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骨伤病四大理论
(完整word版)中医骨伤科总结
总论一、中医伤科发展简史1、晋·葛洪《肘后卒救方》:1)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手法整复方法2)首次记载用竹片夹板固定骨折3)首创以口对口吹气法抢救猝死病人的复苏术2、《刘涓子鬼遗方》:论述痈疽、金疮方面内容较详细的第一部方书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1)是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2)提出清创疗法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地分层缝合,要正确包扎4、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创伤骨科里程碑,代表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已形成1)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伤科专著,分述骨折、脱位、内伤三大类证型2)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和功能锻炼的治疗大法3)首次记载了髋关节脱臼,并分前后脱臼两类,采用手牵足蹬整复手法治疗髋关节后脱位4)利用杠杆原理,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5)提出了伤损按早、中、晚三期治疗的方案5、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世界上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治疗脊柱骨折6、《普济方》:是15世纪以前治伤方药的总汇7、清·吴谦《医宗金鉴》:提出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二、损伤分类与病因病机1、损伤的分类(一)损伤的概念: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性反应(二)分类方法1)按照损伤部位分类:外伤,内伤2)按照损伤性质分类:急性损伤,慢性劳损3)按照受伤时间分类a。
新伤:是指近期(2—3周以内)的损伤,或发病后立即就诊者b。
陈伤:又称宿伤,是指新伤失治,日久不愈,或愈后又因某些诱因,隔一定时间在原受伤部位复发者4)按照受伤部位破损情况分类(根据受伤部位的皮肤或粘膜是否破损)a.闭合性损伤:是指受钝性暴力损伤而外部无创口者b。
开放性损伤:是指由锐器、火器或钝性暴力作用使皮肤或粘膜破损而有创口,深部组织与外界环境沟通者5)按照受伤程度分类:轻伤,重伤6)按照伤者的职业特点分类7)按照致伤因素的理化性质分类2、损伤的病因(一)外因1)外力损害:根据外力性质的不同,分为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强烈收缩和持续劳损a。
中医骨伤科学发展简史 4 (1)
A医学启源 B 夷坚志 C 医说 D跌损妙方 E仙授理伤续断妙方
• B型题 • 1.古代人创造的下列疗法是: • (1)古代人在伤处抚摸、按压以减轻症状,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 • (2)古代人采用舞蹈祛邪解郁,舒展筋骨,由此产生的疗法是( )。 • A.热熨疗法 B.按摩疗法 C.外用药物疗法 D.导引疗法 E.手术疗法 • 2.下列有代表性的专著是: • (1)我国第一部中医病理专著是( )。 • (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骨伤科专著是( )。 • A.《五十二病方》 B.《黄帝内经》 C.《诸病源候论》 D.《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E.
• 在接骨手法中,介绍了12种骨折脱位的复位固定方法
《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 系统总结清以前骨伤科经验,对人体各部的骨度、 损伤的治法记录周详
• 旧正骨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新正骨八法: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旋转屈伸、提按端 挤、摇摆触碰、夹挤分骨、折顶回旋 、按摩推拿 )
• 改进多种固定器具:竹帘固定四肢长骨干骨折、抱膝 圈固定髌骨骨折等
• 运用攀索叠砖法、腰部垫枕法整复腰椎骨折脱位
第六节 中医骨伤科的危机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整理
中医骨伤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总论中医骨伤科学就是一门防治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得学科。
第一章:发展史1、晋·葛洪《肘后救卒方》最早记载下颌关节脱臼得手法整复方法,首次使用竹片夹板固定。
2、《五十二病方》最早记载破伤风,就是世界上应用水银于外伤科得最早记载3、《吕氏春秋·季春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为后世骨伤科动静结合理论奠定了基础4、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提出清创四要点:清创要早、要彻底、要正确得分层缝合,正确包扎5、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就是我国现存最早得一部骨伤科专著,提出了正确复位、夹板固定、内外用药与功能锻练得治疗大法。
6、元·李仲南《永类欽方》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
7、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最早施用“悬吊复位法“。
8、清·吴谦《医宗金鉴》将正骨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推、拿、按、摩八法。
