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探讨
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探讨发表时间:2015-04-29T10:55:46.11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4期供稿作者:康建勋[导读] 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 (SEPSA) 检测血小板相关体。
试剂盒由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康建勋(四川成都市血液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摘要】目的探讨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相关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
方法采用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EPSA)检测69例长期反复输血又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分析抗体产生的规律,观察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
结果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阳性率为43.48%,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输血次数呈正相关,与输血前是否滤除白细胞有关。
结论尽量减少输血次数、每次输血前滤除白细胞可降低血,板抗体阳性率,有效预防免疫性血小扳输注无效的发生。
【关键词】血小板输注;抗体;白细胞滤除【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069-02血小板输注作为预防和治疗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患者出血的重要支持疗法.有不可替代的临床作用[1],但在多次输血后患者可能产生血小板相关抗体,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t1 refractoriness,PFR) 现象,对之后的治疗造成困难[2]。
为探讨反复输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及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关系,笔者对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69例5次以上输血患者(至少2次输血小板)检测其输血后体内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对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收集的69例5次以上输血患者(至少2次输血小板),排除发热、感染、脾肿大、弥散性血管凝血(DIC) 等致血小板减少的非免疫性因素,其中男39例,女30例;年龄8~63岁,平均35.6岁。
血小板抗体检测和相容性血小板输注的应用
血紫癜 (T ) P P 相符合 。 对血小板输注疗效 的评价 , 由于血小板
输 注后 患 者 出血症 状 不易 量化 ,故 以血小 板恢 复 百分 率
的 1 3例 进 行 2次 以 上 血 小 板 输 注 治 疗 的血 液 病 及 肿 瘤 患 1
上普遍采用机采血小板输注 , 但有妊娠史 的女性或 多次输血
的患者 , 易产生同种免疫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T 。本文 P R) 通过对 1 3例多次输注 机采血小板 的患者进行 血小板抗体 1
展 , 腔镜 、 腹 宫腔 镜 下 处 理 子宫 肌 瘤 已成 为手 术 发 展 的方 向 , 具 有 创 伤 出血 少 、 复 快 的 特 点 。 恢
[ ] 黎培毅 , 4 刘宏伟 , 杨延林 . 腹式筋膜 内子宫 切除术. 用妇产科 实
杂志,9 8 1 ( )3 . 19 ,4 1 :6 [ ] 唐 良萏 , 5 卞度宏.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的处理 . 实用妇产 科杂志 ,
被检测 。
1 统计 学 处 理 . 4
A O血 型不合而导致血小板破坏 l。若血小板输 注后 1h的 B 5 l C I7 , C< . 应首先考虑免疫 因素所 致 ; 1h的 C I 数在正 5 若 C指
常范 围内, 2 而 4h的 C I45 则应考 虑非免疫性 因素所致 。 C < ., 本研究结果显示 4 . 69 %患者出现 P R, T 与文献 [ ] 6 报道在多次 输血 和慢性血小板减少 患者 中 ,有 3 %一0 0 7 %出现血小板输
为正常卵巢组织。我院在全子宫切除术时是否切 除卵巢 已采 取非常慎重的态度 。术中应仔细检查双侧卵巢 , 若正常 . 原则 上予 以保 留。
参 考 文 献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发布时间:2023-03-03T13:56:35.446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10月20期作者:荣坤奇[导读]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荣坤奇(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
方法:此次研究抽选,院内2021年1月-12月期间,首次输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多次输血患者50例为研究组,对两组SPE-SA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及阳性患者配合型输注效果进行对比与分析。
结果:研究组抗体检测阳性率相对高于对照组(P<0.05);交叉配型输注后1h、24hCCI水平、有效率,相对高于随机输注(P<0.05)。
结论: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会逐渐增加,对输注效果造成影响,输注前交叉配型可提高输注效果,临床价值明确。
关键词:多次输血;血小板抗体检测;配合型输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血液科学的研究日益深入,组成输血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血小板输注是输血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用于血小板不足引起的出血和血小板功能障碍[1]。
血小板的输注是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预防大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如果长期大量的输血,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增加,从而影响到血小板的输注。
如果输注无效,则会导致输注费用的增加,而且还会影响到输注的效果,有些病人还会出现紫癜的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2]。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配合型输注效果进行调查和研究。
详细内容见下文: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抽选,院内2021年1月-12月期间,首次输血患者50例为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均值(46.25±2.45)岁;多次输血患者50例为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6例,年龄均值(46.19±2.38)岁;对比研究前获得患者基线信息P> 0.05。
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87例原因分析
注无效的主要 因素 ,也有一部分血小板输注无效是 由抗 ~ H P A 引起的 , 但是大部分情况是 由抗 一 H L A与抗 一 H P A共 同作 用的 结果 , 对此结论会做进一步的研究确证。 作为输血科 的工 作者 , 建议如果 病情 允许 , 在严密监测 患 者血小板计数 的前 提下 , 能不输则不输 ; 但是 , 当患者血小板计 数过低 , 可能会引起器官 出血 , 甚 至会 危及其 生命 时 , 必须输注 血小板 。当前 , 我院 临床输注 的每 1 袋血小板均来 自单一 的血 小板供 者[ 8 I 9 1 , 即机采 血小板 , 过去 的手 工采集制备 的浓缩血小 板, 由于更容易 引起血小板输注无效 , 已经不在我院临床使用 ,
完善 。 太原市血液中心正在大力组织建立 H L A供者库 , 已保存 有大量 的 H L A供者信息 , 但是对于全国或者全省 的患者来说 ,
还远远不够 。可喜 的是 , 有一些患者经过测定其 H L A型别 , 可
从现有 的 H L A供者库中找到适合 自己的血小板供者 ,联系到 相应 的血小板供者后 , 采集 其血小板 , 即可避免由 H L A抗体引
效。
这样就避免 了患者和更 多供者抗原的接触机会 。 若患者身体状
况允许 , 可令患者在血液 中心献机采血小板后 , 冰冻保存 , 需要 时再 回输给患者 用血液单采机采集 得到 的单 一供体 的高纯度 和高浓度
的血小板 , 其中几乎不含有红 细胞和 白细胞 , 这 就避免 了其他 血 型系统的抗原抗体 免疫反应及 白细胞引起 的免疫 反应 。但 是, 血 小板供者在血小板计数 符合要求 的情 况下 , 最多也 只能
治疗手段 , 日益被临床医师所关注嘲 。 但随之而来 的血小板输注 无效也成 了临床医师不得不面对的难 题 , 尤其是血液科 。血液 科患者造血功能异常 , 多数患者长期依赖输注血小板来预 防出 血, 但是长期输 注血 小板 极易 引起 同种异体反应 , 产生 血小板 同种异体抗体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 人类血小板抗原系统很复杂 , 其中 A B O血 型、 人类 白细胞
血小板输注无效-抗体检测与供者选择
血小板输注无效:抗体检测与供者选择作者:周晓华王明元徐惠新【关键词】血小板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血小板(platelet,PLT)的使用日益广泛。
但是,随着大量使用血小板的情况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大问题,即反复输血者可能产生的血小板相关抗体及输血小板无效(refractoriness to platelet transfusion,RPT)。
一般情况下,把监控血小板输注结果常用的公式,即校正计数增值(CCI)和血小板回收率作为判别依据,当输注后1h CCI<7.5和20h CCI<4.5或1h回收率<20%,则认为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有非同种免疫因素和同种免疫因素,非同种免疫因素包括血小板质量、发热感染、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骨髓移植、脾肿大等因素,另一方面,血小板上由于存在血小板相关抗原,主要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Ⅰ类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即人类血小板抗原(human platelet antigen,HPA)。
