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

合集下载

梁启超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梁启超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梁启超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梁启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的思想观念与现代社会有很多的契合点,给我们提供了很多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梁启超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追求自由和民主梁启超是中国自由主义和民主主义的拥护者,他认为,自由和民主是人类普遍追求的自由和权利。

他认为,只有私有财产权和言论自由才能保护人们不受统治者的侵犯。

这对现代社会来说依旧具有启示作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自由和民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人权、言论自由、财产权等权利保护成为了社会热点。

在探讨这些问题时,我们可以借鉴梁启超的思想,尤其是关于自由和民主的观念,应该在现代社会中深入挖掘其价值。

二、强调教育梁启超强调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有着特别的贡献,他在强调根据天才来发展不同的教育制度的同时,更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才能让国家的发展有一个良好的政治道德品质基础,才能更好的防止腐败和灾难的发生。

现代社会也需要注重道德教育。

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许多国家都不断加强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

但是,如果仅仅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了道德和人格教育,或者明显贬低道德和人格品质,最终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类似于腐败问题等等。

我们可以借鉴梁启超的思想,注重道德和人格教育,这对于现代社会也许会有奇效。

三、拥护对外开放梁启超强调对外开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开放才能够让一个国家更好地发展。

他提出了“适者生存”的理念,认为一个国家需要在适应国际环境中发展,并接受来自不同国家的先进思想。

这对现代社会有着极大的启示。

现代社会对于市场和交流的开放有着越来越高的需求。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很多国家之间产生了很多互动和交流,这让沟通变得更加便利,让事物之间距离更小。

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一个国家若仅仅是封闭自保,对不同文化和思想的抗拒会让它与其他国家隔离。

我们可以借鉴梁启超的思想,在不断适应国际环境中,发展自己,接受来自不同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引言概述:梁启超,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思想家,他的著作涵盖了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

在阅读梁启超的作品后,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对梁启超的读后感。

一、梁启超的思想深邃独特1.1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梁启超在政治思想上,主张民主与科学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强调个人自由和社会进步的平衡。

他提出了“政治是一门科学”的观点,强调政治决策应该基于科学的理性分析,而不是主观意识的盲从。

1.2 梁启超的经济思想梁启超在经济思想上,主张自由市场经济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他认为市场经济能够有效配置资源,但也需要国家的引导和监管,以保证社会公平和经济稳定。

1.3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梁启超在教育思想上,主张以人为本、注重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的教育模式。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

二、梁启超的学术贡献丰富多样2.1 政治学研究梁启超在政治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政治学著作深入剖析了中国政治制度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建议,为中国政治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借鉴。

2.2 经济学研究梁启超在经济学领域也有独到的见解,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的方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3 文化学研究梁启超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也是非常深入的,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性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有益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观点和建议。

三、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3.1 人格魅力梁启超以其深思熟虑、坚持原则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广泛的尊重和崇敬。

他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社会进步的热忱。

3.2 影响力梁启超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学术研究和政治实践都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3.3 学术传承梁启超的学术思想被广泛传承和发扬。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摘要:一、梁启超简介二、《新民之议》的背景与意义三、梁启超的主要观点1.提倡国家主义2.主张实行宪政3.提倡新式教育4.提倡实用主义四、梁启超的思想影响正文: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因此对于国家的改革和进步有着深刻的体会和思考。

1902 年,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一文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新民之议》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对于中国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思考和总结。

这篇文章中,梁启超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对于当时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梁启超提倡国家主义。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民族精神的支撑,而民族精神的培养又离不开爱国主义的教育。

因此,他主张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提倡民族自尊和民族自信,以此来振奋民族精神。

其次,梁启超主张实行宪政。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必须建立宪政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权力受到宪法的约束,保障了人民的权利和自由。

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宪政制度,推动中国政治的现代化。

第三,梁启超提倡新式教育。

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培养新型人才。

因此,他主张推广新式学堂,改革旧的教育制度,使教育更加民主、科学和实用。

最后,梁启超提倡实用主义。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进步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离不开实用主义的精神。

因此,他主张学习西方的实用主义,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实现国家的现代化。

梁启超的思想影响了一代人,为当时的中国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 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读完《梁启超传》,我仿佛跟着这位近代的风云人物经历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人生之旅。

梁启超,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他所处的时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动荡、复杂的时期之一。

在书中,我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充满激情与智慧的梁启超。

他自幼聪慧好学,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年轻的梁启超怀揣着报国之志,投身于变法维新的洪流之中。

