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畸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图示神经损害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累及四肢多关节 37
治疗
1岁内 手法矫正:矫正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跖屈,以柔软 绷带将足固定在矫正位
1-3岁 手法矫正+石膏固定:全麻下手法矫正、石膏固定,
每2-4周更换一次
3-15岁 手法治疗失败、未治疗者行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
软组织松解术:跟腱、胫后肌、屈趾、屈拇长肌延长、 关节囊切开、跖腱膜、部分韧带切断 石膏固定2-3个月更换一次,直至畸形完全矫正 15岁以上 三关节融合术(跟距、跟骰、距舟)
38
39
平足症
定义 指足弓塌陷、缺乏弹性、足外翻,行走、站立时易出现疲乏、 疼痛的一种畸形 病因 先天性:骨、韧带、肌肉发育异常,包括跟骨外翻、垂直距 骨、舟骨结节过大或骨骺分离、副舟骨;足部韧带、 肌肉松弛 继发性:劳损、疾病、足内外在肌肌力失衡、外伤等
足弓 足部除籽骨、距骨外,各骨均背宽跖窄,组成纵弓和横弓
1. 生后马蹄内翻畸形,手法搬正后又恢复原状 2. 少数患儿畸形僵硬、固定,手法不易矫正
3. 足跖屈、内翻动作多且力量强,背伸、外翻动作少且 力量弱
4. 足背可触及距骨头,足内侧凹陷、外侧凸起,呈跖屈 位,前足内收 5. 站立困难,走路晚,扶持站立时以足外侧或足背着地、
跛行严重
6. 足及小腿细弱、肌肉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
连衣挽具、外展尿枕:保持两髋关节于外展位
6-8个月
全脱位: 1.手法复位 2.外固定支具维持双髋屈曲外展3个月,之后
改用外展内旋石膏继续固定3个月
24
25
26
1-3岁:多数已经完全脱位,仍以保守为主,手法复
位+石膏固定:蛙式石膏,每3个月换一次,
共固定时间为9-12个月 复位前准备:减少股骨头坏死机会、患肢牵引、内 收肌、髂腰肌切断 麻醉下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同 时关节囊紧缩缝合,术后石膏固定
足弓均消失,足畸形固定在外翻位,功能丧失,站立、
行走困难,但疼痛却减轻。 • 三型共同特征:站立时足弓下陷、消失,前足外展,内踝 突出增加,外踝突出减小,足跟变宽、跟底外翻
44
治疗
1. 休息、防止疲劳、按摩、理疗 2. 功能锻炼:胫前、后肌锻炼,提踵、足内翻、屈趾训练, 足底外缘行走运动练习 3. 鞋具矫正:鞋垫:足心和足内侧加厚;矫形鞋:鞋跟及鞋 腰窄,鞋帮紧,鞋跟内侧缘垫高 3-6mm,使足处于内翻位
年龄过大患者:粗隆下截骨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1
3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病因病理:遗传、胎儿发育异常,子宫内压迫 足肌力不平衡:内翻肌>外翻肌、跖屈肌>背伸肌
足内翻、踝跖屈、前足内收、胫骨内旋 跟腱、跖腱膜挛缩
跗骨异常排列
跗骨变形、舟骨内移、跟骨跖屈内翻 距骨脱位、胫骨内旋
33
34
35
临床表现
缩屈曲畸形等
2
先天性手部畸形
病因:遗传因素:基因异常 胚胎学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感染、疾病、药 物、放射线等不良因素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病理:并指:常见单侧或两侧相邻两指软组织相连,少数可有骨 及关节连接; 多指:常见1.单纯软组织块;2.具有手指结构但无独立掌 骨;3.有独立掌骨和手指结构 巨指:一侧或双侧的一个或多个手指的肥大。 短指:部分或全部手指的短小。 缺指:一个或多个手指的缺失。 治疗:手术原则:改善功能和外观。
