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技活动教案(已排版)
三年级科技活动教案
1、制作小降落伞
一、教学内容:制作小降落伞。
二、教学目标:
1.证明空气的存在。
2.制作降落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降落伞的制作。
四、教学准备:塑料薄膜、剪刀、细线、玻璃胶带、硬币、尺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证明空气的存在
1.吹气球游戏。
2.风车的转动。
﹙二﹚制作降落伞
1.将塑料薄膜分别剪成15x15,25x255,35x35厘米规格的正方形。
2.把四根胶带绑在正方形的四角。
3.四根细绳的另一端绑一个硬币。
(三)测与评
1. 三个降落伞的降落时间。
2. 自己设计一个新型的降落伞。
2、设计会跳的“蚱蜢”玩具
一、教学内容:设计会跳的“蚱蜢”玩具。
二、教学目标:
1.蚱蜢跳动的原理。
2.制作蚱蜢。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制作蚱蜢,明白制作原理。
四、教学准备:吹塑纸、剪刀、硬纸卡、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
﹙一﹚做中学
1.拿一张硬纸条,让其自由落下,能跳起来吗?
2.将硬纸条折弯,再让其自由落下,能跳起来吗?
3.弹簧的原理。
﹙二﹚制作蚱蜢
1.用吹塑纸分别剪成边长5、7.5和10厘米的三个正方形。
2.将正方形对折成一个三角形。
3.再次对折成正方形。
4.然后又折成一个三角形。
5. 将三角形的两个顶点折上去,作为两条腿,看看像蚱蜢吗?
(三)测与评
大蚱蜢中蚱蜢小蚱蜢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研制肥皂动力小船
一、教学内容:研制肥皂动力小船。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张力”。
2.肥皂动力小船的原理。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水面张力的形成。
2.制作肥皂动力小船。
四、教学准备:卡纸、肥皂、石蜡、剪刀、胶水、水盆等。
五、教学过程:
三年级信息科技 11 填充颜色 教案 逐字板
11.填充颜色
1【导入】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谁来了?(白雪公主)
美丽的白雪公主被狠毒的皇后赶出了皇宫,她住进了大森林,与七个
小矮人成为了好朋友。看,这是白雪公主的家,这是七个小矮人的家,
小朋友,你们更喜欢谁的家呢?(学生答,说说原因)
师:这节课,我们要来当一回小小粉刷匠,给白雪公主一个彩色的家。
出示课题《填充颜色》。
2【讲授】任务驱动分层探究
师:我们将分成四大组来进行一场比赛,每组所有成员完成一个任务
就可以得到一枚贴花,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也可以得到一枚贴花,在
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守纪律的小组将会被扣除一枚贴花,最后哪一
组的贴花最多,就是今天的“金牌粉刷匠”,你们有信心吗?
师:首先我们要在茂密的森林中找到白雪公主的家,谁能够帮助老师
在画图中打开桌面上的文件,“白雪公主的家.bmp”,请你上来试一
试。
请一学生演示操作,打开画图文件“白雪公主的家.bmp”
神奇的装修工——认识颜料盒
师:这位小朋友真能干,很快帮老师找到了白雪公主的家。(奖励贴花)请大家以画图的方式打开桌面上的文件“白雪公主的家”,比一比哪
一组最先完成任务。(奖励贴花)
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朋友——颜料盒。请小矮人来为大
家介绍一下颜料盒吧。(课件录音)
师:刚才小矮人已经为我们介绍了改变前景色和背景色的方法,现在
老师要来考考大家了,看看谁的小耳朵听得最仔细。你来说说怎样改
变前景色?请你来说说改变背景色的方法。
师: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粉刷匠光有这些本领可不够,小矮人还给我
们出了三道难题,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课件出示第一个问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6篇)
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观察动物,并能描述出它的形状与特征。
2、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去比较,掌握对比的方法。
3、体会到对有生命的物体进行探索的兴趣。意识到动物之间也有许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1、教师提供两种动物,供学生观察。
2、观察记录纸。
教学活动建议:
本课与上一课涉及到的科学概念同为生物单元的二级概念。本课的观察对象是可选择的,蚂蚁、蜗牛都是比较常见、容易捕捉、易于饲养的小动物,选取它们为观察对象,可以将学生头脑中以往的经验充分调动出来,提高认知水平。课文中知道较多,呈现出“扶”的状态,让学生在捉、看、研究中收集证据并做出解释,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从前两课到本课,都注重记录、描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重视收集证据,因为它们是得出结论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探究活动
1、观察蜗牛。
(1)谈话:我们先来观察蜗牛(出示蜗牛)。
(2)提问:在观察时应该主义什么?