他的文章犀利而有力,如同一把把利剑,刺破封建旧制的黑暗。

他倡导的新思想,为当时沉闷的社会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变法失败后,他流亡海外,但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他在异国他乡继续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奔走呼号,不断探索着救国救民的道路。

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海外的经历。

他面临着资金的匮乏、外界的压力以及生活的种种困难,但他始终坚定地前行。

为了筹集资金支持国内的改革事业,他四处演讲,哪怕声音沙哑,也不曾停歇。

有时候,他一天要辗转好几个地方,疲惫不堪,但只要一想到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国家带来一丝希望,他就又充满了力量。

记得有一次,他在一个小镇上演讲。

那天的天气很糟糕,下着倾盆大雨。

但听众们依然热情高涨,挤满了小小的礼堂。

梁启超站在台上,雨水从他的额头滑落,打湿了他的衣衫。

但他的眼神却无比坚定,声音依然激昂。

他说:“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我们不能坐以待毙!我们要奋起,要改革,要让我们的国家重新崛起!”那一刻,台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人们被他的热情和坚定所感染,纷纷表示愿意为国家的变革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到国内后,梁启超依然活跃在政治和文化的舞台上。

他致力于教育改革,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他的教育理念新颖而实用,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在他的一生中,家庭也是他坚强的后盾。

他与妻子相濡以沫,与子女们关系融洽。

他不仅在事业上追求卓越,在家庭中也是一位尽职尽责的丈夫和父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被梁启超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他的一生,是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一生。

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

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

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
梁启超新民说的主要观点为:革命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这一观点强调了中国人民要自强不息,摆脱外国侵略和压迫的重要性。

在梁启超的新民说中,他首先强调了中国人民应该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他指出,中国的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不能依赖于外国的援助和干涉,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他呼吁中国人民要有自信和勇气,要坚定地走上自己的道路,摆脱外国的控制和束缚。

梁启超进一步指出,要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必须进行全面的改革。

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和更新。

他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教育、提倡科学、发展工业等,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梁启超还强调了民主的重要性。

他认为,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需要建立一个民主的政治体制。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民主的观点和理念,如民主选举、言论自由、权力制衡等,以实现人民对政治的参与和监督,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梁启超还提出了要加强国家的实力和国防建设,以应对外国的侵略和压迫。

他指出,只有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才能保护国家的独立
和人民的解放。

他提倡加强军事训练,发展现代化的军事力量,以确保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梁启超的新民说强调了中国人民要自强不息,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

他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改革措施和民主观点,以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他的观点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和回响,对中国的革命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对梁启超思想观及践行的浅析和感悟

对梁启超思想观及践行的浅析和感悟

对梁启超思想观及践行的浅析和感悟【摘要】:或许很多人对梁启超的了解仍停留在历史课本中的“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但我所认识的梁启超在革命运动的奔走呼告间、在文学著作间、在协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还有很大的成就。

梁启超不仅是我国近代戊戌维新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本文主要就梁启超的民族观、文学观、教育观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对我们思想价值观以及对工作、学习、生活的指导意义。

一、民族观梁启超成长于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的书香世家,这样的国情和家庭环境迫使有思想、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肩负起启蒙救亡的重任,但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深知从国家层面、从制度层面来救治中国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梁启超看来,救国救民,必须先从革命路线转变为文化思想上的启蒙教育,培养出具有自由独立意识的国民,于是立书谢绝革命活动,专心,其1900年写的《少年中国说》,便处于此。

但任公毕竟是怀着“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的热诚,在国家紧要关头,又挺身而出奔走革命,没有一天停止过为中国复兴的奋斗。

虽然当下中国已经实现民族统一及复兴,但当面对钓鱼岛事件、韩国萨德部署、菲律宾黄岩岛纷争、台独等事件时,又有多少国民能理智对待?我们抵制日货、韩流,并不是在重蹈闭关锁国的覆辙,而是采用理智的经济手段证明强者不弱的姿态,就是要“一点儿也不能少”!二、文学观虽然梁启超为近代中国带来的启蒙教育,大多源于西方思想与文化的影响,但他却在身体力行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精华文化,如研究佛学、道学等,并且坚持著书,一生共47部著作,如:《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李鸿章传》、《敬业与乐业》等。

所谓学者,心静也。

梁启超耗尽人生大部分精力研究文学,但从不觉得苦,因为在他看来,生活即是学问、学问即是生活。

在奔波忙碌中,仍能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与家庭的热爱。

相较于“我读书少,你别骗我”的网络潮流用语,梁启超的境界应该是“书读多了,人也变通透豁达了”。

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启示

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启示

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启示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许多思想和观点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中,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启示尤其深刻,他认为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

