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 及时了解其病情变化和 需求,提供针对性的指 导和帮助。
信任建立
通过专业、耐心、细致 的服务,赢得患者的信 任和尊重,提高患者对 治疗的依从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 的治疗过程,提供情感 支持和生活照顾,共同 促进患者康复。
THANKS
06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提高患者对疾病认识程度
疾病知识普及
向患者详细解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临床表现 、治疗方法及预后等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全面了解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教育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充足日照、规律运 动等,以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
骨密度检查意识提升
强调骨密度检查在骨质疏松性骨折预防和治疗中的重要性,鼓励患者 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
临床表现
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表现。
诊断依据
X线平片是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依据,可显示骨折线、 骨皮质断裂和骨小梁紊乱等征象。此外,骨密度测定、CT、 MRI等检查也有助于诊断和评估病情。
02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骨折风险预测模型
1 2
3
FRAX模型
基于临床危险因素和股骨颈骨密度,预测10年内髋部骨折及 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CT及MRI检查
CT检查
对于复杂或细微的骨折,CT检查能够 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信息,包括骨折的 三维形态、碎片移位情况等。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
结合CT和MRI的优势,采用多模态影 像融合技术,能够更准确地诊断骨质 疏松性骨折。
MRI检查
MRI对于软组织损伤和骨髓水肿等病 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有助于全面评 估骨折及其并发症情况。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
影像学检查
❖ X 线: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 骨髓腔扩大等。摄片范围应包括损伤部位的邻近 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 结合查体确定投照部位及范围
❖ CT: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粉碎程度及椎管内压迫 情况,CT 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 节周围骨折
料充填 • 视骨折固定的牢固程度,骨折部位及患者的全身情况
,酌情选用外固定
治疗原则
❖ 康复治疗强调早期进行肌肉、关节的被动和 主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减少卧 床时间
❖ 重视全身状况的改善,积极防治下肢深静脉 血栓(DVT)、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 褥疮等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
内容提要
❖概 述 ❖ 常见骨折部位、特点及外科治疗 ❖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 ❖预 防
常见骨折部位、特点及外科治疗
脊柱骨折
髋部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
肱骨近端骨折
脊柱骨折
❖ 是骨质疏松骨折最 常见的部位,主要 包括椎体压缩骨折 和椎体爆裂骨折, 往往外伤较轻,或 无明显外伤史,易 漏诊或误诊
脊柱骨折
❖ 诊断主要依据是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 低、脊柱侧凸或脊柱后凸、X 线平片显示骨 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或双凹 变形等
❖ 对于骨质量较差者,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的 要求
桡骨远端骨折
❖ 多为粉碎性骨折,常累及关节面,骨折愈合后易残 留畸形和疼痛,造成腕关节和手部功能障碍
❖ 治疗多采用手法闭合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尽量恢复关节面平整及正常的掌倾角和尺偏角
❖ 对累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不稳定的桡 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不满意者可采用手术治疗。 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选用外固定支架、切开复位 内固定等术式
2022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1条
2022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1条临床问题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特点?推荐1: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治疗难度大(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推荐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常见症状为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等骨折专有体征,但也有患者缺乏上述典型表现(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3: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选择哪些影像学检查?推荐3:疑似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应首选X线检查,必要时可行CT、MRI、ECT等检查,进一步明确骨折情况并行鉴别诊断(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4:骨密度检查是否为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须检查?推荐4:确诊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根据骨折的临床症状、专有体征和影像学等检查,对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建议行骨密度检查(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5: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需与哪些疾病相鉴别?推荐5:骨质疏松性骨折可由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等多种病因所致,必须与恶性肿瘤、结核以及能导致骨折的其他影响骨代谢的疾病相鉴别(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6: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原则?推荐6:复位、固定、康复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治疗原则。
应根据骨折部位、类型、骨质疏松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等进行个性化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1A)。