12
13
14
15
16
站立前期X线表现
1. 髋臼角(髋臼指数) 新生儿:30-40度 1 岁:23-28度 3 岁:20-25度 2. 股骨头的位置 Shenton氏线(颈闭孔线)
3. 股骨头骨骺较健侧小
4. 患侧股骨头前倾角增大 股骨颈变短(龙头拐杖)
17
18
脱位期
1. 开始走路较晚 2. 跛行或鸭步 3. 骨盆前倾 臀部后耸 腰曲增大 4. 会阴及髋部增宽
Ⅳ型 长胸凸延伸至腰4,腰5正常
Ⅴ型 双胸凸 主侧凸部位分型:颈胸主侧凸、单胸主侧凸、胸腰椎主侧凸、单腰
主侧凸、胸双主侧凸、胸腰双主侧凸等
52
53
病理衍变
早期:仅有姿势变化,无结构性变化(功能性侧弯),
可通过姿势纠正,平卧或前屈时侧弯畸形消失 发展:出现结构性变化(结构性侧凸):凹侧椎体和椎
间隙变窄,韧带、肌肉挛缩,凸侧椎体、横突和 肋骨角向后旋转隆起,凸侧肋骨向后隆起形成剃 刀背畸形,凹侧胸后壁凹陷,胸前壁凸出
7. 足背外侧形成胼胝,少数可发生溃疡
36
诊断、鉴别诊断
病史:家族史、妊娠史、分娩史 表现:足外形观察、动作观察
体检:关节活动度检查、肌力检查、影像检查
鉴别:大脑性瘫痪: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高、反射亢
进、病理反射阳性、其它大脑损害表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出生时正常,常有发热、
呕吐等急性病史,骨四头肌萎缩严重,肌
运动系统畸形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军总)骨科 毛广平
1
概述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表现在运动系统的畸形 •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先天性畸形:出生前或出生时即已存在的畸形或已存在的
潜在畸形基因等:并指、多指畸形,脊柱侧凸 •后天性畸形:出生后不良姿势、外力;疾病、外伤等引起: 拇趾外翻、裹足畸形等 佝偻病、骨软化症、畸形性骨炎等 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关节感染后挛
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有关,占总数70%-80%,女多于男 分型: 年龄分型:婴儿型( 0-3岁)、少年型( 3-10岁)、青年型(>10岁)
King-more分型 :
Ⅰ型 “S”形侧凸跨越中线,胸侧凸<腰侧凸,柔软度胸侧凸> 腰侧 凸
Ⅱ型 “S”形侧凸跨越中线,胸侧凸>腰侧凸,柔软度胸侧凸<腰侧
凸 Ⅲ型 不跨越中线,胸段主凸伴腰段次凸
3
先天性手部畸形
图片
4
先天性手部畸形
图片
5
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 产伤:分娩时胸锁乳突肌牵拉伤致血肿机化、挛缩
压抑学说:羊水过少、腹壁过紧、胎位不正、小骨盆
胎儿在子宫内受到异常压力 病理与表现:生后2周内胸锁乳突肌见圆形、椭圆形肿块, 质硬触摸时啼哭;2-3周后肿块增大、更加明显;2个 月后肿块渐缩小、消失成为硬韧的纤维索带,头向患 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颈部可触及弓弦样绷紧索带 继发性改变:面部不对称、患侧下颌小而平、双眼、耳不 在同一水平,复视;颈部血管、神经挛缩、骨骼畸形 6
10
临床表现