因此,要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梁启超认为青少年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他说:“青年人应该有正确的人生观,不应该过分地追求物质利益,而应该注重精神和道德的追求。

”这意味着青少年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要追求真理和卓越。

这样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梁启超认为青少年要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

他说:“青年人应该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享乐。

”这意味着青少年要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术素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掌握先进的科技和文化成果,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同时,青少年也要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梁启超认为青少年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他说:“青年人应该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不应该只关注个人利益和享乐,而应该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这意味着青少年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为社会发展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青少年也要具备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梁启超认为青少年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他说:“青年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不应该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和享乐,而应该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而努力。

”这意味着青少年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梁启超对青少年的启示是非常有价值的,它提醒我们关注青少年的成长和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让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意义

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意义

论梁启超教育思想的价值与现代意义一、培养新民的教育宗旨梁启超认为一个国家政治的好坏关键在国民。

国民素质有了提高,一代新的国民造就出来了,则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都不难产生。

梁启超重视教育的思想和他要求变法维新的思想是一致的。

他将学校教育看成是救亡图存的根本所在:“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各国之间的竞争不但是实力的竞争。

更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因此,他认为“今国家而不欲自强则已。

荀欲自强,则悠悠万事,惟此为大。

虽百举未遑,犹先图之。

”这种优先发展教育的思想不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非常深刻的,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只有高素质的国民,才能建设强大的国家。

只是由于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中国在政治上尚不能独立自主。

仅仅靠发展教育并不能挽救社会危机、民族危亡。

他的教育思想并不能得到更多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梁启超认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宗旨:“然则他事无宗旨犹且可以苟且迁就,教育无宗旨。

则寸毫不能有成。

”那么,梁启超心目中的教育宗旨到底是什么?他的《新民说》充分描绘了他的教育蓝图:开启民智。

培养新民。

梁启超认为他的新民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是:新的道德、新的思想、新的精神。

他认为“中国人概无高尚目标。

流于琐碎自私。

缺乏自治力。

因此在许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海外华人公共社团规章制度的外观背后经常发现对公共事业的冷漠。

”而事实上。

对公共事业的冷漠并非是海外华人的专利。

而是中国人的普遍行为,这种状况的出现由来已久。

但是这种状况的继续存在对国家的治理、民族的复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此,针对这些不足,他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使民众具有公德思想,国家思想和进取精神。

他认为民众不但应该具备公德心,还应该具有这些特点:思想自由。

具有独立思维的能力;懂得自我管理,具有自治能力;知道与他人合作的必要,能合群,具有团队精神,另外。

还应该有坚强的毅志等等。

只有这样,民众才能担当国家兴盛的重任。

梁启超心得体会感悟(3篇)

梁启超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爱国情怀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热爱。

他深感民族危亡之重,认为国家的繁荣昌盛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强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

他关心国家大事,积极投身于政治运动,为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爱国情怀,使我深刻认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振兴,离不开每一个公民的共同努力。

二、独立思考梁启超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敢于质疑权威,勇于创新。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他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对西方文明的借鉴。

他认为,要振兴国家,必须摒弃陈旧的思想观念,敢于创新。

这种独立思考的精神,使我明白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勇于面对问题,敢于质疑,善于创新,才能不断进步。

三、教育救国梁启超认为,教育是国家振兴的关键。

他主张普及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在他的努力下,中国近代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使我认识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们要重视教育,关注人才培养,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四、文化自信梁启超具有强烈的文化自信,他认为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

在他看来,中华民族要振兴,必须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这种文化自信,使我明白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人格魅力梁启超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他为人正直,关心民生,勇于担当。

在他的领导下,许多有志之士团结一心,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使我认识到,一个领导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关心民生,勇于担当,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六、勤奋好学梁启超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他一生勤奋学习,涉猎广泛。

在他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领域的深入研究。

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使我明白了,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必须勤奋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总之,梁启超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爱国情怀、独立思考、教育救国、文化自信、人格魅力和勤奋好学,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

梁启超1902年于《新民之议》体会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著作《新民之议》于1902年发表,对中国的民主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体会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中的思想和观点。

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中强调了国家的现代化必须从人民的觉醒和教育开始。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启蒙,人民才能够理解和接受现代化的理念和价值观,从而为国家的进步做出贡献。

他提出了“教育兴国”的观点,并主张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培养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这一思想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中强调了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他认为,民主政治是现代国家的基石,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关键。

