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古诗
托物言志的爱国古诗
托物言志的爱国古诗《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就像这石灰啊,经历重重磨难,却坚守内心的纯净。
就好比那战场上的战士,面对枪林弹雨,毫不退缩,心中只想着守护国家的每一寸土地。
这石灰从深山被开采出来,经过烈火的焚烧,都不害怕,我为了国家的尊严和正义,又怎会畏惧艰难险阻呢?《竹石》郑燮“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你看这竹子,紧紧扎根在破岩之中,多像那些爱国志士啊。
不管外界如何变幻,怎样的风吹雨打,都坚定不移。
我要是像这竹子一样就好了,就像我的朋友小李,他在国外求学,别人给他各种诱惑,让他放弃中国国籍,但他就像竹石一样,咬定自己是中国人的身份不放松,坚决抵制那些不良诱惑,一心想着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墨梅,不在乎别人对它颜色是否夸赞,只希望把清香留在天地之间。
我想,爱国不也是这样吗?我们爱国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回报或者夸奖,就像村里的老教师,默默奉献一生,教育孩子们热爱祖国,他从不求名利,就如同墨梅,只求把爱国的精神像清气一样传递出去。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把自己的身世比作雨中浮萍,国家破碎像风中飘絮,那是多么凄惨的景象啊。
可他在生死抉择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以死明志。
这就好比一个孤胆英雄,面对无数的敌人,他的爱国之心让他绝不屈服。
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想啊,如果是我,我能有这样的勇气吗?我想我也要像文天祥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临终前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
这就像一位老父亲,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心里想的还是家里未完成的大事。
最新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
小学古诗石灰吟带拼音翻译石灰吟明代:于谦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fěn shēn suì gǔ hún bù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赏析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者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此诗通篇用象征手法,以物比人,把物的性格和人的性格熔铸成一体。
言在物,而意在人,不言人而人在其中,似呼之即出。
风格豪迈,气势坦荡、铿锵有力。
扩展阅读:于谦的经典古诗1.《岳忠武王祠》年代:明/作者:于谦匹马南来渡浙河,汴城宫阙远嵯峨。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石灰吟是一首流传已久的古诗,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探讨石灰吟这首古诗的意思。
诗歌背景石灰吟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首七言诗,描述了一位农民通过石灰的熏烧来获得经济利益的故事。
这首诗被广泛传诵,赞美了农民的智慧和勤劳,并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生活态度。
诗歌内容分析石灰吟的诗句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诗的背景介绍和环境描写,然后是石灰熏烧过程的描写,最后是诗人的感叹和总结。
让我们逐一分析这些部分。
诗的背景和环境描写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部分主要描绘了黄昏时分,诗人在篱笆旁边把酒喝。
诗中提到“暗香盈袖”,表达了酒的香气扑鼻,诗人身上还残留着还来的芬芳。
最后两句“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则是将人与花进行了对比,通过黄花的萧瑟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愁思。
石灰熏烧过程描写送旧岁,恋新年,一年更比一年短。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孤雁向南飞。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这部分描写了石灰的熏烧过程。
首先,诗人提到了送走旧岁迎来新年,暗示了岁月的流逝。
接着他写道:“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这句诗意味深长,表达了人们逐渐老去的感受。
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孤雁向南飞。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将时间与人生的变迁相联系,传递出人生短暂,岁月如梭的哲理。
诗人的感叹和总结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去留肝胆两昆仑,早岁慵抛南柯子。
梦为追忆似曾是,千般红紫惹人疑。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部分是诗人的感叹和总结。
诗人认为最不能留住的是美丽的容颜,暗喻人生的无常和岁月的流转。
他提到了心迹的轩昂,对东篱、南柯等寓言故事进行了引用,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和未实现的梦想的痛感。
最后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望,也隐含着对世事无常的领悟。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古诗大概是讲述了于谦小时候就立下志向,长大后更加努力读书,最终成为一个正直廉洁、刚强坚毅的忠臣。
石灰吟古诗作者介绍于谦(1398— 1449),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宣德五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所俘,郕王朱祁钰即位,石亨等诬陷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石灰吟古诗的意思翻译:我在无人问津的地方,独自守着一堆经历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们好像对我说:“别看你现在只是个破石头,没有什么用处,可将来你会成为珍贵的砚台或者是精美的工艺品啊!”我听了它们的鼓励,便毫不犹豫地把石块放到烈火中去煅烧,任凭它们在熊熊烈焰中烧得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当我的肉体被烧成灰烬时,我的灵魂仍然像白玉一般纯洁,会一直保持自己的节操,绝不会象那些身居高位、不能保持自己节操的人,在人世间随波逐流,同流合污。
这首诗赞颂了石灰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不怕牺牲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为国尽忠的思想感情。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而《石灰吟》则是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
《石灰吟》是宋代诗人于谦的作品。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名臣,民族英雄。
生平简介于谦(1398— 1449),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人。
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永乐年间进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雪冤囚数百。
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宣德五年进兵部尚书。
正统十四年,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所俘,郕王朱祁钰即位,擢兵部尚书。
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古诗诗意
“石灰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名篇,全文如下: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以生动的形象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一方面展示了工匠的勤劳和勇气,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形象地表现了制作过程的艰苦和困难。
