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用)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二单元))学案
高中语文 人教课标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二单元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课题:《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二(7)班课时:1课时提供者:单位: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的赏析示例篇。
作者通过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描绘,尽情赞颂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扩展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宇宙精神的探究结合在一起,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优美深邃的意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的情、景、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人论世,了解张若虚的生平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能力目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诗歌的情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必修课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对诗歌的相关知识有所储备,这就鉴赏诗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篇是选修教材的赏析示例篇,在掌握了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理论知识后,进行具体的诗文赏析。
指导学生疏通字词,把握意象,进入诗歌意境。
课堂以诵读为主,合作探究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及诗中体现出的情感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①诵读法。
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首先,由教师进行范读,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美读,在朗读中进入诗人营造的优美意境。
②合作探究法。
本诗景物描写优美,在景物描写中融入了情与理。
对此,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缘景明情,体会诗歌寓含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2、通过置身诗境的方法,赏析本诗情景理浑然天成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领悟人生哲理。
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登岳阳楼》导学案
高二语文《登岳阳楼》导学案导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一、复习导入:背诵学习过的杜甫《登高》(必修三)一诗,说说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意象: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归鸟、落木、长江意境:沉郁悲凉(萧瑟凄凉),雄浑开阔。
情感:长年漂泊,老病孤愁,时世艰难,忧国伤时。
今天我们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字词1、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字音辨识坼.( chè)乾.坤(qián )戎.马(róng)凭轩.(xuān)涕泗..(tì sì)鸟瞰.(kàn)3、词语解释1. 吴楚东南坼.(分裂,这里引申为划分)2. 乾坤..日月浮(象征天地、阴阳等)3. 亲朋无一字.(指书信)4. 戎马..关山北(借指战争)5. 凭轩涕泗..流(眼泪和鼻涕四、初知意象这首诗用到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分别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意象:洞庭水、岳阳楼——感受:辽阔雄伟意象:吴楚、乾坤、日月——感受:开阔博大意象:孤舟——感受:孤单漂泊五、置身诗境、缘景明情1、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 推荐作品 学案
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一、名句积累“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意思是:自己与人相处,不狂妄,不拘行迹,恐怕连海鸥也不会猜疑了。
这两句诗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作者淡泊的心志。
二、中心主旨这首七律,是王维田园诗的一首代表作,形象鲜明,意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三、写作特色1.意境淡雅超逸。
全诗将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幽雅清淡的隐士生活相结合,抒写出一种为我相惬,悠然于山林的超逸情趣,表现了诗人对烦扰世俗的厌恶及对田园风光的陶然自适。
2.寓禅理于写景叙事之中。
诗人常在山中静观朝槿,领悟人生无常、奉佛有乐;又在松下采摘露葵,以供清斋素食,以实践清心寡欲的佛教教义。
3.运用典故。
尾联连用了杨朱和《列子》中的故事这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淡泊的心志。
四、文白对照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久雨不停,林野潮湿烟火难升;烧好饭菜,送给村东耕耘的人。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水田广漠,一行白鹭掠空而飞;夏日浓阴,传来黄鹂婉转啼声。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山中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松下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村夫野老,已经与我没有隔阂;海鸥疑心,为何不信飞舞不停。
旅夜书怀一、名句积累“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意思是说:我的名气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这两句话都是反说。
说是应当,其实是不应当,这正显出作者的悲愤心情。
