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版病理学课件 损伤与修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 缺损小、创缘齐、无感染、对合/缝合严 密、炎症反应轻。需少量肉芽即可填平伤 口,愈合时间短,形成瘢痕小。 (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 缺损大、创缘不齐、无法整齐对合/有感染、 炎症反应明显。需多量肉芽方能填平伤口。 愈合时间长,形成瘢痕大。
血管再生模式图
血管再生模式图
5.肌组织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弱)
横纹肌再生依肌膜是否存在及肌纤维是 否完全断离而异。 平滑肌、心肌、横纹肌断裂破坏后多由 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再生: 脑及脊髓内NC:多为胶质修复(胶质瘢 痕)。 外周NF: 起源的NC完好,可完全再生。 若离断两端相隔超过2.5cm,或两端间 有瘢痕组织等阻隔,则再生纤维不能到 达远端,而与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 成团,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可产生顽固 性疼痛。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3 转化生长因子(TGF)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5 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常见的信号转导系统: 1 丝裂原激活蛋白(MAP)激酶途径
2 磷脂酰肌醇-3(IP-3)激酶途径
3 1,4,5三磷酸肌醇途径(IP3)
4 环磷酸腺苷(cAMP)途径 5 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JAK/STAT) 途径
1.概念:瘢痕(scar)是由幼稚肉芽组织改建成 熟,并有大量玻璃样变胶原纤维的老化纤维结 缔组织。 2.形态特征: 镜下,主要成分为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玻璃样 变胶原纤维束,很稀少的成纤维细胞和小血管。 大体上,瘢痕组织呈干燥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半透明,质地硬韧并缺乏弹性。
3.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作用:①填补组织缺损,保持组织器官完
生殖管腔被覆细胞
造血、淋巴、间皮
肾小管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等
心肌细胞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一系统中不同细胞
的周期也有所差异。(低等>高等;幼稚>高分化; )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 胃肠粘膜上皮-基底部细胞增生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
终端分化
B/CDK1 细 胞 周 期 与 细 胞 再 生
M
G0期
DNA损伤
G1 期
G2 期
P53
S 期
DNA合成期
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1.干细胞(stem cell)有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 (adult stem cell)两大类。
2.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分化(向三个胚层 分化)的能力。是受精后5-7天的囊胚 内细胞群细胞。
纤维性修复: 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以后形成瘢痕。
第一节 再生
一、细胞周期及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终端分化
细 胞 周 期 与 细 胞 再 生 能 力
G0期
M
G2 期
G1 期
S 期 DNA合成期
细胞周期与细胞再生能力
不稳定细胞
表皮细胞 呼消粘膜被覆细胞
稳定细胞
肝脏、胰腺 大量腺体
永久细胞
神经元细胞 骨骼肌细胞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 什么是修复,修复的类型
? 常见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什么是肉芽组织 ? 什么是创伤愈合 ? 目前的研究现状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 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复原的过 程,称为修复(repair)。 修复有两种形式:再生与纤维性修复。
再生: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
软骨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膜增生 纤维性骨痂
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
幼稚细胞
透明软骨
骨母细胞 软骨母细胞
产生
类骨组织
Ca++沉积
软骨细胞
埋入
编织骨 板层骨
软骨基质
4.血管的再生: ①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进行再生。 ②小A、小V:通过毛细血管改建形成。 ③大血管修复: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内 膜复原,肌层瘢痕修复。
神经组织再生模式图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fibroplasia):是指实质组 织细胞破坏较多或受损组织细胞再生能 力低下,不能完成同种细胞修复时,通 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和 异物、填补组织缺损、并逐渐转化为瘢 痕组织的修复过程。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1、概念: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 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 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 织。 2、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①成分: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伴 炎性细胞浸润。