• 站立前期
• 脱位期
11
站立前期
1. 患侧活动减少,蹬踩无力 2. 会阴部增宽
3. 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4. 肢体短缩 Allis征 5. 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增多增深 6. 蛙式试验 (屈膝屈髋外展试验) Ortolani征(弹进试验) Barlow征 (弹出试验) 7. 牵动患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 8. X线检查 可疑者出生后4个月可拍片:髋臼角>30°; Shenton线中断
青年型(>10岁)小于20º 给予观察,20º <Cobb角<40º 给 予支具治疗,Cobb角>40°给予手术治疗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ຫໍສະໝຸດ Baidu
3-5岁: Salter截骨术+术后石膏外固定2-3个月
27
28
29
30
6-12岁:骨畸形、软组织挛缩严重
术前充分骨牵引 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 12岁以上:术前充分骨牵引 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Chiari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
5. 臀部坐骨结节与大粗隆之间有凹陷
6. 患肢短缩 7. 推拉患侧大腿时股骨头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 8. Trendelenburg氏征(单足独立试验) 9. X线改变 股骨头脱位
19
20
21
22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年龄越大 疗效越差
23
1岁以内:多数未完全脱位,仅有少数完全脱位 半脱位:
• 足弓相关韧带:弹簧韧带(跟舟跖侧韧带)、跖韧带、
三角韧带、跖腱膜
• 足弓相关肌肉:胫后肌、腓骨长短肌、胫前肌、趾长
屈肌、拇长屈肌
41
42
43
分型(分期)、病理、表现
• 姿态性平足:维持足弓的软组织力量减弱,足弓弹性降低, 非负重下足弓正常,负重时足弓扁平,行走、劳累后感 觉足和小腿疲乏、疼痛,休息后缓解、消失 • 痉挛性平足:腓骨长短肌强直性痉挛,足弓下陷,足内外 翻活动受限,足及小腿疼痛剧烈,站立、行走困难,休 息后症状难改善,常需全麻或跗骨窦封闭下缓解 • 强直性平足:维持足弓的软组织挛缩、纤维化,负重与否
晚期:躯干短小,胸廓变形,心肺功能不佳
54
55
56
57
X线片阅读与测量
摄全脊柱包括两侧髂嵴的正位、侧位片 名词:侧凸、主凸、代偿凸、顶椎、上终椎、下终椎、 测量: Cobb氏角测量 椎体旋转测量 骨龄测量
58
59
60
临床表现
儿童期有或无侧凸,青春期突然发病或明显加重女 性多于男性
两肩、两髂嵴不等高,剃刀背畸形
48
49
50
脊柱侧凸
分类
非结构性侧凸:姿势不正、某些神经根刺激引起、下肢不等长等 结构性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骨软骨营养不良和并脊柱侧凸
代谢性障碍合并脊柱侧凸 脊柱外组织挛缩性脊柱侧凸 其它
51
特发性脊柱侧凸
4. 石膏固定:手法矫正畸形后石膏内翻位固定 6周
5. 手术:舟骨结节、副舟骨切除术;肌力平衡重建术;三关 节融 合(距跟、跟骰、距舟)术等 6. 上述各方法示病情需要交叉、混合、选择使用
45
46
47
拇趾外翻
定义 足拇趾过度向外侧倾斜称之 病因 遗传、异常外力
病理 第1跖骨内翻、拇趾外斜