表达了作者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二、中心主旨此诗写于作者漂泊途中。
通过旅夜所见星垂、月涌的壮阔景象的描写,抒发了作者自己身世不遇、漂泊无定的感情。
首联写近景,月夜孤舟,微风阵阵,寂静和孤独笼罩着一切,揭示了诗人浪迹漂泊的孤清处境。
颔联写远景,为历来传诵的名句,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从而反衬诗人的孤独。
颈联写出诗人极度愤慨之情。
尾联触景而情发,运用形象的比喻来寄托自己功业未成的慨叹,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量。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_第二单元 单元写作、测试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
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相配套的。
为为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
对于诗这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信,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
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
古连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
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
诗这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
诗这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
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
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编号83 编者曹老师使用时间2013年5月20日学生姓名--------教材篇目《春江花月夜》《夜归鹿门歌》《梦游天姥吟留别》《登岳阳楼》《菩萨蛮》推荐作品《积雨辋川庄作》《旅夜书怀》《新城道中》《扬州慢》《长相思》单元目标1.背诵并默写相关的名言名句2.复习运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理解意象和感情的关系重点难点1.学习掌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诗歌鉴赏方法2.了解掌握分析古诗景情关系的方法【知识链接】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
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二赏析诗歌(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
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
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
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2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教案2
授课时间:第 周 星期
单兀(章节)课题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本节课题
春江花月夜2
三维目标
1、进一步明确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鉴赏方法,既进入意境,又
跳出诗外,熟练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的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审美形象
2、巩固诗歌鉴赏的步骤与方法,赏析诗歌技巧
3、体会示例中的语言组织,修正自己的表述
提炼的课题
阔
阅读
明确
阅读赏析指导验证
强调语言表述的精准
完善自己所学
品读
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背诵
一节
课堂检
测内容
学案
拓展
理解
预习内
容布置
完成背诵,“课后练习”
技巧的辨识与赏析
教学重难点
赏析技巧是重点,规范语言是难点
教学手段运用
教题或任务
教师如何教
学生如何学
选两名水平较高的学生诵读
评价指导
自己跟着吟诵,评价别人
交代
目标 自主 学习
1、交代目标,赏析技巧
2、将每幅画面的技巧与在
书上
巡视,让B档学生发布
将所学全部运用起来,思路要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第二单元第5课 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背诵此词;2、深入感受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美在何处?);风格以辞意婉约,香软浓艳为主,从而形成隐约迷离幽深的意境,称花间词派。
3、理解词人笔下的江南美景与思乡之情之间的关系。
【预习案】一、作者简介韦庄(836年~910年),字端己,五代前蜀诗人、词人,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为中唐著名诗人韦应物四世孙。
孤贫力学,才敏过人。
他的诗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
韦庄的诗集名《浣花集》,其词与温庭筠齐名,号称“温韦”,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曾有长篇叙事诗《秦妇吟》,影响极大,被称为“秦妇吟秀才”。
二、背景介绍韦庄的《菩萨蛮》共五首,是前后相呼应的组词。
韦庄是五代十国时期词人。
45岁左右时,在长安应举,适逢敌军占领黄巢起义长安,未能脱逃,第二年想尽办法终于逃到洛阳,后辗转浪游到江南。
今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
这首词是他浪游江南时的作品。
本词为第二首。
黄巢起义之后,藩镇混战,韦庄避乱江南长达十年之久。
本词就是他避乱江南时期所作。
三、关于花间词派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后蜀赵崇祚收录了温庭筠、欧阳炯、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共五百首词,编成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文人词总集,取名《花间集》,后人将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称为花间词。
词的题材,十之八九为花间月下,男女之情,其他尚有些咏史征戍、行旅写景之作。
2、解释下列划线字。
(1)游人只合江南老:(2)春水碧于天:(3)垆边人似月:(4)皓腕凝霜雪:(5)还乡须断肠:3、根据提示,填写诗句。
⑴词中描写江南水乡美丽风光的句子。
⑵词中描写江南女子美丽容貌的句子。
⑶词中表现词人矛盾心情的句子。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
