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石灰吟
最新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
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石灰吟明代:于谦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赏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
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
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扩展阅读:于谦的经典古诗1.《岳忠武王祠》年代:明/作者:于谦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大概是讲述了于谦小时候就立下志向,长大后更加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一个正直廉洁、刚强坚毅的忠臣。
石灰吟古诗作者介绍于谦(1398— 1449),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宣德五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所俘,郕王朱祁钰即位,石亨等诬陷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我在无人问津的地方,独自守着一堆经历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们好像对我说:“别看你现在只是个破石头,没有什么用处,可将来你会成为珍贵的砚台或者是精美的工艺品啊!”我听了它们的鼓励,便毫不犹豫地把石块放到烈火中去煅烧,任凭它们在熊熊烈焰中烧得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当我的肉体被烧成灰烬时,我的灵魂仍然像白玉一般纯洁,会一直保持自己的节操,绝不会象那些身居高位、不能保持自己节操的人,在人世间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这首诗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为国尽忠的思想感情。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石灰吟》则是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石灰吟》是宋代诗人于谦的作品。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生平简介于谦(1398— 1449),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宣德五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所俘,郕王朱祁钰即位,擢兵部尚书。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6、《古诗三首之石灰吟》
总结
这首诗仅仅只是讲了石灰吗?
不是,这首借石灰来表达诗人不畏艰 难、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 在人间的追求,(托物言志)
扩展延伸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jué
yí hùndùn
【明】于 谦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是夸张手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都。
若等闲:好像平常事一样。 若,好像。等闲,平常,轻松。
纵然粉身碎骨也毫不 害怕,只要能将清白 留在人间。
清白:双关语,既指石灰岩经烧 制后成为白色的石灰,也象征正直不阿的人品。
这首古诗体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
混沌(hùn dùn):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 这里指大地。 乌金:指煤炭。 阳和: 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热能。 意最深: 有深层的情意。 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 爝(jué)火燃回春浩浩: 就象春回大地一般。 鼎彝(yí): 烹饪工具。
元: 依赖。
生成力: 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民族英雄。但仅在被俘的英宗皇帝平
安南归后重登皇位的第六天,就被诬
陷而死。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
【明】于 谦
经过千万次锤凿才从 深山里开采出来,烈 火焚烧的炼制也好像 法。 是平常的事情。
吟:古代诗歌体裁 的一种名称。
•16 、古诗三首
•
<<石灰吟>
<<石灰吟>>
五年级第一学期语文古诗诵读——《出塞(其一)》《石灰吟》
作者简介
于谦:1394-1453,字廷益, 钱塘人。永乐进士。宣德时,官至 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大理寺少卿。 代宗即位,拜兵部尚书,加少保。
英宗复辟,被害。万历忠,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 • • • • • • •
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头是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 烈火焚烧若等闲 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全不怕 就算粉身碎骨都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抗匈名将的 怀念,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 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首句从 秦汉时的月色和关塞写起,点名月色、关塞依 旧,但时光流逝,朝代变迁,长期边防战争给 人民和将士带来无限灾难与痛苦。在描写景物 中,给予了深厚的感情。后两句采用以古讽今 的手法,借古代名将来讽刺当今边将的无能, 语意含蓄,情感深沉。诗中充满关心国家安危 的爱国激情。
王昌龄(698-757), 字少伯,长安(今属西 安市)人。开元十五年 中进士,历任汜水尉、 校书郎,天宝元年 贬江宁丞,天宝七年又 贬为龙标尉,世称王江 宁或王龙标。安史之乱, 他避乱回乡,被刺史闾 丘晓所杀。
重点词语
出 塞(其一) 【唐】王昌龄
秦:秦朝 汉:汉朝
出塞:乐府旧题。 塞,边塞。出塞, 就是到边防线上 去戍守边疆。
关:边 使 教
明 长 龙 胡
月 征 城 马
汉 人 飞 度
时 未 将 阴
不教:不让 胡马:外族入 侵的骑兵 度:越过
关,未还:没有回家 还。 飞将:西汉名 在, 将李广。英勇 善战,百发百 山。中,威震边疆, 被誉为“飞将
军”。
诗句意思
秦 万 但 不
出 塞(其一) 【唐】王昌龄 时 明 月 汉 时 关, 里 长 征 人 未 还。假如有李广那样 使 龙 城 飞 将 在,的名将戍守边关, 教 胡 马 度 阴 山。匈奴的军队就不 敢越过阴山南下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石灰吟》优秀教学案例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特长,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均衡。在小组活动中,引导学生共同探讨诗歌内涵、朗读技巧、创意写作等方面的问题。
