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保护区生存与发展:封闭还是开放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而设立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服务维护的重要基地。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不少问题,如资源保护不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结合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从立法保护、管理体制、科学监测、公众参与和社区发展等方面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以期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1.资源保护不力自然保护区内存在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但由于部分地区的资源保护不力,导致野生动植物面临破坏和灭绝的危险。
一些非法采伐、滥捕滥猎等行为严重影响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
2.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是保护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过度开发、污染等现象严重威胁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3.管理体制需要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国家、省、市、县一级的自然保护管理机构组成,但由于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不畅,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效率低下等。
二、可持续发展建议1.加强立法保护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应加强相关立法工作。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自然保护区管理和资源利用行为,增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2.完善管理体制应完善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加强各级管理机构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级管理机构的职责,加强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效率和水平。
3.加强科学监测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科学监测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资源的动态变化情况,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一种特殊管理区域。
在全球范围内,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措施加以改善,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问题之一是资源利用过度。
一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为了追求可观的经济收益,大量开发自然资源,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管理者应该制定严格的资源利用政策,限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量,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中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有些地区的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导致管理工作不到位。
更严重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不力,容易造成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加大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的打击力度。
自然保护区管理中还存在与当地居民的利益冲突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是建立在人口稠密的地区,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然保护区管理者应该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应采取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监测和保护工作,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者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推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制建设,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违法建设和非法开发行为进行严厉打击,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合法权益。
加强与当地居民的沟通和协商,尊重他们的合法权益,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管理策略,实现自然保护区和当地居民的共赢。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加以改善。
浅议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浅议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以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逐渐被开发。
生态旅游并不是绝对的“无烟工业”,随着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展时间的增长,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
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之间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
专家学者们都积极的提出各种各样的对策,使旅游开发对自然保护区造成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的程度。
显然处理不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那么会带来事倍功半的效果,更有甚者会导致生态污染。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背景自从1956年我国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到目前为止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达300多个。
自然保护区不仅拥有大量珍惜动植物物种还保存着他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旅游业迅速崛起的今天,自然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珍贵的旅游资源深深的吸引着旅游者。
同时,由于生态旅游所拥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好与自然保护区建立目标想吻合,越来越多的保护区踏上了与发展生态旅游相结合的道路。
据中国的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对我国100个以上自然保护区的调查:有82个自然保护区正式开展了旅游活动。
二、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现状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边陲、长江三峡北岸,与三峡大坝仅在咫尺, 是驰名中外的原始森林, 也是我国山地旅游的最佳去处。
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是华中地区保存较完好的原始森林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的著名绿色宝库。