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滨海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古代诗歌鉴赏》学案(二) 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明白高考怎么考?1.表达技术形象语言;2.思想内容态度情感.【知识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术题干的主要问法如下:1、关键字词、叠音字有什么作用?2、诗眼、某字某句的作用或标题的作用(统摄照应)。
3、用了哪些修辞并分析(比喻、比拟、夸张、双关、借代、排比、对偶、互文等),或给出修辞,请你分析。
4、抒情手法(直接、间接或何为主,写景、叙事、托物、咏史等)用了哪些抒情并分析;给出抒情,请你分析。
5、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分析(描写、再现,白描、点染、重彩,动静、虚实等)。
6、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分析(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象征、用典、衬托等)。
7、说出语言风格(朴素、清丽、委婉、豪放等)。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止境,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第(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二、(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5分)凉州词(其一)张籍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qì),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沙漠。
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第(2):本诗运用衬托对照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三.(天津)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下列问题。
(5分)黄氏延绿轩[明]高启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湿。
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第(1)“葱葱”、“靡靡”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四.(十二校联考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问题。
(5分)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谷口春残黄莺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第(1):诗的一、二两句中,一“——”字、一“——”字、一“——”字,三字一气而下,渲染出————————————的气氛。
(2分)第(2):作者在本诗中要紧采纳如何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3分)五.阅读《蜀道难》,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2单元第2课 《夜归鹿门歌》(教案)新人教版选修系列_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诗歌与散文制定的课程目标是:1.培养兴趣,丰富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理解思想内涵,探索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涵,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选修课,是高中古诗文学习的重要补充部分,其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古诗文基础,扩大知识积累,提升品鉴能力,加强实践运用。
课改后,古诗文为本省高考考纲必考内容。
因此,如何在教学时使选修课“去必修化”,整合教学资源,合理取舍,采取多样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值得研究探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目标是适应高中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通过拓展鉴赏,提升学生感受、品鉴古诗文的能力。
该书篇目众多,诗文兼收,要在规定课时内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困难,需要合理把握教学深度,进行整合、取舍,多样化呈现教学形式,建立适合学情的多元评价体系。
夜归鹿门歌教学目的: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孟浩然及古诗歌相关知识的文学常识;了解意象的特征,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注意诗歌朗读节奏和本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赏析诗歌,注重学生诗歌阅读、理解和表达交流的能力的提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感受作者在描写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无奈的心灵轨迹。
教学重点:把握诗歌的意象,掌握“缘景明情”的诗歌赏析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在描写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描写中暗藏着孤寂无奈的心灵轨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幻灯片首页)一、导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它的题目叫什么?它的作者是?你可能记不准,一时说不出来,但同学们一定不会不记得这首诗!有谁不是从小就背诵这首诗的呢?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位悄悄走进你的童年的诗人,甚至于是终生与你相伴的唐代诗人。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学案-word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学案[整体把握]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的单元话题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包括赏析指导、赏析示例、自主赏析、推荐作品四个部分。
阅读文本包括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孟浩然《夜归鹿门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登岳阳楼》、韦庄《菩萨蛮》和包括从王维到纳兰性德等诗人的五首推荐诗词。
