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第十课全满小康的蓝图(上)说课稿陕教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奔向全面小康
重 点 点 播
三步走战略目标
198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990 2000
第一步 第二步
建党100年 2020 建国100年
2050

全面更高 水平小康
第三步
人均国民 中等发达
达到小康水平 (总体小康)
2000Ä ê È « ¹ ú È Ë ¿ Ú ´ ï Ð ¡ ¿ µ Ë ® Æ ½ 12.34% 未达到小康 12.82%
城镇、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比较
事 实 二 通过 调节 收入 分配, 到 2020 年, 差距 缩小 为 2.5:1
2006年,城乡收入差距为3.2:1 城乡收入差距有扩大的趋势。
事实一
县区教育
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
我省教育资源不均衡, 造成了教师的人才流动, 间接助长了择校现象的 泛滥。
• 小刘眼中的农村
事实三:除了在收入水平、教育方面,城乡 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外,在医疗卫生、社会 保障、生活环境方面,也存在差距。
表现为 总 体 小 康 特 征
低水平
表现为 不全面 表现为 不平衡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侧重物质文明,在精神文 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 社会保障方面有欠缺 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 不同收入群体间差距
• (提示:请你分别从文化传承、国情、共 同理想、青少年健康成长角度回答。)
艰苦奋斗集中体现为创业精神。
总体小康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发展很不平衡的。
奔向全 面小康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需要全国人民 奋发图强、艰苦奋斗。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更高水平)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 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九年级政治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课件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一课时课件 陕教版

条件改善、生活质童提高,希望社会事业得到发展,
环境优美……
全面小康现实版 (江苏省昆山市)
资料一:在2005年全国百强县排名中坐上第一把交椅的 苏州昆山市,2006年初宣布已跨过“全面小康”水平线。 昆山是全国第一个经过某种量化考核,宣布进入“全面小 康”的地区,尽管其套用的是江苏省自定的指标体系。这 个“全面小康”,是指江苏省2003年制定并作为政府文件 正式下发、列入各市县政绩考核内容的全面小康社会指标 体系,涉及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4 大类18项25个指标。其中最核心的三项指标,人均GDP、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目标值分别 为3000美元、2000美元和1000美元,是昆山县达标的数字 分别是13500美元、16800美元人民币和8450元人民币。
“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全 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总体小康目标的基础上内容 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变也将更加 显著的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必须的、 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2.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项目
时间
目标
国民生产总 人民生

活水平
备注
第一步 1981—1990
翻一番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2021年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陕教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陕教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陕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思路及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xx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xx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

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1)

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1)

陕西人教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目《全面小康的蓝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全面小康的蓝图课时一课时课标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 目标情感态度 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知识与能力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教学重点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准备 Ppt【教学过程】【情景】 小明送话 —我诵读小明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作为一名班干部,它不但关心班级的发展,也关注大家的学习,进入九年级以来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同学们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为使同学们增强学习信心,振奋精神,积极进取,小明写给同学们这样几句话,给同学们以鼓励、帮助。

生:请全班同学起立,身子站直、头要正,请各自再调整一下表情,好,预环节一:课前热身 激发情趣“拼”是我们的信念,“博”是我们的决心, “竞”是我们的格言,“争”是我们的行动。

面对挑战,我们毫不畏惧;面对困难,我们勇往直前;备,起!全体同学铿锵有力地朗诵。

师:小明写给同学们的话代表大家的心声,碰撞着大家的心灵,让人振奋,让人鼓舞,激励着大家更加勤奋,更加努力!【情景】小明日记----我分享小明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家乡,关注社会。

下面是小明同学写的题为《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日记片段:生思考交流:谈谈你听后的感想?教师演讲:是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今天,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说课教案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说课教案

《全面小康的蓝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陕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的设想和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及作用本课内容选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全书的重点课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因此,本课还是一个时政热点。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最后一个板块“报效祖国”的第一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知晓国情”“爱我中华”的基础上为学习《机遇与挑战》、《科教兴国》和《神圣的使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九年级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目标: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解本单元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九年级政治全面小康的蓝图课件陕教版教程

九年级政治全面小康的蓝图课件陕教版教程

生态更加文明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关键的目标是:
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 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全面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表一)
基尼系数:是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的取
值在0和1之间,取值为0时:表示收入绝对平均;取值为1时, 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全面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表二)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 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恩格尔系数
高于60%: 贫困和绝对贫困 50%~60%: 温饱 40 %~ 50%: 小康
30 %~ 40%:富裕 30%以下: 最富裕
阅读与讨论二
材料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是人民生活改革最显著的时期,人民生 活实现两大历史性跨越。20世纪80年代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90年代人 民生活由温饱达到小康。
(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
邓小平
(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至1000美元。
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恩格尔系数
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金额在家庭消费总支 出金额中所占的比例。
政治
25周岁以上人口平 均受教育年限达到 12年;建成居全国 前列的文化大省
文化
自然资源综合利 用、大中城市为 国家卫生城市…
生态
综上所述,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 面”是怎样理解的?
“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 、 生态等全面发展的目标,是在总体小康目标的基 础上内容更丰富,标准更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变 也将更加显著的阶段,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 必须的、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四单元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四单元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

