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全册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886f8e9f90c69ec3d4bb7569.png)
人教版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优质教案1.初步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2.正确区别与辨认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体会二者之间的关系。
3.认识七巧板,并学会用七巧板拼组图形。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摆实物,对几种基本的平面图形有一些感性认识,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辨认,能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1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2平面图形的拼组1课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教材第2页的例1、第3页的“做一做”及练习一的第1、第2、第3、第6题。
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画各种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感受现实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知道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形状及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每组一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课件、投影等。
老师说物体名称,学生拿出相应的物体。
1.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7eb8d9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27.png)
【导语】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是主动地应⽤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新的问题,不断对知识进⾏建构。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内容: 平⾯图形的拼组 教学⽬标: 1、学⽣能在具体的⽣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教学难点:学⽣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法: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准备:纸制的⽅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听⼀听 情境导⼊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师先送给⼤家⼀⾸歌,我们⼀起来听听歌中唱的是什么?(你们喜欢风车吗?)其实,风车是长⽅形变成正⽅形之后,才折成的。
不仅这样,还有很多平⾯图形组成的千变万化的图案呢。
你们想当那个把图形变得很神奇的魔术师吗?好,今天我们就⼀同来学习平⾯图形的拼组。
下课之后,⼤家就都会成为魔术师了。
(板书课题) ⼆、折⼀折 1、认识长⽅形和正⽅形边的特征⾸先,我们来看看长⽅形和正⽅形各有哪些特征。
同学们按照要求把你⼿中的长⽅形折⼀折,折完后,你发现长⽅形的对边怎么样?(对了,对边相等),那么,邻边是否也相等呢?(对⾓折⼀折,试⼀下)我们⼀起来屏幕(演⽰)。
再来看看正⽅形的边怎么样呢⼤家把正⽅形沿着虚线向对⾓折,再对边折,你们发现正⽅形的四条边怎么样?(都相等)好,我们再来看屏幕。
归纳:同学们有的⽤观察法、有的⽤⽐较的⽅法,得到长⽅形对边相等,正⽅形对边相等;长⽅形邻边不相等,正⽅形邻边相等;正⽅形四条边相等。
问:你能把长⽅形的纸变成正⽅形的纸吗?这样折⼀折、剪⼀⼑就变成正⽅形了,能说明理由吗? 2、⼩组合作制作纸风车那么,我们在课前说过,纸风车是由长⽅形变成正⽅形之后才完成的。
你们会做风车吗?接下来,⽼师就和你们⼀同来学习。
请注意看(播放视频)。
(1)通过视频,我们可以做如下步骤:先准备⼀张长⽅形的纸,根据正⽅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我们将长⽅形的长与宽相等再裁下,然后我们将正⽅形的对⾓各折⼀下,沿折痕剪向中⼼,留有余地,之后我们将出现的⼋个⾓每隔⼀个向中⼼折⼀次,再⽤铁丝串好,纸风车就可以在风中转动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a169da0c22590102029dbe.png)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新课标与教材解读一、一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应用,学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有了这些内容的学习,不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习丰富多彩,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究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公开课课件.ppt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数的顺序,比较大小》公开课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c7f4b02e04a1b0717fd5ddec.png)
20
21
23 24 25 26 27
29 30
31 32
34 35 36
38 39 40
41 42 43
45
47 48 39 50
51 52 53 54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5
71 72
74 75
81
83 84 85
92 93 94 95
67 68 69 70
76 77 78 79 80
86 87
89 90
96 97 98
100
竖着看,个 位数相同。
横着看,后面的比前面的数大1
25
25
பைடு நூலகம்
哪一只鸡下的蛋多呢?
28 > 26
借助计数器比较两数的大小
38 < 45
先比较十位上因的为数3小于4, 所以38小于45
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怎 么办?