或成血管细胞迁徙增殖形成新的血管结构, 称为血管形成(vasculogenesis);另一种 是由组织中即存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游走形成小的血管,称为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 血管新生过程受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和 ECM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其中VEGF和血 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及其受体 作用最为突出。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三)骨折愈合(healing of fractured bones)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①血肿形成 ②纤维性骨痂形成 ③骨性骨痂形成 ④骨性骨痂改建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血 肿 形 成 纤维骨 痂形成 骨组织和骨髓血管破裂出血 血肿形成并凝固 血肿机化(折后2-3天) 骨髓组织坏死 骨皮质坏死
②形态特点:
新生毛细血管向损伤表面垂直生长,以
小A为轴心,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Cap.网; 内皮细胞数量多、核大; 巨噬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也可见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常有多量渗出液; 大量的成纤维细胞。
肉芽组织示意 图
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性细胞
纤维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①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
②适时、牢靠、准确地固定骨折断端
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证 良好的局部血运 ④防止因新骨形成过多出现赘生骨痂
第四节 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本研究内容较为前沿:相关研究领域共获得4项诺贝尔奖:
1、1999德国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家 GuenterBlobel发现----“细
纤维化(肉眼或X线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纤维性骨痂 透明软骨 软骨化骨
结构疏松
骨性骨 痂形成
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
编织骨
骨小梁排 列紊乱
骨痂改建、再塑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骨母细胞产生新骨质
板层骨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含硫氨基酸、 VitC、Zn); 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抗感染、清 创术);局部血循环;神经支配;电离 辅射等。
1.基本过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
伤口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早期变化 数小时内,炎性反应(红肿热疼) 血凝块干燥为痂皮 肌成纤维细胞增生 伤口收缩 (2-14d)
牵拉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伤口收缩 创面缩小
伤口缩小的程度与伤口部位、伤口大小、伤口形状有关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
间充质干细胞
人工皮肤
4.主要的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 EGF、FGF、IL及其他诱导剂(人工干预 因子)的作用下,分别产生神经元、血 细胞、脂肪细胞、骨与软骨细胞等,实 现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 什么是修复,修复的类型
? 常见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什么是肉芽组织 ? 什么是创伤愈合 ? 目前的研究现状
①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通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的吞噬水解消化清除感染与异物,保持创口洁 净。 填补伤口及其组织缺损: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 纤维和基质填平伤口缺损,并为上皮组织的再 生修复提供支撑。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 异物。 ②结局 成熟的结缔组织 形成瘢痕组织。
(二)纤维化 肉芽组织发生纤维化(fibrosis)的过 程,就是成纤维细胞迁徙增殖和细胞外 基质成分积聚的过程。 (三)组织重构(tissue remodeling ) 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的最终结果 导致结缔组织的重构。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概念: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是机体对外伤引起的组织离断或缺损进 行修补复原的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 生及纤维性修复的复杂组合,表现为各 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二)皮肤创伤愈合
缺点:来源不足及社会伦理问题。
造血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3.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成体组织器官中的不成熟 细胞,多向本身组织的各类型细胞分化,也可 向无关类型的成熟细胞转向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
如: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皮肤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应用广) 肌肉干细胞 肝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纤维组织再生