目前,HPA被国际正式命名的有22个抗原,其中12个抗原被列入6个遗传系统,分别命名为HPA-1~5和HPA-15。
这些抗原产生的同种免疫可导致RPT的发生。
研究证实血小板相关抗体中79.9%为HLA抗体,HLA抗体与血小板抗体共存占17.6%,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占2.7% [1]。
国外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预防、处理、抗体实验评估及应用有相当多的讨论[2~4]。
血小板相关抗体常出现在血小板输注6次以上的患者中,有报道称反复大量的输注血小板可导致50%左右患者产生同种免疫抗体,相当于红细胞同种抗体产生频率的几十倍。
血小板相关抗体引起的新生儿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neonatal alloimmune thrombocytopenia,NAIT)也不时有病例报道,其主要因素是人类PLT抗原抗体反应,但Saito [5]却发现了1年中3例HLA抗体引起的NAIT。
探究反复输血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配型对预防免疫性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8Apr 29(7)近年来,随着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成分输血得到越来越广泛应用,目前血小板输注已成为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治疗各种病因所致血小板功能异常或数量减少所致出血的首选治疗手段,尤其对于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放疗期间因血小板数量减少导致止血、凝血功能障碍时,常需要补充外源性血小板[1]。
但研究显示,患者多次输血(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等有形血液成分)、器官移植及妊娠后可通过免疫刺激使机体产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抗体和/或人类血小板抗原(HPA )抗体,当这部分患者再次输注血小板治疗时可引起输注无效[2]。
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输血疗效,本文对部分需反复输注血小板治疗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7月周口市中心医院、周口市中医院收治需要输注血小板治疗的血液病患者2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4例,女92例,年龄12~69(平均38)岁。
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7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4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3例,骨髓异常增殖综合征2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9例,多发性骨髓瘤11例,恶性淋巴瘤8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排除由发热、脾肿大等因素所致血小板减少;(2)均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检测试剂和设备检测试剂血小板抗体筛查和交叉配型试剂盒(固相凝集法)(长春博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检测试剂均在有效期内,每批试剂均有检定合格证书,实验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检测设备TD-3A 型离心机(长春博研器械有限公司),恒温水浴箱(天津鑫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C5800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深圳迈瑞科技有限公司),上述设备经本市技术监督局或厂家检定均正常运行良好。
1.3检测方法采集患者静脉血3ml 置于EDTAK2抗凝管中,离心并分离出上层血浆待检。
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发表时间:2019-03-20T08:53:02.853Z 来源:《药物与人》2018年12月作者:李允樊卫忠郭华卿[导读] 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中部战区空军医院李允樊卫忠郭华卿【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医院内的44例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作为研究组,而健康体检患者作为对照组,然后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血小板阴性率,并根据研究组血小板抗体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阴性组和阳性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
结果:经过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发现,对照组血小板抗体均为阴性,而研究组血小板抗体的阴性率约为55.3%。
除此之外,调查研究组患者的阴性组和阳性组发现,两组患者在输注1h、24h后,血小板矫正增加植数、输血无效率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均有一定的差异。
结论:血液病反复输血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
【关键词】血液病;反复输血;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病症,而对患有血液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的接受治疗,并且不宜治愈。
现阶段已经有较多的患者因患血液病而死亡。
而本次实验主要是探讨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资料数据我市医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期间,选取44例患有血液病的患者以及4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
但是在进行研究前,相关的医护人员需告知患者家属进行试验的相关信息,并且在患者家属自愿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同意书。
除此之外,在选择研究对象时需对研究对象的身体状况进行详细的了解,排除患有影响试验结果疾病的患者。
其中研究组患者均接受3次以上的输注次数,且男性患者有22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龄处于20岁与68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47.5岁。
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
微循环学杂志,2020,30(1):44-47ʻC㊀2020㊀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O F M I C R O C I R C U L A T I O N㊀d o i:10.3969/j.i s s n.1005-1740.2020.01.009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期临床研究㊀▶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㊀㊀郭㊀翠㊀李淑萍㊀㊀[中图分类号]㊀R551R457.1㊀㊀[文献标识码]㊀A㊀㊀[文章编号]㊀1005-1740(2020)01-0044-04㊀㊀ʌ摘要ɔ㊀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G01 2018G05在我院接受多次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儿78例,依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28)和阴性组(n=50),阴性组直接输注A B O同型血小板,阳性组进行交叉配型,根据配型结果分为未配型组(n=13)和配型组(n=15),未配型组输注A B O同型血小板,配型组输注相同的血小板.所有患儿于输注血小板1h㊁24h后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增值指数(C C I),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㊁交叉配型及其血小板输注无效(P T R)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 H T R)情况.结果:阳性组患儿中H L AGI抗体阳性23例(82.14%),H L AGI+H P A抗体阳性4例(14.29%),H P A抗体阳性1例(3.57%).其中配型组中有H L AGI抗体阳性者12例(80.00%),H L AGI+H P A抗体阳性2例(13.33%),H P A抗体阳性1例(6.67%);而未配型组中有H L AGI抗体阳性者11例(84.61%),H L AGI+H P A抗体阳性2例(15.39%).阳性组患儿血小板输注后1h㊁24h的C C I值均低于阴性组(P<0.05),且阳性组P T R㊁N H T 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儿(P<0.05).配型组血小板输注后1h㊁24h的C C I均高于同时点的未配型组,P T R和N H T R发生率均低于未配型组(P<0.05).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明显高于未配型组(P<0.01).