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知道的动物(1)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知道的动物(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等方式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等方式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教师:动物卡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板书】。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 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生活中也接触过不少动物。

但他们对动物的了解有限,对动物的特点认识不够全面。

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特点,能正确识别这些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几种常见动物的特点。

2.难点:对动物特点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观察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3.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

2.视频:准备几种常见动物的生活片段。

3.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物的特点。

4.纸笔:用于学生记录和绘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展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名字。

然后播放动物的生活片段,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课件,分别介绍几种动物的特点。

如兔子善于跳跃,狗狗善于嗅觉,猫咪眼睛可以夜间视物等。

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动物特点,互相交流。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特点,并总结出一种特点。

讨论结束后,每组汇报自己的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一种动物的特点。

完成后,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作品中的动物特点。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思考,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动物有:鱼、鸟、昆虫等。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动物,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希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让学生对动物有更全面的了解。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因此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采用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动物的问题。

3.采用互动法,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观察。

2.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习性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一些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有哪些特征?2.呈现(10分钟)展示教材中关于动物的特征和习性的内容,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和习性有什么关系?3.操练(10分钟)分组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动物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说出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共同探讨动物的问题。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科版(2017)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科版(2017)

我们知道的动物(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有生命的。

2.能够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有语言和图示描述观察、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和玩具物体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兴趣2.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3.树立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图示描述其特征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特征及玩具物体不是动物的理由,能捏出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动物。

(三)教学具准备学生用具:A4纸、橡皮泥、学生活动手册、笔教师用具:PPT、动物卡片、动物视频、金鱼活体、玩具娃娃(四)教学过程1,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学生回答)2,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很多很多的小动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请同学们欣赏,(播放一个动物视频),你都看见了哪些动物?你能描述一下其中一个动物它是什么样子吗?(学生回答)3,(出示一个金鱼活体和一个玩具娃娃),看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提问:玩具娃娃是动物吗?请同学们来说一说金鱼和玩具娃娃有什么区别吗?((说出动物是有生命的,玩具娃娃是没有生命的))4.今天呢?田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大家最喜欢的恐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还有很多的动物卡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们都是些什么?(学生回答)狗、鸡、鸭、鸟等等。

5.每排发一张动物卡片(2人小组)进行观察,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

教师:每个小组观察的动物都各有特色,我们用笔把它简单的画下来吧。

6.给学生发送A4纸,他们开始画自己手上的小动物(勾勒简笔画),画好之后选画的好的给全班展示。

7.之后再说这个A4纸画的小动物是平面的,我们能否自己来捏一个3D的动物呢?展示金鱼PPT图片,请学生拿出橡皮泥开始来捏一个有模有样的小动物,做好之后并给全班展示。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1.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动物的特征、分类和生活环境等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动物知识体系。
2.讨论法: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对动物的观察和认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实验法:设计简单的动物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知识储备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上的不足。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5.增强了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通过学习动物的知识,学生增强了对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他们了解了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认识到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这种环保意识的培养对学生今后的生活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6.提升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课堂展示和点评,学生提升了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他们学会了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这些能力的提升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动物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动物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动物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动物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动物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动物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起将开启学生观察动物的探索之旅。

教材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是“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来暴露学生对动物的初步认识,引出对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探索;二是“探索: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把它画下来”,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来详细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三是“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一起分析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动物的关注从幼小时候就开始了,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对植物初浅的观察经验,初步知道如何观察、比较、记录、描述,但是由于动物的身体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很多时候是处于动态的,所以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知道动物具有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共同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记录、描述动物的主要特点。

2.学生能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2.学生能认真仔细观察,真实详尽记录、描述小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对周围常见动物的观察和了解,让学生知道动物的一些特征和习性,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适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动物充满了兴趣。

他们可能已经知道一些动物的名字和特征,但缺乏系统化和深入的了解。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有一定的观察和实践基础,但需要通过课堂学习,进一步的提升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动物的一些基本特征和习性。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的观察。

2.准备一些动物的标本或者模型,用于学生的实践操作。

3.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观察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有什么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动物的标本或者模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了解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如“请大家观察这只动物的体型、颜色、爪子等,看看它们有什么特点?”等,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动物。

3.操练(10分钟)教师可以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如观察校园里的动物,或者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动物的模型等。

教科版一下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下科学《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是教科版一下科学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各种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动物,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教材图文并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动物,但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知识还不够系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动物分类的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动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2.难点:动物分类的知识体系建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实例教学法:列举生活中的动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特征。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图片、视频、动画等的多媒体课件。

2.教学素材: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特征。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叫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介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分类,展示相应的动物图片。

–讲解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鸟类的天空飞行、爬行动物的爬行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类结果的汇报。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进行动物特征的复习,如哺乳动物的哺乳过程、鸟类的飞行姿势等。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小学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引言】在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我们将学习有关动物的知识。

