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糖制
第六章 糖代谢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葡萄糖
ATP ADP
己糖激酶; 葡萄糖激酶(肝)
CH 2O
P
H H
OH HO
OH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2. 6-磷酸葡萄糖转变成1-磷酸葡萄糖
CH 2O
P
H H
OH HO
OH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CH 2OH
H
OH
H
磷酸葡萄糖变位酶
OH HO
H H
O H
OH HO
H OH
H OH
6-磷酸葡萄糖
2-磷酸甘油酸
P O CH 2
CH2OH
O
Mg2+
H HO
己糖异构酶 H
OH
OH H
6-磷酸果糖
(fructose-6-phosphate, F-6-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Glu
ATP
ADP
G-6-P
3.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
葡萄糖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CH 2OH
H H
OH HO
OH
H OH
H OH
酶
CH 2OH
H H
OH
CH 2OH
H H
OH
OH HO
?H
H
O
OH
α-1,4-糖苷键
OH
H
H OH
OH
糖原合成特点:
1、葡萄糖活化 2、需要糖原引物
第六章糖代谢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主要是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具体 反应过程。
糖异生与糖酵解的多数反应是共有 的、可逆的;
糖酵解中有3个不可逆反应,在糖异 生中须由另外的反应和酶代替。
5
(一)丙酮酸转变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丙酮酸
生物素
丙酮酸羧化酶
CO2 ATP
(线粒体)
ADP+Pi
草酰乙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第六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内容提纲
概述 糖的分解代谢
糖的无氧氧化 糖的有氧氧化 磷酸戊糖途径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糖异生作用 血糖及其调节
2
第六节 糖异生
Gluconeogenesis
糖异生途径 糖异生的调节 生理意义
3
概念 糖异生(gluconeogenesis)是指从非糖化合
果糖二磷酸酶-1 Pi
1,6-二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
向反应,这种互变
ADP 6-磷酸果糖激酶-1 ATP
循环称之为底物循
ADP+Pi
GTP 磷酸烯醇式丙
丙酮酸羧化酶
环(substratecycle)。 CO2+ATP
草酰乙酸
酮酸羧激酶 GDP+Pi
丙酮酸
PEP +CO2
ATP 丙酮酸激酶 ADP
14
18
糖
皮
质 激
—
素
胰高血糖素 —
激素对糖异生和糖酵解的调节作用
19
三、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一)饥饿情况下维持血糖浓度恒定(最主要功 能) (二)补充或恢复肝糖原储备
医学生物化学(第六章)糖 代 谢
46
F-2,6-BP的生成与作用 * 生成:
(PFK-2)
(F-6-P)
(F-2,6-BP)
* 作用:促进F-1,6-BP生成
图6-5
47
PFK-2是一双功能酶:
PFK-2活性(使F-2,6-BP↑) 具有
2,6-二磷酸果糖酶2活性(使F-2,6-BP↓)
(PFK-2)
(F-6-P)
(F-2,6-BP)
TCA循环
56
图6-3 糖代谢三条途径间的关系
①无氧酵解 ②磷酸戊糖途径 ③有氧氧化
57
(一) 葡萄糖
丙酮酸
* 胞浆内进行
* 过程同糖酵解, 消耗2ATP
* 生成4ATP
* 生成2 NADH + H+
(3-磷酸甘油醛 (×2)
1,3-二磷酸甘油酸)
58
己糖激酶
6-磷酸果糖 激酶-1
(直链)
丙 酮 酸 激 酶
四个阶段:
I.己糖磷酸化(Glc
F-1,6P)
II.
(×1)
磷酸己糖
裂解
(×2)
磷酸丙糖
(×2) 氧化 (×2)
III. 磷酸丙糖 丙酮酸
IV.