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拇趾外翻畸形,第1跖趾关节拇囊炎:疼痛、红肿,第2、3 足趾槌状趾、胼胝体及疼痛 X片: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硬化,第1跖骨内翻,第1跖趾关 节向外侧脱位、半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9-11⁰ 诊断: 治疗:保守治疗:合适、宽松、低跟鞋,第1、2趾间加垫,经常手 法搬正,理疗、休息 手术治疗:轻者McBride法,重者Keller法
•发病率:黄>白>黑、北>南、女>男(6:1)、
左>右(2:1)
•正常人头臼关系:近似同心园
9
病理
站立前期
脱位期
髋臼缘不发育 浅平 充满纤维 脂肪组织 脱位 变形
髋臼
股骨头
髋臼浅
发育小 可还纳 前倾角略增大 正常(25-30度) 松弛
股骨颈
关节囊
前倾角增大 45-90度
拉长 中间缩窄 呈葫芦状 影响复位
继发表现:
胸廓畸形、胸腹腔容积减小、内脏功能障碍:气
促、心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神经受压或牵拉:疼痛,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
61
治疗原则
婴儿型(0-3岁):80%-90%可自愈,给予观察,如Cobb 角 > 30°支具治疗
少年型(3-10岁):此型易进展,应积极治疗,Cobb角 <20º 给予观察,20º <Cobb角<30º 且每年有5º 进展者给 予支具治疗,支具无效给予手术治疗
7
鉴别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骨性斜颈、颈部炎症、眼肌异常
治疗:保守治疗(1岁以内):理疗、按摩、体位矫正,
一般2-3个月可治愈
手术治疗(1岁以上):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矫型 帽、头颈胸石膏过度矫正位固定3-4周
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定义:出生时或之后不久股骨头自髋臼内脱出 •病因:不明 遗传因素:20-30%有家族史,髋臼、股骨头先天性发育 不良、关节囊、韧带松弛 机械因素:羊水少、胎位不正: 臀位、双髋关节过屈 位致后关节囊受牵拉而松弛 地域性:寒冷地区较高
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第1-3楔、跖骨组成 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组成 横 弓:足底全部横形结构组成
40
足弓
• 站立、行走时跟骨、第1、5跖骨头三点负重 • 内、外侧纵弓和横弓架设在这三点上,依靠关节囊、 韧带、小腿和足的肌肉来维持其弹性,承载重量、缓 冲震荡、防止神经、血管受压
先天性多发性关节挛缩症:累及四肢多关节 37
治疗
1岁内 手法矫正:矫正前足内收、跟骨内翻、跖屈,以柔软 绷带将足固定在矫正位
1-3岁 手法矫正+石膏固定:全麻下手法矫正、石膏固定,
每2-4周更换一次
3-15岁 手法治疗失败、未治疗者行软组织松解+石膏固定
软组织松解术:跟腱、胫后肌、屈趾、屈拇长肌延长、 关节囊切开、跖腱膜、部分韧带切断 石膏固定2-3个月更换一次,直至畸形完全矫正 15岁以上 三关节融合术(跟距、跟骰、距舟)
38
39
平足症
定义 指足弓塌陷、缺乏弹性、足外翻,行走、站立时易出现疲乏、 疼痛的一种畸形 病因 先天性:骨、韧带、肌肉发育异常,包括跟骨外翻、垂直距 骨、舟骨结节过大或骨骺分离、副舟骨;足部韧带、 肌肉松弛 继发性:劳损、疾病、足内外在肌肌力失衡、外伤等
足弓 足部除籽骨、距骨外,各骨均背宽跖窄,组成纵弓和横弓