32 >
30
这个时候比较个位上的数。 2大于0,所以32大于3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00bf28a21614791711287d.png)
(二)教学内容结构
●“数与代数”领域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 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人 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学 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 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 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下一,页
(二)教学内容结构
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 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 十数。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使用学的(筛 选信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 3.小括号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 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
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
到充分发展。
返回
(二)本册内容标准及要求
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 大领域,具体到本册教材的内容要求是: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优质课课件.pptx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退位)优质课课件.pptx](https://img.taocdn.com/s3/m/4a1b431ef111f18583d05ace.png)
小试牛刀
1.先圈一圈,再计算。
(1)
46-9= 37
先算16 再算30 - 9 + 7 7= = 37
小试牛刀
(2)
55-7= 48 先算15 再算40 - 7 + 8 8 = 48 =
小试牛刀
2.填一填。 (1) 10 1 3.比一比,算一算。 41 (2) 17 9 39
11-3= 8
31-3= 28 51-3=48
63
典题精讲
4.按要求填空。 70连续减7,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70 635 4 4 3 2 2 6 9 2 5 8 1 90连续减9,写出每次减得的差。 90 81 7 2 6 3
5
4
4
5
3 6
2
7
典题精讲
5.看图解决问题。应找来自多少钱? 50-8=42(元) 元。 答:应找回42
典题精讲
6.口算接力赛。 5 1 5 7. 2 4 5 4 7 5 4 8 7 2 4 9 4
当作十。
典题精讲
1.看图填空。
27 12 5 7 27 14 30
先圈一圈,再
35 9 5 5 35
20 7
计算。
典题精讲
2.想一想算一算。
30-6= 24 20 1 0
想:0减6不够减,先
算什么?
再算什么?
先算10-6=4,再算20+4=24
典题精讲
3.摘红旗。
45 72
75
35
73 9 44
还剩多少个足球? 36-8=
这道题怎样计 怎样解答
算? 呢? 试一试吧,把你的想法写在 练习本上。
探索新知
6减8不够减怎
36-828 = 26 1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测试及答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测试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080d2f915f804d2b16c1d7.png)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统计)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一、先按规律填图,再统计。
统计你最熟悉的图形有多少个?二、数一数,填一填。
1.长方体的数量最( ),( )的数量最少。
2.正方体比长方体少( )个。
3.( )比( )多( )个。
( )比( )少( )个。
4.四种图形一共有( )个。
三、根椐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1.喜欢吃( )的人最多。
2.喜欢吃( )的人最少。
3.喜欢吃( )的是喜欢吃( )人数的一半。
4.喜欢吃香蕉、苹果、菠萝和草莓的一共有( )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1)完成统计表。
(2)画出漂亮的统计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测试题一、看钟面写时刻。
二、连一连。
三、写一写。
四、小海读的对不对?对的画“√”,错的改正。
五、想一想,填一填。
顺序标序号。
1.(探究题)按规律画出时针和分针。
2.(拓展题)写出下面的时间和经过时间。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一、填空。
1.2元=( )角2。
12角=( )元( )角3.6元8角=( )角4.33分=( )角( )分5.71分=( )角( )分6.4角2分=( )分7.4元5角=( )元十( )角=( )角8.8角+5角=( )角=( )元( )角9.9角=( )分10.20角=( )元二、填“元”、“角”、“分”。
1.一枝铅笔32.瓶可乐53.一个气球94.一根针25.一个铅笔盒156.一盒巧克力36三、在○里填“<”、“>”或“=”。
1.3角○15分2.30角○30分3.14角○1元4角4.3元9角○4元5.45角○4元3角6.5角○52分7.8元○6元+3元8.9元+12角○10元四、将下列物品的价格按由低到高的顺序排队。
五、换钱填空。
1.5个2分—共是( )分,可换成( )角。
2.2个5角是( )角,可以换成( )元。
3.1张5元钱,可以换( )张1元钱。
4.1张100元钱可以换( )张10元钱。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455fbb01a37f111f1855b46.png)
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灯盏小学余文田设计并执教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螽铁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计算和其他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基础知识。