(×2)
丙酮酸
还原乳(×酸2)(无氧)
18
(×2) (×2)
(×2)
19
1.己糖磷酸化(Glc
F-1,6P)
(1) Glc/Gn磷酸化为G-6-P
第一次磷酸化反应
a. 神经系统:
下丘脑和自主神经 调节 激素分泌
b. 激素:
(表6-1)
c. 组织器官: 肝脏最主要
9
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
相互协同/拮抗
6第六章糖代谢137030032
2、淀粉磷酸解:在淀粉磷酸化酶作用下生成G-1-P 淀粉 + nH3PO4
淀粉磷酸化酶
n G-1-P
淀粉磷酸化酶:从还原端开始逐个水解α - 1.4糖苷 键 G-1-P 生成 G 还需另外两种酶。
三羧酸循环(TCA)线粒体基质中
TCA生化过程:分两段 (1)准备阶段:丙酮酸
→ 乙酰CoA
(2)TCA环的运转:乙酰CoA逐步脱氢氧化,生成CO2和还原态氢
一、准备阶段:丙酮酸 乙酰-CoA 细胞质中,EMP形成的丙酮酸有氧进入线粒体,在 丙酮酸脱氢酶系催化下:(见P214总反应式)
丙酮酸+NAD++HSCoA→乙酰CoA+NADH+H++CO2
糖生物学功能:
结构、能源、原料,活性物质
糖:
多羟基醛/酮及衍生物
可水解为多羟基醛/酮或它们的衍生物的物质
糖的种类:单糖、寡糖、多糖和复合糖
单糖:
1、3C糖(丙糖): 甘油醛(GAP)和二羟丙酮 2、4C糖(丁糖): 赤藓糖。如:E-4-P 3、5C糖(戊糖): 核糖、核酮糖(R)、木酮糖(X)。 4、6C糖(已糖):葡萄糖(G)、果糖(F)、半乳糖。 5、7C糖( 庚糖):景天庚酮糖(S)
线粒体基质中
2、三羧酸循环定义:氧化乙酰CoA是一个循环过程,反 应从乙酰Co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 反应,再生草酰乙酸。由于循环中的物质大多数是三羧 酸和二羧酸,所以称为三羧酸循环
二、三羧酸循环(柠檬酸循环)
3、三羧酸循环反应历程:
循环共有8步反应,五大步骤。 ①、柠檬酸合成: 2C + 4C 6C 由柠檬酸合成酶催化,反应见P216 乙酰辅酶A中的高能硫酯键分解提供能量。该反应不可逆,是TCA 的一个调节位点
生物化学第六章 糖类代谢
H
OH
HO
H
HO
H
H
OH
OH
CH2OH
HO H OH
H
H
OH H
OH OH
核糖(ribose) ——戊醛糖
O
H
OH
H
OH
H
OH
OH
HOH 2C
O OH
H H
HH
HO
OH
2. 寡糖 能水解生成2-20个分子单糖的糖,各单
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
常见的几种二糖有
麦芽糖 (maltose) 葡萄糖 — 葡萄糖 还原糖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⑨2-磷酸甘油酸脱水生成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烯醇化酶
磷酸二 3-磷酸 羟丙酮 甘油醛
NAD+
NADH+H+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ATP
3-磷酸甘油酸
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ADP
ATP
丙酮酸
催化此反应的酶是烯醇化酶,它在结合底物前必 须先结合2价阳离子如Mg2+、Mn2+,形成复合物, 才能表现出活性。该酶的相对分子量为85000,氟 化物是该酶强烈的抑制剂,原因是氟与Mg2+和无 机磷酸结合形成一个复合物,取代了酶分子上 Mg2+的位置,从而使酶失活。
Glu
ATP ADP
G-6-P
F-6-P
ATP ADP
F-1,6-2P
ⅱ放能阶段
⑥3-磷酸甘油醛氧化成1,3-二磷酸甘油酸
生成1分子 NADH+H+
动物生物化学 第六章 糖的代谢
2. 糖原的 合成
(UDP-葡萄 糖焦磷酸化 酶、糖原合 成酶、糖原 分支酶)
糖原合成酶催化的反应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总反应示意图
3. 糖原代谢的调节
• 葡萄糖分解代谢总反应式 • C6H6O6 + 6 H2O + 10 NAD+ + 2 FAD + 4 ADP +
4Pi 6 CO2 + 10 NADH + 10 H+ + 2 FADH2 + 4 ATP • 按照一个NADH能够产生3个ATP,1个FADH2能够产 生2个ATP计算,1分子葡萄糖在分解代谢过程中共产 生38个ATP: • 4 ATP +(10 3)ATP + (2 2)ATP = 38 ATP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H2OH CO
HO C H
CHO
H C OH + H C OH
H C OH H C OH
CH2O P
转醛酶
CH2O P
7-磷酸景天庚酮糖 3-磷酸甘油醛
CHO
H C OH +
H C OH CH2O P
4-磷酸赤藓糖
CH2OH CO HO C H HO C H H C OH CH2O P
6-磷酸果糖
H
O
H
OH H HO
H OH
H2O
H C OH
HO C H
O 内酯酶
H C OH
H C OH
G-6-P
6-磷酸葡萄 糖酸内酯
CH2O P 6-磷酸葡萄糖酸
COOH H C OH
NADP+
+ NADPH + H
