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诊疗方案一、概述: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以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
临床上以反复发作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为特点。
发病以秋冬气候改变时为多见,属于中医学的“哮证”范畴。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有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B2受体激动剂I[如沙丁胺醇(SaIbUtanIo1)]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2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上2周后,FEVI增加2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哮喘诊疗指南解读(GINA2018)
1、哮喘得急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患者得症状与肺功能由正常状态变为急剧恶化,甚至有些急性发作患者在以往并未被诊断为哮喘,首次急性发作即表现为哮喘得发作症状。
2、应筛选具有致命性哮喘危险得患者,进行反复得评估。
3、哮喘急性加重期得管理就是一项系统工作,包括患者记录哮喘日记,进行自我管理,症状加重期初期得管理与院内急性加重期得管理。
4、所有得哮喘患者都应建立适合自己病情得哮喘记录,以便更好地应对哮喘急性发作。
(1)哮喘记录应包括何时及如何改变药物使用,口服激素及症状治疗失败时得相应处理措施。
(2)哮喘症状急性恶化患者应立即至就近急诊治疗。
(3)患者得行动计划应根据症状或呼气峰值流速而安排。
5、为哮喘急性发作提供初始及急症处理设施。
(1)根据呼吸困难程度、呼吸频率、脉搏及氧饱与度、肺功能评估急性加重得程度,同时应用氧疗或短效β2 受体激动剂(SABA)治疗.(2)患者出现急性发作应立即转移至急诊治疗,如出现嗜睡、昏迷或寂静胸提示重症哮喘,应送往 ICU进一步治疗,转运过程中应用 SABA 及异丙托溴胺、控制性氧疗及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
(3)治疗措施包括重复吸入SABA、早期应用口服糖皮质激素,控制性氧疗,1小时后根据患者症状、氧饱与度、肺功能评估治效。
(4)异丙托溴胺仅推荐用于重症哮喘。
(5)静脉给予硫酸镁可以用于初始治疗无效得重症哮喘。
(6)胸部X 线检查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手段。
(7)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肺功能、初始治疗得反应、最近及既往急性加重情况及家庭护理能力决定就是否住院治疗。
(8)出院后应继续进行后续治疗,包括维持或逐步加量药物治疗 2 ~4周,并根据病情改善情况逐步减药减量.6、抗生素不用常规推荐用于治疗哮喘急性发作。
7、哮喘急性发作后得后续管理工作(1)回顾患者症状控制情况及有无急性发作得危险因素。
(2)对大多数患者而言,给药维持治疗 2 ~4周以预防进一步加重。
(3)检查吸入装置有无异常。
什么就是哮喘发作? 哮喘急性发作表现为逐步加重得咳嗽、气喘、胸闷、呼吸困难及肺功能进行性下降等,这些变化常常表明患者需要改变治疗得方案。
哮病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中医诊疗方案引言哮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传统中医学认为,哮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有着密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肺气虚、痰热内蕴、湿阻肺脾等病理变化。
因此,中医在哮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哮病中的中医诊疗方案,包括中医的诊断方法、常用药物和饮食调理等内容。
一、中医诊断方法1.望诊:通过望察患者的舌苔、舌质、面色等来判断哮病的证型。
典型的证型包括舌苔黄厚、舌质红、面色潮红等。
2.闻诊:通过闻患者咳嗽时的音响来判断哮病的证型。
典型的证型包括喘息音、喘鸣音等。
3.问诊: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发作频率、病程等,从而判断哮病的证型。
典型的证型包括气急、咳嗽、痰多等。
二、中医常用药物1.百部丹:主要成分为瓜蒌、桔梗、半夏等,具有宣肺、化痰、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肺气虚、痰热内蕴型的哮病。
2.杏仁石膏汤:主要成分为杏仁、石膏等,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
适用于痰热内蕴型的哮病。
3.苦杏仁:具有润肺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肺气虚型的哮病。
4.胆南星散:主要成分为胆南星、明矾等,具有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痰热内蕴型的哮病。
5.半夏石膏汤:主要成分为半夏、石膏等,具有宣肺化痰、清热止咳的作用。
适用于痰热内蕴型的哮病。
三、中医饮食调理1.多食蔬果:蔬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纤维素,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免疫力。
尤其是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如柠檬、橙子等,对于清热化痰、平喘止咳有较好的效果。
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加重痰热内蕴,使哮病症状加重。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
3.适量摄入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可以提供能量和修复组织。
哮病患者应适量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4.忌食油腻食物:油腻食物容易导致脾胃湿滞,加重哮病症状。
因此,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
5.适量饮用温热水:温热水可以起到润肺止咳的作用。
哮病
□肺功能(病情允许时)
□气道激发试验或气道舒张试验
□对症治疗
长期医嘱:
□内科常规护理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法
临时医嘱:
□必要时异常指标复查
□对症处理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标准住院日≤14天实际住院日:_______天
