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入门学习及方法
文言文入门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 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 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 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 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 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 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 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 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 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 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 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二、一词多义
实词
修 乃重修岳阳楼(兴建,建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整治) 雨村便急忙修书(撰写)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 ①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方圆,纵横) 方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地方) ③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才,刚刚)
三、偏义复词
实词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温故知新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 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 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 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 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 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字字落实 留 删 换 2.文从句顺 调 补 贯
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篇一: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学习文言文有效的方法学习文言文也难也不难。
说它难,是因为文言文中有不少生僻字词以及多变的句式;说它不难,是因为只要扎扎实实的打好基础,熟读深思,勤学多练,下一番功夫,文言文学起来也就不难了。
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或者说,学习文言文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和基本功。
诵读是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用朗读的方法,反复熟读课文,逐步加深理解,获得比较牢固而丰富的感性知识。
每读一篇文言文,要先通览全篇,初略掌握其大意,然后再借助工具书,消灭阅读中的文字障碍,弄懂难字、难词、难理解的语句,进一步体会其含义之后,再逐句逐段地理解全篇的内容。
这就是古汉语常说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的道理。
读得多,读得熟,理解也就自然会深了。
熟读可以加深理解,理解了的东西,记忆就会牢固。
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我们读了一篇文言文之后,虽然读的滚瓜乱熟,但有时也会有囫囵吞枣,没有真正理解的现象,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便会茅塞顿开,明白了许多。
诵读必须读准字音,读清句读(不读破句),读出语气。
二、指导学生掌握语言规律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这就需要我们真正掌握文言字词和古汉语的一般规律。
1、注意一词多义现象2、认准通假字通假字是借用一个音同或形近的字代替本字,这在学习文言文时,不能不注意。
如《狼》中有“止有剩骨”,“止”就通“只”,意思是“只有剩下的骨头”。
又如《活板》中的“板”字通“版”,意思是“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模,用来预备同一版内有重复出现的字”,其它如“说”通“悦”,“女” 通“汝”,“见”通“现”,“被”通“披”等,这些都需要根据上下文意、前后语句来判断是否通假,否则就会因词害义。
3、掌握文言虚词的应用文言虚词在文言文中是经常出现的,而且一篇文言文中同一个虚词多次出现,其用法也不尽相同,我们必须注意虚词在句中的作用,方可在学习中减少困难。
小升初衔接讲义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4、尽力在课堂上背诵全文。有时可以在预习时就把文章背熟。
(四)自我总结
2、虚词:之乎者也其 夫乃且焉然 则以为而于
3、句式: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五)自我检测
自己出题检测或同学之间互相出题检测。也可以自己做辅导书上的同步自测题目。
示例:《童趣》自我检测
一词多义:
3、《智子疑邻》节选自《》,作者,末期家着名的思想家。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4、故事叙述简洁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是“”,被盗的原因是“”,盗贼行窃凭借的条件是“”,行窃的时间是“”。
5、你觉得“智子疑邻”对吗?为什么?
6、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举例加以说明。
7、你读了这则寓言后一定有诸多感受,当别人给你提出意见时,你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邻人之父( )何遽( )将胡马( )堕( )
折其髀( )跛( )塞翁失马( )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3、下列各组中与“人皆贺之”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近塞上之人 B.人皆吊之
C.此独以跛之故 D.而疑邻人之父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6、如删掉“始悟为山市”一句,并不影响文中对“山市”描写的连贯性,但是为什么不能删去?
7、文中表时间的词语有哪些?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8、本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说明。
9、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着名的诗歌?
