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增城市小楼中学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6 雪》导学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6《雪》导学案新人教版
广东省阳东广雅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6《雪》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
通过朗读,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2、了解散文诗的一般特点,学习欣赏散文诗。
能力目标1、探究在不同雪景的描绘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精神追求。
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拼搏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1、比较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会作者寄托精神追求。
2、赏析本文优美、内蕴丰厚,含义深刻的语言。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一、写作背景:《雪》写于1925年。
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势在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而鲁迅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面对黑暗的现实和冷酷的季节,鲁迅以民主主义革命战士的姿态去寻找革命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1924年12月,北京下雪了,此时的他产生了创作的冲动,于是《雪》这首散文诗便诞生了。
散文诗是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样式。
它融入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的描写性。
从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二、根据拼音填写汉字【】bó shí学识丰富【】xiāo shì消融【】tuì全部脱去【】shuò fāng 北方【】zhuózhuó形容目光明亮【】juàn niàn 想念【】lǐnliè形容极其寒冷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画出文中描写雪的词句、并从中抄下你最喜欢的词句。
2、江南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从哪些描述中可以看出?3、朔方的雪是如何面对晴天和其它恶劣的环境的?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四、精读课文1、作者对两种不同雪的情感态度各是怎样的?2、鲁迅当时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为什么又要花大量的笔墨描绘江南的雪呢?两个地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3、理解“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单元第6课雪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比中把握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把握作者的感情倾向。
2. 品味优美语言,理解文章深刻的内涵。
3•感受作者坚强的斗志以及不屈不挠、直面惨淡人生的斗争精神。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 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 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 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 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下雪了,广袤的苍穹下,梨花溅落,银装素裹。
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那飘洒的姿态,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1924年岁末,北京的一场雪,激起了鲁迅先生心中的情感,勾起了他儿时的回忆,他感悟到了“大风吹雪盈空际”的壮美。
让我们一起诵读鲁迅先生的《雪》,在诗意的语言中去感受他那博大的胸襟。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生难字词(1)字音磬(q in g) 淏(h co) 霁(j i)脂粉奁(li岔)灼灼(zhu c)胭脂(y m) 褪尽(tu i) 朔方(shu①凛冽(l in li e)眷恋(ju cn) 荷戟(h e j 1 彷徨(p cn g hu a n g)⑵词义朔方:北方。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雪》预习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雪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ìe)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
消释:消溶。
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二、课堂学习研讨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探究括号里的问题。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这里以"暖国的雨"的单调衬托了江南雪花的娇艳明媚,同时对"暖国的雨"提出问题,又为后文写朔方飞雪埋下伏笔,反衬出朔方的雨被凝成雪的不幸。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不仅说明了江南雪花的特点,也表露了作者对江南柔雪充满怀念与喜爱的感情。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雨是雪的初始阶段,雪是雨的升华。
作者用肯定的语气,赞扬了朔方飞雪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对它不幸的遭遇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作者赞颂朔方的飞雪是"雨的精魂",也就是说它仍然保持了雨的自由活泼的精神,这个结尾耐人寻味。
三、当堂训练巩固4、作者将南北雪景对照描写有何目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南方的雪”,它是一种美的象征,但这种美未经磨练,不能长久的保持;而“朔方的雪”虽然孤独,不被理解,但有一种战斗的豪情,一种澎湃激昂的斗志,使人联想到那艰苦卓绝又令人神往的战斗。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6 《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