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作者对工匠的敬意和慕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现出作者坚毅不屈的精神和尊重工匠的态度。
这首诗从实际的生产活动中获得灵感,表达出对工匠的崇高评价和追求高尚品德的思考,弘扬了勤劳、智慧、勇气和纯洁的道德风范。
它深刻阐述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劳动创造财富,才能实现幸福和价值。
同时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思想深度,是一首有深层社会哲理的诗篇。
石灰吟
课后知识问答:
1.“石灰吟”的意思是? 2.于谦是什么年代的人?民族是?字是? 号是? 3.根据自己的意境描述全文。
古诗今译: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 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 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 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 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 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 身浑不怕”。“粉骨碎身”及其形象地写出将 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 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 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此句中的清白 是拿石头的颜色作比 。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 个具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 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 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 “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 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 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 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 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 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明朝大臣
于谦
个人履历: 于谦少年立志,十二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 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 十二岁时于谦即写下明志诗《石灰吟》。永乐 十九年(1421年)成为进士。宣德元年(1426 年),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于谦随 宣宗朱瞻基亲征。授御史,后官至兵部侍郎。
咏煤炭
凿开混沌得乌金, 爝火燃回春浩浩, 鼎彝元赖生成力, 但愿苍生俱饱暖, 藏蓄阳和意最深。 洪炉照破夜沉沉。 铁石犹存死后心。 不辞辛苦出山林。
译文:
1.石灰是经过千万次的撞击和敲打才从深 山中开采出来的, 2.它把烈火焚烧看成是平平常常的事。 3.即使身体粉碎也不害怕, 4.仅仅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 1石shí灰huī吟yín千qiān 锤chuí万wàn 凿záo 出chū深shēn 山shān , 烈liè火huǒ焚fén 烧shāo 若ruò等děng 闲xián 。
粉fěn 骨gǔ碎suì身shēn 全quán 不bù怕p à , 要yào 留liú清qīng 白bái 在zài 人rén 间jiān 。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 2shí huī yín石灰吟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 。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 gǔ suì shēn quán bù pà ,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 。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 3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带拼音古诗 4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关于石灰的古诗
描写石灰的诗句
1、《石灰吟》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
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石灰吟》是于谦17岁时写的一首石灰的赞歌。
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的描写,表达了他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2、《石灰》宋释绍昙
炉鞴亲从锻炼来,十分确硬亦心灰。
盖空王殿承渠力,合水和泥做一回。
3、《出岭题石灰铺》宋陶弼
马度严关口,生归喜复嗟。
天文离卷舌,人影背含沙。
江势一雨曲,梅梢三四花。
登高休问路,云下是吾家。
4、《黄冈道中》宋孔武仲
悠悠驱马历山川,石灰光中又度年。
狼籍冷梅初著地,玲珑幽涧已通泉。
静思客子万里道,那及山人一觉眠。
香饭可添茶可试,回头乡国两茫然。
5、《偈颂六十七首》宋释原妙
咄哉老贼,偷心未息。
石灰布袋,到处成迹。
若谓子为父隐,毕竟曲不藏直。
今日因斋庆赞,未免乘时拈出。
6、《赠尤检正四首》宋赵蕃往焉石灰桥,粲粲方秘书。
近者南浦亭,皇皇乃轺车。
遄归今几年,人望益以储。
俱期白兽省,共徯玉堂庐。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学的一篇古诗,又明代诗人于谦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石灰吟》古诗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词语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ān]。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石灰吟原文及赏析
石灰吟原文及赏析石灰吟是一首经典的古诗词作品,创作于唐代。
诗中以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深厚感悟,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以下是石灰吟的原文及赏析。
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赏析:《石灰吟》的开头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石灰的制作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于劳动的尊重和辛勤努力的肯定。
这里的“深山”象征着艰辛的劳作环境,而“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则暗示了制作石灰所需的艰苦和辛劳。
接下来的两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则表达了作者对于追求正义和永恒价值的追求。
这里的“粉骨碎身”寓意着为正义事业而不顾生死的豪情,而“清白”则象征着正直和高尚的品德。
作者希望将自己的努力和奉献留下来,给后世留下一份清白和美好。
整首诗以简洁而有力的笔触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劳动的敬意。
他用平淡的语言抒发了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去追寻真理和追求美好的信念。
通过与石灰的制作过程进行类比,作者赋予了琐碎的生活以深远的意义,传递了对于劳动和追求美好的思考。
石灰吟的语言简练,字字珠玑,表达了对于劳动和价值追求的崇高赞美。
诗中的形象描写、意象运用以及思想表达都极具艺术性和深度。
它给人以启示,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体味到其中所蕴含的感悟和哲理。
总之,《石灰吟》以简短精悍的文字,通过对琐碎事物的描绘,表达了对于劳动和价值追求的敬意。
它警示人们在平凡的日常中也能发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引发人们对于真理和美的追求。