原始间 叶细胞
成纤维 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在 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 维,细胞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3.软骨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再生:软骨膜细胞增生转化为软骨 母细胞,分泌软骨基质形成陷窝变为软 骨细胞。软骨再生能力弱,缺损较大时 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骨组织再生: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 全修复(后续)。
细胞生长和分化涉及多种信号之间的整合和 相互作用:
1、细胞损伤后,释放一些信号因子如(生长因子) 刺激同类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促进修复。 2、细胞外基质也释放某些信号因子。 3、细胞外信号,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系统转变成 细胞内信号,从而促进细胞反应。
常见的生长因子: 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上 皮 组 织
腺上皮
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构造简单者—可以从残留部再生。 肝脏部分切除-完全再生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完全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纤维修复
2.纤维组织的再生: 由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分 泌前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在 间质中形成胶原纤维后变为纤维细胞。
3天左右: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毛细血管以0.1-0.6mm/天的速度延长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7-12天:胶原纤维合成达高峰
30天左右:瘢痕形成。
凝块下伤口边缘基底细胞增生
表皮及其它 组织增生
向中心移动
单层上皮形成 覆盖肉芽表面 分化为鳞状上皮
2. 创伤愈合的类型
肉芽组织的结局—瘢痕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即可出现,自下而 上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 (1-2周),肉芽组织按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 三 少 一 增 多 1. 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2. 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3. 血管减少或改建
4. 胶原纤维增多→ 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胞信号蛋白质的定位及转移机制” 2、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 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 格林加德、 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 坎德尔发现---“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 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3、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 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 亨特、保 罗· 纳斯因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4、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 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干细胞研究。
整性;②增强抗拉力,使创口愈合坚固。
不利方面:①瘢痕收缩;②瘢痕性粘连;器官
硬化、变形; ③瘢痕过度增生,可形成瘢痕 疙瘩(keloid)局部过度增生的瘢痕组织突于皮 肤表面形成肥大性瘢痕,并向周围不规则生长 扩延,临床上称为蟹足肿。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1.血管生成(新生)的过程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内皮细胞前体细胞
血管再生模式图
血管再生模式图
5.肌组织再生(肌组织再生能力弱)
横纹肌再生依肌膜是否存在及肌纤维是 否完全断离而异。 平滑肌、心肌、横纹肌断裂破坏后多由 瘢痕修复。
6.神经组织再生: 脑及脊髓内NC:多为胶质修复(胶质瘢 痕)。 外周NF: 起源的NC完好,可完全再生。 若离断两端相隔超过2.5cm,或两端间 有瘢痕组织等阻隔,则再生纤维不能到 达远端,而与周围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 成团,形成创伤性神经瘤,可产生顽固 性疼痛。
2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
3 转化生长因子(TGF)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5 细胞因子: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常见的信号转导系统: 1 丝裂原激活蛋白(MAP)激酶途径
2 磷脂酰肌醇-3(IP-3)激酶途径
3 1,4,5三磷酸肌醇途径(IP3)
4 环磷酸腺苷(cAMP)途径 5 信号转导子/转录激活子(JAK/STAT) 途径
1.概念:瘢痕(scar)是由幼稚肉芽组织改建成 熟,并有大量玻璃样变胶原纤维的老化纤维结 缔组织。 2.形态特征: 镜下,主要成分为大量平行或交错排列的玻璃样 变胶原纤维束,很稀少的成纤维细胞和小血管。 大体上,瘢痕组织呈干燥收缩状态,颜色苍白或 半透明,质地硬韧并缺乏弹性。
3.对机体的影响: 有利作用:①填补组织缺损,保持组织器官完
生殖管腔被覆细胞
造血、淋巴、间皮
肾小管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等