(四)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 )讲论文义
( )。俄而( )雪骤,公欣然( )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 )可拟( )。”兄女曰:“未若( )柳絮因( )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文入门学习及方法
如何学习文言文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如果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心中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就很难记得牢、理解得透..因此;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语境揣摩;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普遍联系法的要领..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还有固定句式;每种都有几种不同形式;了解这些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边读边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词义的扩大..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2;词义的缩小..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3;词义的转移..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轻易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文释;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我们的教科书中;每篇文言课文后面都有这方便的练习题;这是帮助我们作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千万不可忽视..词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了..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通”是通用;“假”是借用..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1;分清实词和虚词..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作代词用..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动词;往..起拼凑语气的作用..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知道;某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2;了解古今虚词的差异..古今完全不同的虚词;我们只要掌握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如六国论“而以六国破亡之颠故事”中的“故事”;但是;有些虚词;古今都用它;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颠覆”..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要用分析的眼光去逐字审阅;不要以今律古..3;辨析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一个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表达多种语法关系;如“而”;可以作连词用;也可以作代词用..作连词用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还可以表示转折关系..4;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古人称虚词为“辞”、“语辞”、“语助”;可见;虚词在表达语气方便的重要..一段文言文;如果没有虚词连缀其中;就会丢掉“性情”;失去活力..若不用虚词;就表达不出说话人在表面上的自谦中隐含的抱怨和得意之情..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反复吟咏;体察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如:“夫”、“盖”常表示发语;“者”常表示提顿;“得无”、“无乃”常表示推测、反问等..常用的文言虚词只有几十个..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如果确实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阅读时就可以扫除虚词方便的一大障碍..三;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但这种情况较少..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中古以后就改变了读音;例如:“晋侯饮yìn赵盾酒”;这就与及物动词的其他用法区别开来了;但并不能一概而论..2; 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3; 名词用作动词..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鸿门宴..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使动、意动的较少;但用着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4; 名词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名词常用作状语;直接修饰、限制动词谓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处所、凭借的工具等..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要注意区别意动和使动..在这里;我们提供两种区别方法:第一;使动用法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是客观的;而意动用法则是主语以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第二;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的;一般情况不用于意动动词本身就无意动用法;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用作使动和意动却常见..二是要注意词类活用的条件..要鉴别一个词是否已活用成另一类词;主要是看它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有哪些词类和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这可以从它们的语法条件的变化看出来..下面举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语法条件..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是并列结构;又不是偏正结构;则前一个名词常就活用为动词;后一个名词作它的宾语;两个名词连用;有时还可以是主谓结构;前一个名词作主语;后一个名词活用为谓语;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子谓公冶长:‘可妻也……’”..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副词在句子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例如:“秦师遂东”..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面;活用为动词..例如“下之;小之……;不外是矣”..6;名词后面用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晋师军于庆柳”..7;名词用“而”连接时;活用为动词..例如:“隆礼尊贤而王”..三是要注意弄清楚一个问题:词类的活用;是说某个词本来属于某一词类;只是入句后临时具有另一词类的性质;不是说这个词属于两个词类..例如:我们不能说“晋师军于庆柳”中的“军”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四;注意掌握几种常用句式..文言常用句式和现代汉语的常用句式基本上是相对的;我们主要要掌握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变式句五种句式..1; 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现代汉语中;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表示判断;而文言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直接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且往往借助某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语气..主要形式有:⑴;主语后面用助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⑵;只在主语后面用“者”表示提顿..⑶;只在谓语后面用“也”煞尾..⑷;“者”、“也”都不用..⑸;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语气..⑹;用“为”表示肯定判断..⑺;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定..⑻;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2; 被动句..