时间
年月日
(第1天)
年月日
(第2~7天)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中医四诊采集
□进行中医症候诊断
□完善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下达医嘱,开具常规检查、化验单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向患者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预防并发症和诊治
□病例书写和病程记录
□上级医师查房,治疗效果评估和诊疗方案调整或补充
□完善必要检查
重
点
医
嘱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分级护理
□饮食(视具体情况)
□中医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CRP、□血气分析
□静滴中药注射液
□口服中成药
□内科基础治疗
□其他疗法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哮病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二、概述哮病多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情志等失调,引动内伏于肺的痰气而阻塞气道,使肺气不得宣降。
以突然出现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主要表现。
相当于西医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哮病诊疗指南
表热甚者 ,加连翘 9 ,薄荷 ( g 后下 )6 g以清热解表 ;肺 气壅实 ,痰鸣 息涌不 得卧者 ,加葶苈子 ( 包煎 )9 ,瓜 g 萎皮 9 ,地龙 9 g g以泻肺 降气 ,化痰平喘;便秘 者,加 酒大黄 9 ,枳实 9 g g以通腑 利肺 ;痰稠黄难 咯者 ,加用
1 . 喘病 哮病 与喘病都有 呼吸 急促的表现 ,但哮必 .1 2 兼喘 ,而喘未 必兼哮 。哮指声 响言 ,喉中有哮鸣声 ,是 种反复发作 的独 立性疾病 ;喘指气 息言,为呼吸气促 困难 ,见于多种急 、慢性疾病 。
红9 g以温肺化饮 ,降气祛痰 。 21 热哮证 证候 :喉 中哮鸣如 吼,气粗 息涌 ,胸膈 .. 2 烦 闷,呛咳阵作,痰 黄黏稠 ,面红 ,伴有发热 ,心烦 口
11 诊 断要点 ①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 ,呼吸 困难 ,甚 . 则张 口抬肩 ,不能平卧,或 口唇指 甲紫绀 ,呈反复发作 。
21 下发作期 . 21 冷哮证 .1 . 证候 :喉 中哮鸣有 声,胸膈满 闷,咳痰 色 白,面色晦滞 ,或有恶寒 ,发热 ,身痛 ,舌质淡 ,苔 白滑 ,脉浮紧 。病机 :寒痰 留伏于肺 ,为诱 因所触发 ,
痰 升气阻 ,痰气搏击于气道而致肺气 闭郁 ,不得 宣畅;
21 虚哮证 证候:反复发作,甚则持续喘哮 ,咯痰无 .4 . 力,声低气短 ,动则尤甚 ,口唇爪 甲紫绀 ,舌质紫暗,脉 弱。病机 :哮病 日久 ,阴盛阳虚 ,痰 浊壅肺 ,肺 失肃 降。 治法 :温 阳补虚,降气化痰 。方药 :苏子降气汤加减 :紫 苏子 1g 2 ,法半夏 9 ,厚朴 9 ,当归 9 ,陈皮 9 ,肉桂 g g g g 5 ,乌药 9 ,沉香 ( g g 后下 )3 。加减:痰浊壅盛突 出者, g 应加炙麻黄 9 ,杏仁 9 ,细辛 3 g g g以加强宣肺化痰之力 ;
哮病
• 胸闷 • 观察胸闷的性质,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 协助患者变换舒适体位。 •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檀中等穴。 •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心,胸,神门,小肠,皮质下等穴。
中医特色治疗
注意 事项
内服 中药
药物 治疗
外用 中药
注射 给药
耳穴贴压
穴位按摩
特 色 技 术
拔火罐
穴位贴敷
中药泡洗
中药离子导入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 护理方案
常见候症要点
发作 期
风 哮
寒 哮
热 哮
虚 哮
常见候症要点
延缓 期
肺脾 气虚 症
肺肾 两虚 症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 喘息哮鸣
• • • • • • • • 观察呼吸频率,节奏,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取适宜体位 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檀中等穴。 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盲,定喘等穴。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等穴。 遵医嘱中药泡洗。 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物理 治疗
胸背部叩击
有效咳嗽
缩唇 呼吸
腹式 呼吸
呼吸功能锻炼
呼吸 吐纳 功
健康 指导
生活 起居
饮食 指导
风哮 症
寒哮 症
热哮 症
虚哮 症
肺脾 气虚 症
肺肾 两虚 症
进行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刺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情 志 调 理
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支持。
介绍疾病相关知识,积极配合治疗。
告知患者情志因素对疾病的影响。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 咳嗽咳痰 • 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 • 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 持续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 做深呼吸训练,采取有效咳嗽。 • 保持口腔清洁。 • 遵医嘱耳穴贴压。 • 遵医嘱拔火罐。 • 遵医嘱穴位贴敷。 • 遵医嘱穴位按摩。
哮病
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
舌淡苔白。
2.寒哮: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痰多、色白多泡沫,易咯,口不渴或渴喜热饮,恶寒,天冷或受寒易发。
肢冷,面色青晦。
舌苔白滑。
3.热哮:喉中痰鸣如吼,咯痰黄稠,胸闷,气喘息粗,甚则鼻翼煽动,烦躁不安,发热口渴,或咳吐脓血腥臭痰,胸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