2.学习文章运用的手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体察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坚强的斗志。
【学习过程】
一、导入
1.那一年的冬天,在北京的鲁迅,看到一场大雪。
他,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他那支生花妙笔,慷慨淋漓地描绘了两幅迥异的雪景图——雪。
2.写作背景
3. 文体:散文诗
二、预习检查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2.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2)在第二至三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孩子们塑雪罗汉的动作与神情的词语,体会其作用。
3.朗读第4至6段思考: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5.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语句。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3)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五、主题及写作特色
3.文章写法
六、作业
1、写作
将课堂上完成的小语段扩写成小短文,字数不少于300字。
2、阅读
课外阅读有关雪的作品,并作相关的读书摘抄。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雪》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雪》学习目标: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
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
从而感悟人生,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诵读和揣摩作者对南北不同雪景的描绘,体味作者情感及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磬口( ) 脂粉奁( ) 目光灼灼( )tuì尽( ) 朔方( ) 凛liè ( )2、填空题。
(1)鲁迅原名__________,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及《故事新编》。
《雪》选自他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
(2)江南的雪,“ ” ;北国的雪则“ ”,随着旋风蓬勃奋飞。
作者以鲜明的形象,展观了两幅各具特色的画面。
(3)散文诗,它既有__________的特点,讲究押韵和节奏,又有__________的特点,比较有气势。
二.精读课文,攻克难点1、探究下列语句的含义。
(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上句中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来修饰“雪花”主要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上句中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鲁迅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例如,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用了一个“但是”转入对“朔方的雪”描述,看似并不需要转折,为什么用了呢?3、作者认为江南的雪美艳在哪些地方?作者同时认为又有哪些不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朔方的雪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要欣赏朔方的雪?5、作者写江南的雪,为什么要写雪中的花,并且进一步展开想象,写蜜蜂采花蜜?6、作者对江南的雪和北方的雪各有怎样的感情?作者为什么会对朔方的雪情有独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7摘录语句:点评:8.揣摩下列语句的含义:①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初中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雪》导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雪》自主预习一目标导入1.了解写作背景,整体把握南方雪与北方雪的不同特点。
2.通过品味内涵丰富、清新优美的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难点)3.通过研读作者对南方雪、北方雪的相关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4.揣摩比喻、拟人等妙用修辞句,学习对比、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
(重点)5.学习鲁迅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懂得用奋斗来创造美好的世界二走近作者鲁迅,原名_______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为救国救民,一生“三易其志”,代表作有:小说集《 ____ 》《 _____ 》,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 __________ 》等,为中国革命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924年12月30日,北京下了一场大雪。
鲁迅身处北国,眼前“大风吹雪盈空际”,作者萌发了创作冲动,从眼前的飞雪联想到江南的雪景,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不断变幻和翻腾,将一腔情思铸成这篇抒情散文诗。
当时南方的革命形式正在蓬勃地发展,可谓春暖花开之际,然面,北方却还处于一片寒冷之中,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如朔方的雪一样,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后作者将此文编入其散文集《野草》。
四字词预习1.识记音形博识() 血红() 旋风() 旋转() 粘结()朔方() 灼灼() 脂粉li cn() 闪shu?( ) q i ng( ) 口精cu i ( ) tu i() 尽y m zhi()l inli a()2.辨识字形(x i) _____ 笑(x i) _______ 戏精(h un ________气(p?) ________(b?) ________ 识(b?) ________ 斗忙(lu) _________功名利(1U) _________(t ? ng) _________ 飞(t ? ng) _________ 萝钟(qing) ___________(qing) ________ 竹难书3.理解词义(1)博识:________ 。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雪》导学案(第二课时)一、精读品析1、理解重点语句含义:(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江南雪和北方雪的对比来表现的,江南雪固然美丽,让人喜爱,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一样,敢于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借对朔方雪蓬勃奋飞,旋转,升腾与寒风严冬挑战的斗争精神的赞美,抒发自己蓬勃向上的生活热情,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表现了他对北方势力的反抗精神。