为了保护神农架巨大的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不受破坏, 1986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为“国家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 1990 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正式将神农架列为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的组成部分; 1995 年, 世界自然基金会又将神农架定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点”。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2003 年被评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再加上几十年来难解的“野人之谜”,使得神农架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知名度都很高。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自然保护区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地球上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维护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保护区在保护大自然的同时也对林业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了新的要求。
1.严格管制采伐。
为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自然保护区内一般不得采伐森林资源。
如果必须采伐,必须取得相关的许可证,并由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和监督。
2.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
自然保护区内的森林资源容易受到森林病虫害的侵袭,造成森林资源的损失。
因此,自然保护区要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并采取可持续的防治措施,以确保森林资源的健康。
4.加强野生动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其中很多动物属于珍稀濒危物种。
因此,自然保护区要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开展生物保护、人工繁育和保护区监测等工作,以确保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平衡保护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的两方面需求,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在利用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
保护自然环境和生态平衡是自然保护区的基本职责,因此在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确保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并为后代留下资源。
2.合理利用森林资源。
在自然保护区内,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利用方式和措施,以提高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
3.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自然保护区内的林业资源是与自然生态系统紧密相关的,因此在开发利用林业资源的同时,必须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实现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统筹和平衡。
4.加强管理和监管。
自然保护区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和监管制度,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和监管,规范资源开发和利用行为,防止不良行为和资源浪费,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浅谈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已初具规模。
到2002年底,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类型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功能较健全的自然保护区网络。
该文总结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以及建设方案。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发展现状建设方案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又称“自然禁伐禁猎区”,自然保护地等。
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自然保护区往往是一些珍贵、稀有的动、植物种的集中分布区,候鸟繁殖、越冬或迁徙的停歇地,以及某些饲养动物和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集中产地,具有典型性或特殊性的生态系统;也常是风光绮丽的天然风景区,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地质剖面、化石产地或冰川遗迹、岩溶、瀑布、温泉、火山口以及陨石的所在地等。
其意义在于:保留自然本底,它是今后在利用、改造自然中应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以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贮备物种,它是拯救濒危生物物种的庇护所;科研、教育基地,它是研究各类生态系统的自然过程、各种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基地,也是教育实验的场所;保留自然界的美学价值,它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自然保护区对促进国家的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科技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1创建阶段在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与会代表提出我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继续保护,并建议建立自然保护区。
1956年10月,在全国第七次林业会议上,根据人大提案提出了“狩猎管理办法(草案)”和“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并通过批准了在广东省肇庆市建立以保护南亚热带季雨林为主的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由此开创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新纪元。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野生物种和物种多样性而设立的,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日益增长的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自然保护区的保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保护自然保护区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一、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等级划分的区域,它是一个具有自然特征和其它特殊属性的地带,在这里有极具特色的生态景观、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文化信息。
但是,由于自然保护区一般都在边远地区,交通运输不便,游客数量少、经济困难等问题,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面临的困难。
二、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措施在自然保护区管理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有效的管理措施来实现保护目标。
以下是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相关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加强对公众的保护意识宣传和教育,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自然保护区,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从而更好地参与和支持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
2. 做好审批和监管,监督自然资源的保护做好审批和监管工作,对于规范自然保护区内的活动至关重要。
在审批和监管过程中,需要对野生动物和植物的保护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防止不法猎杀、走私和破坏。
3. 制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多种措施,如编制规章制度、加强培训、监督执行等,确保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还要秉持生态优先的理念,维护和保护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4. 加强科学研究,为自然保护区提供科学依据自然保护区管理和保护的核心是对保护区内动植物的科学研究。