单元学习目标:①引导学生置身诗境,发挥想象,品味诗境;②:引导学生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
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应该把握以下教学重点:1、置身诗境必须通过诵读来实现。
比如《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将古体诗用韵自由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全诗换韵共11次。
随着韵脚的一次次的变化,诗歌的内容层次也一次次变化,从而笔到意随地表达了他的追求和理想。
在朗读时,换韵处可作适当停顿,韵脚要读得响亮,要用心领会诗句的内容,读得节奏鲜明,这样才能充分感受李白诗歌中那份浪漫主义的激情,欣赏虚构出的这个神仙世界的异彩缤绩和诗人不受礼法约束的狂放不羁。
2、缘景明情则要引导学生理解、掌握文本中诗人述志达情所借助的意象,并且根据连缀的不同方式,借助联想、想象来实现对诗境的品味。
《夜归鹿门歌》作者借山寺的鸣钟、月照的鹿门、岩扉松径等意象和庞公的典故来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
作品篇幅短小,意象典型,基调一致,意境浑成,可以引导学生将诗词中的意象连缀,通过吟诵、联想来品味诗情。
《登岳阳楼》前两联描绘江山的壮阔,颈联却极写漂泊无归之苦。
意境由广阔到狭窄,忽然来了个极大的转变。
一般来说尾联就很难安排了,但作者笔锋一转,写出戎马关山北,这样的胸襟就和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的意境衬托起来,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风格。
全诗意象之间跳跃性大、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
这样的作品就要教会学生或根据诗词中的一鳞半爪,或根据知人论世的原则,用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然后再来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
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教学博苑06-01 1246新课标高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二)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第四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菩萨蛮(其二)》,通过诵读感受所描绘的江南的美景。
2、运用知人论世的手法,根据不同的背景来解读不同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背诵白居易的《忆江南》,引入新课。
二、简介:参考注释①。
三、合作探究:有人说,此词为浪荡江南所写,也有人说此词为避乱于江南所作。
请根据这两种不同的背景,分组探究的情感。
1、探究一:浪荡江南“只合”——只应是。
因为江南好,所以到江南来作客的人应该在这儿住上一辈子。
接下来四句具体地写到了景物美,生活美,人物美。
“须断肠”——因为江南太美,回去后会后悔遗憾。
由此可见,本词表达了对江南的依恋之情。
2、探究二:避乱江南人人尽说江南好——暗示思念家乡,故别人劝他。
“只合江南老”——因为北方战乱,有家难归。
只能在江南老去。
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须断肠”——回家后,看到家乡被战火洗劫的萧条场景而痛苦。
由此可见,本词表达了思念家乡有家难归的情感。
3、小结:先总说江南好,再从景物美、生活美、人物美三个角度具体表现江南的好。
从而表达了对江南的依恋和有家难归的情感。
四、唐诗宋词里的江南(印发资料)请写一段文字,谈谈你对江南的意象的理解。
忆江南【唐·皇甫松】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驿边桥。
忆江南【唐·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望江南【宋·苏东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望江南【宋·朱敦儒】炎昼永,初夜月侵床。
露卧一丛莲叶畔,芙蓉香细水风凉。
枕上是仙乡。
忆江南【唐·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江南柳【宋·张先】隋堤远,波急路尘轻。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夜归鹿门歌》1.此诗按照时空顺序,分别写了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比较诗人描写这两个场景时不同的侧重点,说说它们是如何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诗境的。
答:江边场景,侧重写世俗,人们喧闹着争渡回家,但诗人保持着超脱、潇洒的心态;山中场景,侧重写诗人隐居,与尘世隔绝,孤独寂寞。
从第一个场景到第二个场景,是诗人从尘世生活归到一人隐居,这中间突出了诗人的隐士形象,表现出他恬然洒脱的隐逸志趣。
因此,这两个场景构成的诗境是和谐统一的。
2.“惟有幽人自来去”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境?试结合必修⑤中学过的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谈谈你对“诗如其人”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这一句是说,诗人隐居在这里,与世隔绝,周围只有山林,一个人孤独地来来去去。
句中的“幽人”,既是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况。
庞德公曾在这里隐居,诗人步他后尘,在这里一个人生活。
在这个天地里,人似乎与大自然融化在一起,心中是多么宁静、超脱和悠然自得。
闻一多的《孟浩然》一文,说“诗如其人”,孟浩然的诗就像孟浩然这个人,也就是说,从孟浩然的诗中可以看出孟浩然这个人。
在《夜归鹿门歌》这首诗中,后四句的景色宁静、清幽,作者的心境、情思也宁静、清幽,于是主客体浑然合一,构成宁静、清幽的意境。
这宁静、清幽即是这首诗的艺术境界,也是孟浩然的思想境界,艺术境界与思想境界十分一致,所以说“诗如其人”。
3,将此诗与王维的《归嵩山作》诗对读,说说这两首诗的诗境有何异同。
归嵩山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答:《归嵩山作》是写王维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随着作者把归山途中的景色有层次地一一写来,诗人的感情也在一步步变化:出发时安详从容,途中一度凄清悲苦,最后恬静淡泊。
可见,诗人对归隐是积极向往的,感到闲适自得。
《夜归鹿门歌》与《归嵩山作》在诗境上的共同之处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景物和感受诗意地结合在一起,全诗是浑融完整的整体,恬淡、优美。
2020秋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 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
