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Minqin Desert-oasis Transition Zone
收稿日期:2019-04-14 修回日期:2019-04-25 网络首发时间:2019-07-25 09:54: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660237,31300595);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
目 (201708625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305-02);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 体计划项目 (1506RJIA155) 。 作者简介:孙涛(1978—),男,甘肃永昌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荒漠生态、荒漠植被恢 复及荒漠化防治。E-mail:suntaosuny@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贾志清(1968—),女,北京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荒 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研究。E-mail:jiazq@ 网络首发地址: /kcms/detail/53.1044.S.20190725.0839.001.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4(4):713−724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904040
E-mail: ynauzkxb@
714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19402734_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林业鼠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
文章编号:1673-887X(2023)04-0044-03民勤县民昌路荒漠区林业鼠害调查及综合防治技术富雅琼,祁鑫(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苏武山分场,甘肃武威733399)摘要通过调查武威市石羊河民昌南路干旱荒漠区荒漠植被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发现鼠害是毁坏林业资源的主要原因。
通过进一步了解民昌路管护区梭梭生长主要鼠害及其发生危害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原因,并结合有效防治经验,对照比较分析,归纳并总结出鼠害相关综合防治技术,不但有助于保护荒漠区林木植被,而且在维护林业生态植被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民勤民昌路管护区;荒漠植被梭梭树;大沙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43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673-887X.2023.04.016Investigation and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Forest Rodents in the Desert Areaof Minchang Road in Minqin CountyFu Yaqiong,Qi Xin(Suwushan Branch of Wuwei Shiyanghe Forestry General Farm,Wuwei 733399,Gansu,China)Abstract :Through investigating the occurrence of main forest pests in desert vegetation in the arid desert area of Minchang South Road,Shiyang River,Wuwei City,could understand the main rodent pests and their occurrence and harm of Saxaul in the manage ‐ment and protection area of Minchang Road,and analyzed its occurrenc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based on the effective control ex ‐perience and comparative analysis,the relevant 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major rodent pests were summarized.Which not only helps to protect the forest vegetation in the desert area,but als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maintaining the forest ecologi ‐cal vegetation.Key words :Minqin Minchang Road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area,desert vegetation Saxaul ,Rhombomys opimus rodent infesta ‐tion,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荒漠区植被主要有白刺、梭梭、沙拐枣、毛条、沙蒿等沙生灌木和沙蓬等草本植物,但生长稀疏,平均盖度在3%~28%;该区域内食物链相对简单,且微生物、植物、动物种类单纯,因此生态系统非常容易被破坏,且想要恢复是格外困难的。
民勤沙生植物园4种云杉属植物光化学特性的趋同适应
民勤沙生植物园4种云杉属植物光化学特性的趋同适应师生波;刘克彪;张莹花;刘世增;康才周;李得禄【摘要】采用叶绿素荧光图像分析手段,结合叶绿素含量和主枝生长量测定,研究了沙地云杉、青海云杉、蓝云杉、白扦PSⅡ光化学效率和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光响应特性及对稳态光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生境和管理条件下,15a苗龄的4种云杉属植物生长势态良好,均能适应民勤荒漠气候环境;蓝云杉针叶的叶绿素含量较高,而青海云杉的叶绿素a、b比值(Chl a/b)较低;4种植物PSⅡ光化学效率的光响应曲线相似,但蓝云杉PSⅡ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光响应明显有别于其余3种;150μmol m-2 s-1低光强下4种植物间NPQ的差异与PSⅡ最大光化学量子效率(Fu/Fm)一致,是内禀光合特性的反映;1500μmolm-2s-1高光强下的NPQ和PSⅡ最大效率(Fv′/Lm′)在4云杉属植物间没有差异,呈现光合生理的趋同适应.综合比较分析可知,蓝云杉和白扦在低光强具有略低的PSⅡ非光化学猝灭能力,在高光强具有相对高的PSⅡ运行效率(Fq′/Fm′),光驯化适应能力较大;沙地云杉和青海云杉具有几乎一致的PSⅡ光化学和非光化学猝灭特性,其耐荫性和喜光性相近;4种云杉属植物光合机构对干旱荒漠生境的驯化适应具有趋同性,可作为我国北方防护林建设和城市绿化的重要树种.%Picea mongolica,Picea crassifolia,Picea pungens and Picea meyeri are the four spruce species growing in Minqin Desert Botanical Garden (38°35′ N,102°58′ E;1378 m asl).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photosynthetic pigments in needles and annual growth of main braches,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needles were performed with prepared protocols using CF imager to determine the PS 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and non-photochemical energy dissipation,and their adaptability to steady-state light intensity.The results showed that,inthe same habitat and management,the four spruce species seedlings aged 15 years exhibited similar good growth behavior and all adapted to desert climatic environment;the total chlorophyll contents were fairly higher in P.pungens while specific ratio of chlorophyⅡ a to b (Chl a/b) was comparatively lower in P.crassifolia.Among the four species their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c urves of PS Ⅱ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were similar,but P.pungens illustrated an obviously different photosynthetic response in PS Ⅱ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coefficient (NPQ) from the other three.The consistent trend of NPQ irradiated with 150 μmol m 2 s-1 low actinic light for 10 min and PS Ⅱ photochemical maximum quantum efficiency (Fv/Fm) adapted for 20 min in dark exhibited the intrinsic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ies.That nearly no dissimilarities among the four species in NPQ irradi ated with 1 500 μmol m-2 s-1 high actinic light and in PS Ⅱ maximum efficiency (Fv′/Fm′) done with low actinic light demonstrated their physiological expressions of convergent 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P.pungens and P.mey eri have lower ability in PS Ⅱ 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in low light intensity,but a relatively higher PS Ⅱ operating efficiency (Fq ′/Fm′) in high light intensity,thus a greater ability for light-acclimation;while P.mongolica and P.crassifolia share almost unanimously PS Ⅱ photochemical and non-phot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and similar shade tolerance and light-demanding;the complete presentation of PS Ⅱ photosynthetic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four species indicates their convergent adaptability to Minqin arid desert climate,so they arefeasibly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the northern shelter forestry construction in China and in the urban greening in dry areas.【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7)015【总页数】10页(P5039-5048)【关键词】趋同适应;叶绿素荧光;光响应曲线;PSⅡ非光化学猝灭;云杉属植物【作者】师生波;刘克彪;张莹花;刘世增;康才周;李得禄【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原生物适应与进化重点实验室,西宁810001;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沙生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云杉属(Picea)为松科(Pinaceae)常绿针叶乔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地区,多生长在年平均温度4—12℃、年降水量400—900 mm、年相对湿度60%以上的高山地带或高纬度地区,具有抗寒和耐荫的特性。
一起来建议蚂蚁森林上线白刺公益林
一起来建议蚂蚁森林上线白刺公益林
前两天“回归荒野”发了一篇关于乔木梭梭的固沙能力远不如灌木白刺的文章:北京强沙尘爆后,我坐着绿皮车去中蒙边境看草原,后有粉丝在文章下方留言,说“建议蚂蚁种树上架白刺”、“建议蚂蚁森林种植白刺!保护环境真的不能再等!”