这使得石灰吟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一座重要的文化符号,也让人们深思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翻译及赏析赏析/鉴赏篇一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旳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旳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旳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旳襟怀和崇高旳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旳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旳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旳人。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旳真实写照。
译文:篇二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篇三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理解诗意、读懂古诗、读好古诗篇四1、2句: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1、小组交流2、师先重点指导“千锤万击”、“烈火焚烧”(主要表示了石灰的制造过程的艰辛、困难重重)3、指导“等闲”的意思(结合《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或者《满江红》:“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4、同学自由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5、这两句是赞颂石灰的什么呢?读了这两句诗有何感受呢?(生自由说说)6、那我们应该如何读这两句诗呢?(指导朗读)3、4句: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运用刚才理解诗句的方法,小组来交流一下这两句的意思。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8篇)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不怕一作:浑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2 石灰吟 于谦〔明代〕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吟古诗全文
石灰吟古诗全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咱就说,这“千锤万凿出深山”,这不就好比一个人历经千辛万苦,
才从困境中走出来吗?就像咱为了实现梦想,不知道吃了多少苦,受
了多少累!你想想,那石头在深山中,得经过多少锤子和凿子的敲打,才能被开采出来,这得多不容易啊!
再看“烈火焚烧若等闲”,这得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做到啊!这就好像
英雄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却丝毫不动摇,把这痛苦都当作平常事。
难道这还不让人佩服吗?
“粉骨碎身浑不怕”,哇塞,这是一种怎样的无畏精神啊!就像战士
在战场上,哪怕知道会牺牲,也毫不退缩,这不令人动容吗?
最后“要留清白在人间”,这简直就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崇高的
追求!这不就跟那些默默奉献的人一样,只为了给世界留下美好,不
求回报。
在我看来,这首诗真的是太震撼人心啦!它让我们看到了坚韧、无
畏和追求高尚的力量,值得我们一直铭记和学习!。
石灰吟
于谦一生为国为民,早已把生死置之 度外,《石灰吟》中的石灰不正是于 谦的人生写照吗,而“吟”既是对于 谦的赞美,也是对于谦的悲壮牺牲而 感到惋惜。
谢谢观赏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很不容
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 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 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 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 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 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 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石灰吟》
张韵嘉、马依洋、杨慕雯、杨婧妍
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
粉 身 碎 骨 全 不 怕 ,
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 。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 ,
石 灰 吟 [ 明 ] 于 谦
【焚烧也视若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 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 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 长留人间。
•
于谦(1398年5月 13日-1457年2月16 日),字廷益,号节 庵,官至少保,世称 于少保。明朝浙江承 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 县人。
@WPS官方微博 @kingsoftwps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 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 “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 《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 并称“西湖三杰”。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 姓爱戴。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 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 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 的人格。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小学古诗《春晚》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下面是分享的小学古诗《石灰吟》原文译文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古诗翻译和注释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
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于谦明代古诗原文拼音版
石灰吟于谦明代古诗原文拼音版石灰吟于谦明代古诗原文拼音版shí huī yín石灰吟yú qiān于谦qiān chuí wàn záo chū shēn shān , liè huǒ fén shāo ruò děng xián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fěn gǔ suì shēn hún bú pà, yào liú qīng bái zài rén jiān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
石灰吟于谦古诗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古诗原文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吟》
年代: 明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翻译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具体词汇解说如下: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赏析的主旨如下:
作者通过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自己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古诗
石灰吟古诗_石灰吟于谦
《石灰吟》
作者: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
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译文: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
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