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导学案设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一_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一_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

第3课时认识米导学案设计课题认识米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认识米”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进行测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基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经验,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地探究新知、感受新知和运用新知,并能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1.自主探究,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创设学生用小尺子测量黑板长度的情境,有意给学生设“难”,让学生在动手测量的过程中体会到这种尺子某些时候用起来小,引起认知冲突,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创造的欲望,使认识米尺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在思维的碰撞中体会到引入较大单位的必要性。

2.开展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1米”的实际表象。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单位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并能在实际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巩固初步建立起来的“米”的表象,为估计、测量及培养数感积累活动经验。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12厘米长的尺子米尺学生准备:尺子米尺绳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实践操作,复习旧知。

(6分钟) 1.思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2.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已经学过的长度单位是什么?用手比画1厘米有多长?2厘米,3厘米1.思考后明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使用尺子。

2.回答问题并用手比画。

1.填一填。

(1)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作单位。

(2)食指宽约()厘米。

呢?3.引导学生讨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注意的事项。

3.交流用尺子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

二、自主探究,引入新课。

(15分钟) 1.组织活动。

(1)用老师提供的尺子(12厘米长)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在测量时有什么问题或想不通的地方及时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导学案导学目标:1.复习并巩固二年级下册数学相关知识点;2.引导学生通过导学案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导学内容:一、数的认识与运算1.复习前述数的读法,巩固数字的认识;2.通过画图等方式,复习数的比较大小;3.通过游戏等有趣的方式,巩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

二、几何图形与分数1.回顾圆、矩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几何图形的命名;2.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了解实物和图形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简单分数的概念与运算。

三、时间与计算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时间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时、分、秒的认识;2.锻炼学生对时间的感知能力,培养日常中的时间管理能力;3.通过计算不同时刻的时间间隔,巩固加减法运算。

四、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观察、记录等方式,搜集有关学生喜欢的运动、食物等数据;2.指导学生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处理;3.引导学生通过数据的分析,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

五、问题解决与探究1.提供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与发散思维;2.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3.引导学生总结问题解决的过程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1.自主学习:根据导学案提供的内容自主学习,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思路,共同解决问题;3.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整理知识点,加深对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的理解。

学习评价方式:1.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答问题的过程,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2.根据学生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的情况,评价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3.通过学生呈现的作品、思维导图等,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探究能力。

请学生们根据导学目标和内容,利用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完善导学案中的问题解答,并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通过本次导学,相信你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收获和进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砚展现展现你的佳构,可请你家长协助,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丈量结果并展现展现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设法主意。

(三、过关检测: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触感染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本节课的导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导入问题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你们平时遇到过什么问题?怎么解决的?
2.举一个小例子,我们来一起看看如何解决问题。

三、学习内容
1.这节课我们要学习《解决问题》这一部分的内容,了解解决问题的基
本步骤。

2.带领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等几个部分。

3.让学生合作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四、分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一个设计好的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的关键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3.鼓励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意见。

五、合作实践
1.让学生在小组内完成设计好的数学问题的解答。

2.鼓励学生合作,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3.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

六、课堂总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了什么是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作业布置
1.练习册上关于解决问题的习题。

2.每人选定一个自己遇到过的问题,写一篇小结,包括问题的出现、解
决过程和解决结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对于解决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培养了解决
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勇敢面对问题,主动解决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一、导学案概述《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是根据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编写而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本导学案包括对教材内容的梳理、重点难点的解析以及相关习题的解答,共计2000字以内。

二、教材内容梳理1. 数的概念:认识和理解0-100的数字,学会数数、比较大小、序数、分类等基本概念。

2. 计算:学习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基本运算,掌握计算法则,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 测量:了解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基本测量单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4. 几何图形:认识和理解点、线、面、体等基本几何概念,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5. 位置与方向: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掌握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

6. 时间:认识和理解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学会时间计算和时间管理。

7.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三、重点难点解析1. 加法和减法: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掌握计算法则,熟练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