结论:多次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儿,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ʌ关键词ɔ㊀血液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输注效果T h eA n a l y s i s o f P l a t e l e tA n t i b o d y S c r e e n i n g a n dC r o s sGm a t c h i n g I n f u s i o n 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H e m a t oGl o g i c a lD i s e a s e sG U OC u i,L I S h uGp i n gB e i j i n g T o n g r e nH o s p i t a l,C a p i t a l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B e i j i n g100730,C h i n aʌA b s t r a c tɔ㊀O b j e c t i v e:T os t u d y t h ee f f e c t o f 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 s c r e e n i n g a n dc r o s sGm a t c h i n g i nc h i l d r e nw i t h h e m a t o l o g i c a l d i s e a s e s.M e t h o d:78c a s e so fc h i l d r e n w i t hh e m a t o l o g i cd i s e a s e sa c c e p tm a n yp l a t e l e t st r a n s f u s i o n f r o m2016G01t o2018G05w e r er e s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a n a l y z e d,o nt h eb a s i so ft h e p l a t e l e ta n t i b o d y t e s tr e s u l t st h e y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 p o s i t i v e g r o u p(n=28)a n d n e g a t i v e g r o u p(n=50),n e g a t i v e g r o u p s d i r e c t i n f u s i o nA B Ot y p ew i t h p l a t e l e t s,p o s i t i v e g r o u p t o c r o s s o v e r,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u l t o f t h em a t c h t h e p o s i t i v e g r o u p c h i l d r e nw e r e d i v i d e d i n t ou n m a t c h e d g r o u p(n=13)a n dm a t c h e d g r o u p(n=15).P l a t e l e t c o u n tw a sm e a s u r e d a t1h a n d24h a f t e r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p l a t e l e t i n c r e m e n t i n d e x(C C I)w a s c a l c u l a t e d,a n d 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 s c r e e n i n g r e s u l t s,c r o s sm a t c h i n g a n d p l a t e l e tt r a n s f u s i o n r e s p o n s e(P T R)a n d n o nGh e m o l y t i c t r a n s f u s i o n r e s p o n s e(N H T R)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g r o u p,23c a s e s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 a n t i b o d y(82.14%),4c a s e s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H P A a n t i b o d y(14.29%),a n d1c a s e w a s p o s i t i v ef o r H P A a n t i b o d y(3.57%).I n m a t c h e d g r o u p,12c a s e s(80.00%)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 a n t i b o d y,2c a s e s(13.33%)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H P Aa n t i b o d y,a n d1c a s e(6.67%)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P Aa n t ib o d y.T h e r ew e r e11c a s e s(84.61%)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 a n t iGb o d y,a n d2c a s e s(15.39%)w e r e p o s i t i v e f o rH L AGI+H P Aa n t i b od y i nu n m a t c he d g r o u p.C C I v a l u e s a t1h a n d 24haf t e r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a n dm a t c h e dg r o u p s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h a n t h o s ei n t h en e g a t i v e[作者单位]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100730本文2019G05G17收到,2019G10G22修回a n du n m a t c h e d g r o u p s(P<0.05),a n d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P T Ra n dN H T R i n t h e p o s i t i v e g r o u p w e r e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G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n e g a t i v e g r o u p(P<0.01).T h e e f f i c i e n c y o f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 t h em a t c h e d g r o u p w a s s i g n i f iGc a n t l y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t h e u n m a t c h e d g r o u p(P<0.01).C o n c l u s i o n:F o rm u l t i p l e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i n c h i l d r e n w i t hh e m a t o l o g i c a l d i s o r d e r s,s e l e c t i o no fc r o s sGm a t c h e d p l a t e l e t sf o rt r a n s f u s i o nb a s e do nt h er e s u l t so f p l a t e l e tc r o s sGm a t c h i n g t e s t s c a n i m p r o v e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e f f e c t s.ʌK e y w o r d sɔ㊀H e m a t o l o g y i c a l d i s e a s e;P l a t e l e t a n t i b o d y;C r o s sGm a t c h i n g;I n f u s i o ne f f e c t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期临床研究㊀▶㊀㊀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是恶性肿瘤化疗以及血液病者增加其血小板计数㊁预防出血的最有效措施[1],但患者经多次输注导致机体对外源性血小板产生复杂的抗原反应,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 L A)和人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 P A),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 T R),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2].故检测H L A和H P A抗体对于血小板输注治疗患者至关重要,同时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也十分重要[3].本研究选择我院多次血小板输注血液病患儿78例,旨在合理的应用有限的血小板,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降低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㊀资料与方法1.1㊀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2016G01 2018G05在我院接收的多次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儿78例,其中男43例,女35例;年龄1-8岁,平均(4.58ʃ1.24)岁;病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3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0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恶性淋巴瘤1例.纳入标准:(1)入选患儿均符合血液病/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4];(2)所有患儿均进行输血治疗,能积极配合此次治疗者;(3)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发热㊁脾肿大者;(2)合并严重的重要脏器疾病者;(3)活动性出血㊁弥散性血管内凝者; (4)P T R的非免疫因素导致血小板减少情况者.1.2㊀试剂与仪器美国B a x t e r公司提供的C SG3000p l u s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试剂盒购自北京利德曼生化股份有限公司,西安东瑞科教实验仪器有限公司提供的T X K4血型卡离心机.1.3㊀方法78例患儿在第3次血小板输注前1h抽取5m l 静脉血,其中2m l注入E D T AGK2真空抗凝管(山东奥赛特医疗器械公司),使用C SG3000p l u s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另外3m l注入无添加剂真空管,使用T X K4血型卡离心机分离血液凝固后的血清(2500r/m i n,离心10m i n),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者(阴性组)输注A B O同型血小板10U;阳性者(阳性组)选择同型机采血小板进行交叉配型,未配型患儿(未配型组,n=13)直接输注A B O同型血小板10U,已配型患儿(配型组,n=15)输注相合的血小板10U,分别在输注1h㊁24h后检测患儿外周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纠正计数指数(C C I),公式如下:C C 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ˑ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其中体表面积=0.0061ˑ身高(c m)+0.0128ˑ体重(k g)-0.01529.