应该加强科学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和保护方案,以便更好地保护自然资源。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自然保护区仍面临诸多的问题,在管理和保护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缺陷。
首先,由于自然保护区所处的环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导致许多保护区无法落实有效的管理和保护措施。
其次,由于自然保护区保护的主体是野生动植物,这就使得保护区管理和保护面临着许多法律和法规的限制,使得惩罚机制与保护工作不协调。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的自然资源保护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责任。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自然资源日益短缺,自然环境日益恶化,这也带来了保护自然环境的压力和紧迫性。
作为国家自然资源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出发,探讨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1.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成效近年来,我国对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趋于规范化和科学化。
截至目前,我国共建有近3000个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300万公顷。
这些自然保护区涉及的生态系统类型和植物动物种类丰富多样,是我国宝贵的自然遗产。
通过建设和管理自然保护区,有效保护和恢复了生态系统,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保障了生态安全,同时也为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虽然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保护区面积的不足。
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总面积虽然超过了1300万公顷,但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缺口。
其次,保护区范围的划分存在盲区。
在现实中,很多自然保护区范围的划分还没有完全根据科学规律和实际情况制定,因此一些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未能被完全保护起来。
再次,保护区管理的机制不完善。
一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经验、上级领导的部门管理模式不满足自然保护区的实际需求等。
最后,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不少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都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因此管理人员的知识和技能经验有限,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如下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建议:1.加大保护区面积。
增加自然保护区面积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
因此,在现实中,应进一步加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范围,完善保护机制,确保保护区面积的不断增加。
法律知识:自然保护区制度中的资源开发限制与法律保障
法律知识:自然保护区制度中的资源开发限制与法律保障自然保护区制度是我国重要的环保制度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个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保护我国自然生态系统,同时也要对其中的生物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保护和利用。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十分敏感,资源开发也很容易造成环境破坏,因此需要对资源开发进行限制和法律保障。
一、自然保护区制度中的资源开发限制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障生态系统得到保护而设立的,并且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同时,需要对其中的物种、生态和文化资源进行保护。
因此,自然保护区中的资源开发必须以保护生态系统为前提,不能影响保护对象的生存和生长。
其中,资源开发限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限制采伐保护森林是自然保护区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保护森林需要限制采伐,有效减少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因此,自然保护区中一般不能进行森林采伐活动,特别是保障林地,更不能进行砍伐。
2.限制堆放废料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因此,不允许在保护区中进行任何形式的非法倾倒、堆放工业废料等行为,这些行为都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
同时,自然保护区中的生态环境非常敏感,任何不当的堆放废料都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
3.限制侵占和破坏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而人类的利益和自然资源之间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冲突的。
因此,在自然保护区中,任何形式的非法开发、侵占和破坏都是严格禁止的。
在这些行为被发现后,将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二、自然保护区制度中的法律保障自然保护区制度中的资源开发受到限制,同时,也需要进行一定的法律保障,以便真正保护保护对象并促进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发展。
常见的法律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法律规定的保护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制度已经非常成熟,相关的法律法规已经非常完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文件都有相关规定,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开发做了明确的规定,明确了限制和保护范围等内容。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资源利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不明确、管理手段不够灵活等。
为了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自然保护区体制。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制度和机构,并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明确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定位,制定保护目标和规划。
根据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景观特色等条件,明确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方向和保护目标,制定相应的规划和措施,确保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与发展并重的原则,统筹资源利用和保护。
在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制定合理的资源利用方案,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同时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管理,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
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掌握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状况和资源利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确保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形成全社会保护自然资源、环境的良好氛围。
