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绪论

合集下载

幼儿卫生绪论

幼儿卫生绪论

绪论一。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1二。

————————任务1三。

————————内容,目录四。

学习意义五。

学前卫生学的学习方法六。

参考资料,《学前儿童卫生学》《幼儿卫生学》《解剖生理学》《生理卫生学》自编演义第一章。

人体概述四。

人体的化学成分五。

人体的新陈代谢概念:一般是指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勤俭中包括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和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两个过程。

同化作用:6异化作用:6机体把自身的物质进行分解,把分解产物排除体外,并且在物质分解时释放能量,供给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叫异化作用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骨,骨连结,骨骼肌(一)骨的组成,功能和分类根据骨在体内的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1。

颅骨:(脑颅骨8块和面颅骨干15块)保护脑和面部支架,起保护和支撑的作用。

2。

躯干骨:(椎骨,肋骨,胸骨)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器官及躯干运动的作用。

三、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特点(一)学前儿童骨骼的特点1。

骨膜较厚2。

全是红骨髓3。

第九页有机物含量相对较多,无机盐含量相对较少,处于骨化过程中。

因而较软,硬度小,弹性大,可塑性强,受压易弯曲变形。

生理弯曲的作用:可缓冲从脚下传到大脑的震动和冲动,使脊柱更富于弹性,充分发挥支撑,承重,运动的功能。

婴幼儿脊柱的特点A.从生理性弯曲来看:1.新生儿脊柱除骶曲外,其它弯曲尚未出现2.2-3个月后至7岁前,除骶外,勘察三个弯曲还未完全固定,平躺时消失B。

从骨化过程看婴幼儿脊柱的椎骨内充满软骨。

两块椎骨之间软骨层特别发达。

脊柱处于骨化过程中,姿势不正确易引起脊柱变形。

2。

脊柱的卫生保健1。

婴幼儿不宜睡软床2。

防止长时间一侧负重3。

婴幼儿不宜长时间蹲着玩耍4。

培养正确的卧、坐、立、行姿3。

腕骨新生儿腕骨全是软骨,随年龄的增长,腕骨逐渐丐化。

6个月后逐渐出现骨化中心,直到10岁左右,8块腕骨的骨化中心才全部出现。

幼儿腕骨的卫生保健◆手腕使用时间不宜过长◆用手腕过力的游戏不宜做◆玩具、劳动工具的大小、轻重应适当4。

最新学前卫生学 全部课件

最新学前卫生学 全部课件
2.实验法:即有目的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观察幼儿身 心的变化。可分为: (1)实验观察法:研究者在有计划地控制外界环境条件下,观察、检查实验对 象的身心变化状态。此方法可以研究生活制度或饮食营养对幼儿的体质和健 康的作用,也可以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对幼儿的健康和智力发展的影响 ,以及体育锻炼、环境因素对幼儿身体的作用等。 (2)实验室的检查:通过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细菌学等方法对搜集来 的实物标本和材料进行检验和分析。例如,对幼儿的食物、饮水等进行检验 分析,对活动室的空气、照明检查测定,对环境污染及噪音的检查测定。
➢ 学前心理学对学前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1.新生儿时期:即从出生到满月。 2.婴儿期:满月到1岁。 3.先学前期:1到3岁。 4.学前期:3到6岁,又称为幼儿期。
学前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增进和发展学 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根据学前卫生学的目的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学 前卫生学必须完成以下任务: 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 的规律。 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 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 ,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 良好的卫生环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腕骨:腕骨没钙化好。人的腕骨有八块,要到10岁左右才全部钙 化。
(3)脊柱:我们把人体从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的四道弯曲,叫做脊柱生理性弯曲( 颈部前弯、胸部后弯、腰部前弯和骶尾部后弯)。
(4)髋骨:幼儿的髋骨与成人不同,还不是一块严丝合缝的骨头,髋 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头,借助着软骨连结在一起。一般 要到25岁左右,髋骨才能成为一块完整的骨头。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

