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 2.1 昆虫教案 湘科版
湘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整体单元备课教案
单元知识目标
1.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
2.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
3.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4.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单元能力目标
1.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
2.学生学会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和设计实验方案;
3.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用归纳的方法总结鸟的共同特征;
4.认识多种多样的哺乳动物。
单元难点
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单元练习
见导学案。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动物的认识还不够深,会认为“虫子”是昆虫。“虫子”是学生在生活中有大量的感知。苍蝇、蚊子、蜈蚣、皮皮虾、蚂蚁、蚯蚓……都是为一类。水中生活的都是“鱼”。鱼都生活在水中。但生活在水中的还有水母、墨鱼、鲸鱼、海豚。鸟都会“飞”。鸟身被羽毛,身体纺锤形,一般会飞。但有不会飞的鸟,而带翅的昆虫、哺乳动物蝙蝠也会飞。何为哺乳动物?猫、狗等具体动物。
单元整体备课(科学组)
学校
年级
三年级
学科
科学
设计者
课型新授课教材版本来自湘科版单元课题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学生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即典型动物:环节动物(蚯蚓),软体动物(蜗牛、水母、墨鱼、贝、螺),节肢动物(昆虫:六足纲),鱼类,鸟类,哺乳动物(脊椎动物)。并能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还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3.能用各种感官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说课稿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的内容包括了对动物的分类、特征和相互关系的探讨。
本单元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动物,认识动物的特征,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于动物并不陌生,但可能对动物的分类和特征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基础,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并能正确识别它们。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动物的特征,并能对动物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常见动物,并能说出它们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够进行分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观察与实验: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动物,记录它们的特征,并进行小组讨论。
3.分类:学生根据动物的特征,进行分类,理解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总结与展示: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其他同学展示他们的分类结果。
5.练习与反思: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进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动物的特征和分类的,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练习的成绩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说课稿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昆虫》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昆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他们对昆虫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在生活经验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昆虫,对昆虫的特点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昆虫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昆虫的主要特征,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尊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常见昆虫的识别。
2.教学难点:昆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认识的昆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昆虫的主要特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图片,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昆虫的主要特征。
3.学习常见昆虫:教师展示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识别,并说出昆虫的特点。
4.实践环节:学生分组,利用实物模型,观察昆虫的特点,深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学生总结出昆虫的主要特征和常见昆虫。
6.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昆虫的主要特征:1.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2.有触角、眼睛、翅膀、足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通过课堂表现、实践环节和课后作业对学生进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对昆虫的认识程度。
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设计1、《昆虫》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科学探究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3.科学态度价值观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难点: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
教师准备材料:PPT1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
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谈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
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新课学习1.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
(3)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
(4)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
(5)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
(6)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1)课件展示教材P13四副图。
(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教学设计况下,学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问学生读过哪些与昆虫相关的书籍,如《昆虫世界大百科》、《昆虫记》和《昆虫世界历险记》等。
此举旨在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并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
讲授新课:1.认识昆虫的共同特征。
1)游戏:找一找。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利用已有的认知判断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表达自己的意见,还能增强小组团结力。
学生逐步找到蚂蚁、蜻蜓和蝗虫的共同特征,并归纳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
2)想一想。
教师展示蚂蚁、蜻蜓和蝗虫的图片,让学生上台指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教师可追问学生,让他们深入思考,如眼睛、嘴巴等长在昆虫的哪个部位,以及蜻蜓是否有触角等。
3)同步练。
教师出示蝗虫的图片,让学生指出蝗虫的哪个部位属于昆虫的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新课和讲授新课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昆虫的兴趣,让他们逐渐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
游戏和讨论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增强小组团结力。
同时,通过同步练,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研究效果。
是不是昆虫。
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包括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蚂蚁、蜻蜓、蝗虫都是昆虫,它们共同具有这些身体结构特征。
在判断其他动物是否是昆虫时,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推理。
同时,昆虫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的一类,数量超过50%,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在家庭作业中,同学们可以完成科学手册第3页的练,加深对昆虫身体结构特征的理解。
判断一个动物是否为昆虫,可通过其身体结构来确定。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而如果没有这些特征,那么该动物就不属于昆虫类。
科学家们通过观察动物的身体结构来确定其分类,其中昆虫类的特征是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这些特征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个动物是否为昆虫。
湘科版(2024秋)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教学设计
1.昆虫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哪些部分?