心肌细胞
不同生物的细胞周期时间不同,同一系统中不同细胞
的周期也有所差异。(低等>高等;幼稚>高分化; )
二、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
1.上皮组织的再生:
被覆上皮
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增生 胃肠粘膜上皮-基底部细胞增生 腺上皮缺损、基底膜尚存—完全再生
终端分化
B/CDK1 细 胞 周 期 与 细 胞 再 生
M
G0期
DNA损伤
G1 期
G2 期
P53
S 期
DNA合成期
干细胞在组织修复和细胞再生中的作用
1.干细胞(stem cell)有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和成体干细胞 (adult stem cell)两大类。
2.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分化(向三个胚层 分化)的能力。是受精后5-7天的囊胚 内细胞群细胞。
纤维性修复: 由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以后形成瘢痕。
第一节 再生
一、细胞周期及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终端分化
细 胞 周 期 与 细 胞 再 生 能 力
G0期
M
G2 期
G1 期
S 期 DNA合成期
细胞周期与细胞再生能力
不稳定细胞
表皮细胞 呼消粘膜被覆细胞
稳定细胞
肝脏、胰腺 大量腺体
永久细胞
神经元细胞 骨骼肌细胞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 什么是修复,修复的类型
? 常见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什么是肉芽组织 ? 什么是创伤愈合 ? 目前的研究现状
损伤造成机体部分细胞和组织丧失后, 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复原的过 程,称为修复(repair)。 修复有两种形式:再生与纤维性修复。
再生: 由损伤周围同种细胞来修复。
软骨和骨组织再生
软骨膜增生 纤维性骨痂
肉芽组织 纤维组织
幼稚细胞
透明软骨
骨母细胞 软骨母细胞
产生
类骨组织
Ca++沉积
软骨细胞
埋入
编织骨 板层骨
软骨基质
4.血管的再生: ①毛细血管以出芽方式进行再生。 ②小A、小V:通过毛细血管改建形成。 ③大血管修复:离断后需手术吻合,内 膜复原,肌层瘢痕修复。
神经组织再生模式图
第二节 纤维性修复
纤维性修复(fibroplasia):是指实质组 织细胞破坏较多或受损组织细胞再生能 力低下,不能完成同种细胞修复时,通 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坏死组织和 异物、填补组织缺损、并逐渐转化为瘢 痕组织的修复过程。
一、肉芽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1、概念: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是富含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的幼 稚结缔组织,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湿 润柔软、形似鲜嫩的肉芽,故称肉芽组 织。 2、肉芽组织的成分及形态 ①成分: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是增生的 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伴 炎性细胞浸润。
或成血管细胞迁徙增殖形成新的血管结构, 称为血管形成(vasculogenesis);另一种 是由组织中即存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游走形成小的血管,称为血管新生 (angiogenesis)。 血管新生过程受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和 ECM间相互作用的调控。其中VEGF和血 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及其受体 作用最为突出。
创伤愈合的类型
一期愈合 二期愈合
(三)骨折愈合(healing of fractured bones)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①血肿形成 ②纤维性骨痂形成 ③骨性骨痂形成 ④骨性骨痂改建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血 肿 形 成 纤维骨 痂形成 骨组织和骨髓血管破裂出血 血肿形成并凝固 血肿机化(折后2-3天) 骨髓组织坏死 骨皮质坏死
②形态特点:
新生毛细血管向损伤表面垂直生长,以
小A为轴心,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Cap.网; 内皮细胞数量多、核大; 巨噬细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的炎性细胞浸润、也可见 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 常有多量渗出液; 大量的成纤维细胞。
肉芽组织示意 图
毛细血管
成纤维细胞
炎性细胞
纤维组织
3、肉芽组织的作用及结局
3、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①及时、正确复位骨折断端
②适时、牢靠、准确地固定骨折断端
③早日进行全身和局部功能锻炼,保证 良好的局部血运 ④防止因新骨形成过多出现赘生骨痂
第四节 细胞的生长和调控
本研究内容较为前沿:相关研究领域共获得4项诺贝尔奖:
1、1999德国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家 GuenterBlobel发现----“细
纤维化(肉眼或X线见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纤维性骨痂 透明软骨 软骨化骨
结构疏松
骨性骨 痂形成
骨母细胞 形成类骨组织
钙盐沉积
编织骨
骨小梁排 列紊乱
骨痂改建、再塑
破骨细胞吸收骨质, 骨母细胞产生新骨质
板层骨
(四)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1、全身因素:年龄;营养(含硫氨基酸、 VitC、Zn); 2、局部因素:感染与异物(抗感染、清 创术);局部血循环;神经支配;电离 辅射等。
1.基本过程(以皮肤手术切口为例):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
伤口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早期变化 数小时内,炎性反应(红肿热疼) 血凝块干燥为痂皮 肌成纤维细胞增生 伤口收缩 (2-14d)
牵拉
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
伤口收缩 创面缩小