食品工艺-食品加工-第六章 果蔬糖制
低糖蜜饯的含糖量约45%,若糖度太低则制品在质量上存在透明 度、饱满度差、易霉变及不利于贮藏等问题。
高甲氧基果胶的胶凝作用:
(1)果胶:含量越高、分子量越大,甲酯化程度越高,则易凝胶,果胶混 合物中果胶含量高则易胶凝,甲氧基含量越高胶凝力愈强。
(2)pH值:溶液的pH影响着果胶所带的电荷数,适当增加H+浓度能降低 果胶的负电荷,从而使果胶分子借氢键结合而胶凝,一般pH值达2.0-3.5才 发生,3.1时凝胶强度最大,pH为3.6时不能形成胶凝,为临界pH。
藏于干燥处。 吸湿性以果糖最大,依次为麦芽糖、葡萄糖,最小的为蔗糖。 5、沸点: 沸点与浓度有关,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升高。 以沸点来确定收锅终点,如果酱类,收锅温度104—105℃,糖浓 度60%,可溶性固形物64—65%。
果胶的凝胶特性
原果胶和果胶酸无胶凝作用,果胶中的部分羧基被甲醇酯化, 而形成两类物质即,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7%,低甲氧基果胶: 甲氧基<7%,天然的果胶为高甲氧基果胶,存在于果品中。高糖高 酸食品如果酱类的果酱、果泥、果冻等,一般均利用果胶的胶凝作 用来制取,果胶形成的凝胶有两种,一种是高甲氧基果胶一糖一酸 形成凝胶;一种是低甲氧基果胶的离子结合型凝胶。
B 煮制
a 一次煮制:将原料与30-40%糖液混合,一次煮成,中间加2—3次 糖粉。加热时间长,易烂,糖分不易进入内部,一般要先糖渍。
b 多次煮制:分2-5次进行,第一次煮制糖浓度30-40%,煮制原料变 软放冷12-24h,以后每次增加糖浓度10%,每次煮沸3 min并冷却,至 糖浓度达60%以上。冷热交替,糖分易渗透,时间长,不能连续生产。
《生化》第六章糖代谢
P
ATP ADP
ADP
ATP
COOH C OH
C
OH
磷酸甘油酸激酶
F-1,6-2P
CH2 O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P
CH2 O
P
3-磷酸 甘油醛
1,3-二磷酸 甘油酸
3-磷酸甘油酸
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
ATP
1,3-二磷酸甘油酸
ADP
G-1-P
二、单糖的氧化分解 主要指G,经多糖降解后生成的G,吸收进 入细胞进行氧化分解,从而为机体提供能量。机 体几乎所有的组织的细胞中,都能进行糖的分解 以获能。
G进行氧化分解供能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糖的无氧分解(酵解)
糖的有氧分解 糖的磷酸戊糖支路分解
1.糖酵解的反应过程
(1)糖酵解(glycolysis)的定义
第二阶段
由丙酮酸转变成乳酸。
Glu
ATP ADP
(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⑴ 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
G-6-P F-6-P
ATP ADP
F-1,6-2P 磷酸二 羟丙酮
NAD+ NADH+H+
HO CH2 H HO O H OH H H H OH
P O CH2
ATP ADP
H HO O H OH H H H OH
门静脉
肝脏
GLUT
各种组织细胞
体循环
三、糖代谢的概况
糖原
糖原合成 肝糖原分解
酵解途径
ATP
有氧
核糖 磷酸戊糖途径 +
NADPH+H+
6第六章 糖 类
C
C C
CH2OH
葡萄糖的开链式结构
CH2OH
果糖的开链式结构
知识链接
葡萄糖的作用:葡萄糖是活细胞的能量来源和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是人类 重要的营养物质,不需消化就可直接被人体吸收利用,1 mol葡萄糖完全氧
化可放出大约2804 kJ的热量。葡萄糖是婴幼儿、老年人、体弱病人和血糖
过低患者的良好营养品,有强心、利尿和解毒作用。在人体失水、失血时用 于补充体液和营养。50 g/ L的葡萄糖溶液是临床上输液时常用的等渗溶液。
6 5 6
CH2OH O H
1
H
4
H O
4
5
CH2OH H OH
O H
2
OH
H OH H
3
1
H
2
HOH
3
OH
H
OH
α-葡萄糖
α-1,4-苷健
α-葡萄糖
二、乳糖
乳糖存在于哺乳动物的乳汁中。人乳中约含6%~7%,牛乳中约 含4%~5%。纯净的乳糖是白色粉末,味不甚甜。因吸湿性小,在医
药上用作片剂、散剂的矫味剂和填充剂。
在葡萄糖的氧环式结构中,C1和C5通过氧原子连接的键不可能那 样长 ,碳原子也不是直线排列,为了更接近真实地表示葡萄糖的环状
结构,常用哈沃斯式结构来表示其环状结构,在葡萄糖的哈沃斯式结
构中,苷羟基在环平面的下方为α-型,在环平面的上方为β-型。葡萄 糖的哈沃斯式结构为:
CH2OH H H OH OH H OH O H OH H
Br2/H2O
HO H H
CH2OH
葡萄糖
CH2OH
葡萄糖酸
第二节 二糖
一、麦芽糖
麦芽糖主要存在于麦芽中。纯净的麦芽糖为白色晶体,易溶于水 ,有甜味,甜度约为蔗糖的70%,是饴糖的主要成分。
第六章 糖代谢
2,3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COO ~ P COCO-OH CH2O- P
ADP