他主张实行宪政制度,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实现政治权力的制衡和监督。

他还提出了“君主立宪”的思想,主张在保留君主制度的同时,赋予人民以更多的政治权力。

这一思想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向。

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中还谈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问题。

他认为,现代化的国家必须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他主张实行自由贸易和产业发展,提倡创新和科技进步,促进工商业的繁荣和发展。

他还提出了社会改革的思想,主张消除贫困和不平等现象,实现社会公正和社会福利的均衡。

这一思想为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梁启超在《新民之议》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和观点,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体现了对民主、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注,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同时,他的思想也反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反思,为中国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新民之议》的出版不仅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起点。

我们应该继续深入研究和传承梁启超的思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梁启超《新民说》看当前道德建设的意义-文档资料

从梁启超《新民说》看当前道德建设的意义-文档资料

从梁启超《新民说》看当前道德建设的意义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文库中 , 有一本“笔端常带感情”的著作, 影响了几代青年 ,它就是梁启超撰写的《新民说》。

梁启超,字卓如、任甫 ,号任公、饮冰子 , 别署饮冰室主人 ,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

《新民说》则是梁启超在光绪二十八 (1902 年) 年至三十二年 (1906 年)游历 日本期间 , 结合自己之前对西洋诸国的认识 ,用“的笔名 , 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

1916 年部分 收入《饮冰室文集》 ;1936 年收入中华书局出版的 《饮冰室合集》 ,同年并出版单行本《新民说》。

《新民说》的主要期望是唤起中 国人民的自觉 ,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 , 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 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 , 在二十世纪中国起了 启蒙的作用。

新民说》 是梁启超根据自己所认识的人生价值理论和历史进化论,提出的培养理想人格的学说。

“国也者 ,积民而成” ,在他看来,中国要建立新国家、新群体 , 必须要有“新广东新会人 , 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学者、政治评论家、中国之新民”民” ,即与资本主义社会相适应的人, 这些人有强烈的上进心, 热爱自由与民主, 善于求强致富, 遵守法律秩序, 具有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态。

“新”是相对于旧时代的老式人格而言的, 梁启超所倡导的其实就是一种近代资产阶级的人学观念。

可以这样说, 想要实现近代化 , 就要培养近代化的“新民”。

新民说》全部二十个章节可谓涉及面极广 , 梁启超主张用道德人格修养来培育青年的道德 , 用科学精神和方法来培育青年 的知识 , 在民主政治运动中培育青年的民主政治意识。

“新之义 有二,一曰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 ; 二曰采补其所本无而新 之”, “自新”的主要内容是“新民德” , 而“新民德”就要道德革命”。

梁启超感到这是一个新旧道德更替的年代 , 学习 西方更要从精神文明入手 , “精神不存 ,则形质无附” ,指出独立与合群、自信与虚心、利己与爱他都是不可缺的 , 而“愚昧”“为锁。

梁启超的“新民说”及现代价值

梁启超的“新民说”及现代价值
前沿 , 2 0 0 8 ( 0 9 ) . [ 3 ] 罗宾斯. 组 织 行 为 学[ M] .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
社, 2 0 1 2 .
[ 8 】 潘 从 义. 新形 势 下 大 学 生 非 正 式群 体 及 其 引 导[ J ] . 江西教 育科研 , 2 0 0 6 ( 0 4 ) : 2 6 — 2 8 .
都得到提高 。
究 【 J J .河 北农 业大 学 学 报 ( 农林教育版 ) . 2 0 0 8 , 1 0
( 0 1 ) : 7 — 1 0 .
『 5 】 喻 莉丹 . 非 正 式群 体 在 大 学生 管理 工作 中 的 作用探 析f J ] . 牡丹江 师范 学院 学报( 哲社 版 ) . 2 0 0 8
编辑 魏 琦 卉
[ 4 】 王起 友 . 大 学 生 非正 式群 体 的教 育 与 管 理研
1 14
百家文苑
梁启超 “ 新民” 学 说 的 提 出