朱家雄学前卫生学本科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理解学前卫生学的重要性和目的了解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和卫生需求1.2 幼儿生理发育特点掌握幼儿各系统的生长发育特点理解幼儿生理功能的不完善性1.3 幼儿心理发育特点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掌握幼儿情感、认知、行为发展的卫生关注点第二章:幼儿营养卫生2.1 幼儿营养需求与饮食安排掌握幼儿营养需求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饮食安排和食谱设计2.2 营养不良与肥胖的预防了解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危害学习预防和干预措施2.3 食品安全与营养卫生教育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习营养卫生教育的方法和技巧第三章:幼儿身心卫生3.1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理解生活习惯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学习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策略3.2 幼儿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掌握幼儿情绪管理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心理健康促进的方法3.3 幼儿意外伤害与预防了解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原因学习意外伤害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第四章:幼儿环境卫生4.1 幼儿园环境创设理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学习环境创设中对幼儿卫生的考虑因素4.2 幼儿园卫生管理掌握幼儿园卫生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流程学习卫生管理中的监督和评估方法4.3 季节性疾病与预防了解季节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学习季节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措施第五章:幼儿健康教育5.1 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目标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5.2 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学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健康教育的沟通和引导技巧5.3 幼儿健康教育的实践应用学习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际操作案例讨论幼儿健康教育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第六章:幼儿常见疾病与预防6.1 幼儿常见疾病的类型与特征了解幼儿常见疾病的分类和特点掌握幼儿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6.2 幼儿传染病的防控理解传染病的基本概念和传播途径学习传染病预防和控制的要点6.3 幼儿慢性病的管理掌握幼儿慢性病的表现和影响因素学习慢性病管理和干预的方法第七章:幼儿意外伤害与急救7.1 幼儿意外伤害的类型与预防了解幼儿意外伤害的常见类型和预防策略掌握幼儿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7.2 幼儿急救知识与技能学习幼儿急救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幼儿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处理技巧7.3 幼儿安全教育理解安全教育对幼儿的意义学习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内容第八章:幼儿心理健康与辅导8.1 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幼儿心理健康对身心发展的影响了解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时机8.2 幼儿心理辅导方法学习幼儿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掌握幼儿心理辅导的实践操作方法8.3 幼儿心理危机干预理解心理危机对幼儿的影响学习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策略第九章: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9.1 幼儿卫生法规的基本内容掌握幼儿卫生相关法规的主要条款和要点理解法规对幼儿卫生的规范和指导作用9.2 幼儿卫生政策解读学习幼儿卫生政策的基本精神和目标掌握幼儿卫生政策的实施和影响9.3 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的应用学习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的实际应用案例讨论幼儿卫生法规与政策实施中的问题和对策第十章:幼儿卫生保健实践10.1 幼儿卫生保健计划与实施理解幼儿卫生保健计划的重要性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方法10.2 幼儿卫生保健评价与改进掌握幼儿卫生保健评价的原则和指标学习幼儿卫生保健评价的实施和改进策略10.3 幼儿卫生保健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卫生保健实践中的成功案例讨论幼儿卫生保健中的问题解决方法第十一章:幼儿营养与健康监测11.1 幼儿营养评估与监测学习幼儿营养状况的评估方法掌握幼儿营养监测的原则和技术11.2 幼儿健康状况的评价理解幼儿健康状况的评价标准和工具学习幼儿健康状况评价的方法和技巧11.3 幼儿健康档案管理掌握幼儿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要求学习幼儿健康档案的维护和利用方法第十二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12.1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目标与内容理解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掌握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目标设置和内容安排12.2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方法与技巧学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教学方法掌握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引导技巧12.3 幼儿卫生教育活动的评价与反馈理解幼儿卫生教育活动评价的标准和原则学习幼儿卫生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和反馈技巧第十三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13.1 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策略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基本原则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的实施方法13.2 幼儿健康行为培养理解幼儿健康行为的重要性学习幼儿健康行为的培养和维护方法13.3 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的类型和特点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促进项目的实施和管理方法第十四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方法14.1 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类型与设计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基本类型和设计原则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4.2 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的数据分析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数据分析的技术和工具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研究报告的结构和内容要求第十五章:幼儿卫生与健康的未来趋势15.1 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创新与发展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的创新实践和发展趋势15.2 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的未来挑战理解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15.3 幼儿卫生与健康合作与交流掌握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合作与交流的方式和平台学习幼儿卫生与健康领域国际合作和交流的经验和启示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本教案全面覆盖了幼儿生理、心理、营养、卫生、健康教育等各个方面,重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幼儿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实践技能和卫生管理知识。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 3、安全教育:如遵守幼儿园的安全制度、遵守交通规则、懂得水火电 的危险 及不要捡拾小物件等。
• 4、等等。
第二节 遗传得基本知识
• 一、健康的遗传的基础 • 二、优生
• 一、健康的遗传的基础 • (一)遗传的涵义:遗传,一般是指亲代的性状又在下代表现的现象。
遗传学上,指遗传物质从上代传给后代的现象。
• (二)优生的措施
• 1、避免近亲结婚; • 2、提倡婚前检查; • 3、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和受孕时机 • (1)最佳的生育年龄:(妇女:24-27岁); • (2)最佳受孕时机:夫妇健康;人体生物节律(情 绪、体力和智力的生物钟最佳时);环境和心理; 酒后不宜受孕;等等。
教法及教材
• 教法:
• 脱产生:系统教授法,分组讨论法,现场教学… • 自考:系统教授法
• 教材:
• 朱家雄: 《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 • 万鈁:《学前卫生学》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遗传得基本知识
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
•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 四、幼儿健康教育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做好卫生工作,保护人民健康, 提高全民体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 1、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 及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经常保持着一定的 平衡。这种平衡是经常处于变动中的动态平衡。
• 2、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着的,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 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环 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这种平衡。平衡的实现 的保持的健康的基本条件。
• 二、优生
• (一)优生学涵义:优生学是英国科学家高尔顿在1883年创立的,是 一门研究遗传健康的科学。目的在于探索影响后代的各种因素,从体 力和智力各方面改善遗传素质,从而达到提高人口质量的目的。