了解动物的特征、分类以及它们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物保护意识非常重要。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我们知道的动物》。

一、教学目标1. 学习认识常见的动物,并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 能够初步分类常见的动物,并掌握相应的分类依据。

3.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思考和保护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PPT、教材、图片、小动物模型。

2. 学生:教材、绘画纸、颜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动物的种类,并引导他们讨论动物的特征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2. 新知讲解(15分钟)a. 按照教材的内容,逐个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物,包括猫、狗、鱼、鸟、兔子等。

在介绍动物的特征时,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的种类、大小、外形、动作等方面的特点。

b. 通过示范和实物模型,让学生触摸、感受不同动物的毛、羽、鳞等外表特征,并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和保护意义。

3. 分组探究(15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动物进行深入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了解所选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以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将研究成果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例如引导学生在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相关信息,或者根据自身的观察和感受进行总结。

4. 分类概念引入(10分钟)a. 在小组展示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每个小组所研究的动物的共同特点,并引入分类的概念。

b.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幻灯片,向学生介绍动物的基本分类方法,例如按照是否有脊椎、是否能飞行等方面进行分类。

5. 动物分类游戏(10分钟)将学生分成两队,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依据回答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奖励。

此环节可增加互动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6. 动物课堂展示(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所研究的动物进行简要的展示,包括动物的习性、栖息地、保护现状等。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杭州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课时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

通过观察和探究,让学生对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生活中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动物。

但他们对于动物的特征和分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对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生长环境等方面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培养学生观察动物、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动物及其特征。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特点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背景,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运用观察法、讨论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体验动物的特点。

3.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常见的动物图片或实物模型,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动物特点的资料,用于学生讨论和总结。

3.准备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

如:展示猫、狗、鱼、鸟等动物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长得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动物的图片或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生长环境。

如:展示老虎、狮子、猴子、大象等动物,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通过观察、讨论,总结这种动物的特点。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2.1 我们知道的动物一、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能说出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2.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会用语言和画图来描述一种动物;3.通过玩具熊与动物的对比,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4.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一种动物。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三、教学用具动物卡片、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多媒体等。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四巩固新知【你演我猜】1.谈话:看来大家已经对动物非常了解了,那我们现在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动物多。

2.教师出示动物卡片给在讲台上表演的同学,让在座的同学们去猜。

一个学生表演,其余同学猜测所表演的动物。

通过游戏互动来检测学生对本节内容的学习.环节五课堂小结【总结】1.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2.小结:动物都具有生命、能运动、需要空气、需要排泄、还会生长、会繁衍等。

【情感升华】3.引导:动物都是这么的可爱,但是有些动物却遭遇了不幸。

4.展示动物被伤害的图片。

5.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动物呢?5.小结:每一种生命都是平等的,我们要爱护身边的动物。

学生试着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学生观看到动物受伤害的图片会激起学生的同情心,让学生认识达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课堂小结,先让学生试着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认识了解动物,还要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环节六布置作业【制作黏土动物】布置课后作业:用黏土制作你喜欢的动物。

课后完成制作。

学生喜欢玩黏土,课后让学生用黏土来制作喜欢的动物,可以让学生通过手工制作来表达动物的外形,也可。

(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1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  2.1 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三、课堂练习:判断题
1、动物有生命,多种多样。

()
2、动物都有自己的特征。

()
3、玩具熊是动物。

()
4、蚂蚁喜欢吃甜食。

()
5、斑马生活在高山上。

()
6、母鸡打鸣,公鸡下蛋。

()
四、拓展提高
1、下图中哪些是动物?用“○”圈出来。

2、动物有哪些特点?用“○”圈出来
五、作业布置
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
独立完成
独立完成
课后完成
己的看法
检测知识掌握情

训练学生综合运
用能力
培养探究兴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且能
够说出动物所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在科学探究中,
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能观察一
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通
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
看法。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
趣;培养亲近、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总结课堂
板书
动物共同特征
我们知道的动物
玩具熊不是动物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2.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观察,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具准备:为学生准备: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教学随记栏一、回顾已经认识的动物1.同学们,在地球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你都见过哪些动物呢?2.(课件出示几种常见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二、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1.学生共同观察,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出示一只小仓鼠活体)看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你们知道它原来生活在哪里吗?(2)今天这只仓鼠宝宝来给我们当模特,老师想请同学们看看它有什么样的特点?(3)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会跑、会吃东西、有头、有嘴巴、有尾巴、有脚等)(4)同学们真厉害,把仓鼠宝宝的特点都找出来了。

(教师出示课件,总结仓鼠的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并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一种动物标本。