第二章损伤得分类与病因病机损伤:就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各种创伤性因素引起得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得破坏,及其1、损伤得病因:外力伤害(直接暴力、间接暴力、肌肉过度强烈收缩、持续劳损)、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内因(年龄、体质、解剖结构、先天因素、病理因素、职业工种、七情内伤)2、损伤病机: 明·薛己《正体类要》:“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与。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第三章诊断一.损伤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2、特殊症状体征:畸形、骨擦音(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弹性固定二.骨病得症状体征1.一般症状体征:疼痛、肿胀、功能障碍2.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与窦道3.望诊望局部:①畸形②肿胀、瘀斑③创口④肢体功能4.闻诊①听骨擦音:骨擦音就是骨折得主要体征之一。
无嵌插得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得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响声或摩擦感,称骨擦音。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概述: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重要的中医学科,主要研究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损伤等骨伤相关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治疗原则,以及中医在骨伤科学领域的独特优势。
理论基础:中医骨伤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理论、经络理论、五脏六腑理论和阴阳平衡理论等。
1. 气血理论:在中医骨伤科学中,气血被视为维持骨伤康复的关键因素。
气的运行畅通与否,影响着骨骼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血液的循环状态,决定了损伤部位的修复速度和质量。
2. 经络理论:中医骨伤科学将重点放在经络的研究上。
经络相当于人体的一种能量通道,通过推拿、针灸等手段,可以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3. 五脏六腑理论:中医认为五脏六腑是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器官系统,而这些器官的功能状态与骨伤密切相关。
通过调理五脏功能,可以促进骨伤的康复。
4.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骨伤科学注重阴阳平衡的调节。
阴阳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它们两者的失衡直接影响着骨伤的康复。
通过采用中药治疗等手段,可以调节阴阳的平衡状态。
治疗原则:中医骨伤科学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祛病扶正、活血化瘀、通经络、促进新陈代谢和调理全身状况等。
1. 祛病扶正:中医骨伤科学强调治疗的根本原则是“祛病扶正”,即既要消除病理因素,又要调节机体内环境,提高患者抵抗力。
2. 活血化瘀:中医骨伤科学注重活血化瘀,通过活血化瘀,可以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加速损伤组织的修复。
3. 通经络:经络的通畅对于骨伤康复至关重要。
中医骨伤科学借助推拿、针灸等手段,通过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促进受伤部位的康复。
4. 促进新陈代谢:中医骨伤科学注重促进新陈代谢,通过饮食调理、中药治疗等方式,促进受伤部位的新陈代谢,加快康复进程。
5. 调理全身状况:在治疗骨伤的过程中,中医骨伤科学也注重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
良好的心理状态、营养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锻炼,对骨伤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文化和思想理念-骨伤科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2 中医骨伤科的文化
中医药学是特指在中国黄河、长江流域发源起来的具有鲜明中原 汉族文化的医学体系。建立在虚数属性、象数逻辑之上的。中医骨伤 科医学理论与传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密不可分 , 是在我国古代哲学 思想指导下形成和完善的 , 具有朴素的丰富的哲学文化 , 是从表象 到理论的概括与升华 , 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 , 对生命、生理、病机 有着独特的诠释。对患者疾病的中医综合治疗中随时都体现着中医朴 素的哲学理念 , 阴阳平衡、辩证、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和统一 , 整体 和局部的关系。所以 , 中医骨伤科的辨证论治就是在古代哲学思想 和中医学关于正常生命现象的理论知识对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转 归进行归纳和总结 , 从而指导骨伤科患者的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内科治疗、调养。达到筋强骨坚 , 天人合一 ,也就是健康人与自然相 适应的最终目的。