小组合作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此外,我还将组织小组间的展示、交流,让学生在欣赏他人作品的同时,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首先会以一首轻松愉快的古诗朗诵作为开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接着,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石灰是怎么来的吗?”通过这个问题,引起学生对诗歌主题的好奇心,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随后,我会简要介绍《石灰吟》的作者、时代背景和诗歌的文学价值,让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中所蕴含的坚韧不拔和纯洁高尚的品格,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情感上的铺垫。
(四)反思与评价
在本节课的最后,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自己在学习古诗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借鉴。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此外,我还将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教学法,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绘的情境,体验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诗歌的内涵,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创设互动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4.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诗歌朗读、角色扮演、创意写作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0《古诗三首》之二《石灰吟》课件(共25张PPT)
经过千锤万击才从深山里开 采出来,又要到石灰窑中去经过烈 火焚烧。但这种折磨、锻炼是多么 平常啊!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恐惧, 只求清清白白的身体和名声能够长 留于世。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信 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 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 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后,便吟出 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那年,于谦刚好 十二岁。
假如你是为官后的于谦,你再次吟诵这首诗 时会想些什么?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 试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 的最后时刻,也一定会想起少年时的诗作, 他又会怎样吟唱起《石灰吟》呢?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北风吹 明代 于谦 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 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持,冰霜历尽心不 移。况复阳和景渐宜,闲花野草尚葳蕤 (ruí),风吹柏枝将何为?北风吹,能 几时!
谢谢观看!
十二岁的于谦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大方激昂 的诗。想想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埋藏在深山之中,相当坚硬,人们将我开 采出来,运出了深山老林。
然后,将我与焦炭混合在一起,放在高达1500度烈火的石灰窑 中煅烧,这时,我的主要成分产生了变化,虽然,这时的我,外形 仍像一块块石头,但已经浑身雪白,白得十分耀眼,轻轻一捏, 就容易破碎。
石灰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仅仅在讲石灰吗?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古诗《石灰吟》全面学习
石灰吟作者: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及注释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下面是分享的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石灰吟》教学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 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 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 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 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 “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 《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击出深山,
一读古诗,读准字音
石灰吟(明 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部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读古诗,读出节奏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部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三读古诗,读懂字词
锤:敲打。 击:撞击。
千、万:形容桥打桩机的次数极多,这是虚 指。 若:好像。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部怕,拟人
要留清白在人间。双关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清清白白做人)
等闲:平常事。
粉骨碎身:指身体粉碎。
石头是经过多少次撞击敲打才从 大山上开采出来的,(它)把烈火焚 烧(自己)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即使)身体粉粹(变成石灰)也不 畏惧(敲打撞击、烈火焚烧),还要 把洁白干净(的石灰)留在人世间。
四读古诗,想象画面
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 焚烧的情景是怎样的?作者 见此情景有什么感受?