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一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后学习打好基础。
学会计算并动用于生活中解决问题,对理解运算的意义,体会数学的作用,和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同时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要注意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单元教学要求:1、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方法:尝试应用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
小学数学“读思练”课堂主体导学模式图解教师引拨补程序发现问题、明确目标探究分析、建立模型解释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疑思用单元课时安排:约13课时例1………………………………3课时例2………………………………4课时例3………………………………2课时整理和复习………………………3课时机动………………………………1课时第十三课时单元检测单元信息反馈:教学反思: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学期单元同步练习(附完整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学期单元同步练习(附完整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b0040026fff705cd170a66.png)
第一单元检测一、填一填。
上图中一共有()个图形。
从左边数,长方形排在第()个,第()个和第()个是三角形。
从右边数,第()个是平行四边形,第()个是圆。
二、连一连。
沿着下面图形中的虚线剪开,与得到的图形连起来。
三、按要求分一分,画一画。
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相同的三角形四、涂一涂。
1.给长方形涂上绿色,正方形涂上红色。
2.给三角形涂上绿色,圆涂上黄色。
3.给正方形涂上蓝色。
4.给长方体的前面涂上红色,上面涂上绿色,右边涂上黄色。
五、填一填。
1.图中正方形有()个,长方形有()个,三角形有()个,平行四边形有()个,圆有()个。
2.(1)○有()个,□有()个,△有()个,▭有()个。
(2)○有()个,□有()个,△有()个。
六、在点子图上画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七、沿虚线折一折。
折出来是()体,其中②号面与()号面相对。
八、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能折成什么图形?参考答案一、6 3 1 6 2 3二、略三、四、提示:根据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来解答。
五、1.2 3 3 1 22.(1)7 1 1 1 (2)2 2 3六、提示:根据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来画。
七、正方⑥八、提示:可能是三角形,也可能是长方形,还可能是正方形。
如图: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检测1附答案一、口算。
5+8=________9+5=__________8+5=___________3+8=________8+4=__________5+9=___________12-4=_______12-3=_________11-2=__________11-3=________13-4=_________5+7=___________二、在○里填上>、<或=。
10-2○10-7 15+4○15-413-5○14-5 12-2○13-24+8○5+9 14-5○15-5三、填空。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本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本](https://img.taocdn.com/s3/m/754e6461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6.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本简介这份文档将介绍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该课本是一年级学生研究数学的重要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内容概述*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 研究认识1~100的数字。
- 具体内容包括数线、数的相加、相减、数的排序等。
* 第二单元:加法与减法- 研究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和符号。
- 具体内容包括简单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加法表的记忆等。
* 第三单元:形状和位置- 研究不同形状的名称及其特点。
- 研究位置的概念,包括左右、前后、上下等。
* 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图形- 研究收集数据并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 研究图形的概念,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等。
* 第五单元:时间- 研究认识钟表和时间的概念。
- 研究简单的时间表示和计算。
* 第六单元:比较和测量- 研究比较大小、测量长度的概念。
- 研究使用尺子进行测量。
* 第七单元:简单的乘法- 研究乘法的概念和符号。
- 研究简单的乘法口诀。
* 第八单元: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 研究分析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数字的认知能力。
* 发展学生的加法和减法口算能力。
* 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和位置的概念。
* 培养学生的数据统计和图形制作能力。
*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时间概念和计算方法。
* 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和测量长度。
* 引导学生理解简单的乘法概念。
*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份文档简要介绍了一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课本的内容和教学目标。