4.虚哮: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至持续喘哮,咳痰无力。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
(二)缓解期(病期诊断中属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
2.肺肾两虚证:气短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脑转耳鸣,腰膝酸软,心慌,不耐劳累,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喘息哮鸣1.观察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发作持续时间,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师。
2.取适宜体位,可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
3.遵医嘱耳穴贴压,取平喘、肺、肾上腺、交感等穴。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中府、云门、孔最、膻中等穴。
5.遵医嘱拔火罐,取肺俞、膏肓、定喘等穴。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肺俞、天突、天枢、定喘等穴,三伏贴效果尤甚。
7.遵医嘱中药泡洗。
8.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咳嗽咳痰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咳痰的量、颜色、性状。
2.咳嗽胸闷者取半坐卧位。
3.持续性咳嗽时,可频饮温开水。
4.做深呼吸训练,采用有效咳嗽、翻身拍背、胸背部叩击或使用设备进行排痰等方法。
5.保持口腔清洁。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皮质下、大肠等穴。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要点
《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这种慢性炎症导致了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和发展。
临床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
哮喘是一种异质性疾病。
(二)流行病学近年哮喘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
(三)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2.慢性持续期:指患者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3.临床缓解期: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诱因或危险因素很多变应原和诱因会导致哮喘急性发作,常见的诱因见表1。
(二)发病机制哮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可概括为气道炎症-免疫机制、神经调节机制和遗传机制。
1.气道炎症-免疫机制:(1)气道炎症形成机制:(2)气道高反应性(AHR):(3)气道重构:2.神经调节机制:3.遗传机制:(三)病理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一)诊断1.临床表现:困难。
多与接触过敏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哮喘症状可在数分钟内发作,并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经支气管舒张剂等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
某些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
夜间及凌晨发作/加重是哮喘的重要临床特征。
有些患者尤其是青少年,其哮喘症状在运动时出现,称为运动性哮喘。
此外,临床上还存在无喘息症状的不典型哮喘,患者可表现为慢性咳嗽症状,以咳嗽为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音,呼气音延长。
但非常严重的哮喘发作,哮鸣音反而减弱,甚至完全消失,表现为“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心率增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和发绀常出现在严重哮喘患者中。
哮病诊疗方案
哮病诊疗方案引言哮病(Asthma)是一种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哮病的治疗通常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对急性发作的缓解和长期的控制。
以下是一份基本的哮病诊疗方案,供医生和患者参考。
诊断哮病的诊断通常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评估: - 客观症状:包括反复发作的呼吸困难、咳嗽和喘息。
- 病史:询问患者有无家族中哮病史、哮病发作的条件和诱因等。
- 肺功能检查:通过呼气峰流速(PEF)和肺功能试验(如1秒用力呼气容积)等来评估肺功能。
- 过敏源检测:了解患者是否对某些过敏原过敏。
- 其他检查:如X线胸片和血气分析等,用于排除其他可能性疾病并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急性发作的处理当患者出现哮病急性发作时,需要进行以下处理措施: 1. 让患者就坐,并保持放松的姿势,避免过度焦虑。
2. 使用口服或雾化给药的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
3. 考虑使用口服或雾化给药的抗胆碱药物(如异丙托溴铵)。
4. 根据严重程度考虑给予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如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泼尼松龙。
5. 根据需要应用氧疗来维持血氧饱和度。
6. 监测患者的肺功能和症状变化。
长期控制治疗除了急性发作处理外,哮病的长期控制治疗也非常重要。
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可以选择以下措施进行治疗: 1. 选择合适的维持治疗药物,如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如布地奈德)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沙美特罗)的联合制剂。
2. 根据需要使用吸入性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进行引导治疗。
3. 针对过敏原过敏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免疫疗法或避免接触过敏原。