3、课堂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
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二、拓展延伸1、鲁迅的故乡在绍兴,在江南,对故乡他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在《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有很好的体现,你还能想起吗?2、这首散文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比如:火炬象征:江南的雪象征:北方的雪象征:3、写雪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你能想起那些?三、阅读训练①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6雪1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语言规范。
课题:雪1
课型: 新授
编号:01
主备人:李晶
审核:
小主人:
学习目标1、识记并积累“博识、美艳、消释、升腾”等词语。
2、通过文章的具体语句理解文章内容,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一、知识点链接:
教师寄语:一个人的毅力不是天生的,你与困难不断地作斗争,毅力便会在你身上萌生。
二 、目标教学
1、目标一:
导读: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能默写和识记重点字词的含义
自学检测:
(一)了解作者作品
1、鲁迅,原名,字 ,他是现代着名的家、家、家。
2、本文选自《》,这是鲁迅的一部集。鲁迅还有一部散文集《》,两部小说集《》和《》。杂文集《》、《》、《》
(二)掌握字词
1、给下列字注音。
磬( )口忙碌( )脂粉奁( )灼灼( )
1)、两幅雪景的特点:一是的,一是的。
2)、作者所描写的两幅雪景,我更喜欢的雪,因为
3)、我 认为作者更喜欢的雪,因为
探究展示:展示着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记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其他同学注意用红色笔标注。
三、拓展提升(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仔细研读课文1—3自然段思考:
嘻( )笑褪( )尽朔( )方 凛( )冽( )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
精魂:消释:升腾:
探究展示:展示着声音洪亮,语言流畅、规范,切记啰嗦,准确把握展讲时间。其他同学注意用红色笔标注。
归纳记录:除了这些字词你认为本课中还需要积累哪些重点字词的音和义?请整理到下 面。
2、目标二:
《雪》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雪》导学案设计(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感受散文诗语言的清新美与含蓄美。
2、体味两幅雪景的不同,探究不同的雪景中蕴含的精神追求。
3、理解本文含蓄深刻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
学习重点:诵读全文,比较两幅雪景的不同特点来体味蕴含其中的情感。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精炼、优美、内涵丰富的语言。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一)基础达标1.作者作品介绍鲁迅,原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他的两部小说集是《》、《》,散文集是《》,散文诗集《》。
2.文体、背景介绍(1)文体知识:散文诗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体裁,它有散文的语言形式和形散神聚的特点,也有诗歌的意境,有诗歌的形象性、抒情性,有诗歌的含蓄凝练.(2)背景介绍:作者在写《雪》的时候,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作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
作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3.字音、字形、词语磬口()脂粉奁()灼灼()褪尽()朔方()凛冽()彷徨()péng勃()升téng ()眷()(二)初读感知深情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各有什么特点?怎样描绘两幅雪景的?作者面对不同的雪景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完成下表格。
画面特点情感态度二、合作探究(一)研读赏析探究一:品味文章的语言,自主练习仿写。
探究二:结合背景材料,归纳主旨。
(二)展示交流1、赏析语言的三角度:(1)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2)遣词用语:这句话中……词语,从……角度写出了……(3)思想感情: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写法归纳①景物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②运用对比手法,象征手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雪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雪》导学案学习目标:在朗诵中思索体味排比、反复、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抒发情感上的作用;体会作者勇于直面惨淡人一辈子,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品析两幅雪景图,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第一课时:自学课)自研自探(预时:20分钟)知识链接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蒋抗日的革命运动在南方蓬勃发展起来,而北方反动势力相当猖獗。
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鲁迅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
《野草》中收入的23篇散文诗,都是作者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的记录,其中《雪》是写的最好,成就最大的一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倾注于雪的描绘中。
【独学】请认真阅读《雪》,独立完成以下内容,要求认真读文,规范书写。