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介词、助词来表示被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⑴;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⑵;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⑶;用助词“见”表示被动..⑷;用介词“被”表示被动..⑸;用“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⑹;用“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3; 省略句..文言句子中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翻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省略主语..包括承前省、蒙后省、自述或对话省..②; 省略谓语动词..例如:“一股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③; 省略宾语..④; 省略介词“于、“以”..4; 疑问句..文言中的疑问句;一般要用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⑴; 用疑问代词提出问题..⑵; 用疑问语气词提出问题..5; 变式句..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四种情况:⑴;主谓倒装句..⑵;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①; 凝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②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③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⑶定语后置..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置于中心语之后..⑷;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些则置后作补语..五;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翻译文言文的原则是“准”、“达”、“雅”..所谓“准”;就是指译文的准确无误;不误解;不漏译;不增译..所谓“达”;就是指译文的顺畅;无语病;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和习惯..所谓“雅”;就是指译文的优美自然;符合原文语言特色;文笔优美、生动;富于表现力..翻译的十种方法: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2、删..删去不译的词..如发语词、补足音节的虚词等..3、补..补出省略成分..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在翻译时;有时句子的词序需要调整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结构后置等6、选..有些多义词;根据语境选取适当的词..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和通假字..8、意..意译..初中生对文言文最好是直译;但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和引申等意义;直译会不明确;应用意译..9、缩..文言文中有些句子;为了增强气势;故意用了繁笔;翻译时可将其意思凝缩..10、扩..一是文言文中单音词扩为双音词或多音词;二是对一些言简意赅的句子;翻译时;要扩展其内容;才能把意思表达清楚..关于翻译文的方法;可按下面的顺口溜记忆: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语句..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倒装成分位置译;被动省略译规律..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可归结为增、调、留、换四字..第一;赠..古代汉语同现代汉语一样;为了使语言精炼简洁;都有省略现象;而且比现代汉语更为普遍..从省略的方式说;有承前省;蒙后省和对话省;从省略的内容来说;既可是主语、谓语、宾语;又可以是介词词根..我们阅读文言文时;遇到这种省略情况;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出来;以便正确理解文意..在古代汉语中;量词较之临近的数词;是一种很不发达的词类;动量词在先秦不存在;物量词也不多见;现代汉语又是量词很丰富的一种语言..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要找出相应的量词补充进去..第二;调..古代汉语词序有些特殊的规律;诸如宾语前置、定语和状语后置、主语倒装等..翻译这些句子时;如果仍然按原文的词序;就容易使人费解;产生歧义;造成理解错误..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古今汉语词序变化的规律;对原文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词序特点;这就是“调”..文言文;尤其是韵文中;常有一种“倒文”的语言现象..这种倒文或“语急而文倒”;或“倒文以协韵”..我们阅读古文时;遇到“倒文”这种语言现象;就必须根据内容;颠倒过来进行翻译..第三;留..“留” 即保留原文不译;如国名、地名、人名、官名、朝代名、帝号;以及某些典章制度的名称和度量衡标准等;均不译..一些基本词汇;如“人”、“手”、“山”、“水”、“牛”等反映自然界中常见的事物;古今意义相同;翻译时保留不译..如果不是基本词;但今天仍沿用的一些词语;也不必翻译..此外;古人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常引用诗句、民谣、格言、谚语进入自己的作品之中..例如:“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三峡;这句民谣就保留不译;否则就会失去引诗所特有的韵味..第四;换..汉语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许多文言单音词不能在现代汉语中灵活运用;只能充当双音词的一个词素;翻译时就要用现代汉语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语去替换文言词语;这就是“换”..例如:“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这里除了帝号“燕王” 和方位词“上” 无需更易而外;其余都要换用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或相当的词;译作:“我曾经跟你在边境上会见燕王”..以上所说的“增”、“调”、“留”、“换”的翻译方法;不是各自独立的;在具体翻译过程中;它们是相互关联;交并运用的;不能截然分开..六;掌握文言文翻译技巧..在翻译时;除了掌握以上四种方法外;还要掌握一点技巧..第一;对句中的字、词、句进行充分想象..这种想象就是要调动平时的积累..一是对字词的不同用法的想象..如翻译“君无尤焉”一句中的“焉”字之前;可把句末“焉”的各种用法作一比较;一个个的淘汰;然后确定一个译出后合乎原文意思的用法..处在句末的“焉”;一般讲;一是疑问句中作疑问语气词;但这句不是疑问句;故否一也;二是作形容词尾;但是;“尤”是“责怪”之意;动词;故否二也;三是句末作兼词;但此句不需要作兼词后的介词引出名词或代词;故否三也;四是作代词..此句中“焉”字若译成代词“他们”;就恰与全句的意思统一了..二是对各种句式的充分想象..以“莫之死”为例;此句句首用了无定代词“莫”;而且宾语是代词“之”;故此句是一个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句子;那么;这句话就应先译成“莫死之”..再来作第二步;这个“死”是自动词;不能支配宾语“之”..想一下;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是处动用法还是为动用法;逐一考虑;是为动用法;故这句可译为“没有谁为他们死”;这样;译出的意思与全文就统一了..第二;要学会运用一些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进行分析..有些句子;我们只有通过语法分析;才能正确地理解;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如“则疾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句中“疾”是“憎恨”之意;如果把“疾视” 放在一起;就译成了“憎恨看”;这显然不通..那么;就应将“疾” 后的整个结构作为“疾” 的宾语;即憎恨的对象;再来解剖这个“对象”;即“疾” 的宾语是“视其长上之死而不救”;但要注意;“视” 的宾语只是“其长上之死”;这里;“视其长上之死”与“不救”是通过“而”连接的两种“行为”..再看“视”的宾语;“其长上之死”;这是一个主谓短语作“视”的宾语;故“之”就是一个取消句子独立性的助词了..经过这样逐字分析;这一句就可译为“恨他们看着他们的长官战死而不去救护”..再把这句译文放到全文中去看;意思也就与全文统一了;故此时可以放心地肯定自己的译文了..由上观之;我们无论是对字、词、句式的想象;还是对句子结构的语法分析;都要以平时对文言文基础知识和翻译技能的积累为前提..因此;我们平时就要下苦功夫记。
部编版小升初暑假衔接讲义文言文入门含同步练习含答案份打包省比赛获奖教案
授课类型文言文入门(一)教学目标初步学习初中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教学内容【导入】文言趣事1、某甲,初从文,三年科举不中;遂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
后学医,有所成。
自撰一良方,服之,卒!2、车胤囊荧读书,孙康映雪读书。
一日,康往拜胤,不遇,问何往,门者曰:“出外捉萤火虫去了。
”已而胤答拜康,见康闲立庭中,问:“何不读书?”康曰:“我看今日这天,不像要下雪的。
”3、有叫卖糕者,声甚哑,人问其故,曰:“我饿耳。
”又问:“既饿,何不食糕?”曰:“是馊也。
”(两曰皆低声而说)4、有富翁同友远出,泊舟江中。
偶散步上岸,见壁间题“江心赋”三字,错认“赋”字为“贼”字,惊欲走匿。
友问故,指曰:“此处有贼。
”友曰:“赋也,非贼也。