惟不 敢 言新道 德 , 此 由学界 之奴 性未 去 , 爱群 、 爱 国、 爱真理 之心未 诚也 。” “ 天下之 盛德大业 , 孰有 过于爱
收 稿 日期 : 2 0 1简介 : 段芳( 1 9 8 8 一 ) 山东莱 州人 ,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海洋文化史。
成见, 可 以在 一 些 事 上 重 用 他 , 使 他 为 班 级 出谋 划 策 、 为班级服务 , 让 他 为 班 级 做 出 来 的 成 绩 得 到 班 级 同学 的认可 , 得 到辅导 员乃 至是 学校 的赞扬 , 他 就 会 向积 极 的 一 面 发 展 ,影 响其 他 人 往 班 级 正 式 群 体 靠 拢 , 从 而 增 强 班 级 的凝 聚 力 , 使 班 级 的 内 在 素 质 和 外 在 形 象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当今青年学生的启示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当今青年学生的启示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当今青年学生的启示作者:孙玉婷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9期摘要:梁启超是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身处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身为有识之士的梁启超不断探寻国家民族立身发展的道路。

新民思想博大的家国情怀、深邃的思想、高瞻远瞩的格局、犀利的笔触,阐述了梁启超新民以救国的理想情怀。

如今时代已变,但《新民说》中的精神当今对青年大学生的精神修养、思维品德仍有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梁启超;新民思想;青年学生;启示一、梁启超新民思想简述新民思想是梁启超众多针砭时弊的思想中的一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梁启超在在《新民丛报》上发出的“新民”呼声,虽遭到清政府的禁止打击,仍然如一声惊雷,给革命进步人士以及有志之士以思想上的冲击与启示。

(一)新民思想的来源“新民”一词来源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响。

一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如民本思想中的“富国必先富民,立国应先立民”、“民贵君轻”;儒家注重的修身养性,致力于提高自己的内在品德,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二是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如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梁啟超认为“今日不欲强吾国则已,欲强吾国,则不可不博考各国民族所以自立之道,汇择其长者而取之,以补我之所未及者”。

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西方文明对我国学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新民思想来源于“淬厉本而有新知”的内修和“采补本无而补之”的外焕。

(二)新民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新民思想是在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双重矛盾下产生的。

于内,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封建统治体系的问题日益显露,国家内部矛盾问题日趋严重,新生的革命力量蓄势以待。

于外,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的大国中心梦破灭。

中国受到西方国家的冲击越来越大。

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与西方的民主政治思想的较量中中国惨败。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

论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摘要】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启示。

本文首先介绍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和在教育学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包括对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的指导作用。

分析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总结了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和现实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梁启超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可以提升教育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关键词: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教育学意涵、教育价值观、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师生关系、教育实践、当代教育、启示、现实意义、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伟人”。

他生于清朝末年,经历了晚清、辛亥革命、民国时期等历史时期。

在这个充满变革与挑战的时代背景下,梁启超深刻思考中国社会与个人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梁启超认为,中国需要进行一场全面的国民性改造,以提升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目标。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困境,国家衰弱、民族危亡成为当时头等重要的问题;西方列强的入侵与侵略使得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打击,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道统的崩溃,使得人们对传统价值体系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梁启超提出了国民性改造的思想,试图重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重振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

1.2 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在教育学领域的重要性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在教育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梁启超认为,国民性改造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通过对国民性的培育和提升,才能使国家实现真正的繁荣和强盛。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
了重要贡献。

在阅读梁启超的著作后,我深受启发,对他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梁启超的著作强调了个人的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
个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修炼,才能够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梁启超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并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使命感。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不仅要关注自己的个人利益,还要关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其次,梁启超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强调了国家的强盛
和社会的进步与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密不可分。

他认为,只有通过培养和选拔优秀的人才,才能够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梁启超提出了“教育为本”的观点,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感的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此外,梁启超对于社会问题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提
出了改革和革新的观点。

梁启超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革新,才能够解决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强调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主张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梁启超的观点对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著作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思想和观点对于中国现
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通过阅读梁启超的著作,我对他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梁启超的著作不仅是一部思想的宝库,更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指南。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等。

在阅读梁启超的著作后,我对他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对他的贡献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首先,梁启超的政治思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提出了“中国之命运在于教育”的观点,强调了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才能够培养出有国家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公民,从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才、塑造人格的过程。

其次,梁启超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研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纲要》中对中国近代学术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为我们理解中国近代学术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他还在《中国文化简论》中探讨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价值,强调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通过阅读他的著作,我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此外,梁启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新民说》中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概念,强调了人民的权利和利益应该得到保障和尊重。

他对社会不平等、贫富差距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这些观点和思考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需要关注社会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的来说,阅读梁启超的著作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他的政治思想、历史文化研究以及社会问题的关注,都对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深入学习和理解梁启超的著作,我对中国的现实和未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我相信,梁启超的思想将继续影响和启迪着我们,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

