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探讨-论文

合集下载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长期不受治疗容易导致多种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通过中医药的调理和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就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进展进行浅谈。

一、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体内阳气亢盛导致气机阻滞等。

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机阻滞,造成高血压症状。

中医治疗高血压主要是通过调理脏腑功能,疏通经络,平复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

根据中医病因病机理论,中医师可以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辩证施治,采用针灸、中药、推拿等治疗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二、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选择穴位,调理气血,平衡阴阳,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比如用针刺“风池”、“内关”、“太冲”等穴位,能够有效地平息肝阳,清利肝火,调畅气机,起到降血压的作用。

针灸治疗还能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提高心理调适能力,从而降低血压升高的风险。

2. 中药调理中药治疗高血压通过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循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中药有大黄、芦荟、天麻等。

这些中药能够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平肝降压,对原发性高血压有一定的疗效。

中药还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液粘稠度,减少血管损伤,从而有效地降低血压。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治疗高血压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按摩背部、头部、手部等穴位,能够促进气血循环,调理脏腑功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从而降低血压水平。

按摩还能够舒缓患者的身体疲劳,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全身状态,有益于降低血压。

1. 个体化治疗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体化治疗,不同患者的病因病机不同,需要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中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症状等进行辩证施治,制定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和严重的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中医作为我国特有的医学体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一、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起居失调等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肾气不足,肝火上升而致血压升高。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理论是“平肝潜阳、疏肝解郁、滋补肾阴、和胃平肝、利水消肿、舒筋活络”为主要原则,采用草药治疗、针灸、推拿等方法,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降压的目的。

1. 中药组方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常用的经典方剂有天王补心丸、龙胆泻肝丸、温降理中汤等。

这些方剂主要通过清肝泄火、益气健脾、滋阴降火等作用来治疗高血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还会对方剂进行个性化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中药单味除了中药组方,中医医生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配制中药单味,如当归、黄芩、陈皮等。

这些药物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功效,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三、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针灸疗法1. 选穴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通过针灸对穴位进行刺激,以调理气血,从而降低血压。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风池、内关等。

这些穴位在治疗高血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有效调节心血管功能,达到降压的效果。

2. 操作方法在针灸治疗中,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操作方法,如旋转针、捻转针、提插针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刺激穴位,达到舒筋活络,调理气血,从而降低血压的目的。

在中医推拿治疗中,医生通过对患者的经络、穴位进行适当的按摩、拍打、推拿等手法,以调理气血,舒筋活络,从而降低血压。

推拿治疗对于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的患者,推拿治疗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特别是对一些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中医治疗效果显著。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是指不明确的病因导致的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

它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容易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增加患者的疾病负担和死亡率。

现代医学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长期使用降压药物会对肝肾功能和其他器官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且容易出现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色,通过对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进行探讨,可以为临床提供更为全面和科学的治疗方案。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独特优势在于其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和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气血运行不畅、阴阳失调导致的一种病理状态,通过调整相应的脏腑经络、平衡阴阳虚实、疏通气血等方法,达到调整体内失衡状态的目的。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疗法、气功养生疗法等,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调节患者的体内平衡状态,减缓病情的发展,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验证。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治疗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还可以改善患者的代谢功能,减少内分泌紊乱和糖脂代谢异常,减少对降压药物的依赖。

这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是有条件的,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

对于不同病因导致的高血压,中医治疗的方法和药物选择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时间和持之以恒的治疗,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患者和医生的共同努力。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需要患者在饮食、作息、情绪、运动等多方面进行调整,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自制力和恒心。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和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和展望

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和展望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的病因而引发的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它的发病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其中既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也包括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等。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首先,遗传因素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表明,家族史阳性的人群患高血压的风险较大,遗传与高血压的关联程度达到了30%-50%。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肾气不足、肝气郁结等证候密切相关。

肾气不足指肾功能不足,肝气郁结则是指肝脏功能紊乱,经络不通畅。

这些证候与高血压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

其次,环境因素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诱因。

吸烟、饮酒、高盐饮食、缺乏运动等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环境因素。

中医认为,这些因素可以导致体内阴阳失衡,气血运行不畅,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过量的盐分可以导致体内水潴留,血容量增加,进而增加血压。

中医认为,这是因为盐分的性味辛温,过食后可伤及胃气、损伤阴液,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此外,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也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起到重要的影响。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长期的工作压力、情绪不良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中医认为,这些因素可以导致气机郁滞,气血不畅,从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例如,长期的情绪压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以导致肝气郁结,从而使血压升高。

未来,应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

通过深入研究中医病理机制和证候变化规律,可以更好地理解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有效的策略。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探索中西医相互融合的途径,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总之,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研究和探索这种关系,对于深入理解高血压的病理机制,制定更科学的预防和治疗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更全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

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研究进展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作为脑血管病和心脏病的主要病因, 对中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患病率有日渐增加的趋势。

