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五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课后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课后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A级:1、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在下列装置中都放入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于产生酒精的装置是()A、(密封)加入葡萄糖和水B、(密封)加入葡萄糖C、(密封)加入水D、(敞口)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2、用酵母菌酿酒,正确的方法是()A、先通气后密封B、先密封后通气C、通气D、密封3、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含有下列不同的化学物质和活性酵母细胞制备物,经一定时间的保温后,能产生的 CO2的是()A、葡萄糖+细胞膜已经破裂的细胞B、葡萄糖+线粒体C、丙酮酸+核糖体D、丙酮酸+内质网4、人红细胞无线粒体但能携带氧。

红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是利用:()A、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B、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C、乳酸,进行有氧呼吸D、乳酸,进行无氧呼吸5、高等植物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它们分别形成于()①细胞质基质②叶绿体③核糖体④线粒体A、②④B、③②C、①④D、④①6、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

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

那么,它在这两种过程中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A、1:2B、2:1C、3:1D、1:3B级:1、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最终产物为CO2和H2OB、乙试管中不发生反应C、丙试管中有大量的ATP产生D、丙试管中无CO2产生2、如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xx衡水高一检测)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B、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C、利用酵母菌和醋酸杆菌的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和醋酸,可以制酒和酿醋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4、现有一瓶葡萄糖溶液,内置有适量酵母菌,经测定瓶中放出CO2的体积与吸收O2的体积之比为5∶3,这是因为( )A、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B、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C、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D、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其产生的C2H5OH和CO2的量如下表所示。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配套练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配套练

【高效导学】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配套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 .葡萄糖→丙酮酸B .丙酮酸→CO 2+[H]C .ADP +Pi +能量→ATPD .[H]+O 2→H 2O解析: 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丙酮酸→CO 2+[H]及[H]+O 2→H 2O 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合成ATP 。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 2都在线粒体中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 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 .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 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 .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 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C 错误;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 正确。

答案: D3.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过程①: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过程②: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A .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 .过程①的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O 2C .过程②与过程①完全不同D .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 过程1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 错误;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B 错误;过程2和过程1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 错误;人体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体内的葡萄糖最终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正确。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测试题(含答案)细胞呼吸测试题知识点: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1.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的参与。

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C.无氧呼吸不需要O2D.质量相同时,脂肪比糖原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后释放的能量多2.下列有关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均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B.高等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进行无氧呼吸C.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D.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是第二阶段3.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4. 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A. 肺泡B. 细胞质基质C.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 线粒体8.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内的氧()A. 将丙酮酸氧化成二氧化碳B. 参与ATP的形成C. 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D. 接收反应中脱下的氢生成水9.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根本区别是()A.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途径不同B. 全过程都没有氧分子参与C. 释放的能量及生成的ATP数量不同D. 丙酮酸继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酶不同10. 在有氧呼吸的下列反应阶段中,不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只有()A. [H]传递给氧气生成水B. C6H12O6发酵为丙酮酸和[H]C. 丙酮酸分解为CO2和[H] D. ADP与磷酸结合生成ATP知识点:无氧呼吸11. 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时,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A. 贮藏在葡萄糖中B. 存留于酒精中C. 存留于乳酸中D. 以热能形式散失12. 甜菜根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相同的,其他阶段的部位与终产物分别是()A. 线粒体、丙酮酸B. 细胞质基质、丙酮酸C. 线粒体、酒精D. 细胞质基质、乳酸13.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若有CO2的放出,则该过程一定不是()A. 有氧呼吸B. 无氧呼吸C. 酒精发酵D. 乳酸发酵14. 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浆中的pH会稍稍下降,其原因是()A. 血浆中碳酸过多B. 血浆中二氧化碳过多C. 血浆中乳酸过多D. 血浆中丙酮酸过多15. 在马拉松长跑中,运动员骨骼肌肌纤维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A. 葡萄糖的有氧分解B. 丙酮酸的水解C. 葡萄糖的酵解D. 脂肪酸的氧化知识点:细胞呼吸的意义与应用16. 植物体的呼吸作用是()A. 白天、晚上都进行B. 白天进行,晚上停止C. 白天停止,晚上进行D. 光合作用停止时进行17. 高等植物细胞中与葡萄糖生成和彻底分解有关的细胞构造依次是()A. 叶绿体和线粒体B. 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 叶绿体、内质网和线粒体D. 叶绿体和细胞质知识点: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18. 把青蛙和小白鼠从25℃的温室中移至5℃的环境中,这两种生物的需氧量的变化是()A.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减少B. 两种动物的需氧量都增加C. 青蛙的耗氧量增加,小白鼠的耗氧量减少D. 青蛙的耗氧量减少,小白鼠的耗氧量增加19.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包括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B.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必须在有水的条件下进行C. 光合作用的全部反应是呼吸作用全部反应的逆转D.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是能量转化过程20. 一学生在15分钟内相继进行四次俯卧撑。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3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1.下图表示细胞内葡萄糖分解的反应式。