1. 生后马蹄内翻畸形,手法搬正后又恢复原状 2. 少数患儿畸形僵硬、固定,手法不易矫正
3. 足跖屈、内翻动作多且力量强,背伸、外翻动作少且 力量弱
4. 足背可触及距骨头,足内侧凹陷、外侧凸起,呈跖屈 位,前足内收 5. 站立困难,走路晚,扶持站立时以足外侧或足背着地、
跛行严重
6. 足及小腿细弱、肌肉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
连衣挽具、外展尿枕:保持两髋关节于外展位
6-8个月
全脱位: 1.手法复位 2.外固定支具维持双髋屈曲外展3个月,之后
改用外展内旋石膏继续固定3个月
24
25
26
1-3岁:多数已经完全脱位,仍以保守为主,手法复
位+石膏固定:蛙式石膏,每3个月换一次,
共固定时间为9-12个月 复位前准备:减少股骨头坏死机会、患肢牵引、内 收肌、髂腰肌切断 麻醉下手法复位,若手法复位失败可切开复位,同 时关节囊紧缩缝合,术后石膏固定
足弓均消失,足畸形固定在外翻位,功能丧失,站立、
行走困难,但疼痛却减轻。 • 三型共同特征:站立时足弓下陷、消失,前足外展,内踝 突出增加,外踝突出减小,足跟变宽、跟底外翻
44
治疗
1. 休息、防止疲劳、按摩、理疗 2. 功能锻炼:胫前、后肌锻炼,提踵、足内翻、屈趾训练, 足底外缘行走运动练习 3. 鞋具矫正:鞋垫:足心和足内侧加厚;矫形鞋:鞋跟及鞋 腰窄,鞋帮紧,鞋跟内侧缘垫高 3-6mm,使足处于内翻位
年龄过大患者:粗隆下截骨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31
32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病因病理:遗传、胎儿发育异常,子宫内压迫 足肌力不平衡:内翻肌>外翻肌、跖屈肌>背伸肌
足内翻、踝跖屈、前足内收、胫骨内旋 跟腱、跖腱膜挛缩
跗骨异常排列
跗骨变形、舟骨内移、跟骨跖屈内翻 距骨脱位、胫骨内旋
33
34
35
临床表现
缩屈曲畸形等
2
先天性手部畸形
病因:遗传因素:基因异常 胚胎学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营养、感染、疾病、药 物、放射线等不良因素可能影响胚胎发育。 病理:并指:常见单侧或两侧相邻两指软组织相连,少数可有骨 及关节连接; 多指:常见1.单纯软组织块;2.具有手指结构但无独立掌 骨;3.有独立掌骨和手指结构 巨指:一侧或双侧的一个或多个手指的肥大。 短指:部分或全部手指的短小。 缺指:一个或多个手指的缺失。 治疗:手术原则:改善功能和外观。
12
13
14
15
16
站立前期X线表现
1. 髋臼角(髋臼指数) 新生儿:30-40度 1 岁:23-28度 3 岁:20-25度 2. 股骨头的位置 Shenton氏线(颈闭孔线)
3. 股骨头骨骺较健侧小
4. 患侧股骨头前倾角增大 股骨颈变短(龙头拐杖)
17
18
脱位期
1. 开始走路较晚 2. 跛行或鸭步 3. 骨盆前倾 臀部后耸 腰曲增大 4. 会阴及髋部增宽
Ⅳ型 长胸凸延伸至腰4,腰5正常
Ⅴ型 双胸凸 主侧凸部位分型:颈胸主侧凸、单胸主侧凸、胸腰椎主侧凸、单腰
主侧凸、胸双主侧凸、胸腰双主侧凸等
52
53
病理衍变
早期:仅有姿势变化,无结构性变化(功能性侧弯),
可通过姿势纠正,平卧或前屈时侧弯畸形消失 发展:出现结构性变化(结构性侧凸):凹侧椎体和椎
间隙变窄,韧带、肌肉挛缩,凸侧椎体、横突和 肋骨角向后旋转隆起,凸侧肋骨向后隆起形成剃 刀背畸形,凹侧胸后壁凹陷,胸前壁凸出
7. 足背外侧形成胼胝,少数可发生溃疡
36
诊断、鉴别诊断
病史:家族史、妊娠史、分娩史 表现:足外形观察、动作观察
体检:关节活动度检查、肌力检查、影像检查
鉴别:大脑性瘫痪:痉挛性瘫痪、肌张力高、反射亢
进、病理反射阳性、其它大脑损害表现