研究显示:目前高血压总患病率为27.86%,男性患病率为34.72%,女性为25.34%,知晓率为60.7%,治疗率为37.7%,控制率仅为5.7%。

中医证型的研究有利于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近年来在中医证型方面,研究者们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研究进展1 高血压中医证型流行病学研究高血压病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病理生理过程。

中医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属于“眩晕”、“风眩”、“头痛”等范畴。

而高血压的中医证型较复杂。

郑峰[1]等将高血压病II期分为瘀血组和非瘀血组,结果在瘀血证组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显著高于肝火亢盛证和阴阳两虚证;在非瘀血证组痰湿壅盛证最少, 显著低于阴虚阳亢证;认为痰湿壅盛证与血瘀证关系最为密切,而阴虚阳亢证在两组构成最多。

程文江[2]等比较城市和农村高血压人群发现:城市的痰湿中阻明显高于农村, 而肝肾阴虚及阴虚阳亢则少于农村;阴阳两虚型城市和农村所占的比例均最低。

叶人[3]等研究高血压病程与中医证型相关性发现:在高血压病程早期以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为主,随着病程的延长阴阳两虚证和痰湿壅盛证逐渐增多。

王清海[4]等研究了高血压病中医证型规律显示:证型频次递减为:气虚痰浊型、阴虚阳亢型、肝火亢盛型、阴阳两虚型。

肝火亢盛型、气虚痰浊型和阴虚阳亢型病程相对较短,而阴阳两虚型病程最长;肝火亢盛型可见于各个年龄段,阴虚阳亢型和气虚痰浊型以50岁以上为主,阴阳两虚型仅见于60岁以上病人。

韩学杰[5]等研究示:痰瘀互结、毒损心络证类在高血压发病中居首位,占44.6%,其次为肾阴亏虚证类(8.6%)、瘀血阻络证类(7.2%)等,而肝阳上亢证类仅占1.6%;认为痰瘀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主要病因,痰瘀之毒可并存于高血压病其他各证类及其病程的各阶段。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中医分析发布时间:2021-09-01T01:23:22.92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8期作者:曾涌[导读]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犍为县泉水镇卫生院内科四川乐山 61440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下,高血压渐渐成为临床上非常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高血压病程较长、治疗也比较困难,目前临床上尚无针对高血压的有效治愈措施,只能通过每天服用定量降压药物来控制血压水平,然而,虽然西医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血压水平产生控制效果,但就长久而言,这只是一种暂时的治疗方法,并不能获得永久的疗效。

近几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在临床方面的广泛应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也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高血压是由虚、风、瘀、痰、火引起的,其病因病机复杂,病情多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

本文就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和中医治疗措施进行分析。

一、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方面认为引发原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在于体质禀赋异常、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因素,而病机更是有“无虚不作眩”、“无痰不作眩”、“痰饮致眩”、“瘀血致眩”之各种说法,近几年来,随着中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阴阳平衡失调”学说越来越受到重视,该学说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而引起的阴阳平衡失调,其病机在于阴虚阳亢,肝阳上亢,阴阳两虚,肝肾阴虚等。

此外,学术界方面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还存在有不同的看法,王振东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病机在于本虚标实,正气虚,责之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邪气实,责之于肝阳亢盛,阳化风动,气血上冲。

而王永生则认为,原发性高血压多发于四十岁至七十岁的中老年群体中,由于中老年人肾气渐衰,“乙癸同源”,久则肝肾阴液亏虚,阴不制阳,终致肝阳亢逆,加之情志不遂,肝郁化火,火盛伤阴;或劳欲过度,损伤肝肾之阴;或热病耗伤肝阴,皆可导致肝肾阴液不足,不能与肝阳保持相对平衡,肝阳相对偏盛而浮动于上,出现阴虚阳亢证,故而该病的病机在于肝肾阴亏、阴不制阳,肝阳亢扰于上所表现的上实下虚(本虚标实),但不管学术界中存在何种说法,原发性高血压根本病性为本虚标实,其病位在肝、肾,肾气亏虚,水不涵木,肝阳亢盛于上,进而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出现各种变证,这已然是多数学者的共识。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已经有了很多的临床实践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旨在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气血运行障碍所致。

《内经》中有“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情志失调可导致气滞血瘀,久之可致高血压。

饮食不节也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常食辛辣厚味之品,过食油腻,不利于脏腑消化,易致气滞血瘀。

气血运行障碍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气不畅则血瘀,血瘀则气滞,气血运行受阻则可致高血压。

1. 药物治疗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首选药材有黄芪、白术、茯苓、人参、石菖蒲等,根据患者的实质虚实情况进行个体化调配,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加减逍遥散、通窍丸等。

这些中药可以在发挥其降血压作用的也能调节患者的全身气血运行,起到平和情志、调畅气机、舒筋活络的作用。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饮食调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是不可忽视的,一些有经验的中医医师常常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建议。

对于实质上升的高血压患者,可以建议其多食清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杂粮等;对于气虚血瘀型的患者,可以建议其适量食用一些有活血化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桑椹、山楂等。