梁启超读后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做出了重要贡献。

阅读梁启超的著作,我深受启发,对他的思想和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下是我对梁启超的读后感。

首先,梁启超的思想深刻而独特。

他提出了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观点,例如他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其公民的素质和思想水平息息相关。

他主张要培养独立思考的公民,鼓励人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种思想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自由。

其次,梁启超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他认为,中国需要进行全面的社会变革和制度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他主张要借鉴西方的先进经验,但同时也要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他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这些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此外,梁启超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也令人印象深刻。

他关注贫困问题、社会不公和民主制度建设等重要议题。

他提出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例如加强社会福利制度、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等。

他的思想不仅具有理论性,更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实践,对于解决当代社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的来说,梁启超的思想和观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对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

他关注社会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

读完他的著作,我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我相信,梁启超的思想将继续影响和激励着我们的社会进步。

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

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

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时代转型危机。

如何摆脱危机,实现自强,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而求通达时务之贤才更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梁启超首先意识到,要强我少年中国,先要强我中国少年。

他的“新民说”的提出,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格观进行反思。

他所提出的“新民”人格,不仅在道德方面强调了新民德,而且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方面强调了国家主义的导向,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的需要,具有相当强的时代前瞻性。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织与碰撞,使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原有的人格认同感逐渐出现了危机。

生活的多元化和世俗化尤其使当代青年在面对道德冲突和价值困惑时,感到无所适从,失信、自私自利、怠惰和享乐等人格缺陷逐渐显现。

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当代青年良好人格的养成。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对于正确把握当代青年的人格培养方向,可以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梁启超“新民”人格的提出近代中国,是受帝国主义践踏和封建礼制压迫的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忧虑我国国民止步不前的梁启超开始探索关于传统人格改造和近代理想人格重建的问题。

他重新定位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根治中国国民传统思想上的劣根性,培养出国民自新、自立的品格,希望使千百年来俯首称臣的顺从臣民转变成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新民”。

他在《新民说》中说道:“余为新民说,欲以探求我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而以他国所以发达先进者比较之,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自策进。

”1902 年,《新民说》的各个章节连续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改造国民性、塑造理想“新民”人格的思想,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震动。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

梁启超传读后感《梁启超传》读后感作为一部介绍我国近代史名人梁启超生平的传记,这本书但凡稍有耳闻的人都不会陌生。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是维新变法的倡导者之一,堪称近代以来的杰出思想家。

这部传记把梁启超的思想、人生历程和贡献全面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政治家。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对梁启超的人格魅力和卓越贡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梁启超有着非常卓越的思想成果和极高的人格自律性,其思想不仅深刻,而且富于变革性和前瞻性。

他曾经深入探讨并研究了中西文化差异和文学、哲学、历史、政治等方面的问题,我被他独立思考的精神和思辨解惑的能力所感动。

梁启超的人格魅力也是独树一帜的。

在面对各种考验时,梁启超始终保持坚毅不屈、不苟言笑的实质,成为人们崇拜和钦佩的精神领袖。

他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改变着一个时代,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这本书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读完后,我不仅对梁启超个人及其思想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还发现自己与他在多个领域的思想和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如自由思想、改革精神等方面。

此外,梁启超身上的不谙世事,才情敏捷,并为国家谋求长远利益、注重民生的爱国精神以及穿越历史沧桑的坚定品格,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本书作者以客观、公正、全面的角度描述了梁启超的经历和思想贡献,深刻揭示了梁启超为中国近代史推动变革和进步的作用和地位。

无疑,这本书对于了解中国近代史研究和学术研究以及个人吸取梁启超思想精髓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在阅读本书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有人可以像梁启超那样怀有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刻的思想和重大的贡献,而不为世俗浮华所动,坚守自己的价值观念?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像梁启超那样拥有自由思想、无畏精神以及对民族和国家发展的责任心,让自己成为力量的象征?总之,阅读《梁启超传》让我更加钦佩、敬仰这位历史上的杰出人物的思想精髓和人格魅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及其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帝国主义的压迫与西方文明的冲击,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面临着极其严峻的时代转型危机。

如何摆脱危机,实现自强,是近代中国仁人志士的不懈追求,而求通达时务之贤才更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梁启超首先意识到,要强我少年中国,先要强我中国少年。

他的“新民说”的提出,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人格观进行反思。

他所提出的“新民”人格,不仅在道德方面强调了新民德,而且在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方面强调了国家主义的导向,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走向现代的需要,具有相当强的时代前瞻性。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当中,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织与碰撞,使人们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原有的人格认同感逐渐出现了危机。