”其人曰:“赋(富)便赋了,终是有些贼形。
”——(明)浮白主人辑《笑林》【知识梳理】中考考查的文言虚词有哪些?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断句);二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句子结构);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综合)。
两前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读);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结构);③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识记);④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运用)。
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虚词的活用)。
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
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
【文言文虚词】为便于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总结。
文言文语学习基础入门1275
谅 纳衿 ?心殿,意不容置喙(谓不听人声言。
针含英咀华(喻琢、会文之要与精神。
心,默地险雄(勇,知难而上)熨贴开源截(增入,用节省。
三、以次填下各句横处之语,至当之一者。
)] [一物必新陈代谢,细菌又非也。
[二]欲成此课题之实验研,须三年[三]发稿视,所有者皆以朱笔改,有数处不改。
A。
何尝略似,未必略几?心殿,何尝略几心.未必体似四、下句中,加言用当者一句是。
)今A。
,中学生文中错字俯拾即是,变此为语文学之务一。
曾几何时郎。
,十年寒窗厉,到头终,见成之稿纸难为铅字,其心甚苦。
心殿。
某市教委删了中学生守中“俭”与“谦”之义,为人议者,褒贬不一。
于人代会上心。
,人咸以为,名正言顺大府应于野教之下。
五、下句中,语意明、无语病之一句为。
)A .在北京举矣古埃及第一物郭,此郭有143件埃及宝级文集也都。
明春日。
,以北京为商界级拳王性逐,此不能使人大饱眼福,还将载史之史。
心殿,美术监局昨发之谓京师市舄、游履之最新最督抽查也,抽样中率分为63.与46 9%.6%。
心,为择中熊猫之饲养员,洛山矾动物园甚是难,以言争中国熊猫之饲养员实太多矣。
六.下诸句与文接得第一句是。
)鸽为此城之精。
其眼,收了多少密乎??A .其为惟一之瞰此都邑之生物,有谁看此城有之看得清晰之切乎??每日晨,有多少鸽自霖之屋上飞!日日朝。
,有多少鸽自霖之屋上飞!其为惟一之瞰此城之生,有谁看此城有之看得清和真??心殿,其为惟一之瞰此都邑之生物,每日晨,有多少鸽自霖之屋上飞!有谁看此城有之看得清和真??每旦心。
,有多少鸽自霖之屋上飞!有谁看此城有之看得清和真??其为惟一之瞰此城之生。
俟:1.B 2C(A.判:分别;鸿沟:古者运河,在今河南,秦为楚汉分之一水,比物之间。
形容分明,分别甚明。
?.儆:使人警,不犯非;效:效,取法;尤:过。
指处一奸或一恶,以警其学为恶者。
心.铤:疾走者;走险:赴险处。
谓于无路之时而动。
截一节。
3.C俯拾即是4.A(:但俯而取,处处皆是。
短篇文言文
短篇文言文
范文一:
我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难免会遇到一些短篇文言文。
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语言之美,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部分。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短篇文言文呢?
首先,我们需要掌握好文言文的基本语言规则。
在阅读短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些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比如“夫”、“乃”、“之”等等。
同时,还需要注意文言文的语调和声调,这样才能正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其次,我们需要对短篇文言文进行分析。
在分析短篇文言文时,首先要看清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其次,要关注一些关键词和句子,从中寻找文章的重点和亮点。
最后,还需要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意义。
最后,我们需要通过多读多背,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在学习短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们可以多读一些名篇或经典故事,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同时,还可以多背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诗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重点:掌握文言文基本语言规则、分析短篇文言文、多读多背
用词分析:文章用词较为简单易懂,堪称是文言文入门级别的
指南。
同时该篇文章也采用了一些文言词汇和句式,比如“夫”、“乃”、“之”等等,体现了文言文的独特之处。
《文言文入门》课件
把握文言文段落的结构
总结词
段落结构是理解文言文的重要环节,有 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思路和逻辑关系。
VS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段落时,要特别注意段落的 开头、结尾和过渡部分,理解段落内部的 层次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注意段落中句 子的排列和组合方式,以更好地把握段落 的结构和主题思想。
理解文言文篇章的主题思想
文言文语法
词类活用
指某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中临时改变其 基本功能和词性。例如名词用作动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等。掌握词类活用 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之一。
特殊句式
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等。这 些句式在文言文中比较常见,了解其 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和逻辑关系。
文言文修辞手法
对偶
指用结构相同、意义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意思,增强语 言的表现力和节奏感。在文言文中,对偶是一种常见的修辞 手法。
详细描述
选择适合学生水平的主题或题目,要求他们运用文言文 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和精炼性 ,以及文章的结构和条理。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现 个人风格,同时注意纠正语法错误和表达不准确之处。
THANKS
感谢观看
总结词
理解篇章主题思想是文言文阅读的最终目的,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详细描述
在阅读文言文篇章时,要特别注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同时,要注意文章中各个段落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以更好地把握整个篇章的主题 思想。此外,要注意文言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如借景抒情、寓言叙事等,以更好地理
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主题思想。
04
文言文翻译技巧
直译与意译
直译
按照原文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 翻译,尽量保留原文的表达方式 。
专题01 《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梳理)-2024-2025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学习宝典
专题0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之《世说新语》二则『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借助注释疏通文意,识记重点文言字词,感知人物形象;2.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以及详略得当的处理材料的方式;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方正,学习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文本解读】一、助读资料1.文题解读“咏雪”即歌咏白雪,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揭示了文章的线索。
“陈太丘与友期行”,即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宋武帝刘裕之侄,袭封临川王。
他爱好文学,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组织文人编写《世说新语》。
3.知识链接《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又名《世语》,由刘义庆组织编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全书原8卷,今传本3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主要记述了自汉末到东晋时期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鲁迅称之为“名士底教科书”。
