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第三单元导学案
导学案课题1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学习目标】1、感受“分子、原子”客观存在的事实,知道物质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3、能用分子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课本48-49页,静心思考,用红笔标注出重点及疑点。
2、结合课本独立认真完成自学导航,“合作探究”部分可以提前在组内进行深入讨论或交流,并找出疑问,能在课堂上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自学导航】一、物质由微观粒子(、等)构成的。
二、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
3、分子之间有。
【试一试】用分子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正确的是()A.分子质量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体积小D.分子在不断运动【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探究一:材料一:步入花园,花香四溢;糖块放到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无数的事例可以证明:宏观物质从可见变为看不见时,我们往往还能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材料二:中科院的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分子和原子。
这些材料充分说明了什么问题?探究二:材料一:一滴水大约有15万亿个水分子,如果10亿人来数这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年才能数完。
材料二: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更容易干燥;炒菜时闻到香味。
上述材料说明分子的基本性质有:。
探究三: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
1、向盛有约20mL蒸馏水的烧杯A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从烧杯A中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漫滴加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5mL浓氨水。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苏版初三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2.元素分类: 元素(通常情形下的存在状态分别加“石”“气”等偏旁。
) 稀有气体元素探究(三)元素周期表【阅读】课本62-63页,完成下列填空:1.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 ,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周期表的18个纵行中(8、9、10三个纵行),其余15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 ,共有16个族。
每一横行随着 的递增,开头是 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0 元素,结尾的是 元素。
2.元素周期表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做_________,________ 与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3.从一个元素符号图片你能够获得的信息是:(以铁为例)元素名称 ;元素的种类 ;元素符号 ;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序数 ;原子核电荷数 ;质子数 ;原子的电子数 。
三.归纳小结四. 新知应用:课本练习 P 65五.当堂检测(满分100分)(独立完成,祝你成功!) 得分1.表示4个氢原子的符号是( ) A. 4H 2 B 4H C. 2H 2 D.H 42.“博士伦”隐形眼镜洗液的要紧成分是H 202(双氧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 202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H 202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C.H 202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D.H 202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构成的3.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4 B .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 .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D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4.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 5. 图A 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ⅠA ⅡAⅢAⅣAⅤA ⅥA ⅦA 0 第二 周期 3 Li 锂 74 Be 铍 95 B 硼 11①7 N 氮 148 O 氧 16 9 F 氟 1910 Ne 氖 20第三 周期11 Na钠 23 ②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③ 16 S 硫 3217 Cl 氯 35.5 18 Ar氩 40图B 图C (1)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名称为 ;(2)图B 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图A 中的位置是(填①或②或③) ;(3)图C 是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A 中与氯元素在同一纵行的氟元素,其原子结构与氯原子相似。
1.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技能: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难点: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物质是可分的,都是由微小的______构成,而分子是其中的一种,如:水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_;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___________。
3.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分子在不停地____________;分子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
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填“越快”或“越慢”)。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在花园外就能闻到花香,晾晒的衣服不久就会变干,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
你知道为什么吗?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物质构成的奥秘情景: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
实验:品红在水中的扩散(现象)探究成果:物质是由微小的构成,如、等。
2.构成物质粒子的特点(1)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探究成果一:分子具有特点。
(2)活动与探究:浓氨水与酚酞的实验探究向盛有约40 mL蒸馏水的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分装于两个相同烧杯,如图设计进行实验,放置几分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是什么导致出现这样的颜色改变?这说明了分子的什么特性?猜想与假设:(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一、课前导学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本节课我们将进一步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本导学案将帮助我们回顾、巩固和拓展我们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理解分子和原子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掌握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了解原子的稳定和不稳定状态。
三、导学内容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相互连接形成的复合粒子。