生活的多元化和世俗化尤其使当代青年在面对道德冲突和价值困惑时,感到无所适从,失信、自私自利、怠惰和享乐等人格缺陷逐渐显现。

毋庸置疑,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当代青年良好人格的养成。

在这一背景下,研究梁启超的新民人格,对于正确把握当代青年的人格培养方向,可以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一、梁启超“新民”人格的提出近代中国,是受帝国主义践踏和封建礼制压迫的中国,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忧虑我国国民止步不前的梁启超开始探索关于传统人格改造和近代理想人格重建的问题。

他重新定位人与道德之间的关系,目的在于根治中国国民传统思想上的劣根性,培养出国民自新、自立的品格,希望使千百年来俯首称臣的顺从臣民转变成具有独立自由人格的“新民”。

他在《新民说》中说道:“余为新民说,欲以探求我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而以他国所以发达先进者比较之,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自策进。

”1902 年,《新民说》的各个章节连续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改造国民性、塑造理想“新民”人格的思想,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广大青年知识分子中引起很大震动。

在文中,他提出了很多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如一个国家的民众应该具备哪些品德,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如何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如何对待自由与法制,应该如何看待民族主义,等等。

对这些问题,梁启超都提出了客观与独到的见解,引发了国民的深思。

而梁启超的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塑造具有“新民”人格的新国民,进而形成一个新国家,从而解决近代中国所面临的国家生存和民族发展前途的历史转变危机。

梁启超看到西方各国教育体制的完善,对国家的治理和发展更具有先进性,因此希望在危机四伏的近代中国,也能培养出具有自尊、自主、自强、自治和具有爱国能力的时代人才。

梁启超认为,培养出中西贯通、具有政治胸怀的人,才是解决自身封闭性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的根本方法。

因此,在内容上,梁启超的新民人格的“新”,既包括道德方面的新民德,又包括了以国家主义为主导的国民整体素质的更新,为人格的内涵开拓了广泛的时代视野;在方法上,他兼收并蓄,革故维新,采用“淬厉”和“采补”中西文化主体思想的精华,倡导个体主体性和群体主体性相结合的精神。

梁启超在为苏州学生联合会所做的题为“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提到,我们青年学生进学校的目的是为了学做人,而不只是为了求学问,在学校所学习的专业“不过是做人所需要的一种手段,不能说专靠这些便达到做人的目的,任凭你把这些件件学得精通,你能够成个人或不能成个人还是个问题”。

我国古代先哲说过,成为一个人就是要具备“三达德”,即智、仁、勇,这是中国古代对人类道德的最精练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三达德”,就会像孔子所说的,“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因此,梁启超认为,为了不惑,最要紧的是养成判断力,可通过积累一定的常识和磨炼遇事细密而踏实的思考来完成。

为了不忧,必须要知道忧从何来。

他认为,人格不是单独一个人可以表现的,需从人和人的关系上看出来,体现在“一忧成败,二忧得失”,就如孔子所说的,“仁者人也”。

即拥有仁的人生观就不会忧虑成败和得失,就会实现最基本的人格了,养成“仁”的人生观便可以无忧了。

为了不惧,就需要养成坚强的意志,方法是: 第一要光明磊落,第二要不被不好的欲望牵制自己的行为。

从“养成”判断力、“养成”仁的人生观以及“养成”坚强意志看来,人格的培养是有方法可取的,是有过程可循的。

这对于当前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代青年克服人格缺陷,养成理想人格,显然具有重要的导引作用。

二、社会转型时期青年存在的人格问题正如梁启超在“为学与做人”的演讲中提到的那样,青年人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只学好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古代对“成人”的要求是“三达德”。

而反观当今社会,由于中国正处在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变革中,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及思想的多元化使当代青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深刻冲击,一些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来,一部分青年的人格缺陷也日益凸显。

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失信、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缺乏团队精神和享乐主义等方面。

而当代青年之所以出现这些人格问题,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小我意识增强,大我意识弱化。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青年人的自主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对社会、组织及家庭的依赖有所弱化,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的个性化更加明显。

但同时也出现了过分强调自我价值和个体自由的倾向,忽视了他人的感受和对社会的影响。

第二,道德认知有所提高,但道德践行不够。

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流价值和公德文化在青年的道德观中总体上占主导地位,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传统美德需要继承和发扬,但在实际生活的践行上,往往不尽人意,自律性不强。