全面建 设小康
2020 年
社会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政治文明
中国08年部分省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示意图
2189.6 24725 26690 999.83 9564 21789
发展不平衡的 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从地域看,东南沿海,小康
和比较富裕的家庭比较多。而同一地域的,城市又比农 村富裕。
关键
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技更加进步 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 • • • •
2、总体小康的特点是( ) A、比较全面、水平较低、地区发展较平衡 B、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C、水平高,很全面,发展较平衡 D、水平低,较全面,发展不平衡
• 3、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为我们勾画了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20世纪末,我们实 现了第二步,即( ) • A、解决温饱问题 •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 C、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 D、基本实现现代化
小康含 义
在温饱基础上 生活质量进一 步提高,达到 丰衣足食。
小康类 实现 表现状况 型 时间
总体达到 小康 20世 纪末
总体达到。 低水平、不 全面、发展 很不平衡的 小康 经济、政治、 文化、可持续 发展四个方面。 归结起来,是 六个“更加”
既包括物质生 活的改善,也 包括精神生活 的充实;既包 括居民个人消 费水平的提高, 也包括社会福 利和劳动环境 的改善
这两句话体现哪个观点?
1、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容的是( A、鼓励劳动者勤劳致富 B、鼓励科技人员 用其先进科学技术成果致富 C、鼓励人们用尽各种方法走上发财路 D、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

2、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件九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陕教版道德与法治课件九年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件

3.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 过程。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 现代化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 加快发展。
现阶段,我国总体上达到的小康是一个发展 不平衡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缩小 地区、城乡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差距。为 此我们必须:①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②用普遍的信息化武装每一个农民 ③统筹 区域发展 ④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二,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社会就业更加 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 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 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 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小知识:“金字塔型”、“橄榄型”社会结构形态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 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 模式。
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阅读提纲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总体小康的表现: (2)总体小康的特征 (3)全面小康的表现 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全面小康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要求
一、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一)总体小康表现在两个方面:
1.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 量明显提高。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 康型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A
我国近几年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人们越
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档次,享受型消费
品持续升温。这主要表明:
A.国家整体实力大增强
B.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C.我们能够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建成更
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D.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
不全面的小康
B
(二)全面小康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10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导学案 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学习目标★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了解现在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懂得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的宏伟目标需要艰苦奋斗。

★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价,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客观认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客观分析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具体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心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通过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学习重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实现全面小康,需要艰苦奋斗。

【三】知识梳理一、全面小康的蓝图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亿万中国人民为之努力奋斗的新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______,民主更加______,科教更加______,文化更加______,社会更加______,人民生活更加______,生态更加______。

2.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

陕教版思品九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word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一、教学目标1、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水平小康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绘制家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规划,展望国家、家乡的发展前景。

3、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心国家、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新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1、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2、“小康”目标的提出学生阅读105页“楷体字”,回答:①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在什么时候?②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根本目的是什么?③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教师小结: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3、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教师:1991年国家统计局会同计划、卫生、教育等12个部门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我国小康指标做了量上的界定,制定了包括16项指标的《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这一标准包括经济方面、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方面,还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内容。

学生阅读106页表格,明确16项指标。

教师补充: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居民生活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随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恩格尔系数高于60%为贫困和绝对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30%为最富裕。

在这项标准中将这一系数设定为50%代表的是虽不富裕,但生活比较宽裕。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九年级政治全册 第十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课程标准》原文: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二、《课程标准解读》要求达到的教学目标:1、十三大确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是什么?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是什么?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四、依据《课程标准解读》和教学目标设计教学问题:阅读课本105页内容,学生思考:⑴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目标⑵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⑶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体会达到总体小康的意义。

2、认真阅读课本106页内容,将表格内容和浙江省小康生活情况进行对比思考从中说明了什么问题?3 、全面小康是一个全面发展综合性目标,它包括哪些方面?最关键的目标是什么?4、近年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党做出了哪些重大举措?5、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青少年应怎么做?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康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流行词汇之一,它出现在党和政府的重要会议上,出现在众多新闻媒体的报道中,今天我们正在由总体小康迈向全面小康。

全面小康究竟是怎样一个社会呢?(二)、讲述新课:1、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先独立思考教学问题㈠①是谁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的目的是什么?②党的十三大上确定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是什么?③到20世纪末三步走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哪些,实现有什么意义?学生独立思考——教师提问——点拨2、学生阅读课本106页内容,完成教学问题㈡自学——互相交流——教师提问点拨通过问题㈡的探讨使学生明确浙江省已完全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有个别指标只是刚刚达到全国水平,这说明浙江还应进一步提高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

.3、从浙江省事例可看出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完成教学用题㈢。

4、看课本图片思考完成教学用题㈣,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当地采取、哪些措施?自学——交流——提问——点拨5、分组讨论:青少年为全面建设小康做些什么?(交流探讨——教师点拨)6、巩固练习,小结新课。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初三)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庞大变化,增强自豪感,关怀国家和家乡的全面小康建设。