C 6H 12O 6(葡萄糖)――→酶2CH 3COCOOH (丙酮酸)+4[H]+能量 下列关于该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 B .只发生在细胞缺氧时 C .只发生在线粒体内 D .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内 答案:D2.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产生CO 2的场所与无氧呼吸时产生CO 2的场所分别位于( ) A .线粒体与叶绿体 B .叶绿体与细胞质基质 C .线粒体与细胞质基质 D .核糖体与线粒体 答案:C3.(2015·上海卷)下列细胞中,其无氧呼吸过程会以乳酸为主要产物的是( ) A .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 B .用于制作酒精的酵母菌 C .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 D .浇水过多的青菜根部细胞 答案:C4.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种子风干脱水后呼吸强度增强 B .土壤淹水可导致根系发生无氧呼吸 C .破伤风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大量繁殖 D .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 答案:B5.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 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 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 、培养液浓度等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6.生物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是________,其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

(2)反应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可在人体细胞中进行的是________。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其原因是发生了图中____过程;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名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生物同步练习(名师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1.关于动物体内的ATP的来源最完整的说法是() A.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C.吸收作用D.呼吸作用答案:D解析:生物体内能形成A 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其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包括有氧呼吸,这是ATP生成的主要途径;还有无氧呼吸,也生成少量的A TP。

可见,关于动物体内A TP的来源最完整的说法应该是选项D。

2.动物有氧呼吸过程中释放的CO2,其中的氧() A.全部来自O2B.全部来自H2OC.全部来自C6H12O6D.部分来自C6H12O6答案:D解析:生物体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所释放的CO2,其中的氧部分来自C6H12O6,部分来自参加反应的H2O,题干中正确的说法应该是选项D。

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发生在细胞的() A.核糖体里B.线粒体里C.细胞质基质D.内质网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葡萄糖被分解为丙酮酸,其场所在细胞质基质。

4.由于通风不良,粮食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自热”现象,其原因是() A.气温过高B.种子细胞呼吸C.种子细胞呼吸受到抑制D.空气温度过低答案:B解析:由于种子细胞在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能量大部分变成热能,通风不良,无法散热,而发生“自热”现象。

5.人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却能携带氧,红细胞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是通过() A.乳酸进行有氧呼吸B.乳酸进行无氧呼吸C.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D.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答案:D解析:细胞进行呼吸最常用的物质是葡萄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没有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6.葡萄糖在细胞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是() A.一次释放,约有40%转移到A TP中B.一次释放,约有60%转移到ATP中C.逐步释放,约有40%转移到ATP中D.逐步释放,约有60%转移到A TP中答案:C解析:有机物逐步分解的过程中将其储存的能量逐步释放,一部分能量转移到A TP中,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彻底氧化分解1摩尔的葡萄糖,可释放出2870kJ的总能量,其中约1161kJ的能量转移到A TP中储存(1161÷2870≈4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5.3《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练习(含答案)