白刺是干旱荒漠区重要的建群植物,是优良的防风固沙造林先锋树种及饲用植物,是药食两用的野生水果,其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较高。
是甘肃民勤、内蒙古、宁夏等干旱荒漠区域重要的固沙物种。
白刺固沙和梭梭固沙,梭梭比白刺长得好看
根据“回归荒野”和志愿者们实地调研,目前种植梭梭的地方很多更为适合种植固沙能力强的白刺,而且调研时发现在原有白刺生长的地方,人们种梭梭时破坏了白刺生长的环境,人工种植的梭梭掠夺了白刺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我们看到蚂蚁森林有梭梭、柠条、榆树、红柳、侧柏、油松、樟子松、云杉、山杏等等,就是没有白刺,在这里,“回归荒野”呼吁蚂蚁森林能够上线白刺,在种植梭梭的地方来种白刺。
欢迎投票,我们将根据投票结果继续推进。
民勤荒漠——绿洲过渡带不同发育阶段白刺灌丛沙堆的防风固沙功能分析
目 (201708625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504305-02);甘肃省基础研究创新群 体计划项目 (1506RJIA155) 。 作者简介:孙涛(1978—),男,甘肃永昌人,博士研究生,副研究员,主要从事荒漠生态、荒漠植被恢 复及荒漠化防治。E-mail:suntaosuny@ **通信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贾志清(1968—),女,北京人,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荒 漠化防治与水土保持研究。E-mail:jiazq@ 网络首发地址: /kcms/detail/53.1044.S.20190725.0839.001.html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4(4):713−724 Journal of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DOI: 10.12101/j.issn.1004-390X(n).201904040
E-mail: ynauzkxb@
SUN Tao1,2,3,JIA Zhiqing1,QIAN Yaling3,LIU Hujun2,TANG Jinnian2
(1. Institute of Desertification Studies,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1, China; 2. Gansu Desert Control and Research Institute, State Key Laboratory Breeding Base of Desertification and Aeolian Sand Disaster Combating, Lanzhou 730070, China; 3.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Fort Collins 80523, USA)
民勤县荒漠——绿洲交错带梭梭种群的数量动态及分布格局
( 甘肃省 民勤县连古城 国家级 自然保护 区管理局 , 民勤 , 7 3 3 3 0 0 )
柴宗政
( 西北农林 科技 大学)
摘 要 通过对 民勤县荒漠一 绿洲 交错 带梭梭种群年 龄结构 、 静 态生命 袁 、 生存分析 等研 究 来揭 示种群数 量 动 态特征 ; 并选取 6种常用聚集度指标判 断梭梭 种群在 交错 带不 同区域 、 不 同龄 级分布格局变化规律。结果表 明 , 民勤县荒漠一绿 洲交错 带梭梭 种群 以中幼林 为主体 . 为增长型种群。存活曲线趋于 D e e v e y -l l l 型: 种群数量在I V 龄 级 内波动较 大, 个体死亡现 象较 多, 在Ⅵ ~X龄级 内种群 数量趋 于稳 定 , 在 X龄级 以后 , 个体死 亡现 象又 开始升 高, 呈现 衰退趋 势 , 种群期 望寿命在 Ⅳ 一Ⅵ龄级较 高。种群分布格局 总体 呈现 聚集分布 , 从绿 洲边缘 向沙漠边缘 延 伸方向 , 其种群 分布格局无明显 变化规律 ; 随 着龄 级的增 大, 种群 分布格局 由聚集分布 趋向均 匀分布 , 期间有 少量 随机 分 布 出现 。 关键词 梭梭种群 ; 数量动 态; 分布格局 ; 荒漠一绿 洲交错 带 ; 民勤县 分类号 O 9 4 8
Qu a n i t t y D y n a mi c s a n d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P a t t e r n f o r H a l o x y l o n a mmo d e n d r o n P o p u l a i t o n o f t h e De s e r t - Oa s i s E c o t o n e i n Mi n q i n C o u n t y o f Ga n s u P r o v i n c e ,Ch i n a / L i J i n j u n ,X u e B i n r u i ( Ma n a g i n g B u r e a u o f L i a n g u c h e n g N a t i o n a l R e — s e r v e , Mi n q i n 7 3 3 3 0 0, P .R .C h i n a ) ; C h a i Z o n g z h e n g ( N o t r h w e s t A&F U n i v e r s i t y ) / / J o u r n a l o f N o r t h e a s t F o r e s t r y U n i - v e r s i t y . - 2 0 1 3 , 4 1 ( 8 ) . - 2 7— 3 1 , 1 0 1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赵长明;魏小平;尉秋实;邓建明;程栋梁;王根轩【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05(025)008【摘要】研究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日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E)、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早晨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明显低于白刺叶片;同时它们在中午都呈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通过气孔限制值(Ls)、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梭梭同化枝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在9:00~12:00 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的,而在12:00~15:00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光抑制的影响;而白刺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关闭引起的.同时,梭梭在一天中其同化枝的温度(Tleaf)高于大气温度尤其在中午差值更大,而白刺叶片的温度却低于大气温度,因此说明梭梭同化枝在中午不仅遭受着干旱和强光的胁迫而且面临严酷的高温胁迫.总之,在绿洲荒漠过渡带生境中白刺比梭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这可能是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总页数】6页(P1908-1913)【作者】赵长明;魏小平;尉秋实;邓建明;程栋梁;王根轩【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0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武威733000;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杭州3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142;Q945【相关文献】1.沿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分布的4种优势植物光合生理响应 [J], 田新民;赵长明;邓建明;张晓玮;陈拓;任贾文;王根轩2.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J], 张晓艳;褚建民;孟平;姚增旺;王鹤松;李得禄;姜生秀3.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群落与水土因子的关系 [J], 赵鹏;徐先英;屈建军;张进虎;马全林;张慧文;徐高兴;马俊梅;吴永梅4.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J], 赵鹏;徐先英;金红喜;张进虎;唐卫东;柴成武;靳虎甲;董志玲5.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梭梭东、西方位树干液流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J], 张晓艳;褚建民;孟平;姚增旺;王鹤松;姜生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
第25卷第8期2005年8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5,N o.8Aug.,2005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赵长明1,魏小平1,尉秋实2,邓建明1,程栋梁1,王根轩1,3*(1.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武威 733000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杭州 310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102015、30170161)收稿日期:2004-09-19;修订日期:2005-07-25作者简介:赵长明(1978~),男,山东嘉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E -m ail :ch mzhao @*通讯作者Auth or for corres pondence .E -m ail :wanggx @lzu .edu .cn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 ral S cien 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90102015,30170161)Received date :2004-09-19;Accepted date :2005-07-25Biography :ZHAO Chang-M ing,Ph.D.candidate,mainly engaged in p lan t ecology and ecophys iology.E -mail:chmzh ao@摘要:研究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白刺(N itr ar ia tangutorum )和梭梭(H aloxy lon ammodendron )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日均净光合速率(P n )、蒸腾速率(E )、水分利用效率(W U E )和早晨P 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 v /F m )明显低于白刺叶片;同时它们在中午都呈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植物
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植物梭梭别名梭梭柴、盐木(Haloxylonammodendron)是藜科的大灌木或小乔木,我国有两种:梭梭柴和白梭梭。
它是我国西北干旱荒漠地区适应性广、生长迅速、枝条稠密、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的优良树种,它材质坚硬,是最好的薪炭材;枝叶是优良饲料,近10几年内,已在荒漠地区的治沙造林中推广应用。
?、形态特征植株高达3~8米,最高达10米,茎部干径可达70厘米。