2020秋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配套学案: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含解析第二单元自主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错误!错误!错误!错误!1.进一步了解李白及其作品,熟读成诵,丰富积累。
2.鉴赏“梦游”的意境,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即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培养古诗鉴赏能力。
3.学习诗人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的高尚人格和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培养对理想执着追求的精神。
课前预习(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1.走近作者李白见第一单元《越中览古》作者介绍。
2.了解背景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
经朋友推荐,唐玄宗于天宝元年(742)召李白到长安.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得意地给妻子赋诗预告:“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很想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享受过“御手调羹”“金龟换酒”。
但不久就发现玄宗并不是重用他来治国安邦,只把他看作粉饰太平、调剂业余精神生活的词臣,所封的“翰林供奉"一职竟与斗鸡遛狗的“供奉"同一级别,其失落感可想而知.于是流连酒肆,“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尤其是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居然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为其脱靴,得罪了权贵,屡次受到排挤,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
第二年,饱含着政治理想破灭的愤懑,他由东鲁(今山东省南部)南游吴越(今浙江省一带),《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他临行前向朋友们一泄激愤的告白。
(二)通读文本,疏通字词1.读准字音瀛.(yínɡ)洲天姥.(mǔ) 谢公屐.(jī)渌.(lù)水殷.(yǐn)岩泉訇.(hōnɡ)然鸾.(luán)鸟澹澹.(dàn)忽已暝.(mínɡ)石扉.(fēi) 青冥.(mínɡ)霓.(ní)为衣魂悸.(jì)长嗟.(jiē)剡.(shàn)溪2.一词多义(一)虚词(1)因错误!(2)或错误!(3)向错误!(二)实词(1)欲错误!(2)列错误!(3)信错误!(4)为错误!3.词类活用(1)对此欲倒东南..倾(名词作状语,向东南)(2)熊咆龙吟殷.岩泉(名词活用作动词,震响)(3)栗.深林兮惊.层巅(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使……震惊)(4)云青青兮欲雨.(名词活用作动词,下雨)(5)訇然中.开(名词作状语,从中间)(6)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活用作动词,弹奏)(7)古来万事东.流水(名词作状语,向东)(8)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活用作动词,侍奉)进入课堂(一)精读文本,质疑析疑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先“谈瀛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答:“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而又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念头。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语文人教《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案 第2单元菩萨蛮(其二)
菩萨蛮(其二)本课话题——眷念朗读——课文中的名段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词句为我们展示了江南的大好风光,先从总体落笔,既写景,也写词人的感受,境界开阔,给人以水天一色、上下景明的感觉;再从局部着墨,近镜头写出江南水乡的春雨声韵,同时也反映出词人的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词人对水乡的无限眷念之情。
积累——生活中的素材黄大年——一心中国梦功德冠群英黄大年留学英国18年,是国际知名的科学家。
回国前,他住在剑桥大学旁边的花园别墅里,妻子还经营着两家诊所。
2008年,中国开始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他用最短的时间辞职、卖掉房子和诊所、办好了回国手续。
首次推动我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突破国外技术封锁,被誉为新时代海归科技报国的楷模。
作别康河的水草,归来做祖国的栋梁,天妒英才,你在这七年中争分夺秒,透支自己,也要让人生发光,地质宫五楼的灯源自前辈的薪传,永不熄灭。
背诵——文学中的名言警句西风白发三千丈,故国青山一万重。
——元好问百年为客老,一念爱乡深。
——刘过泪眼盼秋水长天远际,归心似落霞孤鹜齐飞。
——郑光祖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
——吴承恩莫怪行人头尽白,异乡秋色不胜多。
——袁凯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1)单音字菩萨..(pú)(sà)垆.边(lú)皓.腕(hào)(2)多音字好⎩⎨⎧(hǎo)好事(hào)喜好还⎩⎨⎧(huán)还乡(hái)还是第2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游人只合江南老.(形容词作动词,变老)第3步名句积累——经典名句君须记(1)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2)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3)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识作者]简介韦庄(836-910),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此前曾漫游各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教案:第二单元第1课春江花月夜 导学案
2020年精品试题芳草香出品《春江花月夜》导学案学习目标:1.走进诗歌塑造的意境,体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2.合作交流赏析本诗的情、景、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3.感悟人生的真谛,分享学习的快乐。