学前卫生学绪论 ppt课件

学前卫生学绪论  ppt课件
对健康的认识,人们意识到,卫生保健科学不能只关注生 物科学,也要注意心理学因素和社会学因素。 根据这一保健模式,把人看着一个多层次的等级系统,各 层次彼此关联。 这一模式,意味着保健目标从原来的治病为主的临床医学 时代和预防疾病的预防医学时代向增进健康时代转变。 这一模式表明学前儿童 卫生保健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好任 务。
先天因素是学前儿童健康发育的物质前提。制约其健 康发展。
Page 14
ppt课件
14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 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 娱乐、社会较为等方面。 生活方式对人的健康危害最大。
Page 15
ppt课件
15
四、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Page 13
ppt课件
13
先天因素 先天因素包括遗传素质和胎儿发育形成的生理素质。 遗传素质指通过遗传子代从亲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 特点。机体构造、形态、神经系统的特点等等。
先天生理素质包括新生儿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 机能,以及在母体中形成的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整体的 反应。(胎儿具有学习能力)
Page 4
ppt课件
4
健康的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
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对健康定义的阐述中,又
增加了道德健康。
●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合理膳食,戒烟,
心理健康,克服紧张压力,体育锻炼”的促进健康新 准则。
Page 16
ppt课件
16
第二节 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学前儿童卫生学以卫生学的原理为基础,研究早期儿童教 育中学前儿童身心健康问题。 任务是认识规律,提出标准语措施创造良好条件,促进学 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学前卫生学-绪论