希望这份课本能帮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并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485ecf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8.png)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精选篇1一、课前交流师:我看到同学们已经把自己的物品摆放好了,大家都带来了数学书、练习本、文具盒。
(老师稍有停顿),我还看到了大家文具盒里有一样我特别想要借的东西生好奇地问:什么?师:橡皮。
谁愿意借给我?(生一个个都举起橡皮表示愿意。
)师:大家都这么热情,太感谢大家了。
好,我请几位同学帮我借一下。
(请8名学生就近帮忙借橡皮)师:(把学生的橡皮一块一块地借了过来,并表现出非常感谢的神情。
)你们把橡皮都借给我了,你写错了怎么办?一生:我还有。
师:哦,还有,老师还想借。
(直到完全借完。
)师:我借这么多橡皮,干什么用呢?生纷纷说:你自己写错了,要擦;做魔术;看橡皮都有哪些形状;用橡皮拼图。
师:我借你们的橡皮干什么用呢?哈哈,我就是为了让你们没有橡皮用。
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一些。
就算写错了,也没关系,仔细欣赏一下自己错在哪里,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您会写的更好!(反思:“没有橡皮,下笔会更小心”,这是自然的结果。
当我们知道某件事情没有后路的时候,自会多几分慎重。
现在的学生大多比较浮躁,缺乏责任心,往往不肯静下心来想好了再动笔,常常是毛手毛脚,一看就动笔,一动笔就错,一错就擦。
宁静才能致远,教学生静心思远,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
另外,这样一个环节的设置,还能很好的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尤其是像这次赛课,在上课之前与学生没有见面的机会,只有尽快拉近师生距离,才能减少师生的陌生感,彼此尽快熟悉,使学生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投入学习。
)二、情境导入(出示主题图:师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然后粘贴了9只红色小鸟)师: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棒,今天有一群小鸟也想来和大家一起学习,大家欢迎么?生异口同声:欢迎!师:大家看,黑板上有一棵大树,大树上有好多小鸟,请大家仔细数一数大树上有几只小鸟?(反思:这里我没有用课本上的情境图,而是创设了一个大树、小鸟这样一幅美丽的情境图,我认为这节课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全单元备课](https://img.taocdn.com/s3/m/88c741f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49.png)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单元备课1 .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分类活动,如分学具、设计柜台、整理书包等。
提 供充分“分”的机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分类,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合作学 习的意识。
2 .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首先,在引入时,应注意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突出分类的实际需要。
其次,可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组织分类活动。
如整理书包、整理自己的房间,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使生活变得整洁、方便,养成良好 的生活习惯,建立分类的思想。
最后,教学中要结合具体情境强调分类结果正确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分类结果的呈现方式由实物图逐步过渡到图和表。
3 .对学生不同的分法,可以背定但要有引导,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首先,因为学生的知识经验不问,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会千差万别。
体现在对于物品的分类上,选择的标准往往不同。
对于学生对所选标准所作 出的解释,合理的应当肯定。
但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不同标准,否则会使分 类失去意义,也将难于驾驭课堂。
其次,在结合生活实际分类时,要注意突出分类的实际意义。
在分类的 过程中,应引导学理解分类的实际需要是什么,再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标准。
共2课时例11课时 例2 1课时教学措施 课时安 排生:总共的人数没变。
师:同学们在分类的过程中不仅找到了不同,还找到了不变的地方。
师:那我们看,这些人进入了游乐园后,看他们到哪里了?(售票处)他们要进快乐城堡,刚才你们有那么多的分类标准,这会该怎么进行分类呢?为什么?生:大人一类,小孩一类。
因为售票处只卖大人票和小孩票。
师:那他们继续往下走,到了戏水乐园,这回该怎么分类呢?生:按男女分类,因为有男更衣室和女更衣室。
师:看来分类的标准有很多,我们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合我们的标准来分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师:下面我们就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来做些练习吧!(完成书29页第一题。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ca74af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03.png)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1篇〕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的:1. 能识别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绘物体的相对位置。