通过合理的饮食调理可以达到调和脏腑、顺畅气机、减轻病情的作用。

3. 中医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也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手段之一。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冲、关冲、足三里等,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情志,从而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中医还常常会利用耳针、灸法等进行辅助治疗,取得了一些良好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一方面,中医药制剂的研发和临床应用得到了加强,一些新的中药制剂如舒压胶囊、降压灵片等的出现,为治疗高血压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中医药结合心理疏导、中医针灸结合运动疗法等也在临床上逐渐得到推广和应用,为患者的康复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中医护理干预在其治疗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

一、中医护理干预的原理中医学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气血不调、肝阳上扰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中医护理干预通过调整气血、平衡阴阳、舒缓神经系统等,可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二、中医护理干预方法1. 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护理师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中药可以调理气血,平衡阴阳,清热解毒等,对高血压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2. 食疗调理:中医护理师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定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

食疗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增强体质,降低血压。

对于阳虚型高血压患者,可以适当食用温热食物,如生姜、红枣等,以温补阳气。

3. 针灸调理:针灸是一种有效的中医疗法,对高血压有显著的疗效。

针灸可以调节气血循环,舒缓神经系统,改善心理状态,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4. 推拿按摩:中医推拿按摩也是一种常用的中医疗法,对高血压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

适当的按摩可以调节气血,舒缓肌肉,降低血压。

三、中医护理干预的效果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一项研究对3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8周的中医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血压明显下降,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中医护理干预还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四、总结中医护理干预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中药调理、食疗调理、针灸调理、推拿按摩等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达到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的效果。

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还需要在更多的科学研究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论文【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因至今仍不是十分明确,主要责之于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但也有其他相关因素影响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

本文就相关文献加以分析,浅谈引起高血压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因素,对高血压病的预防及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相关因素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20年非传染性疾病将占我国死亡原因的79%,其中心血管疾病占首位,而高血压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增加,高血压的发病率迅速升高,全世界平均发病率10%,而我国平均发病率7.73%[1]。

而认识高血压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是非常重要的。

1中医病因病机1.1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高血压病应属于中医学疾病中的眩晕、中风、肝阳上亢之类。

但此三者并不完全等于高血压病,而是互相包括的。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应以内因为主,外因只是某些兼证的发生原因,高血压病的形成主要是肝肾两经的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所致,而除了七情、六欲、饮食、起居等因素直接作用于肝肾二经外,心经、冲任二脉失调亦能促使肝、肾二经阴阳失调,而使本病发生和加剧[2]。

李氏[3]认为正气不足是高血压发病的根本内在因素,七情郁结、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是引发该病的直接诱因,“精血亏耗,机体失养”是高血压病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体质因素是高血压病发病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陈建鸿,杜建[4]等认为高血压的病因主要有4种:(1)体质偏盛偏衰;(2)七情内伤,心肝火盛;(3)劳逸失度,气血失调;(4)饮食失节,痰浊内蕴。

钱氏[5]认为风、火、痰、瘀是其因,阴阳动态平衡失调是病机,病位主要在肝、心、肾,证候表现为本虚标实。

龚一萍[6]认为高血压病总的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气血津液代谢失常,肝肾阴阳调节失衡。

其病理机转有虚实两端:实证肝气郁结为始,而后肝郁化火,肝阳上亢;或肝郁气滞,肝气不疏,心气不展,气滞血瘀,气滞痰凝。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肝是血管收缩最直接的原因,阳气是影响血管弹性的重要因素,而血管周围水液停滞与脾肾功能失常有密切联系。

高血压病因病机中医学探讨1肝是血管收缩最直接的操控者《内经》中“肝为将军之官”“罢极之本”以及“肝主筋、主疏泄”等描述都表明肝拥有对人体能量的支配权,这一支配权体现在“筋”的动作上。

所以中医上的“筋”应包括实现人体各种运动功能的“肌肉”。

那么血管收缩所依赖的血管平滑肌亦为肝所主。

血管平滑肌有三种能量状态,即收缩、痉挛和收缩功能失效,而肌肉处于何种状态取决于肝的功能。

《尚书•洪范》:“木曰曲直。

”直则升达,曲则抑郁,升达则肝有足够的能量收缩,抑郁即是肝升发之力不足,肝运用能量反复冲击以实现其收缩功能而不遂,故表现为痉挛,在中医上称为风动。

若肝完全失去升发的能力,则收缩功能全失。

我们通过闭癃之症进行分析,《灵枢•本输篇》:“三焦者……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

”《素问•灵兰秘典论》:“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3]。

”黄元御对此的解释是“所谓闭癃者,三焦火泄于膀胱也”“其所以决渎而出水者,相火在肾,温升风木,以疏泄之也”“川渎之决,全赖相火之力以泄水,虽属风木,而风木之温,即水中相火所左升而变化者也”[4]。