学前卫生学-绪论
学前卫生学
——绪论
聊一聊
你对本课程有什么看法?
想一想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卫生学?
案例1

这天,我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习惯性似的,我马上叫 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我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在抠鼻子, 我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我边说边拉开她的手,这时候晴晴挣扎开 我的手,看着我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西。”我马上意识到什么, 问:“有什么?”晴晴说:“有玩具!”这时吓了我一大跳,原来 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上的小铃铛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 是就把小铃铛塞到鼻孔去了!幸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我马上带 她去医生那里用夹子把铃铛夹了出来。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疏忽了晴晴的情况,认为她只是习惯地
抠鼻子而不去理会,那么后果不敢想象。
案案例例 案例2
案例2
2000年4月20日上午7点30分,年仅6岁的佳佳(化名)由其父
亲送到宁波市北仑区某幼儿园门口 ,值班老师检查了卫生情况后, 她独自入园到三楼教室时,在三楼走廊上碰到开水的水桶,被开 水烫成十级伤残.
案例3
1999年12月8日下午两点多,在萧山某幼儿园大(3)班就读的
学习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身心正常发育 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
学前卫生学的内容
健康与健康促进
疾病与预防
膳食与营养
保护与照料
三、学前卫生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文献研究法
调查法 观察法 个案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6岁女孩丹丹(化名)在午睡起床时不慎从上铺摔了下来,由于幼 儿园老师的大意,致使病情延误,最后只能实施开颅手术保持了
她的性.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意义
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
素,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

11学前卫生学绪论

11学前卫生学绪论

• 不良的饮食习惯 地区性:东北地区吃盐较多,高血压的发 病率就高,每户人家都有一个高血压。湖南、 四川一带喜食熏肉、泡菜等,含亚硝酸多,属 致癌物质;青海65%的人维生素A缺乏;克山地 区克山病多(缺锌、硒)。 个人:比如偏食,造成某种营养的缺乏, 儿童缺铁、维生素B12,因而贫血率较高;缺钙 儿童发育迟缓,老年人骨质疏松症。还有一部 分人早餐不吃,而晚餐暴饮暴食,又不运动, 营养过盛带来的富贵病,如:肥胖、脂肪肝、 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等。
◆影响健康的因素 1、环境因素 围绕着人类空间及其直接或间接地影 响人类生活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之
总和。因此,人类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
会环境。
(1)自然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
(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因素更复杂,安
定的社会、良好的教育、发达的科学 技术等,无疑对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 进作用。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的家 庭环境、融洽的工作、学习环境等均 会促进健康。反之,则可能会影响健 康。