4. 教育患者正确使用吸入器,并定期检查和纠正他们的使用技巧。
5. 指导患者合理生活,避免诱发因素,如烟草烟雾、气候变化、过度劳累等。
定期随访和评估哮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评估,以及肺功能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随访内容包括: 1. 定期询问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变化。
哮病中医护理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冷哮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憋闷如塞, 咳不其,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面色青晦。
舌苔口滑,脉弦紧或浮紧。
(二)热哮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呛咳阵作,咳痰色黄或Cb 黏浊稠疗,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其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苔薄口或黄,脉滑数或弦滑。
(三)寒包热哮证:喉中哮鸣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咳痰不爽,痰黏色黄,或黄口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边尖红,脉弦紧。
(四)风痰哮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 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 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痰鸣气喘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避免灰尘、刺激性气味。
2・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遵医嘱给予吸氧, 一般给予持续鼻导管吸氧,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浓度, 若有二氧化碳潴留, 予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1 〜2L/分钟。
3.根据喘息气短的程度及伴随症状, 取适宜体位, 如高枕卧位、半卧位或端坐位,必要时安置床上桌,以利患者休息;鼓励患者缓慢深呼吸,以减缓呼吸困难。
密切观察患者喘息气短的程度、持续时间及有无短期内突然加墜的征象, 评价缺氧的程度。
观察有无皮肤红润、温暖多汗、球结膜充血、搏动性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
■ O.耳穴贴圧(耳穴埋豆)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根据病悄需要,可选择交感、心、胸、肺、皮质下等穴位。
穴位按摩: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悄需要,可选择膻中、肺俞、风门、列缺、丰隆、尺泽等穴位。
哮喘诊疗方案
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痰鸣气喘性疾病。
哮指声响言,喘指气息言,哮必兼喘,故通称哮喘。
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鸣,呼气延长,严重时不能平卧,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唇口青紫为特征。
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剧。
发作有明显季节性,冬季及气候多变时易于发作。
本病包括了西医学所称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
(1)发作前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
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
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
(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
(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
(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
(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
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
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
2.西医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小儿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1)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s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
2018版基层版支气管哮喘诊疗指南解读
值增加>200 ml); (5)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检查中的任何一条,并除外 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三、诊断、病情评估与转诊
(一)诊断标准 2、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客观依据 (1)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增加>
12%,且FEV1绝对值增加>200 ml); (2)呼气流量峰值(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10 %(每日监测
PEF 2次,至少2周) ; (3)抗炎治疗4周后肺功能显著改善(与基线比较 FEV1增加>12%
由多种细胞包括嗜酸性粒细胞、肥大 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平 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以及细 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 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 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 经治疗后缓解。