师生讨论后总结出:
A不要发出大的响动,以免它受到惊吓;
B不要用手直接触摸,以免它受到伤害;
C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会发现更多的特性(怎样出壳、怎样爬行);
D观察时要把观察到的记下来或画下来。画的时候不光要画它的外形,还要标清它身体的各个部分,一定要画的“像”,不要进行艺术加工。
(3)学生观察、记录、展示、交流。
(4)研究蜗牛的食性。
(5)研究蜗牛对刺激物的反应。
2、观察蚂蚁、观察鱼。
用同样的方法观察蚂蚁或鱼。
二、概括小动物的共同特征
1、谈话:我们仔细观察了蜗牛、蚂蚁和鱼,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动物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1. 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包括食物来源、栖息地和活动方式。
2. 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来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
1. 掌握一些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动物生活习性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动物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活动方式。
2. 学生观察和记录动物生活习性的记录表格。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讨论它们可能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活动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测。
2. 学习(15分钟)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教师提供一份记录表格给每个小组,让他们观察和记录所选动物的食物来源、栖息地和活动方式。
3. 实践(20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时间,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或其他资源进行研究,填写记录表格。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展示和讨论(1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所研究的动物的生活习性记录表格,并向全班介绍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分享自己的观察。
5. 总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强调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多样性,并鼓励学生保持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观察力。
教学延伸:
1. 学生可以选择更多的动物进行研究,并制作海报或展示板展示他们的发现。
2. 学生可以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观察当地的动物生活习性,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科学教案1
一、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活动,引领学生体会丰收的喜悦,
一是从收获种子的数目,
二是发现植物生长变化的现象。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需要渗透科学讲究实证的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用证据陈述观的意思,学生学习到使用观察记录的结果,并培养学生整理、分析信息资料的意识和能力。
“我们的大丰收”有两个方面的寓意:
一是我们播种了一粒,却收获了许多种子,
二是指经历了这样一段时间的种植研究活动,我们收集了相关植物生长变化的许多证据。
二、教学背景:
通过上节课的研究,我们已经发现几个月前播下的一粒种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许多粒种子,从播下一粒种子到形成多粒种子,凤仙花完成了一个生命周期。在整个过程中我们的收获不仅仅是一些种子,更为难得的我们学生也亲身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种植观察活动。学生对植物比以前有了更多的认识。本课就是引领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感受一种丰收的喜悦,用事实来陈述“丰收”、“展示丰收”。
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
2、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
3、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会经历种子发芽期、
幼苗期、营养生长旺盛期和开花结果期。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植物不断发生变化,会发育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5。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三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刺穿塑料袋教学设计
刺穿塑料袋
[教材分析]:
刺穿塑料袋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通过用竹签、铅笔等进行刺穿让学生明白在刺穿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热收缩把竹签和铅笔箍紧这样水才不会流出来。在整个过程中安排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出实验的结论并安排了比赛活动激起学生学习和活动的兴趣。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的好习惯。让学生了解刺穿时会产生摩擦热收缩把竹签箍住,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科技制作活动14页,第7课《刺穿塑料袋》。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动手的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刺穿时会产生摩擦热收缩把竹签箍住,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
3、使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重点:学生刺穿时的用力度并注意不能将竹签及铅笔往回拉。
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刺穿塑料袋的水不会流出来是因为产生了摩擦热将塑料袋箍紧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教师准备:塑料袋、水、竹签、盆子。
学生准备:塑料袋、水、竹签、削尖的铅笔、盆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教师将空塑料袋到盆子中装满水然后扎紧塑料袋,将塑料袋举起另一只手拿竹签。问学生如果老师用竹签刺穿塑料袋,袋里的水会流出来吗?