分子和原子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分子都是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例如:一个氧气分子(O2)是由两个氧原子(O)组成的。
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分子是原子的集合体,分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它包含了物质的所有性质。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是不可再分的。
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旋转,带负电。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将尽最大努力使其外层电子填满,以达到稳定状态。
填满外层电子壳的原子是稳定的,不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而外层电子壳不满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四、思考问题1.分子和原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2.什么是原子的稳定状态?3.为什么原子会追求稳定状态?五、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分子和原子的重要性和作用。
分子和原子的特性和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属性和行为。
深入了解分子和原子的结构与性质对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六、课后作业1.列举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结构。
2.思考:为什么化学反应发生后,物质的性质会发生变化?请结合本节课所学知识回答。
完成以上课后作业后,请同学们提交作业,并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参考答案: 1. 氢元素(H)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1个质子、0个或1个中子,电子层中有1个电子。
氧元素(O)的原子结构:原子核中有8个质子、8个中子,电子层中有2个电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导学案(RJ)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重点难点】1.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化学反应的实质。
学习内容一分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48-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2.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分子的性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且分子之间的间隔受热增大,遇冷减小;分子不停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讨论交流】1.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
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了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温馨点拨】1.(1)酚酞遇蒸馏水不变色,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2)溶液变成红色;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烧杯中,溶于水形成氨水,酚酞遇氨水变红色。
(3)没有必要,此实验已经做过。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名师归纳】分子具有以下特征:(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3)分子间有间隔。
【反馈练习】1.下列事实不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是(A)A.柳絮纷飞B.花香四溢C.给轮胎打气时气体被压缩D.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2.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会因吸烟者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的质量很小3.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B)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学习内容二原子【学习指导】阅读课本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5.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3 元素(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技能: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的巨大意义。
重点:学会正确读、写、用常见的元素符号;知道元素符号所表达的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解读元素周期表。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组成万物的基本成分——元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一百多种元素用符号怎么来表示的。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采用的是。
2.书写原则:。
铁铜铝氯硫碳钠3. 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的记忆方法氢氦锂铍硼氮氧氟氖H Li Be B C N F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Na Si P S Ar K Ca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4.元素符号的意义(1)“O”宏观微观(2)“2O”表示(注意:符号前加数字后只有意义)2H: Na:2Mg: nS(3)用符号和数字表达含义5个氧原子: 2个钙原子:氮元素: 3个磷原子: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有上共有个横行和个纵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每一纵行称为。
2.元素周期表表示的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 O 氧 16.00 四、回顾小结 课题3 元素(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2.书写: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初中化学第三单元课题3元素导学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导学案14.2 元素●教学目标:1、明白元素的概念,能用元素正确的描述物质的组成。
2、能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常用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说出元素周期表中某种元素含有的信息。
●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符号的书写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一、自主预习1、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是 (即核内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 多种,但组成的物质却有3000多万种。
3、地壳中元素的含量:按质量计算,各种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 ,其中含量位于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
4、元素符号的书写(1)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 。
如 表示碳元素, 表示氧元素。
(2)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 ,第二个字母要 。
如 表示铝元素, 表示钙元素。
二、新课探究 (一)元素1以上表中的氧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且都是 ,我们就把都具有8个质子的氧原子统称为 。
2、元素是具有相同 (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元素种类由 决定。
已发现的元素只有100余种,但是组成的物质已超过3000万种。
3、在原子中有如下等量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那么可不可以说元素是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呢?元素的种类有谁来决定?4、元素概念中的“同一类”三个字能否改为“同一种”?你对“同一类原子”是怎么理解的?5、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水(H 2O )是由氢元素和 元素组成,二氧化碳(CO 2)由 和 元素组成。
