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爱莲说》中考考点完全版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docx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1a6247da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37.png)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爱莲说》知识梳理.docx《爱莲说》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县(今湖南道县)人,人称濂溪先生,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元公”是他的谥号。
2、其它作品:《太极图说》、《通书》。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也称杂说,这种文体一般讲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1 】蕃(f án):多。
【2 】染:沾染(污秽)。
【3 】濯:洗涤。
【4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5 】涟:微波。
【6 】妖:美丽而不端庄。
【7 】通:贯通。
【8 】直:挺直。
【9 】不蔓(màn) 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10 】蔓:牵牵连连。
【11 】枝:枝枝节节。
【12 】香远益清:益:更,更加。
【13 】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14 】亭亭:耸立的样子。
【15 】植:立。
【16 】亵(xi è)玩:玩弄。
【17 】亵:亲近而不庄重。
【18 】隐逸:隐居的人,隐士。
【19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 20 】噫(y ī):叹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唉”。
【21 】菊之爱:对菊花的喜爱。
【22 】鲜(xi ǎn)有闻:很少听到。
鲜:少。
【23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4 】宜乎:宜:应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25 】众:多。
【26】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
宜:当;当然。
三、理解性默写1、《爱莲说》中咏莲名句(予独爱莲的原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陶渊明独爱菊的原因的句子是:菊,花之隐逸者也。
3、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的句子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4、《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4篇 爱莲说
![中考语文 知识清单复习 第4篇 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2f9ed20371fe910ef02df87d.png)
第4篇爱莲说知识清单一、重点字词1.重点实词(1)世人盛.爱牡丹盛:特别(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沾染(污秽)(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4)中通.外直.通:贯通直:挺直(5)不蔓.不枝.蔓:生枝蔓枝:长枝节(6)香远益.清益:更,更加(7)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8)鲜.有闻鲜:少2.古今异义(1)亭亭净植.古义:立今义:种植(2)宜.乎众矣古义:应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3.一词多义(1)鲜:①陶后鲜有闻少②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2)之:①水陆草木之花的,助词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用于主谓之间,表舒缓语气,不译(3)出:①出淤泥而不染从……长出来②不复出焉出去(4)远:①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作动词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形容词,远远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蔓,在文中意思为长枝蔓枝,在文中意思为生枝节(2)形容词作动词香远益清远,在文中意思为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二、成语积累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出淤泥而不染三、名句积累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四、关键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里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我却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人们)只可以远处观赏却不能轻浮地去玩弄它啊。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5.(2014·安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6.(2014·安徽)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中考题汇集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中考题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e3a96cc7960590c69ec376fa.png)
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梳理及中考题汇集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着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隐!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爱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则唯独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兔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
对于莲花的爱好,象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主要内容】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主题思想】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赋予莲美好的形象,含蓄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种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作者周敦颐周敦颐(1017年―1073年),原名敦实,别称濂溪先生,又称周元皓,因避宋英宗旧讳改名敦颐,字茂叔,号濂溪。
北宋五子之首,程朱理学代表人。
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称“周子”。
因仕宦生涯,经常迁徒。
虽收生传道授业,但无长随门生,有影响者不多,程颢、程颐曾以师礼事之,但实为学友。
周氏学术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融合道学,间杂佛学。
提出'无极而太极'的宇宙生成论。
代表作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8a789ba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2.png)
中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解析—《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adb1faa10c22590103029d16.png)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 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②不蔓不枝:比喻言谈或文章简洁明快,不拖泥带水。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768fbc2a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d.png)
初中七年级必考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归纳一、文学常识⑴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世称“濂溪先生”,北宋朝哲学家、理学家。
谥号“元公”,有《太极图说》、《通书》、《周元公集》。
《爱莲说》是他托物言志的一篇名文。
他被公认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他提出的“太极”和“无极”等哲学范畴和思想,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⑵本文体裁是“说”,说,是一种文体。
既可以说明议论,也可以用来抒发感情,还可以叙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⑶骈句,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
骈句和排比句以外,统称散句。