你能像观察仓鼠宝宝那样,观察这些标本吗?找找你们小组的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

交流集中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等方面。

让我们来开一个“动物介绍大会”吧!哪个小组能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观察的动物?请小组成员带上你们的动物标本,到前面来介绍一下它吧。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的科学课,主题为动物。

通过教授本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让学生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并能够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动物的特征、观察和描述动物等。

【教学目标】1. 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 能说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教学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动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动物的分类和特征还不太清楚。

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较为有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幅描绘不同动物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生动多样的动物图片,如狗、猫、鸟、鱼等。

2. 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动物吗?动物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可以指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生命特征、外貌特点等。

例子: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鸟。

教师可以问学生:“这些是什么?”学生回答:“是动物。

”教师进一步问:“动物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可以回答:“动物会动,有生命。

”二、呈现1. 教师出示一张大海报,上面有不同的动物图片。

海报上可以包括狗、猫、鸟、鱼、兔子等多种动物。

2. 教师指着其中的一种动物,询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3. 引导学生观察动物的外形、皮毛、眼睛、嘴巴等特征,并进行简单的描述。

例子:教师指着海报上的一只狗,问学生:“这是什么动物?”学生回答:“是狗。

”教师继续问:“你们能发现狗有什么特点吗?”学生观察后回答:“狗有四条腿,有长长的尾巴,有两只耳朵,有两只眼睛。

”三、讨论与总结1.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观察到的动物特征,引导学生总结出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如有眼睛、有嘴巴、有四条腿等。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一下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一下科学2-1《我们知道的动物》

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是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的起始课,在建立有关“动物”科学概念的同时,也承担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重任。

学生心目中的动物概念是什么?他们已经认识、了解哪些动物?他们知道如何观察、描述、记录动物吗?在一堆物体中,他们能否清楚地判断哪些是动物?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无论正确与否,都将成为他学习的起点,而教师需要较为全面地了解之后,才能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本课教材包括以下活动:①聚焦:以动物图片为启发点,了解学生知道和喜欢的动物,得到学生对动物的原有认识。

此环节要注意对学生表达的引导,指导它们从外形、生活环境、食物等多方面描述。

②探索:分小组观察不同动物的图片,并画出动物的形态。

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观察、记录的方法,同时引导学生意识到生物多样性,为关注其共同特征做铺垫。

此处教材内容是静态图片,部分动物学生可能没有亲自观察过,故需要寻找丰富的影像资料加以补充。

③研讨: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共同特征,并依据这些特征来解释玩具熊不是动物。

此环节要注意两点:一是对学生口语化表达的科学化重述,比如说“生宝宝”也就是“繁殖”;二是为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适当为学生提供回答框架。

【学情简析】一年级学生对自然界充满好奇,尤其是能自由运动的动物。

他们在书本里、家中、社区里、学校里、动物园里都曾见过不同种类的动物,在头脑中有丰富的感性认知。

在理性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了解,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在技能上,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一定的进步,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因此,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对动物的有序观察、客观描述等方面更加留意。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通过问题的研讨,让学生能够根据前面所学知识,得出为什么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结论。
讲授新课
认识更多的动物
1、过渡:认一认这些动物,选择一种动物说一说你对它的了解。
2、讲解几种动物各自的特征。
3、选择一种动物、说一说它的主要特征。
1、说一说自己对某一动物的了解。
2、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
1、帮助学生观察描述某一动物的特征。
3.鱼在游、马在跑、鹰在飞、袋鼠在跳跃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小结:它们都能自由运动。
5.提问:那其他动物能自由运动吗?它们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的?为什么动物能运动?
6.小结:它们都具有生命。
1、学生自由发言,回答问题。
2.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具有生命能够自由运动。
1.让学生由能自由运动想到动物是有生命的。为后面教学的展开进行铺垫。
讲授新课
活动1:回顾我们认识的物体特征
1、过渡:动物都能够自由运动,还有其它的特征吗?一起来看图中的动物在吃什么?
2、提示学生用“什么在吃什么”的形式去描述。
3、大熊猫在吃竹子、青蛙在吃昆虫、狗在啃骨头、羊在吃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4、小结:它们都要吃食物。
5、提问:那其他动物要吃食物吗?它们的食物是什么?
2、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3、提升学生观察描述动物的能力。
拓展延伸
我分你猜
猜一猜
根据动物的特征作出猜测。
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
巩固练习
选择一种动物,画一画动物的特点?
巩固本课所学
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的动物
动物是有生命的
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课程结束,与老师一起梳理本课知识点
总结本课所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4. 作业评价:在作业评价过程中,我关注学生的作业质量、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的进步。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我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需要改进的学生,我给予指导和建议。通过作业评价,我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
1. 重点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以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作为重点详细阐述的内容。通过列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的基本概念。同时,我将展示不同类型动物的分类,如鸟类、鱼类、哺乳类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物的分类体系。
9. 反馈评估工具:准备一些反馈评估工具,如学习问卷、答题卡等,以便在课堂结束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指导手册:教师自己提前准备好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的奥秘。
6. 在线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在线资源,如教育平台的相关教学视频、动物科普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7. 安全提示:如果涉及实验操作,提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纪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8.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动物的基本概念。动物是有生命、需要食物和水、能呼吸、能繁殖的生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动物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4.继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讨论和成果分享中学会合作、互相学习。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认识到保护动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问题发现与解决: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但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发现问题并给出合理解释存在挑战。
-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举例:
-观察与描述动物特征:教师可提供观察指导,如从动物的头部、身体、四肢、尾巴等方面进行描述,降低学生的描述难度。
-动物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迁徙、筑巢等,以及它们适应的生活环境。
-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应该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举例:以猫为例,讲解其生命周期、食物需求、呼吸方式等基本特征,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一下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这是一下《动物》单元的第一课。