输注血小板前阳性组与阴性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38ʃ4.03ˑ109v s17.11ʃ4.21ˑ109,t =0.28,P>0.05),具有可比性.1.4㊀输注效果的评价血小板输注有效[5]:输注1hC C I>7.50ˑ109或24h C C I>4.50ˑ109.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 H T R)的判断标准[6]:患儿输注血小板后4h内体温上升>1ħ,伴心悸㊁皮疹㊁寒战等症状.1.5㊀统计学处理采用S P S 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血小板输注后1h㊁24h的C C I值用均数ʃ标准差( xʃs)表示,行t检验,输注有效率㊁P T R与N H T R发生率用频数㊁百分率(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㊀结㊀果2.1㊀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78例血小板输注患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为28例(35.89%)㊁血小板抗体阴性为50例(64.11%).其中H L AGI抗体阳性23例(82.14%),H L AGI+H P A抗体阳性4例(14.29%),H P A抗体阳性1例(3.57%).其中配型组中有H L AGI抗体阳性者12例(80.00%),H L AGI+H P A抗体阳性2例(13.33%),H P A抗体阳性1例(6.67%);而未配型组中有H L AGI抗体阳性者11例(84.61%),H L AGI+54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H P A抗体阳性2例(15.39%).2.2㊀C C I㊁P T R㊁N H T R发生率以及输注有效率比较阳性组患儿的血小板输注后1h㊁24h的C C I均低于阴性组相同时点(t均>10.09,P<0.05),且阳性组P T R及N H T 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儿(χ2均>8.01,P<0.05).配型组输注血小板后1h㊁12h的C C I均高于同时点未配型组,P T R和N H T R 发生率低于未配型组(P<0.05).配型组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86.67%)明显高于未配型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3,P<0.01).见表1.表1㊀血小板输注后的C C I值㊁P T R与N H T R发生率比较组㊀别C C I(ˑ109/L, xʃs)㊀㊀㊀1h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4h㊀㊀㊀P T R发生率(n,%)N H T R发生率(n,%)㊀阴性组(50例)15.45ʃ3.857.78ʃ2.3412(24.00)7(14.00)㊀阳性组(28例)6.52ʃ1.431)3.13ʃ0.891)15(53.57)1)12(42.85)1)㊀㊀未配型组(13例)5.23ʃ1.152.56ʃ0.779(69.23)9(69.23)㊀㊀配型组(15例)8.12ʃ2.214.07ʃ1.136(40.00)2)3(20.00)2)注:与阴性组比较,1)P<0.05;与未配型组比较,2)P<0.05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期临床研究㊀▶3㊀讨㊀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包括各种临床因素,如发热,败血症和脾肿大㊁感染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在接受多次血小板输注的患者中,导致输血无效的原因,免疫因素约占20%[8].人类H L AGI和人血H P A的抗体介导了该过程,导致输入的血小板被破坏[9].H L A抗体的产生特别常见,P L T输注后7% 55%患者可产生H I A抗体,且与患者群体和输血的数量和类型有关[10],妊娠史或血液成分输血史的妇女抗体阳性率较高.而血液病患者多次输血的历史增加了免疫供体血细胞抗原和免疫并发症发展的可能性,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患者中进行同种抗体检测是十分必要的[11].尽管使用H L A匹配的血小板用于同种免疫接受者,但仍会发生输注无效.目前没有实验室生化检验能够预测血小板输注的功效.临床上血小板输注无效是指部分患儿在血小板输注后血液中血小板计数降低的表现,可能原因是血小板抗体阳性导致的血小板抗原抗体免疫反应[12].杨帆等[13]发现多次输血的血小板输注无效者选择H P A抗原相匹配的血小板供者,能够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郑元等[14]分析了通过血小板交叉配型后的输注效果,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与妊娠史㊁输血史相关,而在血小板输注的基础上对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能够明显提高血小板输注效率,降低血小板输注无效发生率.赵菲[15]研究表明血液病患者随着输注次数增加,患者的C C I与P T R越低,且输注无效率和血小板抗体检出率明显上升,同时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无效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60.87%v s14.04%),提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是影响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主要原因.徐煜等[16]探讨了85例血液病反复输血(ȡ3次)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发现阴性患者输注1h后㊁24h后的C C I明显高于阳性患者,以及P T R㊁N H T R发生率明显低于阳性患者.以上提示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会直接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值得临床重视.李志静[17]研究显示输注滤白机采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P T R率最高,血小板抗体筛查多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有助于降低P T R.任苓苓等[18]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并进行血小板配型,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输注效果,特别是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交叉配型输注者的有效率显著更高.本研究结果显示,78例血小板输注患儿的检测结果,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35.89%㊁阴性率为64.11%.其中H L AGI抗体者比例最高,为85.72%;同时交叉配型患儿中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明显高于未配型组,以及阳性患儿的血小板输注后1h㊁24h的C C I值均明显低于阴性患儿,且P T R㊁N H T R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儿,以上提示血液病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与交叉配型有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综上所述,血液病患儿H L AGI抗体阳性者比例最高,且交叉配型患儿的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高,因此对于血液病患儿,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64郭㊀翠,李淑萍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本文第一作者简介:郭㊀翠(1987-),女,汉族,检验技师,研究方向:临床输血微循环学杂志2020年第30卷第1期临床研究㊀▶参考文献1㊀周文杰,金㊀民,王㊀峰.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治疗的效果及影响因素l o gi s t i c 回归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2017,23(5):95-797,800.2㊀C c f m j B ,T e n C H ,P e j V D M ,e ta l .P l a t e l e t p o pu l a t i o n sa n d p r i m i n g i nh e m a t o l o gi c a l d i s e a s e s [J ].B l o o dR e v ,2017,31(6):389-399.3㊀中国侵袭性真菌感染工作组.血液病/恶性肿瘤患者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标准与治疗原则(第五次修订版)[J ].中华内科杂志,2017,56(6):453-459.4㊀王书锋,董晓峰,姚晓斌.