6、说明: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能论“种”,不能论“个”。
(二)元素符号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元素符号能表示哪些意义?2、请写出下列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① O ② 2H 。
总结:1、当元素符号前没有数字则它既有宏观意义也有微观意义。
2、当元素符号前带了数字则它就没有宏观意义。
分子和原子导学案
课题: 第三单元 课题1 《 分子和原子》个性 笔 记 【学习目标】:(小小罗盘,导引学习方向!)1、知道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2、理解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3 、能使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生活、实验现象。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分子、原子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难点: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两组概念: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混合物和纯净物。
【知识链接】:(课前准备,奠定学习基础)1.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物质是由_____和_____构成的,_____的破裂和______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2. 纯净物是由______种物质组成,混合物是由___________以上的物质组成。
【学习过程】(学习建议:认真阅读教材48—52页,找出分子、原子的定义及性质等相关重点知识,独立完成导学案,将不会做的题目画上记号。
) A 级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物质的构成: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由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2.分子的基本性质:(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__。
(2)分子总在持续__________。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_______等. 二、分子能够分为原子3.分子的含义: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该物质 性质的最小粒子。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_________,不同种物质分子性质不同。
如: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
冰与水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一个氧分子有___________构成;一个水分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子的含义:原子是参加 的最小粒子。
6.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 复习导学案
第三单元溶液复习学案【基础知识回顾】一、溶液的形成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__________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
特征__________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__________外界条件不变时,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组成__________被溶解的物质__________起溶解作用的物质2.溶解时的温度变化物质NaOH 固体NH 4NO 3固体NaCl 固体温度变化3.乳化现象(1)当在植物油中加入洗涤剂后,植物油就被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能聚集成大的油珠,这种现象叫做。
肥皂、洗发水等都具有乳化作用。
(2)物质除污的方法和原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概念在温度、溶剂一定的溶的条件下,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_该溶质的溶液,称为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概念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_与_________的质量之比计算公式%100⨯=液质mmω推导公式ω⨯=液质mmω质液mm=溶液稀释的计算增加溶剂计算依据:稀释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加水的质量为x,m×A1%=(m+x)×A2%溶液的浓缩蒸发溶剂计算依据:蒸发前后,__________的质量不变计算公式:设蒸发水的质量为x,m×A1%=(m+x)×A2%增加溶质计算依据:增加溶质时,的质量增大计算公式:设增加溶质的质量为x,H1%+r×100%=y%三、实验探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主要仪器及部分仪器的作用________、药匙、________、滴管、________、玻璃棒。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实数步骤操作示意图操作步骤(以配制100g15%的食盐水为例)(1)________:100g此食盐水中溶质质量=_____g,溶剂质量=_____g(2)称量:用____________称取食盐,用量筒量取________mL水(3)________:把量取的水倒入盛有食盐的中,用________搅拌(3)装瓶贴标签:误差分析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操作:水量______了;溶质称______了可能的原因:1.下列物质:①鸡汤②矿泉水③酒精④生理盐水⑤面汤,不属于溶液的是()A.②④B.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⑤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盐酸C.氯化钠溶液D.酒精溶液3.(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日常生活中除去油污的方法很多,下列现象不属于乳化作用的是()A.洗面奶洗去皮肤上的油脂B.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污C.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D.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4.向右图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管左端的红墨水液面降低,则加入的物质是()A.氢氧化钠B.蔗糖C.硝酸铵D.食盐5.(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从植物“地不容”中提取抑制新冠病毒的新药-千金藤素,需要用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碳酸钠溶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溶液中的溶质是碳酸钠,溶剂是水B.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1:20C.从100g10%的碳酸钠溶液中倒出一半,就可得到上述溶液D.该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小于10%的碳酸钠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6.(2023山东青岛城阳期中)20℃时,某同学在盛有10mL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固体,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Ⅰ。
新教材高中化学 第3章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
第3课时 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1.能针对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探究问题,提出有依据的假设,选取试剂,设计实验方案,基于实验事实得出结论。
2.能应用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关系,分析和探讨某些化学过程对人类健康、社会可持续发展可能带来的双重影响,并对这些影响从多个方面评估,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应用物质及其变化。
1.能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硝酸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2.能根据HNO 3的性质说明其妥善保存、合理使用的常见方法。