2. 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识别自己或别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 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开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区分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 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才能。
教学过程:一、联络生活,提醒课题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1. 上、下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展描绘,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展准确的描绘。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络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绘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绘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绘。
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教学目的1、经历分类的过程,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确实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与实际生活的联络中,体会分类的目的和作用。
重点难点学会按不同分类标准进展分类。
教学设计一、情境引入孩子们,这儿分别是淘气猴和萌小兔开的文具店,假如你要买练习本,在谁的文具店里能一下就找到?〔出示画面〕生:萌小兔的店里。
师:告诉老师为什么在萌小兔的店里能很快找到?生:因为它的店整齐。
师:大家同意吗?〔同意〕我也同意在萌小兔的店里去买。
因为它的店里的物品摆放的很整齐。
那么,生活当中,把这样一类的物品摆放在一起叫分类。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 教案11
![人教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下册:☆《摆一摆 想一想》 教案11](https://img.taocdn.com/s3/m/ac40177b69eae009581bec8c.png)
《摆一摆,想一想》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摆一摆,想一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第51页的内容。
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摆一摆,想一想》是在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节数学味很浓的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把一定数量的珠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的活动,让学生了解数位、位值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组成、特点及排列规律,学会应用规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数位和位值的概念,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数学思考目标: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意识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
(3)问题解决目标:学会发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4)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奥秘及其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感悟位值思想。
教学难点:在活动中感受有序思考的价值。
二、教学准备为明确教学思路,搜集了大量的文献材料进行学习,同时结合课标要求设计教学方案。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1.出示计数器,让学生做小老师介绍计数器的相关知识。
2.播放动画《珠子的故事》,感受数位表的魔力。
3.揭示课题:摆一摆,想一想(板书课题:摆一摆,想一想)【设计意图:好的引入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运用孩子们喜欢的故事引入课题,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随着珠子的跳跃,孩子们的思维也跳跃起来,初步感知“位置”的概念。
】(二)动手操作,活动探究1.指导摆一摆,体会位值思想(1)回忆用1颗珠子摆出的数:1、10,并板书表格。
(2)师生共同探究用2个珠子摆出的数。
教师先利用计数器和2颗珠子摆出数字2。
提问:谁能帮珠子搬搬家,得到一个比2大的数呢?学生1上台操作:我在个位和十位各拨1颗珠子,就是11。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89994f4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fa.png)
完整版)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一、班级情况分析一(1)班有16名学生,男生6人,女生10人。
经过一个学期的数学研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研究惯。
大部分学生已经达到了基本知识和技能方面的研究目标,对研究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尤其对一些动手操作和需要合作完成的研究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虽然孩子们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的成绩不错,但成绩不能代表他们研究数学的所有情况。
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是使孩子们已经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提高积极性,巩固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找规律。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研究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研究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研究惯。