这天,我看到晴晴在抠鼻子,好象出于习惯性似的,我马 上叫她不要抠,并没有太在意。我走了一圈回来,又发现晴晴 在抠鼻子,我还是叫她不要抠鼻子,我边说边拉开她的手,这 时候晴晴挣扎开我的手,看着我说:“我的鼻子里面有东西。”
我马上意识到什么,问:“有什么?”晴晴说:“有玩具!”
这时吓了我一大跳,原来晴晴抠鼻子是因为她书包上的小铃铛 吊饰掉下来了,她因为好奇于是就把小铃铛塞到鼻孔去了!幸 好铃铛的位置不是很深,我马上带她去医生那里用夹子把铃铛 夹了出来。 我在想,如果我当时疏忽了晴晴的情况,认为她只是习惯 地抠鼻子而不去理会,那么后果不敢想象。
2、生物学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是指人类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 中所形成的遗传、成熟、老化及机体内部的复 合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它 对人类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分布具有决定 性影响。 后天的话主要是指锻炼之类的。 据调查,目前全国出生婴儿缺陷总发生率 为13.7%,其中严重智力低下者每年有200万 人。有的疾病也与遗传有关,如父母有血友病, 其子女百分之百患此病,如癌症、糖尿病、肥 胖、冠心病等等,都有遗传倾向。不过内因在 慢性病中所占的作用只占15-20%,80%是外 因造成的,内因可以通过外因调控。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理解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方法1.2 教学内容幼儿健康教育的定义和意义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幼儿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策略1.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讲解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案例分析:分析幼儿健康教育的实际案例小组讨论:探讨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原则第二章:幼儿生理健康教育2.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生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生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2 教学内容幼儿生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幼儿生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2.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生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幼儿生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生理健康教育第三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3.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3.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3.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第四章: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4.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掌握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原则和方法4.2 教学内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4.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讲解:讲解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教育第五章:幼儿安全教育5.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幼儿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2 教学内容幼儿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儿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5.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安全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讲解幼儿安全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安全教育第六章:幼儿饮食与营养教育6.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饮食与营养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6.2 教学内容幼儿饮食与营养的基本知识6.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饮食与营养的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幼儿饮食与营养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饮食与营养教育第七章:幼儿运动与体能教育7.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运动与体能的基本知识掌握幼儿运动与体能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运动与体能活动的习惯7.2 教学内容幼儿运动与体能的基本知识幼儿运动与体能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运动与体能活动的习惯的策略7.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运动与体能的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幼儿运动与体能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实践演示:演示培养幼儿积极参与运动与体能活动的习惯的策略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运动与体能教育第八章:幼儿环境保护教育8.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知识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8.2 教学内容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知识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的策略8.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基本知识讲解:讲解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实践演示:演示培养幼儿爱护环境的意识的策略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幼儿环境保护教育第九章: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9.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9.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9.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讲解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方法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第十章:幼儿健康教育评价与反思10.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掌握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幼儿健康教育反思的习惯10.2 教学内容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幼儿健康教育反思的习惯的策略10.3 教学活动导入:介绍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讲解:讲解幼儿健康教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实践演示:演示培养幼儿健康教育反思的习惯的策略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幼儿健康教育评价与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绪论中的幼儿健康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理解幼儿健康教育对幼儿成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如何在教学中融入健康教育。

00385学前卫生学

00385学前卫生学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等课程的基础。

的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及健康存在着多种可能。

研究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一般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探讨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健康与儿童生活、教育、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和健康的主要因素,进而为开展幼儿保健工作、保护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其次,通过对幼儿园保健工作内容、特点、方法的研究,阐明幼儿园保健工作的重点、要求及保育措施,指导幼儿教师和家长开展保健工作,创设适宜学前儿高幼儿的自护能力;研究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养成,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卫生保键;研究幼儿园日常保健工作内制定某项政策、或开展某项工作前收集信息。

例如,制定幼儿园安全管理条例,开展提高幼儿教师安全管理能力的教研活动,问卷、测验、座谈、测量等多种方式收集所要研究对象的信息,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

该方法是幼儿园保健工作中常用方法之一,常用于观察幼儿的行为、情绪变化等,如观察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前因后果、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幼儿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识别幼儿是否患病等。

不是典型案例。

个案研究法在卫生学中应用范围广泛,如追踪研究多动症患儿、感觉统合失调患儿、幼儿攻击行为、幼儿退缩实际问题为目标的一种研究方法。

严格地讲,行动研究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

该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小的认识非常有限,有关健康的概念十分模糊。

如中国古人认为,生命是由水、火、土、气四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的平衡即是健康;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提出“四体液学说”,认为有机体的健康决定于血、粘液、黄疸和黑疸四种体液在比例、作用和数量上的平衡。

进入近代,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深入,健康概念逐渐清晰,对健康的认识从医学领域扩大到社会心理学领域,从单一健康提升到整体健康观,演变出不同时期的健康概念和健康观。

