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统计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基本核算表、国民经济账户和附属表三部分构成。基本核算表包括国内生产总值表、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表和资产负债表。

生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以下三部分:

第一,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第二,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第三,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不论是对外提供的货物还是自产自用的货物,而服务的生产,则基本上限于对外提供的部分,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则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的自给性服务是指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如清扫、做饭、照顾老人、教育儿童等等。)消费范围

生产范围决定消费范围,用于最终消费的货物和服务只能是生产范围内所包括的货物和服务。生产范围包括所有货物的生产和除住户成员为本住户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之外的所有服务的生产,从而消费范围也限于包括在上述生产范围内的货物和服务。

资产范围

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产是根据所有权的原则界定的经济资产,也就是说,资产必须为某个或某些单位所拥有,其所有者因持有或使用它们而获得经济利益。根据这个定义,金融资产和由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固定资产、存货等,以及某些不是经过生产过程创造出来的自然产生的资产(如土地、矿藏、森林、水资源资产等),只要某个或某些单位对这些资产有效地行使所有权,并能够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都属于资产范畴。资产范围中不包括诸如大气或公海等无法有效地行使所有权的那些自然资源与环境,以及尚未发现或难以利用的矿藏,即一定时期内,鉴于它们本身的状况和现有的技术不能为其所有者带来任何经济利益的资源与环境。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核算原则

1、权责发生制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的记录时间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来确定的,即交易

在债权债务发生、转移或取消的时间记录。这一原则适用于各种交易,包括同一机

构部门内部的交易。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

应的收入与支付发生时记录。

2、估价原则

在国民经济核算中,各种交易、资产和负债的记录价格,遵循以下规定,凡发生货

币支付的交易,都按交易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来估价;没有发生货币

支付的交易,如同一机构单位内部的交易(如自制设备、自给性消费等),按市场

上相同货物和服务的市场价格或按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来估价。一般来说,货物和服

务产出按生产者价格估价;大多数货物和服务的使用(如中间消耗、固定资产形成

和最终消费)按购买者价格估价。固定资产存量按编制资产负债表时的现价估价,而不是按原购置价格估价。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作用及影响

一、国民经济核算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二、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依据

三、国民经济核算是制定和检验国民经济计划的科学方法

四、国民经济核算是微观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国民经济核算是协调经济统计数据的重要手段

计算公式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净收入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折旧

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间接税

2.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经济产业的结构分类之一。

三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不尽一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我国的三产业划分是: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1]

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

3.固定资本消耗

固定资本消耗是指固定资产在当期生产过程中的消耗。它是生产过程的投入价值,从资产存量角度看则代表固定资产在核算期内因正常陈旧和损坏而形成的价值减少,因而表现为固定资产价值的负增加即固定资本负形成。

4.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计算方法

生产法计算GDP

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收入法计算GDP

GDP =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GDP=生产要素的收入+非生产要素的收入)

支出法计算GDP

GDP = C + I + G +(X-M)

5.产业部门分类依据

产业部门划分是从生产角度对交易者所进行的分类。它与货物和服务流量相联系,涉及的是生产单位,即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的基层单位。而基层单位通常是指有一定的场所,生产同质产品或提供劳务,即在一个地点从事一种生产活动的企事业单位。从概念上讲,它强调的是经济活动的性质、成本结构和生产技术的同质性。产业部门是所有同

质性的基层单位的集合。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所有常住基层单位划分为20个产业部门,并对这些行业进行了三次产业划分.

6.最终产品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就称为最终产品。

其内容包括:一定时期(年)个人消费品、公共消费品、用作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品、用于增加储备的产品、用于国防的产品和净出口的产品。最终产品严格定义为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在实际应用中,又将最终产品分为个人最终消费品和集体消费品。

7.中间投入

中间投入(也称中间产品或中间消耗):是一定时期内所有常驻单位在生产或提供货物与服务活动过程中,消耗和转换的所有非固定资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中间投入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8.金融业总产出

金融业的总产出包括银行业总产出、保险业总产出、证券业总产出和其他金融活动总产出。(银行业总产出等于银行企业总产出加上银行业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法人单位总产出)

9.拉式指数

德国经济统计学家拉斯贝尔斯于1864年提出了把销售量固定在基期的价格指数,该方法后来被推广到其他各种综合指数的计算。习惯上,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水平上所编制的综合指数统称为拉氏指数,又称为“基期加权综合指数”。

如在计算价格综合指数时,以基期的产量或销售量作为同度量因素;在计算销售量综合指数时,也以基期价格作为同度量因素,具体如下:

产量或销售量综合指数:K̅Q=∑P0Q1

∑P0Q0

价格综合指数:K̅P=∑P10Q0

∑P0Q0

拉氏指数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可以消除权数变动对指数的影响,从而使不同时期的指数具有可比性。

10.经济活动人口

经济活动人口是指所有年龄在16岁及以上,在一定时期内为各种经济生产和服务活动提供劳动力供给的人口。这些人被视为实际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也称为现实的人力资源。它处于就业或失业的状态,是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之和。

11.货币口径

我国M1层次的货币口径是:流通中现金+可开支票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

12.恩格尔定律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