第5章第3节一、选择题1.下列反应在真核生物的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内均能完成的是( )A.葡萄糖→丙酮酸B.丙酮酸→CO2+[H]C.ADP+Pi+能量→ATPD.[H]+O2→H2O解析:葡萄糖→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CO2+[H]及[H]+O2→H2O只发生在线粒体中;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在进行细胞呼吸的过程中都会产生能量,合成ATP。

答案: C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都在线粒体中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解析: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线粒体基质中,无氧呼吸产生的CO 2是在细胞质基质中,A 错误;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因此,只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B 错误;人体无氧呼吸不产生CO 2,C 错误;与燃烧相比,细胞呼吸过程中能量是逐步释放的,D 正确。

答案: D3.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过程①:C 6H 12O 6+6O 2+6H 2O ――→酶6CO 2+12H 2O +能量 过程②:C 6H 12O 6――→酶2C 3H 6O 3(乳酸)+能量A .过程①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 .过程①的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O 2C .过程②与过程①完全不同D .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解析: 过程1为有氧呼吸过程,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中,A 错误;CO 2中的O 来自C 6H 12O 6和H 2O ,B 错误;过程2和过程1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C 错误;人体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因此,体内的葡萄糖最终于植物的光合作用,D 正确。

答案: D4.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下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 ℃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A.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B.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C.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D.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有氧呼吸释放CO2的体积答案: D5.在a、b、c、d条件下,测得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表。

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卷(十五)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含2013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卷(十五)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 细胞呼吸(含2013试题,含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时提升卷(十五)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呼吸实际上是在细胞内进行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B.细胞呼吸实际上就是细胞与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C.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缓慢燃烧”的过程D.细胞呼吸是细胞内有机物的一系列氧化分解的过程2.(2013·淄博高一检测)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的产物,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①若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②若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色,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③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④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④D.①④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水分子参与反应的过程和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分别发生在(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B.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C.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D.第三阶段和第二阶段4.在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氧原子18O的转移途径是( )A.葡萄糖→丙酮酸→水B.葡萄糖→丙酮酸→氧C.葡萄糖→氧→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5.(2013·滨州高一检测)下图表示细胞内物质转化的部分过程,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的[H]主要在线粒体内产生B.图中①物质是O2C.用18O标记葡萄糖,产物水中检测不到放射性D.图示过程会释放热能6.如图表示细胞呼吸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

酶1、酶2和酶3依次存在于(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7.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产生的CO2都在线粒体中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可运输O2,也可进行有氧呼吸C.剧烈运动时,人体内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D.细胞呼吸时,有机物中的能量是逐步释放的8.下面是人体细胞内常见的两种生理过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过程1: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过程2:C6H12O62C3H6O3(乳酸)+能量A.过程1只发生在细胞的线粒体中B.过程1的CO2中的O来自C6H12O6和O2C.过程2与过程1完全不同D.人体内葡萄糖的最终来源是植物的光合作用9.(2013·临沂高一检测)某同学画了一个人体内的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请指出图中产生ATP 的途径及一处错误的地方分别是 ( )A.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③过程B.①②③④、人体内无②过程C.①④、人体内无③过程D.①④、人体内无②过程10.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 2的释放量与O 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其原因是 ( ) A.只进行有氧呼吸B.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C.只进行无氧呼吸D.出现了无氧呼吸11.(2013·合肥高一检测)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上清液(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把等量的上清液、沉淀物和未曾离心的匀浆分别放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各加入等量葡萄糖溶液,然后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同步规范训练: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含解析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课后同步规范训练: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含解析

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一、基础达标知识点一细胞呼吸的概念和方式1.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的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则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B.如果产生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则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C.无论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酵母菌都能产生CO2D.酵母菌发酵时不产生气体,但其发酵液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解析】选C。

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H2O,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因此无论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产生CO2。

2.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A.标准实验B.对比实验C.模拟实验D.演示实验【解析】选B。