树皮灰白色,干形扭曲,具节瘤和纵向条状凹陷。
叶退化成鳞片状,贴生于节上,花小,两性,黄色,果实扁圆,饼状,暗黄褐色。
?、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梭梭具有二次休眠特性,以渡过漫长的干旱夏季。
根系庞大,垂直根深达5米以下,水平根长达10米以上。
叶退化成为极小的鳞片状,在干旱炎热的夏季常有嫩枝掉落,以减小蒸腾作用;嫩枝多汁,细胞液含有高浓度的盐溶液,渗透压很高,抗脱水力强;梭梭很耐风蚀,根系被风蚀裸露一米多,植株耸立不动,正常生长。
梭梭耐一定沙埋,沙压后长出萌发枝,成丛状生长。
梭梭茎干坚硬,极耐沙割。
梭梭喜光性很强,其枝干表面灰色光,能反射掉部分阳光照射,以减少阳光对树体的灼伤。
梭梭在气温高达43?,而沙面温度高达60~70?,甚至80?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生长。
梭梭抗盐性极强,从土壤中吸取大量的盐分,茎枝内盐分含量高达14~17%左右,故又称“盐木”。
梭梭需要一定含盐的土壤才能生长,含盐量达1~2%时生长良好,耐盐的临界范围达4~6%。
?、经济价值梭梭的材质非常坚硬,气干比重大于1,能沉入水中,燃烧时火力很强,有“沙漠活煤”之称,是优质新炭材,梭梭单株最大重量达250余公斤。
嫩枝是骆驼、羊的好饲料。
白梭梭覆盖度为10~20%的固定沙丘上,地上部分鲜重每公顷为300~650公斤。
梭梭嫩枝内,可溶盐阴离子中:重碳酸根占33.1%,硫酸根占20.8%,碳酸根占5%,阳离子中:钾和钠占26.5%,镁占2%,钙占1.4%,是重碳酸钾(或钠)含量很高的优良绿肥植物。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数量分类和排序研究赵鹏;徐先英;金红喜;张进虎;唐卫东;柴成武;靳虎甲;董志玲【摘要】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绿洲与荒漠的连接区域,在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与恢复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为例,在47个植物群落调查样地的基础上,应用双向指示种分类法(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对研究区典型植物群落进行数量分类和排序,并讨论了影响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物种以旱生耐盐植物为主.(2) TWINSPAN分类将研究区的植物群落划分为11个群丛类型,即白刺+盐生草群丛、白刺+芦苇群丛、白刺+盐爪爪群丛、盐爪爪+黑果枸杞群丛等,分类结果在空间上反映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趋势.(3)DCA排序结果验证了TWINSPAN分类结果的合理性,同时指出制约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类型及空间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是地下水埋深和地貌形态.【期刊名称】《西北植物学报》【年(卷),期】2014(034)002【总页数】8页(P364-371)【关键词】双向指示种分析;除趋势对应分析;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环境梯度【作者】赵鹏;徐先英;金红喜;张进虎;唐卫东;柴成武;靳虎甲;董志玲【作者单位】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民勤73300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荒漠化与风沙灾害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兰州730070;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甘肃民勤7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5植物群落的本质特征之一是群落中的植物与生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关系,物种及群落的空间分布是不同尺度上气候、土壤、地形等各种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
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张元恺;张杰;姚泽【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年(卷),期】2012(28)28【摘要】为了探索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在维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方面的机理,对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8种典型植被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物种多样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灌木层在物种组成和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除红砂群落外,其他群落中灌木所占比例均在56.86%以上,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在整个群落中仅占0.30%~3.14%(除沙蒿群落6.65%),数量较稳定;(2)8个群落中白刺重要值最高,达84.41%,猫头刺群落最低为20.70%,其余6个群落在56.78%~68.07%之间;(3)8个群落多样性指数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猫头刺群落>绵刺群落>红砂群落>沙蒿群落>沙拐枣群落>珍珠猪毛菜群落>膜果麻黄群落>白刺群落,群落多样性指数均偏低,物种丰富度较低,生态优势度较高,种间相遇率偏低,群落中物种分布不均匀。
说明民勤沙区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物种主要以矮化的小灌木、小半灌木为主,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小,优势种群在荒漠灌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突出,对群落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和群落的演替方向,具有比其他物种更重要的作用,荒漠灌木群落由于缺乏冗余物种的支持,是一类不稳定的群落。
【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民勤沙区;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作者】张元恺;张杰;姚泽【作者单位】甘肃省治沙研究所;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93【相关文献】1.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群落特征及其物种多样性研究 [J], 汪媛燕;王立;满多清2.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荒漠过渡带典型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J], 黄晔;王雪梅3.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与土壤环境因子的耦合关系 [J], 张林静;岳明;顾峰雪;张远东;潘晓玲;赵桂仿4.民勤绿洲一荒漠过渡带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优势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J], 郭树江;杨自辉;王多泽;李得禄;李爱德;詹科杰;王强强5.新疆阜康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J], 张林静;岳明;张远东;顾峰雪;潘晓玲;赵桂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勤绿洲白刺灌丛沙堆不同演化阶段表面抗蚀性及其影响因素
和植被对抵御以及减少绿洲内部风沙、 干热风等自 然灾害, 防止流沙向绿洲内部侵袭起着十分重要的
[ & $ ’] 作用 " 然而结皮的不断发育和植被盖度的增大 [ ( $ )] 使得土壤水分下渗减少而消耗增加 , 沙堆水分
条件不断恶化, 灌丛开始死亡, 加上过度的樵采和放 牧, 使得绿 洲 边 缘 逐 渐 成 为 植 被 退 化 最 严 重 的 区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 ! ! ! ! !
! ! ! ! ! ! ! ! ! ! ! ! #+ 卷
! ! 绿洲是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 在荒漠基质上发 育起来的一种隐域性景观" 绿洲外围既是绿洲发生 沙质荒漠化的主要地区, 也是绿洲防治沙质荒漠化 的前沿阵地, 其发生与发展与该地区的灌丛沙堆演
"
许多学者通过野外观测和风洞模拟, 对结皮表 面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风沙通量进行观测, 结果表明, 随着土壤表面抗剪强度的增强, 水平和垂直方向上 的沙尘通量都呈现指数形式下降 表面发生侵蚀
[ #% $ #& ] [ #, $ ## ]
, 当风力对土
壤表面的瞬时作用力超过结皮的抗剪强度后, 结皮 , 而结皮一旦发生风蚀, 便会在
( B\HY>%(>!5&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 "%%(J7(!’7%1 ) 和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 目 ( [8"%%1%" ) !!通讯作者4 H>/<;G:KV;=-] Q=@4 LR@4 .= "%%’>%&>"% 收稿, "%%&>%!>"! 接受4
民勤荒漠白刺群落的分布与结构特征研究
f 1 . G e n e r a l F o r e s t r y砌 m o fS h i y a n g R i v e r , Mi n q i n G a n s u 7 3 3 3 0 0 , C h i n a ; 2 . S t a t e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B r e e d i n g B a s e f o D e s e r t fc i ti a o n a n d Ae o l i n a S nd a D i s a s t e r C o m b ti a n g ,Wu w e i G a n s u 7 3 3 0 0 0 ,C h i n a ;3 . G a n s u L i n z e D e s e r t
文 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6 0 【 2 0 1 3 ) 0 2 — 0 0 0 1 — 0 6
民勤荒 漠 白刺 群 落 的分 布 与 结构 特征 研 究
徐保 国 , 贺访 印 2 , 3 , 4 , 5 , 刘勤先
( 1 . 武威市石羊河林业总场 , 甘肃 民勤 7 3 3 3 0 0 ; 2 . 甘肃省荒漠化与风沙灾害 防治重点实验一 省部共建国家重 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甘肃 武威 7 3 0 0 7 0 ; 3 . 甘肃临泽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甘肃 临泽 7 3 4 2 0 0 ; 4 . 甘
中图分 类 号 : ¥ 7 1 8 . 5 4 文 献标 志码 :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0 9 6 0 . 2 0 1 3 . 0 2 . 0 0 1
甘肃民勤荒漠区植物物候相的持续特征和组合特征
Me zl( 0 0)对 欧 洲 国 际 物 候 园 收 集 的 ne 2 0 1 5 一 l 9 年 间 的资 料 分 析 表 明 :春 季 物 候 期 提 9 9 96
前 6 3天 , 季 物 候期 推 迟 4 5天 。 一些 植 物种 呈 . 秋 .
现 出春 季物 候 期 平均 每 1 0年 提前 2 1天 和 秋季 物 .