预习案一、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人,唐代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情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新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一诗用《西洲》格调“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闻一多先生誉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背景再现《春江花月夜》由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最早收载,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吴声歌”。
其曲调,相传为陈后主所创,内容是写艳情的“宫体”诗,隋及唐初才逐渐改变为写景诗,但仍为五言短篇,张若虚首次将这一旧题改造成七言歌行。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二、字音辨识滟.滟()芳甸.( )似霰.()汀.上()纤.尘()纤.夫()皎.皎()浦.上()扁.舟()扁.担()徘徊..()()砧.上()碣.石()潇湘..()()三、词语释义滟滟芳甸霰穷已扁舟_离人青枫浦上不胜愁可怜徘徊无限路四、整体感知(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诗题以春、江、花、月、夜五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五种景物中的主体景物是: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学案)赏析指导——鉴赏意象“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那么我们如何来判断诗歌中那些对象可以被称为是“意象”呢?先看定义中的一些标准:一、“首先意象”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二、“意象”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注意:“意象”本身所代表的就应该是“名词”,不要忘了,“意象”本身就是事物。
我们从诗歌中找到的对象,只要有作者特定的感情就一定是“意象”了吗?不是的。
“意象”应该具有一定的约定性,也就是说,“意象”并不是随时随地就可以产生的,它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诗人约定俗成使用的,它有一个默认的规定,超出这个规定范围,“意象”就不再是“意象”了。
)▲下面谈谈准确把握意象的几种方法。
一、积累,是文化的第一要求意象是指渗透了诗人主观情感的形象。
某个意象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和意味,这并非出于某个诗人一时的创造,而是经过历代诗人反复地继承、运用、发展而逐渐积累起来的。
我们在阅读和鉴赏古诗词时必须具备解读这些意象的能力,那么,我们就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且要在广泛的阅读中能举一反三,由此及彼。
例:月亮[具体分析]大概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月亮与思念有关。
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殊的文化心理积淀。
我们八月十五吃月饼的习惯总在提醒我们,这应该是一个团圆的日子,而古人看见月亮很容易触景生情,想起故乡、亲人。
为什么呢?我们先看看写月亮的作者:李白、李煜、苏轼、张若虚等等。
这些人为了建功立业,大多在外奔波,看见月亮,难免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情怀。
二、还是积累,注重特殊化。
由于历史文化积淀,还有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的制约规定,某客观事物便具有了一定约定俗成的意义,成为特殊意象。
下面举例说明。
芳草喻离恨,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飕飕。
”梧桐大多表凄苦之言,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三、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诗歌对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看到一首诗歌中的对象,我们不禁想起作者,想起这种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品格、精神。
如王安石的《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这是一首咏物诗。
诗人表面上咏物,实际上言志。
王安石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
宋神宗时,任为宰相,积极推行新法,但遭到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后来,被迫离职回到江宁,但仍不屈服于腐朽的压迫。
这首诗是他借咏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品格的。
四、从整体写作背景入手,捕捉诗人所选对象的含义,把握意象。
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黄巢《题菊花》诗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诗中菊花的形象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与以往菊花的特有寓意不同,这就要从写作背景中去把握。
第一句写满院菊花开放,不同于文人诗中孤标傲世之情,第二句以开花正值寒秋为憾事,引起不平之气,三、四句作浪漫主义想象,要让菊花和桃花一样享受春天的温暖。
由此看来,诗人选取菊花灿烂及所受不公平待遇这一层面,不再是高洁的象征,而是劳苦大众的形象写照,诗人在诗中寄寓了农民朴素的平等观念。
第一课时《春江花月夜》一、学习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自己的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自己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二、学习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三、学习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张若虚扬州人,初唐诗人。
曾任兖州兵曹,唐中宗神龙年间与贺知章等以吴越文士扬名京都。
开元初与、、号称。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仅《全唐诗》录存《代答闺梦还》、《春江花月夜》两首。
2、整体感知诗歌:这首诗写农历二月间诗人在长江边上思念家乡扬州的种种感慨和想象。
诗就是从、、、、夜晚这五个方面写起。
在内容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以前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注入新的含义。