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出生时正常,常有发热、
呕吐等急性病史,骨四头肌萎缩严重,肌
运动系统畸形
南京大学医学院临床学院(军总)骨科 毛广平
1
概述
•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表现在运动系统的畸形 •运动系统组成:骨、骨连接、骨骼肌
•先天性畸形:出生前或出生时即已存在的畸形或已存在的
潜在畸形基因等:并指、多指畸形,脊柱侧凸 •后天性畸形:出生后不良姿势、外力;疾病、外伤等引起: 拇趾外翻、裹足畸形等 佝偻病、骨软化症、畸形性骨炎等 骨折畸形愈合、儿麻后遗症、关节感染后挛
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有关,占总数70%-80%,女多于男 分型: 年龄分型:婴儿型( 0-3岁)、少年型( 3-10岁)、青年型(>10岁)
King-more分型 :
Ⅰ型 “S”形侧凸跨越中线,胸侧凸<腰侧凸,柔软度胸侧凸> 腰侧 凸
Ⅱ型 “S”形侧凸跨越中线,胸侧凸>腰侧凸,柔软度胸侧凸<腰侧
凸 Ⅲ型 不跨越中线,胸段主凸伴腰段次凸
3
先天性手部畸形
图片
4
先天性手部畸形
图片
5
先天性肌性斜颈
病因: 产伤:分娩时胸锁乳突肌牵拉伤致血肿机化、挛缩
压抑学说:羊水过少、腹壁过紧、胎位不正、小骨盆
胎儿在子宫内受到异常压力 病理与表现:生后2周内胸锁乳突肌见圆形、椭圆形肿块, 质硬触摸时啼哭;2-3周后肿块增大、更加明显;2个 月后肿块渐缩小、消失成为硬韧的纤维索带,头向患 侧倾斜,面部转向健侧,颈部可触及弓弦样绷紧索带 继发性改变:面部不对称、患侧下颌小而平、双眼、耳不 在同一水平,复视;颈部血管、神经挛缩、骨骼畸形 6
10
临床表现
• 站立前期
• 脱位期
11
站立前期
1. 患侧活动减少,蹬踩无力 2. 会阴部增宽
3. 患侧髋关节外展受限
4. 肢体短缩 Allis征 5. 臀部、大腿内侧皮肤皱褶增多增深 6. 蛙式试验 (屈膝屈髋外展试验) Ortolani征(弹进试验) Barlow征 (弹出试验) 7. 牵动患肢有弹响声或弹响感 8. X线检查 可疑者出生后4个月可拍片:髋臼角>30°; Shenton线中断
青年型(>10岁)小于20º 给予观察,20º <Cobb角<40º 给 予支具治疗,Cobb角>40°给予手术治疗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ຫໍສະໝຸດ Baidu
3-5岁: Salter截骨术+术后石膏外固定2-3个月
27
28
29
30
6-12岁:骨畸形、软组织挛缩严重
术前充分骨牵引 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Salter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 12岁以上:术前充分骨牵引 彻底松解髋关节周围软组织 Chiari截骨术+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2个月
5. 臀部坐骨结节与大粗隆之间有凹陷
6. 患肢短缩 7. 推拉患侧大腿时股骨头如“打气筒”样上下移动 8. Trendelenburg氏征(单足独立试验) 9. X线改变 股骨头脱位
19
20
21
22
治疗
治疗原则: 治疗越早 效果越好 年龄越大 疗效越差
23
1岁以内:多数未完全脱位,仅有少数完全脱位 半脱位:
• 足弓相关韧带:弹簧韧带(跟舟跖侧韧带)、跖韧带、
三角韧带、跖腱膜
• 足弓相关肌肉:胫后肌、腓骨长短肌、胫前肌、趾长
屈肌、拇长屈肌
41
42
43
分型(分期)、病理、表现
