法或学习能力上 的差异有多大,他们都应该获得公平的机会 去达到教育的目标。 学习慢的儿童在某一段时间内的教育目 标可以不同步,允许他们话更多的时间去达 到最终的同一目标。 不断评价儿童的进步情 况以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提供多种选 择的教育途径以适应他们不同的学习能力和 学习风格,为那些在一般教育活动中不能获 得成功的儿童提供补习。 26
智慧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动作技能
1、建立态度的成功期望 2、使儿童认同榜样人物 3、安排个人行为选择 4、提供成功的反馈或显示榜样的反馈 1、提供动作程序的指导 2、重复训练 3、及时反馈动作的准确性 4、鼓励运用脑力训练
23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二、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 (一). 个性化教育 (二) . 个性化教育指导
1.学习过程的指导原理(理解) 2.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识记) 3.学习过程指导(理解) 4.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理解) 5.个性化教育(识记) 6.个性化教育指导(了解)
19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一、学习过程的指导原理 (一). 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 教学事件:根据学习的内部过程提出了与之相 对应并对学习过程起促进作用的外部条件。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二).幼儿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关系 幼儿园教育活动以发现学习为主, 也不能忽略幼儿的接受学习。在自己的 学习和生活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定的 知识经验,进行一定的接受学习是完全 有能力的。
16
类型 即兴发现 自由式探究 性发现 指导性学习
说明 无计划性学习,无教学指导。 有一个笼统的活动目标其他由幼儿自己 选择 目标是规定的,幼儿在运用方法得出结 论方面接受知道 适 应 性 程 序 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指导和反馈矫正 化指导 刻 板 的 程 序 根据语言编制的程序进行指导和反馈。 化发现 归纳性讲解 思考性讲解,教师说明发现的过程
20
教学事件 引起注意
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接受神经冲动模式
告知目标
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呈现刺激材料
激活执行监控过程
提取先学知识进入工作记忆 为选择性知觉突出特征
提供学习指导
引发行为 提供反馈
语意编码提供检索指导
激活反映组织 建立强化
评价行为
促进保持和迁移
激活提取,促成强化
为提取提供线索和策略
21
(二) . 学习过程指导 加涅提出影响教育活动的九项外部事件 (1)引起注意 (2)告知目标 (3)刺激回忆先前知识 (4)呈现刺激 (5)提供学习指导 (6)引发行为表现 (7)提供反馈 (8)评价行为 (9)促进记忆与迁移
概念发展 记忆 小组调查 社会交 法理探究 往 角色扮演 策略 学会内容概念培养习惯性思维技能 记住大量信息 培养问题解决技能和小组互动技能
培养问题解决技能和小组互动技能
培养问题解决技能 检查个人信念,人际问题解决技能 培养个人创造性问题解决技能 培养个人学习与社会交往技能
11
个人发 综合 展
行为训 导学 练 模拟
幼儿教育心理学
明州学院
1
第十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第二节 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创设
2
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 (二)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结构 1. 指导的显义和隐义(了解) 1.学习过程的指导原理(理解) 2.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的层次 2.学习过程与教学事件(识记) 性(理解) 3.学习过程指导(理解) 3..对应于教育目标的活动指 4.个性化教育的指导原理(理 导模式(理解) 解) 4.对应于知识类型的活动指导 5.个性化教育(识记) 模式(理解) 6.个性化教育指导(了解) 5.发现学习的指导类型(应用) 6.幼儿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 关系(了解)
22
学习类型 言语信息
表11-4 五类学习结果及相应的学习指导 学习指导或学习的外部条件
1、变化语调或字体注意突出的特征 2、分块呈现信息 3、提供线索促进有效检索和迁移 4提供有意义背景、促进信息有效编码 1、突出特征吸引注意 2、控制内容在短时记忆限度之内 3、促进回忆已学的从属技能 4、为从属技能的组合排序提供言语指导 5、经常学习定期复习 6、创设多种情境促进迁移 1、示范说明策略 2、提供运用多种策略的机会 3、对策略的效果进行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