在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中融入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对宇宙奥秘的探索,加入了游子思妇月下的思念之情。
全诗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汇成一种情、景、理交融的幽美意境。
五、合作探究赏析诗歌<一)欣赏诗的景物美: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读诗歌前八句,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想象与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歌的画面。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请反复诵读读“江天一色无纤尘……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在看到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引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思考?<三)鉴赏本诗的情感美: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读“白云一片去悠悠……落月摇情满江树。
”随着时间的流逝,夜色渐浓,心里的感伤之情也越来越浓,这种美景和人生思考触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提示: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
六、拓展延伸作者是如何将景、理、情融为一体的,结合具体诗句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七、当堂检测你喜欢哪一句,结合自己理解,与同学们交流。
八、作业布置1、必做题:背诵全诗。
2、选做题: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第二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一、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二、学习重点: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三、学习难点: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四、自学设计:1、作者简介:李白素有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号。
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较广泛地接触现实,认识到朝廷的腐败、官僚贵族的奢侈腐朽,写出不少抨击黑暗现实的诗篇。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感情热烈,性格豪爽,想象丰富,语言清新自然,较多地运用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借助非现实的幻想来表现激情。
2、作品背景: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
他本想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
但玄宗只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使他只居住了一年多,便被赐金放还。
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
离开长安后,他与杜甫、高适游山东,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
3、解题: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所梦内容;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也由诗人情绪所定。
4、解释下列加点词:<1)烟涛微茫信难求: <2)势拔五岳掩赤城:<3)我欲因之梦吴越: <4)栗深林兮惊层巅:<5)失向来之烟霞: <6)惟觉时之枕席:5、文中写梦游是从哪里开始,又至何处结束?此前写了什么?后面又写了什么?五、合作探究<一)研习第一节<入梦缘由)1、思考:既然题目是“梦游天姥”,为何开篇从“瀛洲”谈起?分析“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提问:天姥山除带有神秘色彩外,还有什么特点,是怎么体现的?3、提问:这一部分使用什么写作手法和修辞手法?<二)研习第二节<梦游幻境)1、分析“我欲因之梦吴越……送我至剡溪”<1)“一夜飞度”表现了什么?<2)“照”、“送”写出什么?2、分析“半壁见海日……水澹澹兮生烟”<1)“见海日”、“闻天鸡”写出天姥山什么特点?<2)“千岩万转”、“迷花倚石”又表现了什么?3、分析“列缺霹雳……仙之人兮列如麻”<1)四个短句的形式与内容有何联系?<2)天门打开后的景象如何?4、诗人为何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绘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三)研习第三节<抒情表态)1、正当梦入高潮时,作者却“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梦境突然地消失了,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作者感叹了些什么呢?2、“且放”两句,诗人表明了自己什么志向?3、“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六、拓展延伸1、诗句李白是浪漫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
那么,浪漫主义在本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找出相关的诗句)2、艺术特色⑴构思奇特。
全诗以游仙为构思的出发点,借天姥山的高峻和有关传说,虚构出一个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神仙世界,以此表达诗人对自由、光明的渴望与追求,同时也写出他不满现实、不趋炎附势、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⑵想象丰富。
神话传说和对自然山川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⑶语言灵活。
形式错落,富有节奏感,兼用长短句,打破“七言”的束缚。
七、当堂检测1、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送我至剡溪<shàn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脚著谢公屐<jī)D.海客谈瀛洲<yíng )越人语天姥<lǒo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对此欲倒东南倾<倒:倒下)B.栗深林兮惊层巅<栗:使……战栗)C.列缺霹雳<列缺:指闪电。
列,同“裂”)D.忽魂悸以魄动<悸:心惊,心跳)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