2. 乘法:理解乘法的概念,掌握乘法口诀,熟练运用乘法解决问题。

3. 测量:理解各种测量单位的概念,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简单的测量和计算。

4. 几何图形:认识和理解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的几何图形。

5. 位置与方向:理解上下、左右、前后等基本方位词,学会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

6. 时间:理解年、月、日、时、分、秒等时间单位的概念,学会时间计算和时间管理。

7.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学会收集和整理数据,运用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习题解答本导学案提供了教材中部分习题的解答,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解答过程中注重解题思路的引导,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总结《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优质课堂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优质课堂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

优质课堂导学案二年级上册数学以下是一个关于二年级上册数学的优质课堂导学案的示例,供参考:标题: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学习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书写0-20的数字。

2.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3.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0-20的数字认识和书写;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其运算规则。

三、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故事导入,比如:“小熊有5个苹果,小猴又送来了3个苹果,那么小熊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2.新课教学(1)数的认识: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方式,教授学生认识和书写0-20的数字。

(2)加减法概念:解释加减法的含义,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3)加减法运算:教授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进行实例演练。

3.巩固练习(1)课堂上进行口算练习,教师出题,学生回答。

(2)课后作业:布置一定数量的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4.课堂小结回顾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课后复习和完成作业。

四、评价与反馈1.课堂评价:通过课堂回答问题、口算练习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

2.课后反馈:批改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针对问题进行反馈和指导。

五、教学建议与注意事项1.教学建议:尽量使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实物、图片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课堂互动。

2.注意事项: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2.1 东南西北——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能够正确辨别和运用。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方向感,提高他们的生活技能。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认识。

2. 方向的辨别和运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的辨别和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方向场景,引导学生关注方向问题。

-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辨别方向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2. 新课讲解- 讲解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让学生初步了解。

- 利用教具或图片,直观展示方向的辨别方法。

-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方向的相对性,如: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进行方向游戏,如:指方向、走迷宫等,巩固所学知识。

- 邀请学生上台演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4. 总结提升-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方向知识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请同学们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建筑物或景物,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行描述。

2. 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讨论,方向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和总结,让学生掌握了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并能正确辨别和运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方向的相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七、拓展延伸1. 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和辨别方向,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 结合地理知识,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的地理位置和方向关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他们对方向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在日常教学中,观察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方向知识的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二年级数导学案

二年级数导学案

二年级数导学案
一、认识0-100的数字
1. 从0唱到100,每10个为一个单位,例如0-10,10-20等,同学们能够流利地唱出0-100的数字。

2. 完成0-100的数字填空练习,能够准确地写出每一个数字。

二、数学比较
1. 通过比较大小的游戏,让同学们掌握“大于”“小于”的概念。

2. 完成简单的大小比较题目,例如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找出最大值和最小值。

三、数的组成
1. 将数字进行拆分和组合,例如将数字20拆分为20=10+10,同学们能够灵活地理解数字的组成形式。

2. 完成数字拆分和组合的练习,能够准确地按照要求进行数字的拆解和组合。

四、数轴认识
1. 介绍数轴的概念和作用,让同学们了解数轴的基本原理。

2. 让同学们画出简单的数轴,并根据要求在数轴上标出指定的数字位置。

五、数的顺序排列
1. 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同学们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数字。

2. 完成数的顺序排列的练习,提高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字排列的能力。

六、口算练习
1. 进行简单的口算题目练习,例如加法、减法、乘法口算。

2. 通过口算练习,提高同学们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速度。

七、综合测试
1. 给同学们出一份综合测试卷,包括以上各个方面的内容。

2. 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测试,检测他们对数字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通过以上导学案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扎实掌握0-100的数字、数的比较、组成、数轴认识、顺序排列和口算练习等基本数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大家在数学学习的路上不断进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数至99内的运算
一、认识99内的数
本章主要研究数至99内的运算,通过认识99以内的数,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数的能力。