(.MiqnNai a ttnfr ・e t p cs t tde Miqn7 30 2 G nuK yL brtr 1 ni tn l ai e rSe e oy e Sui ni 30 0; . as e aoaoyo o S o o Dst p E sm s f D sr ct nC mbt g L nhu7 0 7 : . a s ee ot l e ac ntu L nhu7 0 7 ) ee i ai o ai a zD 3 0 0 3 G nuD srC nr s rhIstt a zo 3 0 0 t f o n t oR e i e
Hale Waihona Puke 候期每 1 0年平 均 推 迟 1 6天 、 整 个 生 长 季 平 均 . 而
物 春 季 物 候 在 1 6 - 1 9 年 间 提 早 8 天 99 98
收 稿 日期 : 00— 6— 3 2 1 0 0 ;修 回 日期 :0 0—1 —2 。 21 1 3
1 0年延 长 3 6天 的线 性 趋 势 ( e zl 2 0 。关 . M ne , 0 0)
Phe o a e o a t n M i i s r g o n ph s f Pl n s i nq n De e tRe i n
Ch n a f n ,, Ha u u a g Zh o e g 1 3 2 n F g i ’ , Z o g S e g i n ・・ h n h n na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林土壤保育效应研究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林土壤保育效应研究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林土壤保育效应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荒漠化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中国西北地区是中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尤以甘肃省民勤县的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甚。
在这片荒漠化区域,固沙林的建设被广泛应用于土壤保护与改良中。
本文旨在探讨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固沙林的土壤保育效应,并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一、民勤县的绿洲荒漠过渡带背景民勤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势高差悬殊,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
由于地势低,土地贫瘠,民勤县的农田面积有限,引发了人口过剩和资源匮乏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注意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问题,并为土壤保育寻求解决方案。
二、固沙林的建设固沙林是一种通过植被来固定流动沙丘、改良土壤、预防和控制荒漠化的措施。
在民勤县的绿洲荒漠过渡带,人们开始大规模种植固沙林,主要植物有沙棘、刺槐等。
这些植物因其适应干旱环境的特点,能够抵御风沙侵蚀,稳定土壤。
同时,它们的繁殖能力强,能够快速扩大种植面积。
三、土壤保育效应1. 风沙拦截:固沙林的植物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能够拦截大风中的流动沙丘。
这种屏障效应大大减少了风沙对土地的侵蚀程度,使土壤得以保持在原地。
同时,这些植物的根系能够锁住沙丘,防止其流动。
2. 水源保护:固沙林的植物不仅可以保护土地,还可以保护水源。
它们的根系能够保持土壤湿度,并防止水分的蒸发。
这对于绿洲地区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水是宝贵的资源。
3. 土壤改良:固沙林的植物通过生长和腐殖质的堆积,改良了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
研究发现,固沙林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水分保持能力和保持土壤温度等。
4. 生态系统恢复:固沙林不仅对土壤有益,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恢复也有积极作用。
由于固沙林的建设,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得到保护,物种多样性得到了提高。
四、固沙林建设的挑战与发展尽管固沙林建设在土壤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民勤县干旱荒漠区唐古特白刺夏季容器育苗技术
2.
3.
4 基质质量
唐古特白刺育苗的成功与失败,与基质的质量有着
30 ℃ 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 0.
5d,浸泡 完 之 后 的 种 子 在
进行低温处理.将种 子 种 植 到 土 里 时 一 次 性 不 能 种 太
市场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其营养价值高.但是 唐
多,而且不能埋入土 里 太 深,否 则 不 利 于 种 子 的 发 芽 成
古特白刺这种资源常常被人们所忽略,为了让唐古特白
1 种子的采集与储存
干旱荒漠区的野生 唐 古 特 白 刺 种 子 在 每 年 的 9 月
唐古特白刺种子进 行 播 种 时 也 尽 量 选 择 通 风 性 较 好 的
白刺的果子会在不同的年份成熟,所以在对其进行采集
子的生长. 所 以 固 地 的 选 择 要 在 地 势 平 坦、排 水 条 件
中下旬成熟,但是种子成熟后并不能自行脱落.唐古 特
加强唐古特白刺育 苗 技 术,提 高 唐 古 特 白 刺 存 活 率,改
善干旱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
芽.催芽的种子表面 上 要 覆 盖 能 够 这 样 但 是 通 风 的 物
[
2]
体,每天房东 1、
2 次,保 持 种 子 的 水 分 . 种 子 在 气 温
较高的环境下,能够 快 速 地 裂 嘴 露 白,这 时 候 种 子 要 及
2.
2 种子催芽处理
唐古特白刺的种子属于核果类,去除水分的种子可
以在常温或者低温的环境中储存将近半年,然后到第 二
年春天的时候再 进 行 加 工 处 理. 用 低 浓 度 的 高 锰 酸 钾
消毒液消毒 20mi
n 左右,消毒完 用 清 水 冲 洗 干 净,在 用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梯度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 (1)
生态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2010,29(6):1075-1080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梯度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马 瑞1 王继和2** 屈建军1 刘虎俊2 孙 涛2 魏林源2(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兰州730000)摘 要 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和土壤水环境随着与绿洲距离的增加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在景观分异角度沿绿洲至荒漠方向可划分为4个区段㊂本文研究了各景观区段上的植被特征以及各区段丘间地及灌丛沙包土壤水分特征㊂结果表明:过渡带植被总盖度约为36%,灌木盖度为18.7%,草本盖度为18.0%,物种丰富度为19㊂区段1至区段4,物种组成㊁植被盖度㊁优势种㊁建群种均表现出与各区段立地条件相适应的特征,呈现出大灌木→草本→小灌木→草本的格局,对应的地貌呈现出固定→半流动→半固定→流动的格局㊂各区段丘间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分布差异较大,5~60cm为降水主要持水层;因弱透水层的出现,区段1至区段3在60~180cm含水量出现了第二次波动,水分在弱透水层上的积累为地上植物的生存提供了重要的补给㊂沙包内土壤含水量从区段1到区段3显著减少㊂关键词 内陆河流域;绿洲⁃荒漠过渡带;景观;区段;梯度分析中图分类号 P941;Q9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890(2010)6-1075-06Vegetation gradient characteristics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 of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zone in Minqin.MA Rui1,WANG Ji⁃he2,QU Jian⁃jun1,LIU Hu⁃jun2,SUN Tao2,WEI Lin⁃yuan2(1Key Laboratory of Desert and Desertification,Cold and Arid Regions Environment and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730000,China;2GansuDesert Control Research Institute,Lanzhou730000,China).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0,29(6):1075-1080.Abstract:The vegetation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 in Minqin 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 haveobvious spatial heterogeneity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oasis,and can be divided into4sections,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iation of landscapes.This paper studied the vegetation featuresin each of the sections,and the soil water features in the inter⁃dunes and shrub islands in thesections.In the transitional zone,the total coverage was about36%,shrub coverage was18.7%,and herbal coverage was18.0%.The species richness was19.From section1to sec⁃tion4,the species composition,vegetation coverage,dominant species,and constructive speciesall exhibited the featur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tand conditions of each section,with a pattern oflarge shrub→herb→shrub→herb.Accordingly,the geomorphology showed the pattern of fixed→semi⁃shifting→semi⁃fixed→shifting.