3.能说明HNO 3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的讨论。
硝酸 1.物理性质01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02低,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03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04CaCO 3+2HNO 3===Ca(NO 3)2+H 2O +CO 2↑。
(2)054HNO 3=====受热或光照4NO 2↑+O 2↑+2H 2O ,可使用棕色试剂瓶保存。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06强氧化性,能与除07金、铂、钛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 .Cu 与浓HNO 308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 。
Cu 与稀HNO 309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b .与Fe 、Al 反应:常温时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10致密的氧化膜而钝化,所以可以用铁质或铝质容器盛放11冷的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反应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C +4HNO 3(浓)=====△CO 2↑+4NO 2↑+2H 2O 。
人教课标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3课时相对原子质量 导学案
本文由一线教师精心整理/word 可编辑1 / 1课题:《相对原子质量》(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 为什么引用相对原子质量;2. 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3. 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中子数的数量关系;4. 如何查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过程】 (一)定义式思考:为什么引用相对原子质量?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千克定义:以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实际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 (符号Ar )。
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 ; (2)“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 ”,常省略。
练习1:已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Kg, 求出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2:已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 求出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练习3:已知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n Kg ,一个A 原子的质量为m Kg ,则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二)找规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规律:相对原子质量= 。
通过定义式,验证以上规律:相对原子质量= (三)查表格在教材62页表3-4中,查找氧、铝、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氧: ;铝: ;锌: 。
(四)巩固练习1.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
A 、质子B 、中子C 、原子核D 、核外电子 2.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16gB 、16C 、2.657×10-26kgD 、16Kg3. 最近,俄罗斯科学家宣布他们通过核反应合成了核电荷数为114、相对原子质量为289的超重元素原子,该原子内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第一中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和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2,知道分子的基本性质(特征),并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利用分子的一些基本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自主学习】1,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科学技术手段告诉我们物质都是由一些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和等。
如水是由构成,氧气是由构成2,分子的性质(特征):1),分子的和都很小。
2),分子总在不断。
受热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会。
3),分子之间有。
物质热胀冷缩主要是由(或原子)之间的改变引起的。
相对来说气体分子之间间隔较,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间隔较。
4)分子都是由构成的。
【合作探究】一)分子的特征可以通过事实说明或实验验证1,哪些事实说明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实验步骤和方法现象结论向装有蒸馏水小烧杯A中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取加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加浓氨水另取小烧杯B,加入适量浓氨水,用一大烧杯罩住A,B两个烧杯,观察A B观察与思考:实验中为什么氨分子可以运动到酚酞溶液中,那酚酞溶液的分子为什么没有运动到氨水中去?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填相同或不同)3,分子之间有间隔20毫升水与20毫升酒精混合总体积 40毫升4,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氧气分子由构成,氢分子由构成;水分子由构成。
在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现象是它能体现分子的多个特征:物质是由等微粒构成;(水)分子之间有;(品红)分子在不断;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速率会。
二,利用分子的性质(特征)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自主选择)1),水蒸发为水蒸气,所占体积变大2),墙内开花墙外香3),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4),试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当堂演练】1,吸烟有害健康,非吸烟者往往被动吸烟,这是因为()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的质量很小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A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可以燃烧,说明空气中和氧气中的氧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体积变大D,降温能使水结冰,是由于低温下水分子静止不动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A,红墨水滴入水中,过一会全部变为红色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C,一体积黄豆和一体积米混和均匀总体积小于2体积 D,100毫升酒精和100毫升水混合总体积小于200毫升4,用分子的观点解释:25立方米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立方米的钢瓶中。
人教课标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3元素 第1课时 导学案
课题3元素(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能说出元素在地壳中和生物细胞中含量的不同。
学习重难点元素的概念【导入】小明最近感到有明显的生长疼痛且经常腿软、抽筋、乏力,经医生诊断后才知道,原来是缺钙。
医生又时说某人缺锌、缺钙等,其实是指缺锌元素、钙元素。
【自主学习】请大家阅读课本P59--P60内容,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1、元素的定义:元素是(即)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及含量(1)自然界中,物质种类有几千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却只有种。