与功能锻炼达到一种平衡 , 体现了动静结合 ; 在目前恶劣的医疗环 境下 , 医患合作更显得尤为紧迫。尤其要强调的是医学是对人体生 命、生理、病理的综合认知 , 是一种哲学观 , 是方法论 , 对患者进 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只是在目前医疗技术 , 工业科学技术的发 展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方式 , 它并非是西医所特有。
1 中医骨伤科的历史
中医骨伤科有其历史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必然性和科学性。 中医骨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骨科学的历史 , 是历代 医家长期与疾病作 的经验结晶 , 是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
发展的历史。在原始氏族人们在生活中逐渐认识自然界药物 , 外用 敷治创伤疾病。出现砭镰、骨刀用于切割。在夏、商时代 , 青铜器、 酒开始用于治疗。
甲骨文记录人体各部名称和多种骨伤疾病。春秋战国 - 汉代形 成骨伤科理论。《内经》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 等基本理论;通过体表测量人体骨骼的长短、大小、广狭 ,按头颅、 躯干、四肢各部位折量出一定的标准尺寸。并阐发了:肝主筋、肾主 骨、脾主四肢肌肉,气伤痛 , 形伤肿等理论。《伤寒杂病论》创立了理、 法、方、药结合的辨证论治方法。
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
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伤是指人体骨骼受到损伤和损伤后的病理性改变。
骨伤辩证论治原则是中医针对骨伤病症所制定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辨证定治、辨病定治、辨损定治、辨机定治四个方面。
辨证定治是指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脉、问诊等综合情况,确定病情的性质和机理,进而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对于骨折伴有寒凝,患者表现出寒邪凝滞,治疗时可采用温阳化寒的中药治疗。
而对于骨折伴有热毒侵袭的情况,治疗时则应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
辨证定治是中医治疗骨伤的基本原则,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辨病定治是指根据骨折的具体类型和位置,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损伤范围,从而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不同类型和位置的骨折,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对于开放性骨折,需要及时处理伤口,防止感染,采用手术复位固定的方法治疗。
而对于闭合性骨折,可采用传统的中药疗法结合物理治疗的方法来进行治疗。
辨病定治是中医治疗骨伤的重要原则,有助于选择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促进患者康复。
辨机定治是指根据患者的体质和身体状况,确定治疗的方式和方法。
对于年龄较大或体质虚弱的患者,可能需要调理气血,增强体质,促进骨折的愈合。
而对于年轻健康的患者,则可以采用较为激烈的物理治疗或手术治疗来促进康复。
辨机定治是中医治疗骨伤的重要原则之一,有助于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包括辨证定治、辨病定治、辨损定治、辨机定治四个方面,是中医治疗骨伤的基本原则。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原则,中医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提高治疗的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
希望患者在面对骨伤时,能够及时就医,接受中医的辩证论治,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文章字数: 709】第二篇示例:骨伤是指因外力作用导致骨骼和周围组织受到损伤的一种疾病,常见的骨伤包括骨折、脱臼、挫伤等。
在中医治疗中,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非常重要,正确的辩证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PPT课件
–2、病理:
• (1)伤后瘀血凝滞,从其所属,必归于肝,引起肝
脏功能紊乱:肝气郁结→气滞;肝郁化火→ 血热;
肝胆湿热→关节炎。 • (2)筋伤日久,耗伤肝血,导致肝血不足,肝阴亏 损: 筋腱失去滋养→肢体拘挛、麻木、活动不利;筋 伤愈合缓慢,陈伤反复发作。
(二)损伤与肾的关系
–1、生理:
•
肾主骨、腰为肾之府。肾藏精,精生髓,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3、气虚:伤后全身和局部气的功能不足或衰退。
常见于:某些慢性损伤、严重损伤后期、体质虚弱和 老年患者等均可见到。 临床表现:神疲乏力,语声低弱,动则气短,肢体萎 软,脉虚无力。
(五)经络学说
生理功能:
A、沟通上下内外,联络脏腑 B、运行气血,濡养全身 C、护卫机体,防御病邪(皮部) 诊断: A、经络体表 B、腧穴体表 病症(何经)部位、体征 治疗: A、针灸循经取穴 如:委中穴治腰痛 B、皮部治病 、梅花针 C、阿是穴、局注
谢谢
.
二、皮肉筋骨学说
–(一)生理: • “肉为墙”,皮肉是人体的外壁,可以保护人体、 免受外邪的侵犯。 • “骨为干”,骨胳具有支撑人体、承受重量、传递 力量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 “筋为刚”,“束骨而利关节”,筋的作用是连接