四、教学目标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
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313bd9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22.png)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全册)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认识图形1.认识和会画各种图形。
2.七巧板由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五个三角形组成。
3.缺了几块砖的方法:1) 根据砖的排列规律用画一画来解决。
2) 不动手、不动笔,看着第一层就知道第三、五层缺了几块砖,看着第二层就知道第四、六层缺了几块砖。
3) 先数一层有几块砖,每一层都是一样长的,算出每层缺了几块砖。
4.沿虚线折一折,它变成正方体。
其中①号面与③号面相对。
方法:中间隔一个,①对③,②对⑥,④对⑤。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计算方法:1) 破十法:11-9=2,先算10-9=1,再算1+1=2.2) 想加法算减法:11-9=2,因为9+2=11,所以11-9=2.3) 连减法:11-9=2,11-1-1-1-1-1-1-1-1-1=2.2.解决问题:1) 选择有效信息,排除干扰信息。
解决问题需要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
2)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减法)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要求:会填和画表格,自己能给出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的标准一致,分类的结果就一致。
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1.按大人和孩子分人数。
2.按男女分人数。
3.总结得到的信息。
4.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1.45、46、47、48、49、50、51、52、53、54、10、20、30、40、50、60、70、80.三十五接着数5个数是36、37、38、39、40.2.10个一组是十,10个十组成一百;由8个一和3个十组成43,由5个十和8个一组成58;79的前面是78,后面是80;比85少3的数是82.和一位数加、减一位数例如:30+5=3540-8=3220+4=2450-6=442、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例如:56+3=5978-5=7347+6=5392-7=85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例如:35+46=8189-27=6272+38=11095-63=324、填一填,使等式成立1)40+()=702)20+()=563)()+39=654)()-16=235、解一解1)24+()=562)()-28=133)35-()=164)()+47=892+3=5表示两个数相加等于5.20+30=50表示两个整十数相加等于50.70-30=40表示一个整十数减去另一个整十数等于40.当整十数相加或相减时,只需要将十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案例
谢锁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8 页--89 页例1、例2、例3,以及课后的“做一做”和练习十六1、2 题。
教学目标:
1.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 体会一组图形重复出现多次就是排列规律。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水彩笔、练习卡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感知规律
师:这节课,老师想带领小朋友们做几节律动,看谁的眼睛亮最先学会,好不好?(教师示范:拍手两下拍肩两下。
师重复两次后边做边说:学会的可以跟着老师做。
师生一同接着活动,重复四、五遍后教师喊停) 师:真不错,那再换一组头部运动:前后左右前后左右。
(学生随着老师的示范不由得跟着做下去。
) 师:做得真好!刚才小朋友们为什么
学得这么快? 生:因为动作太简单。
生:就是几个相同的动作重复做下去。
师:那你们能不能也创造一组这样的动作让大家跟着做一做?(学生思考,自己比划。
) 师:好,谁先上来把你创造的动作教给大家,看谁最勇敢。
生:摸摸鼻子摸摸耳朵,摸摸鼻子摸摸耳朵……(一生边说边做)(听课的老师学生都笑了。
执教教师认真的跟着做起来,其他学生虽然觉得好笑,也跟着做起来。
) 师:真棒!创造了这样特殊的动作让我们大家做,其他小朋友还有没有自己的动作。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都争先恐后的说“我” “我”,教师又叫了一名学生进行展示。
) 师:象这样的一组动作重复做下去就叫做规律。
二、引导探索,认识规律
1.观察场景,探究规律师:小猪笨笨开了一个水果店,为了开业时就吸引更多的顾客,就把水果店周围装饰了一下。
看,漂亮吗?用什么打扮的?(出示课件) 生:有花、彩旗、灯笼。
师:你们还能发现什么?它们是乱摆乱放的吗? 生:有红旗和黄旗,有红灯笼、紫灯笼、绿灯笼,还有红花和蓝花。
生:它们排列的也有规律。
师:那好,我们就来研究都有怎样的规律。
(出示盆花的课件)花是按怎样的规律排列的把你看到的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学生同位合作) 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师: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生:我发现花在排列时是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再一盆红花一盆蓝花这样重复地排列下去的。
生:花是按红蓝为一组重复地排列的。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是啊!花是按这样的规律排列的,再看看灯笼呢?(课件出示灯笼的排列留给思考的时将) 生:灯笼是按
一个红一个紫一个蓝,又一个红一个紫一个蓝这样排列的。
师:是这样吗?(是)彩旗又有怎样的规律?彩旗课件看谁找的最快。
生:彩旗是两个红旗两个黄旗为一组排列的。
师:是的,花是按红蓝一组重复排列的,灯笼是红紫蓝为一组重复排列的,彩旗是两红两黄有规律的排列的。
从这里找到了这么多的规律,棒极了! (出示彩色气球课件) 师:看,小猪笨笨正在挂气球呢!后面还有两个没有挂上,你能帮小猪挂上吗? 生:后面是一个红气球,一个黄气球。
师:你是怎么想得? 生:因为前面的气球是按一红一黄两蓝有规律的排列的,所以后面是一红一黄。
师:小朋友们同意吗?