磷酸甘油酸变位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COOH
磷酸甘油酸激酶
ATP COOH COCO-OH CH2O- P 2,32,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酶 Pi H2O
CH-O- P CHCH2O- P
红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2,3-二磷酸甘油酸, 红细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2,3-二磷酸甘油酸,与血红蛋 中含有较高浓度的2,3 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 白结合,降低血红蛋白与氧的亲和力,促进氧合血红蛋白 释放氧,保证组织细胞对氧的需要。 释放氧,保证组织细胞对氧的需要。
COOH CH O CH2 OH
2-磷酸甘油酸
COOH P
烯醇化酶 H2O
C O~ P CH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5)丙酮酸的生成
在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 丙酮酸激酶的催化下, 的催化下 变为烯醇式丙酮酸,后者自发地转变为丙酮酸。 变为烯醇式丙酮酸,后者自发地转变为丙酮酸。 这是酵解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这是酵解途径中第二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丙酮酸激酶为第三个限速酶 丙酮酸激酶为第三个限速酶
二、糖的有氧氧化
(一)有氧氧化的概念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生成 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分解生成 有氧 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大量能量的过程 CO2和H20并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
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 (2) 6-磷酸葡萄糖转化为6-磷酸果糖
参与。 为磷酸已糖异构酶催化的可逆反应,需Mg2+参与。 磷酸已糖异构酶催化的可逆反应, 催化的可逆反应
P
O CH2 O H H H OH H OH OH H OH
6糖代谢
R-酶 降解 (1 →6 )苷键,去除分支,也称为脱支酶 麦芽糖酶( -葡萄糖苷酶 ) 水解产物中的麦芽糖
淀粉在-淀粉酶、--淀粉酶、 R-酶、麦芽糖酶共同作用下, 水解为葡萄糖
第六章 糖代谢
2. 磷酸解:催化酶:淀粉磷酸化酶
酶催化特点:a.从非还原端开始,催化 (1→4) 苷键磷酸解 ,其产物为G-1-P。 淀粉+Pi → G-1-P
H2O
H2C COOH H C COOH
H2O
H2C COOH HC COOH HO C COOH H 异柠檬酸
H2C COOH 顺乌头酸酶
HC COOH 顺乌头酸酶
柠檬酸
顺乌头酸
第六章 糖代谢
+ NAD H2C COOH HC COOH HO C COOH H
NADH+ H
+
H2C COOH HC COOH
产物:葡萄糖和果糖
CH 2OH H O H H OH H OH H OH CH 2OH O CH 2OH H H H OH
+
H2O
+
OH
OH
蔗糖酶
OH
蔗糖 +66.5°
葡萄糖 +52.2° -20.4 °
果糖 -93°
旋光度发生了变化,产物总称为转化糖,蔗糖酶也叫 转化酶
第六章 糖代谢
二、淀粉、糖原的酶促降解
第六章 糖代谢
O C ~ S CoA CH2 CH2 COOH
GDP+Pi
GTP
COOH CH2 CH2 COOH
+
HS CoA
琥珀酰CoA合成酶
琥珀酰CoA
琥珀酸
COOH CH2 CH2 COOH
第六章 糖代谢
天津师范大学教案P/O 比: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的无机磷的摩尔数,即ATP 的生成量,NADH 呼吸链P/O=3,FADH 2为2(平均值,也有的说成2.5和1.5)。
表明了呼吸链的产能效率。
第六章 糖代谢(NADH 的产生)分为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合成:CO 2 + H 2O C 6H 12O 6 + O 2 和非糖物质的糖异生 2O)n 多糖分解:淀粉酶促降解为单糖 + O 2 CO 2 + H 2O +Q (合成的逆过程)第一节 多糖与低聚糖的酶促降解(到单糖)1.水解: 淀粉 麦芽糖( G + 极限糊精)淀粉酶不能作用的糊精α—淀粉酶:内淀粉酶,耐热不耐酸(pH <3.6) 任何位置β—淀粉酶:外淀粉酶,耐酸不耐热(70℃) 非还原端 动物的消化液中只有α—淀粉酶无β—淀粉酶脱支酶(α—1,6糖苷酶)如植物中的R 酶及小肠粘膜中的α-糊精酶等,可与α,β—淀粉酶协同作用水解支链淀粉 麦芽糖 + G2. 磷酸解:自非还原端脱支酶 +淀粉 1—P —G 6—P—G G + Pi淀粉磷酸化酶也只能分解淀粉的α—1,4键。