多次输血的恶性肿瘤患者不同配型方法输注血小板时的有效率比较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30(3):311-312.5㊀B u bC B ,G o na l e zA C ,B a r ja s GC a s t r o M L ,e t a l .T h eu s eo f a p o t e n t i a l n o v e l t o o l i nv i r t u a l c r o s s m a t c h i n g fo r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Gs i o n i n p l a t e l e t r e f r a c t o r i n e s s [J ].V o xS a n g ,2016,110(1):70-78.6㊀W a n g J ,X i a W ,D e n g J ,e t a l .A n a l ys i so f p l a t e l e t Gr e a c t i v ea l Gl o a n t i b o d i e sa n de v a l u a t i o n o fc r o s s Gm a t c h Gc o m p a t i b l e p l a t e l e t s f o r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o f p a t i e n t s w i t ht r a n s f u s i o nr e f r a c t o r i n e s s [J ].T r a n s f u sM e d ,2018,28(1):40-46.7㊀许先国.血小板抗原与抗体的研究及其应用[J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6,39(6):466-470.8㊀胡文静,叶㊀盛,费㊀荣,等.血液病患者预防性血小板输注的研究进展[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6,29(1):86-88.9㊀G o e l R ,C h a p pi d iM R ,P a t e l E U ,e t a l .T r e n d s i n r e d b l o o d c e l l ,pl a s m a ,a n d p l a t e l e t t r a n s f u s i o n s i n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 ,1993-2014.[J ].J AMA ,2018,319(8):825-827.10㊀曹㊀琰.血小板输注治疗血液病患者的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386-388.11㊀C h a k r a b a r t iA ,H a l d e r S ,K a r m a k a r S .E r y t h r o c yt e a n d p l a t e Gl e t p r o t e o m i c s i nh e m a t o l o g i c a ld i s o r d e r s [J ].P r o t e o m i c sC l i n A p pl ,2016,10(4):403-414.12㊀周映君,韦喜敢,周建月,等.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病因探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3(11):1580-1582.13㊀杨㊀帆,陈㊀琳,刘铁梅,等.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血小板特异性糖蛋白抗体表达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4):620-622.14㊀郑㊀元,蒋㊀敏,李㊀勇,等.血小板交叉配型在免疫性输注无效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6,29(7):711-712.15㊀赵㊀菲.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液病患者输注效果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中国急救医学,2016,36(z 1):74-75.16㊀徐㊀煜,吴林伯,吴㊀芳,等.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6,22(6):931-933.17㊀李志静.反复输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输血疗效的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8,31(3):255-257.18㊀任苓苓,邵春燕,卓海龙,等.322例患者输注配合性血小板的临床研究[J ].临床输血与检验,2017,19(3):246-247.«微循环学杂志»网上投稿方法简介本刊业已实行网络化投稿,流程说明如下.直接输入网址:h t t p ://WX H X.c h i n a jo u r n a l .n e t .c n 登录,进入本刊网站后,点击首页左侧 作者投稿系统 .未注册作者需先注册,即按要求准确填写信息(带∗号为必填项),注册完毕后,再次进入 作者投稿系统 ,输入 用户名 和 密码 ,登陆进入 作者工作中心 ,选择 导航式投稿 或 一步式投稿 ,投稿完成后可获得稿件编号,并可通过窗口左边的 稿件管理 查看稿件状态.已注册作者可直接输入 用户名 和 密码 ,登陆进入 作者工作中心 进行投稿或查看已投稿件情况.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有任何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电话:027G88075389或E Gm i a l :m i c c h @s i n a .c o m .74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 ,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进行研究。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阴性组,与不合亚组、相合亚组。
对比各组PPR、CCI水平,并分析血小板抗体检测、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
结果:阳性组患者PPR、CCI低于阴性组(P<0.05)。
相合亚组患者在PPR、CCI高于不合亚组(P<0.05)。
PPR、CCI与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呈正相关性,与血小板抗体测试结果呈负相关性(P<0.05)。
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对反复输血患者输注效果具有正面影响,能有效的改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合理运用血液资源奠定良好基础,且更能促进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输注效果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出血患者,经过血小板输注促进患者恢复身体机体的止血和凝血功能[1]。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的完善,血小板输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从而导致出现不良输血反应患者越来越多,其中以血小板输注无效最为多见[2],对需要长期依赖输注血小板患者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我院对血液病反复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结果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相关性进行了相关研究与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从我院2018年5月-2021年5月所收治的血液病患者中,抽取120例反复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血小板抗体检测与交叉配型结果分为阳性组(40例)、阴性组(80例),与不合亚组(231次)、相合亚组(471次)。
其中男性66例,女性5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71岁,平均年龄为(45.5±2.3)岁。
两组患者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 3775·
· 短篇论著 ·
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与输注疗效探讨
夏兰 蔡兴权 吴丽妮 唐秋萍
[3 ] 数计算患者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 。 以 CCI 值为判断 ( 输注后血小板计数 - 输注前血小板计数 ) × 公式: CCI = [ 标准, 2 11 体表面积( m ) ]/ 输入血小板总数( 10 ) 。 体表面积 = 0. 0061 ×
DOI: 10. 3877 / cma. j. issn. 16740785. 2012. 13. 107 基金项目: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806113 ) 作者单位: 570311 海口, 海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 Email: xialan65367363@ 163. com 通讯作者: 夏兰,
观察多次输血的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概率及配合型输注血小板疗效 , 以探索临 。 床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解决对策 方法 采用固相凝集法对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血 【摘要】 目的 小板抗体筛检, 对其中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采用 PAKPLUS 试剂盒进行血小板抗体鉴定 , 并在血小板输注 前行交叉配型试验, 筛选配型试验阴性的供者进行输注 。结果 观察组 102 例血液病患者, 血小板抗体筛查 阳性者 18 例, 阳性率 17. 6% 。对其中的 9 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在血小板输注前进行交叉配型试验 , 有8 例能筛选到配型试验阴性的相容性供者进行输注 , 观察血小板校正增高指数 ( CCI ) 值达到了预期效果。 另 1 例患者未能筛选到相容性供者 , 因病情急, 只能选取配型试验反应较弱的供者并加大输注剂量 , 观察 CCI 值 仍然低于预期值。结论 血小板配合性输注能较好地解决抗体引起的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 。 【关键词】 血小板; 组织相容性试验; 输注无效; 抗体筛检 随着临床输血事业的发展 , 血小板制品的使用日益广泛 , 血 小板输注已成为各种血液病及肿瘤放 、 化疗患者提高血小板计 数, 防止出血最为快速、 有效的方法和手段。 然而, 血小板输血 并不是每次都能达到满意效果 , 特别是反复多次随机输注血小 板的患者, 体内极易产生血小板抗体 , 从而破坏输入的血小板并 PTR) [1] 。 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为了探索血小板安全输注的解决路径 , 本文收集 2009 年至 2011 年我院多次输用血小板的血液病患者血样本 , 采用长春博 德生物技术公司生产的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 进 血小板抗体鉴定, 并在血小板输注前行交叉 行血小板抗体筛查、 配型试验, 选择配合试验相容的供者血小板输用 , 观察临床血小 板输注效果。 