近代健康概念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章学前卫生学

第一章学前卫生学
规律。 2.要研究外界环境和教育对幼儿身体的影响,以及两
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3.要研究如何采取合理的卫生措施和组织幼儿教育,
防止和消除不利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创造良好的卫生环 境,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内容
幼儿卫生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研 究内容涉及教育学、医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 具体有:
2、遗传病与家族性疾病 大多数显性遗传病有家族史,而隐性遗传病则是散发的, 患者的父母看不出有异常。如:由于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一家 中多个成员可患夜盲症;由于生活上的密切接触,结核病、乙型 肝炎等也可能再家族中多发。
(二)遗传病的种类 1、单基因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位于第1-22对常染色体中的某一对上。由
绪论 学前卫生学的概任务和方法
一、什么是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3至6岁幼儿生命活动规律和保护幼儿
身体健康,增强幼儿体质的科学。 目的:在幼儿成长过程中保护其身心正常发育,增强儿
童体质,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好基础。
二、学前卫生学的任务
(一)任务 1.要研究幼儿年龄相关的解剖心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
三、研究方法
1.调查统计法 通过调查,将资料整理后,作统计学处理,在进行分析和 评价。如对幼儿的生长发育、营养卫生、环境卫生、疾病和 健康状态等进行调查。 2.实验法 有目的,有计划地控制各种条件,在各种条件中,观察幼 儿身心的变化。 具体有:实验观察法、实验室的检查、体检法、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要求研究者直接面对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提
5.研究幼儿园的环境、建筑、设备。如玩具、桌椅、 建筑物等卫生要求;同时还要研究幼儿的绿化,环境保护 等问题。
6.研究对幼儿危害较大的常见疾病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以 及如何对幼儿做好安全教育。如发烧、惊厥、腹泻的防治。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

学前卫生学第一章《学前卫生学》绪论和第一章绪论部分需要弄清的两个问题●一个概念: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师范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

● 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卫生学”?儿童各个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心里也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的环境适应能力较差,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弱,自我保护能力差。

做好学前儿童的卫生保健工作,提高学前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前卫生学的主要任务。

第一章人体概述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看,分头、颈、躯干、四肢等几部分。

二.人体基本结构(这是本章重点)人体结构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掌握这四个概念:●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生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 组织:许多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结合起来,构成人体的组织。

根据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可以分为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要了解不同组织在人体的分布和功能,如上皮组织在人体外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腔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吸收的功能。

书p3-5)● 器官:不同组织经发育分化并相互结合构成器官。

(对照课本5页图,了解人体主要器官的名称、位置)● 系统: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构成。

(下一章我们要具体学习人体八大系统)三.人体功能的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这两种调节是相互联系的。

一方面,体液调节(如内分泌腺)受神经调节控制;另一方面,体液调节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

四.人体的化学成分(了解)四种含量最高的:氢、碳、氧、氮。

五.人体的新陈代谢。

概念:新陈代谢指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自我更新的过程。

包括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

简单地说:同化作用是将外界物质转化为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并储存能量;异化作用是分解生物体的物质以释放能量并将废物排出体外。

《学前卫生学》绪论第一章

《学前卫生学》绪论第一章

比较法
一、人体的基本慨况
• • • • 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细胞 四大部分:头部.胸部.躯干.四肢 三大腔:颅腔.胸腔.腹腔 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
组织
• 八大系统:运动.呼吸.循环.消化.泌尿.内分泌.
神经.生殖 • 生命的基本形式: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 调节途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
第一章 婴幼儿的身体特点
• 第一节 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
细胞
Hale Waihona Puke 织器官系统(一)细胞
• 1.概念 细胞是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进行 生理活动的功能单位。
• 2.细胞的结构
A、肌细胞 B、血细胞 C、上皮细胞 D、神经细胞
E D
B
C
A
3.细胞的功能
不同形态的细胞,功能不同 树状的神经细胞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纤维状的肌细胞具有收缩功能
(四)系统
• 人体有八大系统:
• • • •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想一想
人最基本的生理活动是什么? 为什么紧张时想上厕所? 为什么心情不好会食欲减退?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和生理功能调节
(一)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