自然保护区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是很重要的,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和作用,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保护,才能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好我们的自然环境。
浅谈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
浅谈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了解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和功能。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的动植物而设立的特殊区域,其主要功能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通常被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其中核心区是最为严格保护的区域,一般不对外开放,而缓冲区和实验区则可以进行一定的管理和利用。
而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为主要旅游资源,以体验大自然、认识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环保、健康、休闲、文化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发展,首先要从保护区的管理入手。
保护区应当制定一整套的保护与管理措施,包括严格的管理制度、生态监测和数据收集、有关法规的制定等;还要针对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科学合理地制定利用规划和开发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地管理保护区,不仅可以保护和传承自然资源,也可以为生态旅游提供更好的基础和保障。
要推动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生态旅游是对自然资源的体验和利用,而保护区恰恰是自然资源的保护区域,二者并不矛盾。
保护区可以通过开展生态旅游来获取一定收益,用于保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生态旅游也可以为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宣传推广做出贡献。
可以开发生态旅游项目,如登山、徒步、探险等活动,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保护区的自然风貌,从而提高其对自然环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要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的自然保护和环保意识。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开展生态教育和义务劳动,让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自然保护区,关注自然环境的保护,从而促进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旅游的发展。
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才能更好地推动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区域生态旅游的发展。
保护区与生态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其和谐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政府应当加大对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政策支持,并建立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监督体系;企业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参与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合作;社会应当加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公众对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支持;国际间可以通过科技合作、经验交流等方式,推动不同国家间的保护区和生态旅游的互利共赢。
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现状与管理
01年底数量(个) 01年底面积(公顷)
荒漠生态系统类型
内陆湿地及水域生态系统类型
海洋和海岸生态系统类型
769 33 20 137 40
2 245.08 350.56 3623.85 2160.66 100.75
野生生物类 野生动物类型 野生植物类型 自然遗迹类 地质遗迹类型 古生物遗迹类型 合计
325 111
2、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体系 (1)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 《自然保护区条例》第八条规定了国家对自然保护区实行综合管理 与分部门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国家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 责全国自然保护区的综合管理。国务院林业、农业、地质矿产、水 利、海洋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主管有关的自 然保护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门的设 置和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
三、有关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和法规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目前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 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环 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5项。为了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特制定了“森林法”、“草原法”、“煤炭法”、“矿产资源法”、 “渔业法”、“土地管理法”、“水法”、“水土保护法”和“野生 动物保护法”等多部环境保护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 《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 其他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1998)、《中华 人民共和国草原法》(1985、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 (1986,2000)、《水产资源保护条例》、《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 条例》(198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1988)、《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
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前瞻自然保护地是国际上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一直致力于自然保护地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回顾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历程、总结研究进展,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自20世纪50年代中国自然保护地建设以来,中国保护地网络逐渐形成,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
在建国初期,以天然保护区为主要形式,在保护大型珍稀物种和植物群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但由于管理不足、资源匮乏等原因,发展进程相对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加大投资力度,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地,如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和自然遗产等,致力于保护更为广泛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研究方面,从最初对单一物种的研究逐渐转变为对生态系统功能、物种多样性和生物地理分布的综合研究。
许多研究项目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收集,为保护地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同时,中国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促进了自然保护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未来,中国自然保护地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保护地网络,提高各级保护地的管理能力和效果。