一、 资料与方法 1. 检测对象: 观察组为 2009 年 6 月至 2011 年 2 月在我院 确诊的血液病患者共 102 例, 有 3 次以上单采血小板和悬浮红 。 , 59 , 最大年龄 84 岁, 最小年龄 细胞输血史 其中 男 例 女 43 例, 14 岁, 平均年龄 49 岁。血液病类型分布: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MDS) 20 例, 自发性血小板减少 ( ITP ) 12 例, 急性白血病 ( AL ) 44 例, 再生障碍性贫血 ( AA ) 14 例、 溶血性贫血 ( HA ) 12 例。 分 K2 抗凝血样本离心, 分离血浆置 - 20 ℃ 冻 别采集患者 EDTA存, 于检测前 30 min 解冻至室温待用。 对照组为无输血史、 妊娠史的创伤手术初次用血患者共 30 例, 男 18 例, 女 12 例, 年龄 15 ~ 67 岁, 血样本处理与血液病组相 同。 2. 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 配 型 试 验 : ( 1 ) 仪器与试剂: BYL 型血型血清学多用离心机由长春博研科学 仪器公司生产, 血小板抗体筛检和血小板交叉配型试剂盒由长 春博 德 生 物 技 术 公 司 生 产 提 供 ,试 剂 批 号: 20090204 、 20100703 、 20110501 。 ( 2 ) 血小板抗体筛检: 采用固相凝集试验, 筛检细胞为 3 人 份混合 O 型冻干血小板, 试验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成分输血的推广,血小板输注是预防和治疗因血小板减少或血小板功能缺陷引起的出血、并可降低放疗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导致出血的病死率的一种有效措施,近年来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普遍,但多次输血或输多次及多人份的血小板可以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这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血小板上的非特异性抗原中HLA-I类抗原及ABH抗原在血小板输注中具有临床意义。
供者与受者之间HLA抗原不合可能产生HLA抗体,而HLA抗体是导致PTR最常见的免疫性原因。
血小板特异性抗体(HPA抗体)常和HLA抗体共存,但作用不强,单独由血小板特异性抗体引起的PTR极其少见。
由于ABO、HLA、HPA等抗原不合是引起PTR的主要免疫因素,因此对于存在HLA和HPA抗体的患者,比较满意的治疗方案是选择ABO同型、血小板HLA和HPA交叉配型相合的单一供者的血小板输注,即相容性血小板输注,取代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随机血小板输注。
一、临床意义1. HLA抗体检测(1)对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检测血小板HLA I类抗体,可以协助医生寻找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原因。
(2)指导医生为HLA I类抗体阳性的病人选择合适的血小板输注方案,使宝贵的血液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3)对于反复输注血小板的病人,定期测定血清中的HLA抗体可以预测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及时发现导致病人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免疫性因素。
2. 血小板交叉配型(1)区分病人血小板抗体的类型。
(2)对于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病人,通过进行血小板配型,可以为病人选择相对应抗原阴性的血小板进行输注,从而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能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输血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
输血技术(主管技师)考试:2022输血技术(主管技师)专业知识真题模拟及答案(1)共743道题1、下列不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特点的是()。
(单选题)A. 移植后植入几率高,重建造血和发挥免疫功能快B. 外周血含量随昼夜波动,以上午9时最高C. 外周血受肿瘤细胞污染少D.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发生感染的风险较骨髓移植小E.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发生GVHD的几率较骨髓移植小试题答案:E2、至今被国际输血协会确认的血小板特异性抗原有()。
(单选题)A. 22个B. 10个C. 15个D. 13个E. 30个试题答案:A3、下列关于冷沉淀的临床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A. 常用剂量为每kg体重l~1.5UB. 冷沉淀有剂量依赖性特点C. 输注前应严格交叉配血试验D. 不同人份的冷沉淀一般不混合使用E. 输注速度不宜超过3mL/(kg·h)试题答案:B4、下列不是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并发症的是()。
(单选题)A. 感染B. 移植物抗宿主病C. 肝静脉闭塞性病D. 出血性膀胱炎E. 白血病复发试题答案:E5、下列不是溶血反应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的是()。
(单选题)A. 尿内有脓细胞B. 少尿或无尿C. 高钾血症D. 尿素氮增高E. 酸中毒试题答案:A6、不属于疫区的是()。
(单选题)A. H1N1B. 疯牛病C. 铅超标D. 疟疾E. SARS试题答案:C7、和少白细胞的红细胞相比,全血的特点是()。
(单选题)A. 可以同型或相容性输注B. 可以以较小的容量提高患者的携氧能力C. 含血小板碎屑较少D. 保存损害产物较多E. 发生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几率较少试题答案:D8、成分输血与全血输注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单选题)A. 节约血液资源B. 高效C. 易于保存D. 安全E. 以上都是试题答案:E9、患者最好输注()。
(单选题)A. 悬浮红细胞B. 去白红细胞C. 洗涤红细胞D. 辐照红细胞E. 年轻红细胞试题答案:B10、血小板保存的最佳温度应为()。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
在 临 床 上 , 小 板 输 注 主 要 用 于 预 防和 治 疗 血 小 板 减 少 或 血
血 小 板 功 能 异 常 患 者 的 出 血 , 一 种 有 效 的治 疗 方 法 。患 者 在 是
IG 致 敏 红 细 胞 , 离 心后 指 示 红 细 胞 通 过 抗 人 IG 的桥 连 与 g 经 g
c o s ma c e . t o s Re a d n h mp o e n f h e r h g y t m , o r c e o n n r me t C ) r s — t h d Me h d g r i g t e i r v me t o a mo r a e s mp o c r e t d c u t i c e n ( CI , p r e tp a e e e o e y ( PR) a h t n a d,t e e fce c f ta s u i n o e o e a d a t r p a e e s c o s e c n lt l t r c v r P s t e sa d r h fi in y o r n f so fb f r n fe lt lt r s —
m a c d we e c m pa e Re u t I 5 c s sofpa int ih pl t ltta f son r f a t rne s,9 c s s the r o r d. s ls n 2 a e te sw t a ee r ns u i er c o i s a e plt l ta a e e n— tb y e e ton w e e ostve iod d t c i r p ii .Tr ns uso fii n y r t s of e s s w e e sgniia l df e e t e or a fe a f i n e fce c a e 9 a e r i fc nty ifr n b f e nd a t r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关键词:血小板抗体临床输血专家共识2016年7月25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输血医学增设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
输血医学的重要职能就是保障和指导临床安全、科学、精准输血,减少输血不良反应。
血小板具有复杂的抗原系统,包括与其它组织或细胞所共有的抗原,如ABO血型系统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与单核/巨噬细胞及有核红细胞共有的GPⅣ/CD36抗原等。
妊娠、输血、器官移植等均可诱导机体产生血小板抗体,包括HLA抗体、HPA抗体和CD36抗体等。
这些抗体可以引起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胎儿和新生儿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FNAIT)、非溶血性发热反应(NHTR)、输血后紫癜(PTP)等。
红细胞抗体已经成为临床输血前免疫学检测的常规项目,而输血前血小板抗体检测并未得到临床充分重视。
目前,血小板输注的策略主要采用随机输注方式,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者容易产生血小板抗体,引起PTR、FNAIT等疾病,以及NHTR、PTP等输血不良反应。
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和疗效,预防PTR和输血不良反应,节约血液资源,诊断血小板抗体相关免疫性疾病,现形成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内容如下。
1 血小板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1.1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诊断:血小板抗体是免疫性PTR的主要原因。
一般患者输注血小板后血小板抗体的阳性率为8.2%~60.0%,肿瘤患者和干细胞移植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12.6%~ 66.0%[8-10],这些抗体是导致免疫性PTR的主要因素。
对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和鉴定,可以诊断免疫性PTR。
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血小板交叉配合的血小板,可有效预防免疫性PTR。