骨胳、活动关节。
–(二)病理:
• 1、伤皮肉: –皮肉破损,出血感染。 • 2、伤筋: –(1)筋未断(筋急、筋挛、筋萎、)。
髓生骨,骨胳的生长、发育和负重功能有赖于
肾脏精气的供养和推动。肾的精气旺盛,骨的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骨伤科)
三国两晋南北朝临床各科医疗经验的积累(骨伤科)三、骨伤科对危重创伤的认识:葛洪《肘后方备急》最早记载对危重创伤的早期诊断和处理知识,描写了颅脑损伤和外伤大出血致死的症侯:“凡金疮,伤天囟、眉角脑户、臂里跳脉(肱动脉)、髀内阴股(股动脉)。
两乳上下,心、鸠尾(剑突下)、小肠及五脏六腑皆是死处,不可疗也。
”这些部位的创伤是十分危重的。
这一见解,后人多予肯定。
《肘后备急方》还描述了类似现代所称的因外伤所致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对类似创伤休克的证候也有认识。
葛洪认为对创伤“昏绝”、“欲死”的危象应使伤员安静,并采取外用止血,内服生津液、活血化瘀药抢救。
这是我国对创伤休克的早期知识。
关于开放性创伤的诊疗技术:《肘后备急方》对开放创伤(金疮)的认识,较前期有较大的进步,指出金疮伤口因污染水或异物导致“肿痛烦热”;主张用盐水或煮葱白、板兰水洗涤创口;对某些因感染“毒气”而继发的感染(肿痛化脓)主张药水洗后外敷黄连、黄柏为主的药膏。
葛洪处理伤口的技术,为后世所推崇。
《肘后备急方》把创伤分为危重创伤、骨折、关节脱位和开放性创伤四大类型。
除前述的致死部位外,《肘后备急方》还有“脱折、折骨、诸疮肿”的论述,指出骨折有粉碎性骨折,称之为“骨破碎”。
对骨折的治疗,《肘后备急方》首先报告“以竹片夹裹之”行竹夹板外固定,对下颌关节脱位,创用牵推复位法至今还在沿用。
《北史》还记载“子彦少常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
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李延寿《北史·长孙道生传》中华书局校点本1984),说明当时已能进行开放性骨折扩创复位术。
《小品方》描述的附骨疽与现比医学的急性骨髓炎很是相似,将慢性骨髓炎和骨结核作鉴别诊断,并将其分急、慢性两种,称为“附骨急疽”和“附骨缓疽”;还将慢性骨髓炎和骨结核予以鉴别。
姚僧垣的《集验方》对肿瘤做了分类,有“肉瘤”、“石瘤”和“血瘤”等不同。
在治疗上,这时期强调切开排脓以及排脓常用引流条的必要性;主张内外用药,有消肿、溃脓,收口、生肌、除瘢等疗法,初步积累了经验。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医骨伤科是基于中医理论,对骨伤科病症进行预防、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
中医文献记录了许多关于骨伤科病症的方法和经验,如《伤寒杂病论》、《千金要方》、《医心方》等。
在中医骨伤科中,诊断要点是辨证施治,必须凭借中医理论和病人的整体情况来做出准确的诊断,因此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更加个性化。
下面将介绍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
概述中医骨伤科学认为,骨伤科病症的本质是气血不畅、阻滞、局部损伤,气血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因此,中医骨伤科主要从调节气血的角度来治疗和预防骨伤科病症。
理论基础1.骨伤科的五脏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其中,心主神明,肝主筋络,脾主肌肉,肺主皮肤,肾主骨髓。
骨属于肾脏,主要靠肝、脾、肾三脏的营养来维持生长和代谢。
2.骨伤科的经络中医认为,身体的经络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气血运行通路。
经络的主要功能是调节和平衡全身的气血运行,而气血的均衡则对身体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骨伤科病症中,经络的调节被视为非常重要的治疗方法。
3.骨伤科的气血中医的气血概念包括了体内的所有活力和物质,是身体机能活动的主导。
气血必须得到良好的流动才能维持身体的健康。
气血运行畅通不仅可以预防骨伤科疾病,还可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诊断中医骨伤科疾病的诊断可以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依据中医理论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
这些病症包括外伤、骨折、软组织损伤等。
诊断的过程中应该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个人生活习惯、嗜好和心理状态等。
治疗中医骨伤科治疗分为三方面:辨证施治、调整气血、辅助祛痛和舒筋。
1.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中医骨伤科的核心治疗方法,意味着医生必须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辨”出病情的具体表现,而后才能“施”出恰当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可以包括针灸、推拿、按摩、艾灸等。
2.调整气血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之一是调整气血。
医生通过施行汤剂或者草药来恢复患者体内气血的平衡,保证气血正常运行,以达到预防和治疗骨伤科病症的作用。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
完整版)中医骨伤科学中医骨伤科学是一门治疗骨关节及其周围筋肉损伤与疾病的学科。
在发展史上,晋代的XXX提出了下颌关节脱臼的手法整复方法,隋代的巢元方提出了清创四要点,XXX的《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骨伤科专著。
元代的XXX首创过伸牵引加手法复位治疗脊柱屈曲型骨折,XXX施用了“悬吊复位法”,清代的XXX将正骨手法归纳为八法:摸、接、端、提、推、拿、按、摩。