⑷《爱莲说》的写作特点是:托物言志,立意高远,巧妙运用衬托和比喻;骈散相间⑸《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⑹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思想感情。
二、重点字词读音注音甚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枝蔓(màn)亵玩(xiè) 隐逸(yì) 颐(yí)噫(yī)三、解释重点实词甚蕃 (很多) 陶渊明独爱菊 (惟独) 世人盛爱牡丹(非常)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惟独)( 表示转折)( 沾染污秽)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清水) (美丽而不庄重)不蔓不枝(蔓延)( 分枝)香远益清(更加)( 清香)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 立)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观赏) (亲近而不庄重)余谓菊(我)(认为)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陶后鲜有闻(少) 宜乎众矣(应当)(多)中通外直 (畅通挺直)四、成语与名句。
①出淤泥而不染:从污泥中生出来,却不沾染污泥。
比喻在污泥的环境里能保持纯洁,不受影响。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https://img.taocdn.com/s3/m/8330d9fd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9.png)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爱莲说》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中考语文科备考(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说:古代一种文体,也称杂说。
可以说明事理,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给人某种启示或给自己明志。
水陆①草木之花,②可爱③者甚④蕃(fán)。
晋陶渊明⑤独爱菊。
⑥自李唐来,①草木:草本。
②可爱:值得喜欢。
③者:……的花。
④蕃:多。
⑤独:只。
⑥自:从。
世人①甚爱牡丹。
②予③独爱莲④之出淤泥而不⑤染,⑥濯(zhuó)⑦清涟而不⑧妖,①甚:特别,十分。
②予:我。
③独:只。
④之: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⑤染:沾染(污秽)。
⑥濯:洗。
⑦清涟:清波。
⑧妖:过分艳丽。
中①通外②直,不③蔓(màn)不④枝,香⑤远⑥益清,⑦亭亭净⑧植,可远观而不可⑨亵玩焉。
①通:贯通,通透。
②直:挺立。
③蔓:生藤蔓。
④枝:生枝茎。
⑤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⑥益:更加。
⑦亭亭:耸立的样子。
⑧植:竖立。
⑨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予①谓菊,花之②隐逸(yì)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③君子者也。
①谓:认为。
②隐逸者:指隐居避世的人。
③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
①噫!菊之爱,陶后②鲜(xiǎn)有③闻。
莲之爱,④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⑤宜乎⑥众矣。
①噫:叹词,表示感慨。
②鲜:少。
③闻:传闻。
④同:和……一样。
⑤宜:应当。
⑥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复习资料!超详细!超全!
![《爱莲说》复习资料!超详细!超全!](https://img.taocdn.com/s3/m/ca25c9f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f.png)
《爱莲说》复习资料!超详细!超全!《爱莲说》一、文学常识识记1.作者,字,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濂溪堂讲学,故又称为,谥号。
时期家。
2.“说”是一种文体,可以,也可以,但都是为了。
二、重点字词整理(一)注音或填字1.出yū()泥而不r?n()zhuó()清涟而不妖亭亭jìng()植不可xiè()玩焉2.可爱者甚蕃.()隐逸.()者陶后鲜.()有闻(二)特殊词语1.通假字可爱者甚蕃.同,意思是:2.古今异义(1)宜.乎众矣古义今义(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古义今义(3)陶后鲜.有闻古义今义3.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蔓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枝名词用作动词,解释为:(2)香远.益清.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解释为:(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形容词用作状语,解释为:4.一词多义(1)远:香远.益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清:香远益清.濯清.涟而不妖(3)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菊之.爱,陶后鲜有闻5.归纳成语典故(1) :生长在淤泥中,而不被污泥所污染。
(2) :既不蔓延,也不分枝。
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简明扼要,不拖泥带水。
(三)重点注解1.晋陶渊明独.爱菊独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染濯清涟妖4.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净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远观亵玩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众矣三、重点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四、基本内容理解1.用文中的语句回答:(1)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爱莲说》中的主旨句是(7)文中“晋陶渊明独爱菊”原因的句子是,“世人甚爱牡丹”的原因是,“予独爱莲”的原因是2.本文采用了的写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的气节,鄙弃的恶浊世风,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中考必背】古诗文14《爱莲说》周敦颐
![【中考必背】古诗文14《爱莲说》周敦颐](https://img.taocdn.com/s3/m/621aa94cb4daa58da0114a98.png)
【中考必背】古诗文14《爱莲说》周敦颐【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译文】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知识拓展【注释】1.甚:很,十分。
2.说: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3.之:的。
4.可爱:值得怜爱。
5.者:花。
6.甚:很,非常。
7.蕃:多。
8.自:自从。
9.李唐:指唐朝。
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称为“李唐”。
10.独:只,仅仅。
11.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2.出:长出。
13.淤泥:污泥。
14.染:沾染(污秽)。
15.濯:洗涤。
16.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17.妖:美丽而不端庄。
18.通:贯通;通透。
19.直:挺立的样子。
20.中通外直:(它的茎)内空外直。
21.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长枝。
22.香远益清:香气远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
23.益:更加。
24.清:清芬。
25.亭亭净植: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树立。
26.可:只能。
27.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218952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8.png)
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文言文《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文学常识(解析版)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爱莲说》文学常识(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cefdc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d.png)
.2.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
妖:美丽而不端庄。
3、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长枝节。
4、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5、陶后鲜.有闻。
鲜:少。
6、宜.乎众矣宜:应当。
7、亭亭..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立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答案】我唯独喜爱莲从污泥中长出却没有受到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2.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莲是花中的君子。