从本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上学期《植物》单元学习中积累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出学习对象,同时也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

“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

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单元核心概念。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动物可以说有着极大的兴趣,从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动物园等各种渠道都耳濡目染,所以如何利用这种浓厚的兴趣发挥到对动物的有序观察研究中去,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思考
的。

在认知上,学生对动物的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一定的认识,但比较零碎,会认为相互之间没有关联。

在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

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

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2.能说出动物具有某些共同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能观察一种动物,用语言、图示描述观察和发现的特征。

3.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学习用证据来支持自己的看法。

科学态度目标
通过对动物的观察,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在生活中亲近动物、研究、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准备】
学生:动物卡片或动物标本、玩具熊、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动物卡片、标本、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
1.根据你看到的图片,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动物?(PPT分别出示教材23、24页上的长颈鹿、斑马、大熊猫)追问: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说说它还有哪些特点吗?
2.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说说它是怎样的?(教师可以引导:它生活在哪里?它的皮毛颜色如何?……)
3.(课件出示几种常见的动物,还要出示一些不常见但非常有特点的动物的图片)这里还有些动物,你能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吗?(激发学生对动物的探索兴趣,也为后续学生的自主观察描述做铺垫)
二、探究:观察并描述一种动物
1.教师出示实体动物(蜗牛、蚂蚁、金鱼)和标本(鸟、蝴蝶、兔子),让学生分组观察一种动物。

2.要求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在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这些动物(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特别要画出显著的特点,教师最好先进行范画,尽可能给予多的时间,培养学生的记录习惯)
3.小组展示活动手册的记录,并进行汇报交流。

交流的方式也可以多样:
(1)你们组画的是哪个动物?你们画了它身上的哪些结构或者特点?
(教师要适时引导动物身体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关系:鸟的翅膀有什么作用?蚂蚁的触角可能是用来干嘛的?……)
(2)猜猜它是谁?
①请同学们先猜一猜,画上是哪种动物?(指向画得像不像)
②你觉得画得好,好在哪里?(指向有没有突出动物的特征)
③你觉得画得不好,不好在哪里?你能指出问题在哪里吗?(指向真实记录)
④让学生简单修正一下自己的画。

三、研讨:概括动物的共同特征
1.(出示课件)这张图片里有些是动物,有些不是动物,你能分
辨出来吗?
2.汇报交流。

3.玩具熊为什么不是动物呢?谁能来给大家解释一下?
4.教师汇总学生的发言:原来玩具熊是没有生命的,它不会动,不需要吃食物,不会长大,所以它不是动物。

那么动物都有什么特点呢?
5.刚才我们说的,也就是动物所具有的共同特点,你能再来说一说吗?
(教师整理学生的发言,形成班级记录单,参考课件内容)
四、拓展:用橡皮泥捏个小动物
1.你能用橡皮泥把你观察的或者喜欢的动物制作出来吗?
2.请学生参照学生活动手册制作一个动物模型。

【教学反思】
从本课开始,学生将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

学生在上学期“植物“单元的学习中形成的观察、记录、描述等能力,为“动物“单元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除了引出单元学习对象外,同时担负着了解学生前概念的任务。

通过让学生列举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呈现他们已经知道的动物,在相互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地球上生存着多种多样的动物,体会动物的多样性。

通过分组观察一种动物,让学生用语言和图示来描述动物的特点。

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期望学生发现动物的一些共同特征。

在观察完动物的外形特征后,教师组织学生在学生活动手册上画一画观察到的动物。

本课是学生首次用画图的方法来记录、描述一种动物。

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记录表的左边,提示了画一种动物的步骤。

这是在教学生如何进行绘画。

这一记录活动要求学生边观察边绘画,在抓住动物外形特征的情况下,尽最画得真实。

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来画,这是培养学生记录能力、记录习惯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