损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创伤性因素引起的皮肉、筋骨、脏腑等组织结构的破坏,及其带来的局部和全身反应。
损伤可分为外伤和内伤,外伤包括皮、肉、筋、骨、脉损伤,内伤包括气血、脏腑、经络。
损伤的性质可分为急性损伤和慢性劳损,损伤的时间可分为新伤和旧伤。
损伤的部位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损伤的程度可分为轻伤和重伤。
损伤的病因包括外力伤害、外感六淫、邪毒感染和内因,而损伤的病机则是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
在诊断方面,损伤的症状体征包括一般症状体征和特殊症状体征,如疼痛、肿胀青紫、功能障碍、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关节盂空虚和弹性固定。
而骨病的症状体征则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肌肉萎缩、筋肉挛缩、肿块、疮口和窦道。
在骨与关节检查方面,肌张力是一个重要指标,肌肉无收缩时为级。
1.肌肉瘫痪的分类:Ⅰ级:肌肉几乎完全瘫痪,不能移动关节。
Ⅱ级:肌肉收缩可以带动关节水平方向运动,但无法对抗地心引力。
Ⅲ级:能够抵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无法抵抗阻力。
Ⅳ级:能够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接近正常。
Ⅴ级:能够抵抗强大的阻力,正常运动肢体。
2.临床检查方法:触摸法、挤压法、叩击法、旋转法、屈伸法、摇晃法,用于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
3.关节活动范围测量:中立位°法、邻肢夹角法。
4.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分为内治法分期,初期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中期以接骨续筋为主,后期以补气益血、强壮筋骨为主。
常用方剂包括上部犀角地黄汤、中部桃仁承气汤、下部抵当汤等。
中医骨伤科基础理论-骨科基础知识
(二)气血的病理变化
伤气
–1、气滞:由损伤而导致气的运行障碍,气机壅滞不通。 气滞在伤科中多见于胸胁腰背部屏伤或挫伤 临床表现:伤处胀闷疼痛,疼痛范围较广,走窜不定,
局部无明显肿胀,无明确压痛点。
2、气闭:突然发生的外伤造成气血紊乱,气为血壅,闭 塞不通。
常见于严重损伤的患者。 –临床表现:伤后出现一时性的昏厥、窒息,或不省人事, 或昏睡困顿。
苍白、四肢厥冷、二便失禁、脉微弱等。
– 5、气逆:损伤肝胃,气机上逆。临床表现:恶心呕 吐,嗳气频繁。
伤血
1、血瘀:伤科中多由于局部损伤出血所致。 临床表现:局部肿胀或有青紫、疼痛。痛如针刺,痛
点固定不移,是血瘀最突出的症状。 或可出现反复出血不止。还可出现面色晦暗、唇舌青
紫、脉细或涩等证候。 气滞血瘀常同时出现,而肿痛并见,唯有所偏胜,或
扰血份。 – 临床表现:局部红、肿、热、痛,全身发热或高热
昏迷,心烦口苦,口燥咽干,舌红苔黄,脉数。
– “气为血之帅”,血的运行有赖于气的 推动; “血为气之母”,气的充盈需要血 的滋养。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临床上 常为气血损伤同时存在。表现为:
(3)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对立统一不是静止 的,而是在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动态中维持相 对平衡。如四季气候变化,冬季—夏季,阴消阳 长,夏季—冬季,阳消阴长。
(4)阴阳的互转化 在一定条件下,阴阳可以互 转化,物极必反,急性病转化为慢性病,热症转 为寒症等。
2、阴阳学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1)阴阳偏盛: 阳盛 骨折脱位、严重挫伤、血瘀生热
中医骨伤科学的基本理论
.
绪论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门分支学科,作 为一门学科,必须具有自已理论,以及在理论指 导下的实践。中医骨伤科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是 历代医家在长期对骨伤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积 累了丰富的经验,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 认识,不断地探索、总结,逐步形成了独特的、 适合中医骨伤科学科特点的一系列理论,这些理 论在骨伤科的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医骨伤科基本理论 ppt课件
皮肉病机
(一)腠理不固 腠理不固指各种原因引起机体营卫不和,腠理不固的病
理变化。腠理司毛孔之开阖,为卫气所充养。 骨伤科临床常见的落枕,肩关节周围炎、腰肌劳损、寒湿 腰痛等的发病即与此密切相关。
(二)治疗方面 1.循经取穴治病 2.按经络循行部位论治 3.取阿是穴治病 4.取皮部治病 5.取络治病
感谢您的关注
(三)气逆 气逆是指气机升多降少而上逆的病理状态。 临床上气逆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调、外邪入侵或痰浊壅滞
而致。气逆的病变与肺、胃、肝的关系尤为密切。
(四)气闭
气闭是指气的出入障碍,气郁太过,上壅于心胸,使清 窍闭塞,突然昏厥。气闭的病变与心、胸等的关系最为密 切。伤科多见于严重的损伤。其临床表现多见突然昏厥, 不省人事,同时因阳气不能外达,还可见四肢逆冷,甚或 拘挛。
土。
(三)肝胆病机 损伤与肝的关系极为密切。骨伤科临床可见患者因伤后情志
不舒,或风挟六淫之邪,或瘀血为患而致肝胆病变的发生。 (四)肺与大肠病机 骨伤科疾病常可发生肺与大肠的病理改变。 (五)心与小肠病机
第五节 皮肉筋骨学说
皮肉筋骨学说是研究机体皮肉筋骨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 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在骨伤科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 位。临床暴力所致的损伤中,以皮肉筋骨损伤为首要的损 伤。