即是说肝通过对三焦相火能量的运用从而实现对肌肉的控制。

如果肝能量充足而运用不当则令尿道括约肌强力收缩造成“闭”,能量微弱(相火衰弱)则无力收缩括约肌而造成“遗溺”,相火半虚半实造成肌肉痉挛,即是“癃”。

从以上肝的三种能量状态可知,收缩和痉挛都会引起高血压,收缩功能失效会降低血压。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实际上是切断了肝输往血管平滑肌的能量供应,使血管平滑肌处于不被肝控制的“自由”状态,血管自然不会收缩和痉挛。

然而,引起收缩和痉挛的根本病因没有消除,所以如果停用此类药物常出现血压急剧上升、小动脉强烈痉挛的高血压危象。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的补充 而 营气充 盛 , 导致 经脉 中气 血 壅实 , 故 而 出现
经 脉 大盛 。这 时 临床 切 脉 可 发 现 脉搏 实 大 而有 力 ,
临床测 得 的血压 是 升 高 的 , 可 见 血 压 的 高 低 可 以 直
接 从 寸 口脉 博 的虚 实体 现 出来 。从 而明确 地 显示 出 高 血压 就 是 脉 中 营 血 壅 盛 , 鼓 胀 血脉 的“ 经 脉 大 盛” 。这就 是饮 酒后 血 压 先 降后 升这 一 血 压 波 动 现
与心、 肝、 脾、 肺、 肾 5脏 的 关 系 。 同 时 指 出 , 络 脉气 滞 、 痰 瘀
现 代 医学 研 究 表 明 : 血 压 升高 时 的 血 液 动力 学 变化 是外 周 的血 管 , 主 要是 小动 脉血 管 痉挛 、 血 流不 畅、 阻力 升高 , 以及 由 于 水 钠 潴 留 导 致 的血 容 量 增
识 到辨清 血压 升 高 的病 机 , 即对 高 血 压 病 进 行 辨 病 的重 要性 , 因此 必须 弄清 楚 血 压 升 高 的 病 机 。那 么
和, 络 脉 的扩 张 消退 , 归 于平 常 。营血 由趋 向络 脉转
而 向经 脉会 集 , 加之 原 先 空 虚 的经 脉 逐 渐 得 到 营气
象 产生经 》
对心 、 血、 脉 的论述 初步 形 成 了心 ( 肺) 一 血一 脉 ” 循 环系统, 对心( 肺) 推 动血 液 在 脉 管 内运 行 的作 用 有
谓 之高 血压 的脏 腑 病机 , 而 动 脉 血 管病 变 的病 机 叫 做 血脉病 机 。 中医学 没 有 高 血压 病 的 概 念 , 那 么 如 何 辨清 高血 压病 的病 机 呢?古 代 中医虽 然 没有 高血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

浅谈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进展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显的诱因和病因,患者持续性地血压升高而没有相应的血管器质性变化的一种疾病。

其病因涉及多种因素,包括环境、遗传、代谢等。

在中医理论里,高血压属于内科范畴,主要是由于肝和肾阴虚、气滞等导致血管失去弹性和收缩力度失调所致。

此外,中医治疗高血压也强调养生和调节情绪的重要。

下面将从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原理、疗效和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讨论。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身体阴阳平衡,调节气血运行,缓解肝、肾、心等方面的亏虚和气滞情况,并通过针灸、艾灸、拔罐等技术将人体的疏通经络,以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具体而言,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调理阴阳平衡:中医认为,阴阳失衡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中医针对患者的病情,合理选用中药,保证体内的阳气和阴液平衡,调节神经兴奋和内分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调节气血运行:身体内的气血运行状况对人体健康非常重要,适当的气血流动有助于疏通经络,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血液循环,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3.缓解肝、肾、心等方面的亏虚和气滞情况:中医认为,高血压很多时候是由于内脏功能亏损,使得体内机能不协调而引发的。

因此中医治疗高血压时需要分清肝肾亏虚和气机不畅的状况,采取相应的中药和针灸艾灸方法来缓解。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是较为显著的,能够显著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

具体表现如下:1.能够稳定血压: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是不仅能够迅速降低高压,同时也能够稳定血压,使得血压控制在良好范围内。

2.能够改善疾病症状: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能够显著地改善患者的头痛、头晕、鼻出血、视觉模糊等疾病症状,让患者能够重拾新生,在生活中得到更多的放松和享受。

3.能够调节体内环境: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也会调节体内环境,让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变得更好。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主要是基于中药的特性来调理人体机能。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以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

在现代医学中,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为主,但是由于长期服用药物可能引起一系列的副作用和并发症,如药物耐受性、药物依赖、肝肾损害等,且疗效并不确定。

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寻求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方法。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本文将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

一、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由于肝肾失常、气血阴阳失衡、气郁瘀滞等原因导致血压持续升高,主要病机是肝阳上亢、肝火炽盛、痰浊内蕴,瘀滞郁结。