志人小说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指魏晋六朝时期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人物传闻逸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逸事小说。
代表作为《世说新语》。
志人小说有以下几方面的艺术特点:①以真人真事为描写对象;②篇幅简短;③善于运用典型细节描写和对比衬托手法,突出刻画人物某一方面的性格特征;④语言简练朴素、生动优美,言简意丰。
二、基础知识(一)通假字(二)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三)词类活用(四)特殊句式三、主题思想《咏雪》通过写谢太傅在家中与子侄辈咏雪一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同时也透出一种家庭生活的雅趣和文化的传承。
《陈太丘与友期行》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了他小小年纪就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同时也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四、写作特色《咏雪》叙事简约,意蕴含蓄。
本文篇幅简短,语言精练,只是客观地将谢家儿女咏雪一事的始末写出,作者没有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是在最后补叙了谢道韫的身份,但作者的情感倾向却蕴含在叙事中。
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
中文文章: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一、概述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典书籍蕴含丰富的思想和智慧,对于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展开深入探讨,探寻其中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二、选择经典书籍在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的过程中,选择优质的经典书籍至关重要。
经典书籍不仅包含深刻的思想,更能够帮助学习者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表达方式。
对于初学者来说,推荐的经典书籍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
这些书籍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语言通俗易懂,适合中年人入门学习。
三、学习方法和技巧针对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的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学习方法和技巧:1. 多读经典书籍,建立语感。
通过反复阅读经典书籍,逐渐建立对文言文的语感,熟悉其中的词汇和语法结构。
2. 注重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学习文言文,重点在于理解古代词语的含义和句子的结构。
中年人可以通过注释和解释,逐步理解古文的内涵。
3. 参考注释和翻译版本。
在阅读经典书籍时,中年人可以借助现代注释和翻译版本,帮助理解古文的含义和意境。
4. 培养写作习惯。
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理解能力,更需要练习写作。
中年人可以通过模仿古文风格,逐步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总结回顾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不仅是一项学习任务,更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探索和传承。
通过选择优质的经典书籍,并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中年人可以逐步掌握文言文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不断总结和回顾学习成果,可以帮助中年人全面、深刻地理解经典书籍所蕴含的思想和智慧。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我的文章写手,我深信中年人学文言文入门读本经典书籍,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更能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言文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理解和传承。
希望中年人能够珍惜这一学习机会,努力掌握文言文的精髓,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文言文启蒙
文言文启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它包括对文言文语法、词汇、句式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文言文启蒙的学习方法:学习语法:文言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如词类、句子结构、语序等。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篇章,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
积累词汇:文言文词汇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积累一些基本的文言文词汇,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篇章,了解文言文的词汇特点。
学习句式:文言文的句式与现代汉语也有很大的不同,因此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句式知识,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篇章,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理解文意: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词汇和句式知识后,需要理解文言文的文意。
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篇章,了解文言文的基本含义和表达方式。
总之,文言文启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需要不断积累知识和实践经验。
通过多读、多写、多听、多练等方式,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浅议初一文言文入门教学
梳 理 出 来 的 问 题 _ 一提 出来 , 后 请学 生 . 然 讨论 , 引导 学 生 解 决 问题 。 这种 做 法 , 大 极 教 学 中 , 发 现 大 多 数 的 学 生 都 有 以 下 的 式 ” 我 的教 学 让 学 生在 应 试 上 收 到 一点 成 效 , 地 调 动 了学 生 的 积 极 性 。 心 理障 碍 , 些 心 理 因 素 导 致 了他 们 的 文 但 忽 略 了学 生 的 主 体 性 , 就 成 了一 种 逼 3 3 立足 课堂 , 这 这 . 知识 外延伸 言文 阅 读 出 现 “ 点 ” 盲 。 迫性学习。 因而 初 中 学 生 由 初 一 开 始 就 普 课 堂 教 学 是 整 个 语 文 教 学 的 核 心 部 遍对 文 言 文 产生 畏 惧 感 , 起 来 没 兴 趣 , 学 这 分 。 们 只 是 把 目光 放 在 课 堂 教 学 上 是 不 我 样 就 为 初 二 、 三 、 中的 文 言 文 教学 带 来 初 高 些 崇 尚实 际 的 学 生 打 一 开 始 就 对 文 极 大 的 困 难 。 因此 , 们 一 定 要在 初一 的 起 我 言 文 存 有 误 解 , 本 不 知 道 学 习 文 言 文 有 点 教 学 上 改 变 教 学 方 法 , 训 练 学 生 的 能 根 以 什 么 作 用 ? 们 认 为 在 日常 生 活 中 学 诗 歌 力 为 主 。 初 语 ” 大 纲 中 明确 了 一 点 要 求 他 “ 新 还有 一 定 的 用处 , 文言 文 又 用 不 着 , 为 “ 学 生 多 读 , 读 诵 读 , 养 学 生 对 文 言 但 认 让 通 培 是没有多大价值 , 样就对文言 文的学习 这 词 语 、 言 句 式 的 敏 锐 的 感受 ”, 据 这 一 文 根 有 一种 抵 抗 心 理 。 点 我采 取 了引 导学 生 预 习、 阅读 , 自己 先 初
文言文入门
南宁十八中 纪子婷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1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 实, 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达” (表意明确,语言通畅, 语气不走样。) “雅” (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 现代汉语 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 准确地表达 出来。)
2
3பைடு நூலகம்
文言文九字翻译法
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 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6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7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与通假 字 8固(固定格式的固定译法) 9意译(文言文中的比喻、借代、引申, 直译不通,用意译)
谢谢!