1. 数的认识
- 研究数的命名法,了解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数的顺序排列,培养数的直观感受。

2. 数的比较
- 研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培养数的相对感受。

3. 数的进位和退位
- 研究数的进位和退位,了解数的进位和退位对数的大小的影响。

二、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运算的能力。

1. 数的加法
- 研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
- 研究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查找和变化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查找和变化,培养学生通过运算找到数的能力。

1. 数的查找和变化
- 研究数的查找方法,通过简单的运算找到所需数。

- 研究数的变化方法,通过加减法改变数的大小。

四、数的确定和判断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确定和判断,培养学生进行计算和判断的能力。

1. 数的确定和判断
- 研究数的确定方法,通过一些条件计算出所需的数。

- 研究数的判断方法,通过判断数的属性进行筛选。

五、数的应用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 数的应用
- 研究数的应用方法,将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2022-2023学年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比大小研究目标1. 能够准确地理解大小比较的概念2. 能够通过实物和图片判断大小的关系3. 能够用 <, > 和 = 符号表示大小比较的结果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大小比较问题研究内容1. 什么是大小比较?2. 如何进行大小比较?3. 如何用 <, > 和 = 符号表示大小比较的结果?研究重难点1. 掌握大小比较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学会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大小比较3. 能够准确使用 <, > 和 = 符号表示大小比较的结果第二单元数到10以内研究目标1. 理解数字 1~10 的概念2. 能够认识数字 1~10,并准确地写出它们3. 能够用手指、计数棒、珠子等物品数出小于 10 的数字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研究内容1. 数字 1~10 的认识和书写2. 如何用手指、计数棒、珠子等物品数出小于 10 的数字3.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比较研究重难点1. 掌握数字 1~10 的认识和书写2. 能够用手指、计数棒、珠子等物品数出小于 10 的数字3. 能够准确地进行数字大小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初步研究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2. 能够用实物、图片等形式进行加减法运算3. 能够用加号和减号表示加减法运算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问题研究内容1. 加法的定义与应用2. 减法的定义与应用3. 如何用加号和减号表示加减法运算研究重难点1. 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概念2. 能够用实物、图片等形式进行加减法运算3. 能够用加号和减号表示加减法运算第四单元形状研究目标1. 理解形状的概念2. 能够认识常见的几何图形,并正确描述它们的特征3. 能够辨认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4.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研究内容1. 常见的几何图形及其特征2. 如何辨认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3. 几何图形的分类研究重难点1. 掌握常见几何图形的特征及其分类2. 能够辨认和绘制各种几何图形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数学广角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数学广角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数学广角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培养他们的数学直观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通过数学广角探索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和趣味。

难点
1.确保学生正确理解数学广角中的几何概念。

2.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数学广角的方法和技巧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准备数学广角教材和工具。

2.制作示例题目和练习题目。

3.准备黑板、彩色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教师向学生介绍数学广角的概念和作用,并激发学生对数学广角的兴趣。

第二步:示范
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数学广角的具体运用和解题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
握数学广角的概念。

第三步:练习
教师布置练习题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第四步:梳理与总结
教师和学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总结学习收获,为下节课的学习做
准备。

五、课堂设计
本节课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属性和关系,提高数学解题的能力。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七、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本节课的导学案内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数学广角的学习,提升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精选1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精选13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精选13篇)《乘法的初步认识》导学案篇1《乘法的初步认识》【课题】数学二年级《乘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所有乘法和除法教学的基础,也是第一次出现乘法的概念,因此在整个学段的教学中地位很重要,教学从生活情境入手,引出几个相同加数求和的问题,并通过摆小棒进一步强化“几个几相加”的概念,为认识乘法做好准备。

接着通过求一个有多少台电脑,让学生体会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就是乘法。

在整个过程中教材没有把乘法的意义机械的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不断体会乘法的实际含义。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想像力丰富、好表现自己。