五读古诗,读懂诗眼
清 一清二白 清清白白 玉洁冰清
清正廉洁
刚正不阿
坚贞不屈
不畏权贵
一身正气存天地,两袖清风留人间
五读古诗,品味写法
托物言志
借物传情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 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 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 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 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吟》全文带拼音
《石灰吟》全文带拼音shí huī yín朝辞白帝彩云间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千里江陵一日还qiān lǐ jiāng líng yī rì huán两岸猿声啼不住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ù zhù轻舟已过万重山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解析:《石灰吟》是唐代文学家和书法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咏史之作。
该诗借描述文人游历山水之情,激发对历史久远、山水秀丽的忧思和无限遐想。
诗中通过描写白帝城为背景,表达了作者游历过程中的感慨和思考。
整首诗由四个七言绝句组成,每个句子都展示了充分的意境和画面感。
在韵脚上,前两句押韵aabb,后两句押韵abcd。
这种平仄韵脚的运用使得整首诗的音韵和谐。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诗的艺术感。
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旅行地点——白帝城,用彩云衬托出一个神秘、浪漫的氛围。
接下来的一句“千里江陵一日还”以对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在旅程中经过千里迢迢的江陵,却一日间返回,凸显了旅行的神奇和畅快。
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描写了在游船上途中猿猴的啼叫不绝,意味着旅行的艰辛。
最后一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以对仗手法表达了诗人途中轻舟已经通过了万重山,即将到达目的地。
整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具体的景物描绘和抒发,给人留下了深刻而独特的印象。
刘禹锡以其独特的诗词才华,通过《石灰吟》这首作品,将诗人的游历及对历史、自然的思索与景物的描绘相结合,展示了自然山水的壮丽景致,以及人与山水之间的情感联系。
整首诗既是一篇山水田园诗,又是一篇哲理诗,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抱负。
借物抒情的古诗石灰
借物抒情的古诗石灰吟
《石灰吟》是明代文学家于谦借物抒情所作的一首诗歌,借用了石灰石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的高尚思想情怀。
以下是《石灰吟》的译文和赏析:
译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这首诗的译文是:“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
《石灰吟》以石灰为比喻,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正如人生要经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
然而,即使面对粉身碎骨的危险,石灰石也毫不惧怕,因为它知道只有经过烈火的焚烧,才能炼成坚硬的石灰。
这正是人生要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同时,《石灰吟》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忠诚清白的高尚思想情怀。
在诗中,“要留清白在人间”一句,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正义事业献身,保持忠诚清白的精神追求。
这种高尚的思想情怀,也是作者在政治上始终坚持的原则和信仰。
总的来说,《石灰吟》是一首借物抒情的古诗,通过描绘石灰石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自我牺牲的高尚思想情怀。
同时,这首诗也启示人们:只有在经历磨难和挫折之后,才能真正地成长和进步。
小学古诗赏析之石灰吟
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身碎骨全不怕)译文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石灰吟_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鉴赏——石灰吟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
[简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还很年轻,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 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 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 叫良心,另一个叫理想。
同学们,读完了《石灰吟》,了解了于谦的故事,我想你们 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而且即将毕业的你们,对未来一定也有许多想 法。下面就请你以“我的未来我做主”为话题,谈谈你的人生理想。 并以小诗或短文的形式记录下来。
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于谦不去辩白? 后来,我恍然大悟。荣华富贵不重要,生或者死不重要,皇帝 的恩宠或者猜忌也不重要,大臣们的恩将仇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 “道德和理想”,坚守了自己的道德,在国家危难之际没有退缩; 实现了自己匡扶社稷的理想,将大明江山扛在肩上走过了最危险的 时刻。对他而言,不再有什么遗憾了。
于谦为官时廉洁正直,曾平 反冤狱,赈济灾荒。当瓦刺入 侵国土,皇帝被抓时,于谦亲 自率兵击退瓦刺。但英宗皇帝 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 于谦这位名臣。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 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 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 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 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 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 他呼冤。
廉政故事—于谦拒礼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绎不 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只玉猫 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太监写下四句话给于谦:“劳苦功高 德望重,日夜辛劳劲不松。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情不 通。”于谦看了,在下面添上四句:“为国办事心应忠,做官 最忌常贪功。辛劳本是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太监见他 如此坚决,只好回去了。