Thanks!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方法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写照和传承,是先贤为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
凝练简约的文字、独具匠心的布局,深邃的思想、审美的情趣、价值的认同,都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价值。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在各版本教材中的数量较少,以现行教材为例,人教版教材共选人4篇,北师大版教材共选人14篇,其中小古文居多。
目前小学文言文教学诟病颇多,具体表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教导什么”的阶段性教学目标未明。
课程标准中,除了“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之外,对文言文教学没有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
文言文小学阶段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导致了课堂教学深浅不一,深的语辞篇章一股脑儿塞,浅的读读背背而已。
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目标到底如何定位?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长崔峦老师说道,“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意在彰显小学与初中的贯通”,这给我们提供更多了把握住小学阶段文言文目标的思路。
首都师范大学刘占泉教授,在《文言教学的思考及建议》中,今昔了20世纪后期50多年来的文言教学改革后,把高中毕业前的文言文自学分为“启蒙运动一入门一提升”三个阶段。
小学中低学段,应当订为“启蒙运动”阶段,以“初步累积文言语感、初识文言常用字和大致介绍一些古代文化常识为主要任务”,进一步明晰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
第二,“怎么教”的失却与偏颇。
《语文课程标准》中表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往往偏颇一边,有的陷于指着“章句”的泥潭——逐字逐句译者,字句全面落实,教法呆板单调,课堂气氛乏味,丢向了学生自学文言文最初的热情火花;有的'沉醉在图形“清议”的讲堂,高度关注诗句中的情感、价值观,高度关注人文内涵,大量开拓,无度挖掘,课堂虽激情舞动,但学生云里雾里,语言根基不牢,修完后,念不好也腰不下来;有的课堂,为了减少学生的兴趣,大量地播出动画片,为了某一观点进行辩论,小讲故事,课似乎热闹非凡,但文言文理应的古韵古味被毁坏了。
小古文学习方法
文言文学习方法沈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邹春艳文言文学习方法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好文言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对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如何学习文言文呢?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一、学习掌握文言文基础知识。
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包括: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特殊句式。
其中,文言实词又包括五个方面:①古今异义。
语言是演变的,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有些词汇古今没有什么变化;有些词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还有些词在演变的过程中词义出现了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的现象,成为了古今异义词。
②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的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
把握一词多义,需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③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语素合成,而用意却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的复词。
④通假字。
包括通用、假借和古今字。
其基本规律是“同音代替”。
在学习过程中,当我们用一个实词的常见义项不能合理地解释,而恰恰又能找到一个形近或音同的词可以合情合理地解释时,这个字便是通假字。
辨别通加字不重要,关键是能合理的解释,使上下文文意贯通。
⑤词类活用。
包括:名词活用作状语;名词活用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和为动用法。
文言特殊句式也可分为五大类: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疑问句。
其中倒装句又可分为主谓倒装句、宾语前臵句、定语后臵句、状语后臵句。
掌握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文章。
二、了解运用文言文翻译方法。
文言文翻译一般以“信、达、雅”作为翻译的原则。
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也就是不“走样”。
“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没有语病。
“雅”,就是进而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文笔优美。
就高中生而言,一般只要求做到前两点即可。
文言文翻译方法一般有直译、意译两种。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入门学习篇目
初中文言文入门学习篇目一、欲速则不达【原文】子夏为吕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子夏为.吕父宰()无欲.速()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3.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领悟的道理。
【课后整理】用现代汉语写出整篇短文的意思。
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原文】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子路不对.()女奚.不曰()问孔子于.子路()其.为人也()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这段文字表现了孔子怎样的为人态度?【课后整理】用现代汉语写出整篇短文的意思。
三、人不可以无耻【原文】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人不可以无耻.()不耻.不若人()耻之于.人大矣()问孔子于.子路(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无耻之耻,无耻矣。
3.孟子认为,具有羞耻之心有什么好处?【课后整理】用现代汉语写出整篇短文的意思。
四、万事莫贵于义【原文】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
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
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
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于义于其身也。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何故.()是.贵于义于其身也()万事莫贵.于义()是贵于义于.其身也()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的意思。