将你的疑问和新发现写在右侧的“火眼金睛”处。
独学完成后,要及时告知组长。
聪明的你,能做到的!1、注音。
磬()口脂粉奁()朔()方灼()灼凛()冽()雨霁()眷()念荷()戟()彷()徨褪()尽()2、看拼音写汉字。
lǐn()冽péng()勃升téng()忙lù()3、作者写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学法:先确定具体段落,再抓关键词。
)4、作者写两地的雪的语言各有什么特色?5、作者写两地的雪各表现了何种思想感情?6、积累写雪的精彩句段。
(学法:找到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这样能能帮助你理解。
)【对学】(然后和你新发现写长。
记住慧!【群学】(句子结构对子互评:(第二课时:展现测评课)精彩展示(预时:30分钟)将展示方案或每个人的分工写在相应题目下边(所有题都要准备),上课时抽签选择展示内容(依班级情况和时间可两组一个内容,也可四个组展示,四个组评价。
),组内预演后全班展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雪》导学案1(无答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第6课《雪》导学案1.熟读全文,理解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3.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1.理解文意,能概括出母亲的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
现代文精读课课时2课时1、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姿态,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争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
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野草》共收散文诗二十三篇,也是鲁迅追求革命真理、抒情述怀与进行对敌斗争的记录。
本文也是鲁迅当时内心世界形象化的表现。
2、文体知识简介:散文诗(借助多媒体字幕):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和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终究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3、查找资料,搜集有关作者的生平与事迹的资料.4、在阅读和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整理到学习笔记上。
5、通读全文,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揣摩文中寄托的作者情感.6、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倾听,并按要求进行评价.学生的回答可能有所不同,要让他们自己去找,并说明理由,只要言之成理,教师都应予分析文章写法,感受美的精神——美读品味(文中江南的雪和北国的雪各有什么特点?画出一些精炼的句子加以品析。
)1、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文中描绘了江南和朔方两种不同的雪。
但是,鲁迅当时正住在北京,他所看到的只是朔方的雪,那他为什么又要花大量的笔墨描绘江南的雪呢?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词语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不同雪的特点,从文章的具体描写中提炼、概括。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6课《雪》(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雪》(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一、精读品析1、理解重点语句含义:(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用“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修饰“雪花”,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和“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2、文章写法。
本文是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诗,作者的思想感情全部倾注于对景物的描绘中。
行文虽然也流露出一种孤寂的情绪,但是掩盖不住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写法特点:①景物描写由点及面,由静到动,逐渐展开。
②强烈的对比手法,通过对江南雪和北方雪的对比来表现的,江南雪固然美丽,让人喜爱,但更崇高的美应该像北方的雪一样,敢于直面冷酷现实,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作者借对朔方雪蓬勃奋飞,旋转,升腾与寒风严冬挑战的斗争精神的赞美,抒发自己蓬勃向上的生活热情,顽强不屈的斗争意志,表现了他对北方势力的反抗精神。
3、课堂小结:《雪》是《野草》中最适合中学生阅读的一篇。
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了江南的雪景与北方的雪景,并在比较中表现了自己的倾向。
作者更为欣赏“朔方的雪”,因为“朔方的雪决不粘连”、“奋飞”、“旋转”、“升腾”。
体现了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这种精神也是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二、拓展延伸1、鲁迅的故乡在绍兴,在江南,对故乡他有许多美好的回忆。
这在《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中有很好的体现,你还能想起吗?2、这首散文诗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作者运用了象征手法,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意义。
比如:火炬象征:江南的雪象征:北方的雪象征:3、写雪的课文我们学过不少,你能想起那些?三、阅读训练①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
《雪》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雪》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单元导读,知道本单元的主题和学习本单元的主要方法。
2、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读懂文章大意,借助“文章梳理图”梳理文章结构。
4、在大致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法指导:1、导航中的预习题小组共同完成,在课本中相应的地方做笔记。
2、读很重要,请同学们在完成预习题时多读几遍课文,在读中质疑,在读中释疑。
3、小组长行使好自己的权利,可分配任务,合作完成。