3.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答案】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芬,洁净地挺立。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答案】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答案】像我一样喜欢莲花的还有什么人呢?6.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喜爱牡丹的人当然就很多了。
1.《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经历污秽,依然能独善其身。
2.“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答案】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答案】助词,的。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答案】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友人惭,下车引之.。
【答案】代词,指陈元方。
5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补充:1.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情怀?【答案】本文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人生情怀。
2.文章都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答案】①衬托。
作者用菊花进行正衬,用牡丹进行反衬,突出莲的高洁品质,从而表现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fe6a2223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2.png)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语言,而不是日常语言写的文章。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文言文考点爱莲说篇1一、内容梳理1、本文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在莲的形象中寄寓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以爱莲之情表达对这种生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趋贵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异。
2、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正衬和反衬,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句式特点:骈散相间,音韵私韵,顿挫有致。
二、重点字词蕃:多独:仅,只濯:洗涤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鲜:少宜:当然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益:更加三、句子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中考试题1、本文主要写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的高洁质朴,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2、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3、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不同?相同点:表现出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但可以不同流合污,保持高尚人格。
4、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5、某市在确实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要点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70e142f5335a8102d22081.png)
中考文言文《爱莲说》复习要点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只,仅。
自 李唐来:从,自从。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被沾染。
濯清涟而不妖:洗涤。
// 美丽而不端庄。
不蔓不枝:长枝蔓。
//长枝节。
香远益清:副词,更亭亭净 植:树立。
远观而不可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陶后鲜有闻:少。
宜 乎众矣:当然。
二、理解背诵: ①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公园花展,观赏牡丹 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③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④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⑤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 莲高洁品质, 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 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⑥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⑦写君子行为 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三、回答问题: 1、文中的莲花比喻君子(道德高尚的人),写"菊花"和" 牡丹"的作用是突出君子的高尚气节。
2、作者将莲与壮丹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洁身自好(或正直、高洁)品行 的追求,对追名逐利世风的厌恶。
3、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他追求隐逸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世人 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独爱莲,表明他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4、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 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https://img.taocdn.com/s3/m/7ff8e11d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c.png)
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中考课内重点文言文全解析:《爱莲说》一、文学常识1.选自《周元公集》。
周敦颐,北宋哲学家,字茂叔,道州人。
宋代理学创始人。
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2.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还可以发表议论(重在议论)的文体。
二、原文水陆草木之(1)花,可爱者甚(2)蕃()。
晋陶渊明独(3)爱菊。
自(4)李唐来,世人甚(5)爱牡丹。
予(6)独爱莲之出淤泥(7)而不染(8),濯(9)清涟(10)而不妖(11),中通外直,不蔓(12)不枝(13),香远益(14)清(15),亭亭(16)净(17)植(18),可远观而不可亵(19)玩(20)焉(21)。
予谓(22)菊,花之隐逸(23)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24)!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26)乎众(27)矣(28)!三、注释(1) 之:的。
(2) 甚:很。
(3) 蕃:多。
(4) 独:仅,只。
(5) 自:自从,从。
(6) 甚:更,特别。
(7) 予:我。
(8)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9) 染:沾染。
(10) 濯:洗涤。
(11)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12) 妖:美丽而不庄重。
(13) 蔓:生出枝蔓。
(14) 枝:生出枝节。
(15) 益:更加。
(16) 清:清芬。
(17) 亭亭:挺立的样子。
(18) 净:洁净。
(19) 植:竖立。
(20) 亵:亲近而不庄重。
(21) 亵玩:玩弄。
(22) 焉:相当于“呢”。
(23) 谓:认为。
(24) 隐逸: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25) 噫:相当于“唉”。
(26) 鲜:少。
(27) 宜:当然。
(28) 众:多。
(29) 矣:相当于“了”。
四、译文水中、陆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从唐朝开始,世上的人很喜欢牡丹。
我只喜爱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洁净地挺立在水上,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可以靠近玩弄啊。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
![《爱莲说》中考题含答案!绝对正确](https://img.taocdn.com/s3/m/df6ea17dec3a87c24128c459.png)
2007年百色市(二)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回答9-13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蕃:②不蔓不枝蔓:10.下列“之"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译文:12.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2分)答: 13.自古以来,花往往成为人们的精神象征,人们往往借花言志,国家或城市也将某种花定为国花或市花。