杀子之.身()子为之.乎()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万事莫贵于义。
4.你知道历史上有哪些文人志士用他们的行动证明了“万事莫贵于义”的道理了吗?【课后整理】用现代汉语写出整篇短文的意思。
文言文入门诗经赏析与学习
文言文入门诗经赏析与学习【前言】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上,文言文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是该国特有的文字表达方式。
其中,诗经则是最为代表性的文学作品之一,掌握好从这里学习文言文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文旨在向初学者介绍诗经的基本背景和欣赏方法,提供指导,帮助读者更好地入门文言文,领略文言文的魅力。
【背景】诗经原名《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歌的内容来源于西周的民间诗歌。
其按照风、雅、颂、赋四个部分划分,全书共305篇。
它被誉为“诗的鼻祖”,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之一。
【欣赏方法】1. 善于理解上下文。
阅读文言文需要考虑全文的背景和语境,理解语言使用的目的和含义,同时还要考虑关键词汇的用法。
2. 通读全文,把握大意。
读懂整篇诗篇的大致内容有助于理解内容和挖掘诗篇的深层含义。
3. 了解诗篇的背景和作者。
学习诗篇需要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这些对于理解诗篇的情感表达和感悟很有帮助。
4. 理解诗篇的结构。
阅读诗篇需要注意其整体结构、章节划分、押韵、平仄等方面,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容。
5. 多练习感受诗篇的情感表达。
学习文言文需要逐渐培养对于古代诗歌表达方式的敏感度,多读多思,才能在欣赏文言文方面达到更高的水平。
【诗经欣赏】1.《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全诗共21字,用意十分简单,赞美了淑女的美貌,暗示了丽质天成的古代女子时来运转,不过仅仅作为一首赞美女性之美的诗篇而已,其中的细思和深层次要求读者有更深挖掘的能力。
2.《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全诗为16字,展现了出走和离别的情感,使用了一些象征性的修辞手法,由简入繁,质朴典雅。
【总结】细读古诗,领略典雅之境。
文言文的精髓在于深度和内涵,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欣赏,还要深入发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诗经是一本宝库,内涵深刻,涵盖广泛,通过运用以上的欣赏方法,我们可以得到更深入的体验和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学习文言文一、文言文与白话文也许现在很多人都弄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别到底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
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
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
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天读起来也不那么容易,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始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根据新课标要求,学习初中文言文,主要从以下四点入手:①把握文言实词和重点虚词的意义;②理解、翻译文言语句;③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在联系、内容、写作方法、技巧;④积累、背诵文中重点语句、段落,背诵80篇文言诗词。
学习时,是由“解词——串意——顺意”三步完成的。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充分利用课本注释、工具书圈点勾画理解词义,翻译语句(附示例一);(2)理解字词时用归纳法和比较法,即将一课中或每课中的某一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通假字或虚词的不同用法加以归纳、比较,以增加记忆(附示例二);(3)理解文意的普遍联系法,即在学习中要联系前后文,联系多个段落,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内在条理,弄清全文大意。
如果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心中只有一些支离破碎的字、词、句,就很难记得牢、理解得透。
因此,只有从全文整体去对待个别的字、词、句,做到字不离句,句不离篇,联系语境揣摩,才能把握住并吃透全文。
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这是普遍联系法的要领。
(4)了解主要文言句式。
文言句式有四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还有固定句式,每种都有几种不同形式,了解这些形式,便于记忆和理解。
(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边读边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
一,学习文言实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在文言文中,实词的数量比虚词多得多,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多掌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只有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对文言词语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才有可能比较顺利地阅读文言文。
学习文言实词,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区别古今词义的异同。
?汉语从右代发展到今天,词义不断演变,其中一些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中极少一部分的意义,古今意义没有什么变化,这类词对于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会造成什么困难。
但另外有一些词语,文言文中虽然常用,但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今词义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词义的扩大。
?词义扩大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使原义成为新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秋”,指由一个季节扩大到指全年;“睡”指由坐着打瞌睡扩大到指睡眠。
?(2),词义的缩小。
?词义缩小是指词义所反映客观事物的范围缩小,即由整体到部分,由宽泛到狭窄,使新义成为原义外延的一部分。
例如:“丈夫”,古代泛指男子汉,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现在,“丈夫”专指女子的配偶。
“臭(xiù)”,由泛指所有气味到专指秽气。
“汤”由泛指热水、开水到专指菜汤、肉汤等。
?(3),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变为指乙事物。
如“学者”,古代指“求学的人”,如“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游褒禅山汪》),现在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小姐”,古代指对末出嫁的女子或有权势人家的末出嫁的女子,现在,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其意义基本上变成了指有不正当行为的女子。