肝主疏泄,肝阳上亢可使肝失疏泄功能,伤及脾胃,导致气机郁滞,气机不利,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蕴则会堵塞经络,致使血脉不畅。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基本原则是疏肝解郁、清肝泻火、化痰通络,活血化瘀。

通过调整肝肾功能,平衡阴阳,消除气滞痰湿,活血化瘀,以达到降血压的目的。

1.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有太冲、足三里、合谷、太溪、内关等。

针灸疗法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血管弹性,减轻心血管负担,对于轻度和中度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效果。

2.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另一重要方法。

中药具有温和的特点,可以调理气血,疏肝解郁,清热泻火,以及化痰化瘀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方有天王血压康胶囊、天王血压康颗粒、天王血压康胶囊等。

这些中药具有明显的降压效果,且长期使用无明显的副作用。

艾灸疗法是一种通过燃烧艾草,将热能传导到人体穴位上,以温经散寒、活血祛湿的方法来改善血液循环,调节肝脏功能,减缓和降低高血压的发作。

通过局部或全身的热疗刺激,可以增强组织的新陈代谢,改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进而降低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性健康问题,它会增加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

中医作为传统的治疗方式,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方面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应用前景。

一、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中医对高血压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病因病机的认识,二是治疗方法的认识。

1. 病因病机的认识中医认为高血压的发生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痰浊上扰等有关。

肝主疏泄,肝阳上亢可致气机不畅,以致气血停聚,引起高血压。

阴虚阳亢是指肾阴不足、肾阳亢盛,肾阳亢盛使得肝阳亢盛,肝阳与肾阴不相互配合造成血压升高。

痰浊上扰是指内因引起痰浊内盛,外因引起气机不畅,以致气机升发,痰实蒙阳,痰阳上扰与肝阳上亢、阴虚阳亢均可引发高血压。

2. 治疗方法的认识中医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疗法、拔罐疗法等。

中药治疗以补肾益气、清肝降压为主要原则,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当归、丹参、山楂等;针灸疗法主要以调整气血、平肝潜阳为主要治疗原则,可采用足三里、太冲、合谷等穴位;推拿疗法以活络通窍、疏肝理气为主要治疗手法,可采用推拿肝经、足三里、太冲等穴位;拔罐疗法也可以起到舒筋活络、清热解毒的作用,常用穴位有风池、太冲、合谷等。

二、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在原发性高血压中,中医护理干预效果主要包括改善症状、控制血压、改善心脑血管功能、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

1. 改善症状通过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中医护理干预手段,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头痛、头晕、耳鸣、眩晕、气促等症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2. 控制血压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血压,使血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减少血压波动,减少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3. 改善心脑血管功能通过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脑血管功能,增强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接受血液的能力。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原发性高血压病的中医病机探讨
靳立民
【期刊名称】《亚太传统医药》
【年(卷),期】2005(000)002
【摘要】原发性高血压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以脑力劳动者居多。

属中医眩晕、头痛范畴。

临床多以肝阳(火)亢盛、阴虚阳亢、肾虚、痰浊阻滞等为最常见的病机分型。

而对其中医本源病机的探究却极少,因此,有必要对高血压病的最本源病机进行溯流穷源,深入细致的探讨。

【总页数】1页(P40-40)
【作者】靳立民
【作者单位】葫芦岛市中心医院中医科;12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原发性高血压病\"本虚标实\"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J], 蔺晓源;杨晓丹;姚福胜;谭元生
2.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医体质相关因素及与睡眠质量的关系探讨 [J], 李显红;汤水福;邝秀英
3.放射性诱导肠损伤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J], 夏霖;张梅
4.放射性诱导肠损伤发病机制及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J], 夏霖;张梅
5.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 [J], 项成刚;张艳;礼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

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医辨证论治中的特殊证型

血脉 康 3粒 , 一 日 3次 。
2 结 果
阳法 治 之 , 不效 , 即 改用 仲 景 茯 苓 桂 枝 白术 甘 草 汤 , 疗
患者 5 d后 复诊 , 大便 改善 , 余 症稍 减 。原 方再 服
7副 , 已无 汗 出 , 但 胃脘不 舒 , 仍 头 目眩晕 , 即于 方 中加
原发 性 高 血 压 之 病 名 , 反 能 专 于辨 证 之 理 , 取 得 较 好
疗效 , 本 例 以脉 细弱 , 但欲寐 , 为 主要 症 状 。显 然 属 于
患者, 张某 , 女, 5 7岁 , 2 0 1 2年 1 0月 1日初 诊 。主
诉: 恶寒畏风 , 汗 出不 止 , 嘴唇抖动 , 但 欲 寐 而 不 得 熟 寐, 头 昏眩 晕 。上 述 症 状 , 以患 者 痛 苦 程 度 为 序 。其 中头 昏眩晕 , 经 追 问得 知 。患 者 口不 渴 , 食欲不馨 , 下 腹 微痛 , 大便干燥 而屡有便 意, 肛 周 坠 胀 难 抑 。既 往 史: 高 血压 3年 , 脑 梗 死 病 史 3年 , 直肠 癌切除术后 2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 4 6 1 6 . 2 0 1 3 . O 1 . 0 2 0
原 发 性 高血 压 在 中医 辨证 论 治 中 的特 殊 证 型
谭 汇 濂 荆晓 日 谭 震
平 度 市第 三人 民 医院 , 山 东青 岛 2 6 6 7 0 0 李沧 区圣德 脑 血 管病 医院 , 山 东青 岛 2 6 6 7 0 0 原 发性 高 血压 在 中 医 辨证 中常 属 肝 阳上 亢 , 肝 肾 阴虚 等 证 型 , 但 临床 中 也 可 见 到 一 些 特 殊 证 型 , 按 常 规 治疗 , 疗 效不 佳 。今 以一 得之 愚 介绍 如下 。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没有明确原因引起的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的血压升高,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中医作为我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中的作用和优势。