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in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soil water content among the sections,and5-60cm soil layer was the main rainwater re⁃tention layer.Due to the occurrence of aquiclude,the soil water content appeared a second fluc⁃tuation in60-180cm soil layer from section1to section3.The water accumulation above the aq⁃uiclude wa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ary to the aboveground vegetation.The soil water content inthe dunes from section1to section3decreased obviously.Key words:inland river basin;oasis⁃desert transitional zone;landscape;section;gradient anal⁃ysis.*国家 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2006BAD26B08)㊁甘肃省重大专项(0702NKDH030)和甘肃省省开发专项资助项目(0805TCYH027)㊂**通讯作者E⁃mail:wjh318@收稿日期:2009⁃12⁃28 接受日期:2010⁃03⁃20 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景观或过渡区域(Weins et al.,1985;常禹等,2002;肖笃宁等,2003;李丽光等, 2006),绿洲⁃荒漠过渡带作为景观边界之一,是介于绿洲与荒漠之间的半荒漠植被区,是以水为主导因子的环境梯度产生的植被梯度现象(潘晓玲, 2001),在本质上是水资源空间再分配的结果(赵成义等,2001)㊂一般来说,受水环境影响,植被在绿洲内部及荒漠比较稳定,但在绿洲⁃荒漠过渡带的环境因子变化中分异特征明显,在景观上表现出环状分布的特征(刘虎俊等,2006)㊂民勤绿洲地处石羊河下游㊂近50年来,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类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地下水位下降,土壤干旱化加剧,导致其植被类型趋于旱化,湿生和中生植物相继退化,取而代之的是旱生和超旱生植物(杨自辉,1999),成为民勤环境演化最显著的指针㊂作为具有统一生态水文系统的石羊河流域各绿洲中最下游的一个绿洲,民勤目前的环境状况对中上游绿洲的演化趋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示和预警意义,在植被生长摆脱地下水绝对控制的现状下,对其绿洲外围植被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的研究也就显得尤为重要㊂杨自辉和高志海(2000)通过定位观测对民勤绿洲外围降水和地下水对白刺群落消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王兵等(2002)应用同样的方法对民勤绿洲农业区外围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动态规律进行了研究;贾宝全等(2002a,2002b)通过野外等距离调查的方法对民勤绿洲外围植被和与植被关系密切的灌丛沙包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过渡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马全林等(2006)根据民勤不同区段的水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对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研究;杜建会等(2007)将民勤不同发育阶段的灌丛沙堆划分为雏形㊁发育㊁稳定和活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灌丛沙堆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水分特征进行了研究;常兆丰等(2008)对民勤沙区主要植物群落退化特征及演替趋势进行了分析㊂综合而言,这些研究成果对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现阶段的环境状况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但从景观分异的角度对过渡带植被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的研究涉及并不多㊂本文在景观分异的基础上对过渡带的植被及其土壤水环境进行了分区段调查和梯度分析,揭示形成植被分布格局的机理,为制定区域植被保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㊂1 研究地区与研究方法1.1 研究区概况甘肃省民勤县(102°45′E 103°55′E,38°20′N 39°10′N)地处石羊河下游,为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前缘交汇区,四周被沙漠㊁低山环绕,依据水环境可分为坝区㊁泉山区㊁湖区㊁环河区㊂本调查采样区对应于坝区,位于民勤绿洲通过黄蒿井沙带和沙井子沙带向巴丹吉林沙漠的过渡地带,西北有流沙压境,东南为民勤绿洲灌区,是民勤生态演化中环境质量退化最为严重的区域㊂在地质构造上,该区属阿拉善北山台地边缘凹陷,长期以来,经剥蚀㊁夷平和冲洪积作用,形成厚度近百米的松散沉积物(朱震达等,1980),为本区风沙地貌的形成和沙漠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沙源㊂在植被类型上,属民勤湖盆绿洲外围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集中分布带,主要包括白刺灌丛沙堆㊁其他固定和半固定沙丘以及粘土为主的丘间低地㊂天然优势植物为白刺,也分布有少量短穗柽柳(Tamarix laxa)㊁沙蒿(Artemisia arenaria)以及蒙古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另外也有20世纪60年代人工栽植的部分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㊁花棒(Hedysar⁃um scoparium)等植物㊂该区属温带荒漠气候,多年平均气温7.6℃,年平均风速2.4m㊃s-1,盛行风向为西北风,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6mm,蒸发量为2380mm㊂据民勤治沙站水位观测数据显示,20世纪60年代初,调查区地下水位为1~3m,现已降至22m以下㊂1.2 调查方法1.2.1 样地描述及空间取样设计 在野外踏查的基础上,根据植被特征及不同宽度样带所包含的信息量,在研究区沿绿洲至荒漠(东南⁃西北)方向选取典型的样带作为调查对象,样带总宽度约为500m,长600~750m,依据景观分异特征,从绿洲边缘至荒漠将样带横向划分为4个区段,依次是:绿洲边缘区;植被衰亡㊁沙丘活化区;白刺沙包集中分布区;流沙与过渡带交接区,对各区段植被及对应的土壤水分进行调查取样㊂1.2.2 植被调查 植被调查采用样方法,理论上样方的大小取决于群落的最小面积,最小面积依据植物种-面积曲线确定㊂实地踏查表明,大多数种群为随机分布,但有少数种群为聚集型分布,因此,调查采取多样方调查对植被特征进行统计,并对样方6701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6期 外偶见种另行统计㊂调查时间选择在植被形态及结构相对稳定的8月份㊂在4个区段内各取10m×10m大小的样方8~ 10个,样方间距不小于30m,对样方内灌木及出现较少的草本植物进行每木调查,对出现较多的草本植物采取5点法固定5个小样方对其进行调查㊂调查记录内容包括:(1)灌木种类㊁密度㊁高度㊁冠幅㊁死枝与活枝比例;(2)草本植物的种类㊁密度㊁高度㊁冠幅㊁盖度;(3)柽柳沙包和白刺沙包的高度㊁尺寸㊁裸沙率㊁生物结皮情况;(4)记录样区及周围的基本情况,主要有地貌㊁群落范围㊁优势种植物㊁植物健康状况㊁目估盖度等㊂以上,植被密度调查以样方为单元,即100m2内的灌丛数(丛㊃100m-2)或株数(株㊃100m-2)为各自的密度,分盖度值(%)为样方内各植物种冠幅与样方面积之比㊂灌木盖度计算公式:C=πXY/4,式中,X和Y分别为十字交叉法所测得的冠幅长短轴㊂草本盖度通过探针法结合目估获得㊂1.2.3 土壤取样及含水量测定 丘间地土壤取样:在各区段沿过渡带走向的中间位置分别选取一个采样点,在各样点挖取土壤剖面,根据弱透水层或隔水层的出现深度,剖面深度在100~180cm,将0~5 cm㊁5~20cm各分为一土层,以下每20cm为一土层,自下而上取土样,每一土层均匀取样,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㊂沙包土壤取样:在各区段中部选取典型沙包,共5个样点,分别为:稳定的柽柳沙包㊁活化的柽柳沙包㊁发育的白刺沙包㊁稳定的白刺沙包㊁活化的白刺沙包,前两者对应的区域分别为区段1和区段2,后三者均位于区段3㊂由于植物主要通过须根㊁细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而须根和细根的数量及埋深在沙包迎风面和背风面有很大不同(贾宝全等, 2002),因此,在采样时,为了保证土壤环境的一致性,采样点均选择垂直于主风向的沙包侧位,在各沙包高度的2/3处取0~50cm的土样,每10cm为一土层,均匀取样,3个重复取其平均值㊂样品装入铝盒带回实验室,用烘干称重法测定土壤重量百分含水率,简称土壤含水量㊂1.3 数据处理对植被调查和土壤水分实验数据在Microsoft Excel2003中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计算不同区段的植被物种组成㊁盖度㊁多度及土壤含水量等,借助STDEV函数计算标准差㊂2 结果与分析2.1 植被特征2.1.1 总特征 过渡带植被分布沿绿洲至荒漠方向分异明显,群落层片结构简单,以单层片占绝对优势㊂若以各区段盖度平均值作为过渡带盖度值,则过渡带灌木盖度为18.7%,草本盖度为18.0%,植被总盖度约为36%,物种丰富度为19㊂沿区段1至4在生活型特征上呈现出大灌木→草本→小灌木→草本的格局,在地貌上呈现出固定→流动→半固定→流动的格局㊂依据生活型将植物分草本和灌木2种类型㊂在区域尺度上,草本植物的分布受土壤质地和土壤水分的影响,例如,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几乎全部生长在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上,而沙蒿则主要生长在平坦的覆沙地和较为低缓的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上;在局部地段上,草本植物分布还受集水区和养分富集区的影响,在适宜区域,1年生植物生长相对旺盛㊂灌木分天然林和人工林㊂天然灌木种类较少,有柽柳㊁白刺㊁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㊁蒙古沙拐枣和沙蒿,其中,柽柳㊁白刺和红砂分布相对较多,基本以沙包或小沙堆的形式存在,单株较少㊂现存的人工林多种植于60 