于谦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 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 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在南宋灭亡时, 面对元世祖给的高官厚禄,却 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这样的 人!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 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 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 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
找一找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只留清气满乾坤。 千磨万击还坚劲, 要留清白在人间。
清气 坚劲 清白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一会儿,于谦的同乡好友郑通也来送礼了。于谦又写了 四句话:“你我为它皆刚正, 两袖清风为黎民。 寿日清茶促膝
叙,胜于厚礼染俗尘。”郑通见了十分敬佩,于是叫家人带回 礼物,自己进门与于谦叙谈友情。
于谦正和郑通畅谈,管家通报,有一个叫“黎民”的人送 来一盆万年青,还让管家带来一首诗:“万年青草情义深,长 驻山涧心相关。百姓常盼草常青,永为黎民除贪官。”于谦见 后,亲自出门迎接,郑重地接过万年青,并高声咏唱了一首诗: “一盆万年情义深,肝胆相照万民情。于某留作万年镜,为官 当学万年青。”
于谦为官时廉洁正直,曾平 反冤狱,赈济灾荒。当瓦刺入 侵国土,皇帝被抓时,于谦亲 自率兵击退瓦刺。但英宗皇帝 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 于谦这位名臣。
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 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 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 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 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 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 他呼冤。
吟:古代诗 歌体裁的一 种名称。吟 诵,赞美的 意思。
——(明)于谦
问一问 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 的事物,诗人是怎么吟石 灰的?又为什么要吟诵石 灰?
于谦:
明代政治家、军事家。 一生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 人民爱戴. 诗歌语言质朴自然,抒发忧国忧 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西湖三杰
石灰吟 【明】于谦
石灰石
经过冷水浸泡, 就成了粉末状的 洁白的石灰。
思一思
石灰本是一种没有生命的事物, 可是诗中的描写,却让人分明觉 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 的情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问一问 诗人为什么要吟诵石灰?
问一问 诗人于谦为什么要独写 这石灰?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查一查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粉骨碎身
若等闲 清白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是一种建筑 材料。它的前身叫 石灰石,埋藏在深 山大岭之中。
千锤万凿开采出 来之后,它被运到 石灰窑里,又经受 高温焚烧,变成了 生石灰,却仍然非 常坚硬。
于谦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 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 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在南宋灭亡时, 面对元世祖给的高官厚禄,却 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这样的 人!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 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 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 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
的 理 想 与 品 德
从 《 石 灰 吟 》 看
于
谦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土木堡之变,明军精锐灰飞烟灭,瓦剌大军兵临城下,代宗 朱祁钰和满朝文武慌作一团,众多大臣建议南迁。此时,于谦完全 可以附和众人所议,博个拥立之功。不过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 组织京城军民,调集各地兵马,击退了瓦剌的进攻,粉碎了也先的 野心,挽救了危难中的大明王朝。夺门之变,野心家徐有贞以“虽 无显迹,意有之”的借口将于谦下狱。狱中,于谦不做辩解,后被 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 结局——斩决,史载:天下冤之。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 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皇上赐给的蟒袍、 剑器。
课后练笔:
“清白”就是指一个人的 高尚的节操。同学们,你们认 为一个人应当怎样才能留住自 己的“清白”呢?
课后练笔:
假如我是( ),我会
(
),留住自己的清
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我的前身叫石 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 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 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 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 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 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 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 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 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 石灰水。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 水粉刷出来的。
于谦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在 书斋中挂了一幅画像,他每天 都出神地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画像上的人是在南宋灭亡时, 面对元世祖给的高官厚禄,却 宁死不屈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从小就立志要成为这样的 人!
于谦是有名的清官,他60 岁寿辰那天,门口送礼的人络 绎不绝。于谦叮嘱管家,一概 不收寿礼。皇帝派太监送来一 只玉猫金座钟,却被拒之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