2、请同学们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意见。
3、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有人认为水会流出来、有人认为不会流出来。)
4、那么到底谁说的对呢?下面我们分组进行实验。
二、分组活动
(一)活动一:竹签刺穿塑料袋
活动要求:
1、小组同学分工协作按步骤进行实验:装水----扎紧袋口---用竹签刺穿---观察实验结果。
三年级科技制作教案设计
三年级科技制作活动教案
教材分析:本册的教学容并不多,主要是了解一些玩具中的科学奥秘,让学生参加许多有趣的科技活动。通过做玩具、制标本、玩游戏、探奥秘等,让学生从中感受科学、体验科学。其实,就是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只要你留心观察,积极参与,相信你的学习和生活会更加非富多彩。
三年级信息科技全册教案
三年级信息科技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年级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网络基本知识、信息获取与处理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
二、教学内容安排
本册教材共分为6个单元,分别涉及计算机基本操作、Windows 基本操作、网络基本知识、文字处理、数据整理与统计、综合实践等内容。每个单元分为若干个课题和任务,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具体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计算机基本操作(6课时)
1.计算机的组成与基本操作(2课时)
2.键盘与鼠标器操作(2课时)
3.文件管理(2课时)
第二单元Windows基本操作(6课时)
1.窗口与菜单操作(2课时)
2.任务栏与工具栏操作(2课时)
3.桌面与壁纸设置(1课时)
第三单元网络基本知识(4课时)
1.互联网的基本概念(1课时)
2.浏览网页与搜索信息(1课时)
3.收发电子邮件(1课时)
4.网络道德与安全(1课时)
第四单元文字处理(6课时)
1.Word的基本操作(2课时)
2.文字编辑与排版(2课时)
3.图文混排与表格制作(1课时)
第五单元数据整理与统计(4课时)
1.数据录入与整理(1课时)
2.数据统计与分析(1课时)
3.制作统计图表(1课时)
4.综合实践与应用(1课时)
第六单元综合实践(8-10课时)
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实践课题,例如:制作个人简历、制作班级网站、网络调查与交流等。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案
小学三年级的科学教案
教案标题: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目标:
1.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包括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
2. 掌握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重点:
1. 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阶段。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科学实验室或教室中的植物样本。
2. 种子、土壤、花盆等植物生长所需材料。
3. 学生实验记录表格。
4. 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
1.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展示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见过植物的生长过程吗?你们知道植物是如何生长的吗?
探究活动: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盆土壤和一颗种子。
2. 指导学生将种子种在土壤中,并给予适当的水和阳光。
3. 引导学生观察种子的发芽过程,记录并绘制观察结果。
4. 学生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后的幼苗生长过程,包括茎、叶的生长情况。
5. 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幼苗开花结果的过程。
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回顾观察记录,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阶段。
2.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哪些植物的生长过程?它们的生长过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才能生长?
拓展活动:
1. 鼓励学生观察其他植物的生长过程,可以是室内或室外的植物。
2.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植物,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与同学分享他们的发现。
评估:
1. 观察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2. 以小组或个人形式进行口头评估,询问学生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理解和观察经验。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1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通用11篇)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肯定的环境里,有肯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测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外形。用拓印树皮的观测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立场、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测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改变。
【教学重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测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比较争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预备】
学校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测所需,同时为各小组预备:一张观测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观测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测,每个小组尽量观测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测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测笔记。
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测的树长在学校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次来观测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
3、沟通: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测方法来观测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测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约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测笔记。〕
二、观测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测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外形、树的高度等〕
2、从近处有序观测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觉?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案:《天气的变化》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天气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和实验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准备:
投影仪、PPT、天气图片、温度计、无纺布、蓝色染料、播种盘、水、太阳灯。
教学步骤:
一、导入(10分钟)
1. 现实生活中,学生是否经常遇到下雨、放晴或刮风等天气变化?让学生回忆并举手回答。
2. 向学生展示一些不同天气的图片,并让学生猜测每个天气图片的名称。
二、探究(25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给每个小组一个温度计、无纺布和蓝色染料。
2.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当温度升高时、降低时,无纺布的颜色变化。
3. 向学生提问:你们觉得造成无纺布颜色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来解释。
4. 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引
导学生得出结论:温度变化会影响天气。
三、实验(30分钟)
1. 给每个小组一个播种盘和水,让学生在播种盘中倒入一定的水。
2. 用太阳灯照射一个播种盘,同时用温度计观察水温的变化。
3. 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太阳灯下和普通环境下水温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解释原因。
4. 让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并与其他小组的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
5.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太阳灯的照射会使水的温度升高。
四、巩固(15分钟)
1. 教师展示天气变化的PPT,并让学生观察不同天气的表现。
2.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每个天气的特点,例如:晴天、雨天、阴天等。