请你为百色市推荐一种市花,并说明理由。
(3分)答:二)9、①多②长枝蔓10、C 11、①(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②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12、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13、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我推荐三角梅为百色市市花,因为三角梅生命力强,象征革命老区百色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花期长,花色艳丽,象征百色蓬勃向上,充满希望与活力。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
(l0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子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ee925b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1b.png)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莲说是八年级语文的一篇重点文言文,学生应该多做一点同步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店铺为大家力荐了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整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知识点整合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作者是朝代中国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
原名敦实。
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
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二、写作背景: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平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
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
《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三、词语总结:词类活用(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
例句:不蔓不枝(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
例句:不蔓不枝(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例句:香远益清(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例句:香远益清古今异义词(宜乎众矣)宜:古义:当。
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意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四、特殊句式1、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
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五、文章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八上)(宋)周敦颐
一、原文及重点词.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甚:非常。
)蕃.(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独:只。
染:沾染、污秽),濯清涟
...而不妖.。
(濯:洗涤。
清涟:这里指清水。
妖:美丽而不端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益:更,更加)清,亭亭
..净植.。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立,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而:却。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焉。
予谓菊,花之隐
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宜:应当。
)乎众矣。
二、译文及重点句翻译: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
我则惟独喜爱莲——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没有(缠绕的)蔓,(也)没有(旁逸的)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三、注音:颐(yí)蕃(fán)淤(yū)濯(zhuó)蔓(màn)亵(xiè)噫(yì)鲜(xiǎn)
四、积累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北宋哲学家。
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
抒发作者的一种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活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爱莲说》中体现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咏莲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
3、描写莲高洁质朴(或生长环境)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而此句经常被后人引用表示
洁身自好。
与之相反的常见的一句话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象征君子的特点正直,豁达大度(或描写莲的外在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5、比喻君子美名远播(或描写莲的芬芳气味)的句子:香远益清。
6、描写莲的高洁风度的句子:亭亭净植。
7、文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或本文的中心句)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五、词类活用:
1、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
枝:生枝节(或长枝节)。
2、香远益清。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清:显得清幽。
六、一词多义:
陶后鲜有闻(少)中通外直(外面、外表)
鲜外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鲜艳)遂于外人间隔(桃花源以外)
远香远益清(远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水陆草木之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
之无丝竹之乱耳(表示舒缓语气,无实际意义)
孔子云:何陋之有(表示强烈反问,无实际意义)
渔人甚异之(它,代词,指桃花林的奇景)
七、内容分析:
1、《陋室铭》和《爱莲说》都运用了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2、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主旨)
3、《爱莲说》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作用是衬托莲的高洁可爱的品质。
4、指出下面水陆草木之花所比拟的对象。
菊:隐士牡丹:富贵者莲:君子
5、作者认为"莲"象征君子,那么君子应具备哪些品质呢?
答:不追逐名利,不贪图富贵,不与浑浊的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6、第一段中的两个"独"字既表现作者倚世独立的,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又表明自己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
结尾感叹表达作者对追求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
8、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主旨)
9、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对偶)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反问)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排比)
10、学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说说你最喜爱哪种花,并用一句话来概括原因。
举例:我喜欢梅,因为它是花中志士,坚贞不屈。
我喜欢,因为。
11、文章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
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举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情况都存在。
这说明环境对人的成长有一定的影响,但环境不起决定作用,关键还是看个人能否把握自己。
(点拨:围绕"人与环境"的关系谈即可。
)12、学习《爱莲说》一文有什么现实意义?
提示:学习君子之德,遵守公民道德规范,做合格公民等。
(言之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