形象直观的内容在思想上占主导地位,所以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

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学习的愿望。

在100以内的加法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是两个数相加和三个不相同的一位数连加,对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由于接触少,显得比较生疏。

为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说出许多相同的数连加的算式,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计算几个相同的数连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把教学重点定位在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根据要求正确写出乘法算式;理解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是本节课的难点。

其中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2、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同数连加与乘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为了完成以上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教法选择上主要以“谈话法”“指导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起带路人、向导的作用。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 整理和复习

【人教版】2024年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4课时整理和复

一、本节课内容概述
本节课主要是对前几课时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巩固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本节课学习目标
1.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2.复习各种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3.复习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三、课前准备
1.确保学生已经掌握前几课时所学内容;
2.准备好复习资料,包括练习题、教具等。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加法和减法计算
•让学生做一些加法和减法口算题,加强他们对计算的熟练程度;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计算。

2. 复习各种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让学生观察一些数字,让他们写出这些数字代表的数量;
•给学生一些数字,让他们按大小顺序排列。

3. 复习数字的排列和组合
•给学生一些数字卡片,让他们自己排列组合,制定一定的规则;
•给学生一些排列组合的题目,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五、课堂互动
1.师生互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互相讨论;
2.学生互动:学生之间合作完成任务,互相帮助。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七、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2.复习今天所学内容,准备好下节课的学习。

通过这堂整理和复习的课程,相信学生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了更牢固的掌握,为未来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课后认真复习,巩固所学内容。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4)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4)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回顾掌握上一节课的知识点;
2.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导学内容
本次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1.复习加法和减法的相关知识;
2.导入乘法的概念;
3.同学之间结对练习。

三、导学过程
第一部分:复习知识
1.请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简要复述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并
举例说明。

第二部分:导入新知识
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乘法?有哪些实际应用场景可以用乘法来表示?
2.通过示例和图表介绍乘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乘法运算法则。

第三部分:结对练习
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结对进行乘法练习,互相提问、互相解答。

2.老师巡视指导,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四、导学反思
1.本节课的导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运用?
2.学生在结对练习中的表现如何?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地方?
3.对于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需要做出调整或补充?
通过本次导学案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
力和合作意识,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doc8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doc8

课堂达标 ★我会填(填“﹥”“﹤”或“=” ) , 。 38-9○30 68+16○84 60○13+57 31○75-45 26+30○30-26 84-9○57+5
★★数学小门诊, (对的画“√” ,错的画“×”并改正。 ) 6 4 - 3 9 3 5 ( ) 7 - 2 5 ( 4 7 3 )
★★★小芳有 53 张卡片,小丽有 26 张卡片,小芳的卡片比小丽的多 多少张?
自主反思: 本节课, 我参与了 次, 我的表现: 很棒, 积极参与。 ( 还不错。 ( ) ) )
胆子小,不敢说。 (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本周课堂规范:认真聆听 大胆展示
芙蓉学校二年级数学导学案
班 级: 科任老师: 黎玉英 预习情况: (优秀 一般 差) 学案编号: 家长签名:
个人疑难问题
【数 08】
主人姓名: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学习目标:A:会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 B: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C: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学习重点:会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 学习难点:掌握算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我来闯关啦! !
导学过程
检测
备注
1、复习检测 复习
计算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 98-53= 86-12=
79-54=
提示: 回忆两位数减 两位数(不退 位)的笔算 法则
自主
1、例题 例2 例3
合作
书写数学书 第18、19 页例 2 例 3,请认真书写。
看例题, 把你对疑难问题的想法和你的对子或者在小组中进行 交流分享。 1、 个位上的“6”减“8 ”不够减,怎么办呢? 2、 十位上退 1 后,还剩几?十位上的数相减时,是 5 减 1, 还是 4 减 1?为什么? 3、例 3 的例题你们会算吗?说说个位上 0 减 4, 该怎么减呢?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导学案设计