到分支处有四个末端残基时即停止(酶不能结合)。
淀粉 麦芽糖 + 糊精转移酶:将3G 另一端上,R 酶水解掉α—1,6连接的G 直链。
转移酶与R 酶未能分开,可能是一个酶,也可能是两个酶。
α—Eβ—E水解α—1,4键G —6P 酯酶 G —P 变位酶 P 化酶 淀粉酶纤维素的水解。
纤维素酶(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可产生)。
纤维素纤维二糖 G双糖酶:麦芽糖酶、蔗糖酶、纤维二糖酶、乳糖(β—半乳糖(1-4)G)酶,分别催化相应双糖的水解。
第二节糖的分解(即氧化作用)分解的三途径:1.无氧酵解生成乳酸2.酵解—TCA彻底氧化为CO2 + H2O 动植物共有3.戊糖磷酸途径 CO2 + H2O植物还有生醇发酵和乙醛酸循环。
一、糖的无氧酵解 (EMP途径)人和高等动植物生成乳酸的糖酵解作用:乳酸共11种酶,12或13步反应乙醛乙醇(乙醇发酵)H OC CH2OPHCOH + ATP G—6—P F—6—P F—1,6—二P C=O HOCH HOCH HCOH ATP ADP HCOHHCOH HCOHCH20H* 糖原—1—P CH2OPO3-磷酸甘油醛C-O~PHCOH PGA磷酸二羟丙酮CH2OP ADP ATP-2-磷酸H2OCOOH COOH COOH COOHHCOH C=O C-OH C-O~P (PEP)CH3CH2需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C6H12O6 2CH3-CHOH-COOH或2CH3CH2OH+2CO2糖酵解的反应类型:P酰基的转移分子间分子内(变位、移位PGA 甘油酸-2-磷酸)。
食品工艺学第六章果蔬糖制
6、染色
• (1)使用色素种类:
•
天然色素:40多种(β-胡萝卜素、酸性红、甜
菜红、胭脂虫红、柑桔黄、紫草红、葡萄皮红、姜黄、
辣椒红、叶绿素铜钠盐)
人工合成色素:3000多种中我国规定可以使用的 有苋菜红、胭脂红、赤藓红、柠檬黄(肼黄)、日落 黄、靛蓝(酸性靛蓝)亮蓝及它们的铝色淀、二氧化 钛。
(2)用量:不超过万分之一 过多:失真,食品安全问题 如:苏丹红事件 7、漂洗和预煮 (1)漂洗:
2. 降低水分活性 (lower water activity) 新鲜果蔬的Aw值一般在0.98—0.99,加工成糖制品后,
Aw值降低,微生物能利用的自由水大为降低,微生物活 动受阻。
3. 抗氧化 (anti-oxidation) 因氧在糖液中的溶解度小于纯水的溶解度,并随糖液
浓度的增高而降低,从而有利于制品的色泽、风味及Vc 的保存,并抑制好氧微生物的活动。
4、保脆和硬化: • (1)目的:提高耐煮性和疏脆性 • (2)硬化剂:石灰、氯化钙、明矾、亚硫酸氢钙
(3)原理:钙、镁离子等与原料中的果胶物质生 成不溶性盐类
• (4)用量:种类、用量、处理时间小试确定。 • (5)注意:糖制前漂洗
5、硫处理
(1)作用:抑制氧化变色
(2)方法:0.1-0.2%SO2的亚硫酸液中数 小时,再脱硫除去残留的硫。
三、果胶及其他植物胶
(一 )果胶及其胶凝作用
果胶物质以原果胶、果胶和果胶酸三种形态存 在于果蔬中。
果胶形成胶凝有两种形态:
一是高甲氧基果胶(甲氧基含量在7%以上)的 果胶一糖一酸型胶凝,又称为氢键结合型胶凝;
一是低甲氧基果胶的羧基与钙、镁等离子的胶 凝,又称为离子结合型胶凝。
生物化学 食品 第六章 糖代谢(共112张PPT)
(一)淀粉
(4)淀粉的水解
常用方法有酸法和双酶法。 淀粉在水解过程中常用DE值来表示淀粉的水解程度。
葡萄糖值(DE值)
试样中还原糖总量占干物质总量的质量分数。 DE值越 高,说明水解程度越大,还原糖含量越高,剩余的糊精越少 。
淀粉的水解反应
淀粉 糊精 寡糖 麦芽糖 葡萄糖 水解进程用碘呈色反应表现 蓝糊精→紫糊精→红糊精→浅红糊精→无色糊精→葡糖
在发酵工业领域中,发酵泛指通过微生物及其他生物材料的工 业培养,达到积累发酵产品的种种生产过程。
反应部位:细胞胞液
它是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 葡萄糖分解的共同代谢途径。共10 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 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 是放能阶段,酵解过程中所有的中 间物都是磷酸化的,可防止从细胞 膜漏出、保存能量,并有利于与酶 结合。根据底物分子的变化情况可分三
直链淀粉与碘呈蓝色;支链淀粉与碘呈紫红色。
(二)纤维素
由β-D-葡萄糖通过β-1,4糖苷键结合而成的线性大 分子。它无螺旋构象,也无分支结构。但在植物组织中 ,纤维素分子平行排列,糖链之间有氢键联结,构成微 纤维;每一个微纤维由60个纤维素分子组成,有的区域 分子排布非常整齐称为结晶区;有的区域分子排列不整 齐称为非结晶区。
多糖又分为: 均质多糖: 如淀粉、纤维素。
非均质多糖:如果胶、透明质酸等。
糖复合物: 糖和非糖物质共价形成的复合物,如脂多糖、 蛋白聚糖和糖蛋白等。
三、单糖
H
三、单糖
根据羰基在分子中的位置,单糖可分为醛糖和酮糖
单糖具有旋光异构现象(+)右、(—)左,以及对映体D、L型。
三、单糖 对映体(L型、D型的规定)
生物化学第六章糖类代谢
一、单糖
单糖只含有一个羰基,不能再水解为更简单 的糖。最简单的单糖是甘油醛和二羟丙酮。