同时伴有可变的气流受限和气道高反 应性,随着病程的延长可导致一系列 气道结构的改变,即气道重构。
-11-
抗原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神经激活 上皮细胞脱落
血浆渗出 水肿形成
上皮纤维化 感觉神经激活
胆碱能反射
平滑肌收缩 肥大 / 增 生
哮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急性 炎症
慢性 炎症
气道 重塑
支气管收缩 粘膜水肿
气道分泌增多
气道狭窄
症状
-12-
炎症细胞数量增加 上皮损伤
细胞增殖 细胞外基质增多
中国支气管哮喘基层诊疗指南 (2018年)解读
前言
2018年哮喘诊治指南解析及应用
成人每日吸入激素可比较剂量
药物 二丙酸倍氯米松 布地奈德 * 环索奈德 * 氟替卡松 糠酸莫米松
低剂量
(μg)
200-500 200-400 80-160 100-250 200-400
中剂量
( μg)
500-1000 400-800 160-320 250-500 400-800
与未来不良事件风险增加的相关因素包括: 临床控制不佳;过去一年频繁急性发作;曾因为严重哮喘而住院治疗;FEV1低; 烟 草暴露;高剂量的药物治疗。
GINA 2009
第十一页,共101页。
GINA2009推荐的哮喘治疗目标
哮喘总体控制
√ 达到 当前控制
定义为
症状
缓解药使用
活动
肺功能
降低
未来风险
定义为
早期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以及氧气辅助治疗。
第三十四页,共101页。
第四部分:管理哮喘急性发作
哮喘发作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地快速缓解气道
阻塞和低氧血症,并且预防哮喘复发 严重的哮喘发作会威胁到生命。大多数严重哮喘
发作的患者应该在有急救设施的场所接受治疗
轻度哮喘发作的患者(PEF减少<20%、夜间憋
醒、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使用增加)通常可以 在社区医疗机构接受治疗
一年内因为哮喘住院或急诊者
正在使用或最近停用口服激素者 近来未使用ICS者
过度依赖于SABA,一个月内使用超过一瓶者
具有精神疾病或有社会问题者(镇静药物依赖者)
过去存在不依从哮喘治疗计划情况者
第四十一页,共101页。
第五部分:特殊情况哮喘的处理
妊娠
手术 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
职业性哮喘
哮病的临床路径(中医)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患者。
一、哮病(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病(TCD编码:BNF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ICD-10:J45)(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剌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末经治疗而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哮病(支气管哮喘)临床常见证候:(1)发作期(疾病分期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寒哮热哮寒包热哮风哮虚哮(2)慢性持续期肺脾气虚,痰湿蕴肺肺肾两虚,痰热阻肺痰瘀阻肺:祛瘀化痰平喘。
(2)缓解期(疾病分期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阴虚肺燥(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
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支气管哮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病(TCD编码:BNF040)和支气管哮喘(ICD-10:J45)。
2.急性发作期患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在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分析
哮病(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
(2)呈反复发作性,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而诱发。
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症状。
(3)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啰音。
(5)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
(6)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7)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修订,2008年)。
(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及化学性刺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3)上述症状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
(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呼气流量峰值(PEF)日内(或2周)变异率≥20%。
符合1~4 条或4、5 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二)病期诊断1.急性发作期: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常有呼吸困难,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等刺激物或治疗不当等所致。
2.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
3.缓解期:指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维持3个月以上。
(三)证候诊断1.发作期(病期诊断中属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风哮:时发时止,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反复发作,止时又如常人,发病前多有鼻痒、咽痒、喷嚏、咳嗽等症,舌淡苔白,脉浮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中医院常见病及优势病种诊疗方案肺病科诊疗方案一、中医病名:哮病二、西医病名:支气管哮喘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吴勉华、王新月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5-2008)。