脏腑病机
在对骨伤科疾病进行分析时,既要从整体出发,分析机体 脏腑、气、血、津液、经络等的病变,也要对局部皮、肉、 筋、骨损伤进行分析,并且将局部和整体联系起来分析, 才能认识到骨疾病的本质和病理变化的因果关系。
(一)肾与膀胱病机 因肾主骨生髓,所以在骨伤科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常可损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
中医骨伤科期末重点总结一、基本概念1. 中医骨伤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骨伤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方法。
2. 中医骨伤学的基本理论是“病机从脾,骨伤从中”,认为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与骨骼生长和修复密切相关。
3. 中医骨伤科主要依靠四诊方法进行疾病诊断,包括望、闻、问、切。
4. 中医骨伤科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二、常见病症及诊断要点1. 骨折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畸形等,通常通过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保守治疗、外固定、内固定等。
2. 脱位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X线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尽早复位,采用牵引、外固定等方法固定关节,恢复正常的关节功能。
3. 关节炎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通常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保持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
4. 骨质疏松诊断要点:常见症状有骨折易发、身高下降等,通常通过骨密度检查来确定诊断。
治疗要点:应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同时注意增加钙、维生素D的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
三、常用治疗方法1. 中药治疗常用中药:独活、羌活、草乌、地龙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中药制剂:常用的中药制剂有汤剂、丸剂、散剂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制剂。
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足三里、合谷、曲池、肩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
针刺方法:常用的针刺方法有激情针法、平补平泻法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针刺方法。
3. 推拿按摩常用手法:捏揉、推拿、拍打等,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法进行按摩治疗。
推拿技巧:常用的推拿技巧有涂抹、推拉、按蹭等,可以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技巧进行按摩治疗。
四、预防与保健1. 骨伤病的预防加强运动锻炼: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骨骼的负荷能力。
骨伤方剂学 绪论
第一章骨伤病的诊治骨伤病的诊治,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因损伤与气血、律液、脏腑、经络、筋骨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伤的症情又各有不同,所以临床应根据骨伤、骨病和伤科杂症的各种不同症期,采用不同的治法,主要是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
第一节理论指导对损伤的治疗,必须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由皮肉筋骨、气血津液、脏腑经络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人的生命活动,。
依靠它们彼此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并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若机体遭受损伤,不仅使局部的皮肉筋骨受伤,亦常导致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
正如<<正体类要·序>>中所说:“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荣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岂可纯任手法,而不求之脉理,审其虚实,以施补泻哉?”明确地指出了外伤与内伤、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所以,在诊治过程中,应从整体观点出发,对气血筋骨、脏腑经络等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加以分析,才能把握损伤的本质。
现将与骨伤科疾病有关的理论分述如下。
一、损伤与气血的关系气血运行于全身,周流不息,外而充实皮肉筋骨,内而灌溉五脏六腑,是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故气血运行失常,必然影响到机体的生理活动,导致疾病的发生。