一、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的认识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肝郁、痰浊、气滞等病因密切相关。

肝脏主疏泄,调节气机。

肝气郁结会导致血压升高,肝阳上亢,气机不畅,易形成高血压。

肝郁病机表现为头痛眩晕、胸闷、口苦、情绪不稳定、失眠等。

痰浊是由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肝失疏泄而生,长期内伤生火,痰浊阻滞脏腑,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高血压。

气滞主要表现为胸闷、胁痛、情绪烦躁等。

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时,中医注重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进行个性化治疗。

1.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药食同源”,认为通过食疗可以起到调理和治疗的作用。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建议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粗杂粮等,少吃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蒜等。

中医认为一些具有降压作用的食物和药材,如山药、莲子、桑叶等,可以作为日常调理的食材,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2. 中药调理:中医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中医认为通过调理气血、疏泄郁热、清除痰浊等方式来治疗高血压。

常用的中药包括天麻、白芍、丹参、山楂、桑枝等,这些中药具有舒肝定痰、和胃降压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中医药的优势在于其疗效温和、副作用少,且能够调节人体的整体功能状态,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3. 中医按摩:中医按摩又称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和调理经络、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特点,中医医师可以针对患者的肝气郁结、痰浊阻滞等病因,进行相应的按摩手法,如推拿肝经、足三里等穴位,以调气血、疏肝理气、疏利经脉,达到调整体内功能,缓解症状的目的。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仍未能得到完全阐明。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已有多年的历史,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

一、中医病因病机分析中医认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常见的脏腑功能失调有:1. 肝郁气滞:肝主疏泄,如果遭遇情志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易导致病机上升,进而引起高血压。

2. 脾胃虚弱:脾主运化水谷,如果脾胃虚弱,会导致水湿内停,进而引起血压升高。

3. 肾精亏损:肾主藏精存气,如果肾精亏损,容易导致心肾不交,从而引起高血压。

二、中医治疗原则根据病因病机,中医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 疏肝理气:通过疏泄肝气,促进气机畅通,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2. 健脾利水:通过健脾运化水湿,降低血液黏稠度,调节血压。

3. 补肾强心:通过补充肾精,增强心脏功能,从而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中医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比较多样化,常见的治疗方法有:1. 针灸疗法:采用针刺和灸法等传统方法进行治疗,具有刺激血运、平衡机能等作用。

2. 认识疗法:采用针灸、按摩、推拿等手段,以达到平衡全身机能的目的。

3.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有种类繁多的中药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用不同的中药素材进行药物配方,并调节体内气血平衡。

四、中医治疗效果评估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一项关于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发现,中医治疗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并降低了血脂和血糖水平,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有效性,可以作为高血压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但需要在中西医协作下进行,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论治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论治

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辩证论治作者:王豪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1年第11期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伴有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上将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约占95%)和继发性高血压(约占5%)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原因仍未清楚的高血压,其发生与遗传、年龄增长、高盐饮食、酗酒、肥胖、吸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于患者患了某些明确的疾病,而这些疾病常常伴有血压升高,原发病治愈后血压也会恢复正常,故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通常所说的高血压病是指原发性高血压。

本病病因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如钠盐摄入过量、饮酒、肥胖、长期精神紧张等)的作用,导致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其发病机制与交感系统及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过度激活有关。

基本病理改变为各种原因导致全身小动脉阻力增加和(或)血循环容量增加,血管壁重构,管壁纤维化,管腔狭窄,最终导致心、脑、肾等组织器官的缺血损伤。

临床通过水银血压计测量肱动脉血压可明确诊断;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尿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等,可了解靶器官损害情况。

通过积极改善生活方式,服用降压药物使血压达正常水平,可改善临床症状,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病的总病死率和病残率。

根据国内外大规模研究和长期随访资料,处于不同危险分层的患者,其预后也各不相同,低危组患者10年中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低于10%,中危组为15%~20%,高危组为20%~30%,很高危组则大于30%。

中医对高血压病因病机的认识原发性高血压属于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七情所傷、饮食失节和内伤虚损、先天禀赋等因素所引起。