同时,保护地的长期监测和科学研究需要持续进行,以便更好地了解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其次,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形成跨部门的保护机制,保护地的管理工作需要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和协同行动。
此外,应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参与,推动整个社会形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共识,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在面临多样化挑战的同时,中国自然保护地的未来展望依然充满希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政策法规的完善,中国自然保护地的管理和保护水平将不断提升。
同时,保护地建设将从简单的物种保护向整体生态系统的保护过渡,更加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维持。
中国将继续与国际社会分享自身保护经验,同时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地球上宝贵的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1)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维护自然生态环境而设立的固定区域。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可以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谈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一、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固定区域。
生态旅游是指人们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的旅游活动,具有低碳、低排放等环保特点。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护生态环境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并维护自然生态环境而设立的,开展生态旅游时,必须遵守国家和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法规,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2.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态旅游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产业可以为当地的农民、工人提供就业机会,从而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旅游业也可以促进当地农产品和手工艺品的发展,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
3.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可以通过旅游活动的方式,让人们深入了解自然环境和野生动植物的生态习性,从而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可持续性问题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有许多与可持续性相关的问题。
生态旅游的目的在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如果管理不当,生态旅游也可能对自然保护区造成损害。
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管理上,必须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保护问题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展,必须遵循“节约,优化,保护,再生”的原则,切实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限制游客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例如,规定游览线路、限制游客数量、开展教育宣传等等。
2.安全问题自然保护区是自然生态系统的封闭区域,生态旅游需要通过人员开展,因此游客的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特别是在山区、峡谷、水域等狭小区域举办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上,必须加强安全教育,规范旅游业的运营和管理,确保游客的安全。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中国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在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自然保护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等方面来论述中国的自然保护区。
一、自然保护区的定义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自然资源而设立的区域。
它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人类活动受到限制,以保护这一区域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分为国家级和地方级两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般是指规模较大、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
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1956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秦岭的华山自然保护区,从此奠定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网络建设的基础。
此后,中国陆续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更加重视,大力发展了自然保护事业。
三、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类型1.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最高级别的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山区、湿地、高山荒漠和珍稀植物、动物、微生物资源集中的地区,是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领域。
2. 自然遗产保护区:中国自然遗产保护区是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具有国际重要生态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的自然遗产地。
中国目前共有12个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长白山、黄山等著名景区。
3. 生物圈保护区:生物圈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中国自1980年代开始建立生物圈保护区,至今已有30余个,涵盖了陆地和海洋等不同生态系统。
4. 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湿地是世界上最稀缺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保护水资源、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区域。
然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并不理想,存在许多问题,如资源浪费、人为干扰、生态破坏等,给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提出可持续发展建议,从而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资源浪费。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不善,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
例如,有些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过度发展旅游业,使得环境受到破坏,一些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失衡。
人为干扰。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人类的干扰会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一些不法分子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或非法采矿,使得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平衡遭受到了破坏。