人体具有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等基 本生理特征,其中新陈代谢是其他基本特 征的基础。
•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 式是反射。
• 反射的途径是反射 弧。
知识点回顾
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非条件反射是先天形成的,与生俱来的, 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较为复杂的反 射。比如望梅止渴、不寒而栗等
• (二)体液调节:一种比较原始的调节方 式,作用范围广泛、作用缓慢持久

学前卫生学绪论

学前卫生学绪论

学习方法
• 调查法:针对个体或集体儿童卫生状况的调查。常用方法有追踪调查和 横向调查。 • 实验法:根据理论假设,在控制影响因素的条件下,对研究对象实施目 的性实验干预,了解干预效果。卫生学常用生理、生化实验来了解儿童 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功能指标。教育实验法通过控制条件,对实验组和对 照组进行分析、比较。 • 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对研究对象的自然发生现象和行 为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日记法、轶事记录法、清 单法常用) • 行动研究法:对教育实践问题提出方案,修改方案,解决问题的方法。 • 案例分析法: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学前卫生学的内容
• 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新生儿期的特 点及保健,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卫生 保健,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评价, 学前儿童的体格锻炼,学前儿童儿童常见疾 病及其预防,学前儿童常见的教育及意外事故的预 防,幼儿园建筑、设备的卫生要求,学前儿 童的健康教育。
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特点
• 学前卫生学的学科特点:涉及的知识领域较 广,包括解剖学、生理学、儿科学、营养学、 心理健康、环境卫生学、遗传学等诸多领域 和学科,所包含的各学科的内容都与学前儿 童的健康有紧密的关系,体现了该学科的综 合性、多元性、应用性的特点。
学习目的
• 让学习者系统地掌握学前卫生学的知识、技 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学前 儿童的健康领域和健康主题的课题设计、培 养学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认知、形成良好的 态度、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把所学的知识 和相关技能、技术运用于幼儿园实践。
学习对象
• 学习对象:幼儿园教师及管理者,幼教行政 部门人员,早期教育机构的从业人员,家长。
• 学前卫生学的地位: 1,保教并重是幼儿教育专业为其确立的地位 2,相对边缘的地位 3,保育员的地位:与教师不同 4,医生的地位:重要,但是,是辅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儿童卫生学
课程特点
▪ 实用性强; ▪ 知识点零碎; ▪ 综合性强:生理学、营养学、护理学、心
理学、医学… ▪ 专业必修课
主要内容
▪ 第一章 绪论 ▪ 第二章 生理基础 ▪ 第三章 儿童营养 ▪ 第四章 预防常见病 ▪ 第五章 婴幼儿常见病及急救 ▪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卫生 ▪ 第七章 托幼园所的卫生保健制度
▪ 2、生物学基础 (包括机体的生物学和心理学 因素) :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 理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生理活动 和心理活动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 3、生活方式:指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
▪ (二)环境因素与健康
▪ 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极大,可分为小环境和大环 境。小环境指个人可以控制的,与生活习惯有关的 环境;大环境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法及教材
▪ 教法:
➢ 脱产生:系统教授法,分组讨论法,现场教 学…
➢ 自考:系统教授法
▪ 教材:
➢ 朱家雄: 《学前儿童卫生与健康》; ➢ 万鈁:《学前卫生学》
第一章 绪言
▪ 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 ▪ 第二节 遗传得基本知识
第一节 健康得基本概念
▪ 一、健康概念的演变 ▪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 四、幼儿健康教育
▪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对做好卫生工作,保护人民健 康,提高全民体质起了重要的作用。
▪ (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 1、环境与人体之间所进行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 及环境中各种因素对人体的作用,经常保持着一定 的平衡。这种平衡是经常处于变动中的动态平衡。
▪ 2、自然界是不断变化着的,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人 体的生理活动;人体又利用机体内部的调节及改造 环境,以适应环境的变化,维持这种平衡。平衡的 实现的保持的健康的基本条件。
▪ 生活方式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包括个人不良 嗜好、饮食习惯、职业危机和业余时间有害健康的活 动等。
▪ 1、吸烟的影响:被人们成为流行病,在肺癌死亡人
▪ 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除了躯体健康、心理