(2)按质量计算,地壳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为、硅、、铁。
空气中元素含量最多。
生物细胞中含量前四位的元素:。
3、多种多样的物质及其构成。
氧气、氢气、氨气等物质是由构成的;铁、汞、金刚石等物质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填“分子”或“原子”或“离子”)【合作探究】探究问题一:元素的概念1、从下表里,你发现了什么现象?试着从表中归纳出什么是元素?原子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氢原子 1 0 1 1氢原子 1 1 1 2氢原子 1 2 1 32、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相比较,分子是否发生变化?原子是否发生变化?元素是否发生变化?(填“改变”或“不变”)分子的种类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物质的种类探究问题二: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原子定义区别1、只讲,不讲,没有数量多少的意义2、组成物质1、既讲,又讲,有数量多少的含义2、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使用范围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例如“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但不能说“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说“一个水分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联系元素的概念是建立在原子的基础上,即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为一种元素。
决定元素的种类。
探究问题三: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看课本P60图3-18,完成下列问题1、二氧化碳(C02)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宏观2、铁(Fe)是由组成的,共有种元素;3、氯化钠(NaCl)是由和组成的,共有种元素;1、水是由构成;2、水分子是有原子原子构成;微观3、一个水分子是由个氧原子和个氢原子构成的。
初三化学导学案汇编:《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了解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课前预习案1、物质都是由、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1)分子(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总在不断,且温度越高,微观粒子运动的速率。
(3)分子、原子之间有,且粒子间的间隔随压强的增大而,随压强的减小而;随温度的升高而,随温度的降低而。
课堂导学案探究点一微观粒子的基本特征阅读P48~P49,了解物质的微观构成及其基本特征,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3-1(可用一杯热水作对照实验),并完成下表:表1:实验3—1品红在水中扩散现象品红在水中会,且在热水中比冷水中扩散得。
分析品红是由品红分子构成的,而品红分子在不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品红分子逐渐向水分子间,且温度越高品红分子。
结论分子都在,温度越高,分子. 表2:实例结论1、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1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2、湿衣服晒干,且温度越高湿衣服干得越快。
说明:3、氧气可以压缩储存在钢瓶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说明:分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实验部分可分组进行)1、仔细观察P49上方的两幅图片(图3—2、图3—3),这两幅图反映了微观粒子的哪些特征?。
2、用100mL量筒量取50mL酒精,再用100mL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装有50mL酒精的量筒中,观察所得总体积是否为100mL,这是为什么呢?。
3、取一只一次性注射器(不带针头),先把活塞拉到5mL处,用手指堵住注射孔,并推动活塞,有什么现象?松开手后,又有什么现象?再用注射器抽取5mL,重复上述实验,有什么现象?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4、把试管和带胶塞的导管连接在一起,按右图组装好,甲烧杯装冷水,在乙烧杯中倒入热水,观察甲烧杯中导管口有什么现象?然后,把乙烧杯的热水换成冷水(10℃以下),再观察甲烧杯内导管中有什么现第4题图象?这些现象说明什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导学案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导教案( 1)学习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细小粒子组成的。
2、培育抽象思想能力、想象力和剖析、推理能力。
教课要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组成物质的两种微观粒子。
认识微观粒子的特色。
培育对自然现象、试验现象的猜想、察看,剖析、沟通、总结等研究能力。
教课难点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变化。
新课引入:生活中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经过花园能闻到花香,经过厨房能闻到炒菜的香味,翻开酒瓶能闻到酒香这是为何呢?湿衣服为何晾在阳光下啊简单干?这些现象你能从分子的角度来剖析吗?一、自学课本体验成功1、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48 页)2、分子的基本特色a、分子和原子的体积都很;(48 页末段)b、分子在不断的,在受热的状况下,分子能量增添,运动速度;(49 页首段)c、分子间有,受热时间隔,遇冷时间隔;物质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此中分子间间隔最大的是态,分子间间隔最小的是;( 49 页末段)d、同种分子性质,不一样种分子性质;(50 页首段)e、分子是由组成的。
有些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O2、H2、N2、Cl2,大多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如 CO2、NO2、SO2、P2 5;(50 页 3 段)O3、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自己,变化的是。
(50 页)4、由分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对学群学组内合作1、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以 20 滴水为 1 mL计)中约有 1.67 ×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
2、“酒香不怕小巷深” 、花香在空气中的扩散、品红在空气中的扩散说明分子拥有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三、【讲堂研究 1】请依据课本 49 页活动与研究实验步骤进行小组实验后,回答以下问题:(1)酚酞溶液、浓氨水是什么颜色?浓氨水什么气味? 表示氨分子的运动比较 ____,比酚酞更简单从烧杯中扩散到空气中。
江苏省太仓市第二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第二节《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导学案
教学方法
借助多媒体,边讲边练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1、从报刊、杂志、互联网上查阅收集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物质所含的元素(包括微量元素)及其这些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完成P72的表格“元素的性质与作用”
2、复习回忆常见原子及其结构、分子概念及其与原子的本质区别、一些常见物质的成分。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布置作业:自编小练习一份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即是说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质子数)
2、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3、、元素讲种类,无数目,原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
4、元素符号的表示意义:一种元素、一种原子、一种单质
物质分类:
教学后记
小结:1、物质由元素组成,由微粒构成
2、元素讲种类,无数目,原子既讲种类,又讲数目
随堂练习2:
1、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完成同步探究43页第2题
2、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哪些元素?