《素问·调经论》云:“气血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
”人体遭受损伤后,气血也随之紊乱,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变。
正如《杂病源流犀烛·跌扑闪挫源流》云:“跌扑闪挫,卒然身受,由外及内,气血俱伤病也。
”所以,气血与损伤的关系极为密切,是损伤病机的核心内容。
现将伤气与伤血的要点分述于下:(一)伤气伤气的病理变化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
一是气机失调,如气滞、气郁、气逆、气闭;二是气化失常,如气虚、气脱等。
一般而言,气滞多见于身躯脏腑的内伤,轻则出现局部肿痛,重则波及脏腑,出现相应的病证;气闭多由卒然的严重损伤,导致气血逆乱,机窍不通,而致昏迷不省人事,烦躁不安;气逆多损伤脾胃,引起胁痛吐逆,或横逆犯肺,引起喘咳不宁;气郁属内伤,为情志抑郁所致;气虚多见于严重损伤后,或伤久病人,或慢性病,或年老体弱者,常见气短乏力,面白脉弱等症,这与损伤的治愈或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气脱是指严重损伤大出血后,气随血脱,出现神识渐昏,目闭口开,肢冷汗出等症而需及时抢救者。
第二章 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病因学说)
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致损伤的比较
直接暴力 损伤部位 为外力作用部位 损伤类型 多为开放伤,软 组织损伤严重。若为开放 伤,污染重,感染率高。 骨折类型 多为横断、粉碎 骨折;若为并列部位的骨 折,折线在同一平面。 种类 冲撞伤 挤压伤 击杀 伤 间接暴力 损伤部位 远离外力作用部 位 损伤类型 多为闭合伤,软 组织损伤轻。若为开放伤, 污染轻,感染率低。 骨折类型 多为斜形、螺旋 形、压缩形骨折。若为并 列部位的骨折,折线不在 同一平面。 种类 传达暴力 扭转暴力 杠杆力n
内因
概念 是指人体内部影响损伤发病的各种因 素。 种类 生理因素——年龄 体质 解剖结构; 病理因素;职业工种;精神状态;淤血
肌肉强烈收缩力致损伤的特点
前提 当机体应急防御反应或肌肉剧烈收缩 损伤类型 肌肉肌腱拉伤或断裂,断面不整 齐。骨折多为骨突撕脱骨折或横断或螺旋 骨折。
持续劳损力致损伤的特点
是一种慢性损伤。 病变可由表及里,病情逐渐加重,先伤及 筋肉后损及关节与骨甚至脏腑。 疲劳性骨折的特点 骨小梁的断裂与新生骨 痂同时存在;骨折移位少或无移位;骨折 愈合慢。
第二章 中医骨伤科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病因学说来自病因学说 指研究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 及其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历代医 家认为损伤的病因包括外因和内因。 意义 有助于对损伤性质和程度的估计,对 损伤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外因
外力损伤 直接暴力 间接暴力 肌肉收缩力 持续劳损力 外感六淫 风寒署湿燥火 邪毒感染 虫兽所伤
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
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骨伤是指骨骼或周围软组织受到外力冲击或拉伤而导致的损伤,包括骨折、脱位、挫伤等。
在中医理论中,骨伤属于外伤的范畴,其辨证治疗原则与其他外伤类疾病类似,但由于骨伤涉及骨骼结构,治疗更加复杂和具有一定特殊性。
下面将介绍关于骨伤的辩证论治原则:一、辨证分类1. 外伤性骨折:由外力作用于骨骼组织而导致骨折,多见于肢体和颅骨。
2. 趺跗骨伤:主要包括足趾、踝关节等部位的受伤,常见于运动受伤和事故。
3. 韧带挫伤:指韧带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受到拉伤或挤压而导致的伤害。
4. 骨膜损伤:指骨骼表面的薄膜组织损伤,常见于较轻的骨伤情况。
二、辨证施治1. 骨折类:根据骨折的部位、骨折程度和伴随损伤情况,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扶正复位、固定石膏、钢板植入、手术治疗等。
2. 趺跗骨伤:对于足部和跟腱伤害,可采用局部按摩、热敷、理疗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帮助恢复受伤组织。
3. 韧带挫伤:针对韧带挫伤,可采用中药外敷、针灸推拿、理疗等方法,促进韧带愈合和局部循环。
4. 骨膜损伤:对于轻微的骨膜损伤,可采用保守疗法,包括局部休息、冷敷、中药热敷等方式。
三、辩证论治1. 按照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来处理骨伤,首先要辨别病情的性质,确定哪一类骨伤,并明确损伤的部位和程度。
2. 按照“辩证施治”原则,对于不同类型的骨伤,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外伤性骨折,要及时复位、固定;对于趺跗骨伤,要加强局部按摩和理疗。
3.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综合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热敷等辅助治疗手段。
4. 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辨证施治,尊重患者的自愈能力,避免过度治疗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第二篇示例:在中医理论中,骨伤是一种常见的病症,通常由外伤或内伤引起。
在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治疗方式中,辩证论治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下面将从中医辩证论治的角度出发,探讨骨伤的治疗原则。