对比实验是实验类型的一种。

知识点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3.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进入细胞中的氧将()①与氢结合生成水②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③在线粒体中被消耗④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C。

有氧呼吸的整个过程分成三个阶段,第三个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氢与氧结合生成水,反应发生在线粒体中。

4.酵母菌在有氧时能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时能进行酒精发酵,若酵母菌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CO2,则对该CO2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能来自有氧呼吸B.可能来自无氧呼吸C.一定来自有氧呼吸D.可能来自酒精发酵【解析】选C。

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产生CO2,因此不能确定一定来自于有氧呼吸。

知识点三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5.右图中能正确表示动物肌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是()A.a B.bC.c D.d6.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能延长贮藏时间,主要是由于()A.抑制有氧呼吸B.促进有氧呼吸C.抑制无氧呼吸D.促进无氧呼吸【解析】选A。

贮藏水果和粮食时,充加CO2或抽取空气,目的是抑制有氧呼吸,延长贮藏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 第5章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1.“仙人掌防辐射”“吊兰能吸收装修气味”……不少商家为推销花草,大力宣传各种花草的“防辐射”“防毒”功能。

假如人们生活在含有放射性18O2气体的房间内,18O2进入细胞内,最先出现放射性的化合物是( )A.丙酮酸 B.乳酸C.二氧化碳 D.水2.某小组为研究氧气对酵母菌在培养初期产气量的影响,进行了甲、乙两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5​318所示,除图中实验处理不同外,其余条件相同。

一段时间内产生CO2总量的变化趋势是( )3.下列对葡萄糖分解至丙酮酸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无氧呼吸才能发生该过程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D.反应速率不受温度影响4.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 )A.1/3 B.1/2 C.2倍 D.3倍5.雨水过多时,农作物发生烂根现象的原因是( )A.土壤中缺乏氧气,根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B.土壤中水分充足,微生物繁殖而引起烂根C.土壤中有毒物质溶解到水中,使根遭到毒害D.土壤因水涝导致温度低,使根受低温损害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生成丙酮酸的反应A.①②⑤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②④⑤7.在自然条件下,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H2OB.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少量ATPC.CO2既是有氧呼吸的产物也是无氧呼吸的产物D.葡萄糖是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8.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种子萌发时释放CO2的量大于吸入O2的量,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主要区别C.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线粒体基质中D.一密闭容器中加入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1 h后测得该容器中O2减少24 mL,CO2增加48 mL,则在1 h内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的3倍9.图5​319是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有氧呼吸是从________的氧化分解开始的,全过程分为________个阶段。

(2)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进入该场所的呼吸底物是________;释放的CO2是在第____阶段产生;H2O是在第____阶段形成的;产生ATP最多的是第____阶段。

(3)有氧呼吸中氧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5​320所示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浓度下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两曲线相交于C点,对于B、C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C点时,植物既进行无氧呼吸,又进行有氧呼吸B.C点时,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此时无氧呼吸被完全抑制C.B点时,无氧呼吸强度最弱D.B点时,植物呼吸强度最弱(2)AB段表示CO2释放量减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外界氧浓度为4%~5%时,该器官CO2的释放量相对值为0.6,而O2的吸收量相对值为0.4。

此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相对值约相当于有氧呼吸的________倍。

(5)由上述分析可知,保存水果、蔬菜应( )A.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10%B.控制空气流通,使氧浓度保持在5%C.不让空气流通,抑制有氧呼吸D.保持通风良好,抑制无氧呼吸11.图5​321所示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测得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当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当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当氧浓度为c时,无氧呼吸最弱D.当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强度相等12.按下表设计进行实验,分组后,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8~10 h,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取样处理分组培养液供氧情况适宜浓度酵母菌液50 mL破碎细胞(细胞不完整)甲25 mL75 mL无氧乙25 mL75 mL通氧50 mL未处理丙25 mL75 mL无氧丁25 mL75 mL通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组不产生CO2而乙组产生B.甲组的酒精产量与丙组相同C.丁组能量转换率与丙组相同D.丁组的氧气消耗量大于乙组13.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如图5​322所示实验装置。