2.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哪些?发育方式有哪些?
3.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哪些阶段?
4.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5.描述一种你熟悉的昆虫,包括其身体结构、生殖和发育方式。
请学生在课后将自己的答案交给教师,教师将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批改和反馈,以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展示一些关于昆虫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昆虫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昆虫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昆虫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过程:
讲解昆虫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昆虫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设计
①昆虫的特征
-身体结构: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单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
-生殖方式:卵生和胎生
-发育方式: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
-分类方法:根据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②昆虫的多样性
-案例分析:蝴蝶、蚂蚁、蜜蜂、蚊子等昆虫的特点和习性
-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食物链的重要一环,维持生态平衡
昆虫的身体结构主要包括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和单眼,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昆虫的生殖方式有卵生和胎生,发育方式有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
在课堂讨论中,我们通过分析昆虫的案例,了解了昆虫的多样性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学会了如何观察和探究昆虫,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和生命观念。
③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2024年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2.1昆虫(教案)
能发现些什么。
提问1:蚂蚁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几个部分?
提问2:头上长有什么?有几只脚?长在哪个部位?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板画:蚂蚁结构)
小结:蚂蚁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
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
2.归纳昆虫的共同特征。
[材料准备:昆虫图卡,昆虫模型,PPT]
提问:蜻蜓和蝗虫也是昆虫,它们的身体结构与蚂蚁一样吗?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全班交流、分析。
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的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都是昆虫家族一员。
昆虫昆虫:蚂蚁、蜻蜓、蝗虫
不是昆虫:蜘蛛、蝎子、螳螂。
湘教版2020年第二单元教案 各种各样的动物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昆虫第二课时鱼第三课时第四课时哺乳动物【过渡】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认识哺乳动物。
【出示章节名称】(板书)【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二、教学新知1、【提问】在地球上,哪些地方有哺乳动物生存呢?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哺乳动物的分布,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广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2、【总结】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同鸟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补充)水生哺乳类的毛退化。
体温恒定使得哺乳动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板书)3、【过渡】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哺乳动物出现了口腔消化。
4、【提问】你知道哺乳动物吃什么吗?5、【归纳】哺乳动物的食性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三种。
出示课本观察与思考图片:兔与狼的牙齿。
6、【播放哺乳动物的牙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板书)7、你知道哺乳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8、【介绍】与其他动物不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
(展示图片)9、【提问】出示图片,胎生与卵生,哪种生殖方式更具优势,为什么?10、【总结】胎生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板书)11、【过渡】刚出生的小兔子能够自己啃胡萝卜吗?12、【提问】(出示图片资料)1.鸟类和哺乳动物为后代提够的食物分别是什么?2.哪种食物更有利于幼体的消化和吸收?(出示图片)进一步说明乳汁更有利于幼仔的消化和吸收。
13、【总结】哺乳这种抚育后代的方式更具优势,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
(板书)14、【提问】胎生哺乳是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发展中形成的,那么胎生哺乳有什么意义呢?(出示卵生动物与哺乳动物成活率比较表)15、【总结】在地球上,第五课时珍稀动物。
小学科学21昆虫(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湘科版
小学科学21昆虫(教案)学年科学三年级上册湘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并理解昆虫的概念;了解昆虫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掌握昆虫的分类特征;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作用;了解昆虫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2. 能力目标: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对昆虫的敬畏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团结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昆虫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昆虫的分类特征。
