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

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文/孟晓妍仁.一代文人梁启超对民族道德伦理思想方面进行过深入思考,他写下的《论公德》和《论私德》体现了对于道!德的新见解。这些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论公德》(节选)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重点注释】1.九德,古谓贤人所具备的九种优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良品格。《书?皋陶谟》中“九德”指:“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其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①;《洪2.三德,三种品德。《书?洪范》:“.unjs.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范》之三德②;《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复礼”,所谓“忠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所谓“知命知言”。《大学》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扣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成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

而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人之资格,遂足为完全人格乎?是固不能。……旧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体之事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父子也,兄弟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伦理者一,君臣也。……若中国之五伦,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至社会、国家伦理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兼善之者也。私德、公德,本并行不悖者。前线2014/2l113m--国学精选舡苷霪辩替:≮《论私德》(节选)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也。夫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离娄上》:“孟子曰:‘离娄之明,群聋不能成一师旷l2l,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J。故一私人而无所私有之德故我对于我而不信,而欲其信于待人,一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交涉而不忠,而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2?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竺养誓个人忠之于团私德,为第娥此其易明…:一一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眠必号:音律品人。…3.战国时秦之力士。一说可能为。且公德与私德,岂尝有一界线焉,区划之为异物哉?德之所由起,起于更古时代之力士后为力士的。链接一:两段值得玩味的文字《论公德》中有这样两段文字: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

其魂日:“吾作官甚廉。”冥王日:“立木偶于庭,并水不饮,不更胜君乎!于廉之外一无所闻,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欲以柬身寡过为独一无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于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日清、慎、勤。夫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德。故政治之不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于公人地位者且然,而民间一私人更无论也。我国民中无一人视国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义未有发明故也。梁启超对于官员“公德”的论述,对于我们当今领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官员如果仅仅注重“私德”,以“清、慎、勤”为准则,则是把个人等同于普通百姓,难以承担国家和社会委派之重任。领导干部同样“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是要承担为国为民、为天下社稷管理服务的责任与义务的。在私德建设的基础上,应该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加强社群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作为、有贡献。现代社会,“公德”不仅仅包含梁启超所提出的“利群”,内涵更加深入,公德的内容还可以扩大为:公民和官员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避免损害公众的集体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权益。所以,“公德”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建114l2014/2前线设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具有公德心的人不仅仅是严于律己的讲求“私德”的人,也应当是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己任、遵纪守法、秉公执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的人。用好权力、管好权力,这就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官员的公德心、责任心与使命感。链接二:道德之一体两面梁启超认为“公德”、“私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私德推之于外即为公德,这就是梁启超所说的“公德者,私德之推也”;另一方面,公德内敛于己即为私德。故“私德”与“公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都是人之德行不可或缺的内容。“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白好廉谨良愿之人,乃无以为国也。”“私德”能立于社会而无愧;“公德”能“利群”。梁启超将“利群”的作用概括为三:“固吾群”(提高社会凝聚力)、“善吾群”(改善社会、和谐民心)、“进吾群”(提高全社会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独善其身”者是私德,“相善其群”者是公德。私德既是个人自处的德操,也是个人对待他人、处理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而公德则是个人对于群体的道德,是私德的外化与升华。所以,梁启超在《论私德》中指出:公德就其本体而言,是“一团体中人公共之德性”,就其构成此本体之作用言之,是“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故一私人而无所私有之德性,则群此百千万亿之私人,而必不能成公有之德性”。“是故欲铸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没有私德的一群人,无法构建成有公德的和谐群体。所以他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断言:“断无私德浊下,而公德可以袭取者!”【古今联读】德分公私兼重为上梁启超提出的“公德”和“私德”不仅对近代社会的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