1.2 HLA抗体导致NHTR诊断:NHTR在输血反应中占比最大,输注红细胞的NHTR的发生率约为0.08%~6.0%,输注血小板NHTR的发生率可高达20.3%~70.0%。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分析徐伟帆;杨志超;严妙娟【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7(015)033【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种因素.方法观察8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运用血小板校正计数增加值(CCI)、实际血小板回收率(R)作为量化判断依据,结合患者的临床出血表现对肿瘤患者输注血小板的效果进行评价,对输注无效的病例进一步检测血小板抗体筛查,综合分析影响疗效的多种因素.结果①经卡方检验分析,输注无效组与输注有效组患者在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抗体(HLA抗体及HPA抗体)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②经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包括: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及抗体.结论影响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多因素包括:性别比、输血次数、血液疾病及抗体,应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观察,以有效提高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输注效果.【总页数】2页(P46-47)【作者】徐伟帆;杨志超;严妙娟【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211;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211;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广东惠州 5162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J], 吕毅;郝宝岚;王艳;林常青2.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J], 王艳春;韦庆文;肖庆3.血液病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J], 王照军;陆西平4.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J], 王波;陈玉瑙;凌励5.血小板抗体检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J], 李继红;蒋维春;张羽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与对策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因素与对策作者:李戬来源:《中外医疗》 2011年第23期李戬(武警上海总队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00)【摘要】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发现不少病人输注血小板后不能达到预期值即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本文将对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输血血小板无效【中图分类号】 R8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1)08(b)-0177-01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血小板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上发现不少病人输注血小板后不能达到预期值即血小板输注无效(RPT)。
本文将对其影响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血小板输注无效分为非免疫因素和免疫因素。
1 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非免疫因素1.1 血小板的质量血小板的制备、保存、运输以及白细胞的污染程度均可影响血小板的质量。
如血小板数量不足、离心损伤、不合适的温度、保存时间的长短。
1.2 发热感染发热可使血小板被破坏,存活期缩短。
感染期血小板暴露的隐抗原吸附IgG抗体导致血小板生存期缩短消耗增加。
尤其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可严重破坏血小板。
1.3 脾肿大脾亢可使血小板破坏增多。
脾切除可使血小板回收率增至90%以上。
1.4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引发DIC的重要因素是感染、败血症和恶性肿瘤,可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血小板的存活期缩短。
1.5 药物常见的有消炎痛、苯巴比妥、头孢菌素、肝素等药物可致骨髓毒性非免疫或抗体介导的血小板破坏。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PTR时应考虑药物抗体存在的可能性。
1.6 骨髓移植在骨髓移植后的造血细胞恢复期,可发生类似免疫个体所出现的自身-非自身免疫识别的暂时紊乱导致自身抗体水平上升。
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可以提高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的水平,从而增加从循环中清除血小板的速度[1]。
1.7 自身抗体继发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已在骨髓移植、血癌及一些其他多次输血患者中发现。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研究
响 阳性 组 3 3 例患者 的 1 h 与2 4 h C C I 值 要 明 显 小 于 阴 性 组( P < 0 . 0 5 ) ; 阳 性 组 的 无效 输 注 率 是 7 5 . 7 5 %, 阴性 组 的无 效输 注率是 2 1 . 8 8 %, 两 组无效 输注率 对 比具 有显著 性差 异
・
4 7 0 2・
Mo d D i a g n T r e a t 现代诊 断与治疗 2 0 1 6 D e e 2 7 ( 2 4 )
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 注无效 的临床意义研究
李晓珍 , 韩 日成 , 林伟华。 , 陈华英 , 罗 潇 , ( 湛江中 心人民医院, 1 . 检验科; 2 . 输血科; 3 . 麻章门 诊, 广
东 湛江 5 2 4 0 3 7 1
摘要 : 对我 院9 7 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 应用 固相凝集法检测 患者 的血小板抗体 , 应用 C C I 评估 阳性和 阴性 患者 的
血 小板输 注效果 , 分 析血小 板抗体 检测结果 和输 注效果 的关系 血小 板抗体 阳性率是 3 4 . 0 2 %; 阳性组患者 l h 与
的 改 善 具有 重要 意义 。
关键词 : 血小板抗体 ; 配型 ; 血小板输注
中图分类号 : R 4 4 6 . 6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1 . 8 1 7 4 ( 2 0 1 6 } 2 4 — 4 7 0 2 . 0 1 时计 算血 小板纠 正计数指 数 ( c c ”。 此次研 究把血 小板抗 体 阳性 患者归为 阳性组 , 阴性患者归为阴性组 。 1 . 4 评 价指 标 以输注后 C C I 作为量 化评 估标 准 , 输注 无 效标 准是 l h C C I ≤7 . 5×1 0 9 / L , 或是 2 4 h C C I ≤4 . 5×1 0 9 / L 。 分
输血配型和交叉配型解释与应用
输血配型和交叉配型解释与应用输血配型和交叉配型是血液学领域中的基础实验技术和临床应用手段。
它们主要用于确定供受血者之间的血型相容性,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血型不相容引起的输血反应。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配型和交叉配型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并讨论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血型系统的配型是通过检测红细胞表面的抗原和血清中的抗体来确定的。
常见的血型系统有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由A抗原、B抗原、AB抗原和O抗原以及相应的抗体A、抗体B和抗体AB组成;Rh血型系统由Rh抗原和相应的抗体组成。
在输血过程中,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型必须相容,否则会触发免疫反应,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
输血配型主要用于确定供受血者之间的ABO血型相容性。
对于ABO血型系统的配型,常用的方法有血凝法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血凝法是通过将供血者的血液与已知ABO抗体加在一起,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则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ABO抗原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确定血型。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供受血者之间的ABO血型。
交叉配型则是用于确定受血者的血清中是否存在与供血者红细胞表面抗原相反的抗体。
交叉配型的目的是预防输血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迟发型输血反应。
迟发型输血反应是由受血者血清中的抗体与供血者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而引起的,其发生原理类似于免疫复合物反应。
对于Rh血型系统的交叉配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和间接抗球蛋白试验。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Rh抗体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确定抗体的存在。
间接抗球蛋白试验则是将受血者的血清与已知Rh抗原的红细胞混合,观察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确定抗体的存在。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受血者的抗体情况。