临床问题7:如何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推荐7:患者年龄及病史,尤其是轻微外伤后出现胸腰部疼痛、身高缩短和驼背、脊柱变形或活动受限是诊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重要参考(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临床问题8: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推荐8: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GPS)。
临床问题9: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策略?推荐9: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需根据骨折类型、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尽早采用手术治疗(推荐强度及证据分级:2B)。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给出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既往,《中华骨科杂志》于2008年和2017年,先后发布了两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而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2年版) 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制订,在2017年版的基础上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策略进行更新,部分内容摘抄如下:一、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治疗策略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根据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及患者需求等选择保守治疗、微创或开放手术治疗(推荐强度:专家建议)。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常用的微创治疗是椎体强化手术,包括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目前对微创手术与非手术治疗OVCF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尚无定论。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和美国内分泌学会2020版指南建议:考虑到对整体疼痛获益的不确定性和邻近椎体潜在增加的骨折风险,不推荐将PVP和PKP等微创手术作为OVCF的一线治疗。
2014年美国介入放射等学会推荐:保守治疗是OVCF传统的一线治疗方式,若PVP应用于骨质疏松相关的椎体骨折,则需用于保守治疗失败或不耐受保守治疗的患者。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最优化研究所2003年指南认为:OVCF患者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后,采用PVP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段。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2011年指南认为:不建议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VP(强推荐);PKP对无神经损伤的急性椎体压缩骨折是一种选择(弱推荐)。
而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创伤专业委员会2019年指南认为,对急性症状性OVCF可行PVP(强推荐)或PKP(弱推荐)。
综合分析,本指南强调根据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程度、症状、全身情况以及患者诉求(如要求更快恢复正常生活状态等)选择合适的干预手段,使患者得到最佳预后。
保守治疗适用于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中度椎体压缩骨折,症状和体征较轻,24h镇痛治疗后能恢复活动;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保守治疗包括卧床、支具及药物、早期活动、康复锻炼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复查评估,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
2019版:骨质疏松症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全文)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与增龄相关的骨骼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
根据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首个中国OP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65岁以上人群OP患病率达32.0%,其中男性为10.7%,女性为51.6%,城市地区为25.6%,农村地区为35.3%。
OP最严重的后果是OP性骨折,它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估计,到2050年我国常见OP性骨折(椎体、髋部和腕部)的医疗支出将达1745亿元[2]。
中西医在OP的诊疗中各有优势,为明确中西医结合在OP诊疗中的作用,提高中西医结合诊疗水平,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根据近年来OP最新诊疗进展,参考国内外指南和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临床经验,经过多次讨论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仅为学术性意见,实施时应结合患者和医疗具体情况。
一、定义传统中医学并无"骨质疏松症"概念,而属"骨痿"、"骨枯"、"骨痹"等范畴,病变在骨,其本在肾,病因以肾虚为主,与肝、脾、瘀等密切相关,证属本虚标实[3,4]。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OP定义为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5]。
OP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OP包括绝经后OP(I型)、老年0P(n型)和特发性OP(包括青少年型),继发性OP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OP。
本指南主要针对原发性OP。
二、危险因素与风险评估(一)危险因素OP的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等多方面因素,主要分为不可控因素与可控因素,后者包括生活方式、疾病、药物等(表1)[6,7]。
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二)风险评估OP受多因素影响,对个体进行OP风险评估,筛查高危人群,可为早期防治提供有益帮助。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
骨吸 收指
、
标 包括 空 腹尿 钙 Χ 肌 醉 比值 血 浆抗 酒石 酸 酸性 磷酸 酶及 Α型胶原/ 端肤 尿 毗咙琳 和 脱氧毗 睫琳 胶原/ 端 肤和Β 端肤等 低骨密 度而 高骨转换率提示 骨折风 险明显增加
。 。
尿 Α型
∃
)
联合 生 化指标检测 与评 估优 于单 一 骨密 度或骨生 化指标检测
。
。
同时合 理 选 择和 使用 抗骨质 疏松药物
,
。
避
免骨质疏松加 重 或发 生再骨折
法 应根据骨折部位
出合理 选择
。
骨质疏松骨折的 治疗应 强 调个体化 可采用非 手 术或 手术 治疗
& :0
∀
降低程 度符合 骨质疏松诊 断标准
一
。
同时伴有一 处 或多处骨折为严 重骨质疏
临床 上 常用的测量部位是 < = < % 及骸部
四 实 验 室检 查
!