3. 学生讨论和总结:天气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原因?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6篇
小学三年级科学教案优秀6篇
篇一:三年级科学教案篇一
一、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的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关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以控制实验、模拟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提出假设等探究能力,鼓励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二、指导思想:
1、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进行科学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2、在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将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的诸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追求科学性、实用性、教育性、普适性的统一。
三、教学目标:
1、能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滑轮、斜面、齿轮等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通过观察、分析资料发现动物、植物有着多种
繁殖方式;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生命的起源、生物的进化做出有根据的假设;用模拟实验的方法探究地球表面的变化;设计制作能完成一定任务的工具(包括简单机器、机器人等)。
2、能始终保持对探究物体与物体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达到平衡状态的兴趣以及对未解之谜和生物技术的好奇,并积极的关注相关研究的进展;感受生命延续过程的复杂多样,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能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学会并初步形成分工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能运用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教科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的三年级下
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该综合实践活动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提高他们的实践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并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活动安排
活动一:小小发明家
- 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活动描述:学生将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设计并制作一个小小发明。发明可以是实用的,也可以是有趣的。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合作讨论,确定发明的功能和设计,并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来。最后,每个小组将展示他们的发明并解释其功能。
活动二:环保行动
- 目标: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 活动描述:学生将参观学校周围的环境,并记录他们观察到的问题,如垃圾堆积、能源浪费等。接下来,学生将开展一个环保行动,例如组织垃圾清理活动或节约用水活动。学生需要在行动中合作,并思考如何改善环境问题。
活动三:社区服务
- 目标: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 活动描述:学生将组成小组,选择一个社区服务项目并制定计划。例如,他们可以组织一次义卖活动,筹集善款用于支持贫困地区的学校。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在活动结束后,学生应该进行反思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活动评估
为了评估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估:
- 活动一:小组发明的设计和展示,以及学生对发明功能的解释。
- 活动二:学生对环境问题的观察记录和环保行动的执行情况。
- 活动三:学生的社区服务项目计划和实施情况,以及对活动
科技创新教案:小学三年级科技
科技创新教案:小学三年级科技小学三年级科技
科技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科技的发展需要从教育领域下手,这样才能使下一代更好地适应和驾驭科技的变化和发展。小学生是最好的培养对象,他们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要让小学生更好地接触和理解科技,学习科技,自然而然地也就更容易创新科技,为社会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下面是小学三年级的科技创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科技和科技创新的概念,明确科技创新对社会
发展的重要性;
2.了解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能够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
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运用科技知识去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科技实验器
材,如风车、气球车等;
4.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科
学精神与实验精神;
5.能够通过积极参与各种科技活动,形成团体合作意识和创
新文化。
二、教学内容
(一)科技和科技创新概念的简介
1.什么是科技
通过科学技术,把自然界的物质、能量等加工和利用的一种能力和技术。
2.什么是科技创新
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去提高生产率、缓解社会矛盾、改进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科技创新的方法和途径
1.信息化科技创新
2.前沿技术研究
3.创新人才培养
4.产业结构调整
5.创新体系建设
(三)运用科技知识设计制作一些简单的科技实验器材
1.气球车:
材料:气球、两个轮子、胶带、吸管
制作方法:
第一步,用胶带把气球固定在一个扁平的基底上,这样气球不会乱跑。
第二步,用胶带把吸管固定在气球上,并把气球充气到一定程度。
第三步,把两个轮子用胶带和吸管相连,即可制作成一个气球车。
科学教案——三年级
科学教案——三年级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应用范围。
2. 掌握观察、提问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
3.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 教学内容
1. 科学是什么
- 介绍科学的概念和定义。
-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的重要性,并分享一些科学的应用场景。
2. 科学方法
- 讲解观察、提问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
- 给出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方法的应用。
3. 实践操作
- 设计一些适合三年级学生的简单实验,例如:测量物体的重量、观察植物的生长等。
- 引导学生使用科学方法进行实践操作,记录观察结果并进行
讨论。
三. 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重要性以及科学的应用范围。
2. 讲解科学方法
详细讲解观察、提问和实验的基本科学方法,并举例说明。
3. 实践操作
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引导他们使用科学方法进行观
察和记录结果。
4. 结束
总结今天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科学方法。
四.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参与程度,评估他们对科学方法的
理解和掌握情况。可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鼓励。
五. 教学资源
- 科学教材和参考书籍
- 实验器材和材料:天平、尺子、放大镜等
以上为初步教案内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适度调整和补充相关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听话的气球
教学课题: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
教学目的:1、通过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运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
冲力的方向,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2、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参与生活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玩气球、给小车安装反冲力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难点:1、理解气球推动小车的原因;
2、启发、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比较。
教学准备:1、四人小组,棉线、气球、小车、橡皮筋、吸管、回形针。
2、教师准备,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玩气球,感受反冲力
1、师:你们都玩过气球有哪些玩法呢?请大家一起玩玩。
教师巡视,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很容易就把气球吹起来了,有的学生脸都吹红了,气球还是吹不大,有的学生把气球拉了拉再吹。)
2、师:气球吹足气,把手放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气球是怎样运动的?