输血配型和交叉配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它们可以确保输血过程中不发生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一种由于血型不相容引起的免疫反应,可能导致严重的血管堵塞、溶血、休克和死亡等严重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艳春韦庆文肖庆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4年第27期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筛选及血小板交叉配型在临床的应用及其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384例临床输注血小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输注血小板,研究组患者输注前检测血小板抗体,抗体阴性患者给予常规输注血小板,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给予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血小板,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
结果:对照组患者输注有效率为91.4%,研究组输注有效率为95.5%,两组患者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 为9.6±1.8和7.2±1.6,对照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为8.9±1.9和6.1±1.4,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高于对照组(P
【关键词】血小板;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 CCI
中图分类号 R45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7-0025-02
血小板输注是临床常用的输血技术,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功能障碍及血小板减少引发的出血性即闭关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部分患者在输注血小板后不能获得预期的临床效果,表现为血小板输注无效,其主要原因为患者体内血小板抗体存在,引起输注的血小板快速破坏。
近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对部分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在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交叉配型后输注血小板,对于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对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输注血小板患者309例次,患者入组后随机分为对照组157例及研究组152例,对照组男74例,女83例,患者年龄21~52岁,平均(42.0±11.2)岁,急性白血病患者45例,慢性白血病患者4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4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20例,其他患者14例,患者既往输注血小板次数0~7次,平均(1.9±1.2)次,研究组男70例,女82例,患者年龄24~56岁,平均(41.0±10.8)岁,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42例,慢性白血病患者4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32例,骨髓异常增生综合症患者19例,其他患者14例,患者既往输注血小板次数0~6次,平均(2.0±0.9)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既往血小板输注次数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检测方法
研究组患者输注血小板前采集静脉血3 ml,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者采用固相凝集法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实验。
1.3 血小板输注方法
患者血小板输注应用单采血小板,对照组采用同型血小板,研究组血小板抗体阴性者采用同型血小板,血小板抗体阳性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后输注,每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容量250 ml,血小板含量≥2.5×1011,白细胞残余量≤5.0×108,输注过程及输注后4 h连续观察患者不良反应。
1.4 效果评估
输注后1 h及24 h采集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
CCI=(输注后血小板计数-输注前血小板计数)(×109/L)×体表面积(m2)/输入血小板总数
(×1011)/个[2-3]。
有效:输后1 h CCI>7.5、24 h CCI>4.5。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输注有效率比较
两组患者输注血小板24 h后评估血小板输注效果,其中研究组输注有效率为95.5%,对照组输注有效率为91.4%,两组间输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术中后CCI比较
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为9.6±1.8和7.2±1.6,对照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为
8.9±1.9和6.1±1.4,研究组输注后1 h及24 h CCI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血小板输注是治疗血小板缺乏或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或出血倾向的有效手段,在临床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在临床血小板输注过程中发现,部分患者出现血小板输注无效,给血小板缺乏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且严重的浪费了血液资源,增加社会负担。
近年来血小板输注无效问题在临床引起了充分重视,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是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
要原因之一[4]。
血小板表面具有多种抗原,其中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等,在患者反复输血过程中,人类白细胞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能够诱导机体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及时没有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在输注其他血制品的过程中,也可能诱导人类白细胞抗原相关抗体的产生,导致患者在输注血小板的过程中引起抗体相关性血小板破坏[5-6]。
血小板抗体引起的血小板破坏不仅能够引起血小板破坏,导致输注无效,而且有能够引起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可能,因此在输注血小板前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观察结果显示,输注血小板前对血小板抗体进行筛查后,对于血小板抗体阳性的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减少血小板抗体引发的血小板破坏风险[7-8]。
两组患者输注后CCI比较发现,研究组输注血小板后 1 h及24 h CCI均高于对照组,两种患者的临床输注效果比较发现,研究组输注有效率虽然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可能同样本量较小有关。
研究结果提示,血小板输注前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能够改善血小板输注效果[9],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及合理性。
参考文献
[1]矫海燕.血小板抗体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表达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2):34-35.
[2]陈秉宇,谢一唯,蒋璐茜.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及输注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2,22(11):2675-2677.
[3]刘继红,贾卫青,李德芳.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0):1099-1100.
[4]闫东河,李廷孝,孙福廷,等.反复输血者血小板抗体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1):7-8.
[5]熊婷,周小玉,汪承亚.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与血小板输注效果的临床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3,26(2):73-75.
[6]陈晓军,孙景春,段生宝,等.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交叉配型在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43-144.
[7]任虹.血小板抗体产生对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6):184-185.
[8]施清蓉,彭绍军,何小英,等.血小板抗体检测方法及其配型的应用与血小板输注疗效关系的研究[J].当代医学,2014,20(6):87-88.
[9]李岚,张爱根,李妙珊.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检测[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8,18(15):2227-2231.
(收稿日期:2014-05-06)(编辑:何玉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