)
根据需 要可 选择检测血
。
、
尿 常规
,
肝
、
肾功能 血 糖 钙
,
、
、
# 9 磷 碱性磷酸酶 性激素 &
、 、 、
7 > ?≅0
和 甲状旁腺激素等
∗
线检查 可确定骨 折 的部位 类 型
,
移位 方 向和程度 对 诊 断和 治疗 具 有重 要价值
,
。
∗
线片除有骨折
。
的特 殊表 现外
还 有骨 质疏松 的表 现
、
,
如 骨密度 降低
,
、
骨小梁 稀疏
、
骨 皮质 变薄 骨髓 腔扩 大等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3)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影像学检查: 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 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 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 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 大。一般要求拍摄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可加 拍特殊位置。拍片时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临近 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 包括尽可能多的节段,以免漏诊。要合理应用CT 和MRI检查,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 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 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二:临床表现
(一)骨折的一般表现:
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二)骨折的特有表现: 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
障碍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脊柱变形: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 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 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 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 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 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1.0SD);降低 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2.5SD)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地有机结合。在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 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 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配合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 损伤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而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必须正确、全面 地评估其全身与局部状况,权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做出合理选择。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 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 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如需要采用内 固定装置,应尽可能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械,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除防治骨折引起的局部并发症外,还应积极防治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脂肪栓塞综合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 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在外科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骨量和骨质量,避 免再次骨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措施包括: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全文)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全文)1 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
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
骨质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造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又会加重骨质疏松症,形成恶性循环。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容易松动、脱出甚至断裂,且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致残率、致死率很高,骨折即使愈合后康复也很缓慢。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严重威胁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鉴于上述特点,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2 临床表现2.1 骨折的一般表现: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2.2 骨折的特有表现: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障碍等。
2.3 脊柱变形: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3 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也可见于男性。
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仅为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3.1 临床表现:可出现上述临床表现。
3.2 影像学检查X线片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X线片除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小梁稀疏、骨密度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
一般要求拍摄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可加拍特殊位置。
拍片时应包括损伤部位的上下临近关节,髋部骨折应包括双侧髋关节,脊柱骨折应包括尽可能多的节段,以免漏诊。
要合理应用CT和MRI检查,CT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重要意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主要包括骨骼本身的因素和外在因素。骨骼本身的因素主要 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 。外在因素主要是由于跌倒、撞击等低能量或轻微创伤。
流行病学及危害程度
流行病学
骨质疏松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随 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诊疗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未来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将更加 注重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 的诊疗方案。
多学科协作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疗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多学科协 作将成为重要趋势,通过多学科团队的共同协作,为患者 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诊疗服务。
远程医疗应用
药物治疗推荐
根据最新的临床证据和药物研究进展,指南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药物治 疗方案进行了更新和推荐,包括抗骨质疏松药物、止痛药物等的使用时 机和剂量调整。
国内外研究动态关注
发病机制研究
国内外学者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机制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如遗传、 环境、生活习惯等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的关系。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指南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29
目录
Contents
•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 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处理及预后评估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01 骨质疏松性骨折概述
定义与发病原因
定义
骨质疏松性骨折,又称脆性骨折,是指由骨质疏松症导致骨 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 力即可发生的骨折。
04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非手术治疗方法探讨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是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领域的权威指南,是指导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有效治疗和预防的重要依据。
该指南于2024年发布,其中包含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全面内容。