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酵母菌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

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

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__________。

(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5​323所示是一名学生制作的一个装置,用来研究温度对酵母菌酒精发酵的影响。

三角瓶内含有悬浮在质量分数为2%蔗糖液中的2.5 g酵母。

实验记录小液滴移动量如下表,表中数据为小液滴移动量(单位:cm)。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小液滴移动的方向是向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述实验记载表中可知,酵母菌中参与酒精发酵的酶的最适温度为________。

(3)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三角瓶内的蔗糖完全被酵母菌利用至少需________分钟。

(5)绘出35 ℃时酒精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全能训练答案】1.D 解析:有氧呼吸过程中,O2并未直接氧化有机物,其作用是接受细胞呼吸过程中前两个阶段中产生的[H],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有氧呼吸过程中生成的CO2中的氧来自于葡萄糖和反应物中的水,生成物水中的氧都来自于空气中的O2。

2.A 解析: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两种呼吸的产物中都有CO2,但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时,有氧呼吸的产气量比无氧呼吸的产气量多。

所以,甲脱气后进行无氧呼吸;乙不脱气先进行有氧呼吸,产气量比甲多,一段时间后因密闭容器内氧气耗尽而进行无氧呼吸。

两者总体产生的CO2数量不断增加,A项正确。

3.C 解析: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变为丙酮酸,产生少量[H]和少量的能量,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不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有这一阶段。

既然是酶促反应,反应速率就必然受温度的影响。

4.D 解析:细胞呼吸时,CO2释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说明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从两种呼吸方式的反应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O2的吸收量与CO2的释放量相同,且是葡萄糖消耗量的6倍;无氧呼吸不消耗O2,消耗1 mol葡萄糖释放出2 mol的CO2。

因此,容器中O2减少24 mL,有氧呼吸产生CO224mL,无氧呼吸产生CO2=48-24=24 mL,有氧呼吸CO2产生量∶葡萄糖消耗量=6∶1,无氧呼吸CO2产生量∶葡萄糖消耗量=2∶1,所以酒精发酵所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

5.A6.D 解析:有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都生成丙酮酸,后来由于不同的酶催化途径不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O2,无氧呼吸始终不需O2,但二者都可释放能量产生ATP。

7.A 解析:根据有氧呼吸的反应式,第一阶段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转化为CO2,因此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CO2,A项错误。

根据无氧呼吸的过程可知,无氧呼吸只在第一个阶段释放出少量ATP,B项正确。

在植物细胞内,有氧呼吸的产物是CO2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大多是CO2和酒精,C项正确。

葡萄糖是动植物细胞呼吸最常利用的能源物质,D项正确。

8.B 解析:有氧呼吸消耗的O2的体积和产生的CO2的体积比为1∶1,种子萌发时释放CO2的量大于吸入O2的量,说明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A项正确。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CO2,B项错误。

有氧呼吸进行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和内膜),所以有关的酶也会分布于此,C项正确。

容器中减少的O2为24 mL,即有氧呼吸消耗O224mL―→有氧呼吸产生CO224mL―→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相等―→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是有氧呼吸的3倍,D项正确。

9.(1)葡萄糖 三 (2)线粒体 丙酮酸 二 三 三 (3)与氢结合生成水,同时生成大量的ATP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将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酮酸,脱下来少量[H](4个氢),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将丙酮酸彻底分解成CO2,消耗6分子水,脱下来20个[H],释放少量能量,形成少量ATP;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前两个阶段脱下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形成12分子水,释放大量能量。

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CO2产生于第二阶段,O2用于第三阶段的反应,水生成于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

10.(1)BD (2)氧浓度逐渐升高到5 %时,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而有氧呼吸十分微弱 (3)无氧呼吸释放CO2的量 (4)1.5 (5)B 解析:(1)B点时,该器官释放CO2量最少,即细胞呼吸总强度最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