D-甘油醛
二羟丙酮
含有醛基的单糖叫醛糖,如甘油醛、葡萄糖、 核糖等;
含有酮基的单糖叫酮糖,如二羟丙酮、果糖、 核酮糖等。
单糖又根据C原子数分为三、四、五、六、 七碳糖,习惯也称为丙、丁、戊、己、庚糖。 例如三碳糖也称为丙糖,六碳糖称为己糖。
图6-4 乳糖的结构
三、多糖
(一)多糖的特征
多糖是由多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聚合成的高分 子聚合物。单糖数目随机而不固定,所以多 糖没有固定的分子质量和确定的物理常数。 多糖是自然界存在量最大的一类有机物质。 也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和工业原料。
多糖一般难溶于水或根本不溶于水,也不 能形成晶体,没有甜味,旋光性不明显, 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除了在一定条件下发 生降解反应外,很难发生氧化、还原、成 苷、成酯等反应,尤其是构成动植物骨架 的多糖如纤维素、几丁质等,化学性质更 为稳定。
麦芽糖是由两分子α–D葡萄糖缩合组成,为α (14)糖苷键连接。麦芽糖保留了半缩 醛羟基,属于还原糖(图6-3)。
生物体内麦芽糖含量极少,几乎测不到(包 括动物和植物),但并非不存在。植物种 子在萌发时贮藏的淀粉水解,麦芽糖含量 略有增多,然后迅速由麦芽糖酶水解为葡 萄糖。
图6-3 麦芽糖的结构
另一种是五肽,一般是五聚甘氨酸,将两条 多糖链上的四肽侧链之间以五肽桥连接 (图6-10)。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 菌的肽聚糖交联方式略有不同。
溶菌酶可作用于肽聚糖的多糖链,使多糖链 断裂导致菌体吸水膨胀破裂而杀死细菌。 青霉素类抗生素可抑制肽聚糖短肽之间的 交联,无法合成完整的细胞壁而发挥抑菌 作用。
(二)麦芽糖的降解
生物化学第六章糖代谢习题
第六章糖代谢学习题(一)名词解释1.糖异生(S1ycogenolysis)3.乳酸循环(cori cycle)6.糖酵解途径(glycolytic pathway)7.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8.肝糖原分解(Slycogenolysis)9.磷酸戊糖途径(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12.底物循环(substrate cycle)13.巴斯德效应(Pasteur effect)(二)英文缩写符号释义1.UDPG(uridinediphosphate–glucose)2.ADPG(adenosinediphosphate–glucose)3.F–D–P(fructose–1,6–bisphosphate)4.F–1–P(fructose–1–phosphate)·5.G–1–P(glucose–1–phosphate)6.PEP(phosphoenolpyruvate)(三)填空题1.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分子ATP。
2.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和。
3.2分子乳酸异生为葡萄糖要消耗 ATP。
4.丙酮酸还原为乳酸,反应中的NADH来自于的氧化。
5.延胡索酸在酶作用下,可生成苹果酸,该酶属于EC分类中的酶类。
6.磷酸戊糖途径可分为阶段,分别称为和,其中两种脱氢酶是和,它们的辅酶是。
7.糖酵解在细胞的中进行,该途径是将转变为,同时生成和的一系列酶促反应。
8.糖原的磷酸分解过程通过酶降解α–1,4糖苷键,靠和酶降解α–1,6糖苷键。
9.在糖酵解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和。
10.糖异生的主要原料为、和。
11.参与α–酮戊二酸氧化脱羧反应的辅酶为、、、、和。
12.在磷酸戊糖途径中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二碳单位的酶为,其辅酶为;催化由酮糖向醛糖转移三碳单位的酶为。
13.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包括3种酶,它们是、、。
生科第六章--食品的盐制和糖制
精选ppt
1
化学保藏 就是在食品生产、贮藏和运输过程中使用化学
和生物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尽可能保持食品 原有质量的措施。 常用的化学保藏方法
食品腌渍、烟熏及食品防腐剂保藏、食品抗氧 化剂保藏、食品保鲜剂保藏
精选ppt
2
第一节 食品盐制和 糖制的基本原理
精选ppt
3
一、概述
➢ 溶液的浓度(consistency;concentration;density) 指溶液某样成分的相对含量。用重量或体积的百 分比表示。 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mol/L)、质 量摩尔浓度(mol/kg)
• 重量百分浓度:一般最常用 体积百分浓度:常用于酒类
精选ppt
11
➢ 溶液浓度的测定方法
称为盐腌制品,如腌菜、腊肉等。
腌
增加风味
渍
糖 制----经过糖腌加工的食品
通称为糖制品,如果脯、蜜饯
稳定颜色 改善结构 有利保存