下面将对该指南进行解读。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是基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
根据指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身高减少、背痛、体位性脊柱变形等。
而影像学检查主要是通过骨密度检测(如DEXA)和骨折类型(如脊椎骨折)来确定。
2.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目标是减轻疼痛、修复骨折、预防再骨折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的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包括体位矫正、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双磷酸盐类药物、雌激素、骨形态发生蛋白类药物等。
其中,对于高危骨折患者,强烈推荐使用抗骨吸收剂。
3.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包括非药物预防和药物预防。
非药物预防主要包括增加体力活动、改善营养、戒烟限酒等。
药物预防主要包括补钙剂、维生素D和抗骨吸收剂等。
根据指南,对于50岁以上有骨质疏松风险因素的女性和男性,强烈推荐进行骨折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中的特殊人群:指南还针对特殊人群即妊娠期、青少年、高龄等人群给出了特殊的诊疗建议。
对于妊娠期妇女,根据指南,应合理控制钙的补充,并且避免长期补充维生素D。
对于青少年,应重视骨密度的监测,并及时进行治疗。
对于高龄人群,应该进行个性化的骨折风险评估,并针对性地给予治疗和预防。
综上所述,2024年版《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全面介绍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对于临床医生进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管理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指导。
希望通过该指南的广泛应用,能够提高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诊治水平,减少骨折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质疏松诊疗指南
doi:10.3969/j.issn.1671-1971.2009.10.011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本指南所称的骨质疏松骨折(脆性骨折)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强度减低,在日常活动中受到轻微暴力即可发生的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骨折的特点及治疗难点:(1)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卧床制动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2)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且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3)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被吸收;(4)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5)同一部位及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6)多见于老年人群,常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统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7)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因此,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骨质疏松骨折多见于老年、女性人群,多有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一)临床表现1.骨折的一般表现:可出现疼痛、压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也可没有疼痛或仅有轻微疼痛,或表现为原有疼痛加重。
功能障碍也可很轻微,甚至患肢仍可活动。
2.骨折的特有表现:可出现畸形、骨擦感(音)、反常活动。
但临床上也有患者发生骨质疏松骨折后缺乏上述典型表现。
3.骨质疏松症的表现:可出现身高变矮、脊柱侧凸或驼背畸形等。
(二)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01
02
03
04
骨折治疗方法
01
保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等
02
手术治疗:包括骨折固定、骨折修复、骨折重建等
03
微创治疗:包括微创手术、微创介入等
04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04
教育推广:通过宣传资料、网络平台、学术会议等方式进行推广
临床实践
推广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提高诊疗水平
培训教育: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对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的认识和理解
病例分析: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医务人员对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的运用能力
定期评估:定期评估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不断优化和改进
制定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旨在提高骨质疏松骨折的诊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缺乏统一的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导致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指南主要内容
指南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05
骨质疏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04
骨折的预防和康复措施
03
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02
骨质疏松的定义和分类
01
指南适用范围
01
适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
02
适用于骨质疏松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03
适用于骨质疏松骨折的预防和康复
04
适用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研究和实践
2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解读
骨折分类与诊断
骨折分类: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程度、骨折类型等进行分类
骨折诊断:通过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一: 概 述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 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 、 髋部 、 桡骨远端和肱 骨近端,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骨近端 , 其他部位也可发生 。 罹患骨折并卧床 将发生快速骨丢失,又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后 , 将发生快速骨丢失 , 又会加重骨质疏松症 , 形成恶性循环。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 形成恶性循环 。 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缓慢 , 内 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容易松动、 固定治疗稳定性差 , 内固定物容易松动 、 脱出 甚至断裂, 甚至断裂 , 且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 增大,致残率、致死率很高, 增大 , 致残率 、 致死率很高 , 骨折即使愈合后 康复也很缓慢。 康复也很缓慢 。 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已严重威 胁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 胁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生活质量和寿命 。 鉴 于上述特点,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于上述特点 , 要重视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 , 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同时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邱汉明主任医师 福建省龙岩市第一医院 2010.07.24
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 a national clinical guideline 2008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实验室检查 四 实验室检查 1.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钙、磷、碱 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 肾功能,血糖、 根据需要可选择检测血 尿常规, 性磷酸酶、性激素、 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性磷酸酶、性激素、25(OH)D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和甲状旁腺激素等 2.根据病情的监测、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有条件的 根据病情的监测、药物选择、疗效观察和鉴别诊断需要, 根据病情的监测 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单位可分别选择下列骨代谢和骨转换指标 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指标 。 这类指标有助于进行骨转换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 这类指标有助于进行骨转换分型,评估骨丢失速率、老年妇女骨折风 险及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有血清钙、 险及病情进展,选择干预措施。临床常用的检测指标有血清钙、磷、 25羟维生素 以及 ,25双羟维生素 。骨形成指标包括血清碱性磷 羟维生素D3以及 双羟维生素D。 羟维生素 以及1, 双羟维生素 酸酶、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 型前胶原 端肽和N端肽 型前胶原C端肽和 端肽。 酸酶、骨钙素、骨源性碱性磷酸酶、I型前胶原 端肽和 端肽。骨吸 收指标包括空腹2h的尿钙 肌酐比值、 的尿钙/ 收指标包括空腹 的尿钙/肌酐比值、或血浆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型胶原C端肽 型胶原C端肽和 及I型胶原 端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尿I型胶原 端肽和 端肽 型胶原 端肽、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 型胶原 端肽和N端肽 低骨密度而高骨转换率提示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等。低骨密度而高骨转换率提示骨折风险明显增加。 3.联合检测与评估优于单一骨密度或骨生化指标检测。 联合检测与评估优于单一骨密度或骨生化指标检测。 联合检测与评估优于单一骨密度或骨生化指标检测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出现压痛、疼痛或原有疼痛加重 )出现压痛、 (2)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功能 )出现畸形、骨擦感、反常活动、