70年代,主要为梭梭,其他如花棒㊁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等人工林仅在局部区域有少量分布㊂2.1.2 各区段特征 (1)区段1㊂可视为绿洲与过渡带交接区或交接带,在绿洲侧渗水补给下,植被生长相对良好,分布宽度在14~19m,总物种丰富度为15,植被总盖度约为57%,灌木盖度为42.9%,草本盖度为14.5%(图1)㊂柽柳既是建群种又是优势种,盖度占灌木总盖度的72.3%,在绿洲边缘呈非连续性带状分布,部分区域缺失柽柳带或被柠条等其他人工植被取代㊂据研究,柽柳适宜生长的地下水位在为3.5~4.0m(王芳等,2002),能勉强维持生长的水位应高于10m(马全林等,2006),而目前研究区地下水远低于这一水位,因此,只有耕地边缘的柽柳得益于农田灌水盈余部分的侧渗而保持良好的生长状态,形成高度在1.2m左右的沙包,沙包上柽柳盖度可达90%以上,但沙包发育停滞,大多处于稳定状态,个别沙包有活化迹象㊂丘间地灌丛 肥岛效应”(Garner&Steinberger,1989;Schlesinger et al.,1990,1996;许文强等,2006)突出,画眉草大量分布㊂此外,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㊁红砂㊁沙拐枣㊁白刺(沙包或单株)㊁猪毛菜(Salsola ikonnikovii)㊁7701马 瑞等: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梯度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白茎盐生草(Halogeton arachnoideus)㊁五星蒿(Bassia dasyphyua)㊁碟果虫实(Corispermum patelliforme)㊁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也是这一区段丘间地分布较广㊁较常见的植物种㊂(2)区段2㊂为柽柳衰亡㊁沙包活化带,宽度约350~385m,总物种丰富度降低为12,草本盖度较区段1有所增加,为19.6%,但灌木盖度不足区段1的1/3,仅为12.1%,其降低与柽柳的大面积死亡有直接关系(柽柳盖度由区段1的31.0%降至区段2的5.0%)㊂区段2与区段1的最大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沙包上柽柳的存活率急剧下降,死枝占到90%以上;二是灌丛沙包与丘间地相间分布的格局被打破,裸露的流沙成为该区段的主要地貌类型㊂区段2的景观特点是:柽柳沙包上残存的柽柳生长极差,远离绿洲则仅有残存的死枝,沙包表层土壤结皮大多已经完全破坏,裸沙率达到95%以上,沙包活化后以流沙形式存在,沙包高度降低但水平分布范围扩大,使得沙包间覆沙层增厚,无明显的丘间地㊂在盛行风作用下,活化沙包形成的就地起沙成为威胁绿洲边缘耕地的主要沙源㊂(3)区段3㊂为白刺沙包集中分布带,总物种丰富度为15,同区段1相比,总丰富度一致,但草本丰富度减少了2,灌木丰富度增加了2,增加的灌木为人工种植的梭梭和花棒㊂植被总盖度约为26%,草本盖度为7.6%,灌木盖度为19.4%㊂由于白刺沙包的形成和不断的积沙过程紧密联系,故白刺沙包密集区一般出现在靠近流沙的区域,且沿主风向沙包上有明显的白刺长势及分布上的分异特征㊂沙埋机制是沙包发育及包上白刺不断更新的保证,一旦沙包固定或缺少必要的沙埋,白刺分蘖幼苗的条件就会遭到破坏,进而老枝退化死亡㊁固定沙包活化,成为新的流沙源㊂白刺沙包的沙埋式繁殖方式使得其在分布上没有明显的界限,过渡带范围内凡是有流沙产生的地方,在其下风向就会出现白刺沙包,这使得白刺沙包分布带的宽度难以界定㊂依据沙包的形态特征㊁土壤及白刺生长状况,将白刺沙包定性的划分为4个阶段:雏形阶段㊁发育阶段㊁稳定阶段和活化阶段(Tengberg&Chen,1998;杜建会等,2007)㊂调查表明,不同阶段白刺沙包上白刺及土壤状况与沙包发育过程中的沙埋机制有关:雏形阶段的白刺沙包多分布在较为空旷㊁周围沙包密度较低的区域,沉积沙粒在沙包背风侧拖曳成沙舌,使得沙包长度远远大于其宽度;发育阶段的白刺沙包多分布在沙源较为充足的区域的下风向,其上即有风蚀又有风积,裸沙率约为50%,沙包上白刺生长良好;稳定的白刺沙包发育停滞,沙面多为结皮所覆盖,裸沙率不足30%,沙包上白刺盖度较大但长势较差;活化阶段的白刺沙包处于消亡过程,其上白刺活枝较少,生长状态差,一些沙包上白刺已全部枯死,此外,不同活化沙包上结皮的破坏程度不一,使得裸沙率差异较大,在30%~80%㊂(4)区段4㊂可视为沙漠与过渡带交接区,由于沙漠边缘的流动沙丘多是以单个的不规则穹状沙丘的形式存在,使得交接区范围和宽度难以界定,因其在沙丘背风侧的中下部及紧挨沙丘的区域呈现与白刺沙包集中分布区不同的植被特征,故将其作为独立的区段进行分析㊂在这一区段,丰富度降低至8,灌木仅存沙拐枣和梭梭;植被总盖度约为33%,其中,以沙米为主的草本盖度为30.4%,占总盖度的89.4%,说明该区植被盖度主要决定于1年生草本植物;在流动沙丘下部,群落层片结构简单,几乎为单层片结构㊂2.2 土壤水分2.2.1 各区段丘间地土壤水分 从丘间地土壤含水量垂直变化来看(图2),由于土壤表面干沙层的存在,不同取样点在表层0~5cm的土壤含水量均最低,不足1%㊂随着深度增加,区段1和区段2的丘间地土壤含水量出现了两增两减的过程,其中,第一次波动是由于降水在下渗过程中在土壤中再分配的结果,5~60cm成为下渗水的主要持水层,而第图1 过渡带各区段植被盖度及丰富度Fig.1 Vegetation coverage and richness in each section of transitional zone8701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6期 二次波动则是由于地下由粘土层形成的弱透水层的出现对下渗水的阻滞和存储作用造成的㊂区段1弱透水层较区段2深40cm,这与古河道河床分布的位置有关㊂据民勤治沙站资料记载,沙井子绿洲外围曾是已消失的大西河流经之地,依河床距河道中心的远近,其土壤中沉积了不同厚度的质地黏重的粘土层,成为阻滞土壤水下渗的隔断层㊂而造成区段1第二高含水层的含水量远高于区段2第二高含水层含水量的原因与农田灌水的侧渗量和侧渗距离有直接关系㊂侧渗水的补给及在弱透水层上的积累为区段1中柽柳及其他伴生种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水分条件㊂区段3的土壤含水量在0~80cm 持续增加,在60~80cm 处达到最大值,80cm 以下又迅速减小,其弱透水层出现的深度显然要浅的多㊂除降水外,在没有其他水源补给的情况下,区段3弱透水层的出现无疑对这一区域白刺及地上浅根性植物的生长都是有利的㊂区段4在0~200cm 内没有出现弱透水层,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这也是区段4除人工种植的梭梭外仅分布沙米和少量短命浅根植物的原因之一㊂2.2.2 各区段灌丛沙包土壤水分 位于区段1的稳定柽柳沙包上植被盖度最大,其从土壤中吸取的水分也应该最多,若不考虑土壤内水分水平运动,则其土壤应更为干旱,但从图3来看,0~50cm 内,其沙包土壤含水量较其他沙包明显高很多,说明绿洲边缘农田水侧渗是该区段植被生长所需水分的一个重要补充㊂通过土壤颗粒间的毛管作用和根系水力提升作用(赵文智和刘鹄,2006),区段1柽柳沙包所获得的土壤水分总量明显高于区段2中活化的柽柳沙包,但在0~10cm 出现反常,其原因可能与沙包上柽柳冠层对降水的截留量较多㊁沙包表层土壤图2 过渡带各区段土壤含水量Fig.2 Soil water content in each section of transitionalzone图3 灌丛沙包土壤含水量Fig.3 Soil water content of shrub islands结皮发育且枯枝落叶较多,阻滞降水在沙包表层的下渗有关㊂区段2中土壤水分条件的恶化使得柽柳盖度迅速降低,沙包上裸露沙面强烈的水分蒸发作用使得其土壤总体含水量降低㊂区段3中不同发育程度的白刺沙包的土壤含水量没有明显的差异,0~50cm 土壤水分在0.5%~3.5%,这与贾宝全等(2002b)对民勤连古城绿洲外围的白刺沙包水分测定结果(0.8%~2.5%)较为接近,且均在20~30cm 处出现了最大值㊂3 讨 论民勤绿洲地处石羊河下游,在干旱气候背景下,土壤水环境是影响过渡带植被组成和分布格局最为主要的生态因子,随着上游来水量的减少和地下水的急剧下降,过渡带植被完全处于稀少降水补给下的偏荒漠状态,其分布与土壤㊁地貌和水分的空间分配往往具有一致性,在景观上呈现环状分布格局,这与过渡带的功能结构具有一致性㊂本研究中,区段1至区段4,物种组成㊁植被盖度㊁优势种㊁建群种均表现出与各区段立地条件相适应的特征,呈现出大灌木→草本→小灌木→草本的格局,对应的地貌呈现出固定→半流动→半固定→流动的格局㊂柽柳是绿洲边缘主要的植被景观,由于柽柳对土壤水分的依赖性很强,其消长是反映环境变化最为有力的证据㊂由于农田侧渗水只能输送到周围一定距离,且补给量由农田边缘向外围迅速减少,这使得从区段1到区段2柽柳的生长状况呈现出明显的由良好到衰亡的陡变现象㊂根据生态学的适宜性理论,环境因子对某一植物种总存在最适值或最适范围,在该值或范围内植物种的个体数或盖度或丰度达到最大值,随着环境因子偏离最适值,种的个体数9701马 瑞等: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梯度特征及其土壤水环境将逐渐减小,直至植物死亡消失(赵传燕等,2008),柽柳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化正是对这一理论的印证㊂在民勤坝区㊁泉山区及湖区的过渡带,柽柳均有一定宽度的分布,形成灌丛沙包与丘间地相间分布的格局,但随水环境及农业生产特点,在分布宽度㊁长势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马全林等,2006)㊂在泉山区红沙梁乡刘家地村,区段1的宽度在200~1000m,紧挨着便是白刺沙包集中分布区,并不存在区段2的景观,因此,区段2的出现可视为过渡带发生荒漠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其形成与黄培祐(1991)提出的 界外区”和贾宝全等(2002a)提出的 生态裂谷”的形成原因完全不同,前者是由于土壤干旱化造成的,而后者则强调樵采㊁放牧等人为活动对这一范围的影响㊂目前,白刺在过渡带占绝对优势,以沙包形式集中分布在区段3,构建了区域植被外貌㊂从白刺沙包分布的位置和沙包形成机理看,其发育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沙源充足与否和周围环境对风沙流流场的影响㊂贾宝全等(2002a)对灌丛沙包的研究认为:灌丛沙包的密度㊁占地面积揭示了一地的沙源多少,也预示着该地发生沙质荒漠化的潜在可能性的大小,而沙包的裸沙率则直接揭示着沙包的活动性,是沙质荒漠化在这类地区发生与否的直接标志㊂笔者认为,对于白刺沙包而言,密度及占地面积在特定的地貌环境下大体上是确定的,是区域性特征,沙包从雏形到稳定,再到解体是一个动态过程,而裸沙率变化范围则对应于沙包发育的各个阶段㊂与50年代末的植被组成情况(杨自辉,1999;彭鸿嘉等,2004)相比,现阶段过渡带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降低㊁群落类型减少㊁优势种和建群种变更㊁乔木林消失殆尽㊂植被的这种变化是近50年来在以地下水下降为主导因子的环境演替中逐步形成的,正如常兆丰和赵明(2006)所指出的: 一定的植被是当地生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在与生态环境退化的同时,当地植物也处于适应,即自然驯化的过程,现在保存下来的植物就是自然选择最为适应的植物及其状态”㊂此外,从民勤水环境和区域生态环境退化的速度来说,沙井子绿洲⁃荒漠过渡带目前的植被状况将有可能是整个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被演变的最终状态或趋势所在㊂参考文献常 禹,布仁仓,胡远满.2002.