精选ppt
5
(二)食品腌制品的种类
1、肉类腌制 2、蔬菜腌制 3、水果类腌制——果蔬类糖制
精选ppt
6
1、肉类的腌制(curing)
主要是用食盐,并添加硝酸钠(钾)或/ 和亚硝酸钠(钾)及糖类等腌制材料来处 理肉原料。经过腌制加工出的产品称为腌 腊制品。如腊肉、发酵火腿等。
精选ppt
16
r
• 令K0=R/6Nπ(均为常数),则上式可简写为: D K0 T
r
温度(T)越高,粒子的直径(r)越小,介质的 粘度(η)越低,则扩散系数(D)就越大。在其 他条件(浓度梯度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 扩散 系数增大,物质的扩散速率和扩散量也就增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煮制的方法】
(1)一次煮制法:
加糖
↓
加糖
↓
原料处理→40%糖液→煮沸→ 50%糖液→煮沸→ 60%糖 液→煮沸→终点→浸渍→出锅 特点:适用于含水量较低,细胞间隙较大,组织结构较疏 松,含糖量较高,肉质坚实和比较耐煮的原料。 优点:此法快速省工。 缺点:持续加热时间长,原料易烂,色香味差,维生素破 坏严重,糖分难以达到内外平衡,致使原料失水过多而 出现干缩现象,生产上较少采用。
果丹皮
苹果泥
山楂糕
8
二、糖制保藏理论
9
(一)食糖的保藏作用
1.食糖的保藏作用
(1)高浓度糖的高渗透压作用; (2)高浓度的糖含量可以降低 水分活度; (3)高浓度的糖具有抗氧化作 用。
10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2. 食糖的基本性质 (1)糖的种类 蔗糖、饴糖、葡萄糖和蜂蜜 白砂糖(蔗糖 99% ) - 甘蔗糖、 甜菜糖 饴糖-麦芽糖浆 淀粉糖浆
22
(三)果胶的胶凝作用 酸的用量与胶凝所需时间
加酸量(mL) 10 15 20 浆液pH值 3.10 3.00 2.85 产生胶凝化的时间 5~6min 1~2min 45s
23
三、糖制加工工艺
24
(一)蜜饯加工工艺
1、果脯蜜饯加工的工艺流程
原料→选别分级→清洗→去皮切分或其它处理 →(盐腌→)→硬化熏硫→漂洗预煮 烘干→上糖衣→干态蜜饯
28
(一)蜜饯加工工艺
⑤硫处理 为获得色泽清淡而半透 明的制品,在糖制前进行硫 处理,抑制氧化变色。在原 料 整 理 后 , 浸 入 0.10.2%SO2 的 亚 硫 酸 液 中 数 小 时,再经脱硫除去残留的硫。 ⑥染色 在加工过程中为防止樱 桃、草莓失去红色,青梅失 去绿色,常用染色剂进行染 色处理。
(25 ℃以盐酸转化能力为100计) 种类
硫酸 亚硫酸
转化能力
53.60 30.40
种类
柠檬酸 苹果酸
转化能力
1.72 1.27
磷酸
酒石酸
6.20
3.08
乳酸
醋酸
1.07
0.40
21
(三)果胶的胶凝作用
3、果胶的胶凝作用
果胶形成胶凝有两种形态:
(1)高甲氧基的“果胶-糖-酸”凝胶:果胶 1%,糖65-67%,pH2.8-3.5,温度低于50 ℃ (2)低甲氧基的离子结合型凝胶:钙离子、 pH2.5-6.5,温度在0-58 ℃,30 ℃为胶凝的 临界点。
高,但糖液需求量大。
【煮制的方法】 (4)减压煮制法(真空煮制法)
原料处理 → 煮软 → 25%糖液中抽空 → 浸渍 →
(0.85MPa/4~6分钟)
40%的糖液中抽空 → 浸渍 → 60%糖液抽空 → 浸 渍…出锅
原料在真空和较低温度下煮沸,因组织中不存在大 量空气,糖分能迅速渗入到果蔬组织里面达到平衡。 温度低,时间短,同时,由于原料中的空气被赶出, 使果实透明,防止氧化和褐变,这样对保持原有的色 泽和营养价值都有利。
→糖制→ 饯
装罐→封罐→杀菌→冷却→湿态蜜 加配料→烘干→凉果
25
(一)蜜饯加工工艺 2、操作要点 1)原料选择 原料质量优劣主要在于品种和成熟度两个 方面。蜜饯类因需要保持果实或果块形态,要 求原料肉质紧密,耐煮性强的品种,在绿熟— —坚熟时采收。
26
(一)蜜饯加工工艺 2)预处理
①选别分级 目的在于剔除不符合加工要求的原料,如腐烂、 生虫等。为便于加工,还应按大小或成熟度进行分级。 ②去皮、切分、切缝、刺孔 剔除不能食用的皮、种子、核,大型果宜适当切 分成块、片、丝、条。枣、李、梅等小果常在果面切 缝或刺孔。 ③盐腌 仅在加工南方凉果时采用,用食盐或加用少量明 矾或石灰腌制原料,常作为半成品保藏方式来延长加 工期限。
17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不同浓度蔗糖溶液的沸点
含糖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沸点 温度 100.4 100.6 100 101.5 102 103.6 106.5 (℃ )
112
130.8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⑤蔗糖的转化与褐变
蔗糖与稀酸共热,或在转化酶的作用下, 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又称为转化糖,这种转 化反应,在果品糖制上比较重要。糖煮时,有 部分蔗糖转化,有利于抑制晶析,增强制品的 保藏性和甜度,使质地紧密细致。另一方面, 由于转化糖的吸湿性很强,过度的转化又会使 制品在贮存中回潮,造成变质。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几种糖在 25℃中 7d 内的吸湿率(%)