问题引导:这些元素以什么形式存在的呢?引出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Βιβλιοθήκη 物质分类:随堂练习:见课件
本课小结:请学生谈谈本课时有何收获
课题
共课时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C、H、O、N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会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了解自然界中元素的存在、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及与人体健康关系。
3、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特定的元素。
4、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
5、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化合物和单质、纯净物和混合物。
引入新课:
2.第三单元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1 分子和原子(第二课时)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技能:学会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难点: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构成物质的微小粒子有____和____等,如:氧气是由_____构成的,铁是由_____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如:氧分子是由__________构成的,二氧化碳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回顾教材中分子分解示意图,在水分解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
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____,而原子________。
4.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种微观粒子——原子。
三、课内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汇报:1.探究:化学变化中的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讨论:氢气与氯气的反应:在该变化中,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___。
分析:(1)在化学变化中,_____分成更小的粒子—______,_____又重新组合成新的_______。
(2)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 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探究结论: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学案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通过预习完成下列空白或问题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构成水和氧气的最小微粒分别是什么?2、分子是保持物质( )性质的( )粒子 。
3、原子是( )中的最小微粒。
4、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___________,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
【课堂探究】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1.分子的存在:(1)品红在水中扩散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生产、生活实例来证明分子的客观存在?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科学事实: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一滴水(以20滴水为1 mL 计)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和 都很小。
(2 )课本 49页活动与探究:实验1现象: 。
实验2现象: 。
实验3现象: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 .所以,分子总是在 。
⑶物体受热后一般会体积膨胀,遇冷后体积又会缩小。
所以,分子间是有 的(思考)观察上图,你得到了什么结论?(3)分子间有间隔,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
(知识巩固)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⑴俗话说得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这是为什么?⑵25L的石油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L的钢瓶中。
⑶将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
⑷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
1.原子是()A.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D.物理变化中的最小粒子2.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子概念。
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原子结构
二、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同伴互助,交流分享
1、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完成对所填写内容的答案核对;
2、小组长组织全组同学对问题1、问题2及其他难点问题的讨论探究。
三、展示引导学习——主动展示,张扬个性
1、全班展示(重点展示问题1、2及自主学习2的相关内容 )
丹江口市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导学案(第三单元)
课 题
课题2 原子结构(1)
执笔
张
审核
张
授课人
时间
姓名
班级
学习
目标
学习目标:知道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原子的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
学习重点:原子的结构及各粒子间的数量关系与带电情况。
学习难点:原子整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学习过程
自主空间
情景导入:
(1)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2)带正电的有;
(3)带负电的有;(4)不显电性的有;
9、不同原子它们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由于原子质量的数值太小,所以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而且一般地有: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1)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26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9.288×10-26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铝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则核内的中子数是_________,铝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数的总和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收获:
一、自主学习,感受新知(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问题)
:认真观察课本第53面图3-9及表3-1,填写原子结构:
3.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导学案
寨河中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导学案印前签字:班级:姓名:课题:第三单元课题2 原子的结构课时安排:二课时年级:九年级科目:化学设计者:马学军内容学习注解学习目标:知识: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知道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技能:知道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知道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会画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知道离子的形成过程,会用离子符号正确的表示离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重点:知识目标。
难点:技能目标。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新课预习:根据要求,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完成下面的问题。
1.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它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微粒构成(注意:氢原子由______、_________构成)2.质子带________电,电子带_______电,中子__________。
3.质子和中子构成______________,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4.核外电子是排布的。
5.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②圆圈内+表示、③数字表示、④弧线表示、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有五个要素)6.仔细研究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发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是:第一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二层最多排个电子,第一层后排第二层,第二层后排第三层;最外层最多排个电子。
7.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8.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__9.相对原子质量是怎样规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原子的体积很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1)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1、能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重点:1、能用分子的基本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难点:1、通过实验探究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2、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通过实验加深印象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湿衣服为什么可以晾干为什么能够闻到远处的花香2、科学家经研究,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3、分子的特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者E(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学习研讨1、为什么一点品红能染红整杯水为什么白糖在水里消失不见(通过一把沙子来对照思维)2、通过课本结合上一个问题可知构成物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_ ,我们看得见么真的存在3、我们来看: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有多少怎样才能把他们数完需十亿人口、每人每分钟数100个, 昼夜不停地数3万多年才能数清。