(1)病史:常有家族史和(或)过敏史(花粉、尘螨、油烟、异味等)。
(2)诱因:气候突变(最常见原因)、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倦等。
(3)先兆:鼻痒、喷嚏、咳嗽、胸闷等。
(4)主症:喉中有哮鸣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严重者可见面色苍白、唇甲紫绀,更甚者则见喘脱危候。
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罗音。
(5)时间:一年中以深秋、冬春寒冷季节容易发作;一日中以下半夜和凌晨易发。
(6)特点:具有突发性和反复发作性。
突然发作,约数分钟、数小时或经治疗候缓解,平日可一如常人,但容易反复发作。
(7)辅助检查:血嗜酸粒细胞可增高。
痰涂片可见嗜酸细胞。
胸部X检查一般无特殊变化,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2016年)。
(1)典型哮喘的临床症状和体征:①反复发作喘息、气急,伴或不伴胸闷或咳嗽,夜间及晨间多发,常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②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哮鸣音,呼气相延长;③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
(2)可变气流受限的客观检查: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0增加>12%,且FEV1.0绝对值增加>200 m1);②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③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平均每日昼夜变异率(连续7 d,每日PEF昼夜变异率之和/7)>10%,或PEF周变异率{(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值)/[(2周内最高PEF值+最低PEF)× 1/2]×100%}>20%。
符合上述症状和体征,同时具备气流受限客观检查中的任一条,并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及咳嗽,可以诊断为哮喘。
(二)疾病分期根据临床表现哮喘可分为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哮喘急性发作是指喘息、气急、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或原有症状加重,并以呼气流量降低为其特征,常因接触变应原、刺激物或呼吸道感染诱发。
慢性持续期是指每周均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
临床缓解期是指患者无喘息、气急、胸闷、咳嗽等症状,并维持1年以上。
(三)证候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周仲瑛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发作期(疾病分期中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寒痰阻肺证: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喘憋气逆,胸膈满闷如塞。
咳不甚,痰少咯吐不爽,色白而多泡沫,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易发。
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痰热郁肺证: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咳呛阵作。
咯痰色黄或白,粘浊稠厚,排吐不利,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或有身热,甚至有好发于夏季者。
舌苔黄腻、质红,脉滑数(3)表寒里热证:喉中鸣息有声,胸膈烦闷,呼吸急促,喘咳气逆。
咯痰不爽,痰粘色黄,或黄白相兼,烦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口干欲饮,大便偏干。
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4)风痰闭阻证: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咯痰粘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
舌苔厚浊,脉滑实。
(5)气虚痰阻证: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气短息促,动则喘甚,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
口唇爪甲青紫,咯痰无力,痰涎清稀或质粘起沫,面色苍白或颧红唇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形寒肢冷或烦热。
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6)喘脱危证:症状:哮病反复久发,喘息鼻搧,张口抬肩,气短息促,烦躁,昏蒙,面青,四肢厥冷,汗出如油,脉细数不清,或浮大无根,舌质青黯,苔腻或滑。
2.缓解期(疾病分期中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气短声低,喉中时有轻度哮鸣。
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食少便溏。
苔脉:舌质淡,苔白,脉濡软。
(2)肺肾两虚证:短气息促,动则为甚,吸气不利。
咯痰质粘起沫,脑转耳鸣,腰酸腿软,心慌,不耐劳累。
或五心烦热,颧红,口干,或畏寒肢冷,面色苍白。
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四、治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发作期(疾病分期中属于急性发作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寒痰阻肺证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主方: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
两方皆能温肺化饮、止哮平喘。
而前者长于降逆平哮,用于哮鸣喘咳,表证不著者,后方解表散寒力强,用于表寒里饮、寒象较重者。
加减:表寒明显,寒热身疼,配桂枝、生姜辛散风寒;痰涌气逆不得平卧,加葶苈子、苏子泻肺降逆,并酌加杏仁、苏子、白前、橘皮等化痰利气;咳逆上气、汗多加白芍以敛肺。