生态破坏。
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特别脆弱,需要采取严格的措施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项目管理者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轻视生态环境保护,导致了一些严重的生态破坏,给生态平衡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强化监管。
严格执行自然保护区的规定和标准,制定一系列具有实际效果的管理办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监管力度。
对违反规定的人和企业必须依法惩处,让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2.加强宣教工作。
要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认识水平,增强大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全社会都了解自然保护区的意义和价值,支持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3.拓展资金来源。
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
要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爱好者、国际组织等多方面获得资金支持,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4.推进旅游与生态相融合。
旅游对于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和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开发不当,就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未来应该推进旅游与生态相融合,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和管理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对策
1、中国自然保护区现状1.1“本底”现状中国的自然保护区建设开始于1956年,至今己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保护区的数量迅速增加,类型逐渐丰富。
截止到1994年底,共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760处,面积达到6044万ha,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系列九种类型(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温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在管理上分属林业系统、农业系统、海洋系统、地矿系统和环保系统。
根据自然保护区在全球、全国、省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分为三级:国家级、省级、县(市)级,这些构成了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本底”,到2000年,保护区总数将发展到1000处以上,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左右。
1.2开发利用现状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开发生物资源,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
在实行人工保护条件下,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生长速度、生物量都可能增加,甚至种群超量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部分野生动植物,种植本地物产的经济植物,饲养本地野生的经济动物等,对于稳定天然食物链,保持保护区的自然承载能力、维持合理的群数量都是有益的。
这类开发利用的关键是把握好一个“度”,“度”的确定与动植物区系的种类、地理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资源的消长等有关,这不是本文所要讨论的。
二是旅游开发。
旅游活动的本质是旅游者为了摄取信息量,旅游者总是希望用最少的时间和金钱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量。
因此,信息量越丰富的地域越能吸引旅游者,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景观的多样性以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的特点,理所当然成为旅游者的选择目标,另一方面就自然保护区而言,发展旅游业既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筹集金(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拨款,经费极其有限),又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生活保障,使“偷猎”,“偷伐”得到禁止,减轻保护区的压力。
以上两方面的原因决定了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的必然性。
中国自然保护区
中国自然保护区中国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样生物群落的国家,然而,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面临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中国建设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本文将讨论中国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建设成就和未来挑战。
一、自然保护区的重要性自然保护区是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重要手段,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性。
首先,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核心环节。
我国拥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
自然保护区通过划定保护范围、限制开发活动等手段,有效地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确保了它们的繁衍和生存环境的稳定。
其次,自然保护区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
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的一个复杂网络,各种生物和环境要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持了生物与环境的平衡,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最后,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教育价值。
各个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都是科研工作者的重要研究对象。
通过科学研究,可以了解和掌握物种的分布、数量、生态习性等信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自然保护区也是公众了解自然、学习环境保护知识的重要场所,对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成就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保护区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首先,中国建立了一系列自然保护区网络,涵盖了各个地理区域和生态系统类型。
根据保护对象,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和县级自然保护区。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00多个,总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5%以上。
其次,中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日趋规范和科学化。
政府加强了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建立了健全的保护区管理体系和保护区划定程序,促进了生态保护工作的有序进行。
此外,中国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保护区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随着人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的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资源开发、生态破坏、非法捕猎和盗伐等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管理自然保护区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着一些问题。