2. 教学难点:昆虫的内部结构的讲解;昆虫分类特征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昆虫图片;昆虫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图片;昆虫分类表格。
2. 教学媒具:投影仪;电脑或平板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昆虫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2. 昆虫概念的引入(约10分钟)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如头、胸、腹和六条腿等,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外部特征,并解释昆虫的概念。
教师可通过PPT或图片展示的形式进行说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3. 昆虫内部结构的讲解(约15分钟)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利用投影仪或电脑展示昆虫的内部结构图片,向学生详细讲解昆虫内部结构的组成部分,如头部的眼、触角和口器,胸部的翅膀和六条腿,腹部的消化系统和呼吸器官等。
4. 昆虫的分类特征(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昆虫图片,并通过对比不同昆虫的外部特征,让学生发现昆虫的分类特征,如翅膀的形状和数量、触角的长度等,并将这些特征填入昆虫分类表格中。
5. 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约15分钟)教师以问答的形式,向学生提出关于昆虫的生活习性和作用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如传粉、分解死物等。
6. 昆虫在食物链中的地位(约15分钟)教师以案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昆虫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1、昆虫 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湘教版
1、昆虫教案三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的特征和基本分类。
2. 掌握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3. 学会观察、描述、分类及简单的记录昆虫。
二、教学内容:1. 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 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3. 昆虫的观察、描述、分类及简单记录。
三、教学方法:1. 指导学生观察、描绘、分类、记录昆虫。
2. 通过看图片、实物等来使学生感受昆虫的特征。
3. 引导学生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探究兴趣。
四、教学重点:1. 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 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3. 昆虫的观察、描述、分类及简单记录。
五、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区分昆虫的特征和分类。
2. 让学生理解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3. 引导学生正确地观察和描述昆虫。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用图片或实物介绍昆虫是什么,他们长什么样、有哪些特征。
2. 学习昆虫的特征和分类分组来观察、描述、分类昆虫(如蝴蝶、蚂蚁、蜜蜂等),并让学生写下他们的观察结果,进行交流。
3. 学习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介绍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如蝴蝶传播花粉、蚂蚁神奇的社会组织、蜜蜂为我们提供美味的蜂蜜等。
4. 学生练习观察昆虫让学生在校园或家附近寻找昆虫,观察、描述和记录他们的特征和行为。
5. 总结引导学生回忆学习的过程,并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在观察、描述、分类昆虫方面的能力是否提高。
2. 学生是否理解昆虫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作用。
3. 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记录和总结自己的观察结果。
八、教学扩展: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昆虫观察活动。
2. 可以利用昆虫样本或昆虫驯养箱来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
3. 可以与其他科目联合教学,如绘画、语文等。
新湘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 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空气的研究》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要占据一定空间。
2、能够对看不见的物体是否占据空间设计实验和做出假设。
能够根据间接的实验现象,推理空气占据空间。
3、意识到科学结论需要客观证据来说明。
感悟科学知识对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空气占据一定空间。
教学难点:经历发现问题一提出猜想一验证猜想一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瓶、橡胶塞、漏斗、烧杯、石块、吸管、水槽、乒乓球、去底的矿泉水瓶、水等课时安排:1或2课时。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教师用带刻度的量杯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让学生描述水占据了杯中哪些地方,继续倒水,水位高度会怎样变化?水占据的空间又有什么变化?(水占了杯子下部分的地方,继续倒水,水位上升,占的空间就越多)2、接着用这杯满满的水,教师出示一块石头,如果将它轻轻放入杯中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因为石头要占地方所以就把这部分水给挤出来了。
)3、教师总结:同学们所说的“地方” 就是“空间”。
石头要进入,水如果已经占满杯中的空间了,这时水流出来,给石头一些空间。
4、教师出示一个被彩纸罩住外壁的杯:怎样知道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呢?(因为我们看不到杯子里面的情况,所以不能直接判断是否有物体占据杯子的空间。
)教师把乒乓球放到杯子上,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是不是和你们的预测相吻合(撕开包裹在杯子外壁上的纸)。
5、小结: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占据空间呢?①直接观看是否有物体占据了空间。
②继续往里面添加物体,进不去,也能推理出有物体占据空间。
③原本占据空间的物体被挤出来,也能推理出物体占据空间。
6、水和石块都能占据一定空间,那我们周围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空气是气体,不像液体、固体可以直接看到所占的空间,我们今天要借用工具探究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活动1:灌水入瓶1、任务驱动:要利用漏斗将水灌入瓶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 教案-2.1 昆虫 |湘教版(一起)
(1)天牛和蚊子是昆虫吗?为什么?