障碍等。 障碍等。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3)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脊柱变形: 三 脊柱变形 脊柱变形: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 椎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时,常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导致身高变矮或出现驼背畸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也可见于 男性。多见于60岁以上老年人 岁以上老年人。 男性。多见于 岁以上老年人。仅为 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 轻微外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 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骨质疏松骨折
复位 治疗原则
营养
固定
抗骨质疏松治疗 功能锻炼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一)基础措施 1调整生活方式 (1)富含维生素D、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 膳食。 (2)适当户外活动,有助于骨健康的体育锻炼和康 复治疗。 (3)避免嗜烟、酗酒和慎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 (4)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 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地有机结合。在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 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 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配合使用抗 骨质疏松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具体方法应根据骨折部位、 损伤程度和患者全身状况而定。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必须正确、全面 地评估其全身与局部状况,权衡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利弊,做出合理选择。 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 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 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如需要采用内 固定装置,应尽可能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械,以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 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除防治骨折引起的局部并发症外,还应积极防治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脂肪栓塞综合症、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和褥疮 等并发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在外科治疗的同时,采取措施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改善骨量和骨质量,避 免再次骨折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措施包括:
1 2 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概
述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 治疗原则
4
一: 概 述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 导致骨脆性增加, 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 骨病(WHO)。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骨病 。 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 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 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反映了骨 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 骼的两个主要方面,即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 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 疏松性骨折是由于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症后,造 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 成骨密度下降、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 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 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四、治疗原则
2基本骨营养补充剂 (1)钙剂:钙摄入可减缓骨的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 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钙的吸收主要在 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适量补钙,每日钙需要量为 800-1200mg,最好分次补充。钙剂选择要考虑其安全性 和有效性,避免过量摄入,导致发生肾结石或心血管疾病。 (2)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 进,骨吸收加剧,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摄入适量维 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强肌肉力 量和平衡能力。成年人推荐剂量为2OOIU(5µg)/d,老年 人因缺乏日照及伴有不同程度的摄入和吸收障碍,推荐剂 量为40O~800IU(10~20µg?)/d。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个 体差异和安全性,定期监测血钙、尿钙或血清25(OH) D水平。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中,建议补充适量活性 维生素D3。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骨密度检查 三 骨密度检查 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 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 线吸收法(DXA)是目前 骨密度检查。双能 线吸收法 是目前 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 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 推 荐的诊断标准,基于DXA测定:骨密度值 荐的诊断标准,基于 测定: 测定 低于同性别、 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 个标准差属正常( );降低 足1个标准差属正常(T≥-1.0SD);降低 个标准差属正常 ); 1~2.5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 骨量减少, 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 ~ 个标准差之间为骨量低下 骨量减少, -2.5SD) )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鉴别诊断 五 鉴别诊断 注意与骨肿瘤、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 注意与骨肿瘤、骨转移瘤、多发性骨髓瘤、 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以及其他骨病导致的骨 折进行鉴别。 折进行鉴别。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六)危险因素 六 危险因素 1.主要危险因素: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 主要危险因素: 主要危险因素 低骨密度、脆性骨折史、 高龄>65岁、骨折家族病史。 高龄 岁 骨折家族病史。 2.次要危险因素:跌倒、抽烟、酗酒、低体 次要危险因素: 次要危险因素 跌倒、抽烟、酗酒、 重指数( ㎡);性腺机能减退 性腺机能减退、 重指数(K/㎡);性腺机能减退、早期绝 药物使用史( 经(<45岁);药物使用史(激素、肝素 岁);药物使用史 激素、 );类风湿性关节炎 甲亢、 类风湿性关节炎、 等);类风湿性关节炎、甲亢、甲旁亢患 长期营养不良。 者;长期营养不良。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龙岩市第一医院
二: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