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线段》导学案设计
3.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重点
难点
重点:认识线及通过线段的特征来判断个图形的线段和线段数量。
学习
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环节
导学案
情境
导入
预习
检测
猜谜语,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师:老师让你们猜一个(课件出示谜面):“一条条,一根根,编制衣物少不了,有时直来有时弯,缝缝补补要用着。”
学生指名回答:毛线
师: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从毛线中去学习一些数学的知识和本领。
确立
目标
自主
学习
动手操作,初步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
教师出示毛线:看,毛线的形状是怎么样的?提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弯曲的毛线变直吗?让学生动手操作把毛线拉直并上台演示。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精读
点拨
深化
理解
谈话:小朋友们认识了线段,还找到了线段,折出了线段,还想不想自己动手画一条线段?那我们画线段用什么工具?
教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线段,展示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评讲
提问:你还能用其他工具来画线段吗?
达标
测评
总结
提升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按要求画一画
学生画好后,提问:连接这两点还能不能画出不同的线段吗?
指出:两接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齐读)
课后链接
巩固今天所学的内容,预习下一节新课,明天我们课堂中再交流、质疑。
板书设计:
认识线段
线段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和想像力,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 5的乘法口诀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设计第二课时 5的乘法口诀

第2课时5的乘法口诀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2-5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能熟悉5的乘法口诀,记住5的乘法口诀..2、学会用口诀进行计算..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学习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学习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一、自主学习:乘法的意义..1、阅读教材52页的主题图,理解图意..(1)、一张邮票有()个福娃;两张邮票有()个福娃,列加法算式;三张邮票有()个福娃,列加法算式;四张邮票有()个福娃,列加法算式; 五张邮票有()个福娃,列加法算式..(2)、我发现前面的几个加法算式都是相同的,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5 ( )×( )=( ) ( )×( )=( )5+5=10 ( )×( )=( ) ( )×( )=( )5+5+5=15 ( )×( )=( ) ( )×( )=( )5+5+5+5=20 ( )×( )=( ) ( )×( )=( )5+5+5+5+5=25 ( )×( )=( )编写乘法口诀:1、阅读教材第51页..补充口诀:一五( ),二五( ),三五( ),四五( ),五五( )..2 、完成教材第51页做一做..过关检测:1、根据口诀写出乘法算式..二五一十四五二十一五得五三五十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5×3= 2×5= 5×1= 5×5= 4×5= 5×2= 1×5= 5×4=3、看图填空..每个图中有( )个小正方形和( )个大正方形,合起来每个图形中有( )个正方形..所以,正方形的个数是( )×( )=(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想象、猜测活动。
问:多少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是100米?
2.实际测量。
组织全班同学到教室外实际测量。并说一说100米要走多少步。
活动三:学习1000米有多长。
1.我们已经了解了100米的长度了,那么你想想2个100米有多长?3个100米呢?10个100米呢?
2.十个100米也就是1000米。板书:1000米=1千米。
4.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与想象活动,能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5.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互动探究
合作求解
活动一:体会十米有多长。
1组织10个人手拉手伸直胳膊站成一排。
2.进行测量。
3.让学生看一看10米是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4.量出教室10米的长度,走一走有多少步。
活动二:体会100米有多长。
3.千米用km来表示,在表示较远距离时一般用千米来做单位。
强化训练当堂达标
1.完成教材37页1题。学生独立完成,统一订正。
2.完成教材37页2题。学生独立完成,统一订正。
3.完成教材37页4题。学生弄清题意,教师引导完成。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或1km=1000m
预习先行
观察课本第38页、39页。
课后反思
学习重点
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地单位换算,能根据实际的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学习难点
通过实践与想象活动,能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课件
导学流程
活动过程
呈现目标
任务导学
1.知识与技能: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地单位换算,能根据实际的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一千米多长
年级

单元

主备人
小议
课题
一千米有多长
课时
1课时
讲授人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地单位换算,能根据实际的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与想象活动,能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