▪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戒 烟限酒、 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心理平 衡。
▪ 健康的标准
1、精力充沛,能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 而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
▪ 2、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
▪ 3、善于休息,睡眠好;
▪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变 化;
▪ 社会是人类物质生产和共同生活的大集体,而且经 常进行着物质和精神的交换。社会生产越发展,就 会带来越多的涉及人身健康的课题。社会组织结构 和社会意识结构,都成为有益或有害于健康的重要 因素。
▪ (1)社会组织结构:包括家庭、生产和工作单位、 医疗保健设施等;
▪ (2)社会意识结构:包括政治思潮、政策法规、道 德观念、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生活等。
▪ 一、健康的概念
▪ 健康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本前提,对于每 一个人来说,健康都是十分宝贵的财富,是 人一生中所渴望得到的,是人类的基本需求。
▪ 传统的观念和习惯:健康多限于生理健康, 主要是指躯体发育良好,生理功能正常,而 很少考虑心理方面的健康。
▪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概念):健康是指身 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 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健康,亚健康,疾病, 死亡。
▪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 常见的污染物可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生 物性污染。常见的影响有:
▪ 1、引起中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2、致癌作用:
▪ 3、致畸作用:
▪ 4、其他作用:由于环境污染,破坏了环境的一般卫 生状况,给人们的精神生活带来不良影响;生物性 污染可造成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等等。
▪ (五)生活方式与健康
▪ 3、环境条件的变化能否造成环境与人体之间生态平 衡的破坏,一方面取决于环境因素的变化强度、持 续作用的时间等,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状况(性别、 年龄、健康状况等)和接触方式。
▪ 4、当环境因素变化对有机体影响的强度带有损伤性 时,常可引起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化,机体呈现代偿
▪ 状态,若代偿相对较强,可暂不出现疾病的症状, 此时停止接触有害因素,可恢复健康。若代偿能力 较弱,在有害的因素的持续作用下,会出现特有的 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 5、能够抵御一般感冒和传染病;
▪ 6、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位置 协调;
对健康的理解
▪ 1、动态性:因人、因时而异
▪ 2、整体性:包含二个层面;身心关系:身 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健康的心理又是 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 明确含义,树立整体的健康观,是从事幼儿 教育工作的观念基础,幼儿教育的最终目标 就是要促使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 1、自然环境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 (1)化学物质的过量与不足,均可使机体受到损害;
▪ (2)过热、过冷、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均有害于健 康;
▪ (3)人类在生活、生产过程中,经常由食物、饮水、 空气、皮肤等途径接触到致病微生物,所以说生物 因素是环境因素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 2、社会环境
▪ 以卫生学为主要内容,以健康为目标的教育, 称为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总目的是预防和 矫正不良行为,巩固和促进健康行为。
▪ 二、学前儿童健康的标志
▪ (一)身体健康方面 ▪ 1、生长发育良好,体型正常,身体姿势端正; ▪ 2、机体对内外界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 (二)心理健康方面
▪ 1、智力发展正常; ▪ 2、情绪稳定,情绪反应适度 ; ▪ 3、乐于与人交往,人际关系融洽; ▪ 4、个性特征良好; ▪ 5、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和行为; ▪ 6、没有较明显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
▪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
▪ (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 (二)环境因素与健康 ▪ (三)环境与人体的生态平衡 ▪ (四)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 ▪ (五)生活方式与健康
▪ (一)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
▪ 影响健康的因素可归纳为四类:环境、生物 学基础、生活方式和卫生保健设施。
▪ 1、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 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社会因素主要指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 风俗习惯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