中医骨伤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中医骨伤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概述骨伤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专业,主要研究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与骨骼有关的损伤与疾病。
中医骨伤学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的稳定性,以便让患部得以愈合。
中医骨伤学不仅关注治疗骨伤疾病,还关注如何在治疗过程中避免并发症,加速康复,并促进康复后骨骼功能的恢复。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骨伤学常常与中药骨伤治疗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二、基本原理中医骨伤学认为,骨伤损伤常常导致局部气血阻滞,从而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因此,骨伤治疗的关键是疏通气血,促进组织的再生与恢复。
在治疗骨伤疾病时,中医骨伤学还注重在治疗过程中保持局部的稳定性,以便让患部得以愈合。
三、常见疾病1. 骨折骨折是骨伤学中常见的疾病,主要由外力作用引起。
根据骨折程度和骨折部位的不同,骨折分为完全性骨折和不全性骨折。
在中医治疗骨折时,常常采用传统的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2. 脱位脱位是指关节内的骨头相对位置的变化,通常由外力作用或关节周围组织松弛造成。
在中医治疗脱位时,常常需要进行复位,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3. 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韧带、骨膜等软组织的拉伤、挫伤等。
中医治疗软组织损伤通常采用活血祛瘀的方法,并结合中药进行调理。
四、诊断方法1. 望诊通过观察患者的肿胀、变形、凹陷等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2. 闻诊通过听伤后有无骨骼摩擦的声音,以及患者的呻吟声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3. 问诊通过询问患者骨伤的详细情况,包括骨伤的原因、症状、和治疗史来判断骨伤的情况。
4. 切诊通过切诊患者的患部来判断骨伤的情况,包括患部的温度、硬度、压痛等。
五、治疗方法1. 传统复位及固定对于骨折和脱位的患者,通常需要通过传统的复位及固定治疗方法来恢复正常的骨骼结构。
2. 中药治疗中医骨伤学通常结合中药治疗骨伤疾病,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红花、桂枝等,这些药物有助于疏通气血,促进骨骼的再生与恢复。
3. 按摩疗法中医骨伤学还常常采用按摩疗法来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骨骼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氏骨伤病四大理论
线杆理论;把人体脊柱比作一根电线杆,两侧竖脊肌比作是两根拉线,如果一侧拉线变短,另一侧拉线就会被拉长,线杆同时也会往变短的一侧倾斜,人体脊柱同样如此,如果有一侧竖脊肌受损或痉挛变短,就会使对侧竖脊肌拉伸受损,甚至脊柱也发生倾斜侧弯。
如果双侧竖脊肌因劳损而痉挛变短就使椎间盘压力变大而造成膨出或脱出。
经多年临床研究治疗竖脊肌劳损痉挛的重点在臀上皮反应区,原因在于竖脊肌和腰大肌的止点就在该区域,竖脊肌和腰大肌受损会引起臀上皮处肌肉损伤,臀上皮神经受损后会引起竖脊肌和腰大肌痉挛更重而且会卡压臀上皮神经引起下肢的疼痛及麻木,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的关键点就在臀上皮反应区,臀上皮神经的受损恢复腰大肌和竖脊肌的痉挛就恢复了,椎体之间的压力也相继减小,椎间盘就会逐渐回纳,压迫神经根的症状就会改善。
另一方面臀上皮出肌肉损伤改善压迫臀上皮的神经受压解除,下肢的症状随即消失。
弓弦理论;把人体的四大生理弯曲骨性组织看成弓的部分,而软组织看成弦的部分。
其中应力集中点分别在弓弦的交接部和弦的中央部位,当弓弦弧度增大时表示弓已张开,则弦处于紧张状态,应力集中点在弦上。
如项韧带钙化,多见于颈椎曲度增大的患者。
当弓弦弧度变小时表示弓没有拉开,其受力点在弓弦交接处,以颈椎病为例则见于生理曲度变直或生理曲度反张。
治疗颈椎病就应该是其曲度正常,软组织部位的劳损解除,我们选的穴位正好在颈椎肌肉韧带附着的起点和止点(凤池穴外上一指处和肩井穴,第一颈椎和第七颈椎的横突部位)。
通过手法和药物的双重作用,缓解受损肌肉韧带的痉挛或过度拉伸,是颈椎曲度和椎体关节之间达到正常,从而达到治愈颈椎病的目的。
无菌性炎症,软组织粘连理论;劳损反复损伤及风寒湿等因素造成局部无菌性炎症,长时间未愈而产生软组织粘连引起局部或全身疼痛、麻木、酸僵等症状。
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中医骨伤病,根据病因我们采用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疗法采用穴位加手法加药物外贴来治疗。
方法是,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带走炎症,解除粘连。
组织卡压理论;在组织神经血管丰富的部位如颈椎、腰椎、软组织损小关节错位或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等疾病容易引起压迫挤压经过该部位的血管及神经而引起其他组织脏器的疾病,但针对这种疾病治疗使没有效果,其实真正的病根就在压迫部位,只有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解除这些症状才能消失,如颈椎食道型咽炎,就是因颈椎压迫喉返神经而造成,往往因找不到病因,而不能治愈。
如颈椎病型心脏病,因颈椎压迫迷走神经而造成胸闷、心悸、胸疼等心脏病症状,做心电图查不到原因,按冠心病治疗也没有效果,如果有经验按颈椎病治疗和快就能痊愈。
更多请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