景观边界研究概况.生态学杂志,21(5):49-53.常兆丰,赵 明.2006.民勤荒漠生态研究.甘肃:科技出版社.常兆丰,仲生年,韩福贵,等.2008.民勤沙区主要植物群落退化特征及其演替趋势分析.干旱区研究,25(3): 382-388.杜建会,严 平,俄有浩.2007.甘肃民勤不同演化阶段白刺灌丛沙堆分布格局及特征.生态学杂志,26(8): 1165-1170.贾宝全,慈龙骏,蔡体久,等.2002a.绿洲⁃荒漠交错带环境特征初步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3(9):1104-1108.贾宝全,慈龙骏,蔡体久,等.2002b.绿洲⁃荒漠交错带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初步研究.植物生态学报,26(2):203 -208.李丽光,何兴元,李秀珍.2006.景观边界影响域研究进展.应用生态学报,17(5):935-938.刘虎俊,王继和,常兆丰.等.2006.石羊河下游荒漠绿洲区系及其植被特征.生态学杂志,25(2):113-118.马全林,王继和,刘虎俊.等.2006.民勤绿洲边缘柽柳荒漠林的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中国沙漠,26(5):802 -808.潘晓玲.2001.干旱区绿洲生态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初步研究.第四纪研究,21(4):345-351.彭鸿嘉,傅伯杰,陈利顶,等.2004.甘肃民勤荒漠区植被演替特征及驱动力研究.中国沙漠,25(5):628-633.王 兵,崔向慧,白秀兰,等.2002.荒漠化地区土壤水分时空格局及其动态规律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5(2): 143-149.王 芳,梁瑞驹,杨小柳,等.2002.中国西北地区生态需水研究.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需水理论分析.自然资源学报,17(1):1-8.肖笃宁,李秀珍,高 峻.2003,景观生态学.北京:科学出版社.许文强,罗格平,陈 曦.2006.干旱区绿洲一荒漠过渡带灌丛土壤属性研究.应用生态学报,17(4):583-586.杨自辉,高志海.2000.荒漠绿洲边缘降水和地下水对白刺群落消长的影响.应用生态学报,11(6):923-926.杨自辉.1999.民勤沙井子地区40a来荒漠植被变迁初探.中国沙漠,19(4):395-398.赵成义,王玉朝,李国振.2001.荒漠⁃绿洲边缘区研究.水土保持学报,15(3):93-97.赵传燕,李守波,贾艳红,等.2008.黑河下游地下水波动带地下水与植被动态耦合模拟.应用生态学报,19 (12):2687-2692.赵文智,刘 鹄.2006.荒漠区植被对地下水埋深响应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6(8):2702-2708.朱震达,吴 正,刘 恕,等.1980.中国沙漠概论.北京:科学出版社.Garner W,Steinberger Y.1989.A proposed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fertile islands”in the desert ecosystem.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16:257-262. Schlesinger WH,Raikes JA,Hartley AE,et al.1996.On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oil nutrients in desert ecosystems.Ecolo⁃gy,77:364-374.Schlesinger WH,Reynolds JF,Cunningham GL,et al.1990. Biological feedbacks in global desertification.Science, 247:1043-1048.Tengberg A,Chen D.1998.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nebkhas in central Tunisia and northern Burkina Faso.Geomorphol⁃ogy,22:181-192.Weins JA,Crawford CS,Gosz JR.1985.Boundary dynamic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tudying landscape ecosystems.Oikos,45:421-427.作者简介 马 瑞,女,1977年生,博士研究生㊂主要从事荒漠生态研究,发表论文6篇㊂E⁃mail:mr031103@ 责任编辑 王 伟0801 生态学杂志 第29卷 第6期 。
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民勤荒漠植物生态特征研究荒漠是地球上最恶劣的环境之一,其干旱和极端温度条件对生物生存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在中国的甘肃省,位于银川和兰州之间的民勤县正是一个典型的荒漠地区。
在这个极端环境下,植物们必须适应高温、低水分和贫瘠的土壤条件,而研究这些荒漠植物的生态特征对于了解荒漠生态系统的形成和维持有着重要的意义。
民勤荒漠地区的植物群落以灌木和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以柴胡、蒙古旋覆花和含羞草等为代表。
这些植物在光照充足和水分较为充足的环境下生长得较好,但它们也具备一定的耐旱性和耐寒性,适应了荒漠地区的恶劣气候条件。
不仅如此,这些植物还具有一定的抗风蚀和固土保水的功能,起到了保护沙漠环境的作用。
在民勤荒漠地区的植物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土壤贫瘠、水分匮乏和光照强烈等因素所导致。
此外,植物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也会遭受到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胁迫,如风蚀、盐碱化以及高温等。
这些因素对植物生长和繁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得荒漠地区的植物具备了一些特殊的生态特征。
在民勤荒漠地区的植物群落中,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植株较小,根系发达,可深入地下寻找更深层次的水源。
此外,这些植物还会通过减少叶片的表面积和调节气孔开闭来减少水分蒸散。
这样的特性使得植物能够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存活和繁殖。
同时,植物的种子也具有一定的抗旱和抗盐碱能力,以适应荒漠地区的特殊环境。
荒漠植物的繁殖机制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征。
举例来说,柴胡是一种在民勤荒漠地区比较常见的植物,它的根系发达,能够扎根深入地下。
柴胡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繁殖,这些种子具有较高的耐旱性和耐寒性。
柴胡的种子实际上是附着在花序上的果实,并且在成熟时被风吹散,通过风力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这种繁殖方式有助于柴胡在荒漠地区的扩散和繁衍。
总结而言,民勤荒漠地区的植物具有一系列独特的生态特征。
它们通过适应荒漠环境中的高温、低水分和贫瘠的土壤等极端条件,以及抗旱、耐寒和抗盐碱等特性来存活和繁殖。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白刺生长发育影响因素
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白刺生长发育影响因素李进军;马存世;张有佳;闫好原;李发鸿;赵多明【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8)010【摘要】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地处河西走廊的石羊河下游,区内分布的4种白刺呈流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自然景观,对民勤绿洲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保护区白刺生长发育不仅取决于生物生态学特点,而且受水分、沙丘特性、人类活动和荒漠病虫鼠兔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同时天然降水、地下水、沙丘中0~140 cm范围内土壤水分及沙丘表面结皮成为影响白刺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随着石羊河上游来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出现绿洲一荒漠水分供给失衡,降水已成为保护区白刺生长发育的唯一水源,有效利用天然降水是保护区白刺保护和生态恢复的一个核心问题.【总页数】3页(P41-43)【作者】李进军;马存世;张有佳;闫好原;李发鸿;赵多明【作者单位】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甘肃,民勤,73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相关文献】1.基于RS和GIS的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状况评价——以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J], 张强;吴佩芸2.浅谈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以甘肃民勤连古城自然保护区为例 [J], 马述宏3.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刺种类及实生苗培育技术 [J], 赵多明;李进军;马存世;张有佳;曾新德4.民勤的感动——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有感 [J], 王玉明5.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J], 邱作金;魏育新;张春梅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第8期2005年8月生 态 学 报ACT A ECOLOGICA SINICA V ol.25,N o.8Aug.,2005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植物白刺和梭梭光合特性赵长明1,魏小平1,尉秋实2,邓建明1,程栋梁1,王根轩1,3*(1.