师:我们又没给气球任何动力,气球是靠什么飞起来的呢
师:课件演示,更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反冲。
师:刚才我们玩的气球都是没有向一个方向运动的,可以让
气球沿着一个方向运动吗?
3、学生讨论、交流并用教师给出的材料(一根棉线,回形针,
气球)验证一下,气球能否沿着一个方向运动?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箭头的形式记录在实
验记录上。
二、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吹足了气的气球放开手后能运动,那它能否推动小车运动呢?
2、师:把气球绑住小车,就是把小车固定在小车上,应如何固定,要注意什么?要解决什么?(生讨论,教师出示课件)
3、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动手实验,教师巡视:
有的小组把气球吹好了才绑在小车上,结果小车并没有运动起来;有的小组气球吹得很大,小车还没有动起来,气就跑掉了;有的小组的小车一直在打转,不会向前;有的小组的小车动起来了,而且能够向前运动……
4、师: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并请每个小组准备汇报,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体冲出的方向有无不同?
5、师:(小结)我们的实验时要注意吸管的绑法,气球要吹大一点,气球吹好以后,要把吸管口按住,防止漏气,把小车放平,才把手放开,小车就会行驶的又快又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出示课件)
三、了解反冲力的应用
1、师问:反冲力能推动小车运动,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2、学生小组讨论,上台汇报并把课前收集的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3、教师出示课件,有关反冲力运动的资料:
①如节日燃放的烟花,冲天炮等;
②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到反冲力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③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的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4、师: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生:它们都是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四、拓展延伸
1、在第一到第四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可以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做为动力。)
2、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二、热水与冷水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有什么不同的过程;
2、引导学生在有结构的活动中掌握一些独立研究的必要技能,培养他们与人合作、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内容:冷水与热水的不同
教学准备:生: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师:玩具、茶叶、红墨水、植物油、滴管、吸管、塑料袋、一杯热水、一杯冷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联系实际,大胆假想
1、结合实际说一说冷水与热水看上去有什么不同;
2、摸一摸热水与冷水又有什么不同;
3、有比冷水更冷的水吗?具体说说。
4、除了这些以外,热水与冷水还有哪些方面的不同呢?
(学生想,然后说出自己的猜想)如果要你证明给我们看,你准备怎么做呢?
学生说,其他的学生帮忙出主意,直到没有不同的意见为止。
5、往里面滴入液体会怎么样呢?
(具体操作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可以由学生说出,如果说不出,则
讲解滴管的使用,同时可以当场演示如何操作。)
6、有没有同学想到其他与众不同的研究方法呢?
三、发挥想象,探究验证
1、你们组准备选择哪一种材料进行实验呢?(组织讨论一下)
2、教师分发材料,注意各组的实验材料,以便于汇报时易于掌握。
3、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1)倒满同样多的两杯水,一杯热水,一杯冷水,
(2)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且做好实验记录,以便到时进行汇报,
(3)注意用水的安全,一是玻璃仪器的安全,二是水的冷热安全。
4、汇报:学生每说出一种,课件便演示一种。
四、拓展质疑,激发兴趣
(回放刚才的场景),提问: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说出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理由,尽量让学生去猜想),谈话: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请你下节课来我们的科学课堂,好吗?
三观察身边的小动物
教学准备:
1.在校园里(或附近)踏勘一块可供学生进行寻访调查活动的场地;像一个三年级学生那样地寻访调查一下,估计一下学生能发现哪些小动物,他们在活动中会碰到哪些问题,思考一下怎样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
2.划定一个较小的范围,如一棵树、一个小花坛、一平方米草地,甚至是一个栽有植物的花盆,仔细观察一下这个范围里的小动物种类和数量,做成卡片备用。
3.设计几种不同样式的简单的调查记录,必要时提供学生参考。
4.考虑一下学生在校园内外和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开展寻访调查活动时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准备好教学对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研究动物的活动开始了。
先做个游戏性的测试:
☆一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脑海里立即浮现出来的是什么动物?
☆如果说“大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如果说“小动物”,我们想起的是哪些动物?
2.简要说说通常我们是怎样划分大动物和小动物的。
二、附近能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1.九月里,我们能在附近观察到哪些小动物?
2.估计一下,或者猜一猜,在那棵大家都熟悉的校园里的树上(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