种类 蔗 糖 葡萄糖 果 糖 空气相对湿度
62.7
2.61 0.04 0.05
81.8
18.58 5.19 0.05
98.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0.74 15.02 13.53
转化糖
9.77
9.80
11.11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④糖的沸点 在一定的压力下,糖液的沸点随着浓度 的增大而上升。 糖制品在煮制时,常利用测定蔗糖的沸 点来掌握制品所含可溶性固形物的总量和控 制煮制时间和终点(如干态蜜饯出锅时的糖 溶液沸点达 104-105℃,其可溶性固形物在 62%-66%之间)。 蔗糖液的沸点温度除了受其本身浓度的 影响外,还受大气压和纯度的影响。因此, 当大气压和纯度改变时,用以上方法来判断 糖浓度会有一定的误差。
29
(一)蜜饯加工工艺 ⑦漂洗和预煮
凡经亚硫酸盐保藏、盐腌、染色及硬化处
理的原料,在糖制前均需漂洗或预煮,以除去
残留的 SO2 、食盐、染色剂、石灰或明矾,避
免对制品外观和风味产生不良影响。
(一)蜜饯加工工艺
3)糖制 糖制是果脯蜜饯加工的重要工序。糖制的方法有 煮制(又称为糖煮、热制)和蜜制(又称为腌制、冷 制、糖腌)两种。 煮制适用于质地紧密、耐煮性强的原料; 蜜制适用于皮薄多汁、质地柔软 的原料。但是无论是哪一种方法,目 的都是使糖液中的糖分依赖扩散作用 进入组织细胞间隙,再通过渗透作用 均匀地进入到原料各部位的组织中, 最终达到要求糖含量,并保持其应有 的形态。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③吸湿性 糖的吸湿性和糖的种类及空气的相对湿度关 系密切。 果糖的吸湿性最强,葡萄糖和麦芽糖次之, 蔗糖最弱。 空气的相对湿度越大,糖的吸湿量越多。糖 的这一特性,对干制品和糖制品的保藏性影响 很大,在缺乏包装的糖制品中,贮藏期会因吸 湿回潮使制品降低糖浓度,削弱糖的保藏性, 甚至导致制品变质和败坏。 糖的吸湿性的存在,有利于防止糖制品的蔗 糖晶析和返砂。
39
(一)蜜饯加工工艺 5)上糖衣
如制作糖衣果脯可在干燥后上糖衣。即将新配制 好的过饱和糖液浇注在干脯饯的表面上,或者是将干 脯饯在过饱和糖液中浸渍一分钟,立即取出散置在晒 面上,于50℃下冷却晾干,糖液就在产品表面上形成 一层晶亮透明的糖质薄膜。
40
(一)蜜饯加工工艺 上糖粉,即在干燥蜜饯表面裹一层糖粉, 以增强保藏性,也可改善外观品质。糖粉的 制法是将砂糖在 50~60℃下烘干磨碎成粉即可。 操作时,将收锅的蜜饯稍稍冷却,在糖未收 干时加入糖粉拌匀,筛去多余糖粉,成品的 表面即裹有一层白色糖粉。上糖粉可以在产 品回软后,再行烘干之前进行。
糖类 甜度 糖类 甜度 糖类 甜度
蔗 糖 半乳糖 转化糖
100 32 127
木 糖 葡萄糖 乳 糖
40 74 16
果 糖 甘 油 麦芽糖
173 49 32
13
(二)食糖的基本性质 ②溶解度与晶析
糖的溶解度与晶析对糖制品品种和保藏性能影响 较大。 糖制食品液态部分的糖分达到过饱和时,即析出 结晶。从而降低了含糖量,削弱了保藏作用,同时有 损于制品品质和外观。 糖煮时糖浓度过高,糖煮后贮温低于10℃,就会 出现过饱和而晶析,降低制品含糖量,削弱了保藏性。 蜜饯加工时常利用这一性质,适当控制过饱和率, 给有些干态蜜饯进行上糖衣的操作。
第六章 果蔬糖制
吴继红 教授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jihong-wu7268@
教学目标
• • • •
了解果蔬糖制加工中糖的有关特性;
掌握果蔬糖制的基本原理; 掌握果蔬糖制的主要加工工艺; 了解国内外果蔬糖制的发展前景。
【目录】
糖制及糖制品概述
糖制保藏理论
糖制品加工工艺
常见质量问题及控制
【煮制的方法】
(2)多次煮制法: 原料处理 → 40 %糖液煮 2~3min→ 放冷 24h→50 %糖 液煮→放冷→ 60%糖液煮→放冷→出锅 特点:适用于细胞壁较厚、组织结构致密,难于 渗 糖、易煮烂的或含水量高的原料,如桃、杏、 梨 和西红柿等。
【煮制的方法】
优点:由于加热和冷却交替进行,有助于糖分的渗透 (加热时,原料细胞内部的水分被汽化,使体积膨大, 冷却时,水汽凝结,降低了内部的压力,加快了糖分 的渗透)。此外,糖液浓度逐渐增高,使果实和周围 糖液始终保持一个比较大的浓度差,糖分能够均匀充 分地渗入到原料内的各个部位,使产品吸糖饱满,肥 厚丰盈,透明美观。同时,因煮制时间短,浸渍时间 长,对产品色、香、味和营养价值十分有利。 缺点:是加工周期长,费时、费工,占容器等。
38
(一)蜜饯加工工艺 4)糖制品的干燥
烘干多用于果脯和“返砂”蜜 饯类的加工 , 烘烤温度不宜超过 65 ℃ ;晾晒多用于甘草凉果类制品。 产品经过烘干晾晒后,不粘不燥, 酥松爽口,柔韧而透明感强。 经烘、晒的干制品保持完整和 饱和状态、不皱缩、不结晶、质 地紧密而不粗糙,糖分含量达 6065%,水分一般不超过18-22%。
【蜜制】
特点:这类制品在糖制过程中不加热或加 热时间很短,适用于组织柔嫩不耐煮的原 料。 方法:(1)分次加糖法: (2)一次加糖多次浓缩法 (3)减压蜜制法 优点:能很好的保持原料的色、香、味及 完整的果形,产品中的维生素C损失较少。 缺点:腌制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