• 姿态性平足:维持足弓的软组织力量减弱,足弓弹性降低, 非负重下足弓正常,负重时足弓扁平,行走、劳累后感 觉足和小腿疲乏、疼痛,休息后缓解、消失 • 痉挛性平足:腓骨长短肌强直性痉挛,足弓下陷,足内外 翻活动受限,足及小腿疼痛剧烈,站立、行走困难,休 息后症状难改善,常需全麻或跗骨窦封闭下缓解 • 强直性平足:维持足弓的软组织挛缩、纤维化,负重与否
晚期:躯干短小,胸廓变形,心肺功能不佳
54
55
56
57
X线片阅读与测量
摄全脊柱包括两侧髂嵴的正位、侧位片 名词:侧凸、主凸、代偿凸、顶椎、上终椎、下终椎、 测量: Cobb氏角测量 椎体旋转测量 骨龄测量
58
59
60
临床表现
儿童期有或无侧凸,青春期突然发病或明显加重女 性多于男性
两肩、两髂嵴不等高,剃刀背畸形
48
49
50
脊柱侧凸
分类
非结构性侧凸:姿势不正、某些神经根刺激引起、下肢不等长等 结构性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 神经肌肉型脊柱侧凸 神经纤维瘤病合并脊柱侧凸 间充质病变合并脊柱侧凸
骨软骨营养不良和并脊柱侧凸
代谢性障碍合并脊柱侧凸 脊柱外组织挛缩性脊柱侧凸 其它
51
特发性脊柱侧凸
4. 石膏固定:手法矫正畸形后石膏内翻位固定 6周
5. 手术:舟骨结节、副舟骨切除术;肌力平衡重建术;三关 节融 合(距跟、跟骰、距舟)术等 6. 上述各方法示病情需要交叉、混合、选择使用
45
46
47
拇趾外翻
定义 足拇趾过度向外侧倾斜称之 病因 遗传、异常外力
病理 第1跖骨内翻、拇趾外斜
表现 中老年女性多见 拇趾外翻畸形,第1跖趾关节拇囊炎:疼痛、红肿,第2、3 足趾槌状趾、胼胝体及疼痛 X片:第1跖骨头内侧骨赘、硬化,第1跖骨内翻,第1跖趾关 节向外侧脱位、半脱位,第1、2跖骨夹角大于9-11⁰ 诊断: 治疗:保守治疗:合适、宽松、低跟鞋,第1、2趾间加垫,经常手 法搬正,理疗、休息 手术治疗:轻者McBride法,重者Keller法
•发病率:黄>白>黑、北>南、女>男(6:1)、
左>右(2:1)
•正常人头臼关系:近似同心园
9
病理
站立前期
脱位期
髋臼缘不发育 浅平 充满纤维 脂肪组织 脱位 变形
髋臼
股骨头
髋臼浅
发育小 可还纳 前倾角略增大 正常(25-30度) 松弛
股骨颈
关节囊
前倾角增大 45-90度
拉长 中间缩窄 呈葫芦状 影响复位
继发表现:
胸廓畸形、胸腹腔容积减小、内脏功能障碍:气
促、心悸,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神经受压或牵拉:疼痛,运动、感觉、大小便障碍
61
治疗原则
婴儿型(0-3岁):80%-90%可自愈,给予观察,如Cobb 角 > 30°支具治疗
少年型(3-10岁):此型易进展,应积极治疗,Cobb角 <20º 给予观察,20º <Cobb角<30º 且每年有5º 进展者给 予支具治疗,支具无效给予手术治疗
7
鉴别诊断与治疗
鉴别诊断:骨性斜颈、颈部炎症、眼肌异常
治疗:保守治疗(1岁以内):理疗、按摩、体位矫正,
一般2-3个月可治愈
手术治疗(1岁以上):胸锁乳突肌切断术、矫型 帽、头颈胸石膏过度矫正位固定3-4周
8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定义:出生时或之后不久股骨头自髋臼内脱出 •病因:不明 遗传因素:20-30%有家族史,髋臼、股骨头先天性发育 不良、关节囊、韧带松弛 机械因素:羊水少、胎位不正: 臀位、双髋关节过屈 位致后关节囊受牵拉而松弛 地域性:寒冷地区较高
内侧纵弓:较高,由跟骨、距骨、舟骨、第1-3楔、跖骨组成 外侧纵弓:较低,由跟骨、骰骨、第4、5跖骨组成 横 弓:足底全部横形结构组成
40
足弓
• 站立、行走时跟骨、第1、5跖骨头三点负重 • 内、外侧纵弓和横弓架设在这三点上,依靠关节囊、 韧带、小腿和足的肌肉来维持其弹性,承载重量、缓 冲震荡、防止神经、血管受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