(预设:天牛和蚊子是昆虫。因为它们的身体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2)蝴蝶、臭虫和蜜蜂是昆虫吗?为什么?
(预设:蝴蝶、臭虫和蜜蜂是昆虫。因为它们的身体都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昆虫
课题
昆虫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种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与途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3)同步练习
完成科学手册第3页“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第2题。
(4)小结
蚂蚁、蜻蜓、蝗虫共同的身体结构特征:它们的身体都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一对触角,胸部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5)牛刀小试
练习题。
2.画蚂蚁。
结合前面所学,请你根据昆虫的身体结构特征,画一只蚂蚁,并标明各个身体结构名称。
(4)小结。
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小组讨论,说出哪个动物不属于昆虫,并阐述观点。
学生上台发言,并上台展示,指出共同特征,分别是蚂蚁、蜻蜓、蝗虫的哪一个位置。
学习完成练习任务。
齐读记忆。
完成练习并提交到组长。
三年级[科学(湘科版)]昆虫教学设计
科学家们在研究虫子时,有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分类。
今天老师也把这些虫子分了分类。请看。
PPT5:
蜗牛分为一类。
其它虫子分为第二类。
你们能看出来老师是按照什么标准来分类的吗?
没错,我是根据有无硬壳这一身体特征制定分类标准的。
PPT6:
你能不能也根据身体特征制定一个分类标准,再给虫子们分分类?我们听听这些同学是怎么分的。
PPT50:视频
PPT51:
这样的小制作多有趣,赶快动手试试吧。
PPT52:
下节课将学习《鱼》,请你提前观察鱼的样子和生活习性。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蚂蚁的身体有3节。
PPT14:
蝗虫的身体有3节。
PPT15:
蜜蜂的身体有3节。
她观察的多仔细。
PPT16:
科学家把这三节称作昆虫的头、胸、腹。以蚂蚁为例,这是蚂蚁的头,这是蚂蚁的胸,这是蚂蚁的腹。
你能像老师这样找出蝗虫、蜜蜂的头胸腹在哪里吗?
请仔细观察图片。
PPT17-26:蝗虫、蜜蜂图
PPT27:
PPT2: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进入第二单元的学习,一二年级我们学习过《形形色色的动物》和《动物的反应》,这个单元我们将继续探究动物是如何分类的?
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PPT3:
我们在刚才的视频里看到一些虫子,平时你们去户外游玩时一定也见过大自然里的很多虫子吧。你仔细研究过它们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虫子。
PPT4: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昆虫的三特征。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5分钟
10分钟
4分钟
一、引导学生用分类的方法研究虫子。
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1,昆虫》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1. 昆虫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昆虫的主要特征。
•学生能够列举几种常见的昆虫,并指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昆虫标本或图片,学习归纳昆虫的特征。
•学生能够利用放大镜等工具进行细致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生物多样性的兴趣。
•培养学生爱护昆虫、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与其他节肢动物的区别。
教学资源•昆虫标本或高清昆虫图片•放大镜•观察记录本教学方法•观察法•归纳法•讨论法教学过程1. 教学导入•开始上课前,展示几种不同的昆虫图片,问学生们是否认识这些昆虫,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
•引导学生讨论,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2. 新课学习•向学生介绍昆虫的基本特征,包括身体分节、有六只脚、通常有翅膀等。
•分发昆虫标本或图片以及放大镜给学生,指导学生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并记录观察结果。
•组织学生分享观察结果,老师总结昆虫的共性特征,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讨论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生活的关系,强调保护昆虫的重要性。
3. 整理与布置作业•回顾本课学到的昆虫特征,加深学生对昆虫特征的理解。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在周围环境中寻找昆虫,记录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尝试拍摄照片或绘制图画。
4. 板书设计┌──────────────┐│ 昆虫特征│├──────────────┤│ 1. 身体分节││ 2. 有六只脚││ 3. 通常有翅膀││ 4. ...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昆虫标本和图片,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特征,教学效果较好。
•在新课学习过程中,应给予学生更多自主观察和讨论的时间,以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和探索能力。
•今后可以设计更多实践活动,如户外昆虫观察,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自然的兴趣。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教学设计2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2.1《昆虫》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昆虫》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常见的昆虫。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引导学生认识昆虫,了解昆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昆虫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可能知道一些昆虫的名字,但对于昆虫的主要特征以及昆虫的分类可能还不够了解。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较强,对于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物容易产生兴趣,但科学思维的培养还需要通过课堂实践来逐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昆虫的主要特征,了解昆虫的分类,能够识别常见的昆虫。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虫的主要特征,昆虫的分类。