如果你称呼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为小姐,那么,这位小姐会很生气的向你瞪白眼,以示她不是小姐。
?(4),词义的褒贬色彩发生了变化。
例如,“谤”,古代指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是个中性词。
如“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现在,“谤”用于诽谤,指无中生有地说别人的坏话,是个贬义词。
?以上四种情况,是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类型。
大量的古今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差别的词的存在,是文言文学习的主要障碍。
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结合学习文言作品,有目的、有计划、按要求地掌握一批文言常用词的常用义。
?2,注意区分古今汉语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现代汉语中复音词占绝大多数,而文言中则以单音词为主,因此,我们在文言文阅读中,不要把文言中的双音节词误认为是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
例如,“非常之观,常在于险处”(《游褒禅山》)中的“非常”,古义是两个词:不同一般。
而今义则是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
另外,也不要把文言中的复音词分开来解释。
例如:“日暮,所击杀无虑百十人”(《冯婉贞》)中的“无虑”是个联绵词,意思是“大概”、“大略”之义,这个意思与“无”、“虑”二字毫无关系,不能拆开来讲。
?3,要注意古代汉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也有一词多义现象。
如果我们只懂得一个多义词的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在阅读文言文时便轻易拿一种或者两种意义去文释,就有可能产生理解上的错误。
为了避免出现错误,我们要有意识地作好知识积累和整理工作。
我们的教科书中,每篇文言课文后面都有这方便的练习题,这是帮助我们作积累和整理工作,必须认真完成,千万不可忽视。
词义积累多了,遇到多义词就可以比较准确地选择义项了。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关于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方面的知识。
每个词都有它本来的意思,即本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新产生的意义就是它的引申意义。
如:“妻”,古义就是用手去抓住一个女子,今义则是指男子的配偶。
“孙”,古义表示我的儿子的儿子一直排下去,代代相传,今义则指儿子的儿子。
?4,要注意通假字现象。
?古字通假是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在古代,因为音同或者音近的关系,一些字往往同其他一些字通用,这种文字在使用中互相代替的现象叫做“通假”字。
“通”是通用;“假”是借用。
识别通假字不是一件易事,时代越早的文言文,通假字的阅读就越困难。
对于初学者来说,掌握通假字的办法就是多读文言作品,多查字典,作好知识的积累工作。
?二,学习文言虚词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代词。
虚词的词汇意义比较抽象,但是,它有表达语气、组织实词等多种语法功能。
文言虚词,特别是常用虚词在文言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用法比较灵活。
阅读文言文,要善于辨析虚词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完整的理解文章的意思。
如果把虚词理解错了,就会影响到对整个句子乃至通篇文章的理解。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便的问题。
?1,分清实词和虚词。
?文言虚词大多是由实词虚化而成的。
例如,“所”的基本意义是“处所”,后来引申为表示“……的地方”或者“……的人”,作结构助词。
又如,“之”的基本意义是“往”,后来虚化为代词、助词、语气词等,成为用得最多的虚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作代词用。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主谓的独立性,动词,往。
起拼凑语气的作用。
从上面的一些例子可以知道,某个词是实词还是虚词,要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确定,其基本原则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2,了解古今虚词的差异。
?古今完全不同的虚词,我们只要掌握它们在古代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如《六国论》“而以六国破亡之颠故事”中的“故事”,但是,有些虚词,古今都用它,如《六国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中的“颠覆”。
这就需要我们特别注意它们之间的不同,要用分析的眼光去逐字审阅,不要以今律古。
?3,辨析同一虚词的不同用法。
?文言虚词使用频率高,用法灵活多变,一个虚词往往兼有多种词性,表达多种语法关系,如“而”,可以作连词用;也可以作代词用。
作连词用可以表示并列关系,可以表示偏正关系,可以表示承接关系,可以表示递进关系,还可以表示转折关系。
?4,体察虚词表达的不同语气。
?古人称虚词为“辞”、“语辞”、“语助”,可见,虚词在表达语气方便的重要。
一段文言文,如果没有虚词连缀其中,就会丢掉“性情”,失去活力。
若不用虚词,就表达不出说话人在表面上的自谦中隐含的抱怨和得意之情。
学习文言文,我们要反复吟咏,体察虚词所表达的语气,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如:“夫”、“盖”常表示发语,“者”常表示提顿,“得无”、“无乃”常表示推测、反问等。
常用的文言虚词只有几十个。
越是常用的虚词,用法往往越是灵活。
如果确实掌握了它们的意义和用法,阅读时就可以扫除虚词方便的一大障碍。
?三,掌握词类的活用现象。
?文言中有些实词在句子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词的词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是词的活用。
如果一个词已经活用成了别的词,我们还按其原来的用法去解释,就会讲不通。
因此,掌握词类活用的基本规律,结合具体语镜,分析其用法和理解其意义,对我们学习文言文来说是很重要的。
词类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形容词、名词用作有“使”、“令”意义的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宾语,但这种情况较少。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在中古以后就改变了读音,例如:“晋侯饮(yìn)赵盾酒”,这就与及物动词的其他用法区别开来了,但并不能一概而论。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这是指形容词、名词用作有“认为”、“以为”意义的动词,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3,?名词用作动词。
?名词活用作动词后,就具有动词的语法特点,不再表示人或物,而是表示与这个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
《鸿门宴》)。
名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属于名词用如动词,在古代汉语中,名词作使动、意动的较少,但用着一般动词的则相当普遍。
在古代汉语中,方位名词也常作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