伤口缩小的程度与伤口部位、伤口大小、伤口形状有关
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2
间充质干细胞
人工皮肤
4.主要的成体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在 EGF、FGF、IL及其他诱导剂(人工干预 因子)的作用下,分别产生神经元、血 细胞、脂肪细胞、骨与软骨细胞等,实 现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 什么是修复,修复的类型
? 常见细胞和组织的修复
? 什么是肉芽组织 ? 什么是创伤愈合 ? 目前的研究现状
①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通过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的吞噬水解消化清除感染与异物,保持创口洁 净。 填补伤口及其组织缺损: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 纤维和基质填平伤口缺损,并为上皮组织的再 生修复提供支撑。 机化或包裹:坏死、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 异物。 ②结局 成熟的结缔组织 形成瘢痕组织。
(二)纤维化 肉芽组织发生纤维化(fibrosis)的过 程,就是成纤维细胞迁徙增殖和细胞外 基质成分积聚的过程。 (三)组织重构(tissue remodeling ) 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的最终结果 导致结缔组织的重构。
第三节
创伤愈合
(一)概念: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是机体对外伤引起的组织离断或缺损进 行修补复原的过程,包括各种组织的再 生及纤维性修复的复杂组合,表现为各 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二)皮肤创伤愈合
缺点:来源不足及社会伦理问题。
造血干细胞
胚胎干细胞的培养
3.成体干细胞是存在于成体组织器官中的不成熟 细胞,多向本身组织的各类型细胞分化,也可 向无关类型的成熟细胞转向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
如: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
皮肤干细胞 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目前应用广) 肌肉干细胞 肝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
纤维组织再生
原始间 叶细胞
成纤维 细胞
分泌前胶原蛋白,在 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 维,细胞逐渐成熟 纤维细胞
3.软骨和骨组织的再生: 软骨再生:软骨膜细胞增生转化为软骨 母细胞,分泌软骨基质形成陷窝变为软 骨细胞。软骨再生能力弱,缺损较大时 纤维组织参与修复。 骨组织再生:再生能力强,骨折后可完 全修复(后续)。
细胞生长和分化涉及多种信号之间的整合和 相互作用:
1、细胞损伤后,释放一些信号因子如(生长因子) 刺激同类或同一胚层发育来的细胞增生,促进修复。 2、细胞外基质也释放某些信号因子。 3、细胞外信号,经过一系列信号转导系统转变成 细胞内信号,从而促进细胞反应。
常见的生长因子: 1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
上 皮 组 织
腺上皮
腺结构完全破坏—难以再生。 构造简单者—可以从残留部再生。 肝脏部分切除-完全再生
肝细胞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完整-完全再生 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纤维修复
2.纤维组织的再生: 由受损处的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分 泌前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并在 间质中形成胶原纤维后变为纤维细胞。
3天左右:肉芽组织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 毛细血管以0.1-0.6mm/天的速度延长 肉芽组织 瘢痕组织 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大量胶原纤维 7-12天:胶原纤维合成达高峰
30天左右:瘢痕形成。
凝块下伤口边缘基底细胞增生
表皮及其它 组织增生
向中心移动
单层上皮形成 覆盖肉芽表面 分化为鳞状上皮
2. 创伤愈合的类型
肉芽组织的结局—瘢痕
肉芽组织在组织损伤后2-3天即可出现,自下而 上生长推进填补创口或机化异物,随着时间的推移 (1-2周),肉芽组织按生长的先后顺序,逐渐成熟。 三 少 一 增 多 1. 间质水分逐渐吸收减少 2. 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3. 血管减少或改建
4. 胶原纤维增多→ 结缔组织→瘢痕组织
二、瘢痕组织的形态及作用
胞信号蛋白质的定位及转移机制” 2、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 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 格林加德、 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 坎德尔发现---“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 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 3、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 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 亨特、保 罗· 纳斯因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4、200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来自美国的马里奥-R-卡佩奇、 奥利弗-史密斯和来自英国的马丁-J-伊文思---干细胞研究。
整性;②增强抗拉力,使创口愈合坚固。
不利方面:①瘢痕收缩;②瘢痕性粘连;器官
硬化、变形; ③瘢痕过度增生,可形成瘢痕 疙瘩(keloid)局部过度增生的瘢痕组织突于皮 肤表面形成肥大性瘢痕,并向周围不规则生长 扩延,临床上称为蟹足肿。
三、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
1.血管生成(新生)的过程 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内皮细胞前体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