(三)自学导航:1、回顾自己对鲁迅的印象。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主要作品:小说集——《彷徨》、《呐喊》、《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华盖集》;散文诗集《野草》等。
2、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背景。
《雪》这篇散文,1925年1月18日写于北京,当时鲁迅先生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
这时正值“五四”退潮时,他以优美的艺术形式记录他当时彷徨、苦闷、希望能找到未来的心情,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
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鲁迅先后用象征手法,通过对江南和朔北的雪景的对比描写,赞美了飞雪追求自由和顽强斗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冷酷黑暗的社会观赏的强烈不满的无比愤思的感情,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以及要和黑暗势力作坚决斗争的革命情怀。
1924年到1926年“五四”新文化思潮的降温使得鲁迅也有了一些苦闷与彷徨。
这时的作品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制和不倦的战斗,感受非常深切,探索非常艰苦。
这种感受和探索正是动荡的时代生活的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雪》导学案【题目解说】冬日里最使人兴奋的莫过于落雪,那纷飞的雪花,凝聚着春雾夏雨秋露的情愫,飘飘洒洒,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银装素裹,让人情思飞动,浮想联翩。
1924年暮北京的一场落雪,使鲁迅先生情思涌动,写了一篇优美的散文《雪》,今天让我们和鲁迅先生一起去赏雪景,悟雪情。
【散文诗】散文诗就是具有散文抒情特征的诗,它在抒情手法上相当随和地接近散文,不分行,具有一般分行诗所缺少的散文美,如内在的韵律,宽广的抒情层面以及在一定程度上不排除逻辑思维等,但它又毕竟是诗(只是一种形式特别的诗),较为短小,具有诗的文笔等。
【背景链接】《雪》写于1925年,正值不平凡的年代,南方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可谓是春暖花开之日,然而,北方还处于一片寒冻之中。
面对黑暗的现实与酷冷的季节,鲁迅以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的态度去寻求“革新的破坏者”,去战取理想的春天。
他不仅以小说杂文进行战斗,而且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
【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磬口( ) 忙碌( ) 脂粉奁( ) 灼灼( ) 嘻笑( )褪( ) 朔方( ) 凛冽( )⒉多音多义褪褪(tùn)去褪(tuì)色⒊词语补注博识:凛冽:①天宇:②精魂:③消释:④升腾:【句段解读】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重点探究】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主旨归纳】滋润美艳的南方雪,寄托鲁迅对美好理想的炽热追求;这旋转飞腾的朔方的雪,则寄托鲁迅对黑暗现实的顽强斗争。
在这两幅鲜明对立的图景中,贯穿着一个共同的愿望:改造旧世界,创造新生活。
【写作借鉴】:1.全文主要描写两幅雪景图,两相比照,相互映衬。
如江南的雪:积雪滋润美艳,充满生机突出“美”;运用修辞(),绘声绘色,虚实相生,工笔描绘,清新明丽;朔方的雪:飞雪如粉如沙,蓬勃奋飞突出“力”;夸张,粗线勾勒,写意为主。
2.通篇以描写为主,结尾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作者的情感全都隐含在字里行间。
正因为如此,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便有了很大的空间和多元解读。
此外,本文语言清新明丽,风格刚柔相济,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两种雪的特点和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
【结构图解】【资料集锦】写雪的诗句:(1)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4)万籁人踪灭,千山鸟飞绝。
【积累·语文素养的基石】(25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
(5分)朔.(shuò)方灼灼.(zhuó)凛.(lǐn)冽眷.(juàn )念荷.(hè)戟彷(páng )徨褪.(tuì)尽胭.(yān )脂脂粉奁(lián)磬.(qìng )口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3分)(1)他也就目光()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2)晴天又来()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3)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太空。
3.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灼灼:。
②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博识:。
③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升腾:。
④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
朔方:。
4.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的作用。
(4分)(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
答:5.下列划横线的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葛非、顾俊两人配合默契,多次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真是一对天作之合的双打组合。
B.张大夫给我针灸了一个多月就治好了我的腰腿病,可真是妙手回春啊!C.这部轻喜剧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人们所有的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D.兄弟俩原来关系亲密,好得不可开交,但是自从弟弟结了婚,不知怎么,两兄弟渐渐形同路人。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通过这次学习班的学习,使我的思想认识有了提高。
B.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季节。
C.中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
D.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注视和倾听着老师做实验。
7.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分)答:【阅读·交流对话的平台】㈠阅读原文字,完成8~12题。