1.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过度,可使肝气内郁,郁久化火,耗伤肝阴,阴不感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

肝肾两脏关系密切,肝火也可灼伤肾之阴,形成肝肾阴虚,肝阳偏亢。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

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探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

首先介绍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依据,包括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机病因的解释。

其次总结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和方法,重点讨论了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的应用。

随后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评价和安全性评价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最后得出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结论,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强调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性和临床意义。

【关键词】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临床有效性,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理论依据,临床经验,治疗方法,疗效评价,安全性评价,结论,未来研究方向,临床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现上升趋势,对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不明确而导致的高血压,占据高血压病例中绝大多数。

目前,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随着人们对中医药治疗的关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药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注重阴阳平衡、脏腑调和的治疗理念,从整体、个体的角度出发,强调治未病、慎防病的发生。

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推拿按摩等,疗效和安全性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促进中医药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和推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中医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通过系统性总结和分析相关文献,评估中医药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研究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理论依据,探讨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机病因的解释和治疗原则;2. 分享中医药在实际临床中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经验和方法,总结有效的临床方案;3. 评价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中医药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4. 最终旨在为临床医疗实践提供有效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并为深入研究中医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有效性奠定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 之 休 息 睡 眠 质量 差
:
则 血 压 就 会升 高
,
《 素问
,
五 脏 生 成篇 》 云

人 卧 则血 归 于 肝


于 以分 布 于 五
其 中医 本源病机 的探究 却 极少 因此 有 必 要对高血 压病 的最本源 病 机进行溯 流 穷源 深入 细 致 的探 讨
, , 。
,
,

,
洒 陈于六 腑
,

,




望 探 求西 医 诊 断疾病 中医 辨 治 的一 种新的 思路 与 途径
4 0
亚太传 统医药

2 0 05 年


2

,

综上 所述 高 血 压病 的最 本源病机为血 分 奎 淤 也 即 血 分有痹 而 肝 阳上 亢 阴虚 阳 亢 肾虚 痰 浊 阻滞 皆为 其表象 余 因仲 景 《 中风 篇 》而 启悟 拟 制 降压 汤 醒 阴
。 , , 。 , , 、
,
证 之殊

因其受病之初 为 血 分奎淤
, 。 、 、
源 同而 流 异

着 眼 于局 部
,
虚 而 阳 愈盛
人身之 阴每 日被火 热 剥蚀
病变 引起 的整体病理 反 映 而 西医 则 重视 结 构分 析 以局
部 结构的解剖为基本研究 方 法
, , 。
搔扰之 五脏
当 日 之 剥蚀 充盈 好
, ,
精神 日 被火耗
, 。
必 为不 能 化育之精神


由于 中医 与 西 医研究 方
,
:
血 脉债 涌则 易塞淤 故 高
、 、 、 。

于血 分 奎淤 血 失濡 润 之职 则骨髓 不 充 病 久及 肾则 为 肾虚 征 血 分塞 淤 血液粘稠 气 随血郁 气机 阻 滞 清 阳不 升 浊 阴不 降 蕴酿成痰
。 , , ,
血压病 人 尤其是 长 期高血 压 病 人动 脉象 多兼 浮 长 洪
, ,
不 能碍今 日之 充 盈

于阴而 言
,
今 日之
法上 的不 同 因此 中医辨 治 西 医 己 诊 断 的疾病 必 须借 鉴 西 医的 分析 与研究 思路 通过取类 比象 应用中医理论辩
证论 治
,
正 以供他 日之濡 润
故 高血 压病人若休息睡眠 良

则 血 压 能相 对 稳 定

以期 求在 中医 辨 治 与西 医 诊 断之 间 形成 相 互 契
, 。
动 脉塑弹力 纤 维增 生 使管腔狭 窄 其中 以 肾脏 的小动 脉 病变 最 为显 著 在 中等及大 动 脉内可 出现 内膜脂质沉积
形成 粥样斑块
, 、
使管腔狭窄 甚 至 闭塞 形 成 脑梗 塞
, , , ,
,
血栓

此外 一 些 肥胖人群 血 脂增高
、 。 , ,
,
,

“ 中医 以 中风 ’ , 之 此 乃人身 阳 气 自应 风 化而 为 患之 风 8
。 , 。
高血 压 病 是导 致 中医 中风 ( 脑梗塞 脑 出血 ) 的最 重
要 的原 因 血栓等
,

合的一 种新 的思 路与途径 旁收 曲采 使中 医 的发展 进 入
全 新境 界 西 医学 认为 高血 压 患者 细 小动脉 发 生硬 化
。 , ,
西 医学 认 为
,
由于 长 期高血 压
,
以及 高血脂
,
,
阳入 于阴 积 微成著
, 。
由于血 分奎淤
,
郁而 积株
生热
,
加 之 失眠 以渐 相 并
。 ,