如公共场所吸烟、公交车上不给老弱病残让座、在文物古迹上刻画、失信他人等均在当代青年身上有所体现。

第三,竞争意识强了,但团队精神少了。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

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需要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

然而,在当今青年身上却很难找到“团队精神”的痕迹,他们更认同个性张扬是自我最佳的表现形式。

在利己主义、功利主义的侵袭下,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相互利用,就是要不择手段地竞争。

从伦理学角度看,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是资本主义社会人性的主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人性的自私性,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利益的最大化。

而我国当代青年人,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利己的心理和行为,认为国家与集体的整体利益是虚幻的和不真实的,只有个人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认为只要切实维护好个人利益就能实现自身价值,至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都可以置于次要地位,甚至不予考虑。

第四,自我意识膨胀,科学理性缺乏。

据华北电力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对部分青年群体所做的思想道德现状调研显示,在回答“你努力工作主要是为了什么”时,有55%的青年回答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可”,有36%的青年回答是为了“谋生的需要”或“提高个人生活水平”,只有6%的青年回答“为国家和社会进步做贡献”;在问到“你所信奉的人生信条是什么”时,有34%的青年选择了“走自己的路,不在乎别人的议论”,有11%的人选择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调查的结果反映出我国当代青年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我意识膨胀的现象。

我国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青年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攀比、讲排场、比享受的不良习惯。

例如,穿戴要求名牌,用餐讲究去价格昂贵的餐厅,花钱大手大脚,不知道合理节约;与此同时,青年人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虽然视野开阔了,但是思想和行为方式却受到很大的影响,“哈韩”“哈日”“哈美”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无论从外在装扮还是生活方式方面,都有盲目崇拜和跟风的现象。

因此,在对事物的判断和选择上,缺乏理性科学的态度,容易受到情绪性因素的影响,亦成为当代青年拥有正确价值取向的一大障碍。

不难看出,这些影响人格健全的因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青年一代的成长,长远看来,更是关乎到民族和国家的命运。

三、“新民”人格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的启示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梁启超曾说道:“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使举国之少年而果少年也,则吾中国为未来之国,其进步不可量也;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国为未来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毫无疑问,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面对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我们青年更应保持清醒头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到国家的落后,千万不能因眼前的物质生活有所提高而有丝毫怠慢。

只有不懈努力,养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格,才能肩负起强我少年中国的使命。

从梁启超的“新民”人格论中我们可以对当代青年的人格养成得到以下启示:1 培育国家和群体意识,引领当代青年自我价值的实现梁启超说:“群之于人也,国家之于国民也,其恩与父母同。

”梁启超在阐释新民人格的独立、自由、进取和尚武等个体性特点的同时,又呼唤新民的群体性,即责任和义务,认为这是构成社会公德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品格。

梁启超在《论公德》一文中指出,我国国民最缺乏的素质之一就是公德。

他指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因为有社会公德维系群体生活和凝聚人民大众的精神。

若一个国家的公民不具备公德心,只考虑私德,那么就会出现“人虽多,会不能为群之利,而反为群之害”的一盘散沙的局面。

只有人人都有公德心才能够利群,利群能使国人团结一致和自强不息,才会具有国家思想。

从今天的视角看,即是从道德教育推及到爱国主义教育,对当代青年人格养成具有现实意义。

梁启超在《论国家思想》中认为,“夫国之不可以无朝廷,固也,故常推爱国之心以爱及朝廷,是亦爱人及屋、爱屋及乌之意云尔。

若夫以乌为屋也,以屋为人也,以爱屋爱乌为即爱人也,浸假爱乌而忘其屋,爱屋而忘其人也,欲不为之病狂,不可得也”。

在他看来,国家和朝廷是不同的概念,如果是有国家思想的人,也是会爱朝廷的,因为朝廷是国家的代表。

但爱朝廷并不等于爱国,如果朝廷是合乎时势且顺应民意的,那么拥护朝廷,即等于爱国,否则也相当于没有爱国思想。

可以说,梁启超的国家思想视野开阔,超越了以往狭隘的“忠君主义”和封建阶级限制,接近于民族精神,他要求新的国民要具有类似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这为爱国思想注入了时代新意。

当代青年对中国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缺乏深刻认识,不能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的历史必然性和时代发展的可行性,只一味强调个人的发展需求,缺乏理性判断,忽视国家意识,这样,便不能很好地处理人格自由的实现与国家自由发展的关系。

在谈及自由时,梁启超格外强调了自由决不是“放纵”,是在理性的判断后国民应具有自由抗争的心,这恰恰是当代青年所缺少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