2.图形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一些物体的排列有规律,其实生活中的图形也有规律。
(出示课件) 师:你能不能找到这两幅图的规律?(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按你找到的规律,把后面空白的图形涂上颜色。
(学生拿出发给的图涂色) 绿黄绿黄绿黄绿黄绿黄△△△△△△△△△△△△蓝黄红蓝黄红蓝黄红蓝(教师巡视,发现有涂完的同学,可以让互相介绍自己的想法。
) 师:谁来介绍你的方法? 生:我是这样涂的。
前面是按绿黄一组重复排列的,到了这里正好是涂绿色和黄色。
而三角形是按蓝黄红这样的顺序重复的,后面就要是黄色和红色。
(学生到展示台前介绍) 师: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同意! 师:检查一下,有没有涂错的同学? 生:没有。
师:把纸和彩笔放在桌子的最前面,看谁收拾的最快师:看到小朋友们都能找到图形的规律,顽皮的智慧星想来考考大家,故意把一些图形藏了
起来.(课件演示:顽皮的智慧星笑着挡住了每一组其中的一个图形) 师:看!智慧星先把谁藏起来了? 生:红色的圆形。
师:同意吗? 生:同意。
(课件演示:智慧星消失,掌声响起来。
) 师:智慧星又把谁藏起来了? 生:绿色的倒立的三角形。
师:对吗? 生:对。
师:这个智慧星的后面是谁? 生:黄色的三角形。
(课件演示:掌声)
3.猜规律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猜对了。
图形的规律不仅要看形状、颜色,还要看数量。
下面,老师也想摆一摆有规律的图形,请看老师做的。
教师摆出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师:谁来猜一猜,老师下面接着会怎样摆? 生1:会是一个红色正方形和一个蓝色圆形. 生2:可能是一个黄色的三角形。
(教师接着操作:一个蓝色的圆形、一个红色正方形、两个蓝色圆形) 师:谁猜一猜,下面会是什么图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一个红色的正方形,两个蓝色的圆形。
师:为什么第一次答案多种多样,这一次都认为是一个红色的正方形和两个蓝色的圆形呢? 生:因为前面就两个图形,还没有找到规律,后面找到了规律了。
师:是呀,只有图形重复出示了两三次之后才能找到规律。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推理能力主要表现在: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数学猜想,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本环节让学生在猜测图形的活动中,更加明确规律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认识,培养了推理能力。
】
三、课间休息,表演规律。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规律的节奏也能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听一听,做一做,放松一下。
(播放《拍手歌》视频)
四、实践运用,体会规律
1.找规律:生活中的规律到处都是我们学校去年六一节时可热闹了。
(课件出示:六一场面)你能从中找到哪些规律? 师:谁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师:谁能把你找到的规律告诉大家? 生1:老师,我发现窗帘的褶子有规律,上来生1:跳舞的女孩 3 个红色 2 个绿色的排列有规律。
生2:烟花有规律。
生3:椰子树有规律。
生4:打鼓的是一个大鼓和两个小鼓这样的规律。
师:你看,规律就在我们身边,仔细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东西排列有规律。
小组介绍你找的规律。
(学生分组活动) 下去。
生2:一行桌子一行椅子这样排列有规律。
生3:我们的防盗窗一根波浪线的一根直的,又一根波浪线的一根直的有规律。
生4:直尺上的线有长的有短的有规律。
……
2.欣赏规律美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亮,找到这么多的规律。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请欣赏。
(课件演示)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一些声音也有规律。
请听一听。
(课件演示:救护车,闹钟,流水)
3.创造规律师:这么多的规律,使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
其实,你们的双手就可以创造出很多的规律美。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一个小小设计师,发挥你们聪明才智,创造出规律行不行?要求:用老师发给你们的材料(没涂色的各种图形、彩色的珠子、图片、小棒、积木……),分组合作,想想用这些该怎样设计才有规律,然后动手做一做。
看哪组作品最多。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结束后,教师有目的的让学生展示)
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规律,找了规律,并且创造了这么多的规律,希望你们长大后当一个真正的大设计师,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