2.难点:昆虫的特征和分类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3.归纳总结法: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昆虫的图片、实物、视频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学习任务单:用于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和思考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昆虫,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昆虫?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通过实物和图片,呈现昆虫的主要特征,如: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有触角等。
同时,介绍昆虫的分类,如:蝴蝶、蚂蚁、蚊子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观察实践,让学生们自己找出昆虫的特征,并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教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特征、不同动物的适应环境方式等。
本单元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多样性,认识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动物分类、特征及适应环境方面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动物的兴趣较浓,有利于开展本单元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分类,掌握各种动物的特征,知道不同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的分类、特征及适应环境的方式。
2.教学难点:动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方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情景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工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实验器材等。
2.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验器材等。
3.教学课件:动画、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动物,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多样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动物的分类,展示各种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不同类型的动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动物的特征,如哺乳动物的哺乳、鸟类的飞行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动物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的特征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5.拓展(10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不同动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举例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从生理、行为等方面进行分析。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
湘教版小学科学新三年级上册科学《昆虫分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能够将常见昆虫进行简单分类;4. 培养观察、比较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3. 常见昆虫的分类。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通过介绍昆虫的一些特点和昆虫分类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
步骤二:讲解教师讲解昆虫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意义,并介绍昆虫的主要分类特征,如身体结构、触角类型、翅膀形态等。
步骤三:实例展示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常见昆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并根据这些特征进行简单分类。
步骤四:小组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常见昆虫进行观察,并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分类。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昆虫的外部特征、行为等进行分类。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选择的昆虫及其分类结果,并让其他同学对其分类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教师适时总结昆虫分类的要点和注意事项。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2. 评价学生对昆虫分类基本概念和主要分类特征的掌握情况;3. 评价学生在小组探究中的合作与沟通能力;4. 评价学生对常见昆虫的分类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去校园或自然环境中观察昆虫,并尝试将观察到的昆虫进行分类;2. 邀请专业人士或昆虫爱好者来学校进行昆虫分类的讲解和示范。
以上是《昆虫分类》的教学设计,通过这个教学设计,旨在引发学生对昆虫分类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观察、比较和分类能力。
湖南科技版-三年级上-第二单元 各种各样的动物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科学探究目标1.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2.能观察记录。
3.能够完成简单的实验条件下的定性观察。
(二)科学知识目标1.能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植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在对动物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了解。
教学重点识别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教学难点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知道进行科学研究,先要选择并确定研究的题目教学准备观察记录表、放大镜、动物卡片、相关动物的资料第一课时教学导入1.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很多,大约有 150 万种。
2.我们认识哪些动物呢?教学新课一、认识常见的动物1.分小组交流自己知道的动物名字及其特征。
2.学生汇报。
3.把你知道的常见动物填写在书上记录表中合适的位置。
4.分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填写理由(自己的分类标准)。
5.教师小结。
二、猜动物1.想一想,怎样才能让别人很快就能猜到结果?2.用语言描述一种动物的特征,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第二课时教学导入猜谜语活动。
教学新课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1.请每一小组选择一种合适的动物进行研究,并确定好研究的题目。