兰州大学干旱与草地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甘肃兰州 730000;2.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武威 7330003.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研究所,杭州 31002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102015、30170161)收稿日期:2004-09-19;修订日期:2005-07-25作者简介:赵长明(1978~),男,山东嘉祥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及生理生态学研究.E -m ail :ch mzhao @*通讯作者Auth or for corres pondence .E -m ail :wanggx @lzu .edu .cnFoundation item :National Natu ral S cien 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90102015,30170161)Received date :2004-09-19;Accepted date :2005-07-25Biography :ZHAO Chang-M ing,Ph.D.candidate,mainly engaged in p lan t ecology and ecophys iology.E -mail:chmzh ao@摘要:研究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白刺(N itr ar ia tangutorum )和梭梭(H aloxy lon ammodendron )气体交换特征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梭梭同化枝日均净光合速率(P n )、蒸腾速率(E )、水分利用效率(W U E )和早晨P SII 最大光化学效率(F v /F m )明显低于白刺叶片;同时它们在中午都呈现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
通过气孔限制值(L s )、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 i )和叶绿素荧光参数(F v /F m )变化趋势分析表明:梭梭同化枝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在9:00~12:00主要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的,而在12:00~15:00主要是非气孔因素光抑制的影响;而白刺叶片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是气孔关闭引起的。
同时,梭梭在一天中其同化枝的温度(T leaf )高于大气温度尤其在中午差值更大,而白刺叶片的温度却低于大气温度,因此说明梭梭同化枝在中午不仅遭受着干旱和强光的胁迫而且面临严酷的高温胁迫。
总之,在绿洲荒漠过渡带生境中白刺比梭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这可能是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人工梭梭林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
关键词:梭梭;白刺;过渡带;气孔限制;光抑制文章编号:1000-0933(2005)08-1908-06 中图分类号:Q142,Q945 文献标识码:A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Nitraria tangutorum and Haloxylon ammoden -dron in the ecotone between oasis and desert in Minqin ,Region ,CountryZHAO Chang -M ing 1,WEI Xiao -Ping 1,YU Qiu -Shi 2,DENG Jian -M ing 1,CHENG Dong -Liang 1,WAN GGen -Xuan 1,3*(1.K ey L aboratory of A rid and Grassland E cology of M inistry of E duc ation ,L anz hou Univ ersity ,L anz hou 730000,China ;2.Gansu Desert Control and Research I nstitute ,W uw ei 733000,China ;3.I nstitute of E cology College of L if e S cience ,Zhe j iang Univ er sity H ang zhou 310029,Ch ina ).Acta Ecolog ica Sinica ,2005,25(8):1908~1913.Abstract :N itr ar ia tangutor um and H aloxy lon ammodend ron ar e do minate the ecoto ne betw een oasis and deser t in M inqin .T he ar tificial H .ammodendr on communities have deg enerat ed wher e the wa ter table declined after heav y pumping o f the gr o undwat er fo r ag riculture.T he diurnal var iations of g as exchange and chlor ophyll fluo rescence o f gr een br anches in H .ammodendr on and leav es of N .tang utor um w ere inv est iga ted in the ecoto ne.N et pho tosynthetic r ate (P n ),T r anspir atio n r ate (E ),water use efficiency (W UE )and pr edaw n pho 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SII (F v /F m )in H .ammodend ron w er e low er t han in the leav es of N .tangutorum ,w hile both species show ed m idday pho tosy nt het ic depr ession.St omatal limitatio ns (L s ),inter cellular CO 2concentrat ion (C i )and F v /F m show ed that the midda y (9:00to 12:00)pho tosy nthetic depressio n in H .ammodendr on w as pr edo minantly due t o sto matal lim itation .By co nt rast ,after noo n (12:00to 15:00)depr ession o f P n was caused by no n-stom atal limitat ion,namely ,pho toinhibitio n.P hoto sy nthetic depr ession o f N .tangutor um wa s pr edo minantly due t o sto matal limitatio n at all periods o f the da y.T he temperat ur es o f a ssim ila ting branches (T leaf )o f H .ammodendr on w ere hig her than the air temper atures (T air )especially at noo n ,w hile t he T le af o f N .tangutor um w er e lo wer than T a ir .So t he assim ilating br anches of H .ammodendr on not o nly suffered fro m the dro ught and str ong -light str ess but also fr omthe r ig or ous high temperat ur e str ess compar ed w ith N .tangutorum at noo n .In co nclusion ,the result s o f physio lo gical resear ch o n pho to sy nthesis sugg ested that the N .tangutor um adapt t o the enviro nment al conditio ns of the eco tone betw een oasis and deser t mo re than H .ammod endr on ,and this may be o ne of the impo rt ant r easons o f w hy the ar tificial N .tang utor um communities in the eco tone betw een oasis and desert deg ener ated.Key words :H aloxy lon ammod endr on ;N itrar ia tang utor um ;eco to ne;stomat al limitatio n;photo inhibition 甘肃民勤是我国典型的绿洲型荒漠化地区,它地处石羊河下游的腾格里与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前缘交汇区。
绿洲外围天然植被主要是白刺和红柳灌丛;另在一些沙丘、丘间地上,还生长有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栽植的梭梭和沙枣人工林。
因此,以沙枣和梭梭人工林和外围的白刺和红柳灌丛构成了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主要的植被群落景观。
由于民勤绿洲灌溉农业的迅速发展和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引起绿洲外围人工植被带的退化和消亡,造成风沙侵入和绿洲萎缩[1]。
虽然许多学者对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水量平衡、土壤结皮、植物水分关系和物种生态位(单一土壤因子)等进行了大量研究[2~6],但对过渡带植物尤其是衰退植被的光合特性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绿洲外围过渡带两种主要的植物种白刺和梭梭的光合特性,试图从植物光合生理生态学的角度探讨绿洲荒漠过渡带两种优势植物种对过渡带生境变化的适应性及其群落的演化趋势,为绿洲荒漠化防治工程和过渡带植被衰退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