由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活动与探究(酚酞与浓氨水的实验)注意:酚酞遇氨气分子会变红讨论:1、为什么A烧杯中的酚酞变红而B烧杯中的酚酞溶液不变色B烧杯作用是什么2、为什么我们能闻到花香晒衣服时,是阴暗处干的快些,还是太阳下干的快些结论: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别量取100mL水,100mL酒精倒进200mL量筒里,观察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呢结论:分子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一种物质的分子在固、液、气态时,分子间的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升高,间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评价设计:1、下列实验不能证明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是()。
A.水中放糖,糖不见了,水却变甜了B.大米中掺入少量沙子,沙子不见了C•水中放入紫黑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振荡后水变成了紫红色D. 一杯澄清的食盐水经蒸发析出了少量的食盐晶体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B.分子是可分的 C .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3、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B.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D .丹桂飘香——分子不停运动4、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冰糖完全溶解后,溶液的体积小于溶解前冰糖和水的体积之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冰糖溶解后,一杯水都变甜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香水汽油要密闭保存。
(5)25m的卅石油气在加压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0.024 m 3的钢瓶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1分子和原子(2)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说出分子和原子的定义重点:分子、原子的定义、相似点、根本区别和联系难点:能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的实质学法指导:阅读课本,并根据导学案所给提示思考学习过程:预习导学认真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1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哪些分子有哪些性质2、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粒子。
3、原子是()中的最小微粒。
一、自主探究:根据课前预习以及课本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分子的概念思考感悟:水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有什么本质区别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 :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生化学变化时,该物质的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 ,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便无法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子的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最小粒子。
前提:该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并不是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有的是原子构成的。
思考感悟:分子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吗(可以从熔点、沸点来思考)分子的构成:分子是由____________ 构成的,如一个氧化汞分子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
2、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观看多媒体动画)3.分子与原子的关系(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质区别:化学变化中,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联系:_________________ 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3)相同点:①质量、体积都_________________ ②都在不停地__________________③微粒间都有___________________ ④同种微粒性质_______________ ,不同种微粒性质⑤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 _请认真思考课本第51页讨论题评价设计:1、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 ,分子大原子小BC,分子能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实质的是(A.分子运动速度加快BC.分子改变,变成了其他物质的分子O(考点: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3.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氧原子B.氧分子不可分。
4、A.B.C.D.5、6、7、),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的运动.分子间隔变小.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物质的分子之间去C.氧元素D.两个氧原子右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比为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从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热冰”是混合物 B 、“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相同F列说法正确的是(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有些物质是由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接构成的,如汞。
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以氧化汞分解为例:氧化汞受热时,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解为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每2个__________ 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_____________ 聚集成金属汞。
(可以用堆积木来类比)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 ,原子重新组成新的______________ 。
思考感悟: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有没有再分解呢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变了没有原子的定义: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的最小粒子。
8按要求写出文字方程式,并在下方标出对应的符号(1)用一种纯净物制氧气的方法(2)(4)有金属生成的分解反应(3)有白烟生成的反应有刺激性气体生成的化合反应(5)没有氧气参与的化合反应课题2 原子的结构(1)檀林中学九年级化学组编辑:李春森陈永新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重点:了解原子的构成难点:理解原子的构成学法指导:先通读课本,对照课本50页彩图并想象,对于不理解的内容可以与同学讨论交流解决。
导学过程:一、预习导学(用6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物质是由________ 、_______ 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___ 构成的。
2、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原子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么4、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是否带电,带什么电整个原子显电性么5、原子、质子、中子、电子有没有质量6、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什么粒子上学习研讨:一、原子的构成【观察】P53原子构成示意图:认识原子的各部分结构,构成原子的原子核和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归纳】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的。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带—电)'(带—电)__________ 卜不显电性(不—电), ------- (带_电)(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核外)1、核电荷数与核内质子数有什么关系,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有什么关系小结:(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 __________ 核内质子数 _______ 核外电子数__________ 原子序数2、既然构成原子的粒子带有电荷,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3、在上表中你们还能发现什么规律(2)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数中子数(3)原子里的质子数_____________ ,则原子的种类 _______________(4)所有原子都有中子么三、相对原子质量(课本第56页)1 •原子、质子、中子和电子有没有质量•原子的质量该如何去衡量我们通过阅读课本可知原子很小,他们的质量更小,如氢原子(H)的质量为X 10-27kg, 氧原子(0)的质量为X 10-26kg,这些数值太小,书写计算都很不方便,怎么办能不能找个方法把这些后缀如10-26、10-27之类的约掉呢不过约掉后所得的数值已经可是怎么约掉呢O某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相对原子质量用符号“ Ar”表示,单位是“ 1”,一般不读出来.2. 从以上表格中你有没有发现: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与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参考:原子质量=质子质量X质子数+中子质量X中子数+电子质量X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相对质子质量X质子数+相对中子质量X 中子数+电子(太小,忽略不计)中子数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了,于是我们将所得数值称其为相对原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