多 梦 等 使 归 肝 之 血 日遗 其 热 热盛耗 阴
,
,
中 医学 作为一 种独特 的医 学体系 重 视整体性 对
人 体 的研究始终 围绕人体 的各种 活动 进 行
, ,
累寸
,
,
则益 致阴 愈
则五 脏 必 为热
滑 而硬 兴
, ,
脉体 盛盈

,
博指有力
即 《 左传 》云
,
:

张脉 债
蒙蔽清窍 上 扰清 空 则
, , 、 、
,
,
外 强 中干

其 阳之 盛 自不待言
而其 阴之 奎淤 已露
,
为痰 浊 阻 滞 之 征 究其 受 病之 源 则 由于血 分 奎淤 及 其
衍 化 变迁
,
端倪
则有 肝 阳上 亢 阴虚 阳 亢 肾虚 痰浊 阻滞 等
原 发 性 高血压 病 的 中医 病机探 讨
靳立

( 葫芦 岛市 中心 医 院 中 医 科 1 2 5 0 0 1 ) 原 发 性 高血 压病 好 发 于 中 老年 人群
。 、 。 、 、 ,
以脑力 劳动 者

此外

,
,
若高血 压病 人 休 息 睡眠 良好
,
,
则 血 压相 对 稳

居 多 属 中医 眩晕 头痛 范 畴 临床 多 以 肝 阳 ( 火 ) 亢 盛 阴虚 阳 亢 肾虚 痰 浊 阻 滞等为最常 见 的病 机分 型 而对
,
血液粘稠 等诸 多 因素使血液流动 性减 低 阻 力增 大 根 据
因 血分 奎 淤 气 随 血郁 欲 出不得 出 欲 息 不得 息 亢 阳无 以升 降 穷 而 无所 归 百 变 不 已 奋击
, , ,
这 些 特 点 对照 于 中医 通过取类 比 象 其病机应 为血 分
奎淤

而 为 雷霆 之 风 因 与 风邪致病特 点相 类故 名 张仲 景 《 金 匾 中风 厉节 篇 》云
, 、
,
故治 疗 高
血 压病应使血 不 童淤 气 血 以 复其常 所 谓澄 其源 则 流 自
导 阴 以济 阳 以绝 风之源 和 阴毓 阴 以平 阳 使 阳气宁 谧
, , ,
,

,
,
洁 若肝 阳上 亢 阴虚 阳 亢 肾虚 痰 浊 阻 滞等 皆 目前刻
下 对 症之 治
,
径道 滑 泽 化 生气 于空 朦 耕耘顽矿 而 浚渝疏通 使 气 血
,

高胆 固醇 在 动 脉 内膜 脂 质沉积形成动脉 粥样 硬 化斑 块
因 血 压 长 期 增 高致使 全身 内膜 下透 明样变 管 壁增 厚 变 硬 小
, , , , ,
,

当 血 压超 出脑 部 动 脉所能 承 受压 力 时
。 , ,
血滋 脉

外 形成脑 出血 当动 脉 内膜深 层 的脂 质 和 胆固醇 沉积 形 成 粥样硬化斑块 乃 阳 气之 变 也
根 于 至 阴而 达 于至 阳 其体柔其 用 升 气 主 煦之 血 主 濡 之 血分 奎淤 不 足 以柔肝 之 体 而 其 用 升 者 自升 阴 为 阳 之化源 阳盛 则 阴 必虚 此处 由于 烦 劳 恼 怒 等益致 肝 阳上 亢 阴虚 阳 亢 此肝 阳亢盛
, , 。 , , , 。 , , 。 、
冲和龚顺
皆是 治 标 而非 治 本 诸症 虽 可 暂愈

,

,
而血
,
分 奎淤 不 除 则诸 症 旋起 譬如古人之 喻 譬 如解 斗 只 解 其 斗而 未解其致 斗 之 怒 则 斗如 未 解 也
,
,

疗 效甚卓 本 文 通过 对 高 血 压病 的 中医 最本源 的 病机探 讨
,
平 偏 侧 为太 和

临证 验 之
痹者 闭也 闭而 不 通之谓 也 高血 压 病 的病 因病机为 血 分
奎 淤 即血 分有 痹 特痹 而 未至 阻滞 不 通 与 中风 有 程度 浅深之殊 血 分塞淤 血 分有痹 则气 必欲救之 鼓 血 以
。 , , , , 。 ,
阴虚 阳 亢之 所 由来 由
,
, ,

行 而 至气血债 涌
,
,
,
即先哲云
,
,

:

夫 风 之 为病
,
,
当半 身不遂或但臂
”。
《 素 问 至真要大论 》 云
,


诸风 掉眩 皆属 于 肝
。 , ,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不遂 者
此为痹
, 。
,
脉 微 而数
, 。
中风使 然
此 虽 言中风 的

明高 血压 病所致之眩晕与肝脏有关 肝 为 厥 阴风木之脏
。 , , ,
病 因病 机 然 绎其端绪 可 会 意 为阐释高血压 病 之 源 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