2.能力:运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差不多标准对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评判,展望国家家乡的进展前景。

3.知识:指导我国小康水平及其意义,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二、重点难点:了解总体小康水平的意义,明白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过程与方法:一、导入用歌曲«好生活»为背景,引入新课二、探究新知三、小康目标的提出1、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个黑菱,要求摸索讨论三个咨询题:〔1〕是谁第一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的目标的提出的全然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差不多目标是什么?生:讨论交流略2、总体上达到小康的意义师:请生阅读第一目第二个黑菱的内容,了解«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差不多标准»。

师补充:恩格尔系数:高于60%〔贫困、绝对贫困〕,50%—60%〔温饱〕,40%—50%〔小康〕,30%—40%〔富裕〕,30%以下〔最富裕〕。

请大伙儿阅读第二个小字,总结我国的小康状况。

生: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师:实现这一目标有什么意义?生:表达了综合国力的增长,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进展历史上的又一个新的里程碑。

3、全面小康师:我们了解了我国的小康是总体达到了,那么你心中的全面小康又是如何样的呢?生:交流略师:全面小康的具体规定性是什么呢?生:经济、民主、科技教育、文化、社会、人民等师:在这些丰富的内容中,什么是最关键的呢?生: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师:这一目标实现的意义是什么?生:达到当时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将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我国社会的经济进展规划的三步走战略目标。

请大伙儿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二个圈第二黑菱的内容摸索:〔1〕哪三步走?〔2〕已实现了几步?〔3〕每一步的内容是什么?〔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这三步战略目标中的地位分不是什么?生:交流略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这二十年,是巩固和提高现在初步达到的总体小康水平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为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

九年级思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九年级思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陕教版

九年级思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陕教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蓝图
 第一课时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能力: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识: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教学方法】:对比法、讨论法、谈话指导法
 【学法之道】:对比法、归纳法
 【教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学生在家里收集资料(针对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的各项指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式一:歌曲《好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小康的蓝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陕教版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

下面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与学的方法、教学程序的设想和意图、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一下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课内容选自九年级思想品德教材全书的重点课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新《课程标准》规定,九年级思想品德课要对学生进行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的教育,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

2007年10月15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因此,本课还是一个时政热点。

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课是本套教材最后一个板块“报效祖国”的第一课,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承“知晓国情”“爱我中华”的基础上为学习《机遇与挑战》、《科教兴国》和《神圣的使命》作铺垫。

因此,本课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新《课程标准》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出发,九年级教材的教学和教育目标,具体体现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思想觉悟三个方面。

因此,本课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目标: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总体达到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三)教材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2、教学难点: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已经有所了解,为了解本单元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使命
感,认识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立志报效祖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教与学的方法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直观演示法。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利用电脑的直接、形象特点,把授课的重点内容和提出的问题、补充资料、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等演示出来,让学生能更充分理解和把握本节课的核心重点。

2、讲授法。

讲授法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要让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必须通过老师的讲解分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问答法。

师生问答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重在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演绎归纳法。

根据新教材的特点,充分利用“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等小栏目的设置,要求学生进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此手段体现了思品课的学科特点,作为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是注重能力培养,强化素质教育的尝试。

(二)学法指导: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要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形成获得知识的本领。

据此,在指导学生的学法中,我确定了“读——思——说——练---写”体系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手创新能力。


1、阅读课文内容,对重点概念、结论、原理进行圈点、勾画;
2、根据教师布置的思考题,思考学习重点,提出疑难问题,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3、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
4、通过完成适当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自己写出学习笔记,积累自学问题,并归纳重难点等,形成完整知识体系。

这五个方面是个循序渐进的深化提高过程,能让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乐于学”。

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理解、分析、动手实践、创新等能力,更好的实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程序的设想、意图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要变简单呈现知识为让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归纳知识,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是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社
会的变化和发展以及结合九年级中考的要求,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为了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课堂,在愉悦的气氛中更好的合作学习,我这样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

1、看说变化、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能亲身感受到的今天迁安人的美好生活,背景音乐《越来越好》,说明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自然导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力求从一开始就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的思维与新的授课内容相衔接。

2、呈现教学目标
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学习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好的体现“学、教、练”的有机结合。

3、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这是本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三个活动来完成本环节的教学任务。

本节课中要把教师的讲授、问答与学生的读、思、说、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活动一:“读:走进小康”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已学知识并快速阅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整理出有关小康的基础知识,即小康的含义、不同类型及提出时间、实现时间、表现状况及总体小康实现的意义等。

意图:①本目教材内容可读性强,教学难度小,采用“自读—自参—自思—自答”的方法和程序,幻灯的配合可避免学习过程的枯燥,达到愉快学习的目的;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请学生回答还可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②探究得出总体小康实现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活动二:“思:品位小康”
这一活动主要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浙江省小康生活水平的实现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意图:运用课本及补充材料,达到新教材避虚就实的目的,实现难点的突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三:“说:畅想小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