资源开发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较大。
一些自然保护区地处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于地方政府和企业来说,开发这些资源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
在一定程度上,一些自然保护区成了资源开发的牺牲品。
生态破坏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谋取利益,对自然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例如非法开采矿产资源、乱砍滥伐甚至填湖造地等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非法捕猎和盗伐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难题。
一些无视法律法规的人员非法捕杀野生动物、非法砍伐林木,严重影响了自然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能力差,无法有效地保护和管理自然保护区。
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法行为屡禁不止。
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建议为了解决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实现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加强自然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严格执法,加大对于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法律地位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2. 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
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完善管理体制,建立一套科学、严格、高效的管理机制,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3.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于自然保护区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共同保护自然环境。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建议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稀物种、维护生态平衡而设立的区域,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自然保护区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监管力度不够、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以及社会参与度不高等。
管理体制不完善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的主体是自然资源部,但在实际操作中,各级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等都参与导致管理体制不够科学、规范,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行动。
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自然保护区管理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目前,虽然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投入有所增加,但仍然不足以满足保护区的基本需求。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而当前的资金投入仍然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问题。
监管力度不够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难题。
监管力度不够导致自然保护区的违法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科研与保护的脱节也是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个问题。
科研与保护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
但在实际操作中,科研与保护往往脱节,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实际保护行动,保护的需求和科研的发展不能有效衔接,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效果不佳。
社会参与度不高也是制约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自然保护区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当地居民、企业、社会组织等。
但目前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自然保护区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保护效果不明显。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可持续发展建议:一、加强管理体制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的职责。
二、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保证保护区基本建设和日常管理的经费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来源于:景观英才网中国自然保护区生存与发展:封闭还是开放经济开发步伐的加快、正在推进的林权改革以及自然保护区自身存在的问题,给自然保护区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封闭还是开放的抉择。
管理者已经意识到,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一味地推崇经济发展与单纯地追求保护都是不可取的,需要有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以找到两者间的平衡。
封闭还是开放,这是一个问题。
眼下,中国的自然保护区正面临着这样的抉择。
“保护区里有一些土地是集体的,由当地的农民在经营。
而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生存非常重要。
”国家林业局保护司巡视员陈建伟说,一方面是农民要从土地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是国家政策法规又规定对保护区里的土地实行严格管理,尤其是核心区和缓冲区,不允许进行任何经营活动,不准动一草一木,这就是非常尖锐的矛盾。
另一个矛盾则是保护区的“大”与保护机构的“小”。
目前,仅全国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总数就已经达到了2012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达到了247处,总面积1.23亿公顷,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2.79%。
但国家林业局此前公布的资料显示,目前大多数自然保护区缺乏应有的投入,全国自然保护区每年得到各级政府的总投入不足2亿元,许多保护区一直在走“自养”的路子。
发达国家用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每平方公里年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中国仅为52.7美元。
由于经费、技术装备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许多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不到位。
而为了适应经济开发的需求,一些保护区正在被不断地蚕食。
去年中期,来自国家、地方林业局和1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应邀参加了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等组织的国内培训和赴美考察。
事后,上述人员在考察报告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保护是第一原则,只有保护好资源,保持完整不破坏,子孙后代才有享受自然的机会。
但保护决不是“死看死守”,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完全封闭起来,公众就被剥夺了享受自然的机会。
“阿迪朗代克”模式阿迪朗代克是美国本土最大的公园,虽然其名气远不如黄石国家公园,又是州属“国家公园”,面积却是黄石的3倍还多,有600万亩。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是美国罕见的和中国众多保护区有着共同特点的自然保护地——这里住着很多居民。