(17分)8.品读江南的雪部分,思考:江南的雪有怎样的特点,哪些语句表现了这一特点?你能看出在这些句子中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吗?(4分)答:江南的雪滋润美艳,色彩斑斓,蕴涵着生命,透露着生机。
江南的雪,倾注着作者对故乡的怀恋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和追求。
9.在描写完江南的雪之后,转入到对“朔方的雪”的描述中。
中间用了“但是”一词,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答:表现了对美好事物不能长久的遗憾和引起下文对朔方雪的描写和赞美。
10.作者是怎样描写北方的雪的?作者对北方的雪是什么样的感情?(4分)答:北方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在凛冽的天宇下”“奋飞”“升腾”。
这些描写倾注了作者对北方雪不畏严寒,在孤独中抗争、奋斗的赞美之情。
11.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答: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
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
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12.揣摩“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的含义。
(3分)答:北方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还被表现为死掉的雨的意思。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它的不屈和献身,让它成为雨的精魂——坚强和不屈的精魂。
㈡阅读《雪》,完成12~16题。
(18分)雪满山野,总令我想起国画里的留白。
王摩诘画山而不见云,齐白石画虾而不见水,那留出的空白,便是云,是水。
与西画比起来,国画手法最简洁,而意韵却最丰厚。
每当雪至,五色杂陈的世界只剩下黑白两色,山川大地便成了落笔简约的国画,环境纯粹了许多,心灵也就跟着纯粹了许多。
②所以,雪来的时候,我的心中总是充盈着几许淡淡的欢愉。
倘在山中,那感觉就更好。
黎明于客舍醒来,心中纳罕天缘何亮得这般早,披衣行至院中,发现大雪早巳没膝。
呼啸了一夜的北风不知何时戛然而止,空气清爽如琼浆,天气温静如睡熟的少女,崖上翠柯、溪上板桥、无一不穿上白袍,只有檐上麻雀,傻兮兮地挺立着,黑得可爱。
③于是,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禁不住于口中滑脱而出,那种深透的意境遂将自己浑身浸透。
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
④大雪封山,路是走不得了,喝罢老板娘亲熬的热汤,便于窗下慵读一卷《聊斋》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
读得倦了,便再去访雪。
周遭静无声息,而脚底踏出的咯吱声,好似雪地轻柔的言语,令我感到亲切和愉悦。
⑤我之看雪,是看它的银白空蒙,于无色中想像有色,于无形中揣测有形,于无生命中体味凛然的生命力,任思维的雪橇恰然划向岁月深处,去领略世界的无涯与多姿。
有人写道:“能欣赏荒寒幽寂的人,必定具有一种特殊的素质,那是一种顽强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桀骜不驯的人格力量。
”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
北宋书院中,不乏以空山荒寺,寂寞无人之境为主题的画作。
我曾在一家博物馆的《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境界何其寂寥,然而我看到的不是生命的渺小与哀苦,相反,却是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意志。
一如明人胡应鳞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出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
所谓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
君不见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
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方能反衬人心的温热;只有雪野的空旷,方能凸显生命的充实。
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无所有,而是如国画中的留白,意味深远。
我钦佩胡应鳞,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
⑥记忆深处的大雪无边无际,静好如诗。
我就站立在雪地里,默默地伫望着。
我在一片寂寞中感受生命的怡静与温馨,逝去的梦境再度重现,凋谢的热情开始复苏,而那一瓣六角雪花,自天空落下来,咝的一声,就在我滚热的心窝里融化了。
(选自《名家散文》祝勇文)13、请从修辞的角度品味第③中“这时的内心纯净得就像白纸,随时等待着思想的浓墨,滴染出幽美的图影”一句的妙处。
(3分)14、第④段中有“这或许是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罢”一句,其中“另外一种形式的行路”指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4分)15、第⑤段中作者说“古人常从孤寒寂寞之中酝酿出一种生命的诗情”,请你从文外举出一例加以印证。
(4分)16、第⑤段末“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境界玩味透彻了”一句中“柳宗元心底的境界”指的是什么? (4分)【综合·展示个性的绿地】(10分)1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7分)材料一微博是一种网络技术应用。
它篇幅短小,每条不超过l40个字,甚至可以三言两语。
它代表了个人最真类的即时言论,人们可以用微博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
无论是用电脑还是用手机,只要能上网,人们就可以像发短信一样发微博,非常方便。
材料二教育部、国家语委在向社会发布((2010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时,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
截止到2011年2月,腾讯、新浪两大门户网站微博注册用户均超过1亿。
在微博上“人人都有麦克风”,普通人用微博维权,用微博问政;政府也开通微博,了解民意。
微博正释放着它推进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变革的巨大潜能。
(1)从材料一中摘录出4个能概括“微博”主要特点的词语。
(4分)(2)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写出右边这幅画的寓意。
(3分)18.请写出“咏雪”的两句名句。
(3分)教(学)后记6 《雪》答案【字词全解】⒈生难字词磬口(qìng) 忙碌(lù) 脂粉奁(Iián) 灼灼(zhuó) 嘻笑(xī) 褪(tuì)朔方(shuo)凛冽(linlie)⒉多音多义褪褪(tùn)去褪(tuì)色⒊词语补注博识:见识广博。
凛冽:刺骨的寒冷。
①天宇:这里指天空。
宇,上下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