中成药:桂枝咳喘宁胶囊。
(2)痰热郁肺证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主方:(1)麻杏化痰合剂联合复方鱼腥草肺炎合剂(院内制剂)。
(2)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加减:表寒外束,肺热内郁,加石膏配麻黄解表清里;肺气壅实,痰鸣息涌,不得平卧,加葶苈子、广地龙泻肺平喘;肺热壅盛,痰吐稠黄,加海蛤壳、射干、知母、鱼腥草清热化痰;兼有大便秘结者,可用大黄、芒硝、全瓜蒌、枳实通腑以利肺;病久热盛伤阴,气急难续,痰少质粘,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者当养阴清热化痰,加沙参、知母、天花粉。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麻杏化痰合剂、咳喘顺丸。
(3)表寒里热证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主方: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加减。
或选用咳喘宁口服液加减:表寒重者加桂枝、细辛;喘哮痰鸣气逆加射干、葶苈子、苏子祛痰降气平喘;痰吐稠黄胶粘加黄芩、前胡、瓜蒌皮等清化痰热。
注意事项:本型即“寒包火”,其形成主要是因为表寒未解、入里化热或者素有痰热,复感风寒造成,在治疗上要表里双解,既要用麻黄等解表寒,又要用石膏等清里热。
根据表寒里热孰轻孰重,而选用以解表寒为主,还是清里热为主。
(4)风痰闭阻证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主方:三子养亲汤或黄龙舒喘汤加减。
加减:痰壅喘急,不能平卧,加用葶苈子、猪牙皂泻肺涤痰,必要时可暂予控涎丹泻肺祛痰;若感受风邪而发作者,加苏叶、防风、苍耳草、蝉衣、地龙等祛风化痰。
注意事项:(ⅰ)本型的病机重点在以痰气壅实为主,寒与热俱不明显为特征,但随着病程的演变,可出现痰从寒化、热化的不同情况,治疗应灵活掌握。
(ⅱ)痰壅气阻,往往影响血液的运行,致血行不畅,因此可少佐柴胡、香附、丹参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之品。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苏黄止咳胶囊。
(5)气虚痰阻证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主方:益肺Ⅱ号方(肺病科协定方)和苏子降气汤加减。
(党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丹参、川芎、前胡、苏子、半夏、陈皮、冬花等)加减:肾阳虚加附子、鹿角片、补骨脂、钟乳石;肺肾阴虚,配沙参、麦冬、生地、当归;痰气瘀阻,口唇青紫加桃仁、苏木;气逆于上,动则气喘加紫石英、磁石镇纳肾气。
注意:(ⅰ)虚哮证多为哮病日久,治疗失当,长期使用激素,逐渐加重而成,具有反复发作,缠绵不愈的特点,治疗棘手,难取速效;(ⅱ)本型病机以正虚为主,但亦有痰浊、血瘀等邪实的一面。
中成药和院内制剂:蛤蚧定喘胶囊、苏子降气丸。
(6)喘脱危证治法: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主方:回阳急救汤、生脉饮加减。
加减:如阳虚甚,气息微弱,汗出肢冷,舌淡,脉沉细加肉桂、干姜回阳固脱;气息急促,心烦内热,汗出粘手,口干舌红,脉沉细数加生地、玉竹养阴救脱,人参改用西洋参。
注意事项:喘脱之证,相当于重度哮喘发作,凶险难测,临床根据情况配合西药治疗,不必拘泥于此方此药,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
2.缓解期(疾病分期中属于缓解期和部分慢性持续期患者)(1)肺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主方:益肺Ⅰ号方(肺病科协定处方,由黄芪、白术、党参、茯苓、炙甘草、陈皮、沙参、麦冬、黄、山药、等组成)或六君子汤。
党参、白术、甘草、茯苓、法半夏、陈皮。
中成药:黄芪精口服液、玉屏风颗粒(胶囊)、固本咳喘胶囊(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麦冬、盐补骨脂、五味子)等。
(2)肺肾两虚证治法:补肺益肾。
主方:益肺Ⅱ号方(肺病科协定处方,由黄芪、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丹参、川芎、前胡、苏子、五味子、山药等组成)或生脉地黄汤(人参、麦冬、五味子、地黄、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合金水六君煎(当归、茯苓、半夏、熟地、陈皮、炙甘草)。
中成药:益肺胶囊(肺病科院内制剂,批号:鄂药科试制Z20080002,由黄、防风、白术、党参、麦冬、五味子、茯苓、沙参、补骨脂、淫羊藿、陈皮、丹参等组成)、偏阳虚可选用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补金片等,偏阴虚可选用麦味地黄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百合固金口服液等。
气虚血瘀可选用补肺活血胶囊。
(二)科室协定经验方治疗止哮平喘方: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僵龙通络平哮方: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仙芪补络安喘方: 适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益肺Ⅰ号方:补肺健脾,用于哮喘、慢阻肺证属肺脾气虚证。
益肺Ⅱ号方:补肺纳肾,用于哮喘、慢阻肺证属肺肾两虚,气虚血瘀证。
(三)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1. 痰热证可选取清开灵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
2. 气虚或气阴两虚证明显可选用生脉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3. 阳虚证明显者可选用参附注射液。
4.肾虚夹痰证可予以喘可治注射液(淫羊藿、巴戟天)。
(四)非药物治疗1.针灸治疗采用传统针灸、拔罐疗法等。
如实喘选用肺俞、膻中、天突、尺泽等,风寒配风门,风热配大椎、曲池,痰多配丰隆,喘甚配定喘。
虚喘选用肺俞、肾俞、膏肓、太渊。
肺气虚配气海,肾气虚配太溪,喘肾配定喘、天突。
2. 穴位注射选取黄芪注射液等,于定喘、曲池等穴位(可辩证选穴)进行注射。
每个穴位注射0.5ml。
每天2-4个穴位,10天为1疗程。
也可选用西药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进行学位注射。
这种方法可达到药物和穴位的双重治疗作用,临床了取得了显著疗效。
3.穴位贴敷(1)化痰止咳贴适应症: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咳嗽、咳痰等。
药物:麻黄、前胡、紫菀、桔梗、蝉蜕、荆芥、百部、白芥子。
穴位:天突、大杼、风门、肺腧。
(2)蠲哮平喘贴适应症: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