在有着共同特点的保护地,美国人是怎样管理的?据TNC专家张可佳介绍,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区都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所划定的重要的有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的自然保护地,但两者的不同是面向公众开放的程度。
在管理模式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阿迪朗代克公园占去纽约州三分之一的面积,24700平方公里,比北京大多了。
这里住着13万人。
这儿是森林、山地、湖泊和河流的世界。
居民是灰松鼠、红松鼠、啄木鸟、猫头鹰、黑熊、河狸、山猫、北美麋鹿……他们的数量远比人多。
但据张可佳介绍,一个世纪前,阿迪朗代克的景象并没有这么美好。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后,政府鼓励人们来这里采矿、伐木、狩猎、打鱼。
很快,一些物种消失了。
在1850年到1900年的50年内,世世代代生活在阿迪朗代克的美洲狮、猞猁、黑熊、狼和驮鹿都曾先后灭绝。
在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编写的《阿迪朗代克地理图集》中,动物保护专家说,这些动物消失的原因很复杂,有些是因为狩猎过度,有些因为自然灾难等环境的骤然变化,也有些物种的栖息地并没有改变,却也原因不明地消失了。
1894年,纽约州的法律规定,所有在阿迪朗代克范围内的私人领地统统划入受保护的公园之内。
这片辽阔的森林和一万个湖泊池塘改由公众与政府共同监管。
和中国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差不多,管理阿迪朗代克公园的政府机构有多个,包括州政府的公园管理局、环境保护局和森林警察等等。
他们与民间环保组织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的科学家和员工合作保护着这个公园。
辽阔的阿迪朗代克公园有一半土地属于私人领地,一半地权属于州政府。
张可佳介绍,在私人领地中,有很大面积是TNC买下的,近7万公顷。
此外,TNC还拥有更多山地、湖泊和森林的“地役权”。
阿迪朗代克环境保护局生态部主任戴维称,政府主要保护的是阿迪朗代克的“心脏”。
哈德逊河流过这里,河流所经之处有70个湖泊和池塘。
“如果我们做得很好,那么100年后这里还会是这个样子。
”戴维相信,通过与TNC的合作,红隼、水獭、山鹰、黑熊、猫头鹰 (100)年后仍然会快乐地生活在这片森林中。
张可佳还告诉记者,在阿迪朗代克公园,TNC并非只保护不开发。
2007年,TNC筹集1亿美元买下了一家造纸公司一块名为黑貂高地的16万亩森林。
TNC并没把它封闭保护,而是全面开放,不仅为公众提供游憩机会,还在TNC科学家指导下砍伐,为当地木材厂提供木材,森林依然能实现自我更替,让地方经济和保护项目都可以延续。
“这种保护模式与中国保护区内严格限制经营活动和游人进入有很大不同。
”张可佳说,同样在有较高自然资本价值的区域内,却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既减少了管理难度,又可实现多赢。
阿迪朗代克公园管理局官员凯斯·莫凯沃介绍,每年至少有1000万游客来到阿迪朗代克。
然而与九寨沟、黄山、大理等旅游地不同,来阿迪朗代克的游客多是登山爱好者、猎人、漂流者、滑雪者、自然保护人士和生态及动植物学家,也有大中学生结队来宿营,参加夏令营或冬令营。
大众游客不多。
这种对自然界生命有着特别关爱的游客群使生态旅游自然而然地开展起来。
来此宿营的人要在公园管理局特别作出标识的“可宿营点”扎帐篷,钓鱼爱好者只能在指定河段和湖泊钓鱼,狩猎更有指定的狩猎日、狩猎物种和数量的严格规定。
在阿迪朗代克,有不少提供旅游服务的公司。
他们成为TNC自然保护工作的重要合作伙伴。
这里有一家店铺,男主人是木匠,热爱大自然,他的作品就地取材,以自然和原始为特色,手工制作,能卖很高的价钱。
女主人是按摩师,经营旅馆和按摩室。
这个凝聚厚重粗笨原始田园风格的家庭服务生意极好。
“同样是住在保护区,云南、四川、贵州、青海有些原住民的生活就没有这样惬意了。
”不过,张可佳告诉记者,TNC正协助云南省主管部门在一些非自然保护区但有重要生态保护价值的区域,引入美国国家公园的管理办法,探索一种新的更有效的保护模式。
保护区难“自保”来自国家林业局的资料显示,自然保护区有效地保护了全国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群和65%的高等植物群落。
它们涵盖了中国最精华的20%的原始天然森林、47%的自然湿地和30%典型荒漠地区。
自然保护区对于维护中国的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自然保护区遇到了资金、管理手段、政策冲突等诸多困难。
在3月28日TNC举办的“中国保护地战略计划国际研讨会”上,陈建伟说,福建、广东、湖南、浙江等省份的自然保护区中,集体性质的土地占非常大的比例,有些甚至100%都是集体土地。
他告诉记者,“正在推行的集体林权改革就给保护区管理带来很大的压力,土地权的所有者有他的权益,如果因为他的土地在保护区里,你就不给他相应的权益。
这个是说不通的。
”四川省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站长杨旭煜也反映,2003年至今,四川省共建立了41个熊猫保护区,总面积234万公顷,熊猫保护区面积已经占到四川省国土面积的4%以上。
但目前,除了保护区破碎化和原生植被营造困难等问题外,经济开发也给保护区带来很大的压力。
“栖息地破坏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熊猫栖息地在四川分成21个单元,隔离的因素是公路、铁路、矿山开发,还有一些非农产品经营活动。
”杨旭煜称,保护区外的一些自然资源的开发程度比较高,导致了区内开发的压力逐步加大,虽然国家也有政策保护,但是总体来讲这种补偿机制是不完善的,不能打消地方开发的冲动。
这种开发非常难以遏止,协调难度越来越大。
“我觉得最近几个月发生的很多事情是很有挑战性的。
”自然之友总干事李波给大家讲了三件与保护区有关的事。
一是为了给长江干流上的重庆小南海电站上马排除“障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前不久不得不进行再次“调整”。
但这有可能阻断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迁徙繁衍最后的生态通道,对长江上游的水生生态系统将造成毁灭性影响。
二是本网3月21日率先报道的中俄天然气管道有可能会穿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纳斯湖区的方案,这将对喀纳斯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事实上,3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池重庆已公开证实,尽管中俄天然气管道不会在核心区走,但经过喀纳斯湖区是事实。
“另一件事,据说辽宁盘锦地区有一条高速公路要穿越斑点豹生存的保护区。
”李波说,像这样三个案例,在过去的半年就连接发生。
他说,“去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各级政府都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承诺,但每当遇到保护需要承诺、需要坚守的时候,总是会有很多放弃它的理由,专家们对此也感到非常困惑。
”“很多省区都想把原来划的保护区面积减少,把核心区、功能区重新划分。
”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薛达元告诉记者,在西北某省的一个保护区,由于里面发现了煤矿,政府马上打报告到国家环保部,要求把核心区面积减小。
薛达元说,所以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针对一些自然保护区频繁进行调整或被非法侵占、部分物种的栖息地受到威胁、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加大的现象,要求强化对自然保护区调整的管理。
国务院要求,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擅自改变自然保护区的性质、范围和功能分区,不得随意撤销已批准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自批准建立或调整之日起,原则上五年内不得进行调整,并从严控制缩小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缓冲区的范围。
对于自然保护区如何履行自己的职能,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专家韩念勇分析说,保护区机构首先应该扮演的重要角色是“裁判”,其责任是确保区内一切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被控制在环境可承受的和国家政策所允许的范围内。
因而保护区机构的行政性质应当被强调,尤其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加强对非法利用保护区资源牟利行为的打击力度。
但目前,保护区机构作为事业单位或企业单位是难以胜任的。
韩念勇还指出,我国自然保护区是在高度行政指令下建立的,缺少当地社区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缺乏与当地经济发展的联系,这是保护区管理体制上的先天不足。
而这种状况必然导致保护区机构面对大量的社区问题没有得到授权而无力加以解决,社区群众的利益没有正常渠道得到反映,缺少有效的组织机构站在自然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的结合点上行使协调职能,缺乏有效的机制以发挥缓冲区和过渡区合理利用资源的功能,保护区、社区、当地政府、主管部门、经营部门之间的相互排斥与冲突多于合作与协调。
投资自然:财富新动力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自然保护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大自然保护协会供图据专家们介绍,到目前为止,我国所实行的自然保护区政策基本上是抢救式的保护政策,属于强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