2.小组交流确定研究选题。
3.学生汇报,教师对选题的确定进行指导。
4.分小组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写下来。
5.学生汇报,互相交流。
6.教师小结。
7.拓展延伸出示指南车信箱,学生探讨:蚯蚓会唱歌,这是真的吗?古人的这种结论可信吗?板书设计常见的动物(1)认识常见的动物(2)猜动物(3)研究一种常见动物的特性。
湘教版2020年第二单元教案 各种各样的动物
湘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昆虫第二课时鱼第三课时第四课时哺乳动物【过渡】我们今天就来一起认识哺乳动物。
【出示章节名称】(板书)【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二、教学新知1、【提问】在地球上,哪些地方有哺乳动物生存呢?在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地方,都有哺乳动物的分布,哺乳动物的分布范围广阔,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生活环境。
2、【总结】体表被毛,有利于保持相对恒定的体温。
同鸟一样,哺乳动物可以维持恒定的体温,是恒温动物。
(补充)水生哺乳类的毛退化。
体温恒定使得哺乳动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板书)3、【过渡】在不断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哺乳动物出现了口腔消化。
4、【提问】你知道哺乳动物吃什么吗?5、【归纳】哺乳动物的食性可以分为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三种。
出示课本观察与思考图片:兔与狼的牙齿。
6、【播放哺乳动物的牙齿】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
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板书)7、你知道哺乳动物是怎样繁殖的吗?8、【介绍】与其他动物不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胎生。
(展示图片)9、【提问】出示图片,胎生与卵生,哪种生殖方式更具优势,为什么?10、【总结】胎生方式为发育的胚胎提供了保护、营养以及稳定的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条件对胚胎发育的不利影响减低到最小程度。
(板书)11、【过渡】刚出生的小兔子能够自己啃胡萝卜吗?12、【提问】(出示图片资料)1.鸟类和哺乳动物为后代提够的食物分别是什么?2.哪种食物更有利于幼体的消化和吸收?(出示图片)进一步说明乳汁更有利于幼仔的消化和吸收。
13、【总结】哺乳这种抚育后代的方式更具优势,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迅速地发育成长。
(板书)14、【提问】胎生哺乳是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发展中形成的,那么胎生哺乳有什么意义呢?(出示卵生动物与哺乳动物成活率比较表)15、【总结】在地球上,第五课时珍稀动物。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各种各样的动物2.1昆虫名师教案湘科版
最新资料推荐第一课昆虫一、教学目标1. 科学知识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 科学探究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3. 科学态度、STSE 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难点: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
教师准备材料:PPT1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
三、教学时间1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 谈话提问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
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最新资料推荐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二)新课学习1.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 )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
(3 )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
(4)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
(5)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
(6)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一一昆虫。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1)课件展示教材P13四副图。
(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昆虫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2.科学探究
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3.科学态度、STSE
对研究昆虫表现出兴趣;认真观察、如实记录和描述;在归纳与演绎活动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胸部长有三对足,头部长有一对触角。
会用昆虫的共同特征判断某一动物是否属于昆虫。
难点:观察昆虫,逐步形成归纳概括的推理能力,初步感知研究某类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途径。
二、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印有蚂蚁、蜻蜓、蝗虫的动物卡片,或者人工树脂标本。
教师准备材料:PPT1蜜蜂、蟋蟀身体结构图;PPT2蜈蚣、蜘蛛、天牛、螳螂等动物图片,用于判断哪个是昆虫。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谈话提问
听说过昆虫吗?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昆虫。
2.画一画公认的昆虫
选择都认可的昆虫(例如蚂蚁),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它是怎样的,师生共同点评并找出有什么特征没有画出来,促使学生继续学习和研究。
3.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还有什么动物也是昆虫?昆虫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二)新课学习
1.观察昆虫的身体结构
(1)观察蚂蚁:认真观察蚂蚁,并画出蚂蚁的样子。
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标示:标示出蚂蚁的头、胸、腹,再标示出蚂蚁的触角和足。
(3)展示观察记录并交流。
(4)课件展示蜻蜓、蝗虫和蚂蚁的图片。
(5)思考并讨论:蜻蜓、蝗虫也是昆虫,它们和蚂蚁的身体结构有什么相同之处?并在活动手册上标出。
(6)小结:蚂蚁、蜻蜓和蝗虫,身体都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三对足,它们是同一类动物——昆虫。
2.判断它们是不昆虫
(1)课件展示教材P13四副图。
(2)思考并回答:下面哪些是昆虫?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3)拓展:昆虫在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几乎遍布整个地球。
在所有生物种类中占比超过50%。
目前,已知的昆虫有100余万种,但仍有许多种类尚待发现。
